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关于冥想

合集下载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读后感(共2篇)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读后感(共2篇)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读后感(共2篇)《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帮大家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这本书即使只是抽空翻一页,也会瞬间感到内心安详。

因为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感觉像是漂浮了起来一样,可以从更高的视角去观察世界。

然后就会发现,我们的生存状态,比如考试、工作、结婚……就像是一条定好的窄路一样,让我们活得像是一部机器。

但书中启发我们,生命并不只是一份工作和职业而已,这都是我们的外在。

生命本身是极为广阔而深奥的,我们读书受的目的是要收获智慧,我们生存的意义在于感知自己。

这本书就是让你意识到,感知自己的内心是一辈子的过程,是急不来的。

认识清楚了这一点,心也就静下来了。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这本书是印度著名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所著。

被誉为比泰戈尔、纪伯伦更伟大的心灵导师。

他在文中所阐述的东西让人耳目一新。

他在“我们需要怎样的”一章中说道:“教育的真正的意义,就是培养人的智慧。

智慧就是一种无限的包容力,允许人自由的想,没有恐惧,没有公式,然后你才能发现真实的,正确的事物。

人一旦有了恐惧,就会失去智慧。

”作者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什么是学生?”真正的学生应该是要去学习、研究、探索、发问的,他不是在读完硕士或者博士时候来结束学习,而是终身都在学习。

做一个学生是永远都在学习的,只要你在学习,你就没有老师。

终身学习是现在教育的理念,只要你学习,就没与特定的老师来教导你,因为万事万物都是老师,风中飞舞的叶片、河水潺潺的细语、电闪雷鸣的时候、天空飞翔的小鸟、一个衣衫褴褛的可怜人、一个西装革履的大老板、一个几十年如一日赡养病榻上老人的媳妇、一个为了一句承诺而默默守坟了几十年的老人等等这一切都是学习的对象。

从生活中学习,从工作中学习,从高兴快乐中学习,从愤怒悲哀中学习,从贪婪野心的行为中获取经验教训……感悟学习要用心领会,要借鉴,要升华,要内化这就是学生。

生命之书

生命之书

(打开第一张图片)大家好,我是客服部的胡光美。

今天的读书分享会,我与大家一起来分享克里希那穆提著作《生命之书:365天的静心冥想》。

(打开第二张图片)请大家闭上眼睛,静下心来,一起来聆听钢琴曲—《卡农》.(打开第三张图片)。

请关灯!好听吗?(打开第四张图片)好,下面我来说一下,我读《生命之书:365天的静心冥想》的感受。

初见四字“生命之书”,便想,这书也许说的是生命如何轰轰烈烈,生命如何孕育,如何珍贵,再来几个生活极其艰难的人,说说他们如何珍爱生命。

如此想来,一翻开便觉自己错了,生命感自五感,从耳起辩声。

听,什么是听,听什么,生命中能听什么?有感于其言:聆听是不易达成的一门艺术,但其中确实埋!!着美与高度的理解。

我们应该怀着生命的深度去听,但我们听的方式之中总是有成见与某种既定的观点。

我们无法单纯地听,我们的思想、结论和偏见总是会造成阻隔……若想真的聆听,我们的心必须安静,没有任何欲求,只是轻松地觉知着一切。

处在这种警醒而被动的状态里,才能听到成见之外的东西。

从来只认为,耳朵只是耳朵,眼睛只是眼睛,听到看到的一切都无甚区别,细细读来才知,也许我漏过许多精彩之处,只看见听见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日记,记录主人一年、365年每天思考的不同问题。

把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各种微妙关系进行从浅至深的阐述。

给人一种全新的欣赏角度。

一点都不难懂,很直观、很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每天就一小段,没有过多的书写。

克里希那穆提就是那么轻易地让人接受自己的想法,不像别人列举很多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让别人下意识的接受他的想法。

在职场打拼,在生活沉浮。

是当今中国的许多人的生存状况。

有钱无钱并不是区分一个人的生活幸福的最重要因素,关键是不论身处何种境况,都有一颗开放的心,如此,在顺境能知晓艰险,在逆境能知足幸福,这也算是一种境界了。

生命之书——听初见四字“生命之书”,便想,这书也许说的是生命如何轰轰烈烈,生命如何孕育,如何珍贵,再来几个生活极其艰难的人,说说他们如何珍爱生命。

[克里希那穆提]冥想的基础

[克里希那穆提]冥想的基础

[克里希那穆提]冥想的基础[克里希那穆提] 冥想的基础我们经常会产生幻想,认为自己已经进入了冥想状态,但如果日常生活中没有秩序,那么不管是在做什么,都不可能是冥想。

因此,我们必须奠定冥想的基础,也就是秩序。

我经常想,为什么大家会聚到一起,半是认真半是好奇地去听别人演讲,却又不是真的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

我们已经变得如此平庸,毫无天分,没有任何天才的质量。

我所说的“天才”,并非指具有某种特定的才能或天赋,而是指能够完全理解生命的本质是一个巨大、复杂、相互对立的不幸存在。

人们虽然会去倾听他人的演讲,但却一知半解,从未认真想过要在内心深处进行一场心理革命。

我经常想,为什么人们能忍受他们所过的这种生活。

你或许会将原因归咎于环境、社会,归咎于政治组织,但这样并不能解决?题。

我们随波逐流,过着看起来毫无意义的生活:从早到晚待在办公室里,待上五十年甚至更久,然后退休,走向坟墓。

当你看到生活中所有不同寻常的美,看到人类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之后,就会想到为什么自己的生命中如此缺少美。

这里所说的“美”非指外表的美或外在的装饰,而是指与大自然默契交流的品质。

人若是与自然失去了联结,也就失去了与其他人之间的联结。

譬如说读诗,如果愿意的话你可以去读所有优美的十四行诗,可以聆听他人朗诵美妙的爱情诗,但美并不存在于对文字的想象之中。

空中云朵、云中光象、旱路湿地、枝头小鸟……我们之所以很少看到或欣赏到这些美好的事物,是因为早已被自己的问题、烦恼、莫名的想法和依恋占据了内在,我们从来都不曾自由过。

而美却是自由者才拥有的特质(这种自由是与独立完全不同的)。

我想知道,你是如何理解我所说的这一切。

如果对于可爱的小狗、路边的小石或飘浮的孤云都视若无睹,也没有半点欣赏之情,如果根本不曾想过去了解世间种种不同寻常的美,那么我们就会变得渺小而平庸,就是在浪费生命,而完全错过了生活的美与奥妙。

我们必须回到现实,而现实也是一种真实,一种不平凡的真实。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人物简介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人物简介

克里希那穆提著作的翻译和传播受到了广泛关注
• 他的著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使他的思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 他的著作对现代哲学、心理学和宗教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05
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物评价与争议
克里希那穆提在印度的声誉与评价
Hale Waihona Puke 克里希那穆提在印度享有很高的声誉
克里希那穆提在印度的评价存在争议
• 他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心灵导师
• 克里希那穆提认为“自我”是一个幻觉,是人类痛苦的根源
克里希那穆提通过自己的经历和理解阐述了“无我”的观念
• 他认为自我是一个虚构的概念,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安全感而创造的
• 摆脱自我,才能体验到真正的自由和安宁
克里希那穆提的“无我”观念对现代哲学产生了影响
• 促使人们反思自我和个体的存在,摆脱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
• 他的思想对现代宗教和文化的研究产生了启示
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价值
• 他的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摆脱痛苦和困惑,寻求真正的自由和安宁
• 他的思想对现代哲学、心理学和宗教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WATC H I N G
Docs
• 有些人对他的思想持怀疑态度,认为他的观点过于极端
• 他的思想对印度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有些人则认为他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启示,对人生和心灵
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克里希那穆提在国际上的评价与争议
克里希那穆提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克里希那穆提在国际上的评价存在争议
• 他被认为是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和心灵导师
• 对现代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产生了启示
克里希那穆提的“觉知”理论

生命之书作文800字

生命之书作文800字

三一文库()〔生命之书作文800字〕《生命之书》的作者从一个现代失业人员的视角出发,贴近生活,塑造了一个书店失意小人物的形象。

小编收集了生命之书的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生命之书每天早晨,我们都会睁开眼,起床,洗漱,吃早饭。

每个上班的早晨,我们都会堵在庸扰的街头,赶着去上班。

每天晚上,我们或多或少的带着些恼人的工作,麻烦的家事,琐碎的人情世故,疲惫地回到家里。

每天、每次、我们都在做着让自己厌倦和烦恼的事。

那么每天我们做这些、想这些的意义呢?有人会回答,这就是生活。

可是是谁告诉我们生活是必须是这个样子?有人说,身边的朋友和家人。

那么又是谁告诉他们的呢?我无法知道曾经的古人是如何生活和工作的,但是我知道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犹如背负着高楼的蚂蚁,望不到被高楼挡住的阳光,却一直编织着站在高处的愉悦欺骗着自己。

我们什么时候有真正思考过生命和死亡的价值呢?克里希那穆提,用365天即一年的冥想,为我们这些愚钝的一直生活在别人述说的美好和痛苦中的人们开启了一扇通向光门的窗户。

有些许阳光照亮了我们,让我们对真正的自己有了点模糊的影子。

不久前,央视有一个经典的问题:你,幸福吗?曾经也有位好朋友问我:什么是幸福呀?我楞了,因为我从来不曾静下心考虑过心的幸福是什么?是物质的满足?是别人的赞誉?还是成为某某人大家骄傲?他说:幸福很简单,就是内心的充实和平静。

这话简单,却很难完全体会其中的意境。

内心充实,那么我们的心必须是饱满和无缺憾的;内心平静,那么我们的心又必须是无欲念纷争,安详静谧的。

这样的确能被称之幸福,想到拥有,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难之又难。

心,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本源,它产生的情绪、想法、欲望可以说是造就现代社会的根本缘由。

那么我们对自己的心有多少了解呢?我们的心它又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呢?而它产生这些想法的依据最终在哪里?这些问题每个人最后都会有答案。

《生命之书》它没有诠释生命到底是如何,也没说明如何去活着是最好的。

青少年冥想训练解析

青少年冥想训练解析

青少年冥想训练解析一、美国儿童青少年冥想训练的盛行当前,使用正念冥想治疗儿童多动症、焦虑、学习困难、社交困难、问题行为的实证研究日渐增多,研究不仅训练青少年冥想,还教授亲子冥想和教室冥想的操作方法。

而加入冥想和接纳技巧的教养方式被认为是继行为干预训练和认知教育之后的“第三次浪潮”,是教育教养方式的重要转换[1]。

研究发现,冥想训练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儿童的焦虑、多动,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疗效果,还能有效改善小学生的认知、情感功能,减少注意损伤和负性情绪,使大脑专注力更强、记忆力更好、处理多重任务的能力更高,并能增加主观幸福感。

对多动症儿童的父母进行单独训练可以增加积极的亲子互动;如果亲子都参加冥想训练,孩子服从行为会更多,教养会变得充满乐趣[2]。

对多动症并发学习障碍儿童进行冥想训练,儿童自我报告的内在问题如焦虑显著减少,父母报告的儿童自我管理行为显著增加、问题行为显著减少[3]。

一项针对八名15~20 岁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进行的冥想干预发现,冥想使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自杀倾向减弱[4]。

在美国,青少年冥想训练的兴起有着深刻的时代和理论背景。

首先,情感障碍发病率增加,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情感能力的提高,重视情绪劳动。

然而针对情感调节和控制能力的认知教育和行为训练效果不理想。

而重视情意训练的人本主义理论处于发展停滞状态,在情绪体验加工方面没有再进一步发展出有价值的指导理论。

此时后人本心理学强调人与“大精神”“存在巨链”的联系,认为冥想训练可在一个崭新格局中产生影响。

其次,被美国《时代周刊》视为20 世纪最伟大圣者的克里希那穆提非常重视冥想,把冥想视为自由、创造的必经之路。

克氏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必须先改变个人意识。

只有每个人的内心净化、安静了,整个社会的互爱、和谐、伦理才有可能。

他一直强调自我觉察(觉知)以及了解自我局限、宗教与民族制约的必要,认为个体需要觉知,觉知自我的局限性,觉知思虑的危害性,觉知习惯的盲目性,才可能清醒、轻松走出思虑的困境。

克里希那穆提的语录29条

克里希那穆提的语录29条

克里希那穆提的语录29条2023年克里希那穆提的语录29条这种爱的缺乏就是你的孤独而当你看到这个真相你就再也不会试图用外在的人或事来填补了。

下面是关于克里希那穆提的语录29条,欢迎大家阅读。

1、当我们找到了另一种能够实现忘我境界的途径时,我们就可以不再依赖性。

等心念了解了它的全部过程,问题也就结束了。

也就是说,当对性的过度思考停止时,心智就自然会有创造了,而正是这种创造使我们感到快乐。

处在创造的状态中是一种快乐,因为那也是一种忘我。

2、外在的种种权威和伤害扭曲了心灵,而且年纪越大,这些扭曲会变得越厉害。

一个年轻人还没有对家庭、工作、所有活动和苦难许下承诺,这时候,胸怀大志的他就可以播下会开一辈子花的种子,而不是每天迷失在所有无意义且荒谬的追求中。

一个人不只应该觉察外在的事物,也应该觉察内心深处的欲望、追求、动机、恐惧、焦虑。

只有在冲突被完全终止时,不被扭曲的心灵才会出现。

3、感知需要摒弃所有的语言。

因为语言是思想,无法让头脑宁静,在宁静状态下开始的行动完全不同于语言所引发的行动,敏感的觉知让头脑摆脱了一切语言、意象和记忆。

如果我们把美丽和丑陋各自贴上“快乐的”和“痛苦的”两种标签,那并不意味着它们本身就是快乐的或痛苦的,语言将生活区分成了快乐和哀伤,这是一种分裂的活动,而全心全意地感知不是。

4、冥想是在专注的状态下进行的一种运动。

我们无法获得专注,是因为它不为个人所有。

如果我们觉察到思想的活动,专注会自然出现。

5、祈祷不是禅定,作为排斥的专心也不是禅定。

禅定是自我了解,没有自我了解,就没有禅定。

自知是禅定的开始。

6、如果我们时时刻刻都很警觉,能觉知一言一行以及所有发生的事,能察觉思想的活动,能觉知到自己如何说话、如何走路、如何反应、如何摆姿势等,那么所有深埋的东西就会很容易地暴露出来。

这不需要花什么时间,因为我们已经不再抗拒什么,也不再刻意挖掘什么,我们只是一直在观察与聆听。

处在觉知的状态里,所有东西都会暴露出来。

【名人名言】克里希那穆提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克里希那穆提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克里希那穆提名言大全克里希那穆提名言大全1. 爱不是多愁善感,也不是情绪,它和奉献或忠心无关。

人必须找出为什么自己没有爱,而且在这个寻觅的过程中,也许会碰触到爱。

人没办法培育爱,没办法通过练习某个方法达到爱人的境界,没有教授爱和让你学习爱的学校。

没有爱,你会生活在迷惑中,你会生活在悲伤里。

2. 什么是人类真正应该做的工作呢?显然,人类真正该做的工作是发现真理,是去爱,而不被自己划定自限的活动所束缚。

发现真理的本身就是爱,人与人之间的爱就会创造完全不同的文明、一个全新的世界。

3. 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爱。

没有爱,你就无法解决任何事情。

你知道爱的意思吗?没有动机的仁慈,为人慷慨,体验别人的感受,感受肮脏街道的丑陋,感受贫穷,看清人口爆炸在全世界蔓延。

去感受这件事,去找出原因并为之哭泣吧!不是为自己可怜的小家庭,或哀悼某位你喜欢的人,而是为这世界彻底的混乱而哭泣。

4. 如果你不能体会爱,如果你不能以爱对待其他人、动物和花朵,那么当你长大以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是空虚的,你会非常寂寞,而恐惧的阴影将一直跟随着你。

然而你的心中一旦有了爱这个惊人的东西,如果你能感受到它的深度、愉悦和狂喜,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会因为你而改变。

5. 只有当你有余暇时,你才能够学习。

但是,当大脑或者心灵被占据得满满的时,你就没有余暇,所以你从未学到任何新东西。

没有新鲜空气进来,所以压力对大脑造成的损害越来越严重。

这是冥想的问题之。

意识能否摆脱所有压力,而那意味着要有一颗自由的心。

6. 人际关系里面必须有的是谦卑的温柔、不支配他人、不占有。

但是,空虚和恐惧却在人际关系中制造嫉妒、痛苦。

人际关系是发现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里面,有的是一种广阔深刻的了解。

人际关系就是在发现自我时不断的调适,人际关系需要的是耐心、无限的变通,还有一颗单纯的心。

7. 我们想得到自由,就要破除所有内在的依赖,我们如果不了解自己为什么依赖,就不可能革新。

什么是冥想(克里希那穆提)

什么是冥想(克里希那穆提)

什么是冥想(克里希那穆提)什么是冥想(克里希那穆提)作者:克里希那穆提思想制造的空间里是没有爱的。

这个空间阻隔了人与人,其中充满了变成的活动、生活的争战、痛苦和恐惧。

冥想就是这个空间的了结,以及自我的止息。

然后关系才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因为那个新的空间不是由思想制造的,你不存在,相对的东西也就不存在了。

如此一来冥想不再是追寻某种幻影(不论传统如何将它神圣化),它将是思想无法进入的无限的空间。

对于我们而言,思想制造的那个小空间(也就是“自我”)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心智只知道认同那个小空间里的事物,然后又恐惧自己会不存在。

如果在冥想中你了解了这一点,心智就能进入完全不同的次元,其中的行动就是如如不动。

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爱,因为在思想制造的空间里,爱就是我和非我之间的冲突。

这份冲突和折磨并不是爱。

思想就是否定爱,它无法进入那个没有我的空间。

在那空间里有人类求不到的至福。

人类想在思维的领域中找到那份至福,其实它只能摧毁那份至福之中的至乐。

没有念头的觉知是最奇特的现象,这样的觉知是更敏锐的,它不只用到头脑,还用到所有的感官。

这样的觉知不是智力四分五裂的觉知,也不是情绪。

你可以称之为全知,它是冥想的一部分。

冥想之中那没有觉知者的觉知,就是与无限神交。

这份觉知和只看到客体而没有观察者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在冥想中的全知根本没有客体,因此也没有经验。

在这样的冥想之中,你的眼睛是睁开的,而周围充满着各种客体。

然而这些客体没有一点重要性。

你照样看到这些客体,但是没有辨识的活动,换言之,根本没有经验的存在。

这样的冥想有什么意义?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它和实用无关。

在那样的冥想中存在着至乐,但不能与欲乐混淆。

这份至乐带给你的眼睛、头脑和心一份纯真的品质。

如果无法看到一个崭新的生活,生活就会变成乏味而毫无意义的例行公事。

因此冥想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它会打开那扇门,让你进入那无法度量的境界。

你把头从这个地平线转到另一个地平线,你的眼睛看到一个巨大的空间,天地万物都在其中。

什么是冥想,什么是引导式冥想?

什么是冥想,什么是引导式冥想?

什么是冥想,什么是引导式冥想?什么是冥想?什么是冥想?我想也许会有⽆数种答案,有多少⼈尝试过冥想,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答案。

不但尝试过冥想的⼈、研究冥想的⼈,那些没有参与过冥想的朋友也都会有各⾃不同的解读和推测。

如果想了解冥想的⽂化背景、历史演变、学术研究。

⽹上有很多资料——有字⾯上的定义,也有学术上的定义,有从东西⽅不同传统、不同宗教的解读,也有从当代⼼理学、脑科学的解读。

从这些资料⾥,可以充分了解冥想的演化和渊源。

但我想这依然不⾜以回答什么是冥想。

在我最早接触“冥想”这两个字的时候,也有⾃⼰猜测和想象,也会去找资料,找各种传承、各类导师的分享来参考。

但今天,我的感受是,我⽆法通过逻辑去理解冥想,甚⾄⽆法迫近。

我只能经验它、感受它。

对于冥想,⼀万次思考和分析,都不如⼀次体验和领悟。

冥想是你必须亲⾃上路的旅⾏冥想练习是⼀种好操作的练习,它适⽤于我们每⼀个⼈。

不管你的初衷是缓解压⼒、缓解焦虑、改善睡眠,还是提⾼⼯作效率,与⾝边的⼈和事建⽴更好的关系,或者保持⼀颗宁静的⼼,冥想练习,都可以带来帮助。

根据⿇省医学院分⼦⽣物学家乔·卡巴⾦博⼠的研究,那些练习冥想的⼈会将⼤脑活动的层级从活跃、紧张的右额叶⽪层转移到更稳定的左额叶⽪层。

⽽新罕布什尔⼤学健康教育办公室认为,定期冥想练习可以降低⾎压,减少对尼古丁和酒精的渴望,可以提⾼⼯作和学习的注意⼒,可以提⾼⼈际关系质量。

你可能会好奇,既然冥想有这么多好处,那冥想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呢?现在有很多科学家都在研究冥想为何带来改善。

⼈的思维意识具有⼀定的保护作⽤,这种保护作⽤有助于⽣存,但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也对发展有所局限,会导致内在潜意识中有⼀些不合时宜的模式、限制性信念到不到处理,积极的能量和潜⼒得不到发挥。

在冥想过程中,你可以经验到暂时跳过思维意识的束缚,直接回归当下,与⾝体连接,与潜意识连接。

冥想是⼀种状态,也是达到这种状态的⽅法。

在这种状态下,可以针对性地转化信念、觉察动机、修缮⾝⼼。

克里希那穆提——关于冥想

克里希那穆提——关于冥想

然而冥想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弄清楚它是怎么一回事?很显然地,要想把一个东西看得非常非常清楚,你的心必须保持安静。

如果我想听清楚一个人的话语,我必须全心全意地听,那种留意的状态便具备着一份空寂的品质。

要想领会话中的意思,甚至领悟其中的弦外之音,我势必得非常仔细地聆听。

在听的时候,我既不立刻诠释你所说的话,也不批判或评估,我只是如实听着那些话语以及其中的弦外之音,并心知肚明话语并非那真实的东西,言语的描述亦非被描述的对象。

因此,我是以全心全意在听你说话。

在那种全心全意倾听的状态里,并没有一个“我”这个听者存在的感觉,“我”和你这个讲者之间是没有界分的。

所以要想彻底聆听并超越言语的局限,你就必须全神贯注。

当你在看一棵树、听音乐或是在听某个人跟你讲急事时,你自然会全神贯注。

那种“我”完全不见了的全观状态,正是一种冥想的境界。

因为在那种境界里是没有方向感的,也没有思想建构出来的疆界感。

全心全意地觉知,意味着没有任何欲求,没有想达到什么、想变成什么的欲望。

反之,冲突一定会产生。

因此,全心全意地觉知,乃是没有任何冲突,没有特定方向和意志力的心境。

如果我注意听你说话,静静聆听着鸟语,或是观赏着眼前的崇山峻岭,这种心境便出现了。

处在这种全观的状态里,观者与所观之物的界分感就不见了。

只要界分感一出现,冲突一定会产生。

然而这只是冥想的起点罢了。

如果你真的有心探索下去,这个起点也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处在这种状态,我们那早已丧失了意义的生活,才能重新变得意味无穷。

生活会因此而得到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和谐性。

冥想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要理解日常生活的整体活动,而不带有会制造冲突及特定方向的掌控性,同时又能拥有充沛的活力、能量、真诚及创造力。

你知道,空寂之中存在着巨大的空间——但脑子里的活动是没有空间的。

它总是塞满了知识,而且始终只对自己感兴趣——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达成什么,该得到什么,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看法等等。

它充斥着对别人的认识以及各种的结论、概念和意见。

《爱的觉醒》--克里希那穆提

《爱的觉醒》--克里希那穆提

20世纪最纯净的心灵,让整个世界驻足聆听的声音。

印度文明的奇葩,20世纪最卓越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克里希那穆提著胡因梦等译作者简介:克里希那穆提一八九五年生于印度,十三岁时由“通神学会”领养。

“通神学会”一直宣扬“世界导师”(world teacher)的再度降临,并且认为他就是这个“世界导师”。

他很快就成为坚强无畏、难以归类的导师。

他的言论和著作无法归属于哪一种宗教,既非东方也非西方,而是属于全世界。

一九二九年的八月三日,克氏宣布解散专为他设立的“世界明星社”,退还所有信徒的捐款,他发誓即使一无所有也不成立任何组织。

因为真理不在任何人为组织中,而纯属个人了悟,一旦落入组织,人心就开始僵化、定形、软弱、残缺。

他的另一项惊人宣布是,他否定了所有过去的通灵经验,认为一切心灵现象都是人类接受传统暗示和过去习性的策动而投射的念相。

从此,这位被选为“世界导师”的克里希那穆提,才真正开始光华四射。

一九三九年二次大战爆发,面对世界的动乱、人类的自相残杀,克氏感到刺骨的哀伤以及更为超然冷静的深思,他开始探索真正的教诲,要用最简单而直接的语言带领人们进入那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这位慈悲与智慧化身的人类导师,穷其一生企图带领人们进入他所达到的境界,直到九十岁去世前都还在不停奔波。

一九八六年二月十六日晚九点整,克里希那穆提不可思议的一生结束了。

他留下来的六十册以上的著作,全是从空性流露的演讲集和讲话集,目前已经译成了47种语言出版。

在欧美、印度及澳洲也都有推动他志业的基金会和学校。

他们一直强调克氏教诲的重点:人人皆有能力靠自己进入自由的了悟领域,而所谓的真相、真理或道,都指向同一境界。

克里希那穆提,这位被誉为历史上旅行次数最多,晤面人数最多的世界导师,不喜欢被人们称为“大师”。

他虽然备受近代欧美知识分子的尊崇,然而真正体悟他教诲的人,至今寥寥无几。

爱的觉醒心的对话:对于爱的五次对谈只有冥想能彻底转化人类的疯狂。

人类深陷于主义及意识形态,因此无法解决彼此的冲突。

《爱的觉醒》克里希那穆提关于冥想的三次对谈,到底什么是冥想?

《爱的觉醒》克里希那穆提关于冥想的三次对谈,到底什么是冥想?

《爱的觉醒》克里希那穆提关于冥想的三次对谈,到底什么是冥想?第一次对谈:冥想就是爱的活动冥想就是这个空间的了结,以及自我的止息。

没有念头的觉知是最奇特的现象,这样的觉知是更敏锐的,它不只用到头脑,还用到所有的感官。

这样的觉知不是智力四分五裂的觉知,也不是情绪。

冥想的行动就是如如不动,冥想就是全知,冥想就是与无限神交。

冥想中存在着至乐,但不能与欲乐混淆。

这份至乐带给你的眼睛,头脑和心一份纯真的品质,是一种无法度量的境界。

我们的心智想要在狭小的空间中找到自由,冥想就是这个狭小空间的结束,冥想的行动就是替这个狭小的空间带来秩序。

冥想也是寂静,那个心智无法触及的广大空间的寂静,思想无法染指的巨大空间的寂静。

冥想是最非凡的事,如果你不知道它是什么,你就像一个盲人生活在一个充满光鲜色彩,还有各种光影移动的世界。

冥想会让你感觉活在一个与万物一体的巨大空间里。

冥想就是爱的活动,那不是爱一个人或许多人之类的爱。

它像人人都可以喝的瓶中水,不论那瓶子是金的,还是陶瓷的,它都是饮之不尽的。

因为冥想的状态之中有彻底的祥和,它充满着秩序,美与强烈的能量。

这样的冥想无法从别人那里学来,你必须一开始就一无所知,然后从那份纯真移向另一份纯真。

你必须先从彼岸开始,而不是一直关心此岸或如何游到彼岸。

即使不会游泳,你也要投入水中。

冥想的美就在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往哪里去,结局是什么。

冥想非常简单,是我们把它复杂化了。

它逃开我们是因为我们的心太复杂,太陈腐,太以时间做基础。

其实冥想只是觉知罢了!你只有在寂静的夜里或安静的清晨独自冥想,因为你必须是真正的孤独,也是完全独立自主,不追随任何的信仰系统,修行方法,咒语,不依从某个念头,不依照自己的欲望来铸造某个思想。

只有当心智解脱了思想,这份孤独才会出现。

而且孤独只有在当下才出现,在那属于自己的寂静中,所有的沟通都停止了,其中不再有观察者和他的焦虑,愚蠢的欲望与烦恼。

只有在安静的孤寂中,冥想才会变成那无法形容的东西,然后冥想就是永恒的活动。

世界在你心中

世界在你心中
重复念咒与静心 10
冥想的真谛 11
美德与爱 11
《世界在你心中》 总序
内容简介
《世界在你心中》是克里希那穆提在美国布兰迪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圣克鲁斯分校四所大学所做的精采演讲与讨论。克里希那穆提针对年轻人中普遍存在的焦灼不安,以亲切而循序渐进的启发方式,与年轻人深入探讨了生与死、爱与恐惧、思想与自由、觉知与改变等重要问题。他指出只有把任何思想、理论、意见搁置一旁,无拣择地觉察自己,人们才能不为任何权威所束缚,获得心灵的完全自由;也只有这样没有预设没有抗拒地观照自己的真实人生和整个存在,人们才能发现自己和世界的真相,从而使自己获得立即彻底的改变。
一旦洞察到这个问题的真相,我们不可避免地将会面临「分析者与被分析之物」、「观者与被观之物」、「思想者与其思想」之间的界分是否真实的问题,不是理论上,而是真的有这样的问题吗?这个「观者」││这个让你产生「看与听」的存在中心││是否只是一个把自己与被观之物分开来的概念性存有罢了?如果你说你在生气,那么这股怒气与那个知道自己正在生气的存有,是不是真的有区别?那股暴力不就是观者的一部分吗?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试着去了解它。我们若是关心当下立即产生心理上的革命││不是未来才产生一些变化││这个议题,就必须试着去了解这件事││这个所谓的「观者」、「我」、「自我」、「思想者」或「经验者」,与被观之物、经验或思想,真的有差别吗?当你在看着一棵树、观察一只飞鸟、欣赏水面上的月光时,那个「经验者」真的有别于他所看到的一切吗?当我们在看一棵树时,我们是真的在看它吗?请再随着我探究一下。我们可曾直接地看过一棵树,还是只透过知识组成的意象或过去的经验在看它?你可能会说:「是的,我知道它的颜色有多美,形状有多么好看。」但你只是在透过记忆、透过以往对它的感觉,再次享受起那份快感罢了。你可曾观察过那「观者」与「被观之物」的差异?除非你曾深入于这个议题,否则接下来要谈的事很可能被你疏忽掉。其实只要「观者」与「被观之物」是分开来的,冲突就一定会出现。只要心中一产生对去年秋色的回忆、认知及意象,「观者」与「被观之物」的界分及冲突就出现了。制造出这种界分的正是思想本身。假如你看着你的邻居、你的妻子、你的丈夫、你的男友或女友,不论眼前是谁,这时你能不能不带任何意象或过往的记忆,直接看着这个人?因为如果带着某种意象去看此人,你们的关系就不见了;剩下的只有两组意象所形成的不直接关系;只有概念性的关系,而没有真实的关系。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精华---克里希那穆提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精华---克里希那穆提

目录第一章: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1)第二章:自由的问题 (2)第三章:什么是自由和爱 (3)第四章:倾听之道 (4)第五章:富有创意的不满 (5)第六章:圆融的人生 (6)第七章:野心 (6)第八章有条理的思维 (7)第九章开放的心灵 (8)第十章内心的美 (8)第十一章服从和反派 (9)第十二章天真的信心 (9)第十三章平等与自由 (10)第十四章自我规范 (10)第十五章合作与分享 (11)第十六章心念的更新 (12)第十七章生命的河流 (12)第十八章专注的心 (13)第十九章知识与传统 (13)第二十章宗教情怀就是对万事万物敏感 (14)第二十一章学习的目的 (14)第二十二章纯然的爱 (15)第二十三章独处的必要 (16)第二十四章:生命的活力 (17)第二十五章不费力的生活 (17)第二十六章心智并不是一切 (17)第二十七章寻找真理 (18)第一章: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生命并不只是一份工作和职业而已,生命是极为广阔而深奥的。

∙飞鸟、花朵、翠木、蓝天、星辰、河流、游鱼 ...... 这一切都是生命。

生命是贫穷的、富足的;生命是群体、种族、国家之间永不停歇的战役;生命是静思冥想;生命是所谓的宗教;同时它也是心灵中微妙的、隐藏的东西,包括羡妒、野心、激情、恐惧、成就及忧虑等等。

这所有的一切以及更多的事物都是生命,然而我们通常只准备了解生命的一个小角落。

∙显然,除非教育能帮助你了解广大生命的所有精微面——它惊人的美、它的哀愁及欢乐,否则教育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如果你有恐惧,你永远也不可能有智慧。

任何形式的野心,不论是精神的或物质的,都导致焦虑及恐惧。

∙教育的真正意义,难道不是培养你的智慧,借着它找出所有问题的答案?你知道智慧是什么吗?它是一种无限的包容力,允许你自由地思想,没有恐惧,没有公式,然后你才能发现什么是真实的、正确的事物。

∙当你年轻时,生活在一个没有恐惧的环境里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有了恐惧,便失去了智慧。

克里希那穆提的十大经典名言

克里希那穆提的十大经典名言

克里希那穆提的十大经典名言克里希那穆提的十大经典名言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名言都很熟悉吧,名言易于留传,是浓缩的精华。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名言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克里希那穆提的十大经典名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自由是独立,不依附,不恐惧。

2、如果你说“这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我要去追求”,那么有些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

如果你坚持下去,你会碰到一些事或一些人来帮助你。

在过程中,你也许必须挨饿,挣扎过关,但是你终将是个有价值的人,而不只是个模仿者。

如果你真的敢不同于流俗,你就是独立的人,生命就会如愿。

3、你改变不了一座山的轮廓,改变不了一只鸟的飞翔轨迹,改变不了河水流淌的速度,所以只是观察它,发现它的.美就够了。

4、我们学习谋生,但我们从来没有生活过。

谋生的能力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生命,我们几乎没时间做别的了。

我们有时间闲聊、娱乐、游戏,但所有这些都不是生活。

有一片叫做真实生活的巨大领域,它被完全忽视了。

5、你会痛苦,整个人类都会在不同的程度上痛苦;你是孤独的,整个人类都知道这种孤独。

痛苦、嫉妒、羡慕和恐惧也都被所有人熟知。

因此从心理上说,内在地说,你和别人是一样的。

在生理上、生物学意义上或许存在差异——高或矮,等等——但是从根本上说,你就是整个人类的代表。

6、放下便是最高形式的热情,通过彻底的放下,那个被称为爱的东西就出现了。

爱像谦卑一样是无法培养的。

当所有的自欺欺人都停止以后,谦卑就出现了,可是那时你已经不知道谦卑是什么了,那些自认谦卑的人,其实是虚荣的。

7、努力变得品德高尚的人是麻木的,因为他生活在冲突之中。

8、人们都是被理想培养的,理想越是华丽,就越受推崇。

但是,对于日常生活的理解远比理想重要得多。

如果内心堆满了观念、理想之类的东西,你就永远不会去面对正在发生的事实,观念就成了障碍。

当这一切都被清楚地理解(不是理智上、观念上的理解),那么至关重要的事情就是面对真相、事实、现在。

克里希那穆提什么是真正的冥想(下)

克里希那穆提什么是真正的冥想(下)

克里希那穆提什么是真正的冥想(下)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公元1895年5月12日—公元1986年2月16日),印度哲学家。

是近代第一位用通俗的语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阐述东方哲学智慧的印度哲学家。

冥想就是在生活的过程里让关系的互动保持清醒,转化彼此之间的冲突。

冥想就是去了解恐惧或享乐是什么。

冥想便是所谓的爱,从死亡之中解脱以及彻底独立自主的一份自由。

自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东西之一,你的内心如果无法独立自主,在心理上你就是不自由的。

那份独立性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状态,也不是从世上退缩下来。

只有当你彻底放下了-不是在口头上而是真的放下了-人类的恐惧,欲求和超凡入圣的向往之后,那份独立性才会出现。

假设你已经深入到这种地步了,这时你就会认清,只有不再陷入任何幻觉,不再追随任何人,并超越一切权威的掌控,才能打开那扇知觉之门。

只有这样的心才能发现是否有一个超越时间的境界存在。

理解时间的议题是很重要的,不是历表上的时间,而是心理上的时间感- “未来我会变成什么”或是“我会成就什么,达成什么。

”这些想法都涉及到从此到彼的过程,一种思想的捏造。

从牛车进展到喷射机当然需要过程,但心理上的过程- “我”会变得更好,更高尚,更智慧-真的有必要吗?这个属于过往的老旧的“我”早已累积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侮辱,奉承,痛苦,知识-它能不能逐渐变得愈来愈好?从此处到彼处确实需要时间。

但是人真的能变成理想中的模样吗?你真的能变成更高尚,冲突更少的人吗?这个“我”就是把“我”与“非我”,“我们”与“他们”,“美国人“与”印度人“,”苏俄人“界分开来的一个存在。

因此,这个所谓的”我“能不能变得更好?还是,这个”我“必须彻底静止下来,不再想变得更好或变成理想中的模样?你一旦认为有一个更高,更美好的东西,你就否决了你的善性。

冥想乃是彻底否决掉“我”,让心不再自相冲突。

一个没有任何冲突的心,并不仅仅是念与念之间出现了空当,而是彻底从冲突之中解脱了。

《一生的学习》读后感

《一生的学习》读后感

God will not treat hardworking people badly, nor will he sympathize with fake hardworking people. It knows howhard you work.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一生的学习》读后感《一生的学习》读后感1克里希那穆提,是一个印度的老爷子,传说中的哲学大师写的,他提倡的是冥想以及自身智慧的开掘,挺好的一个老头。

书中的主要内容是:谈教育的意义,何谓正确的教育,今日世界危机中教育的角色,父母教师与学校,最后也谈了性和艺术,对于艺术的看法个人不敢苟同,不过整体而言,对于立志做教育的我来说还是有很多可以深入思考的问题被此书引出的。

引用一段书中的话,你就明白老头子整本书在说什么了“正确的教育意指唤醒智慧培育出一种完整的生活,唯有这种教育才能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和一个和平的世界。

然而要实施这种新的教育,我们必须由一个完全不同的基础重新出发。

”总而言之,他描绘与思考的'就是理想状态下的素质教育。

什么人可以称得上是强者呢?是知识广博,成绩优异?是位高权重,掌控大局?抑或是野心勃勃,不断攀登?强者的注脚存在于种种解释,种种情景,而克里希那穆提的解释是:了解自己,了解周遭,胸怀爱的人就是真正的强者。

《一生的学习》是克里希那穆提的重要作品。

这本书的英文名字是《Educationg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直译为《教育与生活的意义》,也是根据他关于教育问题的讲演汇集而成的,集中反映了克氏对于教育问题的思考。

初看它的书名,第一感觉是又属于励志类书籍,如以前一些畅销书《学习的艺术》之类的。

但细细读来,却非如此,全书没有一句提到让人如何能更好的学习,而是从根本出发,直接提出学习这种受教育方式的定义,以及从学习引申的教育的含义。

在《一生的学习》中,虽然更多的是哲理,而非哲学,但是,一些哲学家的思想还是可以从书中窥得。

孑然独立—克里希那穆提

孑然独立—克里希那穆提

孑然独立—克里希那穆提冥想是孑然独立的行动,完全不同于离群索居。

“我”、自己、自我的结构本身,正是通过专注、通过各种形式或各种方法的冥想、通过日常的分离行为来隔绝自己。

而孑然独立并非从世界中退隐。

人类世界是群居的,是权势、舆论、传统价值交织形成的关系。

冥想是思想的娱乐消遣,是自我所热衷的活动。

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孤独和自我隔绝的痛苦。

只有当心灵身处社会的影响之外,当内心拥有从社会的混乱中解脱出来的自由,才有可能孑然独立。

这自由就是美德,而美德始终是独立存在的;社会的道德是混乱的延续。

冥想是对混乱的超越,而非由各种视像所带来的个人欢愉和经验的扩展。

这些经验必然导致孤立隔绝。

爱没有分裂性,正如爱无法培养,孑然独立也不是思想的产物。

当摆脱了思想的所有活动,它就会像日出一样自然地来临。

夕阳的余晖洒在柔嫩的新草上,每个叶片都绽放着光彩。

春天的新叶就在你的头顶上。

它们是如此娇嫩,当你碰触它们的时候,你都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它们是如此柔弱,一个路过的孩子都可能将它们碰破。

树顶之上是蔚蓝的天空,青鸟在歌唱。

运河里的水面波平如镜,你都无法清楚地分辨哪个是倒影,哪个是真实的事物。

那里有一个野鸭的窝,窝里的蛋至少有六七个,鸭妈妈用干树叶十分精心地将它们掩盖起来。

你回来的时候看见她正坐在那些蛋上,一副那些蛋并不存在的样子。

当你沿着那条运河走得更远一些,在长满了迷人新叶的高大山毛榉树林中,会发现另一只野鸭,她身边围绕着十二只或者更多的小鸭。

这些小鸭也许是那天早上才孵化出来的,它们中的一些也许会在晚上被田鼠吃掉,当你第二天回来看时,会发现少了几只。

孵蛋的那只鸭子还在那里。

这是个美丽的傍晚,充满了奇异的壮丽,那是春天的心跳。

你思绪全无地站在那里,感受着每一棵树和每一片草叶,听到满载着人们的巴士从旁边经过。

毕竟,哪怕是身体上的独处,也在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

大多数人并不想独自一人,他们害怕独自一人。

他们被各种事务所占据,他们也希望被占据,从醒来的那一刻一直到上床睡觉的那一刻——即使睡着了,他们也被梦境萦绕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而冥想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弄清楚它是怎么一回事?很显然地,要想把一个东西看得非常非常清楚,你的心必须保持安静。

如果我想听清楚一个人的话语,我必须全心全意地听,那种留意的状态便具备着一份空寂的品质。

要想领会话中的意思,甚至领悟其中的弦外之音,我势必得非常仔细地聆听。

在听的时候,我既不立刻诠释你所说的话,也不批判或评估,我只是如实听着那些话语以及其中的弦外之音,并心知肚明话语并非那真实的东西,言语的描述亦非被描述的对象。

因此,我是以全心全意在听你说话。

在那种全心全意倾听的状态里,并没有一个“我”这个听者存在的感觉,“我”和你这个讲者之间是没有界分的。

所以要想彻底聆听并超越言语的局限,你就必须全神贯注。

当你在看一棵树、听音乐或是在听某个人跟你讲急事时,你自然会全神贯注。

那种“我”完全不见了的全观状态,正是一种冥想的境界。

因为在那种境界里是没有方向感的,也没有思想建构出来的疆界感。

全心全意地觉知,意味着没有任何欲求,没有想达到什么、想变成什么的欲望。

反之,冲突一定会产生。

因此,全心全意地觉知,乃是没有任何冲突,没有特定方向和意志力的心境。

如果我注意听你说话,静静聆听着鸟语,或是观赏着眼前的崇山峻岭,这种心境便出现了。

处在这种全观的状态里,观者与所观之物的界分感就不见了。

只要界分感一出现,冲突一定会产生。

然而这只是冥想的起点罢了。

如果你真的有心探索下去,这个起点也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处在这种状态,我们那早已丧失了意义的生活,才能重新变得意味无穷。

生活会因此而得到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和谐性。

冥想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要理解日常生活的整体活动,而不带有会制造冲突及特定方向的掌控性,同时又能拥有充沛的活力、能量、真诚及创造力。

你知道,空寂之中存在着巨大的空间一但脑子里的活动是没有空间的。

它总是塞满了知识,而且始终只对自己感兴趣一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达成什么,该得到什么,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看法等等。

它充斥着对别人的认识以及各种的结论、概念和意见。

因此我们心中的空间是非常狭小的。

而暴力的起因之一便是缺少空间。

我们心中的空间这么小,所以必须将它拓宽。

冥想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发现这个不是由思想制造出来的空间,因为一旦有了空间,心自然能完整地运作。

一个井然有序的头脑一绝对而非相对的秩序一一是没有冲突的,所以它才有转圜的余地。

只要自我的活动一出现,冥想就不可能进行了。

了解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事,不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而是真的领悟个中的深义。

冥想就是把心中所有的“自我”活动空掉。

如果你根本不了解自我的活动是什么,那么你的冥想只可能导致幻觉、自欺和进一步的扭曲。

因此若想了解冥想是什么,你必须充分理解自我的活动是什么。

冥想乃是空掉心中所有的自我活动。

然而你无法透过任何的修持方法或要别人告诉自己该怎么做,来空掉心中的自我活动。

因此,如果你真的对这件事有兴趣,你就必须为自己去发现自我的活动有哪些一所有的习惯,口里说出的话,姿态,自欺的活动,被你当成珍宝-般紧抓不放的罪咎感,以及各种惩罚自己的方式一这些都是自我的活动。

而这一切都需要被觉察到。

然而,到底什么是觉察呢?觉察暗示着没有任何拣择的一一种观察方式,只是观察而没有任何诠释、转译或扭曲。

只要有一个观者在那里“费力”地觉察,真正的觉察就不见了。

因此,你能不能觉察、留意,只有纯然的观察而没有一个观者的实存感。

你也许早就听过“冥想”一词或读过相关的著作,甚至追随过某位宗师。

不过我衷心希望你最好从未听过它,这样你才能以清新的头脑去探究它。

有许多人都去过印度,可是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到那里去:真理并不在那儿;那儿拥有的是浪漫的氛围,但浪漫的氛围绝不是真理。

真理就在你的当下。

它不在遥远的异国里,它就在你的眼前。

真理就在你的所作所为之中。

你不需要去剃度或做一一些人类早已做过的蠢事,因为真理就在你的眼前。

你为什么要冥想?它真正的意思是沉思,留心,觉察,清楚地看见。

若想清楚地看见,没有任何扭曲地进行观察,你必须对自己内心的局限和底层的活动有所觉察。

只是觉察它,而不企图去改变、转变或解决掉它。

对整个意识内容进行毫不扭曲而又了了分明的观察,便是冥想的开始及结尾。

第一步即是最后一步。

你为什么要冥想?到底什么是冥想?譬如清晨起床时你看到窗外的晨曦、远山和水面的波光,如果你能一语不发地观赏这惊人的美景,心里连说“好美啊!”之类的念头都没有;如果你能如此全神贯注地观察,你的心便是彻底寂静的。

否则你是无法真的观察或倾听的。

因此冥想就是一种全观或空寂的心境。

只有在这种心境之下,你才能看到一朵花的美以及它的色彩和形状,这时你跟那朵花之间的距离已经消失了。

但这并不意味你认同了那朵花,而是你和那朵花之间的距离或时间感不见了。

只有当你的心中没有任何念头或自我中心的活动时,才能清楚地、全神贯注地觉察。

这便是冥想。

不妨看看自己能不能毫不扭曲,也没有任何记忆的干扰,而只是默默地进行观察,要做到这点,你必须深入探究。

这意味着思想不能干预观察,亦即对你所观察的对象不抱持任何刻板印象。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做过这件事。

那个刻板印象就是“你”你对别人所抱持的各种印象和自己的各种心理反应,这些都会造成你和别人的界分。

界分又会带来冲突。

不抱持任何印象,你才能全心全意地凝视对方,其中便自然存在着爱和慈悲,如此一来冲突就不见了。

此即没有观察者的观察。

欣赏一朵花也是同样的情形,那是一种融为体的心境,其中没有任何界分感。

因为界分意味着冲突,只要思想一变得过分重要,界分感就产生了。

但是对大部分人而言,思维活动恐怕是太重要了一些。

冥想乃是彻底否决掉“我”,让心不再自相冲突。

一个没有任何冲突的心,并不仅仅是念与念之间出现了空当,而是彻底从冲突之中解脱了。

而这就是冥想所要下的一部分工夫。

一旦认清了心理上的时间感,你的心就会出现空间。

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的空间有多么狭窄,包括内在与外在?住在大都市里,就像是住在狭小的衣橱里差不多,所以我们才会变得愈来愈暴戾,因为我们需要外在的空间。

但是你有没有真的去发现过我们心内的空间有多么狭小?我们的心填满了各种的想象,还有我们所吸收的各种形式的制约、影响及宣传。

我们的心中充斥着人类的发明、思想、欲望、渴求、野心和恐惧等等东西,因此它已经没什么空间了。

如果你深入探索就会发现,冥想便是放下这一切,让心中出现无边无界的空间。

这时心就寂静了。

你也许已经从某人那儿学到了一套冥想方法,所以你认为自己必须修炼,心才能安静下来;心能安静下来,开悟才有望。

这便是你所谓的“冥想”。

但是这样的冥想根本是胡闹,因为当你在修炼时,一定有一个实体在那里不停地锻炼自己,这么一来你的心就会变得愈来愈机械化,愈来愈不敏锐,愈来愈有限。

因此你为什么要修行?你为什么要让别人介入你和你的探究之间?为什么要让传教士、你的宗师或你的书本介入你和你想发现的东西之间?是不是因为恐惧?是不是因为你想得到别人的鼓励?还是因为你不能确定自己有能力,所以才倚赖别人?当你因为不确定而去倚赖别人的时候,你最好先弄清楚你所选择的对象是不是跟你一样不确定。

假设你所倚赖的对象很确定自己的发现,那么他一定会说:“我通透了,我已经成就了,我即是道路,跟着我吧!”这时你要十分小心这个声称自己已经通透的人。

因为,开悟并不是一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它不是-劳永逸的。

你真正需要了解的是我们生活中的混乱和失序。

充分理解了混乱之后,秩序自然会出现,然后心就清明了,心就不再疑惑了。

这种确知的状态并不是靠智力而达成的。

当你的心很清楚地认识了混乱之后,知觉之门自然会打开。

门后的东西是无法言传、难以形容的,任何一个企图去形容它的人,都还没真的见到它。

它是无法言传的,因为语言并非那真实之物,形容词亦非被形容的对象。

你所能做的只有全神贯注于你的关系之上,认清每当刻板印象出现时,全神贯注的心境就消失了,并且还要去了解享乐和恐惧的本质,看到享乐并不是爱,欲求也不是爱。

你必须为自己去发现一切事物的真相;没有任何人可以告诉你。

譬如每一种宗教都强调戒杀,不过对你而言这些都只是一堆教条罢了,你如果够认真的话,就必须为自己去发现个中的深义。

前人说过的话也许是真的,不过那个真理不是你的。

你必须亲自去发现戒杀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那才是你的真理。

同样的,你不能倚赖别人或别人发明出来的修行体系,也不能臣服于某位宗师、老师或救世主,你必须自由地探索孰真孰假,为自己去发现如何才能毫不费力地活在世上。

这一切都是所谓的冥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