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战略意图和步骤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略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b57de11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b.png)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略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一场英勇抵抗战争,也是二战期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了一系列侵略战略,试图征服中国,掠夺资源,并实施种族灭绝政策。
本文将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策略、中国人民的抵抗以及战争对双方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略1. 侵略动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动机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日本渴望获取中国的资源和市场,以满足其经济扩张的需求。
另一方面,日本军国主义意图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将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变成自己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2. 侵略策略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了多种侵略策略来推进对中国的侵略。
其中,主要的战略包括:- 分而治之:日本军国主义意图以分裂中国统一战线、瓦解中国抗日力量。
- 突出重点:日军以重点进攻中国的重要城市和交通要冲,试图通过夺取重镇来打击中国抗日力量。
- 实施“三光”政策:日军采取烧杀抢掠的手段,实施所谓“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残害平民,摧毁中国社会基础。
- 持续纵深作战:日本军队以持久战为战略,通过强化后方基地,牵制中国抗日军队,进而渗透到中国内陆,扩大其占领区域。
二、中国人民的抵抗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抵抗意识,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抗日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的抵抗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起全国各界人士的抗日力量。
党、政、军、民、学各个方面紧密合作,共同抵御日本侵略。
2. 游击战争:中国人民在日军占领区开展了广泛而灵活的游击战争。
游击队通过游击战的方式,有效削弱日本占领军,维护了中国抗日力量的持久战能力。
3. 基地战争:中国抗日军队在抗战初期积极布局,在遥远的后方建立抗日根据地,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提供了重要支持。
4. 妇女参战:中国的妇女积极参与到抗日战争中,不仅担任护士、文员等后方职责,还积极参与到装甲部队、工程队等部队中,充分发挥了女性在战争中的作用。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的策略与目的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的策略与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2b443f3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6.png)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的策略与目的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的沈阳发生了一起惊人的事件,这就是我们所称的“九一八事变”。
此事件标志着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全面侵略,为了实现其长期的战略目标,日本制定了一系列策略并追求多重目的。
本文将探讨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的策略与目的。
一、侵占东北的计划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一直对中国的东北地区虎视眈眈。
东北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还拥有丰富的资源,对日本的扩张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因此,日本政府在事变前设计了一个完整的计划,以便迅速地控制东北。
首先,日本制造了“柳条湖事件”作为借口,谎称中国军队袭击了日本军队,并以此为由派遣大量军队进入辽宁省。
接着,他们发动了名为“关东军”的特种部队,从事地下活动以破坏当地的治安,为日本提供借口进行军事干预。
最终,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占领了沈阳,随后迅速扩展其控制区域。
二、建立伪满洲国的目的九一八事变不仅是日本侵略中国的起点,也是建立伪满洲国的契机。
日本在侵略中国东北的同时,开始计划建立一个虚假的独立国家,以掩盖其侵略的本质,并为自己的行动寻找国际上的合法性。
日本设立伪满洲国的目的有多个方面。
首先,他们试图通过建立一个“独立国家”的形象来削弱中国政府的合法性,进而使其无法有效地抵抗日本的侵略。
其次,通过在伪满洲国的领导下实行民族政策,以分化中国人民,削弱他们的抵抗意志。
此外,伪满洲国也成为了日本在东北地区掠夺资源和建立殖民地的基地。
三、推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意图九一八事变并非日本侵略行动的终点,而是其推进全面侵华战争的起点。
事变后不久,日本继续扩大其在中国的控制区域,并逐渐将侵略扩展到其他地区。
在此过程中,日本采取了多项策略。
首先,他们对侵占的地区进行了有效的掠夺,将大量资源运回日本,以满足其国内工业的需求。
其次,他们实行了残酷的统治和民族政策,剥夺中国人民的权利,迫使他们服从日本的统治。
此外,日本还使用了宣传机器,试图以正当化的言辞掩盖侵略的本质,并获得国际社会的默许。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的战略布局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的战略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c9fb59d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5.png)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的战略布局九一八事变,即1931年9月18日,是指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发动了军事侵略行动,进而导致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
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的侵略战争开始,也是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详细讨论九一八事变背后的日本战略布局。
一、对中国资源的控制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日本对中国资源的控制需求导致的。
日本军国主义追求的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而中国是当时亚洲最大的资源大国之一。
特别是东北地区富集着煤炭、铁矿等重要资源,这对于支撑日本的军事工业非常关键。
因此,日本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试图控制中国东北的资源,确保自身的战略需求。
二、东北地区的军事控制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关东军迅速扩张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并建立了满洲国。
这一行动实际上是日本军部早已计划好的步骤之一,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军事控制。
通过占领东北,日本战略上得以确保对中国北方的控制,为将来进一步侵略中国其他地区打下基础。
三、军事和政治上的威慑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通过军事手段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威慑力量。
首先,日本加派大批军队进驻占领区域,确保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绝对控制。
其次,他们还通过传媒宣传、政治施压等手段,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威胁和恐吓。
这种威慑形式,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他们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都备受压迫和恐惧。
四、推动对中国全面侵略的计划九一八事变的背后,日本军国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对中国进行全面侵略。
事变之后,日本开始从东北地区向周边地区扩张,逐步实现对中国全境的占领。
他们采取了分步进行的战略,先是侵占东北,然后逐渐向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扩张。
这种战略布局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渐进性,最终导致了长期的战乱和对中国人民的巨大伤害。
五、九一八事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九一八事变不仅是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开端,也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事变之后,两国关系急剧恶化,日本的侵略行动引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愤慨和抵抗。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军队的侵华战略与战术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军队的侵华战略与战术](https://img.taocdn.com/s3/m/846092c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b.png)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军队的侵华战略与战术中国抗日战争:日本军队的侵华战略与战术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抗击外敌侵略的伟大斗争。
这场战争持续了八年之久,涉及广泛的战略和战术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日本军队的侵华战略与战术,以及中国军队如何应对并最终获得胜利。
一、侵华战略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中采取了多种战略手段。
首先,他们采取了全面侵略的战略,以占领中国大部分领土,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其次,他们利用分化政策,试图削弱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团结,以实现分而治之的目的。
此外,日本军队还采取了摧毁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以削弱中国军队的抵抗能力。
日本军队在战略层面使用了空袭、围剿、经济封锁等手段,试图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他们利用大规模的空袭行动摧毁中国的工业基础和重要军事设施,使中国军队的抵抗变得困难。
此外,他们通过经济封锁来削弱中国的物资供应,给中国经济及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侵华战术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中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战术手段。
首先,他们运用了集中优势兵力、迅速突击的战术,以快速取得战场的控制权。
他们利用装备先进的飞机、坦克和其他先进武器,打破中国军队的防线,并实施速战速决的战术。
日本军队还采取了游击战和地方战的战术,以适应中国广大的地理环境。
他们派遣伪军及特务机构协助自己的侵略行动,并试图瓦解中国军队与人民的团结。
此外,日本军队还采取了心理战、恐怖战等手段,试图瓦解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三、中国抗日战争的回应虽然中国面临着强大的日本侵略军,但中国抗日战争仍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中国军队与人民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回应措施。
首先,他们实施了持久抗战的战略,以消耗日本军队的战斗力。
中国军队坚守抗战初期的重要据点,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为中国推迟了日军的进攻时间。
中国军队还采取了游击战、地方战等战术,以适应日本军队的快速机动性。
他们将战场转移到山区、林区等地,利用地形和地理环境给敌人带来麻烦。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决策与计划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决策与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d30f5c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5.png)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决策与计划九一八事变,指的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略中国东北的行动。
这次事件不仅对中国造成了重大伤害,也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日本在发动九一八事变时是如何制定决策与计划的呢?一、背景分析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前,日本一直渴望通过扩张来满足其资源和市场需求。
19世纪末以来,日本就采取了殖民主义的道路,先后侵略了朝鲜、台湾等地区。
而在中国东北地区,长期以来都存在着各种不稳定因素,这为日本侵略提供了条件。
二、日本的决策与计划1. 制定侵略中国的战略目标:日本决策者认为占领中国东北有助于解决资源和市场问题,同时也能够避免与西方列强的竞争。
2. 寻找借口发动侵略:为了合法化侵略行动,日本官方将满洲铁路的爆炸事件定性为中国的恐怖袭击行为,以此为借口正当化军事行动。
3. 制定军事计划:日本军方制定了详细的军事计划,包括兵力部署、武器装备和战略路线等。
他们主要采用了速度突击、以重为主的战术,以迅速占领重要城市为目标。
4. 舆论宣传:为了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日本利用自己在联盟国中的地位,通过宣传机构发布了一系列的消息和声明,宣称中国对满洲铁路的破坏是侵略行为。
5. 外交手段:在计划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同时,日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试图争取国际支持并减少可能的干预。
三、日本的侵略行动在九一八事变当天,日本军队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市发动了进攻,随后迅速占领了沈阳和辽宁省其他重要城市。
接下来,他们进一步推进,占领了整个东北地区,并建立了伪满洲国。
四、对中国的影响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起点,之后中国陷入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与人员伤亡,也加剧了中国的内部分裂和民族团结的觉醒。
事变的发生也揭示了国际社会对侵略行为的不能容忍,引起了各国的关注与谴责。
五、国际反应九一八事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中国向国际社会呼吁并寻求援助,同时一些国家也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表示了谴责,并采取了一些制裁措施。
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中国的战略意图
![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中国的战略意图](https://img.taocdn.com/s3/m/17540bf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0.png)
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中国的战略意图九一八事变,即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辽宁省沈阳市发动的一系列侵略行动,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日本军国主义长期酝酿、策划的结果。
本文将深入探讨九一八事变背后的日军侵略战略意图。
一、经济利益的追逐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已经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经济利益网络。
日本企业在辽宁、吉林等地投资开发矿产资源,建设工厂并操纵当地经济。
然而,随着中日经济关系紧张加剧,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控制权受到威胁。
为了保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日本决定通过武力手段实现对中国东北的完全控制。
二、地缘政治战略需求中国东北地区是日本实施其扩张战略的关键地带。
这里拥有丰富的资源,为日本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此外,东北地区也是日本与俄罗斯接壤的边界地带,拥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
九一八事变为日本提供了借口,通过侵略中国东北地区来巩固自身在东北亚地区的地位,与俄罗斯进行势力范围的争夺。
三、渗透瓦解中国统一抗战力量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一直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试图分割中国的抗战力量,削弱中国的统一抗战。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对东北地区进行全面控制,并逐渐渗透其他地区。
他们利用经济手段收买或控制一些地方政府和军队,煽动地方冲突,瓦解中国的团结。
四、准备扩大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只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它标志着日军对中国扩张的步伐加快。
通过九一八事变,日本试探了中国抵抗的反应,并为下一步的战略决策提供了经验。
此后,日本相继发动了淞沪战争、华北事变等一系列战役,最终导致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总结起来,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中国的战略意图主要包括经济利益的追逐、地缘政治战略需求、渗透瓦解中国统一抗战力量,以及准备扩大侵华战争。
这些战略意图是日本军国主义长期以来对中国实施侵略行动的结果。
九一八事变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让世界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和威胁。
九一八事变的战争策略与战术
![九一八事变的战争策略与战术](https://img.taocdn.com/s3/m/405395e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4.png)
九一八事变的战争策略与战术九一八事变,即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犯中国东北的行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这场战争涉及到各方的战争策略与战术,本文将对九一八事变的战争策略与战术进行分析。
一、战争策略1. 政治目标: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目的在于获取资源、扩大势力并削弱中国的国家实力。
他们希望通过占领东北地区,进一步强化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影响力。
2. 兵力部署:日本在九一八事变中采用了兵力集中的战略,通过大规模地调动军队,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快速占领。
他们利用陆军与海军的配合,分别在沈阳、大连等地发动攻击,迅速打破了中国的防线。
3. 经济战略:为了支持侵略行动,日本实行了经济封锁政策,限制中国军队的物资补给。
他们在占领后对资源进行控制,以实现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4. 意识形态:日本侵略行动背后的意识形态是极端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思想的宣扬。
他们试图通过侵略行动来彰显日本的强大以及其超越亚洲邻国的能力。
二、战术手段1. 突袭战术: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队在未经中国政府同意的情况下突袭沈阳的行动。
他们利用迅猛的攻击和出奇制胜的战术,迅速击溃了中国军队,夺取了沈阳。
2. 快速占领:在事变后的迅速行动中,日本军队通过对关键地区的快速占领,使中国军队无法有机会进行有效反击。
他们采用了机械化部队、空中轰炸等现代化战术,获取了决定性的优势。
3. 广泛使用媒体: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军队积极利用媒体来宣传其战争行动。
他们通过报纸、广播以及宣传海报等方式,将自己的军事胜利渲染成正义战争,以获得内外舆论的支持。
4. 恐吓与威慑:为了减少中国军队与民众的抵抗,日本军队采用了恐吓与威慑的手段。
他们采取报复措施,威胁居民不要与中国军队合作,以阻止中国的有组织的抵抗。
三、战争结果与影响1. 占领东北地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队成功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并将其改组为“满洲国”,丧失了中国的主权。
2. 学习机会:九一八事变让中国认识到了日本的野心和侵略企图,促使中国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九一八事变中的日本侵略目标与战略
![九一八事变中的日本侵略目标与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74b59eb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b.png)
九一八事变中的日本侵略目标与战略九一八事变,即长春陷落,发生在1931年九月18日,标志着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军事占领。
这一事件是日本扩张主义野心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九一八事变中日本的侵略目标和战略。
一、日本侵略目标1. 经济控制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前已经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经济特权,例如“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等。
然而,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利益远未满足,他们希望通过军事占领东北地区,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这是日本侵略目标的重要方面之一。
2. 政治影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奠定了对中国政治局势的重要影响力。
通过在东北地区建立傀儡政权,日本试图在中国内部形成势力,进而对整个中国进行政治控制。
3. 军事扩张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实施军事扩张的一部分战略规划。
通过占领东北地区,日本得以在中国东北建立军事基地,进一步向中国内地推进。
日本当时正着手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而东北的占领对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日本侵略战略1. 逐步占领策略九一八事变可以说是日本对中国的逐步占领战略的开始。
日本首先进攻了沈阳,接着向东北地区不断推进,占领重要的城市和地区。
这种逐步占领的战略使得日本可以稳步夺取东北地区的控制权。
2. 实施“东方适用共同宣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实施了所谓的“东方适用共同宣言”,其目的是为了维持所谓的“治安”。
然而,这一宣言实际上为日本提供了更大的控制权,给他们合法化了军事进驻的权力。
3. 经济掠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
他们强行征用资源,搜刮财宝,并将其运往日本本土。
这种经济掠夺不仅进一步削弱了中国的实力,也为日本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
三、日本侵略的影响与启示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侵略进程的开始,对中国造成了沉重的伤害。
东北地区沦陷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也加剧了抗日战争爆发的压力。
九一八事变中的日本侵略策略与战术
![九一八事变中的日本侵略策略与战术](https://img.taocdn.com/s3/m/82f939f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1.png)
九一八事变中的日本侵略策略与战术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制造了一次事先蓄意策划并实施的军事挑衅事件,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并成为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起点。
九一八事变中,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的侵略策略与战术,以实现其对中国的垄断控制。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九一八事变中日本的侵略策略与战术。
1. 策略:颠覆中国东北政权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积极推行“满洲建国”计划,旨在在中国东北建立满洲国(简称满国),对其进行全面控制。
为达到此目的,日本制造了一系列政治、经济与军事手段,以颠覆中国东北地区的现有政权。
在政治方面,日本通过推行傀儡政权,任命伪满洲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为满洲国建国皇帝,形成一个表面上具有独立性的国家。
这种方式有效地削弱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民族认同,并进一步扩大了日本的影响力。
经济方面,日本利用占领的地区的资源,吸收中国东北地区的劳动力,发展满洲国的经济,以实现对该地区的垄断控制。
日本还实施了土地改革政策,将中国东北地区的土地分配给日本侨民和少数伪满洲国官僚,加强了对资源的控制。
军事方面,日本加强了在中国东北的军队部署,并挑起了几次战争,如1932年的镇派战争和1933年的柳条湖战斗,以进一步巩固其对满洲国的实际控制力。
2. 战术:使用虚假借口和谎言在九一八事变中,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欺骗性手段,以掩盖其真正的侵略目的。
日本通过虚假报告和伪造证据,将袭击中国东北的责任推给中国方面,实施了政治和军事双重欺骗。
首先,日本干涉中国东北的铁路管理,并制造了包括炸弹爆炸和中国军队袭击日本驻军等虚假事件,以向国际社会宣传中国军队对日本的挑衅行为。
这些虚假事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国际社会的相信,为日本的军事侵略提供了合理化的借口。
其次,日本在国际舆论上宣称九一八事变是一次自卫行动,声称其受到中国东北地区民众的压迫与侵犯,仅是为了保护日本人民的利益而采取的行动。
这种谎言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日本的侵略真相,使得一些国际力量对九一八事变的性质产生了疑问。
九一八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略
![九一八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4fce3d3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1.png)
九一八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略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市发动的一起挑衅事件,也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该事件标志着日本对中国进行全面侵略的战略转变,为后来的全面战争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日本的侵略动机、战略目标以及在中国实施的具体行动等方面来阐述九一八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略。
一、日本的侵略动机1. 欲获取资源与市场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为了满足其工业发展和经济扩张的需求,日本需要大量的资源和市场。
而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人口众多的市场。
因此,日本希望通过侵略中国,获取其资源和市场,以支持日本的经济发展。
2. 实施大东亚共荣圈政策日本帝国主义在20世纪初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概念,宣称以日本为中心,统一亚洲国家,实现共同繁荣与发展。
然而,这一理念实质上掩盖了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野心,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对这一政策的具体行动之一。
二、日本的战略目标1. 占领中国东北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资源富集区,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资源。
日本希望通过占领中国东北,控制这些资源,并削弱中国的工业实力和抗日能力。
2. 建立傀儡政权日本希望在中国建立傀儡政权,以实现对中国的间接统治和控制。
因此,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将东北地区划为伪满洲国,并安插傀儡执政。
3. 分裂中国,弱化中央政府权威通过实施分化策略,日本希望削弱中国的统一和集权,使中国形成割据局面,降低中国的抵抗力和统一力量。
三、日本在中国实施的具体行动1. 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是日本发动的铁道爆破事件,在事变后,日本声称中国军队袭击了日本的铁路,借此为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提供借口。
日军随后迅速占领了沈阳等重要城市,并开始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全面侵略。
2. 傀儡政权的建立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迅速建立了伪满洲国,并安插傀儡执政,以实现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
3. 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是日本对中国全面侵略的重要里程碑。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bf7ffa6d561252d380eb6e98.png)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一、日本侵华的原因以及动机十九世纪初期,当中国仍沉浸于天朝大国,地大物博的美梦中的时候,西方殖民者来到了尚未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开化”的日本。
受到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以及当时的日本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的阶段,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显出了日本对外开放的政策倾向,结束了日本两百多年来闭关锁国的政策。
1868年,日本开始了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明治维新,开始了向西方学习而“富国强兵”的道路。
当日本开始资本主义的大幅度发展的时候,国内的矛盾就凸显了出来。
由于日本国面积小,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当时的东京还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于是日本人认为日本并不适宜他们居住。
而在当时的中国,才经受过西方国家的洗劫的清朝显得似乎相当的弱小,在历次的战争中西方殖民者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这激发了日本的野心,迫于缓解日本的国内矛盾,于是他们就将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富饶但是并不强大的中国--他们眼中的天堂。
二、日本对于整个战争的期望日本当然是有野心的,他们的目的不只是中国,在对于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上,他们的长远打算是征服世界,他们发现了对于世界的侵略扩张道路—若要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若要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日本开始了第一步的行动,开始了发动侵华战争的策划。
《田中奏折》中提出了日本侵略行为的总战略“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三、日本侵华战争的主要步骤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日本开始了对华侵略战争。
在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中国台湾。
日本为了侵略中国,提出了一系列侵略计划。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政权更迭,西南强藩少壮军人拥戴天皇,执掌朝政,鼓吹‘开拓万里波涛,耀皇威于海外’,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869年日本函馆战争尚未结束,维新重臣木户孝允等就制订了侵略朝鲜的计划。
1871年,另一个狂热分子西乡隆盛也鼓吹‘征韩’。
九一八事变中的日本侵略战略与计划
![九一八事变中的日本侵略战略与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e9c09b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3.png)
九一八事变中的日本侵略战略与计划九一八事变,又被称为“沈阳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是指日本侵略军向中国东北沈阳发动进攻的事件。
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张政策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日本侵略战略与计划的角度来探讨九一八事变的背后。
一、前期策划与准备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帝国主义一直试图通过控制中国东北地区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日本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侵略计划和政策。
1. 《北方细菌战计划》1931年,日本陆军制定了《北方细菌战计划》,该计划意在利用细菌战来攻击中国东北地区。
日本秘密派遣了一支细菌战部队,将沈阳及其周边地区作为试点,实施了大规模的细菌战行动。
这也成为了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前奏。
2. 《桂战争计划》为扩大对中国的控制范围,日本军部开始筹划发动对中国的全面战争。
1931年,他们制定了《桂战争计划》,计划发动陆海空三线并进的进攻,通过机动快速的战术来摧毁中国军队,迅速占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
二、实施过程与步骤1. 乘机挑起事端日本在沈阳和东北地区已经建立了大量的间谍网和潜伏组织,以便在实施计划的时候获取情报并引导局势。
九一八事变当天,日本军队炸毁了位于沈阳的日本铁路,事后宣称是中国士兵的行为,借此事件来合法化对中国东北地区的进攻。
2. 实施全面进攻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本军队开始了对沈阳及其周边地区的全面进攻。
他们采取了分步骤行动的策略,先是占领了沈阳,然后通过陆路和水路向东扩张,迅速占领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地。
三、日本的侵略战略目的1. 控制东北资源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资源,对于日本来说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通过控制东北地区,日本可以直接支配这些资源,从而进一步加强其在亚洲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2. 确立对华政策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张的一部分,日本军国主义通过占领东北地区来实现对中国的全面控制。
他们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动了对中国的侵略行动,最终导致了全面的抗日战争。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7102cae29e3143323968938d.png)
3.军事入侵 1931年挑起了“九一八事变 ” 1932年,日本侵略者将东北占领地改名为“满洲国”, 扶植被推翻的清朝废帝溥仪为傀儡。从此,中国东北地 区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
1936年,华北的许多地方已经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势力 范围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我有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九一八小调》
步骤: 1.《田中奏折》为侵略谋划了版图
2.马关条约 侵略,从抢钱、抢地开始 1895年日本逼迫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条约,割取辽东半岛,及 台湾、澎湖列岛,并勒索赔款白银二万万两
后来又有赎辽费三千万两白银
那么~~问题来了。。。
二万万+三千万= 当时清廷3年的财政收入
!!!!
“中國將管理下開地方之權並將該地方所有堡壘、軍器、工廠及 一切屬公物件,永遠讓與日本。 “ ——马关条约
自然原因: 土地贫瘠,资源有限
经济原因: 资本帝国主义急需扩张
背景:
历史原因: 日本自古就有侵略政策
现实条件: 日本与德意组成轴心国
“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素志。”
“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明)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奉天皇于大唐(明)之京都(迁都北京),可于明后年幸,将 京城(北京)附近之十国(县)可供圣上(天皇)御用”,“周 围百国(县)吾儿(养子)领有” ——丰田秀吉
九一八事变的日本侵华战略解读
![九一八事变的日本侵华战略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ba7f01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3.png)
九一八事变的日本侵华战略解读九一八事变,即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开始,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
这场战争对中国和亚洲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日本的战略角度解读九一八事变,探讨其背后的动机和目的。
日本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已经实施了一系列对中国的侵略行动。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开始迅速崛起,通过模仿西方列强的方式,强化自身的军事实力和工业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开始将中国视为其扩张的目标。
九一八事变可以说是日本侵华战略的重要一步。
首先,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粮食产区,对日本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日本通过制造“柳条湖事件”来借口派兵入侵东北,并建立了伪满洲国,实际上将东北地区纳入其势力范围。
其次,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控制。
通过控制东北地区,日本获得了对中国政府的威胁和操纵的能力。
他们通过支持伪满洲国,削弱中国政府的合法性和影响力。
同时,日本还通过控制东北地区的经济资源,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除了东北地区,九一八事变也标志着日本对中国其他地区的侵略计划的开始。
事变之后,日本陆续占领了中国的其他重要城市和地区,如上海、南京等。
这些行动显示了日本对中国全面侵略的决心和野心。
九一八事变的背后,日本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
首先,他们希望通过侵略中国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
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潜力。
日本希望通过侵略中国,满足自身的经济需求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其次,日本希望通过侵略中国来巩固自己在亚洲的地位。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亚洲各国都在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日本希望通过侵略中国,成为亚洲的霸主,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
最后,日本还希望通过侵略中国来转移国内的矛盾和危机。
在当时,日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经济危机、社会不平等等。
通过侵略中国,可以转移国内的矛盾,凝聚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达到稳定国内局势的目的。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的军事战略与行动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的军事战略与行动](https://img.taocdn.com/s3/m/9277fcd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b.png)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的军事战略与行动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以所谓“满洲事件”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行动。
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开始。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事战略与行动的结果,因此理解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的军事战略与行动对我们认识这一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一、军事战略目标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实行扩张政策的一部分,其军事战略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日本希望通过占领东北地区来削弱中国的国力,并且建立一个以满洲为基地的扩张帝国。
其次,日本还试图控制中国的经济资源,包括东北的煤矿、铁矿等,以满足自身工业发展的需要。
二、军事行动计划为了实现上述军事战略目标,日本采取了一系列军事行动。
首先,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迅速占领了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如沈阳、大连等,并建立了所谓的“满洲国”。
其次,日本在侵略过程中采取了分割、吞并的策略,通过利用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逐步控制了整个东北地区。
随着东北地区的占领完成,日本开始向中国的其他地区进攻。
他们首先进攻了北平(今北京)、天津等重要城市,然后向南方推进,占领了上海、南京等大城市。
其中,南京大屠杀成为了日本侵略行动中的一大暴行。
三、军事战略手段在九一八事变的战略与行动中,日本运用了多种军事手段来实现其目标。
首先,他们使用了大规模的军事力量,通过先发制人的战术来迅速占领重要地区。
其次,日本还采取了经济封锁、政治操纵等手段,以削弱中国的抵抗能力并最终得到胜利。
此外,日本还使用了残暴的战争手段,如屠杀平民、焚烧房屋等。
这些手段旨在恐吓中国人民,破坏中国的经济基础,并迫使中国政府妥协。
九一八事变至二战结束期间,日本在中国实施了大规模的殖民统治,其军事战略与行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四、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的军事战略与行动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在中国的全面扩张,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96e019b1960590c69ec376df.png)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提纲:战略意图1、侵略传统、疯狂扩张2、经济危机,转移视线3、军国主义,妄图称霸4、利用内战,侵略中国主要步骤1、勒索巨额赔款2、疯狂扩军3、占领国土4、掠夺资源,榨取劳力摘要:当我们再一次翻开历史,我们会看见中国的发展史同样也是一部血泪史。
一百多年前,日本早已开始蓄谋侵略中国,从甲午海战到“七七事变”,日本正一步步想方设法蚕食中国领土,掠夺中国宝贵的资源。
如果我们想更深层次的了解日本侵华战争,莫过于从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两个方面来阐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牢记这段历史,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不再让这历史悲剧再次上演。
正文:从日本出兵侵略中国领土算起,已经有130年的历史,130年前日本出兵侵略中国台湾,揭开了日本侵华的巨大黑幕。
虎视眈眈的日本,早已对当时富有的中国存有野心,正悄悄的,一步一步的预谋统治中国。
时光荏苒,朝代更迭,在一百三十年间,中国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凭借着中华民族那不朽的凝聚力和不屈的精神,中华民族又一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再一次崛起。
而这飞速的发展刺激着某些日本右翼势力的神经,他们见不得中国的强大,总想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下绊子。
安倍晋三担任日本首相以来,其右倾趋势令人发指,他的种种言行都赤裸裸的反映出日本军国主义色彩:扩充军队,钓鱼岛“国有化”,参拜靖国神社,解除武器禁运,扩大自卫队权力等等。
在这关键时刻,我们应当勿忘国耻,牢记历史的教训,不能让悲剧再次上演。
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战略意图:1.侵略传统,疯狂扩张日本基于本国侵略传统,不断向外扩张势力。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国势骤强,积极向外扩张。
自甲午之役、日俄战争,以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均在中国掠夺利益。
且日本因地少人多,再加上土地贫瘠,资源缺乏,地震频发,故一向主张贯彻“大陆政策”,认为“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略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8b4cda1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6f.png)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略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了一系列侵略战略,试图彻底占领中国。
本文将深入探讨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抗战中所采纳的侵略战略及其影响。
一、积极的战略进攻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抗战初期采取的主要战略是积极的进攻。
他们迅速占领了沿海城市,并以其壮大的军事实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对中国开展了猛烈的进攻。
此举旨在迅速击垮中国军队,占领重要的区域,确立自身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二、分化与游击战战略面对中国军队的持续反击和游击战争的困扰,日本帝国主义转变了战略策略。
他们采取了分化和残暴的手段,试图瓦解中国的抵抗力量,并削弱中国抗战的战斗力。
日本帝国主义分化中国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挑起内战,以削弱中国的团结与抗战信心。
同时,他们推行了“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残暴对待中国民众,试图压制其抵抗情绪。
三、经济侵略战略为了支持中国抗战及满足其自身的战争需求,日本帝国主义实施了广泛的经济侵略战略。
他们不仅掠夺中国的资源,关闭中国的工厂,并强制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陷入经济困境。
此外,日本还通过建立伪政权,控制中国的财政和经济体系,加强其对中国的控制力度。
四、心理侵略战略除了军事和经济方面的侵略,日本帝国主义还采取了心理侵略战略,试图摧毁中国人民的精神斗志。
他们通过操纵媒体,散布虚假的宣传,歪曲历史,蔑视中国文化,并鼓励中国人民内部的矛盾与冲突。
这一系列手段旨在使中国人民感到绝望和无力,削弱他们对抗日战争的信心和决心。
五、抵抗与胜利尽管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了各种侵略战略,中国人民坚决抵抗,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军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积极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形成了全民抗战的局面。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意志,也凸显了日本侵略者在这场战争中战略上的失败。
综上所述,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战。
九一八事变中的日本侵略战略与战术
![九一八事变中的日本侵略战略与战术](https://img.taocdn.com/s3/m/943ae70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a.png)
九一八事变中的日本侵略战略与战术九一八事变,即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的中国历史事件,被认为是日本侵略中国的起点。
这场事变揭开了日本在中国发动全面侵略的序幕,也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对亚洲地区的战略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九一八事变中日本的侵略战略与战术。
一、日本侵略战略概述九一八事变前,日本的侵略战略主要集中在其殖民地的扩张与对华北地区的影响力拓展上。
日本长期渴望将东北地区纳入其统治之下,并通过控制东北铁路等要点实现对中国的控制。
九一八事变给予了日本一个合法的借口,他们以“维护东北地区的稳定与安全”为名义,派遣军队入侵中国东北。
二、侵略战略的实施1. 快速占领关键地区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迅速派遣大量军队进入中国东北地区,以占领关键地区为首要目标。
他们迅速攻占沈阳、大连等重要城市,并逐渐掌控了整个东北地区。
这一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的抵抗能力。
2. 破坏中国政府与军队为削弱中国的国家实力,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破坏中国政府与军队的组织与实力。
他们煽动内战,支持伪满洲国的建立,并迫使中国政府接受伪满洲国的存在。
同时,日本对中国军队进行打击,摧毁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训练基地和指挥系统。
3. 控制经济资源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控制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资源,尤其是煤矿和铁矿等重要资源。
通过掌控这些资源,日本确保了其侵略行动的持续支持和巨大经济利益。
三、侵略战术的特点1. 进攻速度快日本在九一八事变中采取了迅速占领关键地区的战术,他们利用速度优势迅速突破中国的防线,以最快的速度控制目标地区,从而削弱中国的抵抗力。
2. 暴力手段为达到其目的,日本军队在九一八事变中使用了残暴的手段。
他们采取了屠杀、强奸、掠夺等暴力行为来恐吓和威胁当地居民,以迫使中国政府接受其统治。
3. 支持伪军与伪政权为确保控制与稳定东北地区,日本积极支持当地的伪军和伪政权,以吸引和收买一部分中国人民。
这也是他们在战略层面上的一种战术手段。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计划与战略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计划与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e4532b4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e.png)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计划与战略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计划与战略九一八事变,即中国历史上的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军队在中国东北发动的一系列侵略行动。
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开始,也为之后的全面战争埋下了伏笔。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者侵略的一部分,他们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与计划。
本文将探讨九一八事变背后的侵略计划与战略,以揭示日本侵略者的真实意图。
一、侵略计划的形成与背景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前,日本侵略者已经积极策划着进攻中国的计划。
其背后的形成与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以及之后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事件。
这些事件中,中国先后遭受了来自日本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威胁,也显示了中国内外困境。
日本侵略者看到了中国的弱点,决定借助中国内乱与政治腐败的机会来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他们以侵略中国东北为契机,随后迅速占领了辽宁、吉林等地,建立了伪满洲国,并对中国东北进行全面彻底的掠夺。
二、战略目标与侵略计划九一八事变背后的侵略计划是日本侵略者为实现其战略目标所制定的。
他们的战略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 占领战略要地日本侵略者希望通过九一八事变来占领中国东北,因为这一地区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对日本对中国其他领土的进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占领中国东北还能够夺取中国的资源,满足日本扩张的需要。
2. 扩大影响力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通过建立伪满洲国以及推行各种殖民政策,试图在中国东北扩大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
这既是为了巩固日本在东北地区的统治,也是为了将来进一步侵略中国其他地区打下基础。
3. 分化中国抵抗力量日本侵略者意识到,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中国人民的抵抗是他们最大的障碍。
因此,他们制定了计划,试图分化中国的抵抗力量,以削弱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他们通过支持汪精卫等傀儡政权,对中国抵抗势力进行打击,以便更好地实施侵略计划。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的军事战略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的军事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84d9fc7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9.png)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的军事战略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的军事战略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行动,成为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起点和标志。
在这场侵略中,日本的军事战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日本军事战略的角度,分析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一、背景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与日本在军事战略上的发展密切相关。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开始追求军事现代化,以外国为模板进行改革,并研究和吸收了西方国家的军事科技。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军事力量逐渐壮大,在军事战略上崭露头角。
二、日本军事战略的特点1. 全方位攻势:日本军事战略强调快速攻击和迅速占领领土,采取了全方位的战略部署。
他们注重在战争初期打击对手,通过快速战争达到迅速胜利的目的。
2. 突袭战术:日本军事战略中,突袭战术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们常常在对手毫无准备的时候发动袭击,以求最大化的战略效果。
3. 空中优势:日本军事战略非常重视空中力量的运用。
他们积极发展军用航空技术,以空中打击为主要手段,力求迅速摧毁对手的军事目标。
4. 海上封锁:日本军事战略中,海上封锁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他们通过占领战略要点,控制海上航线,以阻断对手的补给和援助。
5. 经济压制:除了军事手段外,日本军事战略还经常使用经济手段对对手进行压制。
他们通过控制资源,削弱对手的经济基础,以达到战略优势。
三、九一八事变的进程1. 炮击辽宁宁东铁路: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是日本关东军于1931年9月18日对中国东北的辽宁宁东铁路进行炮击。
这次炮击是以“中国破坏铁路”为借口,为了控制东北而发动的。
2. 占领沈阳: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本军队占领了东北的重要城市沈阳,并建立了伪满洲国。
此举标志着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实质性控制。
3. 扩大侵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继续扩大侵略行动,先后占领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实现了对中国东北的全面占领。
四、九一八事变的影响1. 动摇中国政权:九一八事变打击了中国政权的威信,给中国国内政治形势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为日本的侵华行动埋下了伏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步骤
勒索巨额赔款 占领国土 掠夺资源榨取劳力
勒索巨额赔款
1895年日本逼迫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条约,割取 辽东半岛,及台湾、澎湖列岛,并勒索赔款白银二 万万两。后因俄、德、法干涉,日本放弃辽东半岛, 但又索取赎辽费三千万两白银。这一笔总数二亿三 千万两白银的巨款,相当于当时中国年财政收入的 3倍,日本年收入的4.5倍。此后,日本将90%的赔 款发展军需工业,建立了大机器生产的工业体系。 1896年伊藤博文内阁制定十年扩军计划,40%的经 费直接来于中国的赔款,为日本进一步侵华打好了 基础。1900年,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日本从北京 与天津掠走库存白银共五百万两,将清皇宫内的珍 宝文物洗劫一空。之后又攫取赔款白银约三千万两。
高材1007班课题组
中日国力对比
日本是当时亚洲唯一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自身具有很 大优势。在中国还很落后的时候,日本已经相对比较 发达了,拥有先进武器装备,这一点是当时的中国无 法比拟的。日本在世界范围内交往的不断加深,西方 国家“殖民地”思想对日本来说也是根深蒂固,加上 自身军国主义的特点,都注定其必须继续走殖民扩张 的道路。在这样的思想促使下,日本迅速发动国内青 年,扩充军队,并很快发动了战争。
日本进入中国
带走大量财物
占领国土
1914年,日本即占领山东。次年1月28日,向袁世 凯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意图将山东、东 北、内蒙作为其殖民地,并控制中国的政治、军事、 财政、警务等。1927年7月25日,日本首相兼外相 田中义一提出世称《田中奏折》的满蒙积极政策, 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1931年,九· 一八事变。日 军迅速占领我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从而 实现《田中奏折》中的第三期步骤。1932年1月, 日本借口日僧被殴,进攻上海。1933年,日军侵占 热河省,入山海关,进兵华北。1937年7月7日,芦 沟桥事变后,日本以几十万军队开始对中国进行全 面进攻。当年底,南京沦陷。日本很快占据了大半 个中国。
日军侵华形势图 —————— 魔爪伸过的地方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5年 华北事变 1937年 七七事变
1938年10月
……
血腥的日寇!!!
愤起吧!!!中国!!!
2、国共联合抗日 ——合作表现
⑴淞沪会战
国民党 正面战场抗战
相 相 互 互 依 关系 配 存 合
⑵太原会战
⑶徐州会战 ⑷武汉会战 ⑸枣宜会战 ⑴洛川会议 ⑵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
战略意图:
1、实现扩张政策 2、在经济危机下,转移国人视线 3、掠夺资源,倾销产品 4进行了周密计划的,日本政府蓄谋已 久,经过长期的准备开始进行其掠夺与侵略。 日本殖民中国,迁都大陆的设想早在丰臣秀吉时代即 已构思,只是那时实力不够,不能实现。从1868年 明治维新的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政策开始,到 1927年《田中奏折》的征服世界的五步计划,日本 把征服中国大陆作为实现其野心的先决条件。日本对 中国的掠夺先是通过武装侵略,勒索巨额赔款,以为 其进一步工业化获得原始资本,同时达到使中国经济 崩溃、内乱四起的目的。然后则趁中国改换朝代百废 待举的时候,以精锐之师对国土进行武力征服。
共产党 敌后战场抗战
⑶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⑷百团大战
⑸少数民族抗日武装: 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
虽然日本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侵略和惨绝人寰的 杀戮,但中国没有被打倒,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全国人民同仇敌忾, 经过八年的抗战,最终 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 这不仅拯救了我们中华 民族,也为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使日本称霸世界的妄想 破灭。
掠夺资源榨取劳力
九· 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占领了东北、华北、中原、华 南大半领土,在东北,日本占领煤矿40多处,以及铁、 金、镁、油矿等。在华北、华中、华南,日军控制了 几乎所有的工矿企业。以1943年一年日本对我国铁砂、 生铁、煤炭三种矿产的掠夺量为例,分别为1065万吨、 181万吨、5007吨。 更残忍的是,日本对我资源的掠 夺是以对数以千万的中国工人劳力的榨取和几百万中 国劳工的生命为代价的取得的。在极为恶劣的工作条 件与日人的残酷折磨下,大批劳工死于非命,这些死 难者的尸体日积月累,形成骇人听闻的万人坑。仅东 北地区被残害致死的劳工就有二百多万人。如在阜新 矿区,日人掠走煤2600万吨,留下万人坑4处,死难 矿工13万人,平均每采集200吨煤,就留下一具矿工 的尸体。
组长:刘宇祥 组员:冉国文 许勇 何帅霖 吕磊 刘求林 江航 丁丹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