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1
唐代文学复习题1

唐宋文学复习题一、单多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至5个正确答案)1.从体裁上看,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一篇()。
A.诗歌 B.散文 C.骈文 D.辞赋 E.散文诗2.“三吏”“三别”是杜甫()创作的。
A.读书与壮游时期 B.困居长安时期 C.自洛阳归华州时D.飘泊西南时期 E.流落江湘时期3.“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见于()。
A.《登金陵凤凰台》 B.《登高》 C.《登岳阳楼》 D.《黄鹤楼》 E.《登鹳雀楼》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二句出自杜甫的()。
A.《登岳阳楼》 B.《登高》 C.《同诸公登慈恩寺塔》D.《羌村三首》 E.《望岳》5.从下列诗篇中,选出杜甫的五言律诗()。
A.《兵车行》 B.《春夜喜雨》 C.《登高》 D.《北征》 E.《登岳阳楼》6.杜甫律诗中,被前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诗作是()。
A.《登楼》 B.《登高》 C.《登岳阳楼》 D.《蜀相》 E.《闻官军收河南河北》7.杜甫各体兼善,但其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A.绝句 B.五、七言古诗 C.骚体诗 D.律诗 E.四言诗8.下列诗句中,杜甫所作的有()。
A.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B.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E.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9.既是杜甫困守长安十年的思想与生活的总结,又标志着诗人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所达到的新的高度的杰出诗篇是()。
A.《春望》 B.《丽人行》 C.《北征》D.《兵车行》 E.《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0.下列诗句中,出自王绩《野望》的有()。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B.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E.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11.下列作品中,李白所作的有()。
A.《兵车行》 B.《行路难》 C.《将进酒》 D.《蜀道难》 E.《独坐敬亭山》12.李白最擅长、贡献最大的诗体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 唐代文学PPT课件

三、豪放词派
豪放词派主要以苏轼、辛弃疾、张孝 祥等为代表,他们突破词为“艳科”的狭隘 范围,将通常只在诗 中出现的田园风情、山 水景物、人生志趣、怀古感今以及咏物记事 等内容移入词中,并 充分利用词的体式上的 特点,取得诗歌所难以具有的艺术效果。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 位,他不仅彻底打破了自晚唐五代以来所谓 “词为艳科”的传统,而且冲破了传统的所 谓“诗庄词媚”的界限;开“豪放词”派新 风,拓展了词的题材,扩大了它反映生活表 达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词的内容和风格的多 样化。
初唐
第2页/共28页
一、上官体
“上官体”是初唐前期出现的一种诗歌流派,该流派承袭齐梁宫体诗的余风,形成一种浮华靡丽的 诗风。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高宗时期的上官仪。
第3页/共28页
二、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时期的杰出诗人。 卢照邻《幽忧子集》 骆宾王《骆宾王文集》 王勃 《王子安集》 杨炯《盈川集》)。
第8页/共28页
二、山水田园诗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的诗 情景交融,意趣盎然,能够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
王维在山水田园诗方面表现出惊人的才华和创造性,对 后世影响很大。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正是在诗情和 画意的互相渗 透和生发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 艺术。
唐朝中国古代的鼎盛时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各种文化的交汇融 合,有力地促进了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
唐代文学的主流是诗歌。优秀诗人如群星璀璨,名家辈出,流派众多, 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诗歌艺术形式日臻完备,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 的高峰。
唐代文学

3、唐代出现了一些新文体。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和杂史杂传的基础上,诞生了传奇小说;佛教的传播,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燕乐的盛行,燕饮歌吹的需要,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体式——词。
第三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1、陈子昂的生平(见教材228页)。
2、陈子昂的诗歌理论。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云:“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在这篇序言里,陈子昂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学风范。此序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但这种复古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的将抽象思维附着于感性形象之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
杨素是隋朝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其《出塞》其二在平实的叙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以武人而为诗格调清远,“转似出世高人”(沈德潜),还有《赠薛播州诗十四章》也是佳作。
第二节 初唐诗坛
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仪:
贞观时期,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唐太宗是贞观文学的领袖。贞观诗风主要受南朝文学的影响,逐步走向宫廷化。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五言诗,“绮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但其内容仍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所以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即四杰来承担。
唐代文学课件(全)

2、宗儒
唐代的宗儒的特异之处在于注重 事功,绝无汉儒的琐屑和宋儒的空疏 ,重视典章制度的建设,注重政治问 题的实际方面,相对忽视抽象的概念 。
3、崇佛
佛教对唐代文学的影响,是通过影 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 文学创作中来。表现禅机禅趣内容的诗 都直接与佛教有关。俗讲与变文,其内 容的来源都是佛经,功用是传教,所以 其产生并无文学意义。到后来流行于民 间,作者渐变其宗教内容,代以史料故 事的叙述,才带有通俗文学的性质。
三、卢照邻(634—686,或635— 689)
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 ,幼读诗书,曾经从曹宪、王义方学《苍颉 》、《尔雅》及经史。年若冠,调邓王府典 签。龙朔末年,任益州新都尉。总章二年去 官。咸亨三年中风,上元元年秋冬,入太白 山求仙药,中毒,中风加重。后转东龙门山 ,再徙阳翟县具茨山,服饵学道,并信佛法 。武后垂拱二年前后,自投颍水而卒。
4、道教
道教对人生行为的影响是回归自然 ,亲和自然;对人生信仰的影响是独善 其身,超越自我,用神仙幻境的追求冲 淡现实人生的失意。在艺术表现上往往 用奇特的幻想、夸张纵恣的表现手段, 隶属于浪漫风格的范畴。
五、唐诗的分期
严羽《沧浪诗话》: “以时而论,则 有初唐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 体。”
年少才高,位卑名大,怀才不遇, 恃才傲世,仕途坎坷,遭遇悲惨。
一、王勃(650-675或676)
王通之孙,王绩侄孙。幼年聪颖过人,
六岁便会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汉书注》 ,做《指暇》十卷。十四岁应举及第,授朝 散郎,时有“神童”之誉。曾为沛王府修撰 ,因作《檄应王鸡文》,被高宗命令逐出王 府。二十至二十二岁漫游蜀中。二十四岁任 虢州参军,因匿杀官奴曹达,犯死罪,遇赦 ,革职。父王福畤受到牵连,左迁交趾令。 王勃渡海省亲,溺水而死,时年二十七岁。 卒后,友人杨炯辑其遗文,编集为二十卷。
1 唐代文学绪论、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二、唐文学繁荣的表现: 1.诗、文、小说、词全面发展。诗歌达到最高成 就,散文展开文体文风改革,小说走向成熟,出现 新的文体——词,并焕发光彩。 2.作者众多,名家名篇众多。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三、唐诗发展的分期
南宋严羽《沦浪诗话》依时代先后分唐诗为五个
阶段,后人论唐诗分期,皆追溯于严羽:
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
“初唐四杰”之名的来历及对唐诗革新的贡献 : “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 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旧唐书· 杨炯传》) “四杰”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他们有变革文风的 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 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 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举凡离别、怀乡、边塞、 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皆入诗;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 的方向;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 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形式上王、 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第二节 唐代文学的繁荣
一、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客观原因:经济发达,社会思想文化的开放兼容, 带来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文化环境;盛世士人的进取精 神,带来文学昂扬的风貌;丰富多彩的生活、多种艺 术的相互交融促进,三百多年间包括大繁荣与大破坏 的时代,都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丰厚的土壤。
文学自身的原因:魏晋南北朝以来文学发展的结果。
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
三、杜审言与沈、宋及近五律的定型
武则天后期,诗坛依然流 行宫廷风貌,在诗艺技巧上有 进一步发展,出现杜审言、宋 之问、沈佺期等重要的宫廷诗 杜审言(648?—708), 字必简,祖籍襄阳(今湖北襄 樊),实为洛州巩县(今属河南) 人。初唐的一位重要诗人,是 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杜 甫的祖父。他的诗以浑厚见长, 精于律诗,尤工五律,与同时 的沈(佺)期、宋之问齐名。他
唐宋文学课件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成就
❖ 1 既有精细的刻画,又注重完整的意境; ❖ 2 明丽的色彩,隽永的意味; ❖ 3 禅机妙理; ❖ 4 风格多样,极富艺术创作。
山水田园诗派
❖ 孟浩然、王维、祖咏、裴迪、储光羲、常建 等。
作业
❖ 品评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第二节 创作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
❖ 一、王翰 ❖ 《凉州词》二首 ❖ 二、王之涣 ❖ 存诗六首,皆绝句精品。 ❖ 品鉴: ❖ 《登鹳雀楼》 ❖ 《凉州词》
题大庾岭北驿
❖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
宋之问
第三节 初唐四杰的崛起
❖ 锐意变革的新进诗人: ❖ 卢照邻《幽忧子集》 ❖ 骆宾王《骆宾王文集》 ❖ 王勃《王子安集》 ❖ 杨炯《盈川集》
初唐四杰
❖ 仕途上,四人都坎坷不遇,年少志大,才高 位卑,这种人生经历深刻影响了他们的思想 性格和文学创作。
❖ 唐作为一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始终没有建立 起强有力的单一的思想统治,而是儒道佛并 存,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特例。
第二节 唐代文学的繁荣
❖ 一、首先表现在诗、文、小说、词的全面发 展上
❖ 二、作者众多而大师辈出 ❖ 三、艺术风格与流派的多样化
隋与初唐文学
❖第一节 隋代诗歌
❖ 杨素: ❖ 隋代的开国重臣,豪杰式的人物。作品有一
平仄
❖ 诗人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 仄,就是上声、去声、入声。
❖ 平仄在诗词中的交错: ❖ 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 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仗
❖ 诗词中得对偶,叫做对仗。 ❖ 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
唐代文学——唐诗.ppt

诗
唐诗发展史
有唐三百年,诗众体备矣……略而言之,则有初唐、 盛唐、中唐、晚唐之不同。(高棅《唐诗品汇》总序) 1、初唐(618-712)新陈代谢期 2、盛唐(713-765)繁荣鼎盛期 3、中唐(766-835)再度中兴期 4、晚唐(836-907)夕阳晚照期
1、初唐(618-712)
初唐从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到玄宗李隆基先天元年, 经历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武后(新朝)、 中宗、睿宗、玄宗诸帝,与隋代诗歌一起,属于唐诗 的新陈代谢期,可分为前后五十年。 前五十年的诗坛盟主多为隋、陈旧臣,主流仍是 齐梁诗风,真正超脱流俗的是王绩的隐逸诗风和王梵 志的通俗俳谐。 后五十年有两大潮流,一是以沈宋、文章四友为 代表的宫廷文人,内容无足道,但声调格律精工,对 律诗的定型与繁荣做出了较大贡献;一是以初唐四杰 和陈子昂为代表的诗风革新派,在拓展诗歌内容和风 格上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盛唐诗繁荣到来奠定了 坚实基础。
韩愈《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3、中唐(766-835)
一般指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到唐文宗太和九 年(835),历代、德、顺、宪、穆、敬、文宗七朝, 共70年。766年左右,先后逝去的著名诗人有王维 (761)、李白(762)、高适(765)、杜甫(770)、 岑参(770)等,盛唐诗坛由此冷寂。 但此后新的诗人群体不断涌现,至贞元、元和、 长庆时期出现了文苑再盛的局面,如以元、白为代表 的元白诗派和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还有 自成风格的柳宗元、刘禹锡等著名诗人。直到836年 前后,柳宗元(819)、韩愈(824)、元稹(831)、 刘禹锡(842)、白居易(846)等文坛大家相继离世, 中唐文学亦到了它的尾声。
唐代文学作品

唐代文学作品本文是关于唐代文学作品,感谢您的阅读!1、唐诗①“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②“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王维字摩诘,一位大诗人,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
孟浩然是王维密友,名篇有《过故人庄》。
③“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高适《燕歌行》、岑(cén)参(shēn)《白雪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浙》、王之涣《登鹳雀楼》都是名篇。
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人民诗人白居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名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静夜诗》《赠汪伦》等、著《李太白集》。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名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北征》《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双称白香山,白太傅、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名作《长恨歌》《琵琶行》。
⑤“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⑥“诗中三李”为李白,李商隐,李贺。
2、唐代散文①韩愈。
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又称韩吏部。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著《昌黎先生集》。
②柳宗元,字子厚,又称柳河东。
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著有《柳河东集》。
3、唐人传奇(小说发展的成熟期)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都是较成熟的文言小说。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中国古典文学唐代文学概述学习教案(1)

中国古典文学唐代文学概述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典文学》教材第三章“唐代文学”部分,详细内容包括对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学形式、主要作家及其作品的概述。
重点分析唐诗的韵律美、意境美以及它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掌握唐代文学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他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唐诗的韵律美、意境美的理解和鉴赏。
重点: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学形式、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典文学》辅助读物、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唐代绘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进而引导他们了解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
2. 新课内容:讲解唐代文学的基本知识,重点分析唐诗的韵律美、意境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们选取一首唐诗,分析其韵律美和意境美,进行课堂分享。
4.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讲解唐诗的韵律和意境,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另外一首唐诗的韵律和意境,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唐代文学概述历史背景文学形式主要作家及其作品2. 唐诗韵律美与意境美韵律美意境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登高》一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并阐述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统一批改并给出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的唐代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扣唐代文学的核心,突出唐诗的韵律和意境。
唐宋代文学

传统要求小类对仗,例:名词可分为许多小类。 天文类——日月风云;地理类——山水江湖; 衣饰类——衣帽鞋袜;饮食类——茶酒饭菜; 文具类——纸墨笔砚;文学类——诗词书画; 植物类——草木花果;动物类——鸟兽虫鱼等。 颜色要对颜色,专用名词要对专用名词。 (05年高考,上联是: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 伟业 要求对出下联和给出横批)
4、变文和文人词
变文是佛经传入中国后产生的一种通俗的讲唱 文体。变文是近百年来才大量发现的唐代民间 文学的重要文献,在这以前很少有关于变文的 记载。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甘肃敦煌千 佛洞发现了两万卷藏书。许多变文抄本因而问 世。变文的发现,使我们的文学史上的一段空 缺被补上了,使我们明白了宋元以后的评话、 词、白话小说、弹词和鼓词等和变文或多或少 的联系。
2、时风昂扬,才路宽广。
“安社稷,济苍生”,知识分子受时代影响, 纷纷要求建功立业:“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 生。”;“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 州。”
唐代用人方面也较开明,它沿用了魏(220年) 设立的“九品官人法”,选任各地有声望的人 为“中正”,使他们就所知的人才,分别评定 为九等,作为朝庭任命官职的根据。
声调和谐:格律诗要讲究平仄,粘对。
①平仄及古今音调的变化。平仄是汉字的不同声调应 用于诗词格律的名称。古汉语把汉字分为四声:平、 上、去、入。根据“不平就是仄”的原则,上、去、 入是归入仄声的。现代汉语分:阴平、阳平——平; 上,去——仄。古汉语有的入声字跑到阴平、阳平中, 如别、发、国等,要注意分辨。因而有人今天写古诗 以现代汉语的四声为准。
③排律(也叫长律),凡超过八句的律诗都叫 排律,一般十句以上,多至上百句。有五言亦 有七言,但以五言为常见。
律诗的特点:必须对仗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第一讲:唐代文学概述一.唐代文坛出现百花盛开、全面繁荣的局面。
1.诗歌成就突出。
诗体大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题材开阔,作品丰富,流传广泛。
2.散文方面,以韩愈、柳宗元为首的古文运动,将散文的创作推到一个新的阶段。
古文运动的内容一是提倡文以致用,从以前的空言明道走向参预政治、参预现实生活,扩大了散文的表现领域;二是虽言复古实为创新,大大丰富了散文的艺术表现技巧。
大批文人的努力,使散文代替骈文占据了文坛的主要地位。
3.由六朝志怪和杂史杂传演变发展成的传奇小说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开始成熟。
4.唐代讲唱艺术和话本的出现,为我国文学开辟了新的领域。
5.晚唐开始出现词这种新的文体,这是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首先,从外部条件来说。
1.唐代国力强大、政治安定,既给文学发展以物质基础,又使士子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学表现出坚实的思想风貌。
2.统治者的重视提倡,特别是科举考试以诗取士,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严羽《沧浪诗话》)3.文化上打破士族门阀垄断的局面,寒素登上文坛,创作群的扩大也带来了文学表现内容的扩大。
4.社会思想开放活跃,文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其他艺术门类如音乐、绘画、雕塑、书法的繁荣,也影响到文学。
其次,从文学自身的发展来说。
唐以前文学创作经验的积累为唐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文学为唐文学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在内容上,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2.在形式上,追求辞采声律之美。
3.文章体裁变化扩展,新的文体不断出现。
《文心雕龙》论及的文体就有81种。
另外,唐代作家的大胆创新精神,迎来了唐代文学的繁荣。
三、在众多文学形式中,成就最突出的还是诗歌。
“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
诗唐者,诗的唐朝也。
”(闻一多)唐诗繁荣的表现1.作家作品数量极多且大师辈出。
1唐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一、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文学史上一个辉煌耀眼的巅峰。
唐代文学可谓百花齐放,诗歌、散文、小说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同时还兴起了词和变文这两种文学形式。
(一)唐代的诗歌诗歌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形式,唐诗可说达到了中国诗歌繁荣的顶峰。
唐诗的繁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量众多一个时代文学的繁荣,首先最直接的,当然是表现为数量的丰富。
唐诗的繁荣也是如此。
有唐一代所创作的诗歌总数,今天恐已难以做出全面精确的统计。
但清康熙年间所编纂的《全唐诗》,却为我们留下了唐诗繁荣的一个记录(1)。
据康熙所撰《序》云,《全唐诗》收录诗人二千二百余人,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共九百卷。
其中有别集者六百九十一家(《唐音癸鉴》),这个收录恐怕还不是最完备的。
这是因为,在印刷术尚未流行的唐代,作品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方法,这样,有可能一些作品由于缺乏传播环境,很快就失传了。
其次,由于唐代距今已千有余年,唐诗本身的流传过程中,很可能散佚很多。
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白与杜甫的诗是“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李、杜这样的大诗人尚且如此,其他人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清修的《全唐诗》,在纂修时主要以季振宜的《唐诗》为底本,以胡振亨的《唐音统签》为校本。
这两家虽对唐诗搜求颇勤,但限于当时条件,必然不能完备详尽。
所以唐代的诗歌的总数远远不止于四万八千九百余首(2)。
但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诗歌创作取得这样巨大的收获,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诗歌史上壮伟的奇观。
2、艺术精湛唐诗之盛,不仅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的质量。
唐诗在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仅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辉映千古的伟大诗人,还有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优秀诗人。
唐诗的一般水平也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
关于唐诗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我们将在后面作进一步的讲述,这里仅举一个例子,略作说明。
唐代文学史·第一章 唐代文学绪论PPT课件

唐代文学绪论
.
1
第一节 唐代文学繁荣盛况及原因
❖ 一、唐诗繁荣的表现
❖ 1.诸体皆备
❖ 2.作家众多,名家辈出,作品数量多
❖ ⑴数量众多
❖ 清代编纂的《全唐诗》收录共2200余家, 录诗共四万八千余首。
❖ 比从先秦《诗经》到南北朝诗的总和多出两 三倍。
❖ ⑵作家如云,名家辈出
❖ 3.繁荣局面贯穿了唐朝的各个历史时期
❖ (1)科举制度促使文学的繁荣
❖ ① “以诗赋取士”影响了整个社会
❖ 有力地刺激了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 文化得到普及,形成了整个社会重视文 学的风尚。
❖ ②重视诗赋艺术技巧,讲究声律对仗
❖ ③“行卷”、“纳卷”、“温卷”对文
学创作有影响
.
5
❖ ④科举制度造成了漫游之风
❖ 开阔了文人的视野,也有利于文学修养 和文学技巧的提高
二、初唐四杰的创作特征及其诗歌主张
❖ (一)四杰生平及创作 ❖ 王 勃(650-676) 27岁; ❖ 杨 炯(650-694) 45岁; ❖ 卢照邻(634?-689 ) 56岁; ❖ 骆宾王(623-684?) 62岁。
.
20
四 杰 擅长诗体 代表作
❖5、文学自身的发展
.
7
第二节 唐诗的发展进程
❖ 一、四分法的来历 ❖ 1、南宋:严羽
❖ 诗有初唐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 唐体。
❖ 2、元:杨士弘
❖ 杨士弘据严羽说,在唐诗选本《唐音》中分 唐诗为始音、正音和遗响;并分“唐初、盛 唐诗”、“中唐诗”、晚唐诗“。
.
8
❖ 3、明:高棅《唐诗品汇·总序》
❖ 田园山水诗派: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 建、祖咏、裴迪等为代表。
唐代文学习题及答案

唐代文学习题及答案隋唐五代文学唐代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全面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诗歌空前繁荣,创造了古典诗歌史上的高峰。
唐代文学的发展,又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本段文学的教学,突出诗文大家、名家,如李白、杜甫、王维、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煜等,分别对其生平、思想、艺术各方面作系统的介绍。
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一、基本知识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4、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5、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三、思考与练习1、为什么诗歌在唐代取得了高度的成就?参考答案:第一,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
使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二,“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第四,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第五,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促进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
唐代文学

岑参的《白雪歌》:边塞的奇丽景 象与边塞风光的浪漫颂歌 岑参有丰富的边塞生活的阅历, 充满异域情调的风土人情,尤其是西 北边地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吸 引了这位生性“好奇”的诗人,成为 他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他的边塞诗 风格调独特,想象奇特鲜明,语言雄 奇瑰丽,艺术上善用比喻、夸张,富 有浪漫主义色彩。
中唐诗人元稹说:“沈、宋之流, 研炼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 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这是 “律诗”之名首见于文献。可见是先 有沈宋表率在前,尔后律诗一体才为 人们所公认,从而确立其在诗坛的地 位。 自齐永明以来两百多年,中国古 典诗歌的格律化过程至此终于完成。
第二节 初唐四杰
初唐时期的王勃、杨炯、卢照 邻、骆宾王四人被称为“初唐四 杰”,他们在诗歌创作上高扬时 代精神,风格也较为清雄,开一 代风气之先,为唐诗的变革作出 了杰出的贡献。
唐太宗后的皇帝依次为唐高宗、武则 天、唐中宗、唐睿宗。
高祖李渊 皇后窦氏 太子李建成 秦王李世民 齐王李元吉
唐高宗李治 武则天唐中宗 唐睿宗
第一节 沈宋
宋之问(约656~约713)、 沈佺期(约656~713),主要活 动在武后和中宗两朝,尤其在中宗神龙、 景龙年间,他们均以修文馆学士的身份 频频出入于宫廷文会,堪称词臣班首, 时人号为“沈宋”。
3.抒发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 民的思想感情。如作于陷贼时期 的《春望》,通过眺望沦陷后长 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作者感时 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感时 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工稳的 对仗生动表达了对祖国危难的深 重忧虑。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七讲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唐代文学概述

四、陈子昂与诗歌改革事降职,冤死狱中。
2. 诗歌创作主张。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汉魏风骨,风 雅兴寄。其诗歌主张影响有唐一代,是盛唐诗歌即将 将到来的序曲。 3.诗歌创作为38首《感遇》诗。
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晚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与流派
唐穆宗长庆时期,王朝危机加深,诗风有了 变化,怀古咏史空前增加,情绪悲凉。
1.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前者为浪漫主义诗人,后者为咏史诗人
2.苦吟诗人:贾岛、姚合; 3.皮陆诗人:皮日休、陆龟蒙; 4.现实主义诗人:聂夷中、杜荀鹤。
第二讲
初唐诗坛及创作
一、上官仪的“上官体”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三、沈宋律诗与张若虚
(一)文章四友 杜审言、李峤、、苏味道与崔融。 (二)律诗的定型由沈宋两人完成。 宋之问的五律:《过大庾岭》 沈佺期的七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三)张若虚:张若虚、贺知章、张旭与包融, 被誉为“吴中四士”。 张若虚的一篇《春江花月夜》,奠定在唐诗史 上的大家地位。
2.李白的思想
道教的影响:“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 落。”“十五游神仙,仙未曾歇。”
纵横术影响:“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 雄。”“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仰天大笑出门 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本不弃世,世人 自弃我。”沈阳遇杜甫,又遇高适。
报国入永王李璘幕。因反叛罪流放夜郎, 遇赦。现次欲从军,在当涂病逝。终年62岁。
李白诗歌创作思想内容
1.古题乐府诗。有感“大雅久不作,吾衰竞谁 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继承汉魏 以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魏风骨,借古 写现实,一方面抒写出大唐的繁荣与雄伟,另一 方面也看到了繁荣昌盛之下掩盖的社会矛盾,有 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有当政者与百姓的矛盾, 有帝都中内集权与地方藩镇间的矛盾,如《丁都 护歌》;用古题抒怀,表达气势壮大的现实主义 或浪漫主义个性特色,虽是拟古之作,处处显现 出新意。如《蜀道难》、《将进酒》等。
中国古代文学唐代文学绪论

第三节 佛教与道教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道思想的交融, 儒、释、道思想的交融,可以说是唐代思想的 基本特点。立国之本是儒学,人生信仰、 基本特点。立国之本是儒学,人生信仰、社会 思潮、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方面, 思潮、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方面,则时时杂入 在唐代作家中, 释、道。在唐代作家中,很少有单独受到或儒 或道或佛一家影响的。 或道或佛一家影响的。 对于唐文学的发展来说, 对于唐文学的发展来说,儒、释、道思想都有 积极的作用。 积极的作用。 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影响,给唐文学带来了进取的精神 佛教丰富了唐诗的心境表现 道教则丰富了唐诗的想象。 道教则丰富了唐诗的想象。
(一)漫游的目的
1.山水游赏。 山水游赏。 山水游赏 孟浩然: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两京”等等。 孟浩然:“山水寻吴越,风尘厌两京”等等。 2.神仙道教信仰。 神仙道教信仰。 神仙道教信仰 唐代的不少重要士人,都有神仙信仰。名山访道, 唐代的不少重要士人,都有神仙信仰。名山访道,成 为一种时尚。 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 为一种时尚。 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3.漫游边塞。 漫游边塞。 漫游边塞 优秀的边塞诗,多是到过边塞的诗人的作品。 优秀的边塞诗,多是到过边塞的诗人的作品。 为唐诗 带来慷慨壮大的气势情调和壮美的境界。 带来慷慨壮大的气势情调和壮美的境界。 4.漫游繁华都市(通都大邑)。 漫游繁华都市( 漫游繁华都市 通都大邑)。 歌吹宴饮,任侠使气,干谒投赠,结交友朋。杜甫的 歌吹宴饮,任侠使气,干谒投赠,结交友朋。 放荡齐赵间,逑马颇清狂” “放荡齐赵间,逑马颇清狂”。
四、唐代士人的贬谪生活
屈原 唐人贬谪作品多而且佳作多。特别是在中唐以后, 唐人贬谪作品多而且佳作多。特别是在中唐以后,元 和诗人的贬谪作品中。如韩愈、柳宗元、刘禹锡、 和诗人的贬谪作品中。如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元 白居易诸人都有这方面非常优秀的作品。 稹、白居易诸人都有这方面非常优秀的作品。 贬谪的悲愤不平,孤独寂寞,凄楚忧伤, 贬谪的悲愤不平,孤独寂寞,凄楚忧伤,和对于生命 的执著,对于理想的追求, 的执著,对于理想的追求,构成了贬谪文学丰富多样 的内涵。 的内涵。 文人的贬谪生活,也丰富了唐文学, 文人的贬谪生活,也丰富了唐文学,使唐文学从生活 面到情调意境,都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 面到情调意境,都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
唐代文学常识6篇

唐代文学常识唐代文学常识6篇唐代文学常识1(一)唐诗1、初唐四杰:“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滕王阁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咏鹅》。
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侠客行》《春思》《秋歌》等。
3、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4、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代表作《无题》,《锦瑟》。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著有《樊川文集》。
5、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有“诗佛”之称。
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
6、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之涣《登鹳雀楼》。
7、人民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散文1、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名的散文有《师说》、《马说》。
2、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三)书法唐初四家: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与薛稷代表了初唐风格。
盛唐时期: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等欧阳询:唐初书法家,以楷书最工,独创“欧体”。
中国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中国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中国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诗歌:唐代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如李白、
杜甫、白居易等。
唐诗的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语言精练,意境深远,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2.散文:唐代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家,如韩愈、柳宗元等。
他们的作品风格独特,思想深邃,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3.传奇小说:唐代传奇小说是中国小说的代表之一,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小说家,如袁
枚、纪晓岚等。
他们的作品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遗产。
4.戏曲:唐代戏曲也有很高的成就,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戏曲家,如关汉卿、汤显祖等。
他们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
5.书法:唐代书法也有很高的成就,出现了许多优秀书法家,如颜真卿、柳公权等。
他们的作品风格独特,笔法精湛,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代散文
• 郭预衡《中国散文史》 •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 “公私文翰,并宜实录” • “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 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 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盛 唐 诗 歌 高 峰 形到 式来 准前 备的
初 唐 宫 廷 诗 人
——
初唐的社会文化背景
• 完善科举制 • 编纂类书 魏征编《群书理要》,欧阳 • 帝王对文学重视且亲身参与 询编《艺文类聚》,高士廉 编《文思博要》,许敬宗编 《瑶山玉彩》,张宗昌编 《三教珠英》
唐代文学总论
唐代文学史推荐书目:
• 周祖譔著《隋唐五代文学史》 • 乔象钟、陈铁民主编《唐代文学史》
• 傅璇琮主编,傅璇琮、陶敏、李一飞、贾 晋华、吴在庆等合著《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一)文学自身的继承积累; (二)唐代的社会历史条件: 1、政治开明和经济繁荣; 2、文人心理积极向上; 3、文化政策的宽容和思想观念的多元 发展 ; 4、多种姊妹艺术的发展、交流 ; 5、科举制度的引导。
初唐主要宫廷诗人
唐太宗李世民
• 存诗98首; • 记行咏怀的作品多是追忆原来戎马 征战的豪情壮志 • 雅颂诗文,用华丽词藻、整饬篇章 歌颂升平气象
《经破薛举战地》李世民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沉沙无故迹,灭灶有残痕。 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初唐宫廷诗歌走向
• 太宗时期:李世民和虞世南、陈子 良、魏征、李百药 • 高宗时期:上官仪,许敬宗 • 武后、中宗时期:“文章四友”— —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上官体”
• 《旧唐书》:“好以绮错婉媚为本。” • 赵昌平:“绮错成文而能缘情宛密而 得天真媚美之致”
唐代文学
唐代文学阅读书目
• 程千帆,《程千帆选集》,辽宁古籍 • 孙昌武,《道教与唐代文学》,人民文学 • 谢思炜,《禅宗与中国文学》,中国社会 科学 • 程蔷﹑董乃斌,《唐帝国的精神文明─民 俗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 • 孙昌武,《唐代古文运动通论》,百花文 艺 • 程毅中,《唐代小说史话》,文化艺术 •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上海 古籍
《早春桂林殿应诏》上官仪
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 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 花蝶来未已,山光暧将夕。
初唐宫廷诗歌走向
• 武后、中宗时期:文章四友—— 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龙朔初载,文场变体,正构 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 尽,刚健不闻。”——杨炯
• 《明皇杂录·辑佚》:“天宝初,时士庶好为胡 服貂皮帽,妇人则步摇钗,窄小襟袖,识者窃 叹”; • 《旧唐书·志·舆服》:“开元初,从驾宫人骑 马者,皆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 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俄又露髻 驰骋,或有着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 贯矣”;“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 士女皆竟衣胡服。”
《帝京篇》其一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 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连甍遥接汉,飞观迥凌虚。 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文章四友”
• 李峤:咏物诗
风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四明狂客
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麴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汝阳王李琎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李適之
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崔宗之 世袭齐国公
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唐代文学阅读书目
• 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辽宁大学 出版社 • 葛晓音,《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北京大 学 • 余恕诚,《唐诗风貌》,安徽大学 • 刘学锴,《李商隐诗歌研究》,安徽大学 • 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 • 蒋 寅,《大历诗风》,上海古籍 • 松浦友久著,陈植锷、王晓平译《唐诗语汇 意象论》,中华书局 • 宇文所安著,郑学勤译《追忆-中国古典文 学中的往事再现》,上海古籍
《豫章行》
薛道衡
江南地远接闽瓯,山东英妙屡经游。前瞻叠障千 重阻,却带惊湍万里流。枫叶朝飞向京洛,文鱼 夜过历吴洲。君行远度茱萸岭,妾住长依明月楼。 楼中愁思不开嚬,始复临窻望早春。鸳鸯水上萍 初合,鸣鹤园中花并新。空忆常时角枕处,无复 前日画眉人。照骨金环谁用许,见胆明镜自生尘。 荡子从来好留滞,况复关山远迢递。当学织女嫁 牵牛,莫作姮娥叛夫壻。偏讶思君无限极,欲罢 欲忘还复忆。愿作王母三青鸟,飞去飞来传消息。 丰城双剑昔曾离,经年累月复相随。不畏将军成 久别,只恐封侯心更移。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杨 义
西汉是宫廷皇室的艺术,以铺张陈述人的外在活动 和对环境的征服为特征,魏晋六朝是门阀贵族的艺术, 以转向人的内心、性格和思辨为特征,那么唐代也许恰 似这两者统一的向上一环:既不纯是外在事物、人物活 动的夸张描绘,也不只是内在心灵、思辨、哲理的追求, 而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 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盛唐 文艺之中。即使是享乐、颓丧、忧郁、悲伤,也仍然闪 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这就是盛唐艺术,它的典型代 表,就是唐诗。 ——李泽厚《盛唐之音》
中唐阶段——
• 代宗大历至穆宗长庆。前期自大历 至贞元,后期是自贞元至长庆年 间 。 • 元白诗派、韩孟诗派 • 李贺、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阶段——
• 敬宗宝历初至唐亡。前期自宝历初 。
隋与初唐文学
• 江左士族、山东旧族、关 陇豪族——三个政治集团 和文化体系 • 关陇豪族(杨素) • 江左士族(虞世基) • 山东旧族(卢思道、薛道 衡)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 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吏部侍郎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翰林待诏 诗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草圣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辩惊四筵。
平民
在人物品位上包括了贵族显宦、 清流文官和平民书生,涉及到他们 不拘礼节的形形色色的生活趣味、 公余的人生形态、消愁避祸的方式, 以及宗教态度、世俗智慧和艺术创 造的特殊精神状态。也就是说,杜 甫在这些品位不等、年代略有参差 的人物身上,描绘了一个自己未能 身与其盛,而心向往之的精神自由 雄放而清雅脱俗的“理想国”,一 个富有魅力的“醉态盛唐”。
唐代文学繁荣三阶段
• 玄宗开元年间~代宗大历初年 • 德宗贞元年间~穆宗长庆年间 • 敬宗宝历初年~宣宗大中年间
初唐阶段——
• 高祖武德至玄宗先天 • 王绩、初唐四杰、陈子昂、 沈宋
盛唐阶段——
• 玄宗开元至代宗大历初年 • 两大诗人:李白、杜甫。 • 三大诗人群体:山水田园诗人、边 塞诗人、豪侠诗人。
• 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 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
隋唐五代的历史沿革
隋:高祖( : 唐 武德)—太宗(贞观) 五代 : — 高宗 — 中宗 — 睿宗 — 武后( 周 文帝 — 炀帝 — 恭帝 后梁—后唐—后晋— )—中宗—睿宗—玄宗(开元、 后汉—后周 天宝)—肃宗—代宗(大历)— 德宗(贞元)—顺宗—宪宗(元 和)—穆宗(长庆)—敬宗(宝 历)—文宗—武宗—宣宗(大中 )—懿宗(咸通)—僖宗—昭宗 —哀帝
《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春江花月夜》其一
杨广
暮江平不动, 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 潮水带星来。
诗 寒鸦飞数点, 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 一望黯销魂。
送别诗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江左宫商发越,贵乎 清绮;河朔词义贞刚, 重乎气质。气质则理 胜其词,清绮则文过 其意。 —— 《文苑传序》
《出塞》
杨素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 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 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 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 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 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 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 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 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 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昔昔盐》
薛道衡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 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 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