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欣赏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在前面的话
YING SHI
XIN
SHANG 学校课程选修课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有很大的可塑性,急需我们的教育利用优秀文化给予他们一定的人文艺术的滋养。
好的影视作品,是融合文学、艺术、哲学等多种精华的综合艺术,其思想性、故事性、艺术性、社会性,让人通过观看影片了解社会、感悟心灵、理解人性,而影视作品独有的可视可听可感的生动形象性,更是让学生最简单方便接近艺术的学习方式。
影视传媒冲击波强大,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又缺乏必备的影视欣赏知识,这很容易造成两种局面的产生:一是极易被某些不良影片或影片中的某些不适合青少年的情节所误导;二是由于不能对影片有较深的理解与感悟而错过了很多经典的优秀的作品。
因而教给学生以影视欣赏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开拓他们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则成为了该课程开发的依据
我们确定本书的编写思路是:这门课的定位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影视相关基础知识,并能应用到对影片的分析中来。
选片既强调经典性,又注意可看性。
在看片的基础上,在感性分析中加入影视知识介绍,主要的知识点都涉及到。
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提高影视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写出高质量的影评。
不足之处敬请老师和学生多多批评指正。
祝大家开卷有益!
范学涛
目录
第一编:走进电影,认识电影
第一讲电影的诞生与发展
第二讲影视艺术的审美要素
第三讲蒙太奇
第四讲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分类
第五讲好莱坞(Hollywood)
第二编名片欣赏
第一讲肖申克的救赎
第二讲阿甘正传
第三讲城南旧事
第四讲功夫熊猫
第五讲老人与海
第六讲格列佛游记
第七讲麦兜故事
第八讲十七岁的单车
第一编走进电影,认识电影
第一讲电影的诞生与发展
想一想:
一、电影的诞生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家的兄弟俩奥古斯特与路易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印度沙龙里,用自己的“活动放映机”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工厂大门》、《婴儿午餐》、《水浇园丁》、《火车进站》等十几部短片。
卢米埃尔兄弟的这十几部短片都是实录一些日常生活的片段。
《工厂大门》真实的摄录了工厂下班时的情景:先是工人们纷纷涌出车厂,接着厂主乘车离开,最后看门人关上大门。
《火车进站》中,首先出现的是肖达车站的远景,然后是火车进车站的中景,接着是旅客在月台上下火车的近景,然后是一对青年男女在摄影机前经过的特写镜头,全片只长一分钟。
在《水浇园丁》中,一位园丁正在浇花,一个男孩偷偷的踩住胶皮水管,待园丁打开水龙头查看时,男孩突然抬脚,溅了园丁一脸水。
最后是园丁追逐男孩的场面,整个情节生动有趣。
这十几部影片的放映时间加起来只有大约20分钟,只有33位观众,但却是公开售票。
此后,这一天就被公认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虽然电影诞生的决定性或者说标志性人物是法国卢米埃尔兄弟,而实际上电影是全世界许多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共同努力探索的结果。
电影的发明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我们一起来回忆几个重要的事件。
1654年,德国人发明了幻灯术。
1824年,法国的尼埃普斯经过12小时曝光,拍摄了第一幅静物照片《餐桌》。
达盖尔继续研究银板照相法,借助水银蒸发把暗箱形象固定下来。
1839年法国议会买下这项新发明并公之于世,此年被后人定为“摄影技术发明年”。
1840年,感光时间减少至20分钟,1841年减为1分钟。
到了19世纪70年代,拍摄一张照片的曝光时间缩短到二十五分之一秒。
1825年,费东和派力斯博士发明幻盘,即两面画着图象的硬纸盘以直经为轴迅速旋转,使两幅图像看似衔接起来,产生电影叙事功能。
例如圆盘的一面化小鸟,另一面画鸟笼,当圆盘转动时,小鸟就好像飞到了笼子里。
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普拉托首次提出“视觉暂留”原理,论证了外物离开人的视野之后,滞留在视网膜上的视觉印象仍可持续0.1-0.4秒左右。
1832年,普拉托和丹普佛尔发明诡盘,即在镜子里看的锯齿形圆盘,是用“法拉第轮”和幻盘的图画制成。
普拉托发现,假如几个在位置上和现状上逐渐变得不同的物体在极短时间和相当近的距离内连续在眼前出现,那么,眼膜上所得到的印象将是彼此衔接的,而不是互相混淆的,它会使人以为看到了一个单独的物体在逐渐地改变着形状和位置。
普拉托所发明地诡盘,其原理就是六十年后导致电影发明的原理,他的功绩标志着电影发明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阶段。
1834年,英国数学家霍尔纳制作走马盘,用圆鼓代替格子盘,圆鼓里附着画有一连串图像地软纸图像带,将一个动作分解为几个画面,迅速转动就可把分解的画面看成是一个完整的动作。
1864年,法国物理学家圣洛龙发明装置几个镜头的照相机,镜头一个接一个开合,拍摄活动事物的不同瞬间与不同位置。
1874年,法国皮埃尔·朱尔·塞扎尔·强森用自己研制的圆筒形摄影机“轮转摄影枪”把金星与太阳重叠的现象记录了下来。
然而,他只是将摄影机作为自己观察天象,进行天文
学研究的工具,而没有再做其它的用途研究°。
而与此同时,出生在英国的埃德沃·幕布里奇在加利福尼亚前州长利兰德·斯坦福的资助下,对动物的运动状态拍摄照片进行研究,并于1880年用幻灯将自己连续拍摄的照片投射在银幕上,以各种速度奔跑的马为主要内容,在当时人们眼前展现出了一个完全活动的世界。
尽管这一行为形象的阐释了电影的纪实本性,然而由于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满足斯坦福养马的需要,因而只一项本来可能彻底改变人类认识的发明,被遮蔽在了实用功利后面。
然而,强森和幕布里奇的努力,迅速引发了许多人的好奇心与参与意识,一些科学家也纷纷参与了影像的试验活动,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法国生理学家艾帝安·朱尔·马莱。
在强森的指导下,马莱用自己设计制作了“摄影枪”,一秒钟能够拍摄若干实物画面,真正实行了连续摄影。
他追踪拍摄飞鸟及其它动物,并将拍摄到的东西
放映在银幕上。
然而由于技术的限制,这种纪实影像只能持续三四秒钟。
1887年,爱迪生和助手迪克逊发明胶片凿孔方法,解决了活动胶片的放映问题。
1894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它是一个活动电影箱,装有口径2.5毫米的透镜,里面装上50英尺的凿孔胶片,首尾相接绕在一组小滑轮上,马达开动时胶片渐次移动,画面循环出现,放映速度每秒钟40格,一次只能供一个人观赏。
但遗憾的是爱迪生未及时开发把影片投映到银幕上的系统。
1894年底,卢米埃尔兄弟在前人发明的基础上,仿效缝纫机原理成功的设计出牵引胶片的机械,成功的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集拍摄和放映于一体的“活动电影机”。
这样拍摄下来的胶片就可以通过放映机投射到银幕上,使人们看到和实际生活一样的人物活动及各种场景。
1895年3月,在巴黎召开的振兴法国工业会议上,卢米埃尔兄弟为代表们放映了他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工厂大门》。
6月,他们又在里昂的摄影会议上放映了他拍摄的参加会议代表在码头下船和开会的情景,从拍摄到放映只隔了24小时。
当会议代表舆论的场面出现时,卢米埃尔请与会者在幕后亲自把会议上的发言重说一遍,以增强影片的真实感。
这可以看作是电影史上最早的新闻记录片,也是电影为获得声音所作出的第一次努力。
随后卢米埃尔还有几次放映,但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公开放映。
并非卢米埃尔兄弟不注重自己的发明,而是他看到了并且瞄准了电影背后隐藏的巨大的积极利益。
因此,他首先不是为了急于自己的发明而到处放映,而是首先安排自己的技师朱尔·卡庞蒂
埃迅速制造多台活动电影机,又悄悄训练了一批摄影师。
在这一切准备稳妥之后,卢米埃尔兄弟才开始了那大咖啡馆的首次公开卖票放映活动。
记录电影学者巴尔诺在《世界记录电影史》一书中对这一场面进行了描述:“首映并未大肆宣扬,而是静悄悄地开始的。
但是很快便出现了排队购票的情景。
印度厅有120隔座位,每天演出20场,中间有30分钟休息,票价一法郎,一天可收入2500法郎。
为了适应不断增长的需要,卢米埃尔兄弟又增加了放映场地。
到4月底,卢米埃尔的4套节目它是在巴黎上演,其中有一处发展成为专业影院。
”这是在巴黎。
还有其它地方。
卢米埃尔的技师们纷纷出动,1896年2月,从伦敦开始,在国外相继揭开了公开活动电影机的序幕。
经由卢米埃尔协会之手,活动电影机打入英国、比利时、西班牙、荷兰、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瑞士、意大利、塞尔维亚、俄国、瑞典、美国,不久之后又进入了阿尔及利亚、印度、日本墨西哥各国。
两年之内卢米埃尔的技师已经到了南极以外的各个大陆。
从此,电影走向了全世界。
中国人首次接触到电影是在那场公映之后8个月。
1896年8月2日,中国上海的娱乐场所“又一村”放映了被称为“西洋影戏”的外国短片。
而中国电影的诞生则在十年后的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第一部中国自己的电影——由潭鑫培主演的戏剧《定军山》。
电影的诞生使人类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了鲜活逼真并且活动着的自己,这是人类感觉和艺术形式的巨大革命。
二、电影的发展
1、从无声到有声
早期电影,全部是无声的,因此这一阶段在电影史上又被称为默片时代,大约持续了30余年。
卢米埃尔兄弟在第一次电影放映时,就已经在放映室摆上了一架钢琴进行伴奏,然而那仅仅是为了用来遮掩放映机所发出的噪音。
1878年,爱迪生发明了最早的留声机,一种用带钢针的滚动膜片录下滚筒内声波振动的装置,到了1889年,这种技术真正成熟,这为后来有声电影的诞生提供了新的灵感。
1898年,法国人奥古斯特·巴龙利用自己拥有专利的“声像同期录制系统”,在自己的工作室内录制了片长为4分钟的有声电影,但由于经济拮据,这一研究工作在不久之后即被迫放弃。
真正的有声电影的出现,一直要到20世纪20
年代后期录音设备的完善。
1927年,美国华纳公司拍摄了《爵士歌王》,虽然只是在片中加进了部分对话、四支歌和音乐伴奏,但它却是电影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全新的阶段——有声电影时代的开始。
而1928年的《纽约之光》才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有声片的诞生。
2、从黑白到彩色
有了声音,人们还希望电影能够还原大自然丰富多姿的色彩。
电影发展的早期,在专门为照相底片与幻灯片上色的作坊中,工人用事先调好或在底片上直接调和的颜料给每幅画面分另上色。
1903-1904年,根据胶片每个画面上各种需要的色彩进行切割镂花模板的上色技术被采用,随后,这种染色技
术的色彩运用得到了相应的规范:黄色代表太阳,蓝色代表夜晚,绿色用于外景,红色为夕阳或大火……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在美国首映。
从黑白片到彩色片,是电影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
从此以后,构成电影独立艺术品位的三个最基本要素——画面、声音与色彩已经全部齐备,电影艺术进一步走向成熟。
3、数字电影
电影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电影开始出现,创造了一个新的视听时代。
《阿甘正传》开头羽毛的飘落及剧中阿甘与已故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握手;《侏罗幻公园》中恐龙在大自然中嬉戏,《终结者Ⅱ》中晶莹剔透、流动多变的水形透明人……所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字技术的介入。
美国好莱坞1997年出品的《泰坦尼克号》曾轰动全球,共获得11项奥斯卡大奖。
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船体设计及沉船场面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这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标志着技术与艺术的真正融合。
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得电影在摄制、制作、存储与放映诸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使人们的认知与生存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
也正因为如此,有人预言,数字技术进入电影产业,是21世纪最伟大的革命,也是继无声音变有声、黑白变彩色之后,电影业发生的第三次革命性变化,同时也使其具有一更具魅力的强大感召力,成为无所不能的艺术形式,从而为人们带来全新的电影制作与观赏理念。
简要说一下电影的发展过程。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对你的同学、老师、家长说一说吧!
评价:☆☆☆☆☆
第二讲影视艺术的审美要素
一、画面
画面是电影艺术得以存在和传播的物质基础,是电影创作者进行艺术思维的载体,也是创作者和观众进行交流的媒介,离开了画面就没有了电影。
电影画面具有客观性、主观性和运动性。
一方面,电影画面是由摄影机所摄录的一种客观视像,具有客观性。
另一方面,电影画面又是根据导演的意图摄录的,是一种艺术化的素
材,具有主观性。
然而电影画面最独特和最重要的特征是
运动性。
逼真的绘画、雕塑、摄影虽然也会给人以动感,
但毕竟只是瞬间动态的凝固,没有时间长度,也不能改变
空间关系。
而我们看到的电影画面在运动,在运动中,我
们会清楚的看到,真切的感受到人物在活动,时间在流动,
场景在变化,事件在发展。
画面最基础的是单一的画面,它对应于电影胶片中的
一个画格。
从单一的画面出发,一组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
镜头,一组不连续的镜头相互连接构成一个蒙太奇镜头,
一组蒙太奇镜头构成电影的一个场景,可以称之为小段
落,再进而大段落,再进而组成一部电影。
电影镜头,电影摄影机从开机到停机的过程中,一次
性连续拍摄的影像画面段落,是电影的基本单位。
一个镜
头一般包含若干不同的画面,从而形成电影视觉感受的丰
富性、运动性,由于不同的叙事功能和表现特征,电影镜
头分为不同性质的若干类别。
空镜头,画面里不出现人物或动物的镜头,又称景物镜头。
景物镜头和前后的有人物出现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具有多种意义作用,如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进行时空转换,可表达人物的思想、情绪,可以创造意境,具有隐喻、联想,升华的艺术效果。
在《战舰波将金号》中,战舰向反动军队开炮时,连续出现了从不同角度拍摄的三个不同姿态的石狮的空镜头,给人的感觉是一只石狮怒吼着跳了起来,极富象征意味地隐喻着人
民的觉醒与抗争。
主观镜头:影片中通过某一人物的视线来
观察、表现对象的镜头。
这种镜头表示的是片
中角色的视角,反映他的心理状态和感情色彩。
通过放映,这种视角也被强加到观众身上,使
观众暂时站在角色的地位去共同体验、经历、
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于观众理解人物有
一定帮助。
吴贻弓执导的《城南旧事》百分之六十以
上是小英子的主观镜头,基本上不拍她看不到
的东西,让英子按照自己的性格逻辑,按照自己对人世的理解不断提出问题,从而以她那天真无邪的性格和好奇多思的心理,直截了当地
衬托出生活地丑恶和人性。
客观镜头:用不参与剧情地客观或中
立地视角拍摄地镜头。
绝大多数影片中地
绝大部分镜头都是客观镜头。
它担负着叙
述剧情、介绍环境、刻画人物、烘托气氛
等剧作任务和通过画面体现风格地艺术
表现功能。
观众可以通过客观地叙述、描
写扩大视野,参与事件进程,理解人物。
客观镜头所采取地叙事视角是全知型的,
它的客观性和中立性是就剧中人物而言的,不影响导演主观感受的表达,反而为导演不受约束的发挥想象、完成创作意图大开方便之门。
运动镜头:摄影机的运动,主要指推、拉、移、升、降等运动摄影方式,所以又称移动摄影。
移动摄影是指将摄影机固定在轨道移动车或其他运输工具上,或手提摄影机在机位移动中拍摄。
它并不包括被摄对象是否运动,摄影机沿纵深方向运动,叫推拉,沿水平方向运动叫横移,沿垂直方向运动叫升降。
摄影机固定在原地,而只转动镜头的拍摄方法叫摇。
摄影机与被摄对象保持运动速度、方向的一致,进行跟踪拍摄,叫跟,是移动摄影的一种特殊方式,意在强调对象在画面中的主体位置。
因此,从摄影机的运动来看,镜头又有推、拉、跟、移镜头,以及综合运动镜头的区分。
推镜头是指被摄体不动,摄影机由远而近向主体推进的连续画面。
被报主体的主要部分由小变大,从而把观众的注意点吸引到所要表现的部位,它可以借助移动车向前推进拍摄而成,也可使用变焦距镜头,产生或急或缓的推的视觉效果,如要《法国中尉的女人》一开始,斯特里普饰演的萨拉身着黑衣独立于远远伸入大海的防波堤上,四周波涛澎湃,海鸥上下翻飞,这时一个推镜头使萨拉的身影变得越来越清晰,随着萨拉那回首一瞬,画面被推成脸部特写,恰到好处的摄影同斯特里普的天才表演的完美结合,极为传神地表现了萨拉的凄美与哀怨。
如《云水谣》的片头,画面从波涛汹涌的大海推近到站在海里船上的男主人公秋水的小身影上,再推到秋水的脸部,成为一个脸部特写,展现他满脸的悲怆。
拉镜头则通过摄影机远离或利用变焦镜头,使被摄体在画幅中由大变小,由近变远,从而把观众的注意点分散到周围更广阔的背景中。
在《天云山传奇》中,罗群与宋薇相爱,当宋薇在政治压力下不得不考虑与罗群断绝关系时,谢晋用了一个拉镜头,从写信的宋薇拉开,空空的房子,把宋薇写信时无限的惆怅、心灵孤独、凄楚的呼喊,表现得淋漓尽致。
跟镜头的被摄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保持不变,摄影机始终保持一定距离追踪它,从而使画面具有一种连贯流畅的视觉效果。
如《阿甘正传》中,几个小朋友用小石头砸阿甘,又骑着脚踏车去追赶他,他在路上奋力奔跑的镜头。
摇镜头是采用摇拍手法拍摄的镜头画面,拍摄
时,摄影机位置固定,通过三角架的活动底盘进行
上下或左右的转动。
摇镜头具有纵览场景全貌,提
示被摄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烘托情绪、渲染气氛作
用。
如《天云山传奇》中冯晴岚在雪地上拉板车那
场戏:风雪弥漫的旷野,冯晴岚拉着身患重病的罗
群,迎着风雪,在坎坷不平的路上艰难的走着。
谢
晋在此先后交替使用了9个摇镜头,镜头一会儿从
白雪皑皑的远山摇向行进的板车,一会儿又从冯晴
岚的身影摇向风雪迷茫的远方。
人与自然融在一
起,观众可以从那一片银妆素裹的世界中,感受到
冯晴岚对罗群深沉而又纯洁的爱情;而冯晴岚那块
在风雪中拂动的红纱巾,就仿佛她那颗火红的心,其平凡而伟大的女性美在这组镜头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横移镜头,拍摄时镜头沿着水平方向左右移动,从而为观众展示一片广阔的场景。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边走边往侧面看,或坐在车里观看车窗外的景致一般。
综合运动镜头是指在电影拍摄中,综合运用摄影机的多种运动形式连续拍摄,习惯上也称之为长镜头,它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既指镜头的综合运动使画面多视角,多距离的运动变化;又指镜头内的场景,人物,事态,内容的多种变化,从而形成一个镜头的完整气氛,成为表现对象的丰富的内部语言。
在《克莱默夫妇》种,当泰德抱着从架子上摔下来德比利去找大夫是,便使用了一个包括推、拉、摇、跟、移等手法在内的综合运动镜头,使叙事于自然流畅之中又富于变化,渲染出一种仿佛是生活原生态的真实氛围,从而与本片的纪实风格相吻合。
景别:摄影机在拍摄中与被摄取对象处于不同距离或用变焦距镜头拍摄时画面所容括的范围。
景别的划分以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为准,一般常用成人身体在画面中显露的部位作为标志。
特写,是景别中摄影机与被摄对象的视距最近的镜头画面。
一般指人物肩部以上或与此相当的景物的镜头。
特写作用:突出、强调对象细部,细微动作,表现人物心理。
大于特写的景别称为大特写或细部特写。
近景,表现人物腰部以上部位及其他相当的镜头画面,是电影景别中视距较近的一种,一般用来介绍人物的外貌、气度,对人物作肖像描写,或刻画人物的表情和细微动作,或展示人物之间的交流,揭示人物关系。
中景指表现人体膝部以上及相应景物的镜头画面,它是影片拍摄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景别,有很强的叙事功能。
在中景中,演员可以用脸部表情,形体动作进行表演,可以一个人单独出现,也可以几个人同时出现,展示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除外中景还可以表现一定范围的人物背景和场景,对衬托人物、营造气氛有一定效用。
全景,是表现人物全身或一个完整场景的镜头画面,在全景中,人物可以充分活动,人物之间的关系也能得到展示,在叙事上,它带有较强客观性,多用来叙述剧情,提示情节的关联。
远景是用来表现广阔的空间、景物、场面的画面景别。
远景视野宽阔,能包容很大空间内的景物、风光、人物的活动,使人、物、环境及其背景融为一体,适于表现盛大的群众活动场面,展示事件的背景、环境的全貌,整体体感很强,除此之外,还常用于渲染环境气氛,抒发情怀,创造辽阔宏大的意境。
大于远景的景别,称大远景,如高空,望远摄影等。
此外,画面的光、影、色彩都有一定的表情达意作用。
二、声音
电影的声音主要包括人物声、自然声、音乐和画外音。
人物声:主要指电影中人物说话声。
此外机器、汽车、飞机、街道、车站、码头的声音也包括其中。
自然声:指来自自然界的一切音响,包括风声、雨声、流水声、动物叫声。
电影音乐:以音乐提示角色的情感和烘托情绪。
画外音:声源在画面以外的各种声音,画外音具有强大造型能力。
它能突破画幅的限制,把电影的表现空间扩展到画面之外,来丰富画面的内容和表现力。
旁白解说也属于画外音。
电影声音的作用: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题;补充延伸画面,扩展画面容量;渲染气氛,表达情绪,折射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
影视艺术的审美要素有哪些?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对你的同学、老师、家长说一说吧!
评价:☆☆☆☆☆
第三讲蒙太奇
一、蒙太奇的由来和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