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复习提纲
马克思复习提纲[五篇模版]
马克思复习提纲[五篇模版]第一篇:马克思复习提纲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
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唯物辩证法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难点:1、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2、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学时安排:6学时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参考书目: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论提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第一卷(节选)2、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节选)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谈谈辩证法问题》4、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具体内容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以前一些哲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恩格斯第次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复习提纲
3.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变化(P145~P146)
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P45)
?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8.如何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意识从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与物质。
3.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及后者的相对独立性(P95~97)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错误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正确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马克思复习提纲--全
【绪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四分法:唯物论、辩证法(决定和反作用)、认识论(实践)、历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唯心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事求是)④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社会主义)【第一章】【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问题②物质和意思谁是第一性的问题(物质—唯物、意识—唯心)③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不可知论、可知论)【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可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我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选择)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③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①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②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③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⑤社会生活的实践性(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联系】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为什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①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②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适合新条件的,并添加了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③在社会领域内,新事物能够得到人们群众的拥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引言- 背景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目的和重要性声明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 阶级和阶级斗争-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第三部分:阶级和阶级斗争- 阶级的概念和特征- 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和表现- 阶级斗争的历史演进- 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实践意义和现实效果第四部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基石- 事物的矛盾运动和解决-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第五部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内涵和作用- 生产关系的定义和特征-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与社会制度发展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第六部分: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的概念和来源-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假设-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剥削问题- 剩余价值理论的评价和发展第七部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的定义和特征- 资产阶级的定义和特征-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冲突- 阶级斗争中的无产阶级觉醒和团结第八部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的定义和原则-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实践经验- 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和实现途径-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展望第九部分:总结与展望-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复习总结- 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文章正文](请根据提纲进行逐一展开,详细叙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论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基本原理复习纲要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1)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是第一性、何是第二性的问题;(2)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4、(论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从实践的含义和特点进行分析2013版P35)(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2)实践的基本特点第一,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第二,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第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
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6、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7、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划分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9、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10、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2)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考试重点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即教材第一、二、三章考试题型:单选题 15%;多选题20 % 判断题 10% 简答题20%材料分析20% 论述题15%主要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第一章哲学及其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及其现代意义;意识的形成及其本质;运动与静止;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实践的含义、类型、特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联系与发展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分析法;质量互变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规律及其特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及其应用;第二章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层面与唯心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不同回答;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真理的含义、特点、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真理与谬误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统一、价值评价。
第三章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社会发展对动力因素: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科技革命等;群众史观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第四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五章垄断形成的原因、垄断的实质及其危害;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主要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与实质;第六章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分别是什么?3.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共5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共5则)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ν狭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ν广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们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比如列宁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各国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创新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其他的理解角度:ν(1)创造者、继承者:马克思、恩格斯,其他马克思主义者ν(2)阶级属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ν(3)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自然社会思维的普遍规律;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发展的规律ν(4)内容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3)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们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2.规律的本质?答;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2)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3)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4)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复习提纲(很全)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3.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4.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5.联系的概念。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6.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概念。
(特别注意生产力概念)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7.为什么说联系具有普遍性。
①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相互联系②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中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
理由有三:①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②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否了的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和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③给人们提供了认识时间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9.马克思主义首要和基本观点,实践的概念及类型。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类型有三:①物质生产劳动时间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③科学实验10.真理的概念,真理与谬误的区别。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符合11.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一、社会历史发展和唯物史观
1.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2. 社会形态的演进和转变
3. 唯物史观的核心要点
二、生产方式和阶级斗争
1. 基本生产方式及其特点
2. 阶级斗争的基本矛盾和动力
3. 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和未来前景
三、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
1.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矛盾
3. 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四、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
1.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2.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贡献
3.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路径和目标
五、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社会
1. 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特点
2.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困难
3. 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境界和实现条件
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实践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特点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和贡献
七、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1.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八、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与科学性
1.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九、其他相关内容
以上提纲旨在帮助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内容,透过对这些重要议题的梳理和理解,有助于全面把握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
请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拓展,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期末复习提纲
1:马克思主义精髓:实事求是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功用主要在于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引正确的基本方向提供正确的基本方法,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成功率和效率。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5: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基础和本源,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的基础和本源,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
6: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基础和本源,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独立于人和世界之外的所谓客观精神是世界的基础和本源。
7:正确认识和遵从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根本前提,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正确认识和遵从客观规律的重要条件。
8:运动绝对性原理: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时间的一切变化都是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运动与静止互为前提,互相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与静在同一瞬间直接同一*9: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条件是:①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②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
10: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11: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顺序性、间隔性、持续性,时间的根本特性是一维性,即永远向前的不可逆性。
12: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具有广延性、伸张性,空间的根本特性是三维性,三维空间是唯一的现实空间。
13: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时空的具体特性是暂时的,可变的,因而是相对的;时空的具体特性随物质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又反过来对物质的运动状态和分布状态产生影响。
马原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马克思主义主义的创立
3.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4.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5.联系的含义和特点
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8.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重点看
“自由”)
9.价值的基本特性、评价标准
10.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11.真理的客观性
12.政治上层建筑
13.生产力的要素
1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15.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以及它们之间
的关系
16.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7.商品的二因素、产业资本循环
18.劳动力成为商品
19.剩余价值的来源
20.垄断产生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txt 马克思主义复提纲(详细)
一、马克思主义概述
-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起源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和应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思维和社会的分析
-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思想的比较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
-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和批判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意义
四、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发展规律
-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其他历史理论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五、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 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和特征
-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意义
六、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接
- 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矛盾与融合
- 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启示
-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和挑战
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继承与发展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应用
-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贡献
以上为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的详细内容,请根据提纲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哲学基础
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实践是哲学的基础,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唯一有效形式。
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个阶级,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5.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政治经济学基础
1. 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2.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进程和趋势,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3. 商品经济及其发展规律,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生成规律。
4.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构成,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转变和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主要发展阶段。
2.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分化趋势。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的与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
4. 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对、的贯彻执行。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第四部分:其他
本部分包括其他内容,例如中国近代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
结尾
以上是本文的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它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程和历史趋势。
这里提到的一些理论和概念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对于深入理解这一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复习提纲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理论来源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4、马克思最重要的两大理论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说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能发展才能个更好的坚持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能丢,要搞清楚,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适应实践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第一章1、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体现在(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与唯心论、宗教神学根本对立的,是与二元论对立的,是与科学的实践观相统一的,它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3、理解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中第一性的东西,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则是社会存在的派生物,是第二性东西。
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唯心史观否认:否认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否认社会发展有其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社会中存在的阶级斗争及其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概念、关系。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基本观点。
怎样区分二者。
3、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关系。
社会的物质性的表现。
4、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实践的基本特征。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5、联系和发展的概念、特点、关系。
6、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容。
质变和量变的概念。
度的概念、适度原则。
7、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概念、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8、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变化。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9、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10、规律及其客观性。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11、意识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第二章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特点。
2、不同哲学派别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3、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概念。
4、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与谬误。
真理的检验标准。
5、价值及其特性。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价值评价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价值评价的作用是什么?6、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第三章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英雄史观的理论主张。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它们的关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概念涵义及其辩证关系。
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概念涵义及其辩证关系。
6、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7、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马克思复习提纲(全)
考试题型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要求抓住要点,观点明确)二、辩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三、材料题(1个,25分)(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四、论述题(1个,25分)(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考试时间:90分钟复习要点一、问答题题型复习题(包括简答题、论述题)1、试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P14)(1)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革命性:表现为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
(3)科学性:表现为它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本来的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地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
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
(P2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
(P3)基本立场是坚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基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本方法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试述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P47-48)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第二,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5、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考试形式:闭卷※题型一、单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题1分,共计30分)1.某企业主投资1000万元建厂投资生产,其中雇佣了50人,总年薪200万元,其它的购买设备和原材料,经过1年的生产经营,获得了300万元的利润。
假设该企业资本年周转为1次,不考虑市场和货币等变化因素,该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率是()。
A. 2/3 ;20%B. 5/1;200%C. 4/1;150%D. 3/2;40%二、多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计20分)1.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主要有()。
A. 法人资本所有制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新形式B. 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公民权利有所扩大,成为国家主人C. 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经济危机不再发生D.劳资关系得到一定的改善,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每题1分,共计10分)1. 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
()四、基础问答题:(每题6小题,共计20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普遍规律的学说,请完成以下几个发展的普遍规律:(1)事物发展的三大发展规律分别是什么?(4分)(2)真理发展的规律是什么?(4分)(3)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4分)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或3小题,共计35分)1.材料: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在于: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1)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哪里?(4分)(2)社会主义国家应如何改革?(12分)※复习要点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4)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有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1、阶级属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2、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簪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供餐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
3、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4、广义上说: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P8-1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黑格尔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P15-19 )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上述四方面,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并把握和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不断推进中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P29)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意识的本质(P30-31)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第一、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从其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影响,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
3.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 P37-39)1、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2、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基本形式。
3、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4、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5、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4. 规律及其客观性(P40-41)1、规律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
3、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在实践中,透过大量的外部现象,可以认识和发现客观规律,并利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自然和社会,为社会谋福利的目的。
4、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5、因此,我们既要反对藐视规律的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又要反对在规律面前无所作为的思想。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P44)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6.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P47-52)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的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7.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P54-57)第二章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5-67)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P67-69)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具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认识主体的结构分为个体、群体和人类整体诸层次。
人类整体是最高层次的认识主体,它包括地球上的人类总体,包括现在的人、历史的人、未来的人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认识客体的性质:客观实在性、对象性。
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P69-73)(一)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从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二)从认识到实践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有条件的。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P74-77)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4、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静态”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动态”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又都表现为一个过程。
5.真理发展的规律(P74-75)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6.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P78)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2、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即相对性,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