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效率本身不是一个目标

合集下载

《一生的学习》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一生的学习》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一生的学习》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生的学习》优秀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生的学习》优秀读后感篇1克里希那穆提,是一个印度的老爷子,传说中的哲学大师写的,他提倡的是冥想以及自身智慧的开掘,挺好的一个老头。

书中的主要内容是:谈教育的意义,何谓正确的教育,今日世界危机中教育的角色,父母教师与学校,最后也谈了性和艺术,对于艺术的看法个人不敢苟同,不过整体而言,对于立志做教育的我来说还是有很多可以深入思考的问题被此书引出的。

引用一段书中的话,你就明白老头子整本书在说什么了“正确的教育意指唤醒智慧培育出一种完整的生活,唯有这种教育才能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和一个和平的世界。

然而要实施这种新的教育,我们必须由一个完全不同的基础重新出发。

”总而言之,他描绘与思考的就是理想状态下的素质教育。

什么人可以称得上是强者呢?是知识广博,成绩优异?是位高权重,掌控大局?抑或是野心勃勃,不断攀登?强者的注脚存在于种种解释,种种情景,而克里希那穆提的解释是:了解自己,了解周遭,胸怀爱的人就是真正的强者。

《一生的学习》是克里希那穆提的重要作品。

这本书的英文名字是《Educationg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直译为《教育与生活的意义》,也是根据他关于教育问题的讲演汇集而成的,集中反映了克氏对于教育问题的思考。

初看它的书名,第一感觉是又属于励志类书籍,如以前一些畅销书《学习的艺术》之类的。

但细细读来,却非如此,全书没有一句提到让人如何能更好的学习,而是从根本出发,直接提出学习这种受教育方式的定义,以及从学习引申的教育的含义。

在《一生的学习》中,虽然更多的是哲理,而非哲学,但是,一些哲学家的思想还是可以从书中窥得。

在克氏论证何为真正的学习与教育时,你确实可以发现其中某些观点正和柏拉图的学习即回忆论点如出一辙,“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降生)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知识。

克里希那穆提:不要费力地去生活

克里希那穆提:不要费力地去生活

克里希那穆提:不要费力地去生活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的生活感悟语录:不要费力地去生活
如果一个人努力去变得有美德,如果他训练自己变得好心、有效率、体贴、关切,如果他存心不去伤害别人,如果他费尽心力去变得有条理而优秀,这一切可能会带来相当的社会地位,但是最后使他的心智平庸——他不是真的有美德的人。

你有没有仔细看过一朵花?它的每一片花瓣都巧妙得惊人,然而它却是那么柔软、芳香、可爱。

如果一个人努力让自己变得有条理,他的生命可能非常精确,却失去了那份温柔品质,只有像那朵花一样不费力地开放,你才能得到这份品质。

所以我们的困难就在于既要精确、清晰、博大精深,又要毫不费力。

你如果努力去变得有条理或是整洁,只会使自己变得狭窄。

如果我故意把房间弄得整洁,如果我很小心地把东西放在一定的地方,如果我不断注意自己该把脚放在什么地方等的细节,最后会怎么样?我
会变成一个使自己和别人都不能忍受的无聊鬼。

只有令人乏味的人,才会一直费力去做一些事情,他的思想是经过非常小心的安排,他选择自己说话及思想的先后顺序。

这种人可能是非常整洁的、清楚的,他也可能善用正确的词汇,非常的小心体贴,但是他却失去了生活里富有创意的快乐。

一个人如何保持在生活里具有创意的快乐,对事情有精深的感受,有博大的思想,在生活中却又精确、清晰而有条理呢?我想大部分人都无法做到,因为我们很少对任何事具有强烈的感受,我们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全心全意放在任何事情上。

我记得曾经有两只红松鼠,它们有蓬松的长尾巴及可爱的皮毛,它们在一棵大树上彼此不停地追逐达10分钟之久,只是为了生活的
喜悦罢了。

如果我们对事物无法深入地感受,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热情,我们就无法了解这种快乐。

克里希那穆提《教育就是解放心灵》

克里希那穆提《教育就是解放心灵》

给学校的信,1980年2月1日 - 看清事实人们活在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思想和信念中残忍是一种传染病,你必须严格防范它。

一些学生似乎受到了这种特别的传染,会以某种方式逐渐支配别人。

或许他们感到这非常有男子气概,因为他们的长辈经常在语言、态度、姿势和傲慢中表现出残忍。

残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学生的责任——请记住我们通过“责任”这个词所表达的含义——就是避免任何形式的残忍。

许多年以前,有一次我被邀请到加州的一所学校演讲。

在我进入学校的时候,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带着一只被夹断腿的大鸟走过。

我停下来,注视着他,什么都没有说。

他的脸上显示出恐惧。

当我结束演讲出来,这个男孩,一个陌生人,走过来,眼含泪水说:“先生,那不会再发生了。

”他担心我会告诉校长,而引起一场关于这件事的争吵。

但是无论对男孩还是校长,关于这件残忍的事情,我什么都没有说。

对自己做的这件可怕的事情的觉知,使他认识到这个行为的严重性。

觉知我们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热情,残忍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没有位置。

在西方国家,你会看到鸟儿被精心饲养,然后在狩猎季节为了取乐而被射杀并吃掉。

狩猎、杀害小动物的残忍行为已经成了我们文明的一部分,就像战争、刑罚、恐怖和绑架一样。

在我们亲密的私人关系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残忍、愤怒和相互伤害。

对生存来说,世界已经成了一个危险的地方。

在我们的学校里,必须完全避免任何形式的强迫、恐吓、愤怒,因为所有这些都让心灵和头脑变得僵硬,而友爱和残忍是不能共存的。

任何形式的残忍不仅让你的心灵僵硬,而且会扭曲你的思考,你的行为。

你要知道,作为一个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是多么的重要。

头脑和心灵一样,是个精密的仪器,既敏感又有能力,当残忍和压迫碰触到它时,就会导致自我的僵化。

友爱、爱没有自我那样的中心。

那么,读过这些话,并且对它们有了相当的理解,你会做什么呢?你学习了前面说的东西,你正在领会这些话的内容。

那么你的行动是什么呢?你的回应不仅是学习和领会,还要行动。

克里希那穆提经典语录

克里希那穆提经典语录

克里希那穆提经典语录——我们对生活恐惧,怕失去工作,怕传统,怕邻居,怕丈夫或妻子的批评,怕死亡。

大半的人都有不同形式的恐惧,一旦有了恐惧,便失去了智慧。

——你是通过你的生活在学习,没有任何特定的老师,每一件事都在教导你,你从所有的事物中学习,生活本身就是你的老师,你是在不停歇的学习状态中的。

——教育的意义是帮助你从孩提时代开始就不要去模仿任何人,永远都做你自己。

——自由并不在那些想把自己变成不同的人身上,也不存在于做你碰巧想做的事,更不是跟随传统、父母或上师,而是在每一个刹那了解你自己是什么。

——有智慧的心是会永不停止学习,永远不下结论的。

——如果我是愚笨的,而我想变得有智慧,这份想变得有智慧的努力,就是更大形式的愚蠢,因为最重要的是要去了解愚蠢是什么。

不论我怎么尝试去变得有智慧,我的愚蠢依然存在。

——年长的人对那些自己都不明白的事,就不该在孩子面前提起,相反的,他们应该制造一种气氛,使孩子可以在其中自在而无惧地成长。

——有一种更深的依赖必须要认识清楚,才能获得自由。

那就是,你总是依赖别人给你快乐。

——你的老师只能帮你准备参加考试,他们从不和你谈生命的问题,而生命的问题却是最重要的。

——内心的富足比起外在的富足要困难多了。

——生活中有一件不平凡的事,就是做个默默无闻的人,既没有名,也不伟大,不是非常有学问,也不是惊人的改革者或革命家,只是一个无名氏。

——所谓的知识分子就是有肤浅的小聪明的人,用各种辞藻和理论来讨论人间的是是非非和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人。

——真正的生活就是全心全意做你喜爱的事,没有任何矛盾,不必在你所做的事及你必须做的事之间交战。

因此生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其中有极大的喜悦。

但是你必须在心理上不依靠任何人,任何环境,你的内部必须完全不争执,你才可能真的爱你所做的事,也才可能有真正的生活。

——大部分人都不快乐,他们不快乐,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爱。

如果你与别人之间没有隔阂,对于相识的人你只观察而不批判,爱就在你心中升起了。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克里希那穆提日记

序1973的9月,克里希那穆提忽然开始记起日记。

有几乎六个星期的时间,他在一本笔记本上每天写日记。

那段时间的第一个月,他住在英国汉普郡的布洛伍德公司,而其余的时间在罗马。

十八个月后当他到加州时,他又恢复写日记的习惯。

几乎每则日记开始时,他都描述自己所熟知的某处自然景色,然而只有三次的描述涉及自己所住的地方。

譬如,第一则日记的第一页描述了布洛克伍德公司的小树林,但是,到了第二页,他显然是想像自己置身于瑞士之中......。

一直到他于1975年住在加州时,他才又描述自己周遭的环境。

否则,在其余的部分,他都是在回忆自己曾经住过的地方。

描述的内容很是澄明,显示出他对于自然景色的记忆有多么生动,而这是源自于他敏锐的观察力。

这本日记也显示出:他的教义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他与大自然亲近关系的启发。

在整本书中,克里希望那穆提时常以第三人称的“他”指涉自己,并眀也偶尔告诉我们一些有关他自己的事情----是以前他所不曾告诉我们的。

玛丽. 鲁提思斯1973年9月14日前几天,从田野和树林中散步回来时,我们穿过了白色房子旁边的一片树林。

走过栅栏进入树林,顿时感受到安宁和寂静。

没有任何动静。

穿行在如此宁静的林子,脚步踏过的地方,仿佛是冒渎了圣灵,就连说话甚至呼吸都是亵渎的。

高大的红杉树肃然沉静,美国印弟安人称这种树为沉默者,现在它们真的是默默无语。

甚至狗也停止了追杀兔子。

你一动不动地站着,几乎不敢呼吸,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入侵者,因为进入这片林子前你谈笑风生,没有意识到呈现眼前的是如此令你惊奇和震骇-- 被一种不期而至的祝福所震骇。

心脏不似刚才跳得那般快了,你被眼前的景象惊愕得说不出话来。

这里是整个地方的中心。

现在,你每次走进去,都会感受到这儿是那么美,多么宁静,那种奇异的寂静。

无论是何时进去,那种充实,丰富,不可名状的气氛总是存在。

任何有意识的静坐形式都不是真正的静坐,静坐不是那样子的。

刻意的静坐,不是静坐。

静坐的产生,是不请而来的。

真理是无路之国 胡茵梦

真理是无路之国 胡茵梦

一次改变人生的相逢(2006-07-31 18:32:48)分类:克里希那穆提有一个了不起的名字,它对抗所有的神秘、怀疑、困惑、迂腐、奴役,那就是克里希那穆提。

这将是一次改变人生的相逢……◎你是否快乐?克: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你一旦认为自己是快乐的,你就停止快乐了,是不是?假设你在游玩并发出欢乐的叫声,这时如果你觉察到自己正在快乐,你会怎么样?你就停止快乐的感受了。

你是否注意过这一点?因此快乐不是在自我意识下存在的东西。

如果你执着做个好人,你是好人吗?“好”是不是可以锻炼的?“好”是不是因为你看见、观察到、了解了,而自然来到的?同样的,如果你觉察到自己正在快乐,快乐就从窗户跑掉了。

寻找快乐是件很荒谬的事,因为只有在你不去寻求它时,它才存在。

也就是说,当妨碍快乐的事物消失时,当焦虑、沮丧以及对个人安全感的追求停止时,快乐就自动出现了,你根本不必追求它。

◎我们要如何消除心中的忧虑?克:如果一个人反复不停地想一个问题,不断地关心它,就是我们所谓的忧虑。

如果我们不能避免造成忧虑的情况,那么你去面对它,而不是逃避。

为了消除忧虑,人们通常会逃避问题,你到寺庙里或歌舞厅,你看电视,听音乐,或寻找其他分心的方法。

但是你转过头来,问题还在那里,所以你何不从头开始就面对它?但是,一个人如何才能消除忧虑?首先心田不能供给问题生根的土壤。

你可曾观察过自己的心?你到目前为止所学习的一切,你记忆中所有的经验,你的父母、老师告诉你的一切,你从书上读到以及从周围世界观察到的事物,这一切都是你的心。

人的心能观察、分辨、学习,能培养所谓的德性,它能沟通观念,它有欲望及恐惧。

它不只是你表面上看见的,同时也是无意识的深沉层面,其中隐藏着种族的野心,各种动机、冲动及矛盾。

这一切都是心,它称为意识。

观察你自己的心,你会发现它是多么不安宁,它总是被别的事情占据,被别人昨天所说的话占据,被你刚学的东西占据,被你明天将要做的事情占据。

只有一颗不被占据的心,才是永远清新,才能应付并且解决问题。

【名人名言】克里希那穆提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克里希那穆提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克里希那穆提名言大全克里希那穆提名言大全1. 爱不是多愁善感,也不是情绪,它和奉献或忠心无关。

人必须找出为什么自己没有爱,而且在这个寻觅的过程中,也许会碰触到爱。

人没办法培育爱,没办法通过练习某个方法达到爱人的境界,没有教授爱和让你学习爱的学校。

没有爱,你会生活在迷惑中,你会生活在悲伤里。

2. 什么是人类真正应该做的工作呢?显然,人类真正该做的工作是发现真理,是去爱,而不被自己划定自限的活动所束缚。

发现真理的本身就是爱,人与人之间的爱就会创造完全不同的文明、一个全新的世界。

3. 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爱。

没有爱,你就无法解决任何事情。

你知道爱的意思吗?没有动机的仁慈,为人慷慨,体验别人的感受,感受肮脏街道的丑陋,感受贫穷,看清人口爆炸在全世界蔓延。

去感受这件事,去找出原因并为之哭泣吧!不是为自己可怜的小家庭,或哀悼某位你喜欢的人,而是为这世界彻底的混乱而哭泣。

4. 如果你不能体会爱,如果你不能以爱对待其他人、动物和花朵,那么当你长大以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是空虚的,你会非常寂寞,而恐惧的阴影将一直跟随着你。

然而你的心中一旦有了爱这个惊人的东西,如果你能感受到它的深度、愉悦和狂喜,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会因为你而改变。

5. 只有当你有余暇时,你才能够学习。

但是,当大脑或者心灵被占据得满满的时,你就没有余暇,所以你从未学到任何新东西。

没有新鲜空气进来,所以压力对大脑造成的损害越来越严重。

这是冥想的问题之。

意识能否摆脱所有压力,而那意味着要有一颗自由的心。

6. 人际关系里面必须有的是谦卑的温柔、不支配他人、不占有。

但是,空虚和恐惧却在人际关系中制造嫉妒、痛苦。

人际关系是发现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里面,有的是一种广阔深刻的了解。

人际关系就是在发现自我时不断的调适,人际关系需要的是耐心、无限的变通,还有一颗单纯的心。

7. 我们想得到自由,就要破除所有内在的依赖,我们如果不了解自己为什么依赖,就不可能革新。

【转】能观与所观-谈『克里希那穆提精神教诲』

【转】能观与所观-谈『克里希那穆提精神教诲』

真正被认可的,在西方世界来说,除了佛陀以外,就是克里希那穆提。这是经过许多学者、科学家、研究意识的专家去验证他所说的真理跟佛陀所说的是没有差距的。他所传递的中道实相观,无我与空性跟西元前二世纪龙树菩萨所讲的是吻合的。克里希那穆提很像是佛陀讲出了拈花微笑之后,佛陀没有详细讲的关于禅的部分,克氏以中道实相观,以类似于哲学推演的方式,将最究竟的禅的真理用现代的语言传达。
打禅七为什么要「默照」-本着本知觉察,观照内心在进行什麽活动,扪心自问,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多少时间观照自己内心的变化?为什么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是糊涂 的,原因是我们的内在活动的速度太快太复杂了,而且大部分的人没有那么高的能量足以了了分明观察内心正在进行什么活动?因为这是需要非常好的精气神状态,因此通常必须经过几天的闭关,经过蓄积能量,才开始能量慢慢饱足起来,清明度出现,更别说到在日常生活中维持清明度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们每一位的佛性本体事实上就是「光」,当我们真正开悟的那一刹那,转进非常精微的次元,我们可以见到内在的光。我们意识到内在的光,它会示现成为外在的光,那是本体的状态。但是透过专注禅定也可以知造出假的内明经验,因为那样的专注中是欠缺觉察力的。因为专注在某一点时,我是不可能有觉察力的,所谓的觉察力是表示不论是外在还是内在发生任何事我都是清清楚楚的。五官的知觉力是无限在发展,同时遍存于周围环境以及照见内在的清明度,这样的清明度是要靠觉性 的发展才能出来的,可是专注禅定是靠着佛号咒语呼吸出来的,焦点一旦缩小,我们的觉之就不见了,这样的禅定我们称为「傻瓜定」。
这些开悟的智者们是对人类的意识进行非常追根究底的探索,如果我们能够打破二元对立性,可以长久处在解脱清明、没有任何意识活动无念空寂的状态。真正的解脱者不一定是没有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念头、自己的感受的、而是他有能力看透自己的情绪感受 思想的真正真相是什么,不受制于这些活动,势必我们要有某种程度的理性能力。如果我们太把日常生活的这场戏当真的话,我们的理性不太可能会发挥,而是活在主观 的感性的非常涉入于剧情当中,事实上这种理性能力就是觉性,也是般若智慧,纯粹的理智,清明的觉知能力。如果我们能时时刻刻发挥这面镜子的功能这还是第一步,要继续觉察到非常精微非常深,趋近于成熟状态时,才能体会能观与所观合一的境界。

克里希那穆提最经典的的名言名句

克里希那穆提最经典的的名言名句

克里希那穆提最经典的的名言名句关于克里希那穆提最经典的的名言名句1、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

----《一生的》2、我认为一个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在世界上,完全不被人知道,没有名气、野心和残酷。

如果一个人不认为自己有多么重要,他可以活得相当快乐。

3、内心的富足比起外在的富足要困难多了。

4、Freedom from the known is death, and then you are living.从已知中解脱即死亡,然后你将涅槃重生。

----《重新认识你自己》5、空无者乃者。

----《与寂寞》6、每天都了结那些事,而第二天你的就会新鲜和年轻的。

这样的心灵不会受到伤害,而这就是天真。

7、心理上如果一直想得到确定感,就会助长恐惧。

----《生命之书》8、看看自己的成见、意见、形象、经验,看看这一切如何妨碍你听别人说话。

9、思想不但背负恐惧,也背负快乐。

10、思想是记忆的产物,也是落入时间的一种活动。

因此凡是奠基于思想的.行动,一定是受制的,而且是封闭的。

那么行动有没有可能不带着思想、时间感、算计、自我保护、谴责、辩解、否认等活动,我想你我都思考过这件事。

----《生命之书》11、反抗有两种。

一种是暴力的反抗。

这仅是对于既存的秩序不加了解的一种反作用而已。

另一种是深入的、充满了智慧的心理反抗。

有许多人反抗既存的正统规范,却又落入新的正统规范,落入了更进一步的迷惘和巧加隐饰的自溺自满之中。

----《一生的学习》12、是思想让快乐永存不朽。

13、只有当我没有比较地看着你的时候,我才能真正了解你。

14、重要的并不是问的目的是,而是要清除内在的混乱。

就像一个盲人问什么是光,如果我告诉他什么是光,他就按照他的盲目和黑暗来倾听,但是假如他能看见,那么他永远不会问什么是光这个问题,因为光就在那里。

15、当你拒绝快乐,你就拒绝了所有对美的知觉。

克里希那穆提的办学理念与实践意义解读

克里希那穆提的办学理念与实践意义解读

克里希那穆提的办学理念与实践意义解读龚 兵,冯 娆(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摘 要:克里希那穆提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者㊂他在英㊁美以及印度等国创办了多所体现其教育理念的 克氏学校 ㊂克氏学校不同于传统的 大 学校 旨在培养成功的职业人士,而是力图塑造 完整的人 ,倡导自由而悠闲的学校氛围,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使学生可以体验广泛的课程㊂关键词:克里希那穆提;克氏学校;完整的人;免于恐惧d o i :10.3969/j.i s s n .2095-5642.2018.08.011中图分类号:G 40-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642(2018)08-0011-08学校作为一个青少年聚集的地方,它的办学理念㊁办学实践以及整体环境等都直接影响着成长中的年轻人以及他们的未来㊂ 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子 确实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㊂印度思想者克里希那穆提(J i d d uK r i s h n a m u r t i )在英美和印度等国创办了多所教育机构,一般称为 克氏学校 ㊂克氏学校秉承克里希那穆提的办学理念,强调学校不以养成各行各业的所谓成功人士为目标,而旨在塑造富有真正的智慧的完整的个体 ㊂克氏学校规模虽小,却充满着自由而悠闲的氛围㊂学校尽力消除学生的恐惧,孩子们可以选择多样化的课程㊂克里希那穆提的学校观及其办学实践启发我们思考何谓理想的学校范型,也有助于我们改善今日之学校,使其成为更加和谐㊁更为完善的青少年养成场所㊂一㊁克氏学校旨在培养 完整的人克里希那穆提期望经由教育的变革实现社会的改善㊂于是,他设立的基金会在印度和英美等国创办了多所实验学校和教育机构㊂这些机构主要有:印度的瑞希山谷教育中心;拉加哈特堡拉加哈特教育中心; 达莫德尔花园 学校;孟买的巴尔阿南学校;班加罗尔教育中心山谷学校;沙亚达里学校;美国的橡树林学校;英国的布洛克伍德公园学校㊂克里希那穆提在世时,每年都会到这些学校参观,与学生交谈㊂这些学校都充分体现了他的教育和办学理念,人们通常将这些学校称为 克氏学校㊂克氏学校和所有的学校一样首先都必须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学校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㊂这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学校教育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㊂鉴于克里希那穆提对现实教育以及传统学校的失望,克氏学校力求塑造理想中的个体㊂这种理想的个体并非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学者㊁专家㊁寻找工作的人,而是指完整的男男女女㊂所谓完整的人,也是具有智慧的人㊂而智慧是对于根本事物㊁现存事物的了解能力;所谓教育,便是在自己以及别人身上唤醒这项能力㊂完整的个体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能够从恐惧之中解11第34卷 第8期V o l .34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C H E N G D U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2018年8月A u g.2018*收稿日期:2018-06-1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项目 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研究 (15C 0872);2016年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项目资助作者简介:龚兵(1974 ),女,湖南益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外国教育思想㊁中美教育比较;冯娆(1989 ),女,河北辛集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教育史㊂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8月脱出来㊂而这就需要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㊂[1]10-11克里希那穆提认为,在这个充满暴力和混乱的世界里,只有学校才是保存教诲的绿洲㊂[2]140这意味着,要培养完整的人,只能寄希望于学校㊂通过学校教育,经由好的教师,或许可以创造崭新的人类:他们毫无惧色㊁充满自信,能创造出他们自己的社会 和我们的社会不一样的社会㊂[3]这种崭新的人类就是 完整的人 ㊂因此, 在学校里,始终要坚持一种培养完整的人的生活方式 [4]1㊂瑞希山谷教育中心是一所位于印度乡村的克氏学校㊂该所学校的办学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最终能在现代世界立足;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环境,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完善的个体㊂因此,学校特别强调要给予孩子们 绽放 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与周遭的人㊁事㊁各种思想以及自己的生活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㊂1969年建立于英国南部汉普郡的布洛克伍德公园学校也是一所克氏学校㊂在这所学校,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需要开展积极的 探究 ,因为这种探究的方式可以唤醒个体的智慧去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㊂橡树林学校是1975年创办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海镇的一所克氏学校㊂该学校致力于教学生关注,真正地参与,真切地探究事物的真相,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开展正确的行动㊂这是一所希望学生质问 生活不过如此 的学校,以及让学生敢于生活得不同的学校㊂正如学校自己所说,如果我们想要一个值得过的未来,我们必须习惯 改变 ㊂无论是瑞希山谷教育中心的 绽放 ,还是布洛克伍德公园学校的 探究 ,抑或橡树林学校的 改变 ,都充分体现着克氏学校在办学理念上的突破和创新㊂这些机构分布的地域不同,招生的对象也有所差别,但在培养目标上却有着同质性 培养 完整的个体 ㊂这实际上是基于克里希那穆提目睹现代教育中一定程度上 人 被遮蔽,技术主义盛行的局面而提出来的㊂ 今日的教育已全盘的失败,因为它过分强调了技术㊂由此我们便毁灭了人㊂ [1]13现代教育手段和内容的日趋技术化使得教育中最核心的要素 人被忽略㊂而这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个体生活被技术所侵蚀㊂目中无 人 的教育最终使得社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异化,故而危机重重㊂人被遮蔽对教育和社会意味着什么呢?必然是不幸㊂克里希那穆提说 我们被迫生活在某个特定的层面里,而忽略了生活的整体过程,这就必然会招致不幸与毁灭㊂因为,技术上的知识不能解决我们内心的压力和心理上的冲突㊂ [1]13-14学业和事业的成功都不能掩盖个体内心的空虚和寂寞㊂只有完整的个体才能应对这个世界㊂教育必须培养完整的个体㊂正确的教育应该是一种完善和平衡的教育,一方面鼓励技术的学习,同时也应该帮助人去体验生活的完整过程㊂[1]15克里希那穆提提出培养 完整的个体 与他在长期的清修生活中所形成的独特的生活观有关㊂他认为,生活是复杂的㊂生活的本质在于完整的变化㊂大多数时候,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并没有对它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匆匆卷入生活的漩涡,结果被生活吞没㊂更严重的是,分裂的生存状态导致人们在此起彼伏的暴力㊁冲突㊁斗争中进行激烈角逐㊂克里希那穆提通过一连串的发问帮助人们扫清思维的迷雾: 我们为何生存,为何奋斗?如果我们受教育仅是为了出名,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变得更能支配他人,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是肤浅而空洞的㊂如果我们受教育只是为了成为科学家,成为死守书本的学者,或成为沉迷于某种知识的专家,那么,我们将助长世界上的毁灭与不幸㊂ [1]7 如果我们争讼不休,那么,被训练成律师又有什么价值?如果我们的混乱延续不止,那么,知识有何价值?如果我们利用技术上和工业上的能力来互相毁灭,那么,他们有何意义?如果我们的生活将导致暴力与不幸,那么,它又有什么意思呢?虽然我们或许富有,或有能力赚取财富,虽然我们享有欢乐,拥有组织化的宗教,我们却生活在无止境的冲突中㊂ [1]7真正的教育,乃是帮助个人,使其成熟㊁自由,绽放于爱与善良之中㊂这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事,而非按照理想的模式来塑造孩子㊂[1]18克里希那穆提认为,学校应致力于塑造 完整的人 ㊂这是克里希那穆提针对时代及教育的种种弊端进行审视后所做出的回应㊂克里希那穆提希望通过理想的学校教育克服现代社会的异化,帮助人类得到内心的自由,永远的自由㊂因为只有处在自由中,人才能活得快乐并且具有创意㊂21第34卷(总第306期)龚兵,冯娆:克里希那穆提的办学理念与实践意义解读二㊁学校应 小 而 自由克里希那穆提认为只有小学校才能塑造完整的个体㊂他说, 如果真心想要了解孩子,想要帮助他们,便应该集合起来,创办一所学校㊂这所学校将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而有智慧的人㊂ [1]74克氏学校不同于大多数的 在名利上成功的学校 ㊂它们规模虽小,但在管理上却以小见大,有明确的学校管理思路,强调自由的办学氛围,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进而塑造完整的个体㊂(一) 小 学校胜过 大 学校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成就,对于提升和改善人口素质所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㊂但与之相伴随的入学人口的激增以及学校规模的扩大也逐渐暴露出现代教育体制的弊端㊂某些学校盲目追求规模效应,学生被施以统一的方法加以训练,如同流水线上的螺丝钉,缺乏个性与自由㊂对此,克里希那穆提深有感触㊂他说,大部分的人都只想要建造气派的学校㊂ 在那些看似气派的学校里,将千百个儿童聚集在一起受教育,聘请的老师只依据某项方法,对他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加警觉与观察,如此只会鼓励学生聚集知识㊁发展能力,依据某种模式作机械式思考的习惯㊂凭这些学校的壮观和成绩可能制造出银行职员㊁超级销售员㊁企业家㊁各种委员或一些在技术上胜任的肤浅人群;可是,有希望的只是完整的个人 唯有小学校才有助于造就这种完整的个人㊂因此,只收容数目有限的男女学生,并且拥有正确教育者的学校,远比在大校里从事最新颖的教育方法来得重要㊂[1]72-73可见,在克里希那穆提看来,规模宏大的学校㊁拥有壮观的校舍都不一定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教育㊂因为这些 大 学校往往固守所谓的方法㊁制度,却容易忽视教育中最重要的 人 ㊂唯有在小学校中,师生之间可以深入交流,学校氛围和谐融洽才有希望塑造完整的个体㊂只有在小学校里,教师才有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儿童的性格㊁能力及其所遭遇的困难,进而在此基础上对其实施帮助和教育㊂只有在小学校里,教师才能最大程度和最大可能地释放自己的耐心㊁细心和智慧㊂克里希那穆提所创办的克氏学校都是 小学校 ㊂英国的布洛克伍德公园学校只有大约73名学生,学生年龄是14岁及以上的,来自25个不同的国家㊂美国的橡树林学校平均每个班级的人数只有12-18人㊂印度的瑞希山谷教育中心属于规模较大的,但也只招收了360名学生㊂拉加哈特堡拉加哈特教育中心历史最为悠久,建立于1927年12月28号,学生人数大约为350名㊂ 达莫德尔花园 学校大约有400名学生㊂克里希那穆提认为,只收容数目有限的男女学生,并且拥有正确教育者的小学校,[1]72远比那些大学校好得多㊂(二)学校环境优美㊁氛围和谐克氏学校都采用寄宿制,校址都选在环境优美的地方,校园气氛非常和谐㊂孩子们能够置身于其中开展自由地探索和追寻㊂克氏学校之一的布洛克伍德公园学校坐落在距英国伦敦西南60英里的美丽的汉普郡乡村,橡树林学校位于美国洛杉矶以北距离加利福尼亚南部海岸20分钟车程的奥哈伊,因其占地150英亩的橡树林而得名㊂两所学校都位于城市郊区,占地面积广大,曲径通幽㊁环境典雅,有着自然天成的宽阔美景㊂学校设施完整,校园里有教室㊁计算机和科学实验室㊁艺术大楼㊁学生活动中心㊁网球和篮球场㊁运动场等设施㊂印度的瑞希山谷教育中心则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安德拉邦的乡村,被小溪和山谷环绕㊂克氏学校不但追求校园环境的静谧美好,也注重学校内部氛围的和谐㊂用克里希那穆提自己的话说,学校的规模不必巨大,但必须葆有宽容广阔的气氛,充满庄严㊁宁静㊁平和而美好的氛围㊂ 学校里必须有真诚无惧的精神㊂孩子们必须接触大地,心中必须有超尘出世的品质㊂ [2]109克里希那穆提始终认为,一所在世俗眼光中名声斐然的学校并非是完美的教育场所㊂[1]98因为,学生在学校不仅仅学习已有的科学或人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获得智慧:对自我的内在反省,了解自己的思想㊁行为,分析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对世界的认知,对生命和自然的关系的探求等㊂而这些在看似气派的大学31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8月校里很难实现,只有在气氛和谐㊁师生关系融洽㊁交往密切的小学校里才有可能实现㊂(三)让学生 免于恐惧免于恐惧是克氏学校对于孩子最重要的承诺㊂克里希那穆提认为,唯有免于恐惧,孩子才能获得身心的自由㊂克氏学校将免于恐惧视为塑造学生自由心态的前提和保证㊂克里希那穆提认为,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聪明智慧,而不是耍小聪明㊂聪明智慧只有在孩子无所畏惧时才能获得㊂ 当人们遭受他人的议论时,或者父母的数落时,才会心生恐惧,当害怕批评,遭到惩罚,害怕考试不及格,或老师的职责时,或者在班级和特定的环境不受欢迎时就会心生恐惧㊂恐惧是阻碍智慧生长的主要因素㊂而教育的主旨就是帮助学生,以及自己,去体会和理解恐惧的成因,帮助受教育者从童年时就摆脱恐惧㊂ [5]学校应该是一个悠闲的地方㊂所谓悠闲,意味着拥有无限的时间,去观察身边以及内心旨在发生的事情,去倾听,去清晰地看㊂对儿童而言,悠闲意味着自由,悠闲意味着拥有一颗平静的心㊂只有在这种悠闲的状态下,儿童的心才能学习,不止学习科学㊁历史㊁数学,还包括反思自我㊂[4]7悠闲的学校必然是自由且没有恐惧的㊂克里希那穆提认为,免于恐惧是克氏学校首要的工作,教师和管理者都应负起相关的责任㊂ 在我们的学校里,教师和那些需要对学生负责的人,无论是在课堂㊁操场还是自己的房间,都有责任不让恐惧以任何形式出现㊂教师一定不要引起学生的恐惧㊂任何形式的恐惧,都会损害心智,破坏敏感性,钝化感官㊂恐惧使人一直都在背负重担㊂由于恐惧,产生了各种形式的迷信 宗教的㊁科学的和想象的㊂ [4]10一旦学生内心产生了对某件事的恐惧,教师就必须承担起帮助学生面对这个恐惧的职责㊂他认为,要理解恐惧的本质和结构,关键是要面对它㊂不是通过语言去面对,而是去观察恐惧正在发生的具体过程,而不是做出任何逃离恐惧的活动㊂[4]14作为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能否帮助学生和自己面对生活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在他眼中,当学校免于恐惧,学校就能回归最本真的状态,实现一种学习的自由 在学习中既没有教育者也没有被教育者,只有学习㊂另外,为了理解恐惧的全部活动,人们需要带着好奇心去接近它㊂当你面对恐惧的事实,没有任何思想的活动,就是恐惧的终结,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某种特定的恐惧,而是恐惧真正的根源被粉碎了㊂[4]14-15克里希那穆提专门探讨了恐惧在传统学校中产生的根源㊂他认为,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大都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服从㊂ 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一种关系㊂教师有意无意地保持一种优越感,总是占据重要的地位,使学生有一种我必须被教育的自卑感㊂它导致了学生恐惧,一种压迫和紧张的感觉㊂于是,学生从年轻时就学到了这种优越感㊂他感到被轻视了,于是,终其一生,他要么成为侵略者,要么不断地屈服和顺从㊂[4]7教师在学生心中种下的恐惧最终会在学生的内心生根㊂克里希那穆提所强调的其实就是教育最本真的含义:教育要解放心灵,让孩子免于恐惧㊂以 达莫德尔花园 学校为例,该学校设计了一系列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免于恐惧:1.学生会在一个混合年龄的团队里学习,在这里他们的学习情况会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进行评估,而不是通过标准化的测试;2.学生会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学习 讲座㊁讨论㊁戏剧㊁展示,项目和活动 这些都是合法且被鼓励的方法;3.学生在工作中会互相帮助 彼此互助也是他们共同的资源;4.教师的工作是营造学习的气氛,就身边的事情进行介绍㊁解释㊁沟通,帮助学生参与各种任务,有目的地开展沟通;5.教师和学生都相信学习是以师生之间的爱和尊重的关系为基础的;6.每位学生都被鼓励对他自己的学习㊁分享㊁行为以及工作负责任㊂41通过一系列师生之间平等㊁合作㊁互相帮助的活动,使恐惧无法在克氏学校生长㊂这里的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尊重,最终获得自由展现的机会㊂克氏学校的办学者都非常明确:努力探索恐惧的本质,同时让学生免于恐惧和强迫,才是学校应有的特征㊂三、广泛而综合的课程体系克里希那穆提认为,生活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决定了课程的广泛性和综合性㊂塑造完整个体的必须经由丰富多样的课程才能成为可能㊂(一)丰富的课程体系为了方便克氏学校的学生进入传统学校入读时能尽快适应现行的教育体制,不至于因在克氏学校的求学经历影响其未来融入现实的学校体制,每一所克氏学校都会充分考虑与所在地区的教育制度保持一致,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大胆创新㊂克氏学校最为看重的是如何在充分尊重孩子兴趣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追求个性化的教学㊂每一所克氏学校的课程设置都不雷同,但却充分体现了克里希那穆提塑造完整个体的理念㊂以下分别是几所克氏学校的课程设置情况㊂英国的布洛克伍德公园学校的课程大致分为6大类,分别是公共课程㊁核心课程㊁主体课程㊁A水平课程㊁A水平预备课程(见表1)㊂(1)表1布洛克伍德公园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类型公共课程核心课程主题课程A水平课程A水平预备课程项目课程的具体内容探究时间和人类生态学艺术和手工㊁人文学科㊁科学和数学旨在突破传统的研究领域,使得在更深范围内探究问题成为可能适应于16岁或以上青少年,为他们升入大学做准备旨在为那些完成主题课程之后准备选修A水平课程的学生服务在学期之初,学生可以创建自己的项目课程,氛围重点项目和普通项目课程的开设情况大约开设7周,每一周2个早晨学期在最初2个星期提出,教师组予以考虑,评估学生是否能从该项目中获益美国的橡树林学校倡导的核心理念是 学习和生活的艺术 ㊂这一理念渗透至学校的校园文化㊁课程㊁课堂实践等诸多方面㊂其具体的课程设置注重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受教育阶段予以区分㊂小学阶段力求在贯彻学习和生活的艺术 理念的同时,倡导问题解决和探究为基础的核心课程㊂(2)51第34卷(总第306期)龚兵,冯娆:克里希那穆提的办学理念与实践意义解读表2橡树林学校的课程设置学习阶段早期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具体内容早期教育阶段的孩子主要重视其社会性方面的引导,如如何分享,如何理解他人的感受,如何用语言表达自我,如何解决争执等学习和生活的艺术是课程的指导思想;倡导问题解决,探究为基础的学习;核心学科领域包括数学㊁语言艺术㊁社会研究㊁科学;专业类课程:西班牙语㊁艺术㊁音乐㊁戏剧㊁园艺㊁计算机和图书馆技能㊁体育;户外教育项目:实地考察㊁社区服务等核心课程分为人文学科和科学/数学;视觉和表演艺术;体育㊁户外教育和旅行㊁社区服务㊁年终大会探究;旨在为学生升入大学服务的课程,视觉和表演艺术㊁体育㊁户外教育和旅行㊁社区服务㊁国际服务在瑞希山谷教育中心,课程会根据学生受教育阶段而有所不同㊂具体课程设置见表3㊂(3)表3瑞希山谷教育中心的课程设置瑞希山谷教育中心小学初中高中课程设置语言,包含英语㊁北印度语㊁泰卢固语㊁梵文㊁数学和环境研究地理㊁历史和科学,艺术和手工艺㊁运动㊁戏剧以及音乐学术课程旨在艺术㊁手工艺㊁戏剧㊁运动和参与各种社团之间保持平衡,社团活动则包含从新闻到航空到棋类,类似造林㊁农村健康㊁农村教育等也被鼓励在这里的11-12年级也就是最后2年,每位学生选修 加二课程 ,从英语之外选2门课程,比如,科学㊁人文学科以及商业研究,课程有数学物理㊁生物㊁计算机科学㊁英语文学㊁历史㊁地理㊁经济学㊁商业㊁会计㊁环境研究㊁卡纳蒂克风格的音乐㊁美术㊁北印度语㊁泰卢固文学一般的研究项目集中于环境危机㊁对人类社会和食品安全的冲击在拉吉卡德教育中心,校方倡导通过活动来学习,主要的课程有艺术㊁运动㊁社区参与㊁实地考察㊁特别课程等㊂(4)另外,学校的课程设置也会考虑到年龄的差异㊂小学4-7年级主要通过艺术㊁手工等活动培养创造性,诸如讲故事㊁玩耍㊁都市观察和大会演讲等㊂而9-12年级则开设了科学㊁商业㊁文学课,还有心理学㊁信息学㊁经济学㊁体育以及美术等课程㊂(二)兼顾身心健康和生活适应的体育课克氏学校都非常重视体育,同时还会开设一些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户外课程㊂如橡树林学校,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选择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试图通过一系列团体项目帮助学生理解责任感㊁尊重他人㊁反省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培养团体精神以及理解正当的竞争关系㊂所有高中学生都要参与 适应生活以及团队 运动㊂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锻炼,团队运动每周三次,星期三和星期六下午则是一起玩游戏㊂橡树林学校是秃鹫联盟的一员,每个赛季会和当地的联盟学校开展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如网球㊁篮球㊁田径项目等㊂橡树林学校小学部的学生从1年级开始就有正式的体育课程,从每周3天扩展到每周4天㊂玩耍㊁技能训练,合作游戏㊁运动以及对自我身体的认知是学校体育课程强调的重点,而这些都是在团队活动中逐渐予61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8月。

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希那穆提人的剖析力。

由于体弱多病,克氏几乎每天都在发高烧。

不能上学读书的日子里,他就待在学校里的克星式的待遇,但克氏从未快乐过。

他依旧是个害羞、体恤而又温柔的大男孩,也依旧所有考试都不及格。

他天生的空性使他无法像一般年轻人那样凭着背诵和记忆来通过考试。

最后,他好不容易进入伦敦大学和梭尔邦大学,结果还是不能完成学业。

一战爆发后,通神学会的会员越来越期盼世界导师能帮助这个世界,于是克氏的责任也更加沉重。

他被严密地保护着,永远有两个人跟着他,连坐火车时,紧邻的车厢都坐满随从。

尼亚和哥哥截然不同,虽然他一直渴望能过上结婚生子的正常生活,但是他必须保护和照顾哥哥。

尼亚的身体一向不好,后来染上肺结核,医生建议他搬到美利坚合众国加州圣巴巴拉山谷区的欧亥,兄弟俩在一间叫做“松舍”的小木屋暂住下来。

克里希那穆提1922年8月,克氏突然进入“意识转化”期。

17日至20日从早到晚,他陷入既痛苦而又不可解的状态,身体变得极度敏感。

当时周遭人都不知所措。

克氏的敏感度突然微细到连人们的负面意念都承受不住,有时陷入出神状态,有时抱怨灰尘太多;有时冷热交战,有时又变得死寂。

似乎有一股巨大能量顺着他的脊柱快速往头顶窜升,他感觉后颈和头顶剧痛,又没有任何办法停止这过程,他只能承受这一切。

20日晚上,情况恶化到极点,别人建议他到外面一棵胡椒树下静坐,他照做了。

不久,他感觉到自己的灵魂离开身体,飘浮到胡椒树上。

这时天空出现一颗明星,在交杂着狂喜而平静的状态下,克氏感受到佛陀的磁力。

终于在奇特的生命历程中初次尝到真爱的滋味,从此以后,对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开始有了信心。

而目击那次转化过程的其他三人也有了明显改变。

对于那三天发生的事,最接近的推测可能是“拙火”—印度文化所谓的人类先天潜能—在他体内升起了。

这个大能具有改变身心的效果,当人的意识进化到某种程度,大能就会自动升起。

“拙火”的过程非常危险,类似死后再生。

克氏的过程一直持续到11月份,而他的信心也愈加坚定。

《爱的觉醒》--克里希那穆提

《爱的觉醒》--克里希那穆提

20世纪最纯净的心灵,让整个世界驻足聆听的声音。

印度文明的奇葩,20世纪最卓越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克里希那穆提著胡因梦等译作者简介:克里希那穆提一八九五年生于印度,十三岁时由“通神学会”领养。

“通神学会”一直宣扬“世界导师”(world teacher)的再度降临,并且认为他就是这个“世界导师”。

他很快就成为坚强无畏、难以归类的导师。

他的言论和著作无法归属于哪一种宗教,既非东方也非西方,而是属于全世界。

一九二九年的八月三日,克氏宣布解散专为他设立的“世界明星社”,退还所有信徒的捐款,他发誓即使一无所有也不成立任何组织。

因为真理不在任何人为组织中,而纯属个人了悟,一旦落入组织,人心就开始僵化、定形、软弱、残缺。

他的另一项惊人宣布是,他否定了所有过去的通灵经验,认为一切心灵现象都是人类接受传统暗示和过去习性的策动而投射的念相。

从此,这位被选为“世界导师”的克里希那穆提,才真正开始光华四射。

一九三九年二次大战爆发,面对世界的动乱、人类的自相残杀,克氏感到刺骨的哀伤以及更为超然冷静的深思,他开始探索真正的教诲,要用最简单而直接的语言带领人们进入那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这位慈悲与智慧化身的人类导师,穷其一生企图带领人们进入他所达到的境界,直到九十岁去世前都还在不停奔波。

一九八六年二月十六日晚九点整,克里希那穆提不可思议的一生结束了。

他留下来的六十册以上的著作,全是从空性流露的演讲集和讲话集,目前已经译成了47种语言出版。

在欧美、印度及澳洲也都有推动他志业的基金会和学校。

他们一直强调克氏教诲的重点:人人皆有能力靠自己进入自由的了悟领域,而所谓的真相、真理或道,都指向同一境界。

克里希那穆提,这位被誉为历史上旅行次数最多,晤面人数最多的世界导师,不喜欢被人们称为“大师”。

他虽然备受近代欧美知识分子的尊崇,然而真正体悟他教诲的人,至今寥寥无几。

爱的觉醒心的对话:对于爱的五次对谈只有冥想能彻底转化人类的疯狂。

人类深陷于主义及意识形态,因此无法解决彼此的冲突。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精华---克里希那穆提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精华---克里希那穆提

目录第一章: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1)第二章:自由的问题 (2)第三章:什么是自由和爱 (3)第四章:倾听之道 (4)第五章:富有创意的不满 (5)第六章:圆融的人生 (6)第七章:野心 (6)第八章有条理的思维 (7)第九章开放的心灵 (8)第十章内心的美 (8)第十一章服从和反派 (9)第十二章天真的信心 (9)第十三章平等与自由 (10)第十四章自我规范 (10)第十五章合作与分享 (11)第十六章心念的更新 (12)第十七章生命的河流 (12)第十八章专注的心 (13)第十九章知识与传统 (13)第二十章宗教情怀就是对万事万物敏感 (14)第二十一章学习的目的 (14)第二十二章纯然的爱 (15)第二十三章独处的必要 (16)第二十四章:生命的活力 (17)第二十五章不费力的生活 (17)第二十六章心智并不是一切 (17)第二十七章寻找真理 (18)第一章: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生命并不只是一份工作和职业而已,生命是极为广阔而深奥的。

∙飞鸟、花朵、翠木、蓝天、星辰、河流、游鱼 ...... 这一切都是生命。

生命是贫穷的、富足的;生命是群体、种族、国家之间永不停歇的战役;生命是静思冥想;生命是所谓的宗教;同时它也是心灵中微妙的、隐藏的东西,包括羡妒、野心、激情、恐惧、成就及忧虑等等。

这所有的一切以及更多的事物都是生命,然而我们通常只准备了解生命的一个小角落。

∙显然,除非教育能帮助你了解广大生命的所有精微面——它惊人的美、它的哀愁及欢乐,否则教育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如果你有恐惧,你永远也不可能有智慧。

任何形式的野心,不论是精神的或物质的,都导致焦虑及恐惧。

∙教育的真正意义,难道不是培养你的智慧,借着它找出所有问题的答案?你知道智慧是什么吗?它是一种无限的包容力,允许你自由地思想,没有恐惧,没有公式,然后你才能发现什么是真实的、正确的事物。

∙当你年轻时,生活在一个没有恐惧的环境里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有了恐惧,便失去了智慧。

克里希那穆提的十大经典名言

克里希那穆提的十大经典名言

克里希那穆提的十大经典名言克里希那穆提的十大经典名言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名言都很熟悉吧,名言易于留传,是浓缩的精华。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名言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克里希那穆提的十大经典名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自由是独立,不依附,不恐惧。

2、如果你说“这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我要去追求”,那么有些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

如果你坚持下去,你会碰到一些事或一些人来帮助你。

在过程中,你也许必须挨饿,挣扎过关,但是你终将是个有价值的人,而不只是个模仿者。

如果你真的敢不同于流俗,你就是独立的人,生命就会如愿。

3、你改变不了一座山的轮廓,改变不了一只鸟的飞翔轨迹,改变不了河水流淌的速度,所以只是观察它,发现它的.美就够了。

4、我们学习谋生,但我们从来没有生活过。

谋生的能力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生命,我们几乎没时间做别的了。

我们有时间闲聊、娱乐、游戏,但所有这些都不是生活。

有一片叫做真实生活的巨大领域,它被完全忽视了。

5、你会痛苦,整个人类都会在不同的程度上痛苦;你是孤独的,整个人类都知道这种孤独。

痛苦、嫉妒、羡慕和恐惧也都被所有人熟知。

因此从心理上说,内在地说,你和别人是一样的。

在生理上、生物学意义上或许存在差异——高或矮,等等——但是从根本上说,你就是整个人类的代表。

6、放下便是最高形式的热情,通过彻底的放下,那个被称为爱的东西就出现了。

爱像谦卑一样是无法培养的。

当所有的自欺欺人都停止以后,谦卑就出现了,可是那时你已经不知道谦卑是什么了,那些自认谦卑的人,其实是虚荣的。

7、努力变得品德高尚的人是麻木的,因为他生活在冲突之中。

8、人们都是被理想培养的,理想越是华丽,就越受推崇。

但是,对于日常生活的理解远比理想重要得多。

如果内心堆满了观念、理想之类的东西,你就永远不会去面对正在发生的事实,观念就成了障碍。

当这一切都被清楚地理解(不是理智上、观念上的理解),那么至关重要的事情就是面对真相、事实、现在。

克里希那穆提说透当下、过去和未来的语录,简直不要太深刻!

克里希那穆提说透当下、过去和未来的语录,简直不要太深刻!

克⾥希那穆提说透当下、过去和未来的语录,简直不要太深刻!克⾥希那穆提说透当下、过去和未来的语录,简直不要太深刻!⼀、当下是过去的结果。

我们现在的所想基于过去,我们的存在状态建⽴在过去的基础上。

过去总是通过当下穿⾏到未来,未来是受当下限制的过去。

过去只有通过当下才能够被理解,通向过去之门只能存在于当下。

要理解过去的意义,当下就必须得到领悟,并且不能够被当做未来的祭品。

为了未来⽽牺牲当下,这其中所蕴含的灾难性已相当明了。

⽅法就是结果,结果存于⽅法之中,⽅法和结果是不能分割的。

⼆、永恒就是当下,⾮时间就是现在。

永恒不能通过时间来达到,然⽽你却还在利⽤时间——过去、当下和未来——将时间当做实现⽆限性和⽆时性的⽅法。

⼀个⼈必须觉察到将当下作为未来祭品这个谬误,以及“未来将会和当下不同”这个谬误。

如果你现在没有了悟,你将来也不会了悟,因为智慧永远存于当下,⽽不是居于未来。

三、思想是过去的结果,因⽽要达到了悟,将思想从过去中解脱出来,就要觉察你现在的状态,觉察你的思想、感觉和⾏为。

此时你就会认识到你现在所做的仅仅是把当下⽤作⼀种通道。

时间的过程不会引向⾮时间性的不朽,因为⽅法就是结果。

如果你所⽤的是错误的⽅法,那么那你就会制造出错误的结果。

只有正确的⽅法才可以创造出正确的结果。

⽤战争来达到和平是错误的⽅法。

⽅法就是结果,结果不会与⽅法脱离联系。

如果想要理解⾮时间性的不朽,那么缚于时间的思想就必须从通过当下⽽变成未来的过去中解脱。

四、我的这些讲授是针对所有⼈的,既针对那些出世的⼈,也包括那些依旧处在尘世的⼈。

出世的⼈和世俗的⼈⼀样,依旧⽣活在其熊熊燃烧的欲望世界中。

他们都处在束缚之中——感官价值的束缚或是头脑的束缚。

这些讲授会给⼆者皆带来⾃由。

真实并不能从双⼿或头脑制造出的事物中找寻得到。

真理就是解放者,真理就是“当下实相”。

⼀个⼈必须理解“当下实相”——欲望和嫉妒是什么,恶念和获取是什么——⽽对“当下实相”的理解本⾝就是⾃由。

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思想探析

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思想探析

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思想探析作者:李悦李德海杜彬彬来源:《科技资讯》 2013年第29期李悦1 李德海2 杜彬彬1(1江苏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镇江 212003 ;2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上海 201913)摘要: 克里希那穆提认为,传统的教育专注于训练心智,强调差异、部分与模式,使独立思考变得极端困难,使人们的生活肤浅而空洞,滋生了残暴与无情,助长了世界的矛盾、分裂与不幸。

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关注个人心灵自由,心灵自由不是通过寻找或思想而是通过发现和领悟什么禁锢了自由。

教育的功能就是帮助每个个体发现自身的局限与束缚,而不是强行将新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模式施加于人。

关键词: 传统教育自我了解个人自由教育思想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10(b)-0000-00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1986)以下简称克氏,是印度著名思想家、哲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

佛学家肯定他是“中观”的导师,印度教吠檀多学者认为他是彻底的“觉者”,神智学者则认为他是地地道道的“禅师”。

他在在西方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面对世界的动荡、人类的悲伤痛苦,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生致力于引导人们认识自我,用自性的光明照亮自己,解放自己,指出人类世界的真正改变必须从内心开始。

他一生的教诲旨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解脱,体悟慈悲和至乐的境界。

他相信真理是无限的,一旦落入某种组织或崇拜,人的心智就开始僵化、定型、软弱和残缺。

本文撷取其核心的教育思想试进行梳理和解读,以期对我国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成长有所启迪。

1 对传统教育的审视克氏从诸多方面彻底而深刻的审视我们当前的传统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崇尚老师、崇尚权威,但附和与听从导致平庸,传统的教育使独立思考成为了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1]我们想要成功的欲望,想要追求安全和享乐的心理欲望遏止了我们真正的创造性,滋生了我们心理最深层的与摆脱不掉的恐惧,无疑,恐惧阻碍了我们对自己、对生活的真正的觉察与了解,使我们的心灵冷漠而迟滞,是我们自己造就了整个社会的悲哀,使整个世界一直弥漫着分裂、悲哀与痛苦。

克里希那穆提的5段名言警句:关于嫉妒,关于觉察,关于自我

克里希那穆提的5段名言警句:关于嫉妒,关于觉察,关于自我

克里希那穆提的5段名言警句:关于嫉妒,关于觉察,关于自我一、任何为了不嫉妒所做的决心既不是质朴的,也没有任何作用,甚至可以说是愚蠢的。

如果你决定不去嫉妒,那就是在自身周围筑起结论之墙,而这些墙壁则阻碍了理解。

但是,如果你可以警觉,你就会发现嫉妒的运作方式。

如果你做到关注和机敏,你就会发现从自我衍生出来的不同层面的分支。

每种探究都会带来安静和了悟。

因为一个人不能持续深入地探究,这样只能导致精疲力竭,因此必须为机敏的心灵状态提供空间。

二、通过自我探究,无为的机敏会自然而然轻易地到来。

问题越复杂,探究和安静的强度就要越大。

我们不需要为安静创造出什么特别的场合或契机,因为对问题复杂性的认识本身便会带来深幽的安静。

我们的困难在于我们在自身周围筑起了层层结论,而且称这些结论为了悟。

这些结论其实都是了悟的障碍。

如果你更深一步地探入其中,你会看到,我们必须完全丢弃那些为了了悟和智慧而积累起来的全部内容。

三、要保持质朴不是一种结论,因为结论是你努力得到的一种智力上的概念。

只有当自我和其积累停止,才会有真正的质朴。

要抛弃家庭、财富、名誉和世间的事物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这只是个开始,要抛弃掉所有知识,抛弃掉所有受限制的回忆是极度困难的。

在这种抛却后所得到的自由和孤单中,就会出现超越头脑制造出的所有产物的体验。

四、积累的方式很微妙。

积累和模仿一样,都是坚定自我的过程。

得出某种结论就是在自我周围筑起一座墙,就是筑起一套保护作用的安全系统来阻碍理解。

积累起的结论不会得到智慧,它只能维持自我。

没有累积,就不会有自我。

一个被积累所累的头脑没有能力追随生命运动的迅捷步伐,也没有能力去深入、柔韧地觉察。

五、如果我们在自身内觉察到这种自我维护的过程,并理解它的涵义,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快乐的关系。

对“当下之事”的觉察正是得到自由的过程。

只要我们还未觉察到自己的真实面貌,并且还在试着成为其他,那么曲解和痛苦就永远不会消失。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观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观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观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是印度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观强调个体的自我觉察和自我实现。

以下是他的教育观:
1. 自我觉察:克里希那穆提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个体培养自我觉察的能力。

他认为,只有通过自我觉察,个体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并从中发现自我限制和偏见。

2. 探索内在世界:克里希那穆提强调,教育应该帮助个体探索内在世界,而不是仅仅关注外在的知识和技能。

他认为,内在世界是个体创造力和智慧的源泉,只有通过深入探索内在世界,个体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3. 独立思考:克里希那穆提鼓励个体独立思考,不盲从权威和传统观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个体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对周围的世界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 自由与责任:克里希那穆提认为,自由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自由也伴随着责任。

他强调,个体应该在享有自由的同时,承担起对自己和社会的责任。

5. 整体教育:克里希那穆提主张教育应该是整体的,涵盖了知
识、情感、道德和精神等方面。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个体的综合素质和人生智慧。

6. 教师的角色:在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观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而不是传授者。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内在的智慧,并为他们提供自我探索的环境和支持。

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观强调个体的自我觉察、内在探索、独立思考、自由与责任以及整体教育。

他的观点对现代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教育改革和个体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教育的讲座心得(素材下载7篇)

教育的讲座心得(素材下载7篇)

教育的讲座心得(素材下载7篇)教育的讲座心得篇1花了两天的时间,我认真地将特级教师----《高中语文教学艺术研究专题》讲座听了一篇,觉得深受启发。

这次视频讲座涉及的内容有《让我们的教学充满诗意》《教师的幸福感从哪里来》《建设一个动态的课堂》《从学生需要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促进语文教与学》《要教书,先读书——不断充盈教学艺术的源头活水》《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化的捷径》,应该说非常丰富。

下面我就个人在听讲座中的一点体会来谈下我对现在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些认识与看法。

相信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够充满诗意,然而现实的操作却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

语文的博大精深,对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自身素质的差距决定着我们很多人无法自如地驾驭课堂。

在这里我们强调的自如驾驭,并不是那种强制威慑下的语文课堂,而是能够充分展现教师智慧和风采的语文课堂。

然而真正做到这一点,又岂是简单的?我曾经很努力地进行着自我素质的一种提升,可是有些东西是急不来的,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

诗意地教学,诗意地生活,这是我们每个人的理想。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总是存在巨大的落差。

人民教师的艰辛追求与美丽梦想,总在现实面前逐渐残酷地破灭。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不是愤世主义者也不是悲观主义者,我只是一个平凡的语文教师,或许还是不合格的语文教师。

--说:“要建设一个动态的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强调学生、教师、文本以及教学环境的交互作用,使教学立足于当前又指向未来;要求充分尊重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和谐建构过程。

这一点也是一种追求。

动态生成使语文课程成为师生张扬个性,愉悦心灵,提升素养,和谐对话的精神家园;使语文教学充满了诗意和魅力。

--教授说: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

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克里希那穆提经典语录

克里希那穆提经典语录

克里希那穆提经典语录吉杜·克里希那穆提是近代第一位用通俗的语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阐述东方哲学智慧的印度哲人。

在二十世纪一度对西方哲学宗教产生过重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信息的革命,其思想近年来才被中国大陆知识分子慢慢熟知,影响力也逐步慢慢扩大。

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被印度的佛教徒肯定为“中观”与“禅”的导师,而印度教徒则承认他是彻悟的觉者。

失去这个人之后所感受到的寂寞、苍凉、痛苦,在你还没恋爱以前就存在了。

你所谓的爱只是一种刺激,暂时掩盖你的空虚。

你通过另一个人来逃避寂寞,利用这个人掩盖寂寞。

你的问题不在于这段关系,而是你自己的空虚。

逃避是很危险的,因为它就像某种药,把真正的问题隐藏起来。

这是因为你心中没有爱,所以不断从外在寻找爱来填补自己。

这种缺乏爱的表现导致你寂寞,等你看清楚这个事实,你就不会再靠外来的人事物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与爱同在》自由是独立,不依附,不恐惧。

《与生活相遇》你改变不了一座山的轮廓,改变不了一只鸟的飞翔轨迹,改变不了河水流淌的速度,所以只是观察它,发现它的美就够了。

《关系的真谛》我们总想在别人那里得到启蒙,而无法靠自己去觉察和理解。

如果某个开悟的人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就接受他。

......因此,大部分人所渴望的只是不同层次的满足罢了。

须知,没有任何一个权威能够让你认识自己,缺乏自我认识,你是不可能解除无明和痛苦的。

《生命之书》“有依赖,就不可能有爱。

”灵魂只能独行,因为我们都有能力决定自己的方向,却没有能力控制别人的道路。

如果偏要把别人拉到你的生活轨迹上,或者你又要强行的进入别人的世界,最终的结果无非只有两种,要么在自己的世界里等死,要么在别人的世界里被扯到四分五裂。

《爱与寂寞》太多的声音,总会在你不思索什么,不分辨什么的时候才听得到。

?人的本能,在很多的时候屏蔽掉很多你大脑不愿意听到的声音。

身体如此,我们在人世上也如此。

?同样的,太多的美丽,总是在你不在意自己的境况时才被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里希那穆提《教育就是解放心灵》给学校的信,1981年12月15日- 效率
效率本身不是一个目标
学校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因而它是神圣的。

寺庙、教堂和清真寺不是神圣的,因为它们已经停止了学习。

它们相信,它们拥有信仰,而那完全否定了学习这门伟大的艺术。

学校,就像这些信件所写给的这些学校,必须完全致力于学习,不仅要了解我们身边的世界,最主要地,还要了解我们人类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和复杂的思想。

学习是人类的古老传统,不仅是学习书本,也学习人类精神的本质和结构。

因为我们忽视了这点,于是世界变得混乱,恐怖、暴力和所有残忍的事情都在发生。

我们把世界上的事看成首要的,而不是我们的内在。

如果内在不被了解、教育和改变,它就会一直战胜外在,无论外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组织得多么好。

这是一个被很多人遗忘的事实。

我们总是试图在政治、法律和社会等方面为我们所处的外在世界带来秩序,而内在我们是困惑的、不确定的、焦虑的和冲突的。

没有内在的秩序,对人类生活的威胁就会一直存在。

我们所说的秩序是什么意思?在最高的意义上,宇宙并不存在混乱。

大自然,无论对人类来说有多可怕,总是有秩序的。

只有在受到人类干预的时候,它才会变得混乱。

似乎只有人类自有史以来就处于不断的斗争和冲突之中。

宇宙有它自身的时间运动。

只有当人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秩序时,他才会了解永恒的秩序。

为什么人类会接受和容忍混乱?为什么无论人类一旦碰触什么,那里就会变得腐朽、堕落和混乱?为什么人类会拒绝自然的秩序,风、云、动物与河流?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混乱,什么是秩序?混乱本质上是冲突、自相矛盾,以及“成为”和“存在”之间的分裂。

秩序是一种从未存在混乱的状态。

混乱是被时间束缚的。

时间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活在过去里面,活在过去的记忆,过去的伤害和满足中。

我们的思想就是过去,它总是在修正自己,作为对现在的一种反应,然后把自己投射到未来,但是根深蒂固的过去总是伴随着我们。

这是时间的约束性品质。

我们必须在内心观察这个事实,并且意识到它的限制作用。

受限的东西必定总是处于冲突中。

过去是来自于经验、行为和心理反应的知识。

这种知识,你也许意识到了,也许没意识到,正是人类生活的本质。

因此过去变得极为重要,无论是传统,经验,还是伴随着很多形象的记忆。

但是所有的知识,不管是将来的还是过去的,都是有限的。

不可能存在完整的知识,知识和无知是并存的。

在学习这些的过程中,这种学习本身就是秩序。

秩序不是某种计划好的和要去遵循的东西。

在一所学校中,规则是必要的,但这不是秩序。

一台装配良好的机器可以有效率地运转。

对学校来说,有效率的组织机构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这种效率本身不是一个目标,它与从冲突中解脱出来(也就是秩序)是两回事。

如果一个教育者深入地学习了所有这些,他将如何向学生传达秩序的本质呢?如果他的内在生活是混乱的,他却谈论秩序,那么他就是一个伪善的人,这本质上是一个冲突。

不仅如此,学生也会认识到,他说的那些话根本不知所云,因而完全不会予以重视。

而当教育者对他的理解毫不动摇时,学生就会捕捉到那种品质。

如果一个人是完全诚实的,那个诚实本身就会
被传递给另一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