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常用金属材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钢材中各元素对性能性的影响
钢材中各元素对性能性的影响钢材是一种合金材料,由铁和碳以及其他一些合金元素组成。
这些合金元素对钢材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合金元素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1.碳(C):碳是钢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它可以增加钢的硬度和强度,提高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高碳钢通常用于制造刀具和弹簧,而低碳钢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和钢材结构。
2.锰(Mn):锰可以增加钢的硬度和强度,并提高钢的韧性。
锰也有助于钢的抗变形和耐疲劳性能。
锰的含量通常在0.3%-1.65%之间。
3.硅(Si):硅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在不锈钢中,硅还有助于提高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
硅的含量通常在0.15%-0.5%之间。
4.磷(P)和硫(S):磷和硫是常见的杂质元素,它们会降低钢的韧性和塑性,使钢易于出现脆性断裂。
因此,在高品质钢材中通常限制其含量,并采取措施去除或减少这些元素。
5.铬(Cr):铬可以提高钢的抗腐蚀性能,特别是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中。
在不锈钢中,铬的含量通常在10%-30%之间。
6.镍(Ni):镍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并改善钢的耐腐蚀性能。
镍的含量通常在8%-25%之间。
7.钼(Mo):钼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特别是在高温下。
钼还能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和抗变形能力。
钼的含量通常在0.2%-5%之间。
8.钛(Ti):钛可以细化钢的晶粒结构,提高韧性和强度。
钛还能和氮形成氮化钛,进一步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9.铌(Nb):铌可以改善钢的韧性和抗变形能力。
铌还能形成碳化铌,进一步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10.钒(V):钒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特别是在高温下。
钒还能提高钢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
钒的含量通常在0.1%-0.5%之间。
除了以上列举的合金元素外,还有其他一些合金元素,如铜(Cu),铝(Al),氮(N)等,它们也可以影响钢材的性能,但作用相对较小。
总之,合金元素的含量和种类对钢材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钢铁生产厂商根据钢材的具体用途和要求,通过调整合金元素的含量和比例,来获得所需的钢材性能。
化学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化学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钢是由主要成分为铁和碳的合金,但是其性能也受到其他化学元素的影响。
不同的化学元素可以通过形成固溶体、析出物、强化相等方式,对钢的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以下将重点讨论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1. 碳(Carbon):碳是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之一,碳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高碳钢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但在焊接性方面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而低碳钢则具有更好的可焊性。
2. 硅(Silicon):硅是钢中的常见合金元素,其主要作用是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和抗氧化性能。
适量的硅含量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耐磨性。
3. 锰(Manganese):锰是一种常用的微合金元素,能够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适量的锰含量可以提高钢的淬透性,使钢的焊接性能和冷加工性能得到改善。
4. 磷(Phosphorus):磷的含量对钢的韧性和强度有明显的影响。
磷含量过高会使钢的韧性下降,影响钢的冷加工性能和可焊性。
5. 硫(Sulfur):硫的含量对钢的韧性和冷加工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硫含量过高会使钢变得脆性,但适量的硫含量可以提高钢的加工性能。
6. 镍(Nickel):镍主要用于提高钢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镍含量适当时,可增加钢的韧性和延展性。
7. 铬(Chromium):铬主要用于提高钢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能。
铬还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8. 钼(Molybdenum):钼可以提高钢的高温强度和耐腐蚀性。
钼含量适当时,可以提高钢的韧性和硬度。
9. 钛(Titanium):钛主要用于碳钢中,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耐蚀性。
钛还可以用于控制晶粒尺寸,改善钢的强度和韧性。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列举的化学元素只是对钢的性能产生了主要影响,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化学元素也会对钢的性能产生影响。
此外,除了化学元素的影响外,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和工艺参数也会对钢的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总结而言,化学元素通过改变钢的组织结构、析出物相、固溶体等条件,对钢的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各种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各种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合金元素是钢中添加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可以改变钢的性能和特性。
以下是常见的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碳:碳是钢中最常见的合金元素之一,是钢的基本元素。
碳的含量越高,钢的硬度和强度就越高,但韧性和可塑性下降。
碳含量低的钢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韧性,适用于加工成形和冷加工。
铬:铬能够增加钢的耐腐蚀性能。
当铬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形成薄而致密的氧化铬层,有效防止钢材表面的进一步氧化和腐蚀。
铬还能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
镍:镍可以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和抗热性能。
镍会改善钢的韧性和可塑性,并且有助于提高钢的强度。
镍合金用于制造耐热钢和耐腐蚀钢,如不锈钢。
钼:钼可以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热性能。
钼合金特别适用于高温等恶劣工作条件下使用的钢材,如高速切削工具钢和高温合金钢。
锰:锰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可以增加钢的强度和硬度,并提高磨削性能和耐磨性。
锰还能提高钢的可塑性和韧性,并促进钢的晶界强化。
钢中还可能添加其他合金元素,如钼、钒、钛、铌等元素,它们各自有不同的作用。
钼:钼能够提高钢的高温强度、硬度和抗腐蚀性能,尤其适用于制造高温合金和耐蚀钢。
钒和钛:钒和钛能够提高钢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它们通常用于制造高速切削工具钢和高强度低合金钢。
铌:铌能够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和可焊性。
铌合金钢通常用于制造高强度结构钢和耐蚀钢。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合金元素及其对钢性能的影响,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合金元素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到钢中,以满足特定的工程要求和应用需求。
不同的合金元素的添加量和比例也会对钢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控制。
常见化学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常见化学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
时效敏感性。
2.硅(Si):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
硅量增加,会
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3.锰(Mn):提高钢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锰量增
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磷(P):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
5.硫(S):通常情况下是有害元素,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
裂纹。
硫对焊接性能不利,降低耐腐蚀性。
6.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
7.镍(Ni):镍能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镍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在高
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
8.钼(Mo):钼能使钢的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能,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蠕变能力(长
期在高温下受到应力,发生变形,称蠕变)。
9.钛(Ti):钛是钢中强脱氧剂。
它能使钢的内部组织致密,细化晶粒力;降低时效敏感性和冷脆性。
改善焊接性能。
10.钒(V):钒是钢的优良脱氧剂。
钢中加0.5%的钒可细化组织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
钒与碳形成
的碳化物,在高温高压下可提高抗氢腐蚀能力。
资料来源:华夏模具网/。
化学成分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化学成分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1、碳(C):提高钢件强度,尤其是其热处理性能,但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塑性和韧性下降,硬度、变形抗力增加,并会影响到钢件的冷镦性能及焊接性能。
2、锰(Mn):提高钢件强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可淬性。
即在淬火时增加了淬硬渗入的强度,锰还能改进表面质量,但是太多的锰对延展性和可焊性不利。
3、镍(Ni):提高钢件强度,改善低温下的韧性,提高耐大气腐蚀能力,并可保证稳定的热处理效果,减小氢脆的作用。
4、铬(Cr):能提高可淬性,改善耐磨性,提高耐腐蚀能力,并有利于高温下保持强度。
5、钼(Mo):能帮助控制可淬性,降低钢对回火脆性的敏感性,对提高高温下的抗拉强度有很大影响。
6、硼(B):能提高可淬性,并且有助于使低碳钢对热处理产生预期的反应。
7、矾(V):细化奥氏体晶粒,改善韧性。
8、硅(Si):保证钢件的强度,适当的含量可以改善钢件塑性和韧性。
9、含硫量:它在钢中与铁、锰化合形成硫化物,使钢出现热脆性。
同时促使带状组织的产生而使变形抗力增加,塑性下降,一般要求钢材的含硫量在0.06%以下。
10、含磷量:磷易溶于钢中的铁素体,显著地降低塑性,提高其强度及硬度,使变形抗力增加,当含磷量超过0.1%时影响更为显著。
磷还促使钢材产生强烈的冷作硬化。
一般应在0.06%以下。
各种元素在金属材料中的性能和组织的影响和作用
各种元素在金属材料中的性能和组织的影响和作用金属材料是指由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其性能和组织对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
首先,金属元素的选择对金属材料的性能和组织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金属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如硬度、延展性、塑性等。
例如,钢铁主要由铁和少量的碳组成,碳的含量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类型和性能的钢材。
其他金属元素如铝、镁、铜、锰等也常用于制造金属材料,不同的合金组成可以得到不同的性能。
其次,金属材料的性能受到其晶体结构和晶体缺陷的影响。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为紧密堆积,其中原子的排列顺序和晶格结构决定了材料的性能。
晶体缺陷包括晶界、位错等,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处理响应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金属材料中添加合适的晶格缺陷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另外,金属材料的成分和处理工艺会影响材料的微观组织。
不同的成分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如α铁、β铁等。
同时,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热处理工艺也会影响材料的晶粒大小、晶界形态等微观结构特征。
例如,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速率,可以获得不同尺寸的晶粒,从而影响材料的硬度、延展性等性能。
此外,金属材料中的相变现象也对其性能和组织具有重要影响。
相变包括固-固相变和固-液相变等,通过相变过程可以调控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例如,铁素体和奥氏体的相互转变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合金成分来实现,这对于调控钢材的硬度、韧性等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金属材料中的晶界、孪晶等结构也对其性能和组织具有显著影响。
晶界是不同晶粒之间的界面,而孪晶是晶体中的一种特殊缺陷结构。
这些结构的形成和特性对材料的塑性、韧性等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材料中的孪晶结构可以提高其抗拉强度和耐蚀性。
综上所述,金属材料中各种元素的性能和组织对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
了解和控制这些影响因素对于设计和制造高性能金属材料至关重要,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并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各种金属元素对材料性能影响
钢中常见元素对钢的各种性能影响1、SiSi的熔点1410C,是缩小丫相区、形成丫相圈的元素,在a铁和丫铁中的溶解度分别为18.5%及2.15%。
Si是钢中常见元素之一,Si和氧的亲和力仅次于铝和钛,而强于Mn、Cr、V。
所以在炼钢中为常用的还原剂和脱氧剂。
为保证质量,除沸腾钢的半镇静钢外,Si在钢中含量应不小于0.10%,作为合金元素一般不低于0.4%Si在钢中不形成碳化物,而是以固溶体的形态存在于铁素体或奥氏体中。
Si固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可起到提高它们的硬度和强度的作用,在常见元素中仅次于P,而较Mn、Ni、Cr、W、Mo、V等为强。
但Si量超过3%,将显著降低钢的塑性、韧性和延展性。
低Si含量对钢的抗腐蚀性能有显著增强作用。
Si含量为15~20%的Si铁是很好的耐酸材料,对不同温度和浓度的硫酸、硝酸都很稳定。
但在盐酸和王水的作用下稳定性很小,在HF 酸中则不稳定。
高Si铸铁之所以抗腐蚀,是由于当开始腐蚀时,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SiO2薄层,阻碍着酸的进一步向内侵蚀。
含Si的钢在氧化气氛中加热时,表面也形成SiO2薄层,从而提高钢在高温时的抗氧化性。
在Cr、Cr-Al、Cr-Ni、Cr-W等钢中加Si,都将提高它们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各种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约2%的Si,可以增强它们的高温不起皮性。
Mn钢加Si也可以提高它的抗氧化性。
但Si含量高时,钢的表面脱碳倾向加剧。
Si提高钢中固熔体的硬度和强度,从而提高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在普通低合金钢中,Si还可以增强钢在自然条件下的耐腐蚀性,特别时增高局部腐蚀的抗力。
Si含量较高时,对焊接性不利,并易导致冷脆,还降低钢的被切削性;对中高碳钢回火时易产生石墨化。
2、M nMn的熔点1244E,扩大丫相区,形成无限固熔体。
Mn与硫形成MnS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可防止因硫而导致的热脆现象,从而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
在工业用钢中一般都含有一定数量的Mn。
(完整版)常用金属材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常用金属材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1.生铁:生铁中除铁外,还含有碳、硅、锰、磷和硫等元素。
这些元素对生铁的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碳(C):在生铁中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游离碳(石墨),主要存在于铸造生铁中,另一种是化合碳(碳化铁),主要存在于炼钢生铁中,碳化铁硬而脆,塑性低,含量适当可提高生铁的强度和硬度,含量过多,则使生铁难于削切加工,这就是炼钢生铁切削性能差的原因。
石墨很软,强度低,它的存在能增加生铁的铸造性能。
硅(Si):能促使生铁中所含的碳分离为石墨状,能去氧,还能减少铸件的气眼,能提高熔化生铁的流动性,降低铸件的收缩量,但含硅过多,也会使生铁变硬变脆。
锰(Mn):能溶于铁素体和渗碳体。
在高炉炼制生铁时,含锰量适当,可提高生铁的铸造性能和削切性能,在高炉里锰还可以和有害杂质硫形成硫化锰,进入炉渣。
磷(P):属于有害元素,但磷可使铁水的流动性增加,这是因为硫减低了生铁熔点,所以在有的制品内往往含磷量较高。
然而磷的存在又使铁增加硬脆性,优良的生铁含磷量应少,有时为了要增加流动性,含磷量可达1.2%。
硫(S):在生铁中是有害元素,它促使铁与碳的结合,使铁硬脆,并与铁化合成低熔点的硫化铁,使生铁产生热脆性和减低铁液的流动性,顾含硫高的生铁不适于铸造细件。
铸造生铁中硫的含量规定最多不得超过0.06%(车轮生铁除外)。
2.钢:2.1元素在钢中的作用2.1.1 常存杂质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钢除含碳以外,还含有少量锰(Mn)、硅(Si)、硫(S)、磷(P)、氧(O)、氮(N)和氢(H)等元素。
这些元素并非为改善钢材质量有意加入的,而是由矿石及冶炼过程中带入的,故称为杂质元素。
这些杂质对钢性能是有一定影响,为了保证钢材的质量,在国家标准中对各类钢的化学成分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1)硫硫来源于炼钢的矿石与燃料焦炭。
它是钢中的一种有害元素。
硫以硫化铁(FeS)的形态存在于钢中,FeS和 Fe 形成低熔点(985℃)化合物。
各种金属元素对材料性能影响
各种金属元素对材料性能影响金属元素在材料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存在可以显著影响材料的性能。
下面将通过讨论几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来详细分析。
首先,铁是最常见的金属元素之一,它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很大。
铁能够增加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对于制造机械零件和结构材料非常重要。
此外,铁还能够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因此在制造工业中被广泛使用。
另一个重要的金属元素是铜。
铜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和导线等领域。
此外,铜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焊接性,使其成为制造电线、管道和管件等材料的理想选择。
铝是一种轻便的金属元素,具有低密度和良好的强度。
因此,铝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等领域,以减轻重量和提高燃油效率。
同时,铝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可回收性,成为环境友好材料的代表之一锌是一种常见的合金添加剂,可显著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
锌具有自愈性,当材料受损时,锌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锌氧化物,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进一步腐蚀。
因此,在制造用于户外环境的建筑材料和汽车零件等领域中,锌合金是一种常用材料选择。
镍是一种具有磁性的金属元素,可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镍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和耐腐蚀性,因此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化工行业。
此外,镍合金还具有优异的磁性和电阻性能,用于制造电机和传感器等设备。
除了上述几种金属元素外,还有其他许多金属元素也对材料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钛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高温强度,因此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和医疗器械等领域。
锆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低磁性,常用于核工业和化学工业中。
金、银和铂等贵金属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成为制造电子产品和珠宝等高端材料的首选。
综上所述,金属元素对材料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选择不同的金属元素,可以调整材料的强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性和可塑性等性能,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
因此,在材料的选择和设计过程中,对金属元素的了解和应用非常重要。
常见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常见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常见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1.碳C由于其对钢的性能的影响常被称为“控制者”。
虽然碳本身不具有强度和硬度,但是在固溶体中作为铁的碳化物Fe3C,碳是强度和硬度的首要控制元素。
碳的主要作用:在钢中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可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淬透性;但降低塑性、韧性、磁性和导电性能。
碳和钢中某些合金元素化合形成各种碳化物,对钢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碳在一些钢中的含量范围:碳素钢0.03~1.04%,高速工具钢0.75~1.60%,热作工具钢0.22~0.70%,冷作工具钢0.45~2.85%.2.锰Mn广泛用于熔态钢的脱氧和脱硫。
它在钢中残留的量小于1%。
当锰在钢中的含量超过1%时,锰就是有意加入的合金元素。
锰的主要作用:提高钢的抗拉强度;适度提高钢的淬透性,并且既提高韧性又提高加工性能;在含硫的钢中,锰使硫造成的热脆性和冷脆性减到最小;含锰量高的钢,经冷加工或冲击后具有高的耐磨性,但有促使钢的晶粒长大和增加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倾向。
锰元素在结构钢、钢筋钢、弹簧钢中应用较大。
锰在一些钢中的含量范围:碳素钢0.25~0.65%,锰钢1.6~1.9%,冷作工具钢0.30~2.50%,奥氏体铬-镍不锈钢2.00~15.5%.3.硅Si硅是铁素体形成元素。
它既提高A1温度又提高A3温度。
由于硅有石墨化的作用,所以一般它在钢中与锰结合作为碳化物的稳定剂。
为常用的脱氧剂。
硅的主要作用:在电工薄板钢中,硅提高磁导率和电阻率并允许获得非常低的磁滞损失,硅在这些钢中的含量范围是0.5~4.5%;硅使一些耐高温钢抗氧化;硅与锰结合可提高淬透性、强度和冲击韧性;特别是经淬火、回火后能提高钢的屈服极限和弹性极限;含硅量高的钢,其磁性和电阻均明显提高,但硅有促进石墨化倾向,当钢中含碳量高的时候,影响更大;对钢还有脱碳和存在第二类回火脆性倾向。
硅元素在钢筋、弹簧钢钢和电工钢中应用较多。
含量较高时,对钢的焊接性不利,焊接时喷溅较严重,有损焊缝质量,并导致冷脆;对高、中碳钢易产生石墨化。
各种化学成分对钢板的作用
各种化学成分对钢板的作用钢板是由铁和碳组成的合金材料,为了提高钢板的性能和应用范围,常常通过添加一些化学成分来改变其组成和结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化学成分对钢板的作用:1.碳(C):碳是钢板中最主要的合金元素之一,对钢板的强度和硬度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控制碳含量,可以调整钢板的硬度和强度,增加其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
高碳钢板通常用于制造高强度的构件和刀具。
2.硅(Si):硅是一种常见的钢板合金元素,能够提高钢板的抗氧化性和耐高温性能,同时对于合金化和脱氧有重要作用。
硅还可以提高钢板的抗疲劳性和冷加工性能,广泛用于制造汽车和电子设备。
3.锰(Mn):锰是一种重要的钢板合金元素,能够提高钢板的强度和硬度,并增加其耐磨性和抗冲击性能。
适当添加锰可以改善钢板的可焊接性和耐腐蚀性。
锰广泛应用于制造建筑、机械和船舶等领域。
4.磷(P):磷是一种常见的钢板合金元素,能够提高钢板的刚性和强度。
适量的磷可以改善钢板的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但过量的磷会导致钢板的韧性和冷脆性降低。
磷通常用于制造耐高温和耐磨件。
5.硫(S):硫是一种常见的钢板合金元素,能够提高钢板的切削性能和加工性能,并改善钢板的耐腐蚀性能。
但高硫钢板容易产生热脆现象,因此在制造要求高韧性的构件时需要控制硫含量。
6.铜(Cu):铜是一种常见的钢板合金元素,能够提高钢板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能。
适量的铜可以提高钢板的可焊接性和冷加工性能,但过多的铜会降低钢板的塑性和韧性。
7.镍(Ni):镍是一种常用的钢板合金元素,能够提高钢板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能。
镍还可以改善钢板的耐腐蚀性和抗热脆性,广泛应用于制造化工装置、核能设备和海洋工程。
8.钒(V)、钨(W)、钛(Ti)等:这些元素通常被添加到钢板中以改善其耐高温性能和强度。
钒可以提高钢板的强度和韧性,钨可以提高钢板的硬度和耐磨性,钛可以提高钢板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总之,不同的化学成分可以通过调整钢板的组成和结构,改变其性能和应用范围。
常见元素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常见元素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1. 碳(1)含碳量的增加,使得碳素钢的强度和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和焊接性能下降。
(2)一般情况下,当含碳量大于0.25%时,碳钢可焊性开始变差,故压力管道中一般采用含碳量小于0.25%的碳钢。
含碳量的增加,其球化和石墨化的倾向增加。
(3)作为高温下耐热用的高合金钢,含碳量应大于或等于0.04%,但此时奥氏体不锈钢的抗晶间腐蚀性能下降。
2.硅(1)硅固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可起到提高它们的硬度和强度的作用。
(2)含硅量若超过3%时,将显著地降低钢的塑性、韧性、延展性和可焊性,并易导致冷脆,中、高碳钢回火时易产生石墨化。
(3)各种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约2%的硅,可以增强它们的高温不起皮性。
在铬、铬铝、铬镍、铬钨等钢中加入硅,都将提高它们的高温杭氧化性能。
但含硅量太高时,材料的表面脱碳倾向增加。
(4)低含硅量对钢的耐腐蚀性能影响小大,只有当含硅量达到一定值时,它对钢的耐腐性能才有显著的增强作用。
含硅量为l5%~20%的的硅铸铁是很好的耐酸材料,对不同温度和浓度的硫酸、硝酸都很稳定,但在盐酸和王水的作用下稳定性很小,在氢氟酸中则不稳定。
高硅铸铁之所以耐腐蚀,是由于当开始腐蚀时,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SiO2薄层,阻碍了酸的进一步向内侵蚀。
3.硫、氧在碳素钢中的作用硫和氧作为杂质元素常以非金属化合物(如FeS、FeO)形式存在于碳素钢中,形成非金属杂质,从而导致材料性能劣化,尤其是硫的存在引起材料的热脆。
六和磷是钢中要控制的元素,并以其含量的多少来评定碳素钢的优劣。
(由于FeS可与铁形成共晶,并沿晶界分布),Fe-FeS共晶物的熔点为985℃,当在1000~1200℃温度下,对材料进行压力加工时,由于它已经熔化而导致晶粒开裂,使材料呈现脆性。
这种现象称为热脆。
)4.磷、砷、锑在碳素钢中的作用(1)磷、砷、锑作为杂质元素,它们对提高碳素钢的抗拉强度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又都增加钢的脆性,尤其是低温脆性。
化学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化学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1.碳(C):钢中的碳含量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碳含量越高,钢的硬度和强度也越高。
碳既可以在晶格中溶解,也可以在晶界沉淀形成硬脆的碳化物。
适量的碳含量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但过高的碳含量会降低钢的韧性和可焊性。
2.硫(S):硫是钢中的一种杂质元素,其含量对钢的性能有一定影响。
适量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但过高的硫含量会降低钢的塑性和延展性。
此外,硫也会使钢的耐蚀性降低。
3.磷(P):磷也是钢中的一种杂质元素,其含量对钢的性能有影响。
适量的磷可以提高钢的韧性和强度,但过高的磷含量会导致钢的脆性增加。
另外,磷还会降低钢的塑性和延展性。
4.锰(Mn):锰是钢中的一种合金元素,其含量对钢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适量的锰能够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
锰还可以改善钢的可焊性和低温韧性。
过高的锰含量会影响钢的冷加工硬化能力。
5.硅(Si):硅是钢中的一种合金元素,其含量对钢的性能有一定影响。
适量的硅能够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还可以改善钢的抗疲劳性能。
过高的硅含量会使钢的塑性降低。
6.铬(Cr):铬是一种常用的合金元素,其含量对钢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适量的铬能够提高钢的耐蚀性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铬膜防止钢的进一步腐蚀。
铬还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然而,过高的铬含量会降低钢的可焊性。
7.镍(Ni):镍也是一种常用的合金元素,它可以提高钢的韧性和延展性。
适量的镍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耐蚀性。
镍还可以增加钢的抗疲劳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8.钼(Mo):钼是一种常用的合金元素,适量的钼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钼还可以提高钢的耐高温性能和韧性。
总之,化学元素对钢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可以调整钢的性能,使其适应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工作环境。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化学元素组成,以优化钢材的性能。
常见化学元素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
常见化学元素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1碳元素碳是金属材料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直接影响材料强度、硬度、塑性、韧性及淬透性、耐磨性和焊接性,是区别铁与钢,决定钢号、品级的主要标志。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提高,但塑性、冷弯性能和冲击韧性,特别是低温冲击韧性降低。
当含碳量超过0.23%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差,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2%。
含碳量过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极易锈蚀。
在现代化工建设工程中,铸钢作为不可或缺的步骤,对于碳元素的需要也是极高的,虽然使用到的比例相对较少,仅仅只有2%左右,但是这比例微小的碳元素却使得钢结构的稳定性显著增强[2]。
2硅元素硅元素是金属材料中常见的化学元素,硅在钢中不形成碳化物,而是以固溶体的形态存在于铁素体或奥氏体中。
适量的硅能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且对其塑性、冷弯性能、冲击韧性和焊接性能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硅也能提高钢的退火、正火和淬火温度,降低碳在铁素体中的扩散速度,从而增加钢的回火稳定性。
硅与钢液中的氧有较强的化合作用,能细化钢中的纯铁晶粒并使其散布均匀。
与此同时,通过将硅元素、铬元素和钨元素等的有效熔合,也能够极为有效地提升钢结构的抗高温抗氧化能力。
但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伴随硅元素含量的增加,钢结构的焊接性能将会随之降低,因此这就要求相关工作者能够科学合理地调整硅元素的比例[3]。
3锰元素锰元素可以说是炼钢过程中性能最为优秀的脱氧剂和脱硫剂。
碳素钢中的锰元素多为冶炼钢铁过程中作为脱氧剂和脱硫剂而有意加入,含量通常在0.30%~0.50%的范围之内。
锰元素能与钢中的硫元素在高温下化合成熔点很高的Mns可消减硫在钢中的不良影响,减少钢材热加工时因硫而产生裂纹的“热脆”现象。
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的锰元素时则算作锰钢,较一般锰量的钢不但有较高的韧性,且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透性,切实有效地改善并优化钢的热加工性能。
钢材中各元素对性能性的影响
钢材中各元素对性能性的影响钢材中各元素对性能性的影响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
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
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 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
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
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
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
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
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
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5、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
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
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
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
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6、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
钢材中各元素对性能性的影响
钢材中各元素对性能性的影响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
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
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
15-0。
30%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
60%,硅就算合金元素.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
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 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
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
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
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
50%,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
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
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
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5、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
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
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
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
040%。
在钢中加入0.08—0。
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6、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化学成分对钢性能的影响
化学成分对钢性能的影响化学成分对钢性能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主题。
钢是由铁和碳组成的,但它的性能可以通过添加其他元素和合金元素来改善。
以下是几种重要的化学成分对钢性能的影响的讨论。
1.碳含量:碳是钢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通过控制碳含量来调节钢的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
高碳钢具有高硬度和强度,但韧性和塑性较低;低碳钢则具有较低的硬度和强度,但韧性和塑性较高。
因此,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碳含量来调节钢的性能。
2.合金元素:除了碳外,钢中还常常添加其他合金元素,如锰、铬、钼、镍等。
这些合金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可以显著影响钢的性能。
例如,锰的添加可以增强钢的硬度和强度,同时提高韧性和塑性。
铬可以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并增加硬度。
钼可以提高钢的高温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镍可以增加钢的韧性并提高耐腐蚀性能。
3.硫和磷含量:硫和磷是常见的杂质元素,它们的含量对钢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较高的硫含量会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并导致冷脆性的发生。
磷的过高含量也会降低钢的塑性,而适当的磷含量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4.氧含量:氧是钢中的另一个常见杂质元素。
较高的氧含量会导致钢中的气孔和夹杂物增多,从而降低钢的强度和韧性。
因此,在生产中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氧的含量,以提高钢的性能。
综上所述,化学成分对钢的性能具有重大影响。
通过控制碳含量和添加合适的合金元素,可以调节钢的硬度、强度、韧性和塑性。
控制杂质元素的含量,如硫、磷和氧,可以避免钢的冷脆性和降低其性能。
因此,在设计和生产钢材时,需要仔细考虑不同化学成分对钢性能的影响,并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配方。
常用金属材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常用金属材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1.碳钢:碳钢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碳,其含量在0.08%至1.2%之间。
碳的含量越高,碳钢的强度越大,但韧性较低。
碳钢中还含有其他元素,如锰、硅、磷和硫等。
锰可以提高碳钢的强度和韧性,硅可以提高耐磨性,磷和硫的含量较高会使钢材质量下降,降低其可焊性。
2.不锈钢:不锈钢中含有铬、镍和其他合金元素,主要目的是提供抗腐蚀性能。
铬是不锈钢最主要的合金元素,通过形成铬氧化物保护膜来防止钢材被氧化腐蚀。
镍提高了不锈钢的强度和韧性,同时也增加了抗腐蚀性能。
其他合金元素如钼、钛和铜等可以进一步提高不锈钢的机械性能和耐蚀性能。
3.铝合金:铝合金中含有铝以外的元素,如铜、锌、镁、锰和硅等。
这些元素的添加可以改变铝合金的性能。
铜可以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耐蚀性,但降低了其可焊性。
锌可以增加铝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和硬度。
镁能够显著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韧性,同时也降低了其耐蚀性。
锰和硅的添加可以提高铝合金的耐蚀性和硬度。
4.铜: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
纯铜具有较低的强度,但可以通过合金化来提高其力学性能。
通常,铜合金中添加的元素包括锡、锌、镍和铝等。
锡的添加可以提高铜的抗腐蚀性能和强度。
锌可以提高铜的硬度和强度。
镍可以增加铜的抗腐蚀性能和塑性。
铝的添加可以提高铜的强度和硬度。
5.镁合金:镁合金中含有较高比例的镁元素,其含量可达到90%以上。
镁合金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机械性能。
常见的合金元素包括铝、锌、锰和稀土元素等。
铝的添加可以提高镁合金的强度和韧性,同时增加其耐腐蚀性能。
锌可以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和硬度。
锰的添加可以提高镁合金的强度。
总之,常用金属材料中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能影响深远。
通过控制化学成分的含量以及合金化可以调整金属材料的强度、韧性、耐腐蚀性和其他机械性能。
这些信息对于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以及进行材料设计和工程应用至关重要。
31种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31种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1.碳(C):碳含量是钢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对钢的强度、硬度和耐蚀性等性能有显著影响。
2.硅(Si):硅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抗腐蚀性能,增加热处理的稳定性。
3.锰(Mn):锰的添加能够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并增加冷加工性能。
4.磷(P):磷的含量过高会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同时还会降低耐冲击性。
5.硫(S):硫的含量过高会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同时还会降低冷加工性能。
6.钼(Mo):钼的添加能够提高钢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同时还可提高钢的耐高温性能。
7.铬(Cr):铬的添加能够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形成钢的不锈性。
8.镍(Ni):镍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并提高钢的冷冻硬化性能。
9.钛(Ti):钛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蚀性。
10.铌(Nb):铌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并使钢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
11.钒(V):钒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并提高钢的热处理稳定性。
12.铜(Cu):铜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导热性能,同时还能改善钢的抗腐蚀性能。
13.硼(B):硼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硬度,改善钢的磨削性能。
14.镉(Cd):镉的少量添加可以改善钢的磁性。
15.锡(Sn):锡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铸造性能和焊接性能。
16.铝(Al):铝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并使钢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
17.氮(N):氮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抗腐蚀性能,同时还能提高钢的磁性。
18.硼(B):硼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硬度,改善钢的磨削性能。
19.镉(Cd):镉的少量添加可以改善钢的磁性。
20.锡(Sn):锡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铸造性能和焊接性能。
21.铝(Al):铝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并使钢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
22.钛(Ti):钛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蚀性。
23.锌(Zn):锌的添加可以改善钢的热处理性能,提高钢的耐腐蚀性。
24.锶(Sr):锶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组织致密性和耐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金属材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生铁:生铁中除铁外,还含有碳、硅、锰、磷和硫等元素。
这些元素对生铁的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碳(C):在生铁中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游离碳(石墨),主要存在于铸造生铁中,另一种是化合碳(碳化铁),主要存在于炼钢生铁中,碳化铁硬而脆,塑性低,含量适当可提高生铁的强度和硬度,含量过多,则使生铁难于削切加工,这就是炼钢生铁切削性能差的原因。
石墨很软,强度低,它的存在能增加生铁的铸造性能。
硅(Si):能促使生铁中所含的碳分离为石墨状,能去氧,还能减少铸件的气眼,能提高熔化生铁的流动性,降低铸件的收缩量,但含硅过多,也会使生铁变硬变脆。
锰(Mn):能溶于铁素体和渗碳体。
在高炉炼制生铁时,含锰量适当,可提高生铁的铸造性能和削切性能,在高炉里锰还可以和有害杂质硫形成硫化锰,进入炉渣。
磷(P):属于有害元素,但磷可使铁水的流动性增加,这是因为硫减低了生铁熔点,所以在有的制品内往往含磷量较高。
然而磷的存在又使铁增加硬脆性,优良的生铁含磷量应少,有时为了要增加流动性,含磷量可达 1.2%。
硫(S):在生铁中是有害元素,它促使铁与碳的结合,使铁硬脆,并与铁化合成低熔点的硫化铁,使生铁产生热脆性和减低铁液的流动性,顾含硫高的生铁不适于铸造细件。
铸造生铁中硫的含量规定最多不得超过0.06%(车轮生铁除外)。
2.钢:2.1元素在钢中的作用2.1.1 常存杂质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钢除含碳以外,还含有少量锰(Mn)、硅(Si)、硫(S)、磷(P)、氧(O)、氮(N)和氢(H)等元素。
这些元素并非为改善钢材质量有意加入的,而是由矿石及冶炼过程中带入的,故称为杂质元素。
这些杂质对钢性能是有一定影响,为了保证钢材的质量,在国家标准中对各类钢的化学成分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1)硫硫来源于炼钢的矿石与燃料焦炭。
它是钢中的一种有害元素。
硫以硫化铁(FeS)的形态存在于钢中,FeS和Fe形成低熔点(985℃)化合物。
而钢材的热加工温度一般在1150~1200℃以上,所以当钢材热加工时,由于FeS化合物的过早熔化而导致工件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
含硫量愈高,热脆现象愈严重,故必须对钢中含硫量进行控制。
高级优质钢:S<0.02%~0.03%;优质钢:S<0.03%~0.045%;普通钢:S<0.055%~0.7%以下。
部分常用钢的牌号、性能和用途 1 《信息来源:无缝钢管》2)磷磷是由矿石带入钢中的,一般说磷也是有害元素。
磷虽能使钢材的强度、硬度增高,但引起塑性、冲击韧性显著降低。
特别是在低温时,它使钢材显著变脆,这种现象称"冷脆"。
冷脆使钢材的冷加工及焊接性变坏,含磷愈高,冷脆性愈大,故钢中对含磷量控制较严。
高级优质钢:P<0.025%;优质钢:P<0.04%;普通钢:P<0.085%。
3)锰锰是炼钢时作为脱氧剂加入钢中的。
由于锰可以与硫形成高熔点(1600℃)的MnS,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硫的有害作用。
锰具有很好的脱氧能力,能够与钢中的FeO成为MnO进入炉渣,从而改善钢的品质,特别是降低钢的脆性,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因此,锰在钢中是一种有益元素。
一般认为,钢中含锰量在0.5%~0.8%以下时,把锰看成是常存杂质。
技术条件中规定,优质碳素结构钢中,正常含锰量是0.5%~0.8%;而较高含锰量的结构钢中,其量可达0.7%~1.2%。
4)硅硅也是炼钢时作为脱氧剂而加入钢中的元素。
硅与钢水中的FeO能结成密度较小的硅酸盐炉渣而被除去,因此硅是一种有益的元素。
硅在钢中溶于铁素体内使钢的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降低。
镇静钢中的含硅量通常在0.1%~0.37%,沸腾钢中只含有0.03%~0.07%。
由于钢中硅含量一般不超过0.5%,对钢性能影响不大。
5)氧氧在钢中是有害元素。
它是在炼钢过程中自然进入钢中的,尽管在炼钢末期要加入锰、硅、铁和铝进行脱氧,但不可能除尽。
氧在钢中以FeO、MnO、SiO2、Al2O3等夹杂形式,使钢的强度、塑性降低。
尤其是对疲劳强度、冲击韧性等有严重影响。
第4章:常用金属材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26)氮铁素体溶解氮的能力很低。
当钢中溶有过饱和的氮,在放置较长一段时间后或随后在200~300℃加热就会发生氮以氮化物形式的析出,并使钢的硬度、强度提高,塑性下降,发生时效。
钢液中加入Al、Ti或V进行固氮处理,使氮固定在AlN、TiN或VN中,可消除时效倾向。
7)氢钢中溶有氢会引起钢的氢脆、白点等缺陷。
白点常在轧制的厚板、大锻件中发现,在纵断面中可看到圆形或椭圆形的白色斑点;在横断面上则是细长的发丝状裂纹。
锻件中有了白点,使用时会发生突然断裂,造成不测事故。
因此,化工容器用钢,不允许有白点存在。
氢产生白点冷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高温奥氏体冷至较低温时,氢在钢中的溶解度急剧降低。
当冷却较快时,氢原子来不及扩散到钢的表面而逸出,就在钢中的一些缺陷处由原子状态的氢变成分子状态的氢。
氢分子在不能扩散的条件下在局部地区产生很大压力,这压力超过了钢的强度极限而在该处形成裂纹,即白点。
2.1.2为了合金化而加入的合金元素,最常用的有硅、锰、铬、镍、钼、钨、钒,钛,铌、硼、铝等。
现分别说明它们在钢中的作用。
1)硅①提高钢中固溶体的强度和冷加工硬化程度使钢的韧性和塑性降低;②硅能显著地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和屈强比;③耐腐蚀性。
硅的质量分数为15%一20%的高硅铸铁,是很好的耐酸材料。
含有硅的钢在氧化气氛中加热时,表面也将形成一层SiO2薄膜,从而提高钢在高温时的抗氧化性。
缺点:使钢的焊接性能恶化。
2)锰①锰能提高钢的淬透性。
②锰对提高低碳和中碳珠光体钢的强度有显著的作用。
③锰对钢的高温瞬时强度有所提高。
缺点:①含锰较高时,有较明显的回火脆性现象;②锰有促进晶粒长大的作用,因此锰钢对过热较敏感t在热处理工艺上必须注意。
这种缺点可用加入细化晶粒元素如钼、钒、钛等来克服:③当锰的质量分数超过1%时,会使钢的焊接性能变坏,第4章:常用金属材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33)铬在钢中的作用上午10:38 ①铬可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②铬可提高钢的高温机械性能。
③使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④阻止石墨化⑤提高淬透性。
缺点:①铬是显著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②铬能促进钢的回火脆性。
4)镍在钢中的作用①可提高钢的强度而不显著降低其韧性;②镍可降低钢的脆性转变温度,即可提高钢的低温韧性;③改善钢的加工性和可焊性;④镍可以提高钢的抗腐蚀能力,不仅能耐酸,而且能抗碱和大气的腐蚀。
5)钼在钢中的作用①钼对铁素体有固溶强化作用。
②提高钢热强性③抗氢侵蚀的作用。
④提高钢的淬透性。
缺点:钼的主要不良作用是它能使低合金钼钢发生石墨化的倾向。
6)钨在钢中的作用①提高强度②提高钢的高温强度。
③提高钢的抗氢性能。
④是使钢具有热硬性。
因此钨是高速工具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
7)钒在钢中的作用①热强性。
②钒能显著地改善普通低碳低合金钢的焊接性能。
8)钛在钢中的作用①钛能改善钢的热强性,提高钢的抗蠕变性能及高温持久强度;②并能提高钢在高温高压氢气中的稳定性。
使钢在高压下对氢的稳定性高达600℃以上,在珠光体低合金钢中,钛可阻止钼钢在高温下的石墨化现象。
因此,钛是锅炉高温元件所用的热强钢中的重要合金元素之一。
9)铌在钢中的作用①铌和碳、氮、氧都有极强的结合力,并与之形成相应的极为稳定的化合物,因而能细化晶粒,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和回火脆性。
②有极好的抗氢性能。
③铌能提高钢的热强性第4章:常用金属材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410)硼在钢中的作用;①提高钢的淬透性。
②提高钢的高温强度。
强化晶界的作用。
11)铝在钢中的作用①用作炼钢时的脱氧定氮剂,细化晶粒,抑制低碳钢的时效,改善钢在低温时的韧性,特别是降低了钢的脆性转变温度;②提高钢的抗氧化性能。
曾对铁铝合金的抗氧化性进行了较多的研究;4%AI即可改变氧化皮的结构,加入6%A1可使钢在980C以下具有抗氧化性。
当铝和铬配合并用时,其抗氧化性能有更大的提高。
例如,含铁50%一55%、铬30%一35%、铝10%一15%的合金,在 1 400C高温时,仍具有相当好的抗氧化性。
由于铝的这一作用,近年来,常把铝作为合金元素加入耐热钢中。
③此外,铝还能提高对硫化氢和V2O5,的抗腐蚀性。
缺点:①脱氧时如用铝量过多,将促进钢的石墨化倾向。
②当含铝较高时.其高温强度和韧性较低。
2.2合金元素对钢的主要工艺性能的影响:钢的主要工艺性能有:冷态成型性、切削性、焊接性能、热处理工艺性、铸造性能等2.2.1 合金元素对钢的冷态成型性的影响冷态成型性:冷态成型包括许多不同的冷成型工艺,如深冲、拉延成型和弯曲等。
其冷态成型工艺性能优劣涉及被变形材料的成分、组织和冷变形工艺参量(模具形状、变形量、变形速度、润滑条件等)。
与冷态成型性有关的材料性能参量有:①低的屈服强度②高的延伸率③高的均匀伸长率④高的加工硬化率(n值),⑤高的深冲性参量(r值)⑥适当而均匀的晶粒度;⑦控制夹杂物的形状和分布;⑧游离渗碳体的数量和分布。
第4章:常用金属材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51)冷轧薄钢板:碳:碳含量增加会使拉延能力变坏,因此绝大部分钢板都采用低碳钢。
锰:锰的影响和碳相似,但适当的含量可以减轻硫的不良作用。
磷、硅:磷和硅溶于铁素体引起强化并略影响塑性,降低拉延性能。
2)热轧钢板选用冲压用热轧钢板时,既要考虑强度要求,也要考虑冲压性能。
碳:碳是对热轧钢板冲压性能影响最大的元素。
对于冲压用的热轧钢板,一般不宜以增加碳的办法来提高强度,应采用添加合金元素来提高钢的强度。
硫:硫在钢中形成硫化物夹杂,在轧制中拉长,分割金属基体降低塑性,影响冲压性能。
2.2.2 合金元素对钢的切削加工性的影响非金属夹杂物是决定钢的切削性的主要因素。
非金属夹杂物的类型、大小、形状、分布和体积百分数不同,对切削性的影响也不同。
为了达到改善钢的切削性的目的,这些非金属夹杂物必须满足下列四个条件:①在切削运动平面上,夹杂物必须作为应力集中源,从而引起裂纹和脆化切屑的作用。
②夹杂物必须具有一定的塑性,而不致切断金属的塑性流变,从而损害刃具的表面。
③夹杂物必须在刃具的前面与切屑之间形成热量传播的障碍。
④夹杂物必须具有光滑的表面,而不能在刃具的侧面作为磨料。
钢的切削性的提高主要还是通过加入易削添加剂,例如S、P、Pb、Bi、Ca、Se(硒)、Te(碲)等。
● 硫是了解最清楚和广泛应用的易削添加剂。
当钢中含足够量的Mn时,S的加入将形成MnS夹杂物。
加S的碳钢可以提高切削速度25%或更高,它取决于钢的成分和S的加入量。
约1%体积份额的MnS, 可以使高速钢刃具的磨损速率迅速下降。
MnS夹杂物在切削剪切区作为应力集中源,可以起裂纹源的作用,并随后引起切屑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