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一生做过无数次演讲教学教材
克里希那穆提思想简介
克里希那穆提思想简介克里希那穆提教学的核心包含在他1929年的陈述之中:“真理是无路可循的的国度”。
人不可能通过任何组织、形式、信仰、教义、牧师、仪式、任何哲学知识或者心理学方法到达真理的国度。
一个人需要通过关系的镜子,通过理解自己思想的内容,通过观察,而不是理性的分析或内省来找到真理。
一个人意识的内容即是其全部的存在。
是人类所共有的。
所谓的个性只是名字和形式,是一个人从传统与环境中获得的肤浅的文化。
一个人的个性不在于这种肤浅的文化之中,而在于从其意识的内容中完全解脱出来,从人类共有的意识内容中完全解脱出来。
所以,一般的人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人。
自由不是反应,自由也不是选择。
人误以为,因为他有选择所以他是自由的。
自由是纯粹的观察,没有方向,也没有关于奖惩的恐惧。
自由没有动机,自由不是人进步的最终结果,而在于他的最初一步。
在观察中一个人开始开始发现自由的缺失。
自由存在于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的无选择的觉知当中。
思想就是时间。
思想产生于经验和知识,而经验和知识是与时间和过去分不开的。
时间是人类心里的敌人。
我们的行动基于知识,从而基于时间。
所以人总是过去的奴隶。
思想永远是局限的,所以我们生活在无休止的冲突与挣扎中。
心里的逐渐进化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活动时,他会看到思想者与思想本身、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经验者与经验本身之间的区别。
他会发现这种区别是一种幻觉。
只有这样才能进入纯粹的观察,这是一种没有任何过去或时间阴影的洞见。
这种超越时间的洞见带来一种深刻的,根本的思想突变。
完全否定是肯定的精髓。
只有把思想产生的所以心里现象全部否定了之后,才会有大爱,即慈悲和智慧。
克里希那穆提书阅读顺序
克里希那穆提书阅读顺序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是一位印度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著作涉及哲学、心理学、教育和社会议题等领域。
以下是克里希那穆提的一些主要著作,您可以按照以下顺序阅读:《寻找真相》(The Search for Truth)这本书是克里希那穆提的早期作品,主要探讨了个人如何找到真理和内在的平静。
克里希那穆提在这本书中探讨了人类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例如生死、自由、爱和孤独等,并提供了一些深刻的思考和解决方法。
《人生核能》(The Power of the Atom)这本书是克里希那穆提在1955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主要探讨了个人如何释放内在的能量,并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发现来追求真理和内在的平静。
《自由的智慧》(The Wisdom of Freedom)这本书是克里希那穆提在1957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主要探讨了自由的概念和人类如何追求真正的自由。
克里希那穆提认为,真正的自由不是外在的限制,而是内在的自由,需要通过自我发现和自我超越来实现。
《内心的平静》(The Inner Triad)这本书是克里希那穆提在1962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主要探讨了内心平静的概念和人类如何实现内心的平静。
克里希那穆提认为,内心的平静需要通过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来实现,而不是通过外在的追求或抑制。
《人类需要什么》(What the World Needs Now)这本书是克里希那穆提在1964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主要探讨了人类需要什么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和幸福。
克里希那穆提认为,人类需要超越自我和欲望的限制,通过自我发现和自我超越来实现真正的内在成长和幸福。
《生命的发现》(The Discovery of Life)这本书是克里希那穆提在1967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主要探讨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克里希那穆提认为,生命是一种不断的发现和探索过程,需要通过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来实现真正的内在成长和发展。
克里希那穆提 - 点亮自性之光
克里希那穆提 - 点亮自性之光点亮自性之光不要以人类的思维方式思考若想为当今文化及社会结构带来根本的改变,我们就必须换上崭新的意识和截然不同的道德观。
这是个显而易见的事,然而无论是左派、右派或革命分子,都似乎无视于它的存在。
任何的教条,任何的方程式,任何的意识形态,均是老旧意识的一部分,它们是由四分五裂的念头虚构出来的--左派、右派或中间派皆然。
这样的活动无可避免将导致左派、右派和集权主义之间的流血冲突。
这就是我们周遭的世界正在发生的事。
虽然有人已经认清我们必须在社会、经济和道德上做些改变了,不过连这种反应也是从老旧意识之中生起的,而思想便是其中最主要的造作者。
人类陷入的混乱、困惑及悲惨境遇,都在陈旧的意识范畴之内,如果不进行深刻的自我转化,那么人类所有的活动--政治、经济或宗教--只可能为彼此及地球带来毁灭。
对神智清明的人而言,这是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每个人都必须点亮自性之光,这份光明就是律法,此外别无律法了。
其他所有的法则都是支离破碎和自相矛盾的。
点亮自性之光意味着不去追随他人的见解,不论它有多么恰当、合乎逻辑、富有历史性或是具有说服力。
如果你正站在某个权威、教条或结论的阴影之中,你就无法点亮自性之光了。
德性并不是由思想组合成的,它不是环境压力所能促成的,它既不属于昨日,也不属于传统。
德性本是爱之子,而爱不是一种欲望或享乐。
性行为或感官享受并不是爱。
"解脱"指的就是点亮自性之光,这不是一个想象出来的抽象事物。
真正的解脱乃是从依赖、执著、渴求经验之中解放出来。
从思想的结构中解放出来,便是点亮了自性之光。
在这份光明之中,所有的行动都可以毫不矛盾地自然产生。
只有当内在的光明与行动产生分裂时,矛盾才会出现。
理想或准则是我们设想出来的一些无聊的思维活动,它是无法与自性之光同时并存的;它们会彼此否定。
当观察者出现时,这份光明,这份爱,便荡然无存了。
观察者的结构本是由思想组合成的,它永远不会是清新自由的。
生命的注释者——克里希那穆提
5 磊 权 :。。 6 屯 。 . 。
生命 白 注释者 l l
克里希郡穆提
的 主人 , 自己 的光 ” ,就 要带 着 自己 的经 验教 训 去 接触 真理 ,不 借助 任何 中介 ,不轻 信不 盲从 ,还 要 去除 自己 的成 见。 所 以 ,他 既 不宣称 自己拥 有真 理 ,也 不宣 称 自
的 局 限 与 制 约 ,通 过 个 人 的 意 识 转 化 , 以获 得 单 纯 而 开 放 的 心 灵 。 他 的 智 慧 和 洞 见 不 断 吸 弓}
呼 吸被 抑 制 在 较 低 水 平 , 而 有氧 呼吸 才刚 刚 开 始 ,
0 4 图5 02 %
全 世 界 各 地 的 人 士 。 但 是 他 一 直 宣 布 他 不 是 权 威 ,他 解 散 为 他 设 立 的 “ 界 明 星 社 ” 宣 布 世 , 真理 乃 “ 路 之 国 ” 无 ,任 何 一 种 形 式 化 的宗 教 、
呼 吸 总消 耗 最 少 。
另 外 , 对 于 种 子 储
藏 , 必 须 保 证 胚 是 处 于 活 的 状 态 ,在 这 个 大 前 提 下 降 低 呼 吸 消 耗 ,而 无 氧 呼 吸 产 生 的 中 间 产 物 , 如 C H OH、 C 3 HOHCOOH ̄ 毒 害 细 胞 , 影 响 发 芽 ; 对 于 农 产 品 H C ( 花 、果 蔬 等 )要 保 鲜 的 ,则 不 宜晒 干 ,生 产 上 常 用 降 鲜 温 来延 长 保 鲜 期 。 善
个 值 时 会 促 进 无氧 呼 吸 作 用 。 所 以 , 生 产 上 把 0, 浓 度 控 制 在 4 左 的 % 右 ,在这 一浓度 下无氧
种 宗 教 ,既 非 东 方 也 非 西 方 ,他 一 直 启 发 人 们 自我 觉 察 和 探 索 ,以 及 放 下 自我 、 宗 教 与 民族
真正的宗教—克里希那穆提
真正的宗教—克里希那穆提问:崇拜上帝难道不是正信?克里希那穆提:首先,让我们来弄清楚什么不是宗教,这才是正确的步骤。
如果我们了解了什么不是宗教,也许我们就能观察到其他的东西了。
这就像是把镜子擦干净以后才能照见真相。
所以让我们看看能不能把心中那些不是宗教的东西除掉。
我们不要只说:“让我想想看。
”然后就只在言语上打转。
也许你还能把心中不是宗教的东西除掉,但是大部分的老年人都被套牢了,他们已经安身立命在不是宗教的东西里面,他们不想再被打扰了。
所以什么不是宗教?你想过吗?你听人家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你,宗教应该是信仰上帝及其他各种说法,但是没有人要你去探索什么不是宗教,现在我们就得靠自己去发现了。
当你听我或任何人说话时,不要一味接受,你要善用分辨力去听,找出事实的真相。
一旦你观察到什么不是宗教,那么,终其一生就没有任何传教士或书本能欺骗你,没有任何恐惧再造出幻觉,使你迷信与盲从。
要发现什么不是宗教,必须从日常生活着手,然后再往上攀。
要走得远必须从近处开始,而最近的一步,就是最重要的一步。
因此到底什么不是宗教?仪式是宗教吗?一而再地举行祭供是宗教吗?真正的教育是教导你“如何”去思考,而不是教你去思考些“什么”。
如果你知道如何思考,如果你真的有那种能力,你就是一个自由的人。
如果你能从教条、迷信、形式等当中解脱出来,你就会发现什么才是宗教。
宗教仪式显然不是宗教,因为当你在进行仪式时,你只是在重复着别人传给你的东西。
你可能在进行宗教仪式时得到某种程度的喜悦,就像有些人在吸烟或喝酒时得到的快感一样。
可是这是宗教吗?当你在进行宗教仪式时,你是在做一个连你自己也不明白的事,因为你的父亲及祖父是这么做的,所以你也照样去做了,如果你不做,他们会责备你。
然而这并不是宗教,不是吗?什么是庙宇?庙宇是一个由人类依自己的想像雕刻出来的形象。
这个形象可能有象征意义,但是它毕竟只是一个形象,而不是真相。
某个符号、某个字眼,并不代表这件事的本身。
克里希那穆提书阅读顺序
克里希那穆提书阅读顺序
克里希那穆提是一本包含18个章节的古印度经典文献。
由于
其内容的复杂性和深度,建议按照以下顺序阅读:
1. 阅读第一章:阐明阿焰那瑜伽和达那瑜伽之间的关系。
2. 阅读第二章:详细了解初级修炼者的步骤和修行的目标。
3. 阅读第三至第六章:学习不同修炼者的特性和阶段,以及他们在实践中的行为和职责。
4. 阅读第七章:了解克里希那穆提中心课程的意义和实践。
5. 阅读第八至第十一章:学习修行者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原则。
6. 阅读第十二章:了解各种修炼者之间的合作和相互支持。
7. 阅读第十三至第六章:学习不同类型的修炼者的特征和目标,以及他们在实践中的行为和责任。
8. 阅读第十七章:深入了解九个控制屏障及其对修炼者实践的影响。
9. 阅读第十八章:了解高级修炼者的特性和目标,以及他们在实践中的行为和职责。
请注意,这只是一种顺序建议,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阅读不同的章节。
同时还建议搜集相关的注释和解释,以便加深对该书的理解。
克里希那穆提简介
克里希那穆提在本书中探讨了我们每天都须忙碌、却并不一定都肯投入的工作方式。
置身于疯狂地生产、制造、消费和浪费的世界中时,我们很少有人花时间去想,我们的工作是否在扭曲自己?是否在危害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能否偶尔停下来,欣赏一下生活的美?克里希那穆提这位心灵导师,再次在谋生之道这个重要的人生课题上,让我们分享了他深具哲理的、丰富的、感人的教诲。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标题克里希那穆提作品集1 第一部分:克里希那穆提简介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1986)20世纪最卓越的心灵导师。
1895年生于印度,1925年悟道,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的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
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
因此佛教徒肯定他是“中观”的导师,印度教徒认为他是彻底的“觉者”,神智学者则认为他是道道地地的“禅”师。
他的40本著作,全是由空性流露的演讲和谈话集结而成,目前已译成了47国文字,在欧美、印度及澳洲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印度文明的奇葩,20世纪最卓越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作品《谋生之道》九州出版社ISBN 7-80195-247-2B.123定价:22.00 元简短介绍:克氏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其直指人心的智慧,将完全改变你对人生、工作的看法,让你体悟真正的幸福。
主要内容:我们一天之中,至少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读书、在劳动、在伤脑筋。
这是为了什么?只为了一件事——为现在和以后的生计而努力。
所以,谋生之道这个问题,实在是我们每个人最切身又无法漠视的重要课题。
克里希那穆提在本书中探讨了我们每天都须忙碌、却并不一定都肯投入的工作方式。
置身于疯狂地生产、制造、消费和浪费的世界中时,我们很少有人花时间去想,我们的工作是否在扭曲自己?是否在危害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能否偶尔停下来,欣赏一下生活的美?克里希那穆提这位心灵导师,再次在谋生之道这个重要的人生课题上,让我们分享了他深具哲理的、丰富的、感人的教诲。
《点亮自性之光》克里希那穆提-胡因梦译
点亮自性之光目录点亮自性之光 (1)第一部分 (1)1.译者胡因梦序 (1)2.勒琴斯夫人 (3)3.克里希那陷入伤痛中 (4)第二部分 (5)1.不要以人类的思维方式思考 (5)2.心的寂静 (6)3.全心全意地听 (7)4.活在善意里 (8)5.为什么人类无法彻底良善 (10)6.点亮自性之光 (11)7.潜意识的问题 (12)8.秩序意味着美 (13)第三部分 (14)1.思想不可能是神圣的 (14)2.美德之美 (15)3.汇集所有的能量 (16)4.时间的超越 (17)5.生活的秩序 (19)6.冥想的来龙去脉 (20)7.何谓宇宙创生 (21)8.从慈悲中生起智慧 (23)第一部分1.译者胡因梦序台湾身心灵疗愈课程讲师、译者胡因梦1988年的初夏,我突然有种极需要独处的冲动。
从五月到九月,我在纽约进行了非正式的闭关,电话不接,谁也不见,只是寂静地面对自己,偶尔到格林威治村的"东西书局",一间颇具规模的形而上书店逛逛。
从一则广告中得知,上城还有一家玄学书局"探索",也是著名的"通神学会"办公室所在地,我决定去一探究竟。
"通神学会"是由一位俄国的通灵女子勃拉瓦茨基夫人和美国军官奥尔科特共同创立的。
其主旨在促成超越种族、性别、阶级和肤色的兄弟爱;鼓励会员研究如卡巴拉犹太秘教、诺斯弟教、印度教、佛教、藏密以及神秘主义者的玄学体系;探索未知领域和人类的潜能。
1875年,"通神学会"在纽约成立,1882年又在印度的阿迪亚尔成立总部,从此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组织。
1891年,勃拉瓦茨基夫人过世,1907年就由另一位天生异禀的女通灵者贝赞特夫人担任国际主席。
她是英国著名的社会改革者,长期致力于思想自由、女权运动、工会制度、费边社会主义以及节育计划的推动,萧伯纳和韦伯夫妇都是她的密友。
在一次偶然的机缘里,贝赞特夫人读了勃拉瓦茨基所著的《秘密教诲》,很快地,她将多年来信奉不渝的唯物论和无神论抛向脑后,开始全力朝形而上的领域追求,身边的密友和仰慕者都为之愕然。
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希那穆提人的剖析力。
由于体弱多病,克氏几乎每天都在发高烧。
不能上学读书的日子里,他就待在学校里的克星式的待遇,但克氏从未快乐过。
他依旧是个害羞、体恤而又温柔的大男孩,也依旧所有考试都不及格。
他天生的空性使他无法像一般年轻人那样凭着背诵和记忆来通过考试。
最后,他好不容易进入伦敦大学和梭尔邦大学,结果还是不能完成学业。
一战爆发后,通神学会的会员越来越期盼世界导师能帮助这个世界,于是克氏的责任也更加沉重。
他被严密地保护着,永远有两个人跟着他,连坐火车时,紧邻的车厢都坐满随从。
尼亚和哥哥截然不同,虽然他一直渴望能过上结婚生子的正常生活,但是他必须保护和照顾哥哥。
尼亚的身体一向不好,后来染上肺结核,医生建议他搬到美利坚合众国加州圣巴巴拉山谷区的欧亥,兄弟俩在一间叫做“松舍”的小木屋暂住下来。
克里希那穆提1922年8月,克氏突然进入“意识转化”期。
17日至20日从早到晚,他陷入既痛苦而又不可解的状态,身体变得极度敏感。
当时周遭人都不知所措。
克氏的敏感度突然微细到连人们的负面意念都承受不住,有时陷入出神状态,有时抱怨灰尘太多;有时冷热交战,有时又变得死寂。
似乎有一股巨大能量顺着他的脊柱快速往头顶窜升,他感觉后颈和头顶剧痛,又没有任何办法停止这过程,他只能承受这一切。
20日晚上,情况恶化到极点,别人建议他到外面一棵胡椒树下静坐,他照做了。
不久,他感觉到自己的灵魂离开身体,飘浮到胡椒树上。
这时天空出现一颗明星,在交杂着狂喜而平静的状态下,克氏感受到佛陀的磁力。
终于在奇特的生命历程中初次尝到真爱的滋味,从此以后,对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开始有了信心。
而目击那次转化过程的其他三人也有了明显改变。
对于那三天发生的事,最接近的推测可能是“拙火”—印度文化所谓的人类先天潜能—在他体内升起了。
这个大能具有改变身心的效果,当人的意识进化到某种程度,大能就会自动升起。
“拙火”的过程非常危险,类似死后再生。
克氏的过程一直持续到11月份,而他的信心也愈加坚定。
克里希那穆提经典语录备课讲稿
克里希那穆提经典语录克里希那穆提经典语录吉杜·克里希那穆提是近代第一位用通俗的语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阐述东方哲学智慧的印度哲人。
在二十世纪一度对西方哲学宗教产生过重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信息的革命,其思想近年来才被中国大陆知识分子慢慢熟知,影响力也逐步慢慢扩大。
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被印度的佛教徒肯定为“中观”与“禅”的导师,而印度教徒则承认他是彻悟的觉者。
失去这个人之后所感受到的寂寞、苍凉、痛苦,在你还没恋爱以前就存在了。
你所谓的爱只是一种刺激,暂时掩盖你的空虚。
你通过另一个人来逃避寂寞,利用这个人掩盖寂寞。
你的问题不在于这段关系,而是你自己的空虚。
逃避是很危险的,因为它就像某种药,把真正的问题隐藏起来。
这是因为你心中没有爱,所以不断从外在寻找爱来填补自己。
这种缺乏爱的表现导致你寂寞,等你看清楚这个事实,你就不会再靠外来的人事物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与爱同在》自由是独立,不依附,不恐惧。
《与生活相遇》你改变不了一座山的轮廓,改变不了一只鸟的飞翔轨迹,改变不了河水流淌的速度,所以只是观察它,发现它的美就够了。
《关系的真谛》我们总想在别人那里得到启蒙,而无法靠自己去觉察和理解。
如果某个开悟的人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就接受他。
...... 因此,大部分人所渴望的只是不同层次的满足罢了。
须知,没有任何一个权威能够让你认识自己,缺乏自我认识,你是不可能解除无明和痛苦的。
《生命之书》“有依赖,就不可能有爱。
”灵魂只能独行,因为我们都有能力决定自己的方向,却没有能力控制别人的道路。
如果偏要把别人拉到你的生活轨迹上,或者你又要强行的进入别人的世界,最终的结果无非只有两种,要么在自己的世界里等死,要么在别人的世界里被扯到四分五裂。
《爱与寂寞》太多的声音,总会在你不思索什么,不分辨什么的时候才听得到。
人的本能,在很多的时候屏蔽掉很多你大脑不愿意听到的声音。
身体如此,我们在人世上也如此。
同样的,太多的美丽,总是在你不在意自己的境况时才被发现。
非暴力沟通--读书分享-课件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你是我们遇到过的最傲慢的演讲者!”
认为这确实是我的问题
认为对方在攻击我而开始反击
(猜测他的观察)你这么说,是针对我连续讲了半小时才给你们机会发表意见吗?(请他澄清)那是不是因为我没有提到非暴力沟通对有些人来说用起来会很困难? 你感到不高兴,因为你希望我能告诉你们,我自己在使用这个方法时会遇到的困难?(当我清楚地了解了他的观察、感受、需要以及请求后,我问自己是否愿意满足他的请求)
指责、侮辱、贴标签、批评、比较、分析都是评判的形式。
引发对方的抗拒
道德评判
重要的是不要把“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混为一谈
价值判断反映着我们的信念——我们如何全然地活出自己的生命的本性
对于那些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和行为,我们常常会做出道德评判。
“暴力是不好的。杀人者很邪恶。”(评判) “对于通过暴力来解决冲突,我很担心,我希望能选择其他方式来化解纷争。”(表达价值观)
起因
方法
它包含表达与聆听,能让我们由衷地给予,与自己和他人建立连结,并充分展现天性中的善意。
导言
第一章 由衷的给予
非暴力沟通过程
首先,我们观察发生了什么
第二步,表达出我们看到这些行为时的感受
第四步,表达一个具体的请求
第三步,表达到这些感受与什么需求相关联
非暴力沟通过程
首先,我们观察发生了什么
演讲人
2024-09-18
目录
01.
第一章 由衷的给予
07.
第七章 同理倾听
03.
第三章 不带评论的观察
05.
第五章 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02.
第二章 疏离生命的语言
04.
第四章 体会和表达感受
教学:教育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
教育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了一个优秀的孩子,又会弹钢琴、又会跳舞,还会画画,学习成绩还好。
长大了,读初中了也是什么都会,每次考试前几名,考上重点高中,高考又成为状元或者前几名,考上国外或者国内最好的大学。
很多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几年以后读研究生,再读博士。
你看,父母亲也荣耀了,感觉我的孩子很优秀,不到45岁可能就是一个副处级干部了,不到50岁就是个正处级干部了。
亲戚朋友、同学、家人逢人便说我的孩子有出息。
不到55岁他就进监狱里去了,父母亲这个时候还流着一行老泪,"我的孩子怎么会出现这个情况?!"自己的子女刚好长大成人,进去肯定是有很多原因的。
现在它已经成了普遍现象了,芮成钢不就是吗?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结果是我们要的吗?当年我们追求分数、琴棋书画、那么多才干,最后走向芮成钢这个道路,那我们就要思考了,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出在我们的术、不是出在我们学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术层面,原来我们的教育缺乏灵魂的东西。
我可以说这么一句话,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
1.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引导孩子转向爱、善、智慧那么我们现在能不能不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教育,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是不是灵魂出了问题。
柏拉图说过一句话“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那么我请问转向哪?往哪转?引导孩子转向分数、转向才能、转向才干、转向本事?都不是。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写了一本书《教育就是解放心灵》。
解放心灵,按柏拉图的语境来说心灵究竟应该转向哪里?我研究的结果是转向爱、转向善、转向智慧。
你学过哲学,在西方哲学里面“爱智慧”就是哲学,那我加一个善,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有爱、善、智慧这三样东西,你说这个人今后差一点技术、差一点才能,又能差到哪里去呢?而恰恰这个东西是我们全世界的普适价值,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忘了。
2.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人生就应该是一个“慢”的艺术,教育亦如此。
一生的学习(精)
第四章 今日世界的危机
为了要找出教育在今日世界的危机中担任 何种角色,我们就必须先了解这项危机是如何 造成的。显然,这是由于我们和他人、财物、 观念之间的错误价值观所致。如果我们和他人 的关系是基于自我扩张,和财物的关系是基于 贪得无厌,则社会的结构必然是竞争性的、孤 立性的。如果在我们和观念的关系中,辩护某 一种意识形态,而反对另一种意识形态,则猜 疑和敌意,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第六章 父母与教师
不论贫穷或富有,大多数的父母都全 神贯注于他们自己的烦恼和困难中。他们 并不严肃的关切目前的社会与道德的堕落, 而只期望自己的孩子有所专长,能出人头 地。他们为孩子的将来而焦急,渴望孩子 因教育而获得安稳的职位,或是幸福的婚 姻。
第八章 艺术、美与创造
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断的逃避自我。由于 艺术提供了一种使人尊敬而又简易的逃避方 法,所以它在许多人的生活中扮演了一个重 要的角色。渴望忘我的欲望使得有些人走向 艺术,另一些人则沉溺于酒精中,还有一些 人则遵循神秘而异想天开的宗教教条。
第五章 我们需要怎样的学校
惟有当我们了解人生的深刻意义,这时 才会有真正的教育。然而要了解人生,则心 灵必须明智地将自己从自身恐惧与附和顺从 的要求报偿的欲望中解脱。如果我们把孩子 视为私人的财产,如果将他们视为我们卑微 自我的延续,或实现我们野心的工具,则我 们建造的是一个没有爱却有追逐自我利益的 环境和社会结构。
一生的学习
——克里希那穆提
作者简介:
克里希那穆提是印度的著名哲学家,在西 方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主张真理纯属个 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 他的40本著作,全是有空性流露的演讲和 谈话集结而成,已经译成47国语言出版 。主 要的作品有:《重新认识你自己》、《人生中 不可不想的事》
(克里希那穆提)《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问:如果所有人都抱着改革这个世界的态度,世界不是会变得一团混乱吗?克里希那穆提(以下简称“克”):先注意听听这个问题,因为了解问题而不空等答案是很重要的。
这个问题是:如果所有人都抱着改革这个世界的态度,世界会不会产生混乱?然而,目前的社会是否已经完美到如果每个人都革新它就会产生混乱?难道“目前”没有混乱吗?一切都是完美无缺的吗?每个人是否都过得快乐、充足而丰盈?难道人与人没有彼此作对?没有野心及粗鲁的竞争?所以这个世界已经在混乱中了,这是我们首先要知道的。
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不要被言语所麻醉。
不论印度、欧洲、美国,这个世界正在衰败中。
如果你看见了衰败,你就会开始向它挑战,寻找方法来解决这个紧迫的问题。
你如何面对这项挑战是很重要的,不是吗?如果你以印度教徒、佛教徒、基督教徒的立场来反应,你的反应就受到限制,因此根本就不算是反应。
你的心中必须没有恐惧(当你不以印度教徒或资本主义者的身份来思考,而是站在一个想解决问题的完整之人的立场时,你才能充分而确切地反应)。
同时,你必须对社会上野心钻营的基本态度有革新的做法,你一旦不再有野心,不再汲汲营营,不再执着于安全感,才能迎接挑战,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
问:革新、学习及爱,这三件事是分开的程序,还是同时发生的?克:它们当然不是分开的程序,而是合一的。
你看,明白问题是很重要的。
这个问题是建立在理论上,而不是建立在经验上的。
这个问题只是口头的、知性的,所以它不生效。
一个没有恐惧的人,一个真正处在革新状态的人,他不断找寻学习及爱的意义,这样的人是不会去问一个或三个程序的。
我们对言辞都太聪明了,我们以为提出解释就已经解决了问题。
你知道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吗?当你真的在学习时,你是通过你的生活在学的,你没有任何特定的老师,每一件事都在教导你——一片枯叶、一只飞鸟、一种气味、一滴眼泪;有钱的、贫穷的、哭泣的人们;女人的微笑、男人的骄傲——你从所有的事物中学习,所以你并没有一个特别的指导者,没有哲学家,没有灵性导师。
克里希那穆提我所有的书都不是我的教诲,我一生只教一件事
克里希那穆提我所有的书都不是我的教诲,我一生只教一件事
克里希那穆提从小就被神通学会认定为弥勒菩萨化身,成年后,他的教诲被誉为龙树菩萨再来。
龙树的否定之道就是要否定所有的教条和信仰,包括佛陀的教诲在内。
克里希那穆提说:“什么是宗教?什么是思想?观察每一个升起的思想,如果不做观察的功夫,其他的修炼都是幻觉和要变成什么的欲望,
真正的宗教心。
只关切如何发现和了解真相。
”
早在50年代初期,当瓦拉纳西的学者们第一次听到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诲时,佛家学者认为克里希那吉讲的是佛法,吠檀多学者认为他说的是吠檀多哲学。
后来,优帕迪雅吉又觉得克里希那穆提的话更像龙树中观。
过了一段时间,他甚至觉得如果龙树今天还活着,他要讲的话就是克里希那吉的话。
克里希那穆提说他做过无数次的演讲,书也出版了不少,人们把它们称为“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诲”,但是他的教诲并不是这些书。
“我只教了一件事,那就是观察你自己,深入探索你自己,然后加以超越。
你不是去了解克的教诲,你只是在了解自己罢了。
克的话指出了一条路,那就是了解你自己。
克里希那穆提
不经意地翻开一本书,偶然看到克里希那穆提的一篇很有哲理的散文,记忆便春雨般倾泻而来。
大学里,最深奥难学的莫过于哲学了吧。
为了让自己的哲学论文看起来更有内涵,我也曾选择研究生死这个永恒的话题。
我一向都比较肤浅,所以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无异于蚍蜉撼大树。
当然,大学教给我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复制粘贴,所以找一个不那么大众的哲学家很容易就帮我蒙混过关。
很遗憾地,克里希那穆提被成为了我的选择,似是而非的观点和言论让我的那次论文获得了满分。
结婚后我似乎很少愿意去回想往事。
起初我以为是我长大了的表现,渐渐才明白只是被自己的懒惰所打败:那些曾经的同学联系少了,情谊淡了;那些曾经热爱的书籍,阅读少了,思维散了。
那些昨天,就像手里那一捧沙,不经意间流逝了。
来不及也不敢去缅怀,去悼念,因为某人说过,这些都是不成熟的表现。
虽然在我看来,一个二十四五岁的女子不应该被生活浸淫得缄默无言,而应该抓住青春的尾巴去绽放,去呼啸。
我并未得到上帝的垂青,赋予所有美好的一切。
但我却也固执地以为我值得拥有更好,工作也好,生活也罢。
也许会在这样的不满和挣扎中过完一生,现实的每一次不苟同未能磨灭我的激情,反而助长了我与之抗衡的勇气。
我荒废的昨天,是今天所不满的;而我度过的今天,是明天想要改变
的。
何时才有一个满意的所在呢?也许只能交给漫长的岁月来检阅吧。
聆听克里希那穆提
聆听克里希那穆提聆听克里希那穆提(2010-11-14 13:13:43)转载标签:文化分类:美学全神贯注是没有背景的我们的脑子不断地活动,不断地增添知识,这就是产生制约的因素。
那些添加的东西就是自我。
任何从知识中产生的活动都是已知的——也就是自我和自我中心的活动。
自我是时间的产物。
我们以任何一种方式来形容时间都可以,譬如时间就是思想,时间就是活动。
所有的生灭和变成的活动,都是时间。
当思想的生灭停止之后,会发生什么?你怎么会知道它停止了?当变成的活动停止之后,还有没有一种存在的感觉?什么东西存在着?当你知道自己还存在的那一刻,你就进入了自我的活动。
变成的活动一旦停止,存在感也就止息了。
变成和存在是相同的,如果还有变成和存在感,自我中心的活动就一定存在,但是前者停止,后者也就跟着止息了。
在全神贯注的状态中是没有自我的。
全神贯注就是没有分界,不再认同其他任何东西,包括对于任何存有的觉知。
全神贯注就是合一,其中没有期望、记忆,没有比较和二元对立。
全神贯注是没有背景的。
活在超越语言的感觉中你从不保持任何纯净而单纯的感觉,它总是被语言所劫持。
如果你有仇恨的感觉,看看你是否能保持在那种感觉中。
你会发现那是特别困难的。
你的头脑不会让这种感觉单独存在;它带着记忆、联想、所做的和没做的,以及无休止的唠叨冲进来。
捡起一只贝壳,你能否看着它,对它的美丽感到惊讶,而不去感叹,或者探问是什么样的生物把它遗留在这里的?头脑不运动,你能看吗?你能活在超越语言的感觉中而不是语言所建立起来的那种感觉中吗?寻找是局限在思想领域中的寻找是局限在思想领域中的;所有的寻找和发现都只是在头脑的界限之中。
头脑可以想象、猜测,可以听得到它自己的喋喋不休,但它不会发现它自身之外的东西。
寻找局限在它自身测量的范围里。
如果头脑停止衡量、比较,就没有寻找。
开始寻找旅程的头脑还是处于它自己的范围之内。
停止寻找安静可以被找到吗?可以被识别的不是安静,安静永远是新的。
正确的谋生之道克里希那穆提
正确的谋生之道克里希那穆提克里希那穆提(1895-1986),20世纪最卓越的心灵导师。
1895年生于印度,1925年悟道,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的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
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
因此佛教徒肯定他是“中观”的导师,印度教徒认为他是彻底的“觉者”,神智学者则认为他是道道地地的“禅”师。
他的40本著作,全是由空性流露的演讲和谈话集结而成,目前已译成了47国文字,在欧美、印度及澳洲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不论是什么职业,只要会使人分裂和冲突,显然都是错误的谋生方法,那只会造成压榨和斗争。
贪求权力、地位,决定了我们的职业,野心驱使我们和别人竞争,成功的欲望使我们对他人无情。
所以,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压榨别人(这是制造战争的导因),那么他就必须不因循传统、不贪婪、不野心勃勃,不是只追求自己的需要。
一个人如果能够摒除这一切,他自然就能够找到正确的谋生之道。
没有内在的真正自由,你不会快乐、平安。
只要能够找到那种自由,我们就不但能够稍微满足,而且还会体认到一种超越一切手段的东西。
所以,首先要追求的就是这种东西,有了这种东西,其他的自然就跟着来了。
这种内在的自由不会不请自来。
这种自由有待发现和体验。
这种自由并不是因得到什么东西而让你很荣耀。
那是一种状态,好像寂静一样,其中没有变迁,有的只是“完整”。
只要你做的事情是自己喜欢的,你就没有野心勃勃、没有贪婪。
你不是在追求名声,因为,光是“喜欢”自己做的事,这样的喜欢本身就已经够了。
那种爱里面不会有挫折感,因为,你追求的不再是自己欲望的满足。
只要你用心,你就会发现自己可以在这个丑陋的世界上——我用“丑陋”是指字典上的意义,不持有感情的意义——工作、做事,但大脑依然清醒,像河流一样,永远在净化自己。
人真正的工作是发现真理,发现上帝。
是爱别人,不沉溺于封闭自我的行为。
发现了真实,里面就有爱。
人与人之间的爱将创造一种全新的文明,创造一个新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一生做过无数次
演讲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一生做过无数次演讲,以下是他的部分精彩答问: 问:我们要如何消除心中的忧虑?
克:首先心田不能供给问题生根的土壤。
观察你自己的心,你会发现它是多么的不安宁,它总是被别的事情占据,被别人昨天说过的话占据,被你刚学的东西占据,被你明天将要做的事情占据。
只有一颗不被占据的心,才是永远清新,才能应付并解决问题。
问:但是如果没有了野心,整个社会不就停止进步了吗?
克:你应该问问自己,真正爱做的事是什么,然后在你的一生中,你会努力去做你认为值得又深富意义的事。
这是创造新社会的唯一途径。
否则你的人生可能会过的很悲惨。
你不知道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你的心陷入例行公事,其中只有无聊、衰败。
问:人为什么发怒?作为一个有修养的人,是否要远离愤怒?
克:弄清楚人为什么生气是很重要的,我们要了解愤怒的真相,而不仅仅说生气是错的。
然而你为什么生气?因为你不想受伤害,这是人类求生存的正常需要。
如果这个伤害你的人比你块头大、比你有力气,你无法回手,你就会转而伤害别人,你会把情绪发泄到你的兄弟、姐妹或仆人身上。
所以这场愤怒的戏就一直演下去了。
避免受伤是正常的反应。
人们为了不让自己受伤,保护自己,开始建立了防卫和藩篱。
你在自己周围造了一道墙,不让自己开放及接纳,因此你也无法去探索及扩大你的感觉。
你认为愤怒是非常坏的,因此你责难它,如同你责难许多其他的感觉一样,因此你逐渐变的枯燥、空洞,一点强烈的感觉都没有了。
问:一个人为何总是希望被别人爱?如果他得不到这份爱,为何他就无法像其他人那样泰然自若和充满信心?
克:你认为其他人是充满信心的吗?他们也许自我炫耀、装模作样。
你希望被爱,是因为你的心中没有爱。
你的心中一旦有了爱,你希望被爱的渴望就停止了,你就不再需要别人来爱你了。
只有空虚的人才要求别人来填满自己,而一颗空虚的心,是永远无法以寻求爱的方式来填满的。
问:我们为何恐惧?
克:因为我们害怕失去熟悉的事物,那些我们所拥有的东西。
如果我们能够看开自己所拥有的朋友、财产、美德与个性等,我们就不会害怕了。
因此是我们对已知事物的执著在我们心中制造了恐惧,并不是不可知的事物造成了恐惧。
问:欲望的源头是什么?如果把它消除?
克:这种想把欲望消除的冲动,本身就是欲望的一部分。
如果你能把痛苦、折磨、挣扎和一切欲望所引起的焦灼及害怕都摆脱,只剩下欲望所带来的快乐,你还想摆脱欲望吗?所以如果我们不了解欲望的整个重点,不了解它的结果、它的副产品,而只是尝试去消除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问:什么是生活的喜乐?
克:我们为如此表面的事物感到满足,例如一部汽车、一份安定的工作、一些无谓的琐事引起的小感动,就像一个男孩开心地在风中放风筝,几分钟后又眼泪汪汪了。
你可曾安静的坐着,背脊挺直,动都不动的去体会沉默的美?你可曾让你的心思漫游,不是去想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而是扩大的、宽广的、深入地去探索、挖掘?从这种思考中,就会带来惊人的喜悦和快乐。
问:什么是真正的生活?
克:我们总把生活分成真的与假的。
真正的生活就是全心全意做你喜欢的事,没有任何矛盾,不必在你所做的事及你必须做的事之间交战。
因此生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其中有极大的喜悦。
只要在我们是全然地活着,非常机敏、警醒、充满观察力、对周围一切都有兴趣,我们才能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问:我们如何认识自己?
克:你认识你的面孔,因为你经常从镜子里看到它。
现在有一面镜子,在其中你可以看到完整的自己,这面镜子就是关系的镜子:你与父母之间的镜子,你与老师之间的镜子,你与河流、树木、地球之间的镜子,你与思想之间的镜子。
突然看到真实的自己是一种新发现,自知之明是智慧的开端,在其中含藏着整个宇宙,也包含了人性所有的挣扎。
小编推荐:
完全的否定是肯定的精髓。
在否定了所有那些思想所带来的心理上的东西时,只有在此时,才有爱,也就是慈悲与智慧。
思想是时间。
思想产生于经验和知识,而经验和知识是与时间和过去分不开的。
时间是人类的心理敌人。
我们的行动是基于知识,从而是基于时间的,所以人总是过去的奴隶。
思想永远是局限的,所以我们生活在无休止的冲突与挣扎中。
心理的进化是不存在的。
自由是纯粹的观察,没有方向,没有对回报与惩罚的恐惧。
自由是没有动机的,自由不是在人的进化的结尾,而是在他存在的第一步。
自由是纯粹的观
察,没有方向,没有对回报与惩罚的恐惧。
自由是没有动机的,自由不是在人的进化的结尾,而是在他存在的第一步。
真理是无路之国。
人们无法通过任何宗教组织,任何教义获得真理。
他需要通过关系的镜子,通过理解他自己心灵的内容,通过观察而不是理智的分析或者内省式的剖析,来找到它。
克里希那穆提的中文版著作: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重新认识你自己》
《一生的学习》
《心灵自由之路》
《爱的觉醒》
《爱与寂寞》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
《教育就是解放心灵》
《面对危机中的世界》
《超越时空》
《从破碎到完整:人生的转化》
《你就是世界——如何对待你的生命》
《谋生之道》
《关系之镜:两性的真爱》
《觉醒与冥想》
《静谧之心》
《生命的注释:单纯的品质》
《生命的注释:思考从结论开始吗》
《生命的注释:浩渺无垠》
《生命的注释:爱与思》
《智慧的觉醒》
《自由是什么》
《最后的日记》——心灵导师最后的生命感悟
《生命之书》
《唤醒能量》
《般若之旅》
一位印度老人对孙子说,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两只狼,他们残酷地互相搏杀。
一只狼代表愤怒、嫉妒、骄傲、害怕和耻辱;另一只代表温柔、善良、感恩、希望、微笑和爱。
小男孩着急地问:"爷爷,哪只狼更厉害?"老人回答:"你喂食的那一只。
"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临死前,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一段对人生的批注──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面对人生,既要有当机立断决心,更要有永不后悔的气魄!
真正的阅读是指,你忘记周围的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
它是一段段无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体验,不是那些碎片的讯息和夸张的视频可以取代的。
当然,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
但有阅读习惯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当中,显得尤其稀少。
我其实更想说的是,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
生活总是让人疲倦,我们都需要有短暂的“关机”时间,让自己只与自己相处,阅读,写作,发呆,狂想,把灵魂解放出来,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里。
或许我们对于一个经济还在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不应过分苛责——过于忙碌是压力所迫,并不是一种过错。
但我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
宁可慢一点,松一下……
学习作文口诀
作文并不难,生活是源泉。
观察勤思考,留心最关键;
多读多积累,素材和语言;
开心就多练,兴趣第一关。
观察百日功,文章一朝成;
常说嘴不笨,常写手必顺。
文章要写好,腿脚要多跑;
文章不怕改,就怕难割爱。
写作莫偷懒,勤写天天练。
技法帮助您,会写美妙篇;
写作不怕根基浅,勤学苦练能过关。
百遍锤炼成妙语,千遍推敲成佳篇。
实话三言和两语,胜过虚话千万言。
千锤百炼出好钢,千修百改出精篇。
话不在多而在精,文不在多而在新。
敲鼓妙在鼓声响,写作妙在心声真。
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文章才绣锦。
恒心架起通天路,勤奋打开智慧门。
观察方法口诀
观察事物用“五觉”,观察方法容易学。
眼看耳听心要想,触觉嗅觉和味觉。
观察事件要连贯,生活细节细体验;观察人物抓特点,神态动作和语言;典型特征细心看,突出特点要记全。
观察景物要联想,静态动态细端详;形状颜色和气味,联系生活多想象。
定点观察按空间,时间变化分阶段;动点观察写游记,地点变化要牢记;抓住特点和重点,景物特征记心间;观察动物很容易,外形习性牢牢记。
观察植物方法多,生长过程分四季;静态动态要联想,联系生活举事例。
观察建筑按远近,空间方位有条理;外形结构与作用,分类观察均须记。
观察物品很特殊,形状结构和用途;对照特点多联想,联系生活多想象。
眼中有情笔生趣,拟人观察很容易;万事万物皆有情,联想想象观具体。
观察不怕根基浅,窍门就是天天练;恒心架起通天路,勤奋攀登智慧山。
观察积累素材丰,“五觉”体验妙无穷;学会观察写文章,妙笔生花笔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