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与数学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1

1 21

13 3 1

14 64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1 8 28 56 70 56 28 8 1

1 9 36 84 126 126 84 36 9 1
数学史与数学思想
• 作为一线的教师已经知道运用数学史的功能进行教学。向学 生介绍数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数学名家的 数学思想和方法,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运用 数学史消除那些荒诞的想法,诸如数学是静止的、一成不变 的、仅仅为男孩设立的一门学科。讲述数学家的故事和趣闻 轶事,历史地导入新课题是老师们常用的招式。1998年4月 20日在法国马赛由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发起举行了题为《数 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国际讨论会,各国数学教育家相 互研讨了这一问题,取得了许多共识,华东师大张奠宙教授 在“重视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中指出:在数学教育 中,尤其在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史知识是进行 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下面我们来看看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
• 我国11世纪的数学家贾宪利用二项式高次幂展开式的各项系数所遵循Baidu Nhomakorabea规律,制 成了“开方作法本源”图,载入其《皇帝九章算法细草》中,虽然贾宪的著作已 失传,但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保存着这个“开方作法本源”图,而且 杨辉说“出释锁算术,贾宪用此术”,下面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看看贾宪三角形 的应用。
• 贾宪三角形的几何特性:隐藏在贾宪三角形中的几何性质更 是令人拍案叫绝,这是波兰数学家Waclaw Sierpinski(18821969)三角形带给我们的享受,这是最有意义的分形图之一。 画一个三角形,把它的三条边的中点相连,得到一个与原三 角形相似的三角形,把这个三角形移走,留下3个小三角形, 其边长是原三角形的一半,从这三个三角形中再移走三个更 小的三角形,这样就得到了9个边长为原三角形的四分之一 的小三角形。从理论上讲,这一过程可以无限进行下去,产 生了一个越来越空的和自相似的图形,它不是直线即它不是 一维的,也没有面积即它不是二维的,介于一维到二维之间。
• 1 10 45 120 210 252 210 120 45 10 1
1 11 55 165 330 462 462 330 165 55 11 1 贾宪三角形
• 贾宪三角形的有趣性质:我们从贾宪三角形中可以 看出 :(1)的展开式共有n+1项;(2)在的展开 式中,与首末两端等远的项的系数相等;(3)如果 的幂指数n是偶数,展开式中间一项最大,n是奇数 时,中间两项相同且最大;(4)贾宪三角形第三条 斜线1,3,6,10…即三角形数中任意相邻二数之和 为平方数;(5)斜数第三列诸数的平方也恰好是; (6)斜数第四条斜线上诸数1,4,10,20,35,… 即四面体数中相邻两数之和1+4,4+10,10+20,… 恰好为;(7)如果p为质数,则第p行的数可以被p整 除(两端的1除外);(8)把虚线上的数相加可以 得到Fibonacci数列:1,1,2,3,5,8,13,21, 34,55,89,…;(9)第行的所有数字都是奇数。
五除余三的数,然后,8+15=23,它已经满足给出的所有条件。
•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稍微麻烦一点的问题,它出自于黄宗宪的 “求一术通解”:求一数,五除余零,七百十五除余十,二百
四十七除余一百四十,三百九十一除余二百四十五,一百八十 七除余一百零九。仔细读题后发现:5除余0是废话,247除余 140,余数是5的倍数,原数是5的倍数,因此这句话可变为 247×5=1235除余140,同样第四句话可变为391×5=1955除余245。 现在从1955除余245,1235除余140出发:
• 245,245+1955=2200,4155,6110,8065,10020
• 245,
965, 450,1170, 655, 140,第二行是第
一行除以1235的余数。依次试除,发现10020即为所求之数。
• 问题(杨辉《续古摘奇算法》):二除余一,五除余二,七除 余三,九除余四,问本数。
贾宪三角形的应用
• 这类问题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有趣的名称:鬼谷算、秦王 暗点兵、剪管术、隔墙算和神奇妙算及大衍求一术等。
• 这个问题常用程大位于1583年在算法统宗中介绍的一首诗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 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 百零五便得知。”来计算的。然而这里涉及到衍母70,21, 15。小学生要想明白这些道理却不太容易!下面我们介绍华 罗庚先生给出的一种“笨方法” :原问题就是求一数,三除 余二,五除余三,七除余二。三除余二,七除余二,则二十 一除余二,而23是三、七除余二的最小数,恰好被五除余三。 另外还可以如下求解:先在纸上写2,2+3=5,5+3=8,它是
学中的一些应用。
• 从孙子算经谈起 • 贾宪三角形的应用 • 鸡兔同笼问题 • 纵横图趣谈 • 东家流水入西邻 • 趣谈图形的拼补 • 数学名家的思想
从孙子算经谈起
• 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优秀数学著作,成书年代已
无从考证。其中有“物不知其数问题”:
•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 剩二,问物几何?
现在我们建立一个由多行组成的贾宪三角形,偶数用黑体表示, 如果把奇数去掉就出现三角形形状的洞,这样贾宪三角形就 变成了Waclaw Sierpinsk三角形,行数越多就越接近。如果把 被3整除的数用同一种颜色表示,就会得到一个新的完全由
数字构成的三角形。

鸡兔同笼问题
• 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有一道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鸡兔 同笼,总体一数,有头30,脚72,问鸡兔数。小学算术大全中给出了公 式解法:鸡数=(头数×4-脚数)÷2,兔数=脚数÷2-头数。学生不知这 些公式怎样得来,一律死记公式。现在我们给出算术妙解1:设想把鸡变 为兔,看看发生了什么,一个换一个,每换一次,头数不变,脚却增加2 个,即头数仍为30,脚数为120,增加了120-72=48只脚,可见换了48 ÷2=24次,即换了24只鸡。算术总式的产生过程为24=48 ÷2 (48何 来?) =(120-72)÷2 (120何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