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
高等数学课程是工程机械学院三年制各专业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思辨能力、创造潜能等科学和文化素养。

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以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思维基础和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

2.目的和任务
掌握高等数学中有关极限、导数、积分和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能够提高解读问题和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熟练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优秀的思维品质、敏锐的思辨能力和较好的数学素养。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四、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时分配
教学重点:微积分概念和应用教学难点:微积分应用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五、相关课程的衔接
开设此门课程之前,学生应较好的掌握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以便于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较好的理解与掌握高等数学的知识与运用。

六、其它
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学生成绩包括过程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采取平时30%+基础知识测试10%+期末考试60%成绩考核方法。

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表现10%、课堂提问10%、作业测评10%;基础知识测试为数学基本公式和基本定理考核,由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考核;期末考试为笔试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数学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试题覆盖全部教学内容,采用试题库组题。

通过进行试卷分析,研究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改进。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高等数学》课程是本科非数学类各理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大学教育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经济的腾飞,数学科学已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列为三大基础科学,数学地位的巨大变化必将影响到高等数学课程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同时,《高等数学》课程还担负着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求实的作风、创新的意识等任务。

因此,《高等数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

但是,不同学科和专业对高等数学知识的需求不同,同时,为了满足我校学生将来考研的需要,根据专业需求的特点和考研《数学一》至《数学三》的要求,将《高等数学》课程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高等数学I》(第一层次)一、课程说明:《高等数学I》由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部分构成,本课程是物理教育专业和计算机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也可供将来考研时需要考《数学一》的其它专业同学选修。

课程总学时为276学时,分四个学期行课,其中,第一学期78学时,4学分,第二学期90学时,5学分,第三学期54个学时,3学分,第四学期54个学时,3学分,共15学分。

1.参考专业:物理教育和计算机等专业。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1 《高等数学》第六版,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 居余马等编著,线性代数(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2版3 盛骤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参考书目:1 四川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数学(第一、二、三、四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线性代数(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3 高世泽,概率统计引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年。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课堂上的教学以启发式的方式进行讲授,学生作适当的课内练习。

4《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80学时

4《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80学时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萝岗校区广州市天河金领技工学校《高等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数学是反映客观世界的科学,是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描述,进而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且进行广泛应用的科学。

数学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信息。

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院校中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与后继专业课教学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影响到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影响到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

它具有综合性高、逻辑性强和应用性广等特点,对于理解专业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本课程8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教学内容考虑技工学校理论课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难度,加强应用。

1.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运算能力为目的,强化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以解决学生日常接触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讲解数学概念和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数学学校的难度3.以现实问题的解决为落脚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4.在不影响数学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适当删减了部分理论的繁杂证明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学完本课程之后能够:1.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为学习各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工具;2.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实际应用能力3.培养学生用数学原理和方法消化、吸收专业知识的能力。

4.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将辩证法寓于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六、课程考核办法本课程为学期考查课,采用百分制形式计分。

该课程考核内容与所占比重如下表:七、课程建议(1)教学建议: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技工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要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电类专业)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0001011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A类(一)课程定位《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以及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基础和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对培养高素质的中高级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基本任务与目标1.基本任务结合机电类专业特点,使学生通过一元函数微积分、微分方程、级数(含傅里叶级数)和拉普拉斯变换的教学,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及常用数学方法。

并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语言、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或与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表达沟通、团队合作、信息处理等核心能力。

2.基本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复数的相关概念及计算;2)使学生了解函数极限、连续的描述性概念,会求函数的极限,能讨论分段函数在分段点的连续性;3)使学生理解导数的概念,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掌握导数的求法;4)使学生了解函数微分的概念,了解微分的几何意义;5)使学生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了解不定积分与导数的互逆的关系,会求函数的不定积分;6)使学生理解定积分的概念,了解定积分的几何意义,会求函数的定积分,能利用微元法的思想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和威力问题;7)使学生了解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认识微分方程的几种类型,会求几类微分方程的解;8)使学生了解数项级数的相关概念,会判别数项级数的敛散性;9)使学生了解幂级数和傅里叶级数的概念,会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和收敛域,能利用公式将函数展开为幂级数,会将非正弦的周期函数展开为傅里叶级数;10)使学生理解拉普拉斯变换和逆变换的概念,知道常见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了解用拉普拉斯变换和逆变换求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解的方法.(二)能力目标1)能利用复数表示正弦交流电;2)能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函数模型,熟悉电类专业中常见的函数;3)能利用极限的思想分析简单问题;4)能利用连续的描述性定义分析生活中的某些现象;5)能利用导数描述电学中的电流、电功率等概念;6)能利用定积分的思想求解平面图形的面积和旋转体的体积,能解决简单的变力做功问题;7)能利用微分方程分析RLC和LC电路问题;8)能利用傅里叶级数对非正弦周期信号进行谐波分析;9)能利用拉氏变换分析电路中的暂态特性;(三)素质目标1)开拓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缜密严谨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表达沟通、团队合作、信息处理、数据处理等核心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三)课程内容体系(一)基础模块(学时:76 )(二)应用模块(学时: 42 )(四)实施建议1.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1)教材选用及编写教材选用由庄小红主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电类),本教材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规划教材,内容结合电类专业需求,突出培养电类专业人才的能力,以注重数学的概念、思想和方法,淡化理论性推导和证明,强化应用为重点,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和作用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与后继专业课教学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影响到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影响到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

它具有综合性高、逻辑性强和应用性广等特点,对于理解专业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让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技巧和思想方法,为后设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其次,逐步培养了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问题能力,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综合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最后还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为专业目标服务,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处理实际专业问题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满足后继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需要,培养出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基本理念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高专各专业公共基础课,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对照教育部最新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致力于实现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课程内容不仅反映出专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而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同时,课程设计努力满足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抽象思维、推理能力、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均有大的发展。

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及依据(一)教学内容《标准》安排了《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基本内容。

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目标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数学课程基本要求》和《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标准》明确了高等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其子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等三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阐述。

(三)实施建议《标准》针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教案编写、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出了建议,以保证《标准》的顺利实施。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经典实用模板)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经典实用模板)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高等数学课程是我校通识教育中心数学教研室承担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总学时54,开设时间是大专一年级第一学期。

数学强则国强,数学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数学强则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强,它不仅是学生学习专业课必备的工具,而且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是一个人的人生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的思想、数学的逻辑推理方法、处理问题的技巧,让学生不仅获得必需的微积分知识,更学会应用数学的方法综合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支撑计算机类专业相关课程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保障,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该课程凸显基础性地位与工具性作用,强化数学课程与计算机专业的融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育做事情精益求精、考虑问题缜密、条理清晰的优秀品质.三、课程设计思路高等数学课程要与专业深度融合,依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突出课程育人优势,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专业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运算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数学精神,课程设计思路如下:(1)加强数学素养的培育(2)依托专业,设计教学内容(3)信息化进课堂,改革数学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4)重视过程考核,改革高等数学课程评价体系四、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中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和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学生的数学素养及应用与实践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从而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高等数学2》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2》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2》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高等数学2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编码:210231402 学分:4适用专业(群):生物制药(3+2)学时:60编写执笔人:编写日期:2023年6月专业(群)建设委员会审定(负责人签字):审定日期:2023年 6 月一、前言(一)课程性质《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既是工具课也是通识素养课。

一方面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职业长远发展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在推动人类社会和其它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在生物制药课程体系中居于基础服务性的地位,主要为后续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学生进行终身学习提供必要的数理基础、数理思维和能力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须够用的数理理论、知识、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理论理解能力、量化解决相关专业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提升、科学思维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前导课程《高等数学1》后续课程专业课程(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以“拓宽文化基础、增强能力支撑、提供专业服务”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2.课程设计思路结合专业需要,依据教材内容和高等数学知识体系设计了“不定积分,定积分,定积分的应用,常微分方程”四个项目,以任务驱动的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再适当进行引导、补充和修正,实现在做中教,在做中学。

教学中要求降低理论推导,承接数学思想和方法,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训练,不追求繁琐的计算和变换技巧。

3.课程思政设计思路以教育部2020年5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深入挖掘数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教育部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教育部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教育部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课程标准由教育部制定,旨在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一份高等数学课程标准的简要介绍:1. 课程性质:高等数学是高等教育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目标:高等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具体目标包括: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学会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课程内容:高等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极限理论、微积分学、空间解析几何、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内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课程实施:高等数学课程的实施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具体措施包括: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开展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课程评价:高等数学课程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水平。

具体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

评价内容应涵盖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等多个方面。

总之,高等数学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应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水平。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610005课程名称:高等数学学时:64学时(含实践性教学)适用专业: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各专业一、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高等数学》是高职工科类、文科类、医技类部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服务于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有力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微积分的背景思想,较系统地掌握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技能,了解基本的数学建模方法。

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专业课程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目标分为:知识教学目标(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专业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数学建模的初步知识、数学软件知识);能力培养目标(逻辑推理能力、基本运算能力、自学能力、数学建模的初步能力、数学软件运用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培养目标(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强的意志品格、严谨思维、求实的作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一元函数积分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结论,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明确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体会数学理性逻辑之美,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难点:如何让学生转变观念,正确认识《高等数学》这门课程,让绝大部分同学对该课程感兴趣,从而发挥《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的基础与服务作用就成了我们的教学难点。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高等数学将为今后学习专业基础课以及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为这些课程的提供必需的数学概念、理论、方法、运算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

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为适应迅猛的社会经济发展,为公司企业输送相应层次的技术人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和素质。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高等数学》是许多学科的基础课程,特别是在数学、物理、工程学、经济学等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门课程不仅提供了这些学科所需的基本数学工具,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对《高等数学》课程标准的详细描述。

一、课程目标《高等数学》旨在为学生提供深入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理解并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包括但不限于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数据分析、建模、优化和概率决策等。

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包括对问题的表述、分解、推导和总结等。

4.通过团队协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和批判性思维。

二、课程内容《高等数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微积分:包括极限、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和微分方程等。

2.线性代数:包括行列式、矩阵、向量空间、线性变换和特征值等。

3.概率论:包括随机变量、概率分布、期望、方差、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等。

4.数理统计:包括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等。

三、课程安排《高等数学》课程应按照以下时间表进行安排:1.第一学期:微积分(1-16周),每周4小时,共64课时;2.第二学期:线性代数(17-32周),每周4小时,共64课时;3.第三学期:概率论(33-48周),每周4小时,共64课时;4.第四学期:数理统计(49-64周),每周4小时,共64课时。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

具体方法包括:1.课堂讲解:由教师主导,详细讲解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

2.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数学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原理的应用。

3.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作业和阅读指定参考书籍,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最新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最新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高等数学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编码:课程学时:72学时适应专业:会计、计算机、工程造价、经济管理等专业(二)课程定位关键词:课程专业背景、课程地位、课程作用、职业岗位能力本课程是我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理论课。

它是为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它将为今后学习专业基础课以及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为这些课程的提供必需的数学概念、理论、方法、运算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必须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和素质。

必须以“必需、够用” 为原则,服务于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必须以突出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为主线,服务于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创新的能力为重点,服务于能力培养。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1.课程设计的理念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级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能力目标是能解决职业岗位上的实际问题,具有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当部分学生还应当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而学院示范校建设中示范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是专业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专业服从市场。

而数学课程在高职教学中应承担两方面的责任。

一是满足高等教育的必需,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地位,使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坚实的数学基础,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企业技术的更新的需要而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满足专业的需要,为专业服务,充分利用数学的工具性作用,为学生在后继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做好铺垫,配合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610005课程名称:高等数学学时:64学时(含实践性教学)适用专业: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各专业一、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高等数学》是高职工科类、文科类、医技类部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服务于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有力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微积分的背景思想,较系统地掌握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技能,了解基本的数学建模方法。

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专业课程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目标分为:知识教学目标(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专业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数学建模的初步知识、数学软件知识);能力培养目标(逻辑推理能力、基本运算能力、自学能力、数学建模的初步能力、数学软件运用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培养目标(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强的意志品格、严谨思维、求实的作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一元函数积分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结论,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明确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体会数学理性逻辑之美,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难点:如何让学生转变观念,正确认识《高等数学》这门课程,让绝大部分同学对该课程感兴趣,从而发挥《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的基础与服务作用就成了我们的教学难点。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高等数学将为今后学习专业基础课以及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为这些课程的提供必需的数学概念、理论、方法、运算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

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为适应迅猛的社会经济发展,为公司企业输送相应层次的技术人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和素质。

数学高级课程标准2023

数学高级课程标准2023

数学高级课程标准20231. 引言本课程标准旨在为我国高中阶段数学高级课程提供清晰的研究目标和实践指导,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为高校及相关专业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数学高级课程所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 熟练使用数学软件和工具,进行数学计算和数据分析。

2.2 过程与方法- 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具备数学写作和交流能力;- 掌握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数学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数学自信;- 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良好的数学研究惯;- 强化数学应用意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程内容3.1 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逻辑推理:掌握数学推理方法和证明技巧;- 数学建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据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3.2 课程模块- 高等数学:极限、导数、微分方程等;- 线性代数: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事件、数学期望、参数估计等;- 离散数学:图论、组合数学、逻辑等;- 数学分析:实数系统、函数、级数等。

3.3 选修课程- 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实验: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学研究和分析;- 数学史:了解数学发展历程,培养数学文化素养。

4. 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终结性评价: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和综合素质;- 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的能力。

5. 教学建议-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跨学科素养;-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高等数学》课程分类:公共基础课建议学时:64(理论课学时数:58学时,实践课学时数:6学时)学分:3.5学分适应对象:电子与计算机类专业、机电与汽车类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一、总论(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高专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在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基础上,根据“必须、够用”原则及各专业对各种数理理论、知识、方法以及量化思维需求的基础上设置的。

2.课程价值和功能本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和提升各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数理基础和数理思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必须、够用的数理理论、知识、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理论理解能力、量化解决相关专业问题能力和继续深造的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等。

本课程在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居于基础服务性的地位,主要为后续的各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必要的数理准备,其所服务的专业、课程如下图所示:(二)改革理念1.基本理念本课程以“必须、够用”为改革基本理念,注重让学生学习掌握必要的数理知识和数理方法,培养量化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革重点本课程的改革重点主要有三个:各专业教学内容的遴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适量的课程实训;3.预期目的初步打算经过大约一年的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大体符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并能摸索实践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最后能增加适量的课程实训,以提高学生量化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让学生掌握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学习提供必要的工具;2.让学生初步掌握函数思想、极限思想、微分思想和定积分思想等数学思想;3.初步培养学生量化分析问题和量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分目标1.数理知识:函数、极限、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常微分方程初步、数学软件;2.应用能力:极限应用、导数与微分应用、积分应用;3.量化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数学建模初步;三、教学内容、学习要求及建议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64,每周4课时,具体教学内容、学习要求和学时安排如下:四、实施建议(一)教与学1.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法多种多样,但教无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讲授法讲练法、启发法、问题引导教学法、以练测赛促学法等。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高等数学作为大学本科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高等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我国制定了《高等数学》课程标准,旨在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等数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课程标准的背景和意义《高等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适应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需要,提高高等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高等数学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能够统一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规范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1. 教学目标《高等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深厚的数学基础、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和方法;2)培养数学建模和问题求解的能力;3)培养数学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4)为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和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2. 教学内容《高等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学内容的框架,包括微积分、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等主要内容。

其中微积分是高等数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积分与积分应用等。

数学分析是微积分的延伸和拓展,包括级数、函数序列、多元函数极限与连续等。

线性代数是由n个变量的线性方程组引入的,包括向量空间、线性变换和特征值等。

概率论是高等数学的应用领域之一,包括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数理统计等。

3. 教学方法《高等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多样化。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践和研究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其中,数学建模和问题求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高等数学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涉及到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多个领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函数、极限、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培养数学素养和数学精神,提高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函数、极限、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理逻辑、数学建模等基本内容。

2. 要求:学生应该熟练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学生还应该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同时,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高等数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70%。

同时,为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新和实践,我们将根据学生在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的表现给予额外的加分。

六、教材与参考书本课程推荐使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教材,同时推荐以下参考书:1.《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数学建模》,清华大学出版社;3.《线性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4.《概率统计》,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目录1. 课程基本信息 (1)2. 课程性质 (1)3. 课程教学目标 (2)3.1 知识目标 (2)3.2 能力目标 (2)3.3 素质目标 (2)4. 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 (3)4.1 课程的设计思路 (3)4.2 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3)4.3 课程目标 (4)4.4 课程内容选择 (6)5.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0)6. 课程教学实施 (11)6.1 教学条件 (11)6.2 教师能力要求 (11)6.3 教学方法与建议 (11)6.4 教材选用 (16)6.5 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 (16)《高等数学》课程标准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数控应用技术学时数:74 学分:4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汽车空调》、《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2.课程性质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理工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较系统地获得大纲所列内容的基本知识、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方法,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

通过教学要实现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两方面的教学目的,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

本课程关于能力方面的要求是: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中要认真探讨和贯彻“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

教学重点要放在“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上。

执行大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适当注意数学自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课程内容应具有较大的覆盖面,不同专业在保证必修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需要有所侧重和选择。

2.对难度较大的部分基础理论,不追求严格的论证和推导,只作简单说明。

3.对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多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应重点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一、“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是我院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一元函数微积分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运算技能,为今后学习专业课和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熟练的计算能力、应用能力。

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应该具有三角知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及初等代数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函数与极限
1.基本内容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简单性质,反函数,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运算,基本初等函数,初等函数。

数列极限的概念、数列极限的性质,函数极限(左右极限及其与极限的关系),函数极限的定理(唯一性定理、四则运算定理),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定义、关系、性质、
比较),两个重要的极限:
1
lim(1)x
x
e
x
→∞
+=,
sin
lim1
x
x
x

=
函数连续的概念,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定理及介值定理。

2.基本要求
1)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的定义域、表达式和函数值的方法,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并会作出简单分段函数的的图象。

2)理解和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有界性。

3)了解函数与其反函数之间的关系(定义域、值域、图象),并会求单调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和掌握函数的四则运算和复合运算,熟练掌握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

5)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简单性质及其图象。

6)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7)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8)了解极限的概念。

9)了解极限的有关性质,熟练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10)理解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之间的互为倒数的关系,会进行无穷小量阶的比较,会运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
11)熟练掌握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12)掌握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3.重点与难点
函数的概念及性质,初等函数。

对分段函数的理解,对分段点左右两侧变化的认识。

数列、函数的极限,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概念,两个重要极限。

第二部分一元函数微分学
1.基本内容:
导数概念,导数的基本公式与求导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方法,取对数求导方法,高阶导数概念与计算;微分的定义,微分与导数的关系,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2.基本要求
1)理解导数概念及几何意义,了解可导与连续性的关系,会用定义求简单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

了解导数作为函数变化率的实际意义,会用导数表达科学技术中一些量的变化率。

2)会求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与法线方程。

3)熟练掌握导数的基本公式,有理运算法则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

4)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

5)理解函数的微分概念及几何意义,掌握微分法则,了解微分概念中所包含的局部线性化思想,了解微分的有理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6)了解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会解简单的相关变化率问题。

3.重点与难点
导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一个函数在某点可导与连续的关系,求导的计算。

复合函数的求导运算。

微分的计算。

第三部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1.基本内容
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函数增减性的判定方法,函数的极大值与极小值,函数的最值,曲线的凹凸性与拐点,函数的画图。

2.基本要求
1)理解三个中值定理及它们的几何意义。

2)熟练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不定式∞

,
00极限的方法。

3)掌握利用导数判定函数单调性及函数单调增减区间的方法,会利用单调性证明简单
的不等式。

4)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掌握求函数极值、最值的方法,并会解决应用问题。

5)会判断曲线的凹向,会求曲线的拐点。

6)会画一般函数的图形。

3 .重点与难点
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

函数的画图。

第四部分 不定积分
1.基本内容
原函数、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基本积分公式,求不定积分的方法(基本积分法、第一换元法、第二换元法、分部积分法)。

2.基本要求
1) 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关系,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

2) 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

3) 熟练掌握基本积分法与第一换元法、分部积分法,掌握第二换元法中的 简单的根
式代换。

4) 会用积分表。

3 .重点与难点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计算。

选择正确的方法计算不定积分。

第五部分 定积分及其应用
1.基本内容
定积分的概念(定义及几何意义),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定积分的性质,定积分计算(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广义积分,定积分在几何、经济上的应用 2.基本要求
1)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几何意义。

2)掌握定积分的性质。

3)掌握定积分的计算方法。

4)掌握直角坐标系下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以及平面图形绕坐标轴旋转所生成的旋转体的体积。

5)会用定积分解决简单的经济问题。

3.重点与难点
定积分的概念及几何意义,定积分的性质,定积分的几何应用与经济应用。

第六部分概率论与数学理统计
1.基本内容
随机事件及其运算,随机事件的概率及其性质,条件概率,独立性,贝努里概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数学期望,方差。

2.基本要求
1)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熟练掌握事件间的关系与运算;
2)理解事件频率的概念和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3)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了解古典概率、几何概率,会计算简单的古典概率;
4)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熟练运用概率的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会运用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计算概率;
5)理解事件的独立性概念,会用独立性计算事件的概率;
6)掌握n重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会进行二项概率计算。

7)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及性质,会利用分布函数计算概率;
8)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函数的概念,掌握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概念与性质;
9)熟练掌握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
10)会求简单的随机变量的函数的概率分布。

11)理解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的概念和性质,会利用性质计算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2)熟悉并掌握常用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3.重点与难点
概率的定义和性质,随机变量的概念,条件概率的计算,概率的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数学期望和方差。

二、“高等数学”课程考试大纲
1、考试目的:检查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和应用情况。

2、考试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2)、要求学生初步具备论证推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独力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要求学生熟悉本课程所揭示的数学思想;
4)、要求学生能初步应用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考试形式:多种形式相结合
4,考试内容:变量与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积分及其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用数学模型。

5,考试对象:所有选修本课程的学生。

三、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讲课习题课小计
函数、极限、连续 4 4 导数、微分8 2 10 中值定理、导数应用 4 2 6
不定积分8 2 10
定积分及应用8 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4 2 16 实用数学模型 6 6
总复习 4 4
总计52 12 64
王涛刘福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