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管理学
高等教育管理学
高等教育管理学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高等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对于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水平、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融合了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其研究内容涵盖了高等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等教育机构的组织与管理、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与评估、高等教育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等。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这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密切相关。
例如,在一些国家,高等教育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而在另一些国家,高等教育则由地方政府或高校自主管理,实行相对分散的管理体制。
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逐步形成了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以省级政府统筹为主的管理体制。
这种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地方政府和高校的积极性,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高等教育机构的组织与管理也是高等教育管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其内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项职能的发挥。
一般来说,高校的内部组织结构包括行政管理部门、教学科研单位、教辅部门等。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高校需要不断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
同时,高校还需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营造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高等教育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多个方面,如何合理配置这些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是高等教育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人力资源方面,高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高等教育管理学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矛盾统一 1.没有社会属性,没有维持系统整体特 性的功能目标,就不会有产生最大“结 合力”的需要,高等教育管理的自然属 性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而无从实现。
2.而离开自然属性,高等教育管理的社 会属性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第二“两重性”规律 高等教育管理的封闭性,是指在高等教 育管理过程中根据高等教育管理的特殊 矛盾而在教育系统内部自我运转和良性 循环的性能。 高等教育管理的开放性是指在高等教育 管理过程中根据高等教育管理的特殊矛 盾而在高等教育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关 系、互相作用中实现物质、能量、信息 交换的性能。
如何处理个人与组织关系:
总之,在高等教育管理中,个人和组织既有 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两者所构成 的矛盾从本质上说是利益与责任或需要与满 足需要的手段的矛盾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 的反映。
三、稳定和改革:
稳定是标志高等敦育管理活动相对静止的范
畴,是由高等教育系统相对封闭性所决定的。 改革是标志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质变的范畴, 其实质可以看作是对未来的反应,它是由高 等教育系统的开放性所决定的。
我国高等教育的集权和分权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关系:
1.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2.政府与学校的关系
集权和分权是辩证统一:
我国高教管理体制演变和总趋势是分散—— 集中——适度分散,而这种演变或转化都是 一种被动的转化,给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带 来了许多问题。因此,集权和分权转化的最 佳选择应是主动地控制它们的转化,在动态 中调节以求适度平衡。
1.高等教育系统是以人为主体而构成的社会 系统,这个系统中的个人是指在高等教育活 动中具有自己的意志、利益和行为的人。这 些个人可划分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不过这 种划分是相对的。 2.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组织是由具有共同的高 等教育目标和相互协作关系的若干个人结合 而成的一个实体,它既可能是一个行政的组 织,也可能是一个学术的组织。
高等教育管理学知识点
高等教育管理学知识点高等教育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涵盖了多个知识点。
本文将从高等教育管理的定义、目的、基本原理以及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高等教育管理的定义高等教育管理是指对高等教育机构的各项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和控制的过程。
它不仅仅限于管理学中的一般概念,还包含了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高等教育管理的目标是促进教育机构的持续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目的高等教育管理的目的是实现高等教育的三个基本任务: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
管理者需要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以及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来推动教育机构实现这些任务。
同时,高等教育管理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1. 统一性原理:高等教育管理应与高等教育发展相统一,管理和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应相互补充和支持。
2. 人本原理:高等教育管理应注重人的尊重和发展,激发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系统性原理:高等教育管理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谋划和协调,处理好机构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
4. 科学性原理:高等教育管理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来指导管理决策。
5. 变革性原理:高等教育管理需要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改革。
四、高等教育管理者的能力要求高等教育管理者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既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又要具备全面的管理技能和组织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键能力:1. 领导能力:高等教育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领导力和决策能力,能够为教育机构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2. 沟通能力:高等教育管理者需要善于沟通和协调,能够与内部员工、学生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合作。
3. 创新能力:高等教育管理者需要有创新思维和能力,能够为教育机构带来新的发展理念和方法。
4. 团队管理能力:高等教育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管理能力,善于激励团队成员并统筹资源。
《高等教育管理学》判断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管理学》题库一、是非判断题:1、我国最早公开出版的高等教育管理学专著《普通高等学校管理》由李冀主编。
(v)2、陶增骈主编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一书的理论体系是以高等教育学的体系为基础而展开的。
(x)3、王亚朴主编的《高等教育管理》一书由上册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和下册高等教育微观管理构成。
(v)4、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方面。
(v)5、高等教育行政学是以普通高校管理作为研究对象的。
(x)6、高等学校管理学是以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作为研究对象的。
(x)7、管理的产生是以人的系统的形成为前提的。
(v)。
8、管理存在于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之中。
(x)9、管理学的逻辑起点是系统。
(v)10、管理学的逻辑起点是目的。
(x)11、目的范畴是从系统发展到管理的中介范畴。
(v)12、人们追溯现代高等教育的源头时,一般都是从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开始的。
(v)13、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已初具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的组织雏形和特征。
(v)14、现代高等教育行政体制呈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趋势。
(v)15、现代高等教育行政体制呈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进一步分化的趋势。
(x)16、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欧洲大学已初具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的组织雏形和特征。
(x)17、人们追溯现代高等教育的源头时,一般是从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欧洲大学开始的。
(x)18、1958年前,我国高等教育行政实行中央、各大行政区和省(市、自治区)三级管理体制,经费由中央统一控制。
(v)19、1958年,经过调整和改革,我国强调了中央对高等教育的统一领导。
(x)20、1958年,为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强调了地方对高等教育的领导,许多权力下移到地方政府。
(v)21、高等教育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二、三个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x)22、高等教育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个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高等教育-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1[最新整理]
第一章1、管理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组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需要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基本职能。
3、所谓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4、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三大类。
5、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都赫特伯特。
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6.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
7、管理者要具备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职能三类技能。
8、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
9、控制的实质就是为了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10、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11、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12、管理的对象应当是组织中所有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
第二章1、纵观管理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分为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思想四个阶段。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构成了古典管理理论的框架。
3、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即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4、一个员工在任何活动中只应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这就是法约尔提出的统一指挥原则。
5、正式组织以效率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为主要标准。
6、决策理论认为,企业中决策可以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两类。
第三章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为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2、管理和战略,战略告诉我们怎样“做正确的事”,管理在解决如何“正确地做事”。
3、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
4、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实质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的经济关系。
高等教育学管理和原理的关系
高等教育学管理和原理的关系
高等教育学管理和原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高等教育学管理是指在高等教育机构中,对教育过程、资源和人员进行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而原理则是指在高等教育中,根据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经验总结,制定出来的指导性规范和方法。
高等教育学管理与原理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学管理依赖于一定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是教育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
这些理论为高等教育学管理提供了指导和支持,使其能够更加科学和有效地进行管理。
2. 决策制定:高等教育学管理需要依据一定的原理来进行决策制定。
这些原理可以是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如目标管理、资源配置、激励机制等,也可以是特定领域的原理,如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等。
这些原理为管理者提供了决策的依据,帮助他们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3. 实践指导:高等教育学管理的实践需要遵循一定的原理和方法。
这些原理和方法可以是教育管理的经验总结,也可以是经过科学研究验证的管理原理。
通过实践指导,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管理原理,提高管理效能。
总之,高等教育学管理和原理是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
高等教育学管理需要依
据一定的原理来进行决策和实践,而原理又是从高等教育学管理的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
这种关系促使高等教育学管理能够不断发展和进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高等教育管理学重点
第一章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特征一、现代管理的一般属性行政管理:1884年,德国学者施泰因出版的《管理学》。
他认为,教育行政管理的任务,就是把国家权力如何干预国民教育的原理、内容、根据及其界限等解释清楚。
后来有的学者据此把教育管理学视为行政管理学的一个领域。
企业管理:美国企业管理的发展影响教育管理教育管理:直到二次大战以后,教育管理才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我国,系统地研究高等教育管理是20世80年代初开始的。
1、管理的含义管理必然有管理者和管理对象;管理对象主要是协作劳动的劳动者。
管理是集体协作劳动的共同需要,即“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管理的职能主要是指挥和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取得成效。
管理的目的是取得比“各个独立器官的运动”之和更大的效益。
管理定义:管理就是通过组织与协调他人的共同活动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并配置有限的资源,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基本属性(1)管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2)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过程的核心是决策,它是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
(3)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4)管理的基本目的,是要使管理对象各构成要素(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各自所具有的功能,经过管理活动的协调,在系统的目标下统一起来,产生更大的综合功能,即达到各自单个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管理目标、管理对象、管理过程)(一)管理目标: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和出科研成果,工作性质有很强的学术性和精神因素1.高等教育管理目标首先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制定管理目标时,必须首先考虑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来组织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目标。
管理为教育服务:举例:学校各职能部门(公寓管理中心、后勤、教务处、图书馆、档案馆、财务处)。
2.高等教育管理目标有很强的方向性,并且受传统文化的深层影响一方面,培养人才是有意识的活动,是受一定的政治观念、价值取向支配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指出的:“任何教育政策都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决策、它的传统与价值以及它对未来的看法。
《高等教育学》第五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高等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
合作机制
通过合作与协作,实现高等教育 管理的有效运行。
绩效评估机制
通过评估机制,激励高等教育机 构的改进与创新。
数据分析机制
通过数据分析,为高等教育管理 提供决策依据。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挑战和问题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衡、体制僵化、制度建设滞后等挑战和问题。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1
创新管理模式
引入新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动高等教育管理的创新。
2
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灵活运行机制
建立弹性和灵活的高等教育管理机制,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将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更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资源集中管理,学术自由受限。
2
市场化管理模式
引入市场机制,提高高等教育自主性和竞争力。
3
多元治理模式
加强社会参与,形成共治格局。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组织结构
教育主管部门
负责制定教育政策,协调各学校发展。
学术组织机构
负责学术研究和课程设置。
高校行政机构
负责具体学校管理工作。
教师队伍
为教育提供专业指导。
《高等教育学》第五章高 等教育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在高等教育中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最优化运行 的一种组织架构和机制。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为了保证高等教育的有效运行而建立的一套管理组织体系,包括规章制度、职能分工和权 责关系等。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演变历程
1
传统管理模式
高等学校管理学复习要点-4页
高等学校管理学题型:三种一、名词解释:5—6题,每题5—6分二、简答: 4—5题,每题8-10分三、论述:2题,每题20分要点:1、管理的定义p2管理就是通过组素质与协调他人的共同活动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实践活动。
2、管理的属性p2,p51或单独考管理的二重性管理具有下列属性:(1)管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相互作用的共同的社会实践活动.(2)管理是管理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管理目标,行使一系列管理职能的过程(3)管理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4)管理的目的是要取得单个被管理对象所达不到的综合的更大的效益(5)管理具有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方面,在管理活动中包含着某些在人类共同活动中产生的、反应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协作内在要求的普遍性和共同性,这就是管理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活动中又包含着某些反映了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制度、并和一定的文化传统相联系的阶级性和历史继承性,这就是管理的社会属性。
3、高等教育管理的定义p4高等教育管理是指人们依据高等教育目标和发展规律,运用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的高等教育系统目标的过程。
4、高等教育管理的二重性p5高等教育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重性。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社会活动。
它要向学生传授生产斗争知识,以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是其自然属性。
高等教育又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意识,以维护一定的生产关系和满足阶段统治的需要,这是其社会属性.5、高等教育管理中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统一p15—16(1)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
两者缺一不可。
(2)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a)指导原则上的区别。
学术管理坚持学术自由的学则;行政管理中强调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同时也要考虑科学性、合理性,从实际出发考虑其可行性等.b)采用方法上的区别。
学术管理应该用多样化的管理方式;行政管理强调统一。
高等教育管理学 第一章
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的共有特征: (1)均权化。高等教育行政体制呈现“中央 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趋势 (2)高校内部实行分权、分级管理,管理工 作程序化、规范化、立法化,学术与行政的决 策依靠专家小组 (3)建立多种咨询、协调和评估机构,注意 改善高校与社会的关系,注意吸收社会力量参 与高等学校管理
由于经济水平和政治体制的制约,在总体上我 国高等教育结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步伐是 缓慢的。 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变革、劳动力市场的多 元需求、终身教育的大趋势,针对长期存在的 我国地区间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状况, 改变政府办学单一体制,建立一个多元开放的 高等教育组织结构是一个趋势。
二、政府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一、中世纪的高等教育及其管理
人们在追溯现代高等教育的源头时,一般都是 从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开始的。究其原因,从教 育管理角度来看,是因为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已 初具高等教育的组织雏形和特征。 中世纪大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制度 和学位制度,对近代大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大学在管理上的特征
高等教育管理学
第一章 绪论
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研究的进展
二、学科理论体系与科学方法论 三、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展开与本书的基本框 架
第一节、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理 论体系研究的进展
一、高等教育管理学体系的准备时期
二、高等教育管理学体系的初创时期
一、高等教育学体系的准备时期
二、本书的体系结构
高等教育系统论 高等教育目的论 高等教育本质论 高等教育规律轮 高等教育管理原则轮 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与方法
高等教育管理学
高等教育个性化
个性化培养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多元化评价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激发潜能。
学生参与决策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课程设置等决策过程,提高教育民主化程度。
THANKS
感谢观看
高等教育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与发展
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高等教育 的普及和发展,管理问题逐渐凸显,高等教育管理学应运而 生。
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高等教育管理学也在不 断发展和完善,未来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国际化的比 较研究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02
高等教育管理理论
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 ,高等教育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如适应新科技发展、应对多元化 需求、提升教育质量等。
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将更加注 重跨学科整合、全球视野和创新 实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 境和社会需求。
03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类型
3
投资管理
合理运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实现资金保值增值。
高校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学生事务管理
优化学生服务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
科研项目管理
加强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和成果评价,促进科研水平 的提升。
05
高等教育管理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国际化
扩大高校自主权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允许高校自主招生、自主设置专业、自主 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等,提高高校的办学活 力。
高等教育管理学简答题
高等教育管理学知识体系1.管理学具有的基本属性,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的基本目的2.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学科性质,规律3.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4.高等教育管理的战略与规划5.高等教育管理的历史与现状6.高等教育管理的系统论、目的论、本质论、原则论7.高等教育体制、体制与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的关系8.市场机制对高等教育的调节作用9.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10.高等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领导方式的三种基本类型及特点1.一长制决策权力集中于一位首长身上,在高等学校主要是校长负责制。
其特点是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全校负责,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行政管理工作,拥有决策权和指挥权。
在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实行“一长制”的公立高等学校,校长一般由政府部门委派和任命。
优点是学校管理的领导责任明确,决策程序相对简单、效率较高。
缺点是校长权力如果缺乏制约,容易产生个人独断专行的弊端。
此外,这种体制受到校长的个人见识和能力制约,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2.委员会制委员会制是高等学校集体决策制的一种类型。
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设立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作为管理决策机构。
这种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从组成上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类型是由非学术人员组成的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
如美国高等学校理事会。
另一种类型主要由学术人员组成的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如法国大学的理事会、德国大学的校务委员会。
委员会成员中教授占很大比例。
第三种类型是由学术人员和非学术人员共同组成的,如英国大学的校务委员会就包括由学术人员组成的大学评议会成员和由非学术人员组成的大学理事会成员。
后两种类型的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则要承担学术事务和非学术事务的决策任务。
它的优点在于集思广益和民主决策,缺点在于权力相对分散,领导责任较难确定,决策过程相对繁琐,效率较低。
3.董事会制董事会制是高等学校设立董事会作为集体决策机构。
董事会一般由校外人士组成,成员包括政府官员、企业家、社会名流等。
高等教育管理学重点(全)
高等教育管理学重点(全)
本文档旨在介绍高等教育管理学的重点内容。
以下是高等教育
管理学的主要领域和关键概念:
1. 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定义
高等教育管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机构及其管理运作的学科,旨
在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2. 高等教育管理学的主要领域
- 学校组织与管理:包括学校的组织结构、领导与管理、决策
与规划等方面。
- 教育政策与政府管理:研究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政
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管理策略。
- 教育质量与评估:关注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研究成果
的评估方法与标准。
- 资源与财务管理:研究高等教育机构的资源配置与财务管理,包括预算、资金筹措等方面。
- 人力资源管理:关注高等教育机构的人力资源策略、招聘、
培训与发展、绩效评估等问题。
3. 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关键概念
- 领导力:研究高等教育领导者的特质、行为和效果,以及领
导力的培养和发展。
- 沟通与合作:研究高等教育机构内外部的沟通与合作模式,
以促进信息流动和协同工作。
- 制度与政策:研究高等教育机构的治理制度和政策,以及其
对教育质量和发展的影响。
- 国际化与全球化:关注高等教育机构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及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以上是高等教育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概念,希望对您有所
帮助。
高等教育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管理学知识点总结近年来,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等教育的管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推动着学校的发展、培养着学生的能力,并为社会提供了人才资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高等教育管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对高等教育管理有更全面的了解。
1. 高等教育管理的背景和发展高等教育管理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于受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
高等教育管理学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并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2. 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模型高等教育管理学涉及多个基本概念和模型。
其中之一是学校治理模型,它关注学校内部的组织结构、决策过程和权力分配。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质量管理,它强调学校应该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
此外,还有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概念和模型。
3. 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原则高等教育管理学有一些重要的原则,它们对于促进教育质量和学校发展至关重要。
其中之一是参与性原则,即教育管理决策应该考虑到各方的参与和利益,通过合作与协商达成共识。
另一个原则是科学性原则,即决策应该基于数据和研究,而不是主观意见。
此外,还有透明性原则、公正性原则等。
4. 高等教育管理的挑战与应对高等教育管理面临着多样化的挑战。
一方面,来自于社会变革和政策改革的压力增大,学校需要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并提供更好的教育质量。
另一方面,经费不足、师资不足、教育资源不平衡等问题也对高等教育管理带来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高等教育管理需要采取创新的策略,加强与社会各方的合作,提高学校活力和竞争力。
5. 高等教育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借鉴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的国际比较和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和经验可以互相借鉴,对于解决本国的教育问题和提升教育水平具有启示作用。
在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成功的案例和模式,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进行本土化的适应。
6. 高等教育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等教育管理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等教育管理学主要课程研究方向
内容体系
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高等教育管理的实践案 例、政策分析等,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科价值与现实意义
阐述科研成果转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
科研成果转化模式创新
探索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多元化成果转化模式。
科研成果转化政策支持
加强政府引导,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效 益。
07
国际化办学与跨文化交流研究
国际化办学背景及战略目标
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确、全面。
06
科研管理与学术道德建设研究
科研项目管理流程规范化
科研项目立项审批流程
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立项审批机制,确 保项目质量和资金安全。
项目进度管理与监控
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实施动态监控, 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结题验收与成果评价
建立严格的结题验收制度和成果评价机制, 促进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提升。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
发展趋势预测
未来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将更加注重 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推动管理向 精细化、科学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同 时,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 全面发展和教师的职业成长。
VS
挑战
在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高校 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思想观念转变难、利 益格局调整难、改革措施落实难等。需要 高校积极应对,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 各方利益,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实践探索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训、课程设 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等教育管理学的概念界定
高等教育管理学的概念界定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研究高等教育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它主要关注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运行和管理,以及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高等教育管理学综合运用教育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旨在提高高等教育机构的运行效率、质量和效益。
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战略规划、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
高等教育机构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其运行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需要专门的管理方法和理论来指导和支持其发展。
高等教育管理学通过研究和分析高等教育机构内外部环境以及其内部运行机制,旨在提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策略,以满足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需求。
高等教育管理学的概念界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高等教育管理学既是一门应用学科,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它既关注具体管理问题的解决,又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研究。
高等教育管理学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旨在提供科学的管理知识和决策支持。
2. 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内容: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高等教育的组织管理理论、高等教育机构的组织结构、领导与决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战略规划、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等。
研究内容涉及到高等教育机构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宏观层面的政策制定和规划,也包括微观层面的具体管理问题。
3. 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目标: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目标是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效能、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通过研究和分析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和解决方法,进而优化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模式和机制,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和质量。
4. 高等教育管理学的方法和手段:高等教育管理学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包括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案例分析、比较研究、行动研究等。
同时,高等教育管理学也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组织行为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以拓宽研究视角和提高研究水平。
高等教育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研究的进展一、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准备时期我国最早出版的专着是李冀主编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
作者认为高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组织管理的现象及其规律”,并把它落实在普通高等学校的管理上。
陶曾骈主编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一书开辟了高教管理的另一领域。
作者提出高教管理从广义上来说包括高等教育事业管理和高校管理两个方面,即通常所说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王亚朴主编的《高等教育管理》一书在确认高教管理学是高等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学的一个分支的基础上,对管理、高等教育管理等概念进行了探讨,认为高教管理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家队高教事业的行政管理和普通高校、成人高校领导者对学校的全部管理”。
二、高等教育管理学体系的初创时期1987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加深了对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的认识,显示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体系初创时期研究工作严谨、活跃的特点。
余立、陶曾骈、王瑞庆、邸鸿勋、魏贻通等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第二节学科理论体系与科学方法论理论体系研究的方法论1.思维发展的“两条道路”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行程。
2.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的基本要求。
(1)思维的发展必须从获得完整的表象开始。
(2)理论思维构成逻辑体系必须从最抽象的范畴开始,即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
(3)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必须通过中介范畴。
(4)理论思维所构成的体系的逻辑终点是概念的实践应用。
第三节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展开与本书的基本框架一、现代很多同志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对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的管理,又包括全日制的普通高校和多种形式的部分时间制的高等学校的管理。
二、高等教育系统作为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高等教育系统是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普通的现实存在。
(2)高等教育系统必须与历史的起点相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描述媒体推荐前言《高等教育管理学》是在1995年出版的《高等教育管理论稿》(姚启和、陈敏等编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上,作了比较大的修改完善而成的。
《高等教育管理论稿》一书曾在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和一些高等学校用作硕士研究生的教材或高校管理干部培训的教材。
作者从事高等学校管理实践和研究40多年,近10年来一直对研究生讲授“高等教育管理学”课程,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的管理实践经验和教学、研究的心得,也注意吸收或借鉴近年来高等教育界同行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构建体系,力求论述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主要问题。
作者在构思本书的体系结构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一、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实际出发上升到理论分析。
当然要注意学科的内在逻辑和理论的系统性,但本书注意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符合认识规律,尽可能反映新的研究成果,回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新问题,并能适应培养和提高高校管理干部的需要。
高等教育管理学还是一门新学科,如何构建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包括找到逻辑起点,学术界正在研究探讨之中。
也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极为复杂,难以抽象出一个可以兼容其他的起始范畴,找到一个适当的逻辑起点。
每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有其特殊性,逻辑起点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学科。
经济学方法论不一定能在教育学中适用。
在自然科学中公理化方法为许多学科普遍采用。
公理化方法是从经验事实归纳出公理然后利用演绎推理层层推论。
同逻辑起点方法不同的是,公理就不是一个,而是几个。
①这些看法不无道理。
高等教育学尚且如此,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则更复杂。
管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国际上许多著名的管理学著作都是管理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
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不是一位职业理论家;他的著作来源于他30年的实际经验。
1937年切斯特·巴纳德在波士顿的洛厄尔学院作了8次演讲,系统地介绍了他的实践经验和基本观点,这些内容后来扩充成《总经理的职责》一书,成为美国现代管理科学的经典著作。
②美国的哈罗德·孔茨(HaroldKoontz)所著《管理学原理》一书,现在已出第10版,并被译成16国文字,得到世界各地读者和教育家的好评。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把“重点放在以正确理论为基础的管理实践上”,“全书都用真实材料说明管理概念和原理”。
③这说明,不能认为实践经验的总结就没有理论,问题在于如何去总结和总结的深度。
在当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学科体系的情况下,本书紧密联系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实际来安排章节结构,似乎也可以自成体系。
二、力求讲清高等教育管理各方面的特点。
适当借鉴外国现代管理学理论是必要的,但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只是作照搬照抄的介绍。
“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
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
”④外国现代管理学理论讲了许多管理的共性问题,高等教育管理学也是一种管理学,当然离不开共性,要借答发源于外国的现代管理学理论。
……目录第一章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特征一、现代管理的一般属性二、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三、高等教育管理的学科性质第二章高等教育管理的规律性一、教育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二、高等教育管理的规律性三、规律和管理原则的关系第三章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一、高等教育管理的方向性原则二、高等教育管理的整体性原则三、高等教育管理的民主性原则四、高等教育管理的多样性原则五、高等教育管理的动态性原则六、高等教育管理的效益性原则第四章发展观和高等教育发展方针一、全面的发展观二、“可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三、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方针第五章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管理一、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三、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四、高等学校的战略规划与管理第六章高等教育体制一、高等教育体制形成的理论依据二、高等教育体制的构成要素三、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第七章市场机制对高等教育的调节作用一、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关系二、市场机制对高等教育的作用三、市场机制对高等教育的作用的局限性四、对高等教育商品化、市场化的辨析第八章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一、政府对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必要性二、政府宏观管理高等教育的主要手段三、中介机构——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的“缓冲器”第九章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一、确立高等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二、明确办学目标,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三、建立高等学校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和管理……文摘书摘由于历史的和其他的种种原因,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有差别,这也是客观存在的。
美国高等教育学家伯顿·克拉克指出:“现代先进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多样化的很重要的表现形式应是高等学校中存在的地位差别。
某种适度的分级可使高等学校和各类高等教育按其被察觉到的素质获得相应的地位,并鼓励它们在此基础上进行竞争。
”[9]在我国,为了更好地推进现代化建设,国家需要办少数高水平的重点大学,较多地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承担较多的科学研究任务,成为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
为了增强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国家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在一部分高等学校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211工程”计划,即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重点建设100所左右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力争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逐步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学术水平。
至于大多数一般院校,虽然也应该进行科学研究和培养研究生,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本科大学生;专科学校的任务则是培养专科生。
像这样分开层次,不仅是国家的需要,而且从现在国家可能投入的财力人力来说,也只能集中扶持少数有条件的重点大学。
现代科学最需要人才和资源的集中。
用拉平的办法,把有限的人才和资金撒到所有高等学校的办法,是很难促进现代科学的发展的。
问题是确定重点院校、重点学科,要有科学的、公平的评议,能够促进有条件的院校参与竞争;处在金字塔塔尖的重点学科、重点院校要向塔底的人才开放,从而有利于促进整个高等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而且对于处在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要有合理的政策和科学的管理,使其能在各自的层次上,通过自主办学,发扬优势,办出特色。
在高等学校内部对系和学科专业的管理,也要区别不同情况鼓励各自办出特色。
五、高等教育管理的动态性原则管理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
这是因为,管理对象内部诸要素(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着,管理系统的外部环境条件也是变化、发展的。
因此,管理过程的实质,就是根据管理对象和条件的变化、发展,对其相互关系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实现整体目标的过程。
高等教育管理的这种动态性更为明显。
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在不断变化,社会给高等教育提供的条件也在不断变化。
高等教育要为社会服务,必须提高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不断改革、创新。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逐步建立使学校具有主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效机制。
就高等学校本身来说,大学生每年有进有出,教师队伍也需要适时补充调整,教学和科研的实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对高等学校不断提出新要求。
高等学校管理对象和外部条件的这些新变化,管理工作中不断出现新情况,需要不断地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
因此,高等学校管理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必须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前进。
高等教育管理的动态性原则客表述为:通过不断地改革以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管理的动态性,从根本上讲,是由高等教育必须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要求相适应这一基本规律决定的。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些社会基本矛盾。
毛泽东指出过,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存在着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社会生产力在发展,经济基础在发生变化,国家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也必须改革,否则就会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那么高等教育当然也必须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等的发展而不断地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情况下,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的改革加快步伐。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和高等教育的特点,高等教育管理必须有相对的稳定性。
例如,为了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目标、教育计划都需要相对稳定,学校的教学秩序更需要稳定。
历史经验证明,没有相对稳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秩序,必然会降低教学质量。
稳定性和前面说的适应性似乎是相矛盾的,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
犹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一样,高等教育改革并不是要否定现存的一切,而只是要改掉那些已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而且改革还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
稳定性是强调要保持过去的一些好传统,保留在教育目标、教育计划和教育管理制度等方面过去已经证明是好的东西。
承认继承性,才能保持稳定性。
因此,实行高等教育管理的动态性原则,必须把适应性和稳定性统一起来,处理好改革和继承的关系。
六、高等教育管理的效益性原则任何管理活动,其基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组织系统的效率和效益。
管理效益和效率的关系,是与管理目标联系在一起的。
目标正确,效率越高,效益越好;反之,如果目标不正确,就谈不上有效益,而且效率越高问题越大。
管理效益的大小就是在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资源的条件下实现管理目标的程度。
高等教育管理的效益性原则可表述为:按照管理目标的要求,力求用较少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资源,办较多的事,取得更大的效益。
高等教育所产生的效益是多方面的,它既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又是巩固政治统治和建设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手段,是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这些都主要体现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
除此之外,高等教育在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方面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是需要大量投入的事业,而发展高等教育的资源是有限的,它靠社会提供,既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要受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管理体制和人们的教育观念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