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合集下载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完整版)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完整版)
★法律的基本特征:
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张老汉一生操劳抚育了6个儿子,他用全部 财力和满身疾病换来了儿子们的成家立业。长 子承包了村里的鱼塘,一年纯收入3万余元,但 对老人却“一毛不拔”。其他几个儿子也拒绝 赡养老人。老人孤独地住在村外的简易茅屋内, 靠邻里接济度日,且无钱看病。村委会干部多 次出面调解,要求几个儿子共同赡养老人,但6 个儿子却相互推委,老人的生活一直没人照顾。 村里人对此义愤难平,主动帮助老人打官司。 法庭调解无效后,判决6个儿子每年共同支付张 老汉3000元赡养费,共同承担医疗费用。
2.丁某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说明了什么? 3.丁某的变化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看课本P45页的漫画,然后说一说:
1、若遇到漫画中的这些情况,自己 会怎么办? 2、有人说“偶尔做一次也没什么”。 谈谈自己的看法。
1.要预防违法犯罪,必 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 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 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 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 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 或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 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 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刘某的行为是不是犯罪?为什么?
辩一辩:
1.杀人放火是不是犯罪?
2.偷人一元钱是不是犯罪?
3.隐匿、毁弃或者非法拆开他人信件,侵 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是不是 犯罪? 4.出于开玩笑,将朋友的一封家信拆开是不 是犯罪?
5.借同学十块钱不还是不是犯罪?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作业设计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作业设计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作业设计材料一广东省某市公安局的统计报告显示,当前该市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没有预谋的,只是一时冲动而违法犯罪的占82.7%。

未成年人步入歧途与不当交友,容易被人利用而意气用事有关,也与旷课、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有关。

材料二2008年初,中央综治办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进行了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调查,通过对其中2000余名闲散未成年人抽样调查,结果如下:闲散未成年人犯罪与不良行为的关系不良行为的开始平均年龄不良行为的数量所占总人数比例不足12岁的1种10%12岁以上不足13岁的3种30%13岁以上不足14岁的5种50%超过14岁的1种10%(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阐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一说明该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其情绪冲动和不良行为有关。

材料二说明闲散未成年人走上犯罪违法的道路,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而12~14岁时不良行为的高发阶段。

(2)请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①正处于青春期,控制不良情绪的能力较差,容易冲动。

②难以拒绝不良诱惑。

③自身具有不良行为习惯。

④没有及时矫正不良行为。

⑤明辨是非和真确选择的能力较差。

(3)要解决上述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建议:①懂得自己在青少年阶段的基本责任,自觉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

②知道法律规定禁止的行为,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尺。

③积极遵守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自觉纠正不良行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提高明辨是非和正确选择的能力。

④慎交友,交好友。

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⑤学会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⑥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青少年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作文

青少年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作文

青少年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啊!我是小明。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关于青少年远离违法犯罪的话题。

我们都是好孩子,但有时候会不小心做一些错事。

比如说,上次小红同学偷拿了同桌的铅笔盒,结果被老师发现了,受到了处罚。

小红后来也很后悔,因为偷东西是不对的。

另外,小刚同学经常和人打架,这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

所以,做错事是会受到惩罚的。

我们要知道,违法犯罪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比如说,如果偷东西被抓到,就会进监狱。

在监狱里,生活会非常苦涩,失去自由,也看不到父母。

打架斗殴也是违法的,会受到处罚。

还有一些青少年沾染了毒品、抢劫等严重犯罪,这些行为会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受到法律的严惩。

所以,我们一定要远离违法犯罪,积极向上。

做一个好孩子,遵纪守法,这样才能过上快乐的生活。

我们应该用正能量去影响身边的人,远离不良行为的诱惑。

比如,有同学去网吧打游戏,我们可以劝阻他,因为长时间沉迷网络对身体很不好。

同时,我们要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比如体育运动、阅读等,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这样不仅有益身心健康,还能结交一些品学兼优的朋友,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最后,我希望大家都能从小树立远离违法犯罪的意识。

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吧!一起为之努力!篇2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谈谈一个很重要的话题,那就是远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

我们都是好孩子,当然不想做坏事,但有时候会被一些不良的东西所诱惑和蛊惑。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认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坚决远离一切不良和违法的事情。

首先我们要知道,做任何违法犯罪的事情都是不对的,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比如偷窃、抢劫、打架斗殴、贩卖毒品等等,这些事情一旦被发现,就会被抓起来关进监狱。

在监狱里会吃很多苦头,还会留下犯罪记录,将来找工作、读书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任何违法犯罪的事情都不能去做。

除了违法犯罪,我们还要远离其他一些不良行为,比如说骂人、打架、逃课、酗酒、吸烟等等。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罪2023-11-08CATALOGUE目录•引言•不良行为概述•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案例分析•总结与建议01引言主题的重要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行为和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稳定。

在青少年时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孩子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沾染不良习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预防违法犯罪,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演讲的目的提高青少年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认识和警惕性。

帮助青少年掌握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02不良行为概述不良行为是指违反道德准则、法律法规或社会公德的行为,通常表现为损害他人利益、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等。

不良行为可能源于个人的不良习惯、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等多种因素。

不良行为的定义不良行为的表现形式盗窃、欺诈行为:如偷窃、骗取他人财物等;恶意传播谣言、诽谤他人等;吸毒、酗酒等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

侵犯他人隐私、名誉权等;暴力行为:如打人、伤害他人等;可能导致个人形象受损、社会信誉降低,甚至面临法律制裁;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可能破坏家庭和睦、影响子女成长和教育;可能危害社会稳定、扰乱公共秩序,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03不良行为的影响020103杜绝不良行为学习和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

了解法律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不违反法律规定。

遵守法律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做有损法律形象的事情。

维护法律提高法律意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因情绪失控而做出冲动的行为。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情绪管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不良行为,要有自我约束的能力。

行为约束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改正。

自我反思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勤俭节约,不浪费食物和水资源等。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反思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反思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反思郯城县庙山镇初级中学密其光讲完《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这节课后,我感觉自己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肩上的责任重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当前前未成年人面对许多问题。

一、当前校园安全所存在的问题1.安全隐患增多。

与市场经济发展同步,我国小学、中学尤其是大学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后勤服务社会化,学校正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育园区。

外来人口增加,素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形成了诸多安全隐患,被盗、被诈骗、被伤害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尤其是后勤社会化后,引进社会力量进入校园竞争,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各服务实体对利润的追求与师生员工接受服务愿望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处理不当,会导致矛盾激化。

而且大量的社会实体、社会成员进入校园,给管理带来难度,这些都是校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

2.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差。

校园内外发生的许多涉及学生的意外伤害事故中,究其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数当事学生对事故的发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和自我保护意识,根本无法应付这些突发事件,面对伤害只能是束手无策。

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里,多数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几乎为零,安全意识甚为淡薄,学生思想中仅有的一些安全意识来源于本能和老师及父母简单的提醒。

3.周边环境对校园安全影响大。

网吧、游戏厅、录像厅、酒吧等休闲娱乐场所,会诱导学生进行高消费,形成攀比心理,造成性格的扭曲,影响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其中虚拟的凶杀、暴力、色情的内容极易成为他们日后违法犯罪的诱因。

校园周边的无证摊点由于流动性大,安全没有保障,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本节课要改进的方面。

第一点,关于法律的知识比较抽象,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之后的效果如何,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达上,而应用规范性的思品语言,条理清晰地落实到纸上,更能切实地达到学生自我检验,自我提升的效果,教师也能很好的考察自己的课堂效果,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也做到即时反馈。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 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 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 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 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 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 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 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 收容教养。
吸烟、喝酒 被拘留
去营业性舞厅 入室行窃
小偷小摸、
被判有期徒刑
环节二(自主学习,自主感悟) 学生自读课本P58页,讨论 下列问题。
1、一般违法和犯罪的不同点有哪些? 2、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共同点有哪些? 3、一般违法和犯罪的联系是什么?
关系 共同点
对社会危害程度 不同
一般违法
犯罪
都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都是违 法行为 违法情节严重 违法情节轻微,对 社会危害性不大, 对社会危害性大,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 做起
(一)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 不可逾越的鸿沟
环节一 以案说法,走进魏某
16岁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父母夸他有出息,老师 为他高兴,同学们都羡慕他。但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 好闲的“朋友”后,他就渐渐变了。他学会了吸烟,并开始 喝酒。由于禁受不住不良诱惑和朋友的“逼迫”,他还经常 去营业性舞厅。由于花钱越来越多,家里给的零花钱满足不 了他的需要,于是他开始小偷小摸。他多次到超市“拿”几 罐饮料,偷几件文具,然后卖给一些小同学。为此,魏某曾 被公安机关拘留。
小偷小摸仍满足不了魏某高消费的需要,于是他开始撬 门破锁,盗窃钱财。他先后七次到同学家行窃,窃得现金 4000余元和价值2000余元的财物。一次,当他潜入一同学家 行窃时,被该同学的父亲当场抓住并扭送到派出所。最后, 人民法院依法以盗窃罪判处魏某有期徒刑。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12级鼎盛4班:刘保松班会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班会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班会过程:一、导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主要内容(一)你对法律知多少: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中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

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

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

关于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征文

关于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征文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1. 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也日益增多,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也给个人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成为了当务之急。

2. 不良行为的危害不良行为包括种种不良的行为方式和不良的品行,比如酗酒、吸毒、赌博、打架斗殴等。

这些不良行为不仅会严重损害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一定的危害。

而违法犯罪更是对社会秩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损失。

3. 教育和宣传要杜绝不良行为,首先要加强对公民的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公民的守法意识和诚实守信的品质。

加强宣传在校园、社区、企业等各个阶层,让人人都知道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加强制度建设在法律方面,加强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构建起严密的法律体系和执法机制,对违法犯罪的行为予以严惩,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5. 个人观点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是每个公民应该做到的,只有人人都积极参与其中才能构建起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

我认为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6. 总结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牢记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积极参与到社会治安建设中来,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走向繁荣、稳定的未来。

总字数:3348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期待再次为你服务。

7. 社会责任除了个人的努力,社会组织和企业也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的行动中来。

社会组织可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引导人们了解法律,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

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员工教育,倡导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成长机会,帮助他们远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

这样,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

主题班会: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主题班会: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主题班会: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一、背景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学生发生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现象时常发生,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本次主题班会旨在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二、目的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法治观念;2.增强学生法律意识,使他们自觉遵守法规,避免不良行为;3.提升学生对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的识别和辨识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内容1. 法律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对社会、对每个人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明确法律对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2. 法律意识的培养•介绍学校及社会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不同法规的内容和适用范围;•鼓励学生遇事及时向老师、家长求助,不私自解决问题。

3.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分类介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区别,让学生明确不良行为可能演变成违法犯罪的危害;•通过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识别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

四、活动安排•日期:XX月XX日•时间:XX:XX-XX:XX•地点:XX教室•参与对象:全体学生五、预期效果通过主题班会的开展,预期能够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尊重,提高法制观念,引导他们远离不良行为,杜绝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为校园营造更加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

以上方案旨在引导学生正确树立法治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有益之人。

特殊应用场合及增加条款特殊场合一:农村学校法制教育1.内容增加:需要增加农村法律法规的介绍,结合农村特殊情况,强调乡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2.活动安排变动:考虑到交通不便等问题,可以提前安排车辆接送学生参与活动。

特殊场合二:城市社区法治宣传1.内容增加:需增加关于城市社区安全、犯罪预防等方面的内容,增强学生对城市生活的法规意识。

2.活动形式变动:考虑到社区环境的复杂性,可以安排社区治安部门人员参与活动,提供现场安全保障。

主题班会: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主题班会: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主题班会: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触目惊心: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问题一: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一)迟到、早退、旷课;教学区打球、不按时就寝、夜不归宿(二)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场所;(九)携带管制刀具;吸烟、酗酒;(十)其它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案例1 (小偷小摸导致犯罪)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一度发生多起撬盗案件,财产损失几万元,警方将作案的26人捉拿归案,查明这伙人仅半年时间作案30余起,案值人民币10多万元.更令警方吃惊的是,作案者竟然都是在校中小学生和流失生,年龄最小的仅11岁,其中女性一名。

面对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蛋,办案干警没有像往常破案后的欣喜,心情反而变得沉重起来. 警方查明,26个孩子中有些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同警察打交道,按盗窃作案的次数和案值,足以判处徒刑,但由于年龄的关系,往往只能教育后予以释放.于是他们作案后受法律惩罚的犯罪恐惧心理一次次减弱,认为自己人小法律管不了,渐渐从一个月一次小偷小摸,发展到每月偷几次,有的几乎天天作案。

有些14岁的少年曾公开宣称:“我还能偷2年”,13岁的少年不甘示弱:“我还能偷3年,比你多一年”。

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1.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

2.欣赏“哥儿们义气",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结“拜把子兄弟”,排位分,喝血酒,干坏事。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的种类和危害,认识到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远离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明确不良行为的具体表现和危害。

(2)帮助学生理解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

(2)如何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识别和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际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二)讲授新课1、不良行为的种类(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2、不良行为的危害(1)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不良行为可能导致身体受伤、心理压力增加,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2)影响学业和未来发展。

旷课、夜不归宿等行为会影响学习成绩,进而影响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

(3)损害人际关系。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等行为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导致孤立无援。

(4)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逐渐演变的。

3、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1)不良行为是违法犯罪的前兆。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专项测试(含答案)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专项测试(含答案)




9、据2008年10月22日的《重庆晚报》报道:10月4 日晚7时30分左右,朔州二中一名入学不足一个月 的高中学生,连捅四刀,杀死了一个任教不足一个 月的班主任老师郝旭东。发生夺命惨案的双方,没 有任何仇怨,老师只是轻轻走到学生面前,拿走了 学生手里的烟蒂,再把学生桌上的烟盒交给班长保 管,什么都没说,接着,就是致命的四刀……上述 案例警示我们( D ) ①要克服猎奇心理,抵制不良诱惑 ②要提高道德 素质,增强法制观念 ③要远离网络,避免受其侵害 ④要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7、初中学生丁某沉迷于网络游戏,
为了筹措上网费用,偷盗了别人 的财物,结果被公安机关处以行 政拘留。丁某的行为( )D A、属于犯罪 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触犯了刑法 D、是一般违法行为


8、小林是某校九年级一班的三好学生。但自 从结识了一帮不务正业的社会青年后,学会 了吸烟喝酒,迷上了网络游戏。为此,他开 始小偷小摸,后来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 伤,受到刑罚处罚。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 C ) ①要慎交朋友,自觉抵制不 良诱惑 ②上网危害大,青少年应严禁上网 ③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④青少年要培养高雅的情趣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农民工小王由于家境贫困难熬去
抢劫受到法律制裁;某省委书记因 贪污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这主要 体现了法律( C ) A、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
6、下列不属于一般违法和犯罪行为
的联系的是( B ) A、都触犯了法律 B、都会受到刑法的处罚 C、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D、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 时改正就可能走向犯罪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ppt2(课件+教案+音频) 鲁教版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ppt2(课件+教案+音频) 鲁教版
况,自己会怎么办?
来,抽一口
第三场景
议一议:在我们周
围同学身上存在着哪些不 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
要求: 讨论时,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记 录员,将讨论的结果 总结归纳,并代表小 组发言。
辨一辨:有人认为:“小错不断,大错 不犯。只要不犯罪,不良行为无所谓。”
做一做:怎样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案例三说明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法律的基本特征
(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 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 力的特殊社会规范。
品 学 兼 优 的 好 学 生
不 遵 守 交 通 规 则
现在哪里? 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有什么联系? 4. 怎样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你还明白了什么道理?
案例一: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 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 议通过并公布,本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案例二:2010年1月19日,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 民法院对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贪污、受贿 510余万元案件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黄松有犯受贿 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 全部财产。
入 深
便放纵自己,曾因打骂同学、顶撞老师等受到学校纪 律处分。在辍学后,为了满足花钱越来越多的需要, 便开始小偷小摸,为此,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

不思悔改,为了弄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 “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3起,
致使两人重伤。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优质】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优质】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课型新授课学校滕州市墨子中学姓名冯斌年龄 38岁职称中教一级电话139****9749《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课程标准一3.4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能力目标: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理解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知识目标: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内容分析“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是第7单元第15课第二个项目内容。

这是在学习“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加强防范意识,遵纪守法,预防违法犯罪,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本项目由两个层次的内容组成,第一个层次“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主要分析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初中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不强,要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难度。

所以,教学中主要从案例出发,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既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又能指导学生知行统一,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遵纪守法,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第二个层次“遵纪守法,防微杜渐”主要是对学生的行为提出要求,这是教学重点。

由于未成年人的生活阅历和经验有限,辨别能力不强,易受社会环境影响,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提高认识和改正,有可能滑向违法犯罪。

因此,杜绝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自觉遵纪守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落脚点。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加强防范意识,遵纪守法,预防违法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主题班会近年来,不良行为在青少年中愈发严重,这不仅对个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影响,也对社会治安带来了威胁。

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班会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首先,要杜绝不良行为,就必须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道德是人类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人们为了实现和谐共处而共同遵循的原则。

在主题班会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述道德故事、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讨论等方式,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青少年因玩火而引发火灾的故事,以此告诫学生不要进行危险行为,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

其次,要远离违法犯罪,必须加强法律教育。

法律是社会规范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要求和限制。

在主题班会上,我们可以邀请专家、律师进行法律知识讲解,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裁的后果。

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警察局等机构,增强学生对法律的直观认识和感受。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违法犯罪行为的严重性,从而远离不良行为。

除了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青少年往往是不良行为的受害者,他们容易受到网络暴力、欺凌等侵害。

在主题班会中,我们可以邀请社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讲解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了解如何防范和应对不良行为的侵害。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防暴自卫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懂得如何保护自己,避免成为不良行为的受害者。

此外,要杜绝不良行为,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该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行为和学习情况。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与家长共同制定改进措施。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青少年不良行为的打击和整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一般 违法
不同点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违反的法律不同 受到的处罚不同
违 法 犯罪
关系
相同点
都是违法行为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承担法律责任
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联系
启 示
1、思想上:一定要从小加强道德修 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自觉遵纪守法,以使自己健康成长 2、行动上:杜绝不良行为
达标训练
犯罪
不 同 点
对社会的危害程 危害不大,情 危害大, 节轻微 度不同 情节严重 刑法之外的法律 刑罚处罚( 违反的法律
法规
严厉的强制性 措施)
应受到的处罚 联 系
民事责任或行 政责任
刑罚处罚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违法行为 入屋盗窃 殴打他人致轻微伤 殴打他人致死亡 抢劫 深夜开音响大声歌唱 持刀杀人 随意拨打110 贩毒 在文物古迹乱涂乱画 骑自行车闯红灯 在图书馆大声喧哗
之 板块一【认识法律】
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
正案(八)》。该材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材料二: 1 2011年5月12日,浙江宁波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杭州市原副市
长许迈永犯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判处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7月19日被执行死刑 上述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
法律的基本特征:
国家强制力是 指暴力,包括 军队、警察、 法庭、监狱
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
全国人大及 地方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并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的特殊的行为规范。(P58“法律 的基本特征?”)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课题: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学案教案教师寄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3、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学习重点: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学习难点: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

法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由制定或认可;二是靠保证实施;三是对具有。

2、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所禁止的行为。

3、一般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情节,对社会的危害性,还没有触犯,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

4、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触犯并应受的行为。

5、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

6、和,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我们要预防,就必须从杜绝做起。

7、只有,才能防患于未然。

我们一定要从小加强,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以使自己健康成长。

※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p57——58页魏某的案例共同讨论:(1)魏某的行为有哪些?(2)哪些是不良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3)魏某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说明了什么?2、青少年应该如何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跟踪练习1、九年级学生牛牛经常旷课、夜不归宿,到网吧玩游戏。

后因没钱上网,持刀抢劫,造成受害人重伤,受到刑罚处罚。

同学们对此在QQ上展开了议论,其中正确的说法有()①小兔子乖乖:乖点好,专心学习,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否则害人害已②笨笨鸟:牛牛受刑罚处罚,是因为他经常旷课、夜不归宿,笨笨鸟下次不再干了。

③绿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一般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我们应避免沾染不良行为④一剪梅: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我们应引以为戒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能正确体现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的说法是()A、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B、二者都会给社会带来危害C、二者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所不同D、二者都会受到法律的惩处3、“恭喜你,你的手机号码在本公司的抽奖活动中获得一等奖,资金3000元,马上汇500元手续费即可领奖。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思考小伟
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源自些行为属于犯罪?指出依据。
(提示:依据参照44页相关链接)
关系 共同点
不 同 点
对社会的危 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应承担的法 律责任 联系
一般违法 犯罪 都是违法行为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危害不大, 危害大, 情节轻微 情节严重 刑法以外的 刑法 其它法律
国家强制力
法律的基本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 遍约束力。
小伟原是威海某中学一位听话的学生。自从结识了社 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 经常 不完成作业,旷课、去网吧玩游戏、抽烟、喝酒 „„开 始时,他还有些自责,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 打骂同学、 向小同学索要钱物 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后来,他非但 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 在社会上小偷小摸等 ,因此被 威海高新区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了弄到 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拿着从夜市 买来的砍刀、甩棍多次 对同班同学实施抢劫甚至入室盗 窃 ,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多起,数额巨大,性质恶劣, 最终被高新区公安机关逮捕。
我愿意从今天起告别自己的不良 行为,并将和同学一起互相给予真心的 监督、诚意的提醒.
行动变成习惯,会决定自 己的命运与前程。让我们要从 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知 法、守法,做自己心目中的真 心英雄!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说明(
A.小偷小摸没关系 B.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
C

C. 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加以改正,发展下去可能 会导致犯罪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思品
课题:鲁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三课第二项目: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邱家店二中:王汝成
一、教学依据:内容标准
一3.4 了解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一3.1知道法律是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三、教学重点: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调查周围同学存在那些不良行为,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相关链接等辅助教学内容提供的相关知识;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学生对违法犯罪的
认识,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搜集有关案例。

五、教学方法:讨论式、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认识小亮(一)
设计理念:根据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为课堂提供真实的资料,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设问:十三、四岁的年龄应该干什么?(学习)但是我们的同龄人小亮却失去了人身自由,怎么回事?请让我们一起认识小亮。

展示视频:
导入语:看了《今日说法》后,你有什么感
触?小亮是怎样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呢?
我们应该怎样预防此类行为的发生呢?这
就是我们这节课研讨主题“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为做起”。

设计意图及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不良行为”的后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环节二〗以案说法:走进小亮(一)
设计理念: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发展而设计,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拓展思维、激发灵感、兴趣盎然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体验过程。

一、师:对比《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从中发现法律这种行为规范的基本特征。

(独立思考)
认识小亮
结论: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三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二、法律制定出来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那么,违反了法律叫什么?(违法行为)法律规定的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准确含义是什么呢?请看法律专家的意见:
违法行为: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还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师: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的违法情节比较轻微,而犯罪的违法情节较重。

三、走进小亮(一)
小亮天性聪明,却贪图玩乐,上了不到一年学
就辍学了,之后,他便在社会上游荡。

更加放纵
自己经常在社会小偷小摸,违反了《治安管理处
罚条例》,被公安机关拘留。

但他仍不思悔改。

为了弄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几个“朋
友”竟盗窃汽车、电脑等,涉案金额达30万,触
犯了《刑法》,最终因盗窃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
期徒刑。

思考:小亮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为什么?(独立思考)
进一步思考:讨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异同?(小组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思
考完成表格内容,选出几个学
生说出填写内容,并点评总结
出正确的观点。

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

) (师总结):开始的小偷小摸一般违法行为和后来的盗窃汽车、电脑等犯罪 行为虽然程度上有轻重之别,但无一例外都损害了他人的利益,造成了危害,而且违反了国家的法律,也正是因为小亮没有及时反省改正才走上了犯罪道路,断送了大好年华,所以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出示)总结出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联系。

A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B
、都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C 、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设计意图及效果: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精神,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

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四、走进小亮(二)
设计理念:贯彻预设与生成的理念,探究讨论,拓展思维,明辨事理,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小亮的父母早亡,唯一的亲人是他的姑姑。

但是他却
不服从姑姑的管教,天性好玩的他便在社会上游荡学
会了撒谎、吸烟、喝酒;整天和社会上同样游荡的“哥
儿们”泡在一起。

经常去网吧上网打游戏,为了玩乐,
他屡次去偷些面包、饮料等食品,后来,他便去偷自
行车、电脑、钢材、汽车等。

说一说:小亮怎样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这一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小组讨论交流)
(师总结)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吸一支烟、乱花一点钱开始的。

同学们不能小瞧这些不起眼的小毛病,小错可能铸成大错。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会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要防微杜渐,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教师提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了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
设计意图及效果:让学生感悟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要防微杜渐,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环节三〗以法导行
设计理念:遵循思想品德课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理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明和小强路过一网吧,看到网吧打出3折优惠招牌,小明禁不住对小强:“走,进去玩玩,今天我请客”。

小强会······请同学们续编故事结尾,并尝试表演出来。

一、感悟小亮----观察生活
观察我们周围的同学
有哪些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
它们有哪些危害?
----反思自己
二、感悟小亮
设计意图及效果: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掌握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注重对学生的导行。

巩固学习成果,并有利于指导学生今后的行动
师总结:今天,老师非常高兴,因为同学们积极上进,也非常自豪,因为同学们能明辨是理。

但是,小亮却和我们一样,是未成年人。

人生的道路却很长,请大家向小亮表达心声,鼓励他早日走出高墙,远离罪恶,重新沐浴明媚的春光?
三、寄语小亮
请你向小亮表达心声,鼓励他早日走出高墙,远离罪恶,重新沐浴明媚的春光?
设计意图:根据所学的内容知识,结合小强的实际情况,写出具体可行的办法,以劝诫和增强生活的信心为主要基调,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环节四〗教师寄语
同学们,通过学习使我们明白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过积极健康的美好生活。

〖环节五〗实践作业
拟定一份倡议书,倡议全校同学们远离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要求:1、注意格式。

2、针对未成年人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严重影响,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3、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
七、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