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中特思考题(每年都一样)答案

合集下载

厦门大学党委党校第48期思考题 - 参考答案与补充

厦门大学党委党校第48期思考题 - 参考答案与补充

厦门大学党委党校第48期思考题参考答案与补充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一,中国共产党不是一般的工人群众组织,而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即党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政党。

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其二,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主要体现在:(1)党制定和贯彻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又是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2)党的先进性和代表人民利益的广泛性是一致的,党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我们党的党员既有来自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又有来自非劳动者阶层的先进分子。

其三,成为“两个先锋队”是我们党的一条历史经验。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始终是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的,我们党一建立就面临着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任务,这就决定了党必须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群众性,既保持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四,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由社会上最优秀的分子所组成的,是与时代的发展同步的,我们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把社会上各种积极力量,吸收到我们党内来。

保持了党的与时俱进性,就保持了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第一,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

中国的近代发展历史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

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第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答案整理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答案整理版)

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答案整理版)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导论1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有哪些?谈谈对这些基本问题的理解。

答: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科学的认知⽅法)对待马克思主义 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问题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主要在两个⽅⾯:⼀是党⾃⾝的建设问题; ⼆是党领导的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4、实现社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对发展问题的重新认识。

发展终极⽬标:满⾜⼈的多个层⾯的需求和促进⼈的全⾯发展怎样发展:整体性(经济政治⽂化社会⽣态全⾯发展);协调性(五个统筹);可持续性2、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道路—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领导⼒量),⽴⾜基本国情(现实依据),以经济建设为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开放(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社会中⽣产⼒(主要任务),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主义先进⽂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布局),建设富强民主⽂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标)(2)理论体系:邓⼩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3)制度——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1根本政治制度(⼈民代表⼤会制度)2 基本政治制度3法律体系(中特法律体系)4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5建⽴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具体制度第⼀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如何概括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情况:⼈⼝⼤国⽽⾮⼈才强国,⽂盲半⽂盲⽐例⾼;(2)从⼈均国内⽣产总值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3)从⼈民⽣活⽔平看,中国⼈民⽣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康(4)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众多,⼈均资源占有量少,⾯临很⼤的资源环境压⼒(5)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平(6)从⼯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平(⼆)结论:三个没有变1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2⼈民⽇益增长的物质⽂化⽣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盾没有变3我国是世界上最⼤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2、当前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有哪些?答:⼀、是经济实⼒显著增强,但⽣产⼒⽔平总体不⾼,⾃主创新能⼒不强,结构性⽭盾和粗放式增长尚未根本改变。

厦门大学16年中特重点

厦门大学16年中特重点

1、如何看待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新的国际观?“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共生主义的发展模式“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种新的国际观,是我们把握和认识当今国际社会重要而精准的视角。

这种国际观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所谓合规律性,是指“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客观现实的充分反映,是对当今国际社会存在和运行规律、本质及其走向的深刻揭示。

概而言之,提出“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充分的客观依据。

所谓合目的性,是指“命运共同体”思想包含着当今人类追求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价值目的,也包含着世界各国所必须遵循的共同的价值观和交往准则。

“命运共同体”是具有高度政治共识的关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具有高度政治共识和稳定合作预期,能够经受一定程度压力考验的关系。

它在政策层面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双方不机会主义地利用国际环境变化中出现的机会,不通过向对方施压以获取利益作为优先的政策手段。

”“命运共同体”是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理念基础“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指导中国进行国际交往、处理国际事务、建构国际新秩序的基本的主张。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换言之,中国之所以要大力强调和主张建设和谐世界、促进和平发展,就是基于对当今国际社会是一种命运共同体的客观认知。

“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所主张的实现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理念基础。

2、“一带一路”对中国周边外交有何积极意义“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把握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打破现有外交格局,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表明新一届党中央在处理新型国际关系中的统筹兼顾与创新发展理念。

让全世界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和企业得到更多对于“一带一路”的了解,使“一带一路”的建设能够稳步推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中特思考题答案

中特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第五讲16答:(1)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实际上就把实现社会和谐纳入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

(2)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反映了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性质。

社会和谐所包含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无一不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密切相关。

(3)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进一步增创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合理最进步的社会制度,它应当而且也必然具有以往任何社会制度都无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

(4)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必将给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带来新的历史性飞跃。

摆脱贫弱落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民族振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一切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

17重要性: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

体现了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始终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

重要意义:1.民生问题,可以反映出政府的行为和能力是否可以被人民所认可。

2.民生问题,与一定时期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密切的关系。

3.民生问题,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有否合理。

1、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的核心内容坚持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解决民生问题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特课后习题答案整理(最终版)

中特课后习题答案整理(最终版)

3思考题三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在经济体制上,与苏联模式的高度集权的行政性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在政治体制上,与苏联模式高度集权和集中的政治体制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包括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

在文化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文化专制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

在社会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垄断控制体制,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这五个有利于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4思考题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中特课后习题答案

中特课后习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导论1思考题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为我们完成后一个历史任务创造政治和历史前提。

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进行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根本目的,也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奠定物质基础实现全面小康,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它又是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要清醒认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

从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踏上了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征程。

在这个伟大的历史征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一变革实现了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

在旧中国的废墟上,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阔步前进。

中特思考题汇总(带目录,考试必备)

中特思考题汇总(带目录,考试必备)

目录1、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3)2、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4)5、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 (5)6、怎样在实践中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现实路径 (6)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特点和优势 (8)9、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9)10、正确认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9)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9)12、“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内涵 (10)13、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11)14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12)15、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2)1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3)1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14)1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现实意义 (14)19、切实推进经济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14)20、如何理解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15)21、为什么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16)2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形成了哪些基本经验? (16)23、如何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6)24、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17)25、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18)26、有人认为,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而政治的改革和发展却相对滞后。

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19)27、目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 (19)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0)29、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1)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22)31、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22)32、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23)33、文化软实力的价值? (23)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 (23)35、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24)36、怎样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26)37、为什么要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26)38、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厦门大学2021-2021秋季学期毛概专题思考题及答案

厦门大学2021-2021秋季学期毛概专题思考题及答案

厦门大学2021-2021秋季学期毛概专题思考题及答案概论课2021-2021秋季学期专题教学及思考题专题一:思考题: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专题二:思考题:如何理解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会具有坚实基础。

坚持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专题三:思考题:如何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把握和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a.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性质),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b.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程度),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思考题答案汇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思考题答案汇总

目录第一讲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2)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2)第二讲课程《生态文明若干问题研究》 (3)一、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3)二、试述中国共产党人对生态问题认识的深化与发展。

(4)第三讲课程 (6)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6)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6)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7)第四讲课程《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7)理解以人为本的三个层次 (7)第五讲课程《论社会主义制度创新》 (9)一、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创新? (9)第六讲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若干问题讨论》 (10)一、怎样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讨论是“始于毛,成于邓”?. 10二、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11)第七讲课程 (11)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主要内容及特征。

(11)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胡锦涛提出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怎么理解这个关系? (12)三、中国是什么样的新型(世界)大国?(难度大) (13)第八讲课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3)一、怎样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3)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与西方民主制度相比) (14)第一讲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9月17日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厦门大学中特思考题(每年都一样)

厦门大学中特思考题(每年都一样)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之本,也是固国安民之策。

着力解决好直接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必须牢牢抓住就业这一关键。

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为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就业机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

2.教育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之基。

让全体人民都受到良好的教育,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既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应享有的权利,又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更加重视教育公平,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公共医疗卫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之要。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努力健全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3.住房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之重。

“住有所居”是当前社会热点之中的热点问题,是人民群众的期盼。

要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有效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和各类棚户区家庭的住房困难。

4.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之依。

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险的各项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

(下面开始应该是第五点)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以更加有为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那些急需办、又有能力办的民生之事办实、办好、办出实效。

转变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的观念,加快推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尤其要时刻关注“平均数”下的不平衡,真心关怀、切实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存需求,尽快补齐涉及民生问题的“短板”,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发展成果。

[VIP专享]厦门大学毛概思考题答案

[VIP专享]厦门大学毛概思考题答案

2013----2014概论思考题(一)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5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P1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研究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它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集中群众的智慧,把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战胜种种困难,创造种种奇迹,它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它是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3、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P18--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其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中特思考题

中特思考题

1.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如何认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总理为何一再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3.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如何?如何来采取措施缩小收入差距?
4.十八大三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
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认识。

5.怎样看待时代主题的变与不变?
6.世界大发展变革大调整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7.怎样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8.如何看待“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新的国际观?
9.我国当前对外方针政策是什么?
10.”一带一路”对中国有哪何积极意义?
11.美国“重返”亚太对我国周边外交有哪些影响?
12.中国应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
13.什么是生态?
14.什么是生态文明?
15.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厦大53期党校思考题整理(14-28)

厦大53期党校思考题整理(14-28)

厦大53期党校思考题整理(期党校思考题整理(14-2814-2814-28))1414、、(51期18题)为什么说党的纪律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答: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的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严明的纪律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而且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保证。

(1)党的纪律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

(2)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

(3)党的纪律是巩固党与群众关系的重要保证。

(4)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1515、、(51期19题)党的纪律的包含哪些主要内容,具有哪些主要特点?答:①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党的纪律按照纪律规范所调整关系的不同可划分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人事纪律、经济纪律、群众纪律、外事纪律、保密纪律等方面。

②党的纪律的基本特点:(1)党的纪律是为工人阶级根本利益服务的纪律(2)党的纪律是统一平等的纪律(3)党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4)党的纪律是科学的纪律(5)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1616、、(51期20题)为什么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答:所谓党风廉政、廉洁政治,就是不以公权谋私利的政治,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质是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不以权谋私。

第一,党风廉政建设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追求。

可以说,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我们党的建设的始终,是我们一贯的政治追求和奋斗目标。

第二,党风廉政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内容、以依法治国为重要保障的现代政治文明,体现了民主法治、公正廉洁的基本政治理念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

第三,党风廉政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必然要求。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

在长期执政的新形势下,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执政条件和党员队伍组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来自外部的风险和考验前所未有,党的建设方面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中特思考题参考答案整理详解

中特思考题参考答案整理详解

中特思考题参考答案整理目录◆如何实现公平正义? (2)◆当前中国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出路? (2)◆简述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2)◆试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3)◆马恩社会主义观是空想的还是科学的?为什么? (4)◆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有何差异?如何解释二者之间的差异? (5)◆如何从文化的角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6)◆简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6)◆简述中国新型大国外交? (7)◆如何科学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8)◆如何理解“两种本质不同的人本观”? (9)◆怎样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0)◆如何实现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一个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明确提出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切实维护与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实现路径:第一,始终坚持发展首位。

在发展中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在新世纪新阶段,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仍然是努力发展社会经济,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为实现更高水准的社会公平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第二,建立公正的社会分配结构。

由于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收入分配公平一方面受社会主义制度规定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中国初级阶段现实国情的制约,现阶段得到的分配公平是相对的公平。

为此,初次分配是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分配中坚持以公平为主的分配原则。

第三,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机制。

制度上的公正是政治上的保证。

应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把权利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加强社会监督,保障公民的检举权、控告权、申诉权,保障公民参与有关切身利益的各种决策。

塑造信息对称的政治环境,建立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正、公开和有效传递,实行信息公开化,推动决策民主化,是当前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

中特思考题 (仅供参考)

中特思考题 (仅供参考)

(一)上课的思考题1.怎样理解中特的科学社会主义基础(1)“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中特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实际和时代特色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2)“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方法:彻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彻底解放和发展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

(3)“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凡是有利于两个解放和发展的思想、制度、实践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凡是不利于两个解放和发展的思想、制度、实践都是我们要改革和突破之处。

(4)四个“中国特色”:1)实践特色:初级阶段,改革开放,生命依据,价值支撑2)理论特色:基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理论自觉3)民族特色:优良传统,民族复兴4)时代特色:工作重心,改革开放;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科教兴国,依法治国;两个文明,总体布局。

2.怎样深刻理解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中国当代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前者是前提,后者是目的。

(2)三大事件: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3)进行了改革开放,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中国梦:是两大历史任务和三件大事的总结和展望。

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新中国成立10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应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2)应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3)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特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特课后思考题答案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党不断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前进旗帜,也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当代中国的主题这一问题,须首先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担当起了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展现出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它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即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时代特色。

厦门大学第57期党校考试思考题及答案

厦门大学第57期党校考试思考题及答案

厦门大学第57期党校考试思考题及答案第57期党校考试学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这是因为:(1)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的。

(2)中国共产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

(3)中国共产党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

(4)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的。

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这是因为:(1)从我们党所代表的利益来看。

我们党不仅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

(2)从我们党的宗旨来看。

这同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

(3)“三个代表”是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根本指针。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完全一致、高度统一的。

2. 为什么说要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1)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

2)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3)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6.为什么说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1)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共产主义要在社会物质基础发展成熟后才能实现。

(2)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实现共产主义是会经过数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把这个阶段称为社会主义),作用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把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并阻止资本主义的复辟。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目及答案(厦大)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目及答案(厦大)

1.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与发展都要立足这个最大实际,这既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根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能否顺利发展,都是同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密切相关。

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至关重要。

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制定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谋划和推进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的关键和根本。

回顾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提出的一些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脱离、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结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吃了苦头,遭受损失甚至严重挫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因为正确总结了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重新认识和准确把握现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作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征程中,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是我们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并保持正确发展方向的根本保证。

只有把握住了这一最大国情,我们才能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特色、理论特色、制度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顺利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2.如何认识当前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小学]厦大思修往届试题.docx

[小学]厦大思修往届试题.docx

《思恕道德修界鸟诚律基舷》__________ 曇沉____ t _______ 耳級____ 专宴班主考教师:________ 试卷类型:(A卷)判断正误(正确的打V ,错误的打X ,每题1分,30题共30分)()1、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始终发挥着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的是集体主义。

()2、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政治、文化一体化,所以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吸收其他国家、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

()3、“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Z-o()4、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则不一定都表现为法律。

()5、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附加刑只能附加适用,不能独立适用。

()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反对拜金主义,就是要坚持中国传统道德,鄙视金钱。

()7、在社会主义帀场经济中,每个人都是服务对象,乂都为他人服务。

()8、“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人际交往中互助原则的体现。

()9、著作权又称版权,是出版社享有的权利。

()10、爱国主义不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对待祖国的感情是一致的。

()11、甲、乙两人到某鱼塘钓鱼,鱼塘主人丙因常冇人来偷鱼而结怨已久。

一见甲、乙二人,便拿起一把鱼叉向甲面部刺去,乙见状抓起一块石头向丙扔去,致丙重伤。

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12、劳动者如果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就不受《劳动法》的保护。

()13、法是随着私冇制、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因而在原始社会没冇法。

()14、家庭属于个人生活空间,因此在自己家里,个人的行为不受法律的限制。

()15、网络是虚拟世界,因此在网络世界屮可以享冇绝对自由。

()16、某甲欲杀乙,举刀来到乙的家门】」,由于害怕承担刑事责任,心理发生动摇,,遂放弃了犯罪。

但事实上,乙那天根本不在家。

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17、我国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同意通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1.2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821这是对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的重要判断,也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前提。

深刻领会并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世纪头20年是“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第一个10年过去、第二个10年开始的历史联结点上召开的。

前一个10年,我们成功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后一个10年的前5年即“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我国既面临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挑战,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首先,放眼世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

我国受益于科技创新,同时产业转移、跨国并购使我国能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但气候、能源、粮食、卫生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国分歧很大。

局部冲突不断发生;敌对势力仍在,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其次,立足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资金供给充裕,劳动力素质提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物质、技术和体制基础更加牢固,企业竞争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总体保持稳定。

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面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地区差距、二元结构、住房、医疗、养老、就业难等问题。

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

站在世界第二的新起点上,特别是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良好表现,使中国对世界来说已经不再是无足轻重,而成为了举足轻重。

一方面我们要充满信心,加快我国由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迈进的步伐,另一方面还要正确对待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DC版不考?)4.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请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6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浓郁的民族性、实事求是的科学性、高度的民主性、深广的群众性和勇于改革的创造性。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立足国情,不断探索文化建设有效途径,开创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益深入人心;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文化事业空前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实践证明,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和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4.2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70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我国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居于统摄地位。

社会思潮是多样化社会思想的突出表现,是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阶层、群体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广泛传播、有较大影响的思想倾向、思想潮流。

作为社会气候的“晴雨表”,社会思潮对社会价值观念、社会心理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社会思潮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将是一种客观存在。

同时任何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需要有主导价值观的强力支撑。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内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更加明显,各种社会思潮潮起潮落。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握正确方向。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第一,必须科学认识和把握社会思潮的性质和发展运动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分析社会矛盾变化,揭示社会思潮形成和流传的社会基础,加强对其超前预测,研究其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演变规律,引导其健康发展。

第二,要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与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结合起来。

尊重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树立多样共生的意识,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度和影响力。

第三,要积极稳妥地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

一方面要讲原则,对错误观点不能听之任之;另一方面要讲政策,注意区分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对思想认识问题积极引导;对学术问题贯彻“双百”方针;对政治问题,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方法上坚持以理服人。

4.3有人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

请谈谈你对问题的看法。

72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十七大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蕴涵着巨大的潜能。

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表明,没有文化软实力的积极引领,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文化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能长期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对思想解放起着引领作用,对经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对社会和谐起着滋润作用,对人的进步起着催化作用。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

要把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热情和活力激发出来、凝聚起来,不断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才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如今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

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

文化的巨大作用日益为世界各国所认识和重视。

我国要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弘扬文化创造精神,发挥民族文化创造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

在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需求日趋旺盛。

然而目前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

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让百姓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才能充分体现发展文化软实力这个硬道理。

(DC不考)5.1、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870党作出的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这一重大判断,(1)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社会理想。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社会和谐同社会主义的本质相联系。

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邓小平把实现社会和谐纳入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

江泽民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这一重大判断与以往认识成果一脉相承,又作出新的理论创造,丰富了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理论武器。

(2)反映了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性质。

社会和谐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而我们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因此,党中央作出的这一重大判断是其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是人民的政权,共产党是代表人民执掌政权的,这个政权必须完全用来为最广大人民谋利造福。

由于社会和谐直接关系最广大人民的福祉,因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一个基本功能,就在于促进和实现全体人民普遍向往的社会和谐。

(3)有利于进一步增创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是最合理最进步的社会制度,具有其它社会制度无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

社会和谐的本质特征,在于坚持以人为本。

社会主义制度高于资本主义制度,其全部合理性和优越性就植根于以人为本。

党把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就是增创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之举,并不断把社会和谐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由理论认知转化为现实实践。

(4)必将给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带来新的历史性飞跃。

民族振兴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融为一体。

党把“社会和谐”鲜明地写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上,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社会理想追求第一次成为了社会主义大国的生动实践。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伟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将走向更大辉煌。

5.2改善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当前,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成为改善民生中最迫切的问题,请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865 重要性: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体现了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始终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

重要意义:民生问题,反映了政府是否被人民认可,与一定时期社会的公平、正义密切相关,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的合理性。

改善民生问题的意义在于(1)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的核心内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把发展目的真正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