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音乐课堂的“留白”策略
音乐课堂的“留白”策略音乐课堂的“留白”策略音乐课堂的“留白”策略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可创造出虚实相映、形神兼备、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
例如,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远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上,一渔翁坐在船上垂钓,四周除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是空白。
虽如此,却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理解欣赏者,更相信欣赏者,所以特意设下空白,让欣赏者去思考,去补充发挥,让欣赏者和自己共同完成作品美学价值的创造。
音乐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人的听觉器官接触音乐作品的音响运动形式而产生的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音乐形象去体验和认识社会生活的积极的思维活动。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也要讲究留白的艺术,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发现,主体意识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表达上留白,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音乐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去解读文本,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欣赏作品,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品味和思索。
这时,学生才能和作者、表演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真正进入音乐世界,从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中,获得一种精神的满足和思想教育。
教学中教师应留出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甜的甘蔗让学生去品尝。
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不要用自己的“标准答案”来解说,音乐欣赏不是配乐朗诵,要把音乐还给学生。
欣赏完一部音乐作品,教师也莫急于讲解,此时无声胜有声,绕梁的余音正是把学生带入欣赏音乐最高境界的最好媒介,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大音希声”。
例如,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学生边欣赏边体验,借助标题对此情此景通过声音的比拟在联想中进行描绘:春天温暖而静谧的夜晚,小舟在江面上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教育局教研室李可留白是一种运用非常广泛的艺术表现方式,在中国画中运用得比较多,在音乐中也常常用到,指创作者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在艺术创作中留出“空白”。
艺术作品中的“空白”常常展现出一种“虚灵”的“空间感”,使艺术作品形神俱备,有虚有实,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美妙艺术境界,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无尽的艺术美感。
教育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同样也需要留白。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若能学会留白,以此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更好地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而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
下面,笔者欲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一、课堂导入前留白,设置教学悬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老师在讲课开始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留下来不讲。
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地设置悬念,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进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维状态。
例如,一位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暴风雨》时,先运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课件(《暴风雨》配乐视频),对学生不提出任何要求,只是让学生自己静静欣赏。
低音提琴低沉浑厚的呼号仿佛描绘了乌云密布的情景,尖锐凄厉的短笛呼啸声更增加了神秘恐怖的气氛,像暴风骤雨来临前的电闪雷鸣……教室内异常安静,当音乐课件播放完毕后,教师又停顿了一会儿。
学生们用急切的目光注视着教师,在接收到学生的求知信息后,教师这才开始了本课的教学。
在上述课例中,教师在课堂导入前适度留白,设置悬念,使学生急切想了解本节课到底要学什么。
在课堂上,学生进行探究的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心理都处于积极的状态,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中留白,引发不同体验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具备很多不确定元素与多解性。
当美的信息传递到大脑时,引起的联想是美好的、自由的、广阔的。
留白,音乐课堂的另一层境界
很显 然 . 方法 一 中。 师为 了能在有 限的 时间 内 在 教 完成 教学任务 , 把本 该学生做 的事情 自己做 了 , 学生 只 是按照教师 的要求按部就班 地去操作一 下 , 学生的 自主
探 究 能 力 完 全 被 忽 视 掉 了 。方 法 二 中 , 组 的 学 生 虽 然 每
总 , 出结 论 。 得
上这 部分 内容时大都 布置学生 利用课余 时间 自己去 观
察 ,或者在课堂上用手 电筒代替太 阳做 一个模 拟实验。 笔者认为前一种方法探究 出来 的结论最直接 、 最有说 服 力, 但是在课外让学生 自己单独去做 , 缺乏监督 与指导 ,
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够坚持下来 。这里 , 教师需要采用 一
的音 乐课 堂 , 疑是 热 闹的 , 歌燕舞 , 紫嫣 无 莺 姹
红 。 不 同 的教 学 理 念 , 化 的 教 学 潮 流 , 剂 量 变 大
很 多这样的例子 ,很 多有着鲜明色彩的乐曲非 常
适合学生静心聆听 , 如欣赏钢琴曲《 水草舞》她那 ,
形象 的音乐语言 , 流畅的旋律线条 , 无不提醒你 的 耳朵她 的音乐特性 .你不用和孩子们多说什么分 几个音乐段落, 要注意什么旋律 的连续下行 , 只要 多让孩子们听 , 听那钢琴清丽流动 的诉说 。 在听的 基础上 . 用舒展 的动作体态来表现这种流动的美 , 我认为那就够了。 进一步说 , 学生音乐体验空间的 打开需要角度 的选择。而角度的选择则考验教 师 教学资源剪裁 、 教学方式拿捏的能力 , 真的不需要
等 。要想学生有效地去探究这些 活动 , 教师必须 多动脑
筋, 多想点子 , 让学生愿意去探究 , 特别是长 时间地坚 持
案例二 : 太 阳和影 子》 《 一课 , 要求 学生 观察一 天 中
音乐留白:无声胜有声
音乐留白: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
形容一种幽怨和思念之情达到沸点时,没有任何语言或音乐可以形象的描述出来,唯有留下一段空白让人细细品味。
如同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以及苏轼的“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形象注解。
还有鲁迅的“于无声中听惊雷”,亦如出一辙!“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之一。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的地方很多,最明显之处就是“留白”,中国画传统上不加底色,于是留白甚多。
中国画的留白,“留得其所,便生气韵”,便使画面上流动着生命,便使观者得以在那白而不空之间徜徉。
留白与着墨相对,两者相得益彰,沒有留白,便不能彰显出着墨处的美妙。
中国书法讲究布白,要求“计白当黑”。
中国戏曲舞台上也利用虚空,如“刁窗”,不用真窗,而用手势配合音乐的节奏来表演,既真实又优美。
中国园林建筑更注重布置和处理空间。
这一切都说明,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虚实结合,艺术才焕发勃勃生机。
留白是中国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观点,显示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智慧。
甚至被人们引以为一种处世哲学。
中国艺术讲究“气韵生动”这几个字,在音乐中表现得犹为突出,所谓“气韵”是一定要由留白来表现的。
音乐中的“留白”的理解之一是音响的沉默。
绝对的沉默是不存在的。
沉默甚至不停地产生相反的意境,就如同没有“下”就显不出“上”,有“左”才有“右”,因而人们必须注意到周围的声音或语言,才会意识到其中的沉默。
绝对的空白和绝对的沉默在观念上和实质上都不存在。
沉默,是语言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对话的一部分。
就如凯奇提出的:“沉默是不可能的,每一分秒都有点什么东西发出响声。
”同样的,空白的空间是不存在的。
只要睁开眼,总能看到点什么,就是注视空白也是在看。
音乐以人为本,而人的思维是极为活跃和不可捉摸的。
在贝多芬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悲怆》的第一乐章当中,长大的引子,有着相当多的空拍,而这静静的休止使人感受到的不是静默,而是无边的沉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沉默,也许这就是“不能承受之轻”!如果忽视了沉默的力量,音乐就不会变得生动感人。
留白技巧在艺术中的运用
留白技巧在艺术中的运用艺术,那可是个神奇又美妙的世界呀!在艺术的领域里,有一种技巧叫留白。
啥是留白呢?就好像咱说话留点儿余地,做事儿不做满一样。
你看那国画,大片大片的空白,可别小瞧了这些空白,那可都是有讲究的呢!那空白的地方,就像是给你的想象开了一扇门,让你能自己在脑子里填补出各种美好。
这就好比给你一碗白米饭,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上各种菜呀肉呀的,变成属于你自己的独特美味。
咱再想想音乐,有时候一段旋律中间的停顿,那也是留白呀!就像说话中间喘口气儿,给人留下点儿思考的时间。
那段停顿,能让之前的音符在你心里回荡一会儿,然后再接着奏响后面的旋律,那感觉,妙不可言呐!还有那舞蹈,舞者在舞台上突然的静止,也是一种留白。
就像跑步的时候突然停下来歇歇脚,然后再接着跑更有力气。
那一瞬间的静止,能让观众的心也跟着悬起来,急切地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留白可不是随随便便留的,那得恰到好处。
留少了,就像饭没吃饱,总觉得差点儿啥;留多了,又像吃撑了,难受得慌。
这就得考验艺术家们的本事啦!好比一个导演拍电影,一场紧张的追逐戏之后,来个安静的场景,这就是留白。
让观众的心情从紧张中缓一缓,感受一下平静的美好。
要是一直紧张下去,观众还不得累坏啦!再说说书法,那字与字之间的间距,不也是一种留白嘛。
间距合适了,字看起来就舒服,就像人走路,步幅合适才走得稳当。
要是间距乱七八糟的,那字看着都别扭,就像人走路同手同脚一样奇怪。
生活中不也处处有留白嘛!咱每天忙忙碌碌的,也得给自己留点儿时间发发呆呀,想想心事呀。
这就是生活中的留白,让我们能喘口气,重新找回自己。
你说要是一幅画满满的都是颜色,一首歌从头到尾都不停,一支舞从头到尾都在蹦跶,那得多累呀!就像咱过日子,要是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一点休息的时间都没有,那还不得崩溃呀!所以呀,留白真的是太重要啦!它让艺术变得更有魅力,让生活变得更有滋味。
咱得学会欣赏留白,学会在留白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美好。
论小学音乐课堂留白艺术论文.doc
论小学音乐课堂留白艺术论文留白,目前是一种运用极为广泛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是不是每位老师都对“留白”二字的定义有清晰透彻的认识呢,下面,我首先对“什么是留白”这一问题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所谓留白,指的是创作者为了到达更好地表现主题的目的,有意识地在作品的创作中留出空白,这些空白往往能给人一种空间感,使创作者的作品形神具备、有虚有实,从而到达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美好境界。
这种表现方式一般在中国画中运用较多,但是目前很多音乐课堂也开始采用这种方式。
现在的小学音乐课堂,具有开放性、艺术性等特点,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过多繁琐的音乐技巧,那么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所以,我们可以将原本运用在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与小学课堂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够主动去探索和思考。
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句话:“有经历的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通常都是微微翻开一个通往无边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留下一些东西成心不讲。
”而且我们都知道,课堂导入是一节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一节课开始之前的序幕,尽管不是整节课的高潮,但是作用却不可小觑。
因此,我们就可以在这个环节,为学生创设音乐教学情境,以此调节课堂气氛,并给学生留下可以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快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中。
比方,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第八册的《热爱地球妈妈》。
这首歌具有抒情、优美的特点,主要是呼吁每一位少年儿童热爱地球,保护环境。
因此,在刚上课时我就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有关宇宙以及大自然中的各种景象,比方千年古树、地震、热带雨林、火山爆发等等,在观看的时候我不向学生提任何要求,学生只要做到静静地欣赏就可以。
整个观看过程教室显得极其安静,学生也看得目不转睛。
当播放完毕后,我依然没有讲话,学生用一种急迫的眼光看着我,这时,我就可以适时地导入新课了,以此激发出学生想唱一唱大自然中变化万千的事物的欲望。
此处无声胜有声,此处无景胜有景——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浅谈 幼儿 园音 乐教 学 中的 空 白 艺术 吴苹 苹
( 绍兴市东风艺术幼托中心 , 浙江 绍兴 摘 要 : 本 文提 出在 音 乐教 学 中 可借 鉴 国 画 艺术 中“ 留 空” 这 一 表现 手 法 , 不妨 有意 为 幼儿 留 出时 间 的空 白. 给 幼 儿 自主 交 流 的时 间 ; 留 出环 境 的空 白, 给 幼 儿创 造 开放 的物 质环 境 和 精神 环境 ; 采 用 多种 形 式 留 出思 维 的 空 白 , 引 导 幼儿 积 极 填补 空 白 . 学效 果 。 关键词 : 幼 儿教 育 音 乐教 学 空 白 艺术 空 白是 书 画 艺 术 中 一 种 “ 以白当黑” 的审 美 表 现手 法 一 幅字 画如 果 一 点 空 隙 不 留 , 就不是好的艺术品。 我 国 的 书 画 艺 3 1 2 0 0 0 )
此处无声胜有声,此处无景胜有景——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此处无声胜有声,此处无景胜有景——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空白艺术摘要:本文提出在音乐教学中可借鉴国画艺术中“留空”这一表现手法,不妨有意为幼儿留出时间的空白,给幼儿自主交流的时间;留出环境的空白,给幼儿创造开放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采用多种形式留出思维的空白,引导幼儿积极填补空白,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教学空白艺术空白是书画艺术中一种“以白当黑”的审美表现手法。
一幅字画如果一点空隙不留,就不是好的艺术品。
我国的书画艺术非常讲究留有余地,以求整幅作品的和谐别致,寓意深远。
如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渔翁坐在船上垂钓,四周除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是空白,虽如此,却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音乐教学中运用一点空白艺术,让幼儿在自由发挥想象与创造力填补空白的过程中,获得对音乐更深更透的理解与感受,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此处无景胜有景”的效果。
一、给孩子留出时间的空白给孩子一个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
孩子的学习活动时间是由幼儿园统一规定的,因此,教学活动中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往往因“时间紧迫”无法进一步探讨;自由活动中孩子有了新的发现,又由于作息时间是“一环扣一环”而无法进一步思考;孩子整天忙忙碌碌为的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几乎没有自由。
“把时间还给孩子”的做法,打破了时间格局的限制,为孩子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他们调动各种感官去寻找大自然、周围生活中的各种动听的声音,各种变幻的节奏,各种美丽的舞蹈。
当孩子们有了点滴发现后,给予充足时间促使孩子不断产生问题并解决问题。
还孩子一段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使孩子的自主探索需求得到满足。
《纲要》对组织与实施一日生活有明确的说明:“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毫无疑问,幼儿需要一个自由的时空,才能不断地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教师应提供机会,支持幼儿对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而不是拿出现成的答案。
音乐课堂留白艺术摭谈
下 空 n , 人 浮想 , 人 r 眯 叫 u ]
便 是 一绝 :
如 , i 沽 I I 摩 l I
小 云 , r 石 虾 不 『 水 , 实 那 H 的 空 齐 l 见 其 { 门就 是 云 、 是 水 一它 m 瑚面 红 虚 实 的 平 衡 中 就 i 表 现 尢 ‘有 的 奏 变 化 ,创 造 f 隽 永 的 韵 j } J 味 卡 深 远 的意 境 。这 种 艺术 手段 在 其 它 艺 术 ¨
随 着教 学改 革 的 深化 , 们 应 该 还 学 生 以 学 习和 发 展 的 我
我 们 都 知 道 , 常 导i 一 常 课 的 “ 课 足 序 ” 或 者 说 , 足 一 课 的 序 幕 , 虽 小 足 高潮 , 很 要 , 它 术 创 造 它 印 用
课 堂 气 , } 学 乍 迅 速 进 入 、 常 所 色 f 』 J 果 例如 , 《 乐 在 音
2. 足 自 主 学 习 之 白 留
词 , 不 深 深 体 悟 着 一 种 独 特 的 中 美 学 精 神 。 此 , 无 我
想 剑 r时 F 乐 课堂 教 学 的 -f 现 状 : 师 就 怕 课 堂 内 音 , p 教 容 够 多 , t 学 生 课 堂 巾收 获 太 小 , 整 堂 课 安 排 就 n 把
《 课 程 标 准》 确 指 f :学 生 是学 习 的 主 人 。 ” 新 明 }“ J 学 生 自主 地 学 习 不 仅 是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 养 创 造 型 人 才 培
得满满 的 : 夫 信 息 充 斥 j中 , 七 繁琐 的 设 计 , 课堂 花 里 使
胡 哨 ; 帅 仡 繁 多 , 无 细 , 生 膻 接 不 暇 , 胜 其 敏 事 学 不 烦 而 音乐 教学 址 一 丌 放性 、 向性 、 术性 很 强 的 种 多 艺
留白:音乐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留白:音乐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江苏省南通市郭里园新村小学 左佳妮
摘要: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善于“留
在音乐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在水底招摇”(徐志摩语)。
白”。只有“留白”,才能充分发挥学生音乐 许多有着鲜明色彩的乐曲都适合于学生
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音乐
术中“漏窗月洞门”,在中国古诗词艺术中 只有“入境”,方能“生趣”。音乐学习是一 地交流,在交流中能够诞生出音乐学习的
有“空白”等等。音乐作为一门时间的艺 种感受性、体验性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 精彩。
术、流动的艺术、听赏的艺术,也应该留有 教师不仅要运用媒体等外在因素激发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在
留出交流。留白,能够缔造出美好的音乐 只有这样,才能让音乐教学达至“此时无 学生畅所欲言,音乐教学达到余音绕梁的
学习境界。
声胜有声”的境界,达至“无声处皆成妙 效果,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留出体验 境”的境界
留白不是“空白”,而是虚实结合的音
空间
二、未成曲调先有情— ——留出想象 乐教学艺造潜质,让学生音乐学习从被 底世界的奇幻和神秘。在学生聆听的过程 林斯基所说,“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
动转向主动,达到“无声处皆成妙境”的 中,教师毋须多言,只需要聆听有钢琴奏 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
境界。
出的轻缓的琶音,犹如清澈的流水缓缓地 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
“牵”着走,没有自己的体验时空,由此导 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和愉悦的感受。在音 是音乐教学所追求的另一种境界吧!
致学生音乐学习的肤浅、浮躁。一堂课下 乐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
对中国音乐美学中“留白”的思考
对中国音乐美学中“留白”的思考“留白”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最初是应用实践于中国画等绘画艺术,但其思想应追溯于老子的道家美学思想“虚实相生”“有无相生”“大音希声”。
笔者通过中国音乐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试想从老子的音乐美学的角度,去思考并理解“留白”。
1 对“留白”的初步理解“留白”的概念多数在中国画的绘画章法中,例如马远的作品《寒江独钓图》,在线条与画面的交汇中,留出让人足以发挥想象的空白,仿若身临其境这烟波缥缈的寒江,感受渔翁的孤独,此时的“无”带来人脑海中的“有”,这种“留白”手法,让观者产生了更好的共鸣。
“留白”在中国画中或许是一种创作章法,但笔者认为“留白”不仅仅只是一种章法或手法,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形式。
之所以笔者称“留白”为艺术形式,是因为笔者认为在艺术的各个领域,“留白”都能得以体现。
在美学中,“留白”体现出的是老子“有”、“无”、“虚”、“实”的美学观点,它们有着辩证又统一的特质,其表面看上去是相悖的,实际上“天地万物皆无和有的统一,虚和实的统一”。
雕塑中断臂的维也纳,雕塑肢体的“无”更加体现了其本身内在的“有”,其承载了创作者的情感寄托,深刻的历史意义,更甚还有每一个观者由于不同成长背景与阅历,导致的观后不同感受。
维也纳的断臂体现的是雕塑的“留白”,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有形的“留白”,另一種无形的“留白”可以体现在文学与音乐中在文学的创作中,“留白”不仅体现在故事的开放性结尾或省略符号,更多的是人物情感的“留白”、故事情节的“留白”、叙述的“留白”以及文中引人深思出道理的“留白”,这样的文学才能称为好文学。
《红楼梦》中,贾宝玉说“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林黛玉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没有过度的悲伤宣泄,没有叙述的字字灼心,但每每读起都能感受到一股黯然神伤的情愫,这二人的“留白”便是遗憾二字。
在音乐中,“留白”正应了老子的音乐观“大音希声”,“大音希声,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留白之美如何运用留白技巧增强作品的张力
留白之美如何运用留白技巧增强作品的张力留白,作为一种美学构造元素,以其简洁而独特的魅力,在艺术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运用留白技巧可以使作品更具张力,给观者以惊喜和引导观赏者主动参与的空间。
本文将探讨留白之美如何运用留白技巧增强作品的张力。
一、留白的定义和作用留白,即“空白处”的意思,是指在作品中有意识地保留一定的空白,不去填充所有的画面或文字。
留白的作用十分重要,它能够让作品更加简洁明快,突出主题,并吸引观者的注意力。
留白还能够给作品增加层次感与空间感,使作品更加具有张力和吸引力。
二、留白技巧的运用1. 画面留白在绘画或摄影中,选择合适的留白区域可以突出主体,制造一种静谧、典雅的美感。
合理运用画面留白可以增强作品的张力和深度,让观者产生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 文字排版留白在印刷设计中,文字排版的留白方式可以提升版面整洁度与视觉效果。
合理运用留白可以使文字更清晰易读,提高阅读体验。
通过调整行间距、字间距和段间距等方式来达到留白的效果,使得文字更显突出。
3. 音乐演奏中的留白在音乐中,留白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留白可以加强音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让音乐更流畅,更富有变化。
在演奏时,合理运用留白可以让听众感受到音乐间的间隔,强调重点音符,增强音乐的张力。
三、留白技巧的艺术价值1. 引发观者的联想留白可以让观者产生遐想和想象,给予观者更多阅读空间。
观者通过留白部分来脑补与作品相关的信息,使得作品更具有内涵和深度。
留白可以打破常规思维,引导观者主动去思考、去感受作品,增加与作品的互动性。
2. 增强作品的审美效果留白使作品更具审美效果,给人以美感享受。
合理运用留白可以使作品更具平衡感和和谐感,打破刻板的画面或文字,给予观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留白可以使作品更具有空灵感、诗意与思索性。
3. 强调主题和关键元素留白可以使作品中的主题和关键元素更加突出和醒目。
合理运用留白可以通过对比来凸显重要元素,让观者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体验到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与情感。
留白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留白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十一章》【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车毂上,正因为车毂中间是空虚无物的,这样车轮才能转动,起到车辆的作用。
糅合陶土做成器皿,正因为器皿中间是空虚无物的,这样器皿才能盛物,起到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正因为门窗中间是空虚洞穿的,这样屋子才能住人,起到房屋的作用。
因此可以这么说,“有”所提供给人们的种种便利,完全依靠“无”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道德经》中这段文字,可以认为是从生活现象的角度例证了“留白的艺术”产生的效果。
我们知道,诗歌有“意境在诗外”的表达艺术,音乐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余韵回味。
艺术家在创作中为了更深刻地表现主题,有意识地留出“空白”。
“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在于求其空灵,虚中求实,从而达到“以无胜有”的艺术境界。
比如画画,画画需要留白。
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
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
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其实,在音乐教学中也可以充分运用“留白”艺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维持其独特的音乐形象,保留其特有的艺术遐想,使艺术真正融入学生心灵。
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留白”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我们很多时候会启发学生去想象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所描绘的场景,我们会用几个问题把这节音乐课串起来。
让学生说出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感觉、影响,我们也许会认为这是完成课时任务的标志,但我们忽略了一点------------------------ 语言静止之时,音乐响起。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可见,音乐有着比语言更为丰富的内涵,有些音乐体验,是语言所不能或不能完整、不能准确表达的。
音乐课中的“留白”之美
浅谈音乐课中的“留白”之美摘要:大美无言,大音希声,总有一些美不是语言所能描述的,总有一些美不是画面所能展示的。
让她留在那一片空灵之中,为我们的思想增添一份灵性,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丝惬意,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一缕创意清风吧。
在音乐课中,要适当地使用“留白”,培养学生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
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关键词:留白;音乐教学;冷静;艺术美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119-02“留白”,源自中国画术语。
指的是在画面布局上留下一片空白,给观者一个想象的空间。
留白是艺术的技巧,也是生命的艺术。
留白既可以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松弛,也可以给人带来紧张与节奏。
绘画需要“留白”、书法需要“留白”、人生需要“留白”,我认为,教学这门艺术仍需“留白”。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因而可借鉴“留白”手法,把它运用于教学当中,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其思维,使音乐课因“留白”而更精彩。
在此谈几点思考。
一、“学唱留白”——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学探究的空间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更是学生发展自我的操练台。
做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笔墨”触及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刻,而教师在课堂中沉默地等待,正是课堂中一份令学生想象不尽的“留白”。
在学唱歌曲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能力,要让学生心中记住一句话:老师不教唱,我也能会!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有了很多次的实践证实了,孩子们真的有我们想象不到的“超能力”。
我记得在教山东民歌《茉莉花》一课时,我只给孩子们播放了一遍歌曲,孩子们已经都会唱了,而且还有学生,给大家演唱了江苏民歌《茉莉花》,这当然和他们在电视上听到过有关系,但是这不经意的记忆,对于孩子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所以我对他们发出了赞赏的语言和眼神,孩子们的脸上立刻露出了得意和喜悦的表情,那个时候我明白了,教师有必要改变“教唱、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多留一片独立思考、自学探究的空间,他们会为你带来想象不到的满足感。
用“留白”艺术来丰盈音乐的张力
用“留白”艺术来丰盈音乐的张力摘要音乐的特质决定了音乐教学不能以乐理的灌输替代音乐的聆听,也不能以逻辑的分析替代人们的情感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让音乐教学灵动起来,教师应遵循艺术教学的思路——用“留白”来丰盈音乐的厚重与饱满。
关键词留白音乐教学体验想象空间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常常作用人的听觉器官而使人产生一种能动的、极具个性的审美体验,它也常常通过音乐蕴含的形象让听者去体验、去触摸音乐的真谛。
正是音乐的这个特质,决定着音乐的教学不能以乐理的灌输替代音乐的聆听,也不能以逻辑的分析替代人们的情感体验。
然而现行的音乐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却违背了音乐的这种特质:用“莺歌燕舞…‘热闹非凡”掩饰着音乐的宁静,用繁琐的分析置换着个体的体验……从而使得音乐失去了应该有的艺术的饱满与丰盈。
为了让音乐教学灵动起来,显示出应有的张力,我们应遵循艺术教学的思路——用“留白”来丰盈音乐的厚重与饱满。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所谓留白,原指“中国画”中为了构图的需要和思想的表达,对整个画面空间进行有效的布局而出现的一份空白,从而出现“虚空传递丰盈”“不著一字而尽风流”的境界,正是这份艺术的力量使得审美活动更加饱满,更加厚重。
一、用“留白”冲淡分析,让学生多一个体验舞台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多瑙河”、一千个“命运交响曲”……音乐的这种非理性且“关注情感体验”的艺术特质决定了音乐教学不能以逻辑的分析冲淡体验空间,也不能以教者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更不能用所谓的标准来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想。
正是因为音乐的这种特质和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知识生长点的缘故,音乐教学首先就是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去体验音乐:去体验音乐的虚无缥缈,去感受音乐的动人心弦,去触摸音乐的“神魂颠倒”……钢琴曲《水草舞》的欣赏教学。
《水草舞》是肖邦的作品,它是舞剧《鱼美人》中的一段乐曲。
在编人教材时,编写组有意组编了钢琴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两种版本。
但不管是何种版本,都有形象饱满的音符、流畅的旋律,都能彰显出水草在水中自由灵动的形象,优美而雅致。
最新-小学音乐教学中留白的思考 精品
小学音乐教学中“留白”的思考引言音乐教学的拓展延伸是以音乐为主线,提高音乐审美为目的的教学外延。
有效的拓展教学可以提升音乐课堂的实效性,深化对音乐艺术的理解,提高音乐素养。
拓展延伸是围绕教学主题、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手段,所有的拓展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服务于教学目标的拓展与延伸才是最有价值和最有效的。
小学音乐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是一种留白,是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展开的,以音乐为主线,提高音乐审美为目的的教学外延,在诠释《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上起到了辅助作用。
有效的拓展教学可以提升音乐课堂的实效性,深化对音乐艺术的理解,提高音乐素养。
什么是教学的拓展延伸?教学的拓展是指教学的展开和拓宽,展开是教学过程,拓宽是教学思路;展开是教学过程的层层递进与深入,拓宽是围绕着教学主题形成音乐知识和文化的辐射。
教学的延伸是指课堂教学的后续作用,把学生的视野从课堂转向课外。
对拓展教学的深入与展开,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一、为什么拓展———拓展的目的教师必须明确,拓展是教学的展开和拓宽,是围绕教学主题、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手段。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工作重点,教学中所有活动、所选的所有教学素材以及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都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
在目标的设定和教学环节之间以及教学素材之间,很难界定某过程、某手段或者某要素具体是为哪个目标服务的,这是因为教学目标首先有它的完整性和整体性,其次是某一个目标的完成与实现必须依赖多种过程、方法与素材。
而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是对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体现与手段,是一种辅助与铺垫,一种延伸与发展。
换句话说,只有服务于教学目标的拓展与延伸才是最有价值和最有效的,也才可能是最精彩的。
二、拓展什么———拓展的内容1、拓展同类风格的作品比如,在之前举例的民歌类或其他国家的歌曲时,拓展内容应围绕了解这些国家或地区音乐特点来展开。
又比如在戏歌《蝈蝈与蛐蛐》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为感受与体验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戏曲音乐的热爱。
音乐课堂魅力留白
探索篇•方法展示所谓留白,通常是指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为了能够保留书画艺术作品的美感,为受众留下一些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让整个作品更加有画面感的一种艺术创作手法。
显然,本文所提到的留白和书画艺术创作的留白二者具有不同的含义,但是其通过留白手法营造的意境则异曲同工。
本文强调的在课堂上留白,指的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避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应当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思考,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及时进行消化。
当前的音乐课堂是喧嚣热闹的。
如果用书画的视角审视音乐课堂各式各样的教学理念,让音乐课堂呈现出缤纷色彩,更像是画了一副浓墨重彩的中国画。
而使用过多的教学技巧,对课堂设计的异常繁琐,反而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
在音乐课堂上留白,并非是为了偷懒,也不是不负责任,教师若能好好利用好留白的这一方式,充分发挥留白的良效,就能改善当前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空间的现状,让学生爱上音乐课堂。
一、课堂语言留白,给学生的思维留出发展空间不同的学生个体有着不同的喜好、特长,对于事物也各自有着不同的理解方式。
新课改下的教师应当对传统教学方式批判地继承,避免填鸭式教学,否则不仅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课也会觉得枯燥无味。
教师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借助于教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传递信息。
课堂上,教师应当尽可能使用风趣、简约、丰富的语言让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形象。
但是,为了让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以及回味的空间,教师在教学语言上也要学会“留白”,避免将问题的相关内容全部讲尽,剥夺学生的想象空间。
应当尽可能为学生“留白”,让他们对问题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想,逐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留白相较于直接用语言的形式讲解,具体、生动的图像能够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形成更加直观的感受。
因此,很多教师在授课期间习惯于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然而,尽管多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音乐教学的发展,但是,若仅仅依赖技术以实现教学目的,显然是不现实的,在音乐课堂当中一定要“留白”,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留白”在声乐艺术中的应用及其美学价值
“留白”在声乐艺术中的应用及其美学价值
刘冰冰
【期刊名称】《戏剧之家》
【年(卷),期】2024()7
【摘要】“留白”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虚实相生”说,艺术境界永远是不完美的,其所蕴含的虚与实有着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留白”作为一种艺术手法,虽然最早应用在中国画中,但其所具有的价值意义能为音乐学科带来启发,如今被人们应用到了声乐歌曲的演唱中。
在声乐艺术的表演中运用“留白”手法丰富声乐作品的演唱效果,不是要唱出音符的休止感,而是要正视作词家、作曲家创作时的思想,运用合理的想象进行“留白”,在二次创作中准确地演绎作品。
【总页数】3页(P104-106)
【作者】刘冰冰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16
【相关文献】
1.巧用“留白”艺术,提高教学实效——浅论生物课堂教学中“留白艺术”的具体形式
2.着眼核心素养数学艺术留白——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3.留白,让数学复习课堂绽放别样的精彩
——浅析留白艺术在中考复习课堂中的应用4.课堂留白,让数学更具魅力——小学数学课堂中留白艺术的应用5.美学艺术留白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关键词】音乐教学音乐欣赏留白
留白是一种运用非常广泛的艺术表现方式,在中国画中运用得比较多,在音乐中也常常用到,指创作者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在艺术创作中留出“空白”。
艺术作品中的“空白”常常展现出一种“虚灵”的“空间感”,使艺术作品形神俱备,有虚有实,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美妙艺术境界,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无尽的艺术美感。
教育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同样也需要留白。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若能学会留白,以此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更好地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而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
下面,笔者欲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一、课堂导入前留白,设置教学悬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老师在讲课开始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留下来不讲。
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地设置悬念,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进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维状态。
例如,一位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暴风雨》时,先运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课件(《暴风雨》配乐视频),对学
生不提出任何要求,只是让学生自己静静欣赏。
低音提琴低沉浑厚的呼号仿佛描绘了乌云密布的情景,尖锐凄厉的短笛呼啸声更增加了神秘恐怖的气氛,像暴风骤雨来临前的电闪雷鸣……教室内异常安静,当音乐课件播放完毕后,教师又停顿了一会儿。
学生们用急切的目光注视着教师,在接收到学生的求知信息后,教师这才开始了本课的教学。
在上述课例中,教师在课堂导入前适度留白,设置悬念,使学生急切想了解本节课到底要学什么。
在课堂上,学生进行探究的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心理都处于积极的状态,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中留白,引发不同体验
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具备很多不确定元素与多解性。
当美的信息传递到大脑时,引起的联想是美好的、自由的、广阔的。
欣赏者在音乐中寻求的是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音乐后所获得的音乐情感体验也是不同的,即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留白,以引发学生的不同体验。
在一节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安排了“聆听音乐,为乐曲起名字”的活动。
教师播放了《大海》和《空山鸟语》这两段音乐,要求学生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它们起名字。
学生们为乐曲所起的名字包括“流水欢歌”“清泉”“灵动的小溪”“炫动”“争执”“百鸟朝凤”等,特别有意思的是一个学生为《空山鸟语》起了个别出心裁的名字“捉鸡”。
此时,教
师只是一个倾听者,欣赏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偶尔加以引导。
此时的留白,无疑成了激发学生思维的助推剂。
由此可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捕捉音乐作品的“眼”并适度留白,就能为学生开拓一个能让想象自由驰骋的空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发不同的体验。
三、课堂小结后留白,拓展和深化教学
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结束只是狭义层面上的暂时告一段落,而真正的情感教育才刚刚开始。
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也可以适当留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教学。
例如,教学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的难点是:在感受乐曲中情景交融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捷克人民的幸福、欢乐、屈辱和苦难。
某位教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在结课环节做了这样的留白处理:让学生聆听尾声处的长笛缓慢而轻柔的独奏。
这段旋律就像沃尔塔瓦河水一样,带着美好的祝愿、憧憬、精神和信念,慢慢地流向了远方。
教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尾声的这段长笛独奏给你带来了怎样的遐想呢?此时学生的思绪被激发,教师却没有让学生立刻说出答案,而是微笑着结束了这节课。
这段小结的短暂空白,起到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
这短暂的几秒钟既让学生把音乐情感延伸到对爱国主义的体悟里,也让学生在脑海里重现乐曲的主旋律,升华了教学主题,同时在无形中深化了本课的情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