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圆满 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希那穆提 词句
克里希那穆提词句克里希那穆提是一位古老而伟大的哲学家、诗人和修行者,他的思想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词句充满智慧和启示,能够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生活道路。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克里希那穆提的一些词句,并深入理解它们的含义和指导意义。
在克里希那穆提的词句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对于人生的洞察和对于人类存在的思考。
他告诉我们,人生是一场旅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然而,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他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许多的考验。
不论是逆境还是顺境,都会让我们从中受益并变得更加完善。
”克里希那穆提也教导我们要珍惜自己以及周围的一切。
他说:“人生如一朵花,需要细心呵护。
及时浇灌,及时修剪,才能绽放出独特的芬芳。
”这句话提醒我们,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将爱心传递给身边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快乐。
克里希那穆提强调了思想的力量,并教导我们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思维。
他说:“思想是一种强大而神奇的力量,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
正向的思维会带给我们积极的能量,而负向的思维则会令我们沮丧和消沉。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除此之外,克里希那穆提还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的重要性。
他说:“只有在内心平静的时刻,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心灵的宁静和平和的力量。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学会放下烦恼和杂念,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起伏和挑战。
总的来说,克里希那穆提的词句教导我们要面对人生的挑战,珍惜生命的美好,并掌控自己的思维。
他的教导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取决于我们的态度和心态。
只有通过积极的思考和对内心的关注,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让我们借鉴克里希那穆提的智慧,成为更好的自己吧!。
生命的注释者——克里希那穆提
5 磊 权 :。。 6 屯 。 . 。
生命 白 注释者 l l
克里希郡穆提
的 主人 , 自己 的光 ” ,就 要带 着 自己 的经 验教 训 去 接触 真理 ,不 借助 任何 中介 ,不轻 信不 盲从 ,还 要 去除 自己 的成 见。 所 以 ,他 既 不宣称 自己拥 有真 理 ,也 不宣 称 自
的 局 限 与 制 约 ,通 过 个 人 的 意 识 转 化 , 以获 得 单 纯 而 开 放 的 心 灵 。 他 的 智 慧 和 洞 见 不 断 吸 弓}
呼 吸被 抑 制 在 较 低 水 平 , 而 有氧 呼吸 才刚 刚 开 始 ,
0 4 图5 02 %
全 世 界 各 地 的 人 士 。 但 是 他 一 直 宣 布 他 不 是 权 威 ,他 解 散 为 他 设 立 的 “ 界 明 星 社 ” 宣 布 世 , 真理 乃 “ 路 之 国 ” 无 ,任 何 一 种 形 式 化 的宗 教 、
呼 吸 总消 耗 最 少 。
另 外 , 对 于 种 子 储
藏 , 必 须 保 证 胚 是 处 于 活 的 状 态 ,在 这 个 大 前 提 下 降 低 呼 吸 消 耗 ,而 无 氧 呼 吸 产 生 的 中 间 产 物 , 如 C H OH、 C 3 HOHCOOH ̄ 毒 害 细 胞 , 影 响 发 芽 ; 对 于 农 产 品 H C ( 花 、果 蔬 等 )要 保 鲜 的 ,则 不 宜晒 干 ,生 产 上 常 用 降 鲜 温 来延 长 保 鲜 期 。 善
个 值 时 会 促 进 无氧 呼 吸 作 用 。 所 以 , 生 产 上 把 0, 浓 度 控 制 在 4 左 的 % 右 ,在这 一浓度 下无氧
种 宗 教 ,既 非 东 方 也 非 西 方 ,他 一 直 启 发 人 们 自我 觉 察 和 探 索 ,以 及 放 下 自我 、 宗 教 与 民族
读《生命之书—365天克里希那穆提禅修》简评
读《生命之书—365天克里希那穆提禅修》简评作者:汪雨诗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3期摘要:当身心疲惫时,会不会质疑自己每天忙忙碌碌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目标,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完美处理好和自己相关的任何一件事。
于是,我们应不应该追求完美?答案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但在对完美的追求的路上,不要将内心的宁静抛弃掉,不要让本来属于自己的心灵从自己的生命中走出去。
因此,我们需要禅修。
关键词:生命之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01基督·克里希那穆提(1895-1986)是印度一个婆罗门家庭的第八个孩子,是二十世纪最卓越、最伟大的灵性导师,天生具足多样神通。
最初吸引我的是这本《生命之书》的编排形式,与中国哲学家所奉行的“日有所得”的治学态度有天然的吻合。
这本书是从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集、访谈集和其他书中选编出来的,按照全年365天来编排,每天一篇,每周一个主题,通过七天来揭示每一个主题,书中克里希那穆提通过觉知混乱的意识表层把你引向揭开生命本质奥秘的源泉。
这本是本让人领悟到生命意义的书,对自我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
现在随着科学的进步和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的了解渐渐模糊,当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重于物质生活,金钱和效率高于一切,人们的内心世界常常极度紧张、忧虑、困惑,往往不知道自己是谁,而对于这一切人们会去抱怨,会去痛彻,然后还是继续的轮回与此。
书名中,禅修,在巴利文意思是“心灵的培育”,简单来说就是把心灵中的良好状态培育出来。
倾听,学习,信仰,智慧…这都是一些平时再普通不过的词语,但是,克里希那穆提笔下,却是那么的充满灵性和内涵。
哲学就蕴藏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小启示,道理之中,但人们却很遗憾的没有足够的敏感去发现和总结它。
因为这不是普通的敏感,而是自身素养的缺乏,我们缺乏的对自身深刻的反思和所要进行反思的勇气和毅力,更缺乏的是一颗包容的心。
生命之师——克里希那穆提
生命之师——克里希那穆提作者:木目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2年第01期有一个名字,它对抗所有的神秘、怀疑、困惑、迂腐、奴役,那就是克里希那穆提。
——[美]亨利·米勒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1895-1986)已经成为20世纪的一个精神现象。
他的生活堪称一场伟大心灵的传奇:自己饱经内心的挣扎,却把精神的纯粹和宁静留给我们。
他说:“一旦你追随某一个人,你就停止了对真理的追求。
”要成为“自己的主人,自己的光”,就要带着自己的经验教训去接触真理,不借助任何中介,不轻信不盲从,还要去除自己的成见。
所以,他既不宣称自己拥有真理,也不宣称自己在传授真理。
这也正是苏格拉底青睐的做法。
他的教说指向着“如何去思考”。
这也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对自我的认识,和对恐惧的超越。
上世纪30年代,克里希那穆提离开把自己奉为上师的印度,定居美国加州。
以后的50多年的时间里,他在世界各地演讲布道,听者数以万计。
从最挑剔的量子力学大师波恩,到大众文化的代表披头士乐队,都曾经在他的声音中找到灵感的源泉。
五种关键的思考1.关注现在与平庸的日常克里希那穆提揭示了两种完全对立的人生态度:一种是一直保持个人的警醒、质疑和冒险;另一种则是遵循教条、模式,安于服从带来的种种确定。
“没有现成的通向真理的路,而这正是真理的美:它是活生生的……”要前往真理的国度,就要关注现在,关注平庸的日常。
“什么是无知?无知就是对自我没有深刻的认识。
只要你们不能原封不动地看待、接纳现在的自己,你们就不能认识自己。
认识了自己之后,你们看到的就会变化,观察者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消失了,冲突不再存在。
”2.如同新生儿般生活在克里希那穆提看来,“认知”就是“如同新生儿一般,完全裸露,抛开所有成见,迎接生活的挑战。
”就是说要从理性思考中解脱出来。
因为理性思考是记忆的反应,而记忆主要是为了重复已知的、令人放心的模式。
因此,他从来不将思考与智慧划等号。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人物简介
克里希那穆提著作的翻译和传播受到了广泛关注
• 他的著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使他的思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 他的著作对现代哲学、心理学和宗教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05
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物评价与争议
克里希那穆提在印度的声誉与评价
Hale Waihona Puke 克里希那穆提在印度享有很高的声誉
克里希那穆提在印度的评价存在争议
• 他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心灵导师
• 克里希那穆提认为“自我”是一个幻觉,是人类痛苦的根源
克里希那穆提通过自己的经历和理解阐述了“无我”的观念
• 他认为自我是一个虚构的概念,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安全感而创造的
• 摆脱自我,才能体验到真正的自由和安宁
克里希那穆提的“无我”观念对现代哲学产生了影响
• 促使人们反思自我和个体的存在,摆脱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
• 他的思想对现代宗教和文化的研究产生了启示
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价值
• 他的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摆脱痛苦和困惑,寻求真正的自由和安宁
• 他的思想对现代哲学、心理学和宗教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WATC H I N G
Docs
• 有些人对他的思想持怀疑态度,认为他的观点过于极端
• 他的思想对印度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有些人则认为他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启示,对人生和心灵
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克里希那穆提在国际上的评价与争议
克里希那穆提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克里希那穆提在国际上的评价存在争议
• 他被认为是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和心灵导师
• 对现代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产生了启示
克里希那穆提的“觉知”理论
克里希那穆提: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
克里希那穆提: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全文4600多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克里希那穆提(1895年—1986年),印度著名哲学家,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五位圣人之一,在全世界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克里希那穆提传》的作者普普尔·贾亚卡尔,她也是印度著名的哲学家。
普普尔1948年开始与克里希那穆提接触(克里希那穆提,以下简称克),然后被克超凡的智慧和洞见所折服,后来一直与克保持着师生和挚友般的情谊。
《克里希那穆提传》从克的出生、各个时期的重要经历、克的主要教诲,到克的最终离开,都做了较为全面、准确、客观、详尽的描述。
对于研究克的思想价值和意义,普普拉的这部传记是学界公认比较好的基础资料。
传记的翻译者也是著名的作家胡因梦女士。
她从事身心灵的研究与治疗20多年,克能够被国内受众所熟悉,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克出生在印度,从小体弱多病,曾一度被一些人认为是智障儿童。
由于某些特殊的因缘,他被神通学会收养。
少年后去英国学习,1921年后克开始在印度、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频繁往来。
克于1922年至1925年经历了“意识转换期”。
他一生到过70多个国家演讲,演讲内容被辑录成超过80本书,并被翻译成超过50个国家的语言,在世界各地传播。
关于世人对克的评价,请看下面的三位名人的话。
当他(克里希那穆提)进入我的屋内时,我禁不住对自己说:“这绝对是菩萨无疑了”。
——纪伯伦(Kahlil Gibran,1883-1931)克里希那穆提是我知道的唯一能完全摒弃自我的人,和他相识是人生最光荣的事!——亨利·米勒(Henry Miller ,1891-1980)他(克里希那穆提)是我所见过的最美的人类。
——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Shaw,1856-1950)借由《克里希那穆提传》,一位极具深远智慧、深刻洞见、深沉大爱的觉者形象屹立于我的面前,他那深邃俊美的眼神、真挚友善的面庞、柔软宁静的话语、纯净无染的心地是世间少有的珍宝。
克里希那穆提语录的个人感悟
克里希那穆提语录的个人感悟克里希那穆提语录的个人感悟摘自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里的一段人生励志感悟语录:找出你终身想做的事我只教一件事,那就是观察你自己,深入探索你自己,然后加以超越。
你不是去了解克的教诲,你只是在了解自己罢了。
——克里希那穆提一个人是否能够抑制自己不去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同时又得到自由呢?克里希那穆提:你知道,弄清楚我们想做什么是世上最困难的事情之一。
不但在青少年时代如此,在我们一生中,这个问题都存在着。
除非你亲自弄清楚什么是你真正想做的事,否则你会做一些对你没有太大意义的'事,你的生命就会变得十分悲惨,正因为你过得很悲惨,你就必须从戏院、酗酒、阅读数不尽的书籍、做社会改革的工作以及其他事情来让自己分心。
所以教育者是否能帮你找出你终身想做的事,而不管父母及社会对你的期望?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不是吗?因为你一旦发现真正爱做的事,你就是一个自由的人了,然后你就会有能力、信心和主动创造的力量。
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真正爱做的是什么,你只好去做人人羡慕的律师、政客或这个那个,于是你就不会快乐,因为那份职业会变成毁灭你自己及其他人的工具。
你必须亲自去发现什么是你爱做的事,不要从适应社会的角度来选择职业,因为那将使你永远无法弄清楚自己到底爱做什么。
如果你真的爱做一件事,就不会有选择的问题了。
你心中有爱,让爱自己去运作,它就会带来正确的行动,因为爱是永远不会追求成就的,它也永远不会陷入模仿中。
但是如果你只是任意做一些你喜欢的事,那并不是你真爱做的事。
发现你真正爱做的事,需要很深的专注力及洞察力。
不要从谋生的角度来开始做一件事,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爱做的事,你自然就会得到谋生的工具。
克里希那穆提
那天我碰到了克里希那穆提——《生与死的冥想》第一次真正接触克里希那穆提是在准备司法考试的时候。
刚上大一的时候,我在社团开会的之时就看见一个师姐手里捧着一本克里希那穆提,当我问及她是什么书时,她立即显露出一种崇敬,她只是轻轻芳唇说了几个字,:“让你静下来的书”。
大一的我朝气蓬勃,大学校园处处充满新鲜与生机,让我流连忘返。
当时那有心思要读书啊,就是学校开的课我也是应付了事,甚至经常翘课,何况这是课外书。
只是那位师姐极为漂亮,她又极力推荐。
我又不想在美女面前表现得很没文化素养与文化品味。
于是把别人看的心得记下来,于便以后与漂亮的师姐交流。
再后来,我从军了,就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师姐,而我也就与一代宗师擦肩而过。
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亲情与爱情在物欲面前显得是那么卑微与弱小,那么脆弱而不堪一击。
人们的伦理底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反物质文明的巨浪开始冲击著欧美的社会,而克里希那穆提就在那时横空出世,当时有非常多的人极为崇拜克里希那穆提,期望他能带领他们进入“立即的涅磐”。
但是随后就失望了,因为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诲,与他们的先前崇拜、迷幻享乐主义和逃避世俗是互相违背的。
但是有不少真正具有探索和洞析能力的精英分子,包括量子力学的物理学者大卫,和研究心理分析的专家学者,都开始密切注意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诲。
也就是在这个年代里,他的教诲益发地透彻、清晰了。
这位慈悲与智慧化身的人类导师,穷其一生企图带领人们进入他所达到的境界。
直到九十岁圆寂之前,他都还在不停地奔波。
印度的佛教徒肯定他是中观的导师,印度教徒则承认他是彻悟的觉者,本世纪最伟大的灵性导师。
在课桌的另一角,一个深邃的有神的眼睛从容淡定着看着我,好熟悉的眼神,好熟悉的气息啊,面对着就业与感情危机,他悄悄降临在我身边。
克里希那穆提,久违了。
“在心理上我们都是乞丐,不断追求别人或别的事物来弥补自身不足,来给我们希望,来支持我们,这就是我们把一件极普通的事都弄得十分丑陋的原因。
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希那穆提人的剖析力。
由于体弱多病,克氏几乎每天都在发高烧。
不能上学读书的日子里,他就待在学校里的克星式的待遇,但克氏从未快乐过。
他依旧是个害羞、体恤而又温柔的大男孩,也依旧所有考试都不及格。
他天生的空性使他无法像一般年轻人那样凭着背诵和记忆来通过考试。
最后,他好不容易进入伦敦大学和梭尔邦大学,结果还是不能完成学业。
一战爆发后,通神学会的会员越来越期盼世界导师能帮助这个世界,于是克氏的责任也更加沉重。
他被严密地保护着,永远有两个人跟着他,连坐火车时,紧邻的车厢都坐满随从。
尼亚和哥哥截然不同,虽然他一直渴望能过上结婚生子的正常生活,但是他必须保护和照顾哥哥。
尼亚的身体一向不好,后来染上肺结核,医生建议他搬到美利坚合众国加州圣巴巴拉山谷区的欧亥,兄弟俩在一间叫做“松舍”的小木屋暂住下来。
克里希那穆提1922年8月,克氏突然进入“意识转化”期。
17日至20日从早到晚,他陷入既痛苦而又不可解的状态,身体变得极度敏感。
当时周遭人都不知所措。
克氏的敏感度突然微细到连人们的负面意念都承受不住,有时陷入出神状态,有时抱怨灰尘太多;有时冷热交战,有时又变得死寂。
似乎有一股巨大能量顺着他的脊柱快速往头顶窜升,他感觉后颈和头顶剧痛,又没有任何办法停止这过程,他只能承受这一切。
20日晚上,情况恶化到极点,别人建议他到外面一棵胡椒树下静坐,他照做了。
不久,他感觉到自己的灵魂离开身体,飘浮到胡椒树上。
这时天空出现一颗明星,在交杂着狂喜而平静的状态下,克氏感受到佛陀的磁力。
终于在奇特的生命历程中初次尝到真爱的滋味,从此以后,对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开始有了信心。
而目击那次转化过程的其他三人也有了明显改变。
对于那三天发生的事,最接近的推测可能是“拙火”—印度文化所谓的人类先天潜能—在他体内升起了。
这个大能具有改变身心的效果,当人的意识进化到某种程度,大能就会自动升起。
“拙火”的过程非常危险,类似死后再生。
克氏的过程一直持续到11月份,而他的信心也愈加坚定。
克里希那穆提成功名言
克里希那穆提成功名言1. 惟有爱和正确的思考,才会产生真正的革命——我们内心的革命。
然而我们如何才能具有爱?这并非是将爱作为理想而加以追求,而是在仇恨、贪婪、造成对立的原因结束时。
一个陷身于剥削、贪婪、疑忌的人,是永远无法爱的。
2. 当你观察、注视、全神贯注于美好的事物时,你的心一定得远离先入为主的偏见;你的心一定不能被问题、烦恼及臆测所占据。
只有在你的心非常安静时,你才能真正地观察,然后你的心才能对美好的事物敏感,或许这样就能找出和自由相关的线索了。
3. 你必须真的死了,才能发现死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不是说笑,你必须大死一番,我不是指生理上的死亡,而是从内心深处死于你一向珍惜以及深恶痛绝的事物。
如果你能毫不勉强,也不讨价还价地死于任何令你快慰的事物,然后你才能了解死亡的意义。
4. 如果你说话的目的是要从中获取东西,或是获取金钱、奖励及自我的重要感等,那么在过程中就会感到疲倦,你的谈话就是具破坏性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那只是自我的满足。
但是如果你的心中有爱,你的心不被脑中的想法所阻塞,你的心就会像一座喷泉,源源不绝地流出清澈的泉水。
5. 我们大部分人都害怕无法谋生,我们说:“如果我不听从父母,不适应社会,我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
”因为恐惧,所以我们总是做别人要我们做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爱、只有冲突的,这种内在的冲突就是导致具有破坏性野心的原因之一。
6. 人际关系里面必须有的是谦卑的温柔、不支配他人、不占有。
但是,空虚和恐惧却在人际关系中制造嫉妒、痛苦。
人际关系是发现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里面,有的是一种广阔深刻的了解。
人际关系就是在发现自我时不断的调适,人际关系需要的是耐心、无限的变通,还有一颗单纯的心。
7. 我们想得到自由,就要破除所有内在的依赖,我们如果不了解自己为什么依赖,就不可能革新。
除非我们了解并破除所有内心的依赖,否则我们永远不能自由,因为惟有在这份了解中,才有自由。
8. 当你和所观之物产生空隙时,爱就不存在了。
励志名言大全:克里希那穆提名言,语录
励志名言大全:克里希那穆提名言,语录1、自由是独立,不依附,不恐惧。
2、如果你说“这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我要去追求”,那么有些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
如果你坚持下去,你会碰到一些事或一些人来帮助你。
在过程中,你也许必须挨饿,挣扎过关,但是你终将是个有价值的人,而不只是个模仿者。
如果你真的敢不同于流俗,你就是独立的人,生命就会如愿。
3、你改变不了一座山的轮廓,改变不了一只鸟的飞翔轨迹,改变不了河水流淌的速度,所以只是观察它,发现它的美就够了。
4、我们学习谋生,但我们从来没有生活过。
谋生的能力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生命,我们几乎没时间做别的了。
我们有时间闲聊、娱乐、游戏,但所有这些都不是生活。
有一片叫做真实生活的巨大领域,它被完全忽视了。
5、你会痛苦,整个人类都会在不同的程度上痛苦;你是孤独的,整个人类都知道这种孤独。
痛苦、嫉妒、羡慕和恐惧也都被所有人熟知。
因此从心理上说,内在地说,你和别人是一样的。
在生理上、生物学意义上或许存在差异——高或矮,等等——但是从根本上说,你就是整个人类的代表。
6、放下便是最高形式的热情,通过彻底的放下,那个被称为爱的东西就出现了。
爱像谦卑一样是无法培养的。
当所有的自欺欺人都停止以后,谦卑就出现了,可是那时你已经不知道谦卑是什么了,那些自认谦卑的人,其实是虚荣的。
7、努力变得品德高尚的人是麻木的,因为他生活在冲突之中。
8、人们都是被理想培养的,理想越是华丽,就越受推崇。
但是,对于日常生活的理解远比理想重要得多。
如果内心堆满了观念、理想之类的东西,你就永远不会去面对正在发生的事实,观念就成了障碍。
当这一切都被清楚地理解(不是理智上、观念上的理解),那么至关重要的事情就是面对真相、事实、现在。
9、只有当你有余暇时,你才能够学习。
但是,当大脑或者心灵被占据得满满的时候,你就没有余暇,所以你从未学到任何新东西。
没有新鲜空气进来,所以压力对大脑造成的损害越来越严重。
这是冥想的问题之一——意识能否摆脱所有压力,而那意味着要有一颗自由的心。
克里希那穆提哲言录
克里希那穆提哲言录今日,畅享士气高扬的最佳心态和能量来源,莫过于克里希那穆提(Khalil Gibran)这位伟大的叙利亚现代诗人所著的名篇《哲学家》,被誉为“雅克纳文学令”,以其迫真、发人深省的哲理肆意引起我们的热议。
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克里希那穆提哲言录:1. “生命就像天空,我们不能限制它的高度,但可以翱翔它的宽度。
”——克里希那·穆提2. “你的诗歌比你自己更能表达你自己。
”——克里希那·穆提3. “让苦难成为自由和教育的跳跃板,一定可以把它变成一种前程。
”——克里希那·穆提4. “爱情是一种精神,不是一种感官。
”——克里希那·穆提5. “由于孤独,一个人充满着远离他的爱的渴望。
”——克里希那·穆提6. “真正的善者永远不放弃,总会坚持自己梦想的归宿。
”——克里希那·穆提7. “不可以把自己的尊严作为赌注,因为一旦把尊严投入游戏,就毁灭了自己。
”——克里希那·穆提8. “任何时候,只要你愿意,你都可以改变自己生活的状态新局面。
”——克里希那·穆提9. “我们若不能改变外部的事,就从内部开始转变自己。
”——克里希那·穆提10. “无论现在我多么痛苦,我们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些希望和希望的火花,这才能点燃一个人的精神。
”——克里希那·穆提由于克里希那·穆提的哲学所蕴藏的史诗般的信念,令我们的灵魂永久的丰满,感受到一种灵力的加持。
他的诗歌所迸发的灵力,仿佛能轻易穿越时空,穿透时光的年轻和年老,润物细无声,赐与我们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舞蹈,更是那种独特的心灵调音,使我们的灵魂更加坚彩和渴望不断上升。
释放我们灵魂,以更高维度上审视生活,用心感受与哲思,犹如克里希那·穆提先生曾经讲:“生活是一场彩排,而自己是演员和演出者,只要把每个时刻演出的自己心安中,发挥最佳,便能唱出最美的乐章。
克里希那穆提的5段语录,关于“死亡”,精辟又深刻!
克里希那穆提的5段语录,关于“死亡”,精辟又深刻!克里希那穆提的5段语录,关于“死亡”,精辟又深刻!一、那些能够克服的东西必然要被一次又一次地克服,恐惧只有通过理解才能结束。
对死亡的恐惧其实是对自我成就的渴望。
我们空洞,于是我们渴望圆满,因此就会产生恐惧。
我们渴求到达,因此我们唯恐死亡向我们招手。
我们渴求时间去理解,而完成雄心壮志也需要时间,所以我们害怕死亡。
我们处在时间的束缚之中。
死亡是未知的事物,而我们害怕未知。
恐惧和死亡与我们的生命相随。
我们渴望自己的延续得到保证。
思想感觉在已知间游走,永远对未知恐惧。
思想感觉一步步地积累,一步步地回忆,而对死亡的恐惧也就是对失望的恐惧。
二、因为我们如死一般,所以我们害怕死亡,而生活的人不会如此。
那些行尸走肉,为过去所累,担负着回忆、时间的重负,然而对于生活的人,当下便是永恒。
时间不是用以衡量结束和不朽的工具,因为结束便是开始。
自我编织了时间之网,而思想便困于其中。
自我的贫乏,自我痛苦的空洞,导致了对死亡以及对生命的恐惧。
这种恐惧总是与我们相随——它存于我们的日常活动之中,存于我们的快乐和痛苦之中。
因为我们如死一般,所以我们寻求生命,但生命不是通过对自我的延续可以找到的。
自我,这个时间的制造者,必须让位于非时间性的不朽。
三、如果死亡对于你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头或情绪上的问题,也不是只源自一种可以用来解释来平息的好奇心,那么在你的内心就已经存有深入的安静了。
在积极的安静之中,恐惧便会停止。
安静自有其极富创造性的苏醒作用。
你不能通过对其合理化,通过为其寻找解释来超越恐惧。
对死亡的恐惧不会因为一些信仰就结束,因为信仰仍旧属于自我之网的范畴内。
源自自我的噪声阻碍了自身消解的过程。
我们商议、分析、祈祷、交换解释,这种持续不断的活动和自我的噪声阻碍了真实福佑的到来。
噪声只会制造出更多的噪声,而其中也不会存有了悟。
四、如果我们对自我的永存状态很满意,并且没有觉察到生活的问题,那么没有什么可以证明这一点。
克里希那穆提的故事
克里希那穆提的故事克里希那穆提的故事2010-11-21 12:14摘自《宁静的心灵》,1971年出版,作者John E.Coleman(本文作者John E.Coleman是一个28岁的西方青年,正在印度寻找宗教导师。
他没有听说过克里希那穆提,但是在飞机场偶然碰到了他。
这篇文章就是这次见面的故事。
)在印度我开始寻找各种宗教领袖、上师、瑜伽师、以及所谓开悟的人。
我在锡金拜访过西藏和尚,在加尔格达、李希克希、伯纳热斯、德里、马德拉斯、孟买拜访了印度教的导师与瑜伽师,在Bodtagaya拜访了佛教僧人(Bodtagaya相传为释迦牟尼开悟的地方)。
我访问了印度许多地方的宗教导师们,与他们谈话,讨论他们的各种身心控制方法,并亲身参与了一些列奇特的修炼活动。
我会在本书描述其中的一些。
但是我发现所有这些方法,最多就是通过重复某些字句、念诵、或者把意念守于某些中性的物体上,而产生某种暂时的,身心俱忘的状态。
许多这些试验给我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平静。
但我仍然完全不能超越自己淘气与好奇的头脑的活动。
我觉得我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就像前面解释过的一样。
但是我怎么才能够寻求光明而又不把自己全部的心理机能投入到寻求中去呢?怎么才能够看到真理,而又不有意地和全心地投入到对真理的追寻呢?这就像和我自己的影子捉迷藏一样。
在等待从伯纳热斯到新德里的飞机起飞时,我注意到一个印度人正在与一群朋友道别。
他的身影引人注目,年纪较大,大约接近七十岁了,高个,满头白发。
他身穿常见的那种简单的白色亚麻布衣服。
他的离去显然给他的朋友们带来了悲伤。
他们正在真诚地祝福他有一个安全的旅程,并希望他快点回来。
我心想他一定是个名人或者是什么重要贵宾。
我们一起走上了飞机的梯子。
我很快就坐了下来,埋头阅读一本机场书店里买的书,而忘记了周围的一切,除了注意到一个年轻漂亮的美国女人坐到了我旁边的座位上。
我没有再注意那个穿白衣服的男人,而且在此后的那段旅途上完全把他忘了。
昨日种种皆为昨日死克里希读后感
昨日种种皆为昨日死克里希读后感
克里希那穆提与弟弟尼亚南达格外亲近,感情深厚。
两人相伴生活了多年。
一次旅途中,尼亚因患上流感最终不幸身亡。
这个消息当时彻底击溃了克里希那穆提。
不仅如此,他当时全部的生命哲学,对于未来尼亚将担当重要角色的绝对信念,也似乎在那一刻全部被摧毁了。
弟弟尼亚的死带给克里希那穆提极大的冲击,却也带来「重生」。
此后,他的生命哲学形成了新的视野,新的意识展开了。
他说,「现在,我比以往更加确信,生命中存在真正的美。
真正的幸福,无法被物质世界的任何变故所毁灭。
强大的力量,无法被逝去的任何事情所削弱。
伟大的爱,永恒,不朽,不可战胜。
(读这一段,让我一直以来对圣者教导的无上尊崇之心,有了深入反思!就是说,圣者。
佛也不是一日修炼成的。
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也有一些试错,一些认知。
观念上的错误。
他们也是在不断的试错。
失败中成长的!)
当我们没有完整地、充分地、以完满的头脑和内心面对生活时,我们就会害怕死亡。
因此,问题不是我们为什么害怕死亡,而是什么妨碍我们充分地面对生活。
一切都必然会死去,必然会消逝。
但是如果我们拥有了能让我们充分面对生活的领悟,那么其中就有永恒的生命和不朽,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也不存在对死亡的恐惧。
同样,问题不是如何将头脑从对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而是如何充分面对生活,如何面对生活才能完满。
克里希那穆提经典语录
克里希那穆提经典语录克里希那穆提经典语录只要你稍稍关注,就会发现每个人都被吓坏了.每个人都在寻求自己的保障,都想要成就自我,想达到人们认为是成功的顶峰.我觉得,学习怎么让自己变得简单相当重要---这是最难成就的事情之一.为自己找到祝福.如果要踏上这样的旅程,要确定的第一件事就是能够轻松上路,无须带着所有负担,无须背着所有的偏见和忧虑.当你如实地认识你自己,谦卑就出现了.只有观看,倾听,学习的心灵,才会永远快乐.而成功呢?成功就是彻底的平凡.就是因为我们不懂得生活,才会发明这些可以让我们逃避的不实概念.因此问题就在你能不能不依赖环境,人和事物,而活出自由和喜悦.我们总是忽略原因,挂碍结果.我们从来无法完整地看待世界,因为我们是如此的四分五裂,如此的受限和琐碎.以同样的热情同样的节奏和某人相应------这便是爱.我们为什么这么饱受折磨,我们的眼里尽是泪水,我们的嘴里发出虚假的笑声?不要以执着来换取执着.我们不知道爱是什么.我们只晓得爱所引起的那些征状:欢愉,痛苦,恐惧,焦虑,等等.投注心力在特定信仰和意识形态的人,怎么可能会有无限柔软的心?你所能做的只有默然不语.一旦你觉得完全自在与安全,信心就来了。
你必须能够坚持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即使它带来的是痛苦、折磨、丧失金钱及其他。
当你还年轻时,你必须去感受,你必须完全的放心和自在。
大部分年轻人不觉得放心,因为他们被吓坏了。
他们怕长辈、怕老师、怕父母,他们从来没有真的觉得自在过如果你在某个地方觉得自在,不被贬低,不被强迫去做这个或那个,你觉得非常快乐、完全自在,你就不会淘气了,对不对?当你真的快乐时,你就不会想去伤害任何人,也不会破坏任何东西了。
正确教育的真正作用是要帮助你成为有生命力而又敏感的.人,成为一个心无恐惧,不因为身份地位而对人产生错误尊敬的人。
但是如果你没有爱,你就无法简单,无法朴素。
你可能高谈阔论简单及朴素,但是没有了爱,那便只是一种冲动,根本谈不到放下。
克里希那穆提的语录29条
克里希那穆提的语录29条2023年克里希那穆提的语录29条这种爱的缺乏就是你的孤独而当你看到这个真相你就再也不会试图用外在的人或事来填补了。
下面是关于克里希那穆提的语录29条,欢迎大家阅读。
1、当我们找到了另一种能够实现忘我境界的途径时,我们就可以不再依赖性。
等心念了解了它的全部过程,问题也就结束了。
也就是说,当对性的过度思考停止时,心智就自然会有创造了,而正是这种创造使我们感到快乐。
处在创造的状态中是一种快乐,因为那也是一种忘我。
2、外在的种种权威和伤害扭曲了心灵,而且年纪越大,这些扭曲会变得越厉害。
一个年轻人还没有对家庭、工作、所有活动和苦难许下承诺,这时候,胸怀大志的他就可以播下会开一辈子花的种子,而不是每天迷失在所有无意义且荒谬的追求中。
一个人不只应该觉察外在的事物,也应该觉察内心深处的欲望、追求、动机、恐惧、焦虑。
只有在冲突被完全终止时,不被扭曲的心灵才会出现。
3、感知需要摒弃所有的语言。
因为语言是思想,无法让头脑宁静,在宁静状态下开始的行动完全不同于语言所引发的行动,敏感的觉知让头脑摆脱了一切语言、意象和记忆。
如果我们把美丽和丑陋各自贴上“快乐的”和“痛苦的”两种标签,那并不意味着它们本身就是快乐的或痛苦的,语言将生活区分成了快乐和哀伤,这是一种分裂的活动,而全心全意地感知不是。
4、冥想是在专注的状态下进行的一种运动。
我们无法获得专注,是因为它不为个人所有。
如果我们觉察到思想的活动,专注会自然出现。
5、祈祷不是禅定,作为排斥的专心也不是禅定。
禅定是自我了解,没有自我了解,就没有禅定。
自知是禅定的开始。
6、如果我们时时刻刻都很警觉,能觉知一言一行以及所有发生的事,能察觉思想的活动,能觉知到自己如何说话、如何走路、如何反应、如何摆姿势等,那么所有深埋的东西就会很容易地暴露出来。
这不需要花什么时间,因为我们已经不再抗拒什么,也不再刻意挖掘什么,我们只是一直在观察与聆听。
处在觉知的状态里,所有东西都会暴露出来。
真正的宁静「克里希那穆提」
真正的宁静「克里希那穆提」你有没有全心全意地注意过某种东西?你现在对眼前这位演讲者的话语,有没有真的在注意听?还是你正抱着比较之心在听,看看他说的话和你以前所吸收的知识是否相应?你是不是在根据自己的认知、倾向和偏好,在诠释这位演讲者的话语?如果是的话,那就不叫全心全意的听了,不是吗?如果你真的以你的全身、你的神经系统、眼、耳、心以及整个生命在倾听的话,你的自我中心感就不见了,剩下的只有那份注意力了。
全心全意地倾听便是彻底的宁静。
请听听这些话语的内涵吧!因为很不幸,没有人会告诉你们这些事。
如果你能全心全意地倾听,那么倾听本身便是一件很神奇的事。
在全心全意的倾听之中是没有边界感的,因此也就没有特定的方向。
这时,存在的只有全观。
当全观出现时,你我之分就不见了,二元对立消失了,观者与被观之物的界分也因此而消融。
如果心只是朝着某个特定的方向思考,这种状态是不可能出现的。
我们所受的教育总是在制约我们,让我们朝某个特定的方向思考。
我们总是抱持着某种概念、信仰、知识或方程式,去臆测实相或至乐之类的不可思议的境界。
我们将其锁定为一个目标,一份理想,然后径自朝着那个特定的方向迈进。
当你朝着那个特定方向迈进时,空寂感就不见了。
一旦朝着某个特定的方向留意、行走或思考,你的心便失去了空间。
每当心中充塞着执着、恐惧、权力欲,或是在追求享乐和地位时,空寂感便消失了。
这时,心被塞得满满的,没有任何空间。
但是,我们的心需要空间,而全心全意地觉知或全观,就是一种没有任何方向感的空境。
因此,冥想暗示着完全没有任何活动在进行。
这意味着心是彻底宁静的,它不朝任何一个方向运转。
它没有任何活动,而活动就是时间感,活动即是思维。
如果认清了这个真相——言语无法描述的真相——你的心就安静了。
我们必须让心安静下来——但不是为了睡得长一些,事情做得好一点儿,或是赚到更多的钱!大多数人都活得相当贫乏、空虚。
虽然他们拥有许多知识,但还是活得不圆满、不完整、不快乐,并且充满着矛盾。
生命在于创造-克里希那穆提
生命在于创造-克里希那穆提刚刚散步的时候,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河边有一个狭窄的池塘。
那一定是渔夫挖的,没有和河流连通起来。
河流又宽又深,水流很稳定。
池塘却满是泥泞,那是因为没有和河流的生命串通起来的缘故,又没有鱼,那是一池死水。
然而那深深的河流,却充满了生命和元气,自在地流淌。
你们觉不觉得人类就像是这样。
人类在生命急流之外,自己挖了一个小池子,停滞在里面,死在里面。
然而这种停滞,这种腐败,我们却说是生存。
换句话说,我们想要一种永久,我们希望自己欲望不停,希望快乐永不停止。
我们挖一个小洞,把自己的家人、野心、文化、恐惧、神、种种崇拜塞进去,我们死在里面,让生命逝去。
而那生命原是无常的,变动不居、很快、很深、充满了生命力和美。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只要坐在河岸边,就会听到河流歌唱,听到水的潺潺声,听到水流过去的声音。
那里面永远有一种动的感觉——那种更深更宽的动。
但是如果是小池子,就完全不动,小池子的水是停滞的。
你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大部分人要的其实就是:远离生命的、停滞的小池子。
我们说我们这种小池子的生存状态,是对的。
我们发明一种哲学来为它辩解,我们发明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理论来支持它。
我们不想受到打搅,因为——你们看——我们追求的就是一种永久。
追求永久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意思是要快乐的事一直延长,要不快乐的事情尽快结束。
我们希望人人知道我们的名字,通过家族、通过财产一直传下去。
我们希望自己的关系永久、活动永久。
这表示我们身处这个泥滞的小池子,却追求永远的生命。
我们不希望其中有什么改变,所以我们建立一种社会来保证我们永远不会失去财产、名声、家庭。
但是你们知道,生命完全不是这一回事,生命很短暂,所有的东西都像落叶一般,没有永久的,永远都有变化,永远都有死亡。
你们有没有注意过矗立在天空中的树木,那有多美?所有的枝丫都张开,那种凋零里面有诗、有歌,叶子全部落光,等待着来年的春天。
来年春天一到,它又长满了树叶,又有音乐了。
施密特博士最后的日记主要内容
施密特博士最后的日记主要内容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生命弥留之际的话语,以录音形式记录下来的日记;双语新版,关怀心灵、感受生命与死亡。
1983年,88岁的克里希那穆提,这位20世纪著名的精神导师,来到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丽的奥哈伊山谷,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在他的松木别墅里,每天清晨,他躺在床上,在不受任何打扰的情况下对着录音机进行口述。
聆听克里希那穆提近在耳畔的独白,看穿生死,让人生豁然,收获心灵的解脱与静谧。
当你看着那片落叶,凝望它所有的美丽和色彩,也许你就会非常深刻地领会和懂得,你自己的死去必须就在一开始,而不是远在生命的尽头。
死亡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要去竭力避免和拖延的事情,而是日日夜夜无时无刻不在的事情。
而从这份领悟中,就会有一种非同寻常的“无限”不期而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里希那穆提:生命的圆满——关于他的人格、成长与教诲(初步修订稿)目录一. 成长岁月二. 走向世界三. 克里希那穆提谈生命及其显现四. 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诲及其人格五. 克里希那穆提关于自己的发言六. 克里希那穆提与人的终极解放七. 编后记柔如彩虹2010年7月15日北京一. 成长岁月‚我要告诉你我是怎样找到我的至爱,至爱是怎样在我心中确立,为什么这至爱是所有人的至爱,为什么这至爱与我是合一的,因此无论现在或任何时候都不会有分离。
当然,我在年幼的时候自然没有去想这些问题。
他们在我心中不知不觉地成长。
但是现在我可以把我生命中的所有事件放在一个恰当的位臵,看到我是怎样成长以及达到并成为我之目标的。
‛‚在我开始独立思考以前,我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克里希那穆提,是世界导师的载体,因为很多人坚持这么说。
但是当我开始思考时,我想搞清楚世界导师是什么意思,世界导师使用一个载体是什么意思,他在世界上的显现是什么意思。
当我是一个小孩的时候,我常常看见克里希那,吹着笛子,如同他被印度教徒们所描绘的样子,因为我母亲是一个克里希那的奉献者。
在我长大一些并遇到Leadbeater主教与通神学会后,我开始看见K.H.大师,还是以我被告知的那个样子出现,这是他们认为的真实——于是K.H.大师对我来说就是终点了。
后来,随着我长大,我开始看见弥勒主。
那是两年以前,我于是随时都会看见他,以我被告知的那个样子。
近来,我一直看到的是佛陀。
与他在一起是我的的快乐与光荣。
‛在1928年的《朝圣者与他的朝圣之旅》一书中,克里希那穆提描述了他走向成就与完美的漫长旅程,以及最终进入那解脱与幸福的海洋,即生命的圆满。
1. 通神学会‚自从我是一个小孩的时候,就像多数年轻人那样(或者说他们应该是的那样),我就在叛逆中。
没有什么能够满足我。
我倾听,我观察,我希望得到某种超越词句与语言的幻觉的东西。
我想为自己发现并确立一个目标。
我不想依赖任何人。
我不记得孩童时代被塑造的时候,但是我可以回头看到我是怎样不满足于任何东西的。
‛印度,阿迪亚尔,1909年。
那是夏末的一个午后,一群孩子在海滩上玩耍,其中有个男孩儿,虽衣衫破旧又营养不良,但却与众不同。
据说,他的内在散发着某种奇异的光彩,有一股纯净而明亮的氛围将其笼罩——他,就是克里希那穆提。
1895年5月12日诞生于南印度安得拉邦奇图尔的一个婆罗门家庭,排行第八。
因为这个特殊的品质,他被选了出来,作为即将到来的“世界导师”的载体。
这发现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因为,人们相信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世纪,这新的世纪将会带来一位新的弥赛亚,为人类开启一条新的觉悟之路。
在19世纪的头一、二十年,科学正在逐渐取代宗教,成为人类新的救星。
随着教堂一统天下的结束,新的组织出现了,它们在科学与宗教之间提供着平衡。
在这众多的新团体中,有一个叫通神学会的,很快拓展到了全世界。
它由俄裔H.P.布拉瓦茨基夫人和美国人H.S.奥尔科特共同创建,旨在寻找古老东方宗教的真理,探究自然未知的法则,推进世界大同的理想。
这些理想是如此有魅力,以至到了1881年,这个学会已变成一个世界性的组织,拥有十万名以上满腔热忱的会员。
H.布拉瓦茨基夫人对玄学有深入的研究,有人相信她有神通并追随她,也有人讥笑她为骗子;但她实际上是一位严肃的作者,1888年,她出版了自己最伟大的著作——两卷本的巨著《秘密教义》。
安妮•贝赞特是一位年轻的记者,被当时的《伦敦评论》邀请为该书写书评。
翻阅此书,她被“她所阅读的内容震憾了!”对她来说,那些原本不相干的事物,现在都变成了一个巨大整体的一部分,她生命中的种种疑问、困惑与不解似乎都消失了。
几星期后,安妮•贝赞特决定终生投身通神学事业。
这个突然的决定很符合贝赞特夫人激进的个性。
早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她就已是一位知名的演说家、教育家和积极的女权主义者了,也是正在兴起的劳工运动的先驱。
她组织了Bryant and Mays火柴厂女工大罢工。
她的社会正义感促使她跟西德尼•韦伯、乔治•萧伯纳以及拉姆奇•麦克唐纳一起成为费边主义者。
布拉瓦茨基夫人去世后,安妮•贝赞特升任通神学会主席,并成为通神学理想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正是她把布拉瓦茨基夫人庞杂的哲学打造成为一场大众的运动。
世界上许多宗教都谈到一位英雄或者救世主,他在世界的危机关头现身并且帮助人类。
在《秘密教义》里,布拉瓦茨基描述了这样一位导师是如何以适应新文明的方式来定义真理的。
多少年来,这个主题一直萦绕在贝赞特的心中。
到了1900年,她确信伟大的精神导师重现人间的时刻已经来临。
她开始在印度、欧洲和美国展开巡回演讲,宣告世界导师的到来。
热情在整个学会中蔓延,成千上万的人蜂拥而来听她的演讲。
C.W.赖德拜特是通神学会的另一位领导人,他与贝赞特紧密合作着,正如当年的奥尔科特和布拉瓦茨基一样,两人看起来相得益彰。
1909年,C.W.赖德拜特搬到了印度,住在阿迪亚尔的马德拉斯附近通神学会总部里。
每天,他都会与一群朋友沿着孟加拉湾的海滩散步。
正是在那里,他们发现了年少的J.克里希那穆提。
虽然这孩子看上去外表瘦弱且单薄,也不怎么引人注目,但赖德拜特却从他身上发现了一种超乎寻常的品质,他宣布这个婆罗门男孩儿将实现那期待已久的预言。
克里希那穆提将被培养成世界导师的载体。
孩子的母亲桑吉瓦玛几年前就过世了,14岁的克里希那穆提跟随父亲与另外三个兄弟一起住在通神学会大院的外面。
这个迷迷糊糊的男孩儿患有疟疾症,疾病常常使他无法去学校。
他是谦柔温顺的,很容易听从别人的建议。
但他似乎活在另一个世界,对周围的事情常常缺乏感觉。
他还有一种奇怪的空的特质。
克里希那穆提与弟弟尼亚南达格外亲近,当他被告知有机会成为一个伟大事业的培养对象时,他表示拒绝,除非尼亚能与他在一起。
1909年11月27日,安妮•贝赞特回到印度,首次见到这两兄弟,彼此之间产生了很深的情感纽带,对腼腆的克里希纳穆提来说,贝赞特夫人成了一位母亲、老师与朋友。
在安妮•贝赞特看来,引导这个孩子的未来则成为她神圣的职责。
大家认为是时候把克里希那穆提介绍给全世界了。
于是世界明星社成立,克里希那穆提作为名义上的领袖。
在安妮•贝赞特的指导下,明星社旨在培养它的成员迎接世界导师的到来并接受他的教诲。
在当年于贝拿勒斯召开的通神学会大会上,将近400名新成员加入明星社。
会员们谈论着弥赛亚的再次降临,一个辉煌荣耀的未来仿佛就在眼前。
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新会员们跪倒在这个男孩儿的脚下,贝赞特夫人当众宣布克里希那穆确实将成为世界导师的载体。
到1911年底,模型已经铸就,这个小男孩儿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了。
然而,男孩儿的父亲拿南尼亚却没有那么容易说服。
儿子的神化可能会让他在印度成为人们的笑柄。
他威胁要剥夺贝赞特夫人对孩子的监护权。
她迅速做出反应,向他描绘接受英国教育的诸多优点,并强调他儿子成为牛津大学毕业生的巨大好处。
1912年1月19日,拿南尼亚签署了一份文件,准许克里希那穆提与尼亚被带往英国。
他不知道孩子们这一走会有十年之久,也不知道在他们回来之前,一个冗长的诉讼将要进行。
2. EUROPE 欧洲在英国,他们到来的消息迅速传开来,一大群人赶到查灵克罗斯车站欢迎他们。
一个英国的通神学会会员这样描述克里希纳穆提:“一个奇怪的人,留着长长的几乎齐肩的黑发,乌黑的眼睛里有着一种空旷的感觉。
”‚当我第一次去欧洲的时候,我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是富有并受过教育的,拥有社会地位。
但是无论他们有怎样的尊严与显赫,他们无法满足我。
我对通神学者们也是叛逆的,带着他们的专有术语,他们的理论,他们的聚会,他们对生活的解释。
当我去参加一个会议时,讲课的人重复着那些同样的思想,这些思想不能满足我,或者让我感到幸福。
我越来越少参加会议,我越来越少去见那些只会重复通神学思想的人们。
我质疑一切,因为我想自己弄清楚。
我在街上走动,看人们的面容与表情,或许他们在以更大的兴趣看我。
我去剧院,我看到人们是如何逗自己开心,试图忘记他们的不幸福,把自己的思想与心灵沉溺于肤浅的刺激,以为这样就解决了他们的问题。
我看到了拥有政治,社会或宗教权力的人们。
但是他们却缺乏那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幸福。
‛安妮•贝赞特在伦敦的女皇大厅作了三场系列演讲,运动在不断壮大着。
当她返回印度后,男孩儿的教育开始由一些私人教师来进行。
这个年轻人身边总被那些教师和认真的追随者所包围,从来没有独处的时候,他愈发渴望过平常的生活。
他越来越不满,对准备扮演的角色也失去了兴趣。
‚我参加了劳工会议,共产主义的会议,听听他们的领袖们会说些什么。
他们通常在抗议某些东西。
我有兴趣,但是他们没有给我满足。
通过种种观察我间接地获得了经验。
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潜伏的不幸福与不满的火山。
我走过了各种享受,各种娱乐,为了寻找幸福,但是找不到。
我观察年轻人的娱乐,他们的舞会,他们的服装,他们的奢侈,看到他们并不幸福。
我观察那些拥有很少的人们,他们想摧毁那些其他人建立起来的东西。
他们以为通过破坏并建立新的东西,就能够解决生活的问题,但是他们也不幸福。
我看那些希望服务的人们,他们到穷人与被剥夺的人们所住的地方去。
他们希望帮助别人,而自己却是无助的。
你如何能够医治别人的疾病,如果你自己还是这个疾病的受害者。
我看到那些满足于那无益的,缺乏创造性的停滞状态的人们,资产阶级类型,他们从不努力超越平均水平,或者还掉到它的下面,从而感到它的沉重。
我阅读哲学,宗教,伟大人物的传记,但是这些都无法提供我想要的东西。
‛3. INDIA印度1914年夏天,英国卷入了世界大战。
通讯崩溃,男孩儿的隔离感更强了。
克里希那穆提变得越来越不安。
安妮•贝赞特一如既往地写信提醒他,他的幸福只取决于他未来的工作。
虽然他对贝赞特夫人怀有深深的挚爱与忠诚,但他的内心却在孕育一场静静的革命。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反叛着所有的事情。
反叛他人的权威,反叛他人的指令,反叛他人的知识。
我不会接受任何东西为真理,直到我自己发现这个真理。
我从来不反对他人的想法,但我不会接受他们的权威,或者他们的生活理念。
直到我处于那个反叛的状态,直到我变得对一切都不满意,对一切信条,一切教义与信仰,我都无法找到真理。
‛这两个男孩儿很努力地准备他们的大学入学考试。
尼亚没有困难,但克里希纳穆提却是个缓慢而不上心的学生。
大家的失望感越来越明显,因为他不可能被牛津或剑桥大学录取。
战争在1918年结束,这给通神学会带来了更多的活动。
在印度,安妮•贝赞特一心扑在教育与政治问题上。
她与甘地等人一起,站到了印度独立斗争的前列。
在她的演讲中,她继续宣传世界导师及其所带来讯息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克里希纳穆提也慢慢地成熟。
阔别十年后,他的工作终于从印度的阿迪亚尔首先开始了。
12月底,他们兄弟俩到达孟买,对于贝赞特夫人来说,长久期待的日子终于到来了,这两兄弟“离开时还是孩子,回来时却已是大人!”‚当我回到印度,我看到那里的人们同样在欺骗自己,他们继承着老一套的传统,冷酷地对待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