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我们的公共生活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4《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4《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4《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我们的公共生活》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二单元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为主题,由《我们的公共生活》、《建立适好的公共秩序》《我参与我奉献》三课祖成。

本课以帮助学生认识公共生活为主题,设置了“认识公共生活”和“维护公共利益”两个话题,第一个话题主要与学生探讨公共生活的特点和公共生活多样的内容,第二个话题从公共设施、公共秩序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公共利益。

按照教材设置的特点本课划分为两个课时。

本微课是第一课时中注意“公共生活的规则”,通过多样的活动方式、开放式的讨论交流,方法体验,行为指导,故事分享等引领学生生活与实践相结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材始终。

【学情分析】公共生活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感知,是本课时学习的一个有利条件。

学生了解比较多的是公共生活的内容,对公共生活的特点还缺乏思考;与公共生活相关的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是社会生活抽象的一面,对学生来说还是全新的知识。

可见,本话题比较抽象的知识和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懂得在公共生活中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不能做,引导学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点】了解身边多样的公共空间,懂得在公共生活中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不能做,知道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

【教学难点】在公共空间自己的言行和私人空间有所不同,能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展示良好形象。

【设计思路】依据2022版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通过学习过程,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

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教学设计

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依据: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7条“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

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也要求学生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

本单元的核心素养是“公共参与”。

在这一核心素养下,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进行以“为争创文明和谐社区共建美好公共生活”建言献策的单元大任务为线索的单元整体设计,分别从“共同分享和维护公共利益”“共同建设和遵守公共秩序”“共同参与社区生活”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公共教养,树立规则和公共意识,最终建立“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核心概念。

其中,第5课就是从“共建”的角度,以“公共秩序”作为话题,从“为什么需要建立公共秩序”和“如何建立公共秩序”两个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公共生活需要共建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在学生以往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中,他们大多是从道德层面来理解遵守公共秩序的意义,而本课同样强调法律在共建有序生活中的重要保障,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和法律在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是本课学生学习的增长点之一。

同时,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迁移“公共生活中应为他人着想”的概念分析不同行为背后的价值选择,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公共教养,更好的理解“公共生活靠大家”的单元概念。

五年级的学生在观察、分析社会问题时虽然能依据一些现象说明自己的观点,但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因此,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课学生思维的成长点。

三、教学目标1.知道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2.明确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3.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现象,尝试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生活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到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树立公共生活需要秩序的观念。

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教学难点:尝试多角度分析问题,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树立规则意识和公共意识。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五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五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五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一、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在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五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的教学设计中,了解并强调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

定义与概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指在公共场所或参与公共活动时,人们应遵循的规范和约定,这些规范和约定保障了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在日常生活和公共场合中,学生们必须理解和遵守的规则都源自公共秩序的要求。

社会意义:公共秩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良好的公共秩序能确保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维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此外它也能提高社会效率,使人们的出行、交往更加顺畅。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开始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则,理解为何需要遵守这些规则,并在生活中积极实践。

实际案例与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例如公共交通的排队上车、红绿灯规则保证了道路交通的安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随地吐痰等则是文明行为的体现。

通过这些生动的例子,使学生明白公共秩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将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培养良好的公共秩序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接下来我们会深入讲解如何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让学生们明确自己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维护并形成良好的公共秩序。

二、公共场所行为规范在进入公共场所时,我们常常会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氛围,这种氛围是由公共场所的特性和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所共同营造的。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这些规范。

公共场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学校、公园、博物馆还是电影院等,都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场所的正常运行和良好秩序,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遵守和维护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

这些规范不仅保障了我们的合法权益,也体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公共场所行为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尊重他人权利,遵守公共秩序;文明礼貌,友善待人;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穿行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优质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优质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明确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懂得在公共生活中表现出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不仅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反映,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体现。

•知道不同标志在相应场所的应用。

树立公众意识,做文明学生。

【教学重点】•明确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教学难点】•懂得在公共生活中表现出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不仅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反映,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体现。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

其实,为了维护人们的公共生活,在公共场所就逐步形成了大家都需要遵守的公共秩序。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些公共秩序。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

【新课教学】•当我们过马路时,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不.三在马路上追逐打闹和行人走斑马线的公共交]|通秩序。

•当我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注意先下后上、不在车闹内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等秩序。

•当我们参加社区活动时,不拥挤,不打闹,按照顺序来坐好,爱护场地好卫生,文明观看安全保。

>【观看视频】公共生活处处有秩序,了解公共生活中的秩序。

>【知识窗】公共生活处处有秩序•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来维护。

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二)良好公共秩序的作用>【想一想】如果公共生活没有秩序,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如果公共生活没有秩序,公共生活将会非常糟糕。

公共场所将会变得非常混乱,非常中取出,才不会出现5个小球卡在瓶口的情况。

•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秩序,这进一步说明了秩序的重要性。

同样,在日常生活中,秩序非常重要。

有秩序的公共生活,才更加祥和、安宁、平静,而没有秩序的公共生活是混乱、糟糕和危险的。

•有秩序的公共生活会让社会环境更加舒适宜人,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设计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设计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公共生活》是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公共规则和秩序的意识,提高学生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公共规则,维护公共秩序,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对公共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公共生活的具体内容和规则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公共规则和维护公共秩序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家庭背景、生活经验等方面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公共规则和秩序的意识,提高学生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素养。

4.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公共生活的具体内容和规则。

2.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公共规则和维护公共秩序。

3.公共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公共生活,增强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2.案例分析: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公共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职责,培养学生承担责任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情景道具、角色道具等教学用品。

3.教学场地布置。

4.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小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教学视频展示公共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公共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公共生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我们的公共生活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我们的公共生活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4. 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目标:1. 了解身边的公共生活,知道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

2. 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增强公共意识。

3. 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公共生活,帮助学生树立公共生活共建共享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只有每个人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的美好,这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教养程度,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我们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我们也要积极的参与公共生活,这样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社会情感,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我们的公共生活》板书课题:我们的公共生活二、新课讲授(一)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活动1:1. 我们通常在哪些场所参与公共生活? 在图书馆阅览书报、到商店购物消费、去旅游体闲、乘坐公共汽车出行具、区电影院等。

2. 参与公共生活对我们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1)深入地了解社会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2)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力(3)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和公共精神。

活动2:1. 说一下你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再讲述一下这些不文明现象会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广场、街头乱扔果皮废纸,在影剧院、展览馆吵闹,购物付款不排派对,践踏草坪、损坏公务,在公共厕所吸烟,外出旅游随意刻画等等。

影响:损坏了大家的公共生活质量,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文明风气。

2. 为什么要文明参与公共生活(必要性)?①在公共生活中,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②一个人的不文明行为看似小事,但损害的是大家的公共生活质量,影响的是整个社会的文明风气。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5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5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5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公共秩序是每个人的责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公共秩序的含义、类型和维护方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提高学生维护公共秩序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对公共秩序有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公共秩序的理解不够深入,对维护公共秩序的方法和意义理解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维护公共秩序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共秩序的含义、类型和维护方法。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提高学生维护公共秩序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维护公共秩序是每个人的责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公共秩序的含义、类型和维护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提高学生维护公共秩序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2.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公共秩序的认识和维护方法。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不同场景,体验维护公共秩序的实际操作。

4.实践活动法:学生参与维护公共秩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2.准备角色扮演的场景道具,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3.准备课件,用于展示公共秩序的类型和维护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简要介绍公共秩序的含义、类型和维护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如交通秩序、校园秩序等,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公共秩序的认识和维护方法。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公共秩序;–认识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的重要性;–知道自己作为一名公民应该遵守公共秩序的规则。

2.能力目标:–掌握和遵守公共秩序;–意识到个人行为对公共秩序的影响;–提高自我约束意识,注重礼仪。

3.情感目标:–鼓励团队合作,建立良好的班级公共秩序;–提高对公共秩序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公共秩序的概念;–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难点:–了解公共秩序对社会的重要性以及个人遵守公共秩序的意义;–提高对礼仪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通过问学生:“你们喜欢大家遵守规则,还是随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如果其他人不遵守规则,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公共秩序的概念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5课,了解公共秩序的概念和重要性。

3. 合作探究(20分钟)1.班级分小组,在课堂上讨论如何建立良好的班级公共秩序。

2.每组成员交流自己对公共秩序的理解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遵守公共秩序。

3.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讨论,如何听从他人意见,如何建立良好的沟通。

4. 提高意识(15分钟)1.让学生围成一个大圈,再次强调公共秩序和个人行为对公共秩序的影响,并带领学生讨论有哪些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

2.给出一些具体例子,让学生思考规则的合理性,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规则的重要性。

5. 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然后总结课堂活动,暗示下一节课的主题。

四、教学评估1.智育评估:–课中学习笔记;–分组讨论的质量和效果;–对公共秩序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2.德育评估:–判断学生是否意识到个人行为对公共秩序的影响;–判断学生是否认识到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是否遵守班级公共秩序。

五、作业1.向家长征求意见,了解公共秩序在社会上的影响;2.在家中或在社区里,观察并记录自己看到的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写一篇感想;3.尝试去规划自己的行为,合理安排时间,遵守规定,写一份计划表。

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课堂上,我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们回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公共秩序问题,这一环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家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但在接下来的理论讲授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公共秩序的重要性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这一概念较为抽象,以后在这方面需要加强讲解和举例。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有了亲身体验,对公共秩序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小组的合作不够顺畅,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公共秩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在引导与启发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够清晰,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4.增强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共同维护公共秩序;
5.提升道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做到在公共场所文明礼貌,关爱他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公共秩序的含义及其重要性: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等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公共秩序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自我约束力的培养: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自我约束力尚在发展中,如何让学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遵守规则是一大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竞赛、奖励机制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培养其自我约束力。
-公共秩序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识别和分析公共场所的秩序问题,教师应提供具体的案例,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了解公共秩序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理解不守公共秩序所带来的危害,并学习如何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2.能力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知道公共秩序的关系对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学会珍惜公共资源,维护公共秩序,树立文明意识和公德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公共秩序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学习如何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2.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案例教学向学生引导正确的行为方式。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三、教学准备教学PPT、黑板、白板、多媒体课件、学生手册、教学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刘老根乡村》西瓜事件的视频,询问学生对于该视频中的群众行为的看法,引导学生讨论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2.新课讲授(30分钟)(1)出示 PPT,介绍课题《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2)运用网联元素,播放案例视频,让学生了解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学习如何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

(3)带领学生说说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公共场合(如:地铁、公园、商场、学校),是否都有规矩可循。

公共场合的秩序与行为举止的关系。

(4)学习幻灯片里的相关知识点与图片,并解释赏析。

(5)以小故事或小视频为例,来强调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个良好的公民,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3.案例分析(20分钟)(1)出示 PPT,选择几个典型的案例进行讲解。

(2)让学生自己找出自身身边的一些糟糕行为,自主分享自己的观点:a. 案例一:人行道乱堆杂物,行人难行。

b. 案例二:自行车乱停放,危及交通安全。

c. 案例三:随地吐痰,卫生环境极差。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协助解决问题。

4《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4《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4《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本教案以《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为主要内容,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公共生活意识、公共服务、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遵守公共秩序、文明礼貌、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公共生活意识、公共服务、公共秩序的基本含义,及其对人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及观念,引导学生将个人行为与公共利益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意识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公共事务做出贡献。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觉尊重公共生活秩序,关爱他人,尽心尽力助人为乐的良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公共生活的基本概念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文明礼貌,形成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规范;3.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引导学生发挥作用,为公共事务做出贡献。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教学内容1.什么是公共生活?(1)让学生思考,从学生认知的现象角度引出公共生活的概念;(2)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从生活中看待公共生活的各种形式。

2.公共服务(1)从公共服务的概念、类别、范围、价值等方面讲解公共服务的意义;(2)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并模拟实践。

3.公共秩序(1)介绍公共秩序的含义、特点、作用;(2)通过讨论和引导学生自我感悟,强化学生的公共秩序意识,形成好的行为和思想习惯。

2.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通过提问、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

2.观察法:通过参观公共服务机构、公共场所等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公共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公共秩序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自我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共服务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短的引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公共生活”。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公共生活”的含义和重要性2.能够描述“公共生活”中的良好行为和影响社会的不良行为3.能够分析“公共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4.能够评价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表现并形成正确的公共价值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公共生活”的含义和重要性、描述“公共生活”中的良好行为和影响社会的不良行为2.教学难点:分析“公共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评价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表现并形成正确的公共价值观三、教学准备1.课件软件2.相关课件、资料3.引导物品:纸张、笔四、教学步骤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你们学过的第三课《春蚕到死丝方尽》讲了什么?它给你们什么启示?2.引出本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四课《我们的公共生活》,请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公共生活吗?我们平时在哪些场合体验公共生活?2. 图片展示1.展示图片:公园、图书馆、公交车、地铁等公共场所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公共场所的特点和共性。

2.引导学生思考:在公共场所中,我们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哪些事情?3. 小组讨论1.按照小组分组,请组内同学讨论自己在公共场所中的表现,包括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

2.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并请其他小组同学对其表现进行评价。

4. 问题分析1.请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问题分析”部分,分析公共场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教师和同学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分析”中的问题。

5. 总结1.请学生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总结公共生活的含义和重要性,明确自己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哪些事情。

2.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共价值观,提倡良好的社会行为。

五、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达、思维逻辑、合作和包容程度。

2.组织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考察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4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公共秩序的维护:遵守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的责任
- 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的方法:提高自身修养,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实践中学会遵守和维护
- 公共秩序的现实意义:保障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文明进步,构建和谐社会
重点题型整理
1. 选择题:请判断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公共生活的特点?
A. 公共场所多
B. 个人行为规范
6. 案例分析题:请分析以下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小明在公交车上大声喧哗,影响了他人的休息。
问题:小明的行为违反了公共生活中的哪一项规则?请说明理由。
答案:小明的行为违反了公共生活中的公共场所秩序规则。公共场所需要保持安静,尊重他人,小明大声喧哗影响了他人,因此他的行为违反了公共场所秩序规则。
4 我们的公共生活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主要涵盖了“4 我们的公共生活”这一章节。本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内涵、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具体内容包括:
C. 私人空间多
D. 公共秩序良好
答案:C
2. 填空题: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公共生活是指人们在____________中的日常生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公共场合,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
3. 判断题:公共场所秩序的维护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与个人无关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1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公共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课第五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教学内容为了解公共秩序,认识公共秩序的意义,并具体学习如何维护公共秩序。

本节课教学目标:1.了解公共秩序的概念和内容;2.认识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及意义;3.学习如何维护公共秩序;4.弘扬公示道德,培养维护公共秩序的责任观念。

二、教学内容及方式1.教学内容•什么是公共秩序;•如何维护公共秩序,增强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

2.教学方式本节课采用互动教学法,采用“引导学生讨论”、“角色扮演”、“案例探讨”、“游戏活动”四大教学方式。

三、教学流程时间教学步骤1分钟热身:严格的秩序,愉快的心情3分钟导入:以“聚餐的时候,要有秩序”为例,启发学生对草率行为的思考。

10分钟学习:1. 向学生普及公共秩序的概念;2. 解释公共秩序对社会的重要性;3. 为学生介绍秩序的影响。

5分钟游戏:通过游戏“排队接水”提醒学生注意公共秩序的维护。

10分钟案例探讨:以护栏随便踩踏为例子,探讨什么是公共秩序,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公共资源。

10分阶段小结:对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钟5分钟角色扮演:营造场景,让学生感性体验到良好的公共秩序,同时发掘个人责任心。

6分钟总结: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回顾本学期内容,提升整体知识结构。

30秒铃声响起,下课。

四、教学资源准备1.PPT课件;2.游戏道具:小球、水杯等;3.角色扮演的服装和道具。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讨论和思考。

2.案例探讨中学生提出的办法和方法。

3.游戏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反馈。

4.角色扮演中表现出的责任心和公共意识。

5.学生整体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互动教学法设计成功了,学生们非常积极参与,在游戏、角色扮演、案例探讨等环节中主动思考和表达,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是,互动教学设计的流程时间仍有待优化与调整,需要更细致地编排课程内容和时间安排,以及控制学生讨论的时间,避免教学时间延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公共秩序,为什么要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2.培养学生爱好和平、尊重他人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家园、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和行动。

3.培养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到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讲授通过课文讲授,介绍公共秩序的概念、意义、维护方式等内容。

让学生明确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了解自己有义务维护公共秩序,从而培养学生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和行动。

2. 课外延伸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对公共秩序的影响。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对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懂得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公共秩序不仅是自己的责任,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三、教学过程及方法1. 情境导入讲述小明放学后离开自行车时锁不上车,回来时发现车被人拿走的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会使公共秩序变得如何?2. 课文讲授通过课文的讲授,介绍公共秩序的概念和维护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公共秩序的意义与重要性的认识。

3. 知识点讲解1.什么是公共秩序;2.有哪些方式可以维护公共秩序;3.如何做到自觉为公共秩序尽责。

4. 情境演练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以某一公共场所维护公共秩序为主题,比如:公园、超市、学校、市场、道路等。

请学生分析这些地方通常需要维护哪些公共秩序,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演练。

演练后学生讨论,总结如何合理维护公共秩序。

5. 情境拓展通过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不良现象对公共秩序的影响,明确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出现1-2种以下的情况应为一般表现。

出现3-4种下列情况应为良好表现,出现5种以上应为优秀表现。

1. 语言表达能力1.能够准确表述什么是公共秩序;2.能够说出自己维护公共秩序的方式;3.能够简洁明了地陈述观点。

2. 分析问题的能力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公共秩序问题;2.能够合理分析某些不良现象对公共秩序造成的影响。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公共生活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

2.了解公共场所的注意事项。

3.增强公共场所文明素质,形成文明习惯。

4.能够正确处理公共场所出现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公共生活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正确处理公共场所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清华园的体验1.让学生观看清华园内三个地方的照片及影片,询问学生对这三个地方有何认识并讨论他们的公共生活经历。

2.教师在不同场所播放不同短片,让学生感受不同场所的公共生活。

2. 公共生活的含义1.定义公共生活,引导学生理解公共生活的内涵与意义。

2.材料呈现:以公共厕所为例,让学生观看厕所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况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公共厕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公共场所的规则1.介绍公共场所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2.理解公共场所的规则和注意事项的意义。

4.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问题1.收看公共场所刷手机等行为不当的短片,引导学生认识不文明的公共行为对社会生活的危害。

2.讨论对于不文明的公共行为该如何防治。

5. 情景演练1.按照实际情境设计几个关于不文明公共行为的案例,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2.模拟在公共场所遇到不文明行为的情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互动和讨论;2.个人评估:要求学生写下对公共生活及公共场所规则和注意事项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应对公共场所不当行为的措施。

五、板书设计公共生活的定义和内涵公共场所注意事项不文明公共行为的防治六、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中,通过观察清华园的影片,让学生感受到了公共场所有哪些区域和哪些让人感到不舒服的行为。

通过讨论和辩论不文明行为的防治策略,学生在熟悉了解公共场所规则和注意事项,并能更好地掌握如何处理相应的道德问题。

通过教师引导提问,学生思维开拓,思维方式更加多元化,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

此次教学中,采取“体验-传递-案例-表演”模式,旨在让孩子可以真正的亲身体验,理解公共生活、规则的内涵,因此,学生参与热情非常高。

5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教案-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5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教案-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5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尊重秩序、遵守规则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的活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认识良好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公共秩序,理解为什么要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2.了解什么是法律规范;3.学习良好的公共秩序行为准则,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培养自主文明行为习惯。

三、教学内容和重点1. 什么是公共秩序公共秩序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按照一定的规则、条例、用途和标准,约束个人行为,使个人行为符合社会、群体利益的社会规范。

公共秩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重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公共秩序,以及为什么要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2. 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指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重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法律规范,学习遵守法律规范的意义。

3. 良好公共秩序行为准则良好公共秩序行为准则是指遵守公共秩序的一组常识和行为准则。

遵守公共秩序行为准则,可以使个人行为符合社会、群体利益的社会规范,从而保障社会的正常秩序。

重点:学习良好公共秩序行为准则,培养自主文明行为习惯。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故事、互动讨论、活动体验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两个故事。

故事1有人经过一家小酒馆,看见里面挤得满满的,决定也去凑一凑热闹。

当他到里面发现,一群人竟然在玩拳击比赛。

人群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但是就在这时,一位警察到了现场,立即制止了这种暴力行为。

故事2小明到了公园,在游泳池旁边看见一个小男孩在水里玩耍,但孩子的父母没有看管,只顾着聊天。

小明走上前,安慰那个被吓坏的孩子,告诉他怎么游泳。

这时,小男孩的妈妈发现孩子与小明在一起,走过来谢谢小明,并告诉孩子要听小明的话。

2. 课堂互动通过以上两个故事,学生可以认识到什么是公共秩序,以及良好公共秩序对社会的重大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4.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公共生活,知道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

2.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增强公共意识。

3.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公共生活,帮助学生树立公共生活共建共享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只有每个人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的美好,这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教养程度,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我们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我们也要积极的参与公共生活,这样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社会情感,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我们的公共生活》板书课题:我们的公共生活二、新课讲授(一)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活动1:1.我们通常在哪些场所参与公共生活?在图书馆阅览书报、到商店购物消费、去旅游体闲、乘坐公共汽车出行具、区电影院等。

2.参与公共生活对我们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1)深入地了解社会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2)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力(3)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和公共精神。

活动2:1.说一下你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再讲述一下这些不文明现象会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广场、街头乱扔果皮废纸,在影剧院、展览馆吵闹,购物付款不排派对,践踏草坪、损坏公务,在公共厕所吸烟,外出旅游随意刻画等等。

影响:损坏了大家的公共生活质量,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文明风气。

2.为什么要文明参与公共生活(必要性)?①在公共生活中,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②一个人的不文明行为看似小事,但损害的是大家的公共生活质量,影响的是整个社会的文明风气。

③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今天,人们的公共生活已经超越国界,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

我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体现着民族的文明程度。

文明参与公共生活还是维护国家形象和荣誉的要求。

④公共生活的质量关系着每个人的生活幸福,文明参与公共生活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3.文明参与公共生活的要求是什么?①参与公共生活,要求我们举止文明,尊重他人的需要和公共利益。

②文明参与公共生活,杜绝丑陋行为,是现代社会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③文明参与公共生活还是维护国家形象和荣誉的要求。

(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活动3:(1)公共场所自觉排队,是大家所熟知的公共生活规则。

有人认为专门设立“排队日”是小题大做,对此你有什么看法?(2)搜集因扰乱公共秩序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例。

明确:(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排队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个人行为,却体现着社会成员的价值认同。

在一个文明城市之中,排队不仅意味着对公平秩序的遵守与履行,更体现着一种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原则,对于效率的合理追求和对他人权利的尊重。

设立“排队日”是对一种公共公礼仪的善意的提醒。

设立“排队日”,目的在于培养人们遵守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有利于减少乱插队现象。

(2)示例:高铁霸座2018年8月21日,在从济南西站开往北京的G334次高速动车组列车上,一男子霸占别人的座位还对前来劝阻的乘务员各种胡搅蛮缠,视频发到网上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从而被人称为霸座哥。

2018年8月24日,从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获悉,孙某被处治安罚款200元,并在一定期限内被限制购票乘坐火车。

危害:扰乱了正常的社会公共秩序,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3.如何遵守公共秩序?①遵守公共秩序需要我们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各种规则。

②规则不仅是对我们的限制和约束,更是对我们自由和安全的保护。

③我们应让守规则、讲秩序成为自己的公共生活习惯。

活动4:1.在你的周围有哪些常见的公共设施?它们各有什么功能?2.我们能为爱护公共设施做些什么?答案:1.常见公共实施:绿地、道路、路灯、地下(上)线路和管道停车场(库)、配电房(室)及电器设备、消防设备、电梯、健身娱乐设施公告牌等。

功能:这些设施为人们提供了宜居的优美环境,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维护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使人们的公共生活有了安全保障。

2.我们要了解各类公共设施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爱惜使用各类公共设施,不损坏公共设施;自觉参与维护公共设施的活动,主动护理公共设施3.爱护公共施的做法有哪些?①要了解各类公共设施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爱惜使用各类公共设施,不损坏公共设施;②自觉参与维护公共设施的活动,主动护理公共设施。

三、课堂练习1.共享单车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

漫画启示我们()A、要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B、公民要依法自律,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C、公共单车是为了方便居民出行,可以随意存放D、使用共享单车使我们的自由,他人无权干涉a.ABb.CDc.ACd.BD2.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飘过,成为今春各大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共享单车离不开大家的呵护,需要多方共治。

谢列能够促进共享单车健康有序发展的是A.使用者给车加“私锁”,方便自己B.企业合理竞争、精心服务C.政府科学引导、监管得力D.使用者遵守社会公德,做到文明、安全骑行aABD b.BCD c.ACD d.ABC四、课后作业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公共生活文明参与(1)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2)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教学反思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学目标:1.知道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秩序来维护,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2.明确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3.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现象,尝试用合法、合理的方式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到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树立共生活需要秩序的观念。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个人、社会、国家|的角度综合思考如何共建有序生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来维护。

街道上的行人和车辆顺畅通行,需要公共交通秩序;公国里人们愉快地游玩,需要公共卫生秩序……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二、说一说1、你到过哪些公共场所?你知道这些公共场所的秩序吗?2、议议、做做:同学们常去公共场所,请你照例子用有关的规则提醒大家,明确有关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a.上车时;b.到影剧院;c.到游乐场;d.在商店3、同学们说得很好,有了规则的约束,我们的生活可以更加和谐有序。

4、除了这些规则外,生活中也有很多规则,上节课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去观察生活,收集我们身边的规则了,谁愿意把自己收集的规则与大家分享一下。

5、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身边的规则。

6、教师引导: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你有什么感受?没有规则,我们连走路都不安全,看来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三、认识公共标志1、(出示课件)你在哪些公共场所见过这样的标志?(出示:请安静、请依次排队、请勿吸烟…)2、当你看到这些标志时你是怎样做的?小结:公共标志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另一方面,更多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公共标志,在理解公共标志设置意义的基础上,形成有序参与公共生活的态度情感。

四、深化认识1.出示图:(图画内容:小明等几位同学在一个车站停车场里打闹,小刚劝他别这样做,他不听,正在这时,一辆客车从车站开出,另一辆正要进站,小明他们不让道,在两辆客车间追打,司机来了个急刹车,才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问:①几个小学生干了一件什么事?他们扰乱了哪里的秩序,结果怎样?②哪位同学的行为是好的?他做了什么事?师小结:不遵守公共秩序害处大。

2.下面这些说法正确吗?请用事例说明理由。

①有的同学说:“如果不要公共秩序;大家随随便便,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更好吗?②一个人不遵守公共秩序没有关系。

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是必要的,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遵守公共秩序可以使公共场所里被服务者心情舒畅,服务者满意,公共场所井然有序,展示我们自己的文明程度。

五、守规才有序1、教师引导: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离不开规则,无处不在的规则约束了社会每个成员的行为,维护了社会的正常秩序。

2、说一说,我们在不同的公共场所应该怎么办?师再问:当你见到不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该怎样办?(启发学生答出:要阻止、批评等)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明白了只有大家共同遵守规则,才能创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正如著名学者莱蒙特所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六、课堂总结师:通过今天对《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在生回答的基础上师进一步谈话:生活中有许多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实际上都同社会的主产、生活乃至每个社会成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如果一个社会的公共秩序受到了破坏,这个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也就受到极大的影响,社会风气就会颓败,反之如果一个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拥有一个良好的公共秩序,那么社会就会有条有理,井然有序,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大家的迫切希望,希望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遵守公共秩序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