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板块二“诗从肺腑出”《锦瑟》 教案
2024年《锦瑟》教案三篇_1
2024年《锦瑟》教案三篇《锦瑟》教案篇1(约2397字)一、了解作者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
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二、赏析《锦瑟》(一)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三)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1.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参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
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锦瑟》优秀教案
《锦瑟》优秀教案一、引言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教案资源,让学生学有所得,不仅体现出个人的专业素养,也符合社会对教师的期待和要求。
今天,我们要谈的就是一份出色的教案——《锦瑟》优秀教案。
二、精彩导入本教案的导入环节设计十分精彩,以情境渲染及个人经历相结合的方式教给学生“锦瑟”的背景,并通过问题回溯引导学生探索“锦瑟”文化的源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深入剖析在教案的内容解读部分,教师准备了丰富的资料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比如先呈现“锦瑟非笙”的主题,引导学生探讨诗人用“锦瑟”和“笙”做对比的技巧;再提示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词语来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通过对用词巧妙的解读,引导学生把握好整首诗的基本内涵和意义;接着以“凄凉乍壮”“人生代代无穷已”为切入点,以事例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感受到“锦瑟”所表现的生死离别,变迁无常,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承与演变的重要性。
四、多元拓展在教案的教学延伸部分,教案设计者力求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和表达,深化对“锦瑟”这一文化的理解和体验,比如通过阅读《锦瑟》后,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从感性到理性,从主观到客观地剖析《锦瑟》的内涵与意义;又比如在自主学习的环节中,学生可以观看相关视频、听古曲等多维度的学习方式,从而对“锦瑟”文化有更全面的认知与了解。
五、跨学科连接在《锦瑟》优秀教案中,还存在跨学科连接的设计,如在文化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与音乐老师或美术老师合作,结合古筝或绘画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体验更加细致深入的“锦瑟”文化。
六、总结与反思据了解,这份《锦瑟》优秀教案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和认可,它不仅在课内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应用,还被不少学校视为资源共享的好例子,对整个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我们应该从这份优秀教案中汲取营养与经验,在教学中加以融会贯通,让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同时,也收获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与生活智慧,让教育从简单的知识输出向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培养转化。
《锦瑟》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1篇)
《锦瑟》教案教学设计《锦瑟》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1篇)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下面来欣赏唐朝诗人李商隐《锦瑟》教案教学设计!《锦瑟》教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重点难点: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习方法:诵读,理解,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描写音乐的著名诗文:1.白居易的《琵琶行》2.李贺的《李凭箜篌引》3.苏轼《赤壁赋》4.刘鹗《明湖居听书》5.韩愈《听颖师弹琴》6.郎士元《听邻家吹笙》7.李白《听蜀僧濬弹琴》8.李商隐《锦瑟》(认为是咏瑟之作)(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3.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锦瑟》教案6篇锦瑟教案教学过程
《锦瑟》教案6篇锦瑟教案教学过程下面是我分享的《锦瑟》教案6篇锦瑟教案教学过程,供大家赏析。
《锦瑟》教案1◆自读导言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自读程序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理解内容,赏析意境。
诗词之美多美在意境的塑造。
所以诗词赏析重在其意境的塑造。
自读时在初步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去品味意境。
3、背诵。
◆自读点拨1、背景说明2、总体内容把握《锦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开始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弦?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佳人锦瑟,一工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境,不复成寐,无限悲感,难言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
此时,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
月、珠、泪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
蓝田山日光煦照,山中玉气冉冉升腾(古人认为事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
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了。
3、重、难点分析《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首句前二字为题,看似咏物,实乃一篇借锦瑟以隐题的咏怀之作。
《锦瑟》李商隐一、导入。
由《无题》“青鸟殷勤为探看”引出作者。
二、解题1、字义山,号玉溪生,河南沁阳人。
2、(注释1)主题:悼亡之作。
3、特色:典故雅致精工;基调哀怨悲愁;意境迷离凄婉;语言清丽隽永。
三、教师范读四、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颂读五、思考:1、“五十弦”的锦瑟会联想到什么?用了什么手法?明确:自己年近半百。
传统的比兴手法。
2、典故分析:庄周梦蝶——美好扑朔迷离望帝化鹃——相思南海蛟人——破灭蓝山暖玉——迷惘六、主旨归纳:请同学据自己的感受自由谈,可发挥想象和联想。
执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的破灭;才情不为人知的悲哀;悼亡之作……七、背诵八、作业: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
《锦瑟》李商隐语文教案(精选9篇)
《锦瑟》李商隐语文教案(精选9篇)《锦瑟》李商隐语文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锦瑟》李商隐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锦瑟》李商隐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诗歌,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艺术创作特点。
2、学习从宏观上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情感目标:品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方法:研读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名句填空(多媒体课件展示)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诗句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难怪同学们都耳熟能详。
这些诗句均是出自朦胧诗人李商隐之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朦胧诗的代表作—《锦瑟》。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整体感知1、听音频范读,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标出停顿。
2、学生齐读,读准字音和停顿。
3、请一位学生朗读,读出感情。
《锦瑟》教案
单元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诗从肺腑出课题《锦瑟》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生平及诗歌的写作背景2.体会《登高》情景交融的境界及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风格3.分析诗歌的主人公形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连“童子”和“胡儿”都能解读的白居易的诗歌。
今天我们要接触的一位诗人,他的诗风跟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他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无限的美的感受。
他就是李商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代表作《锦瑟》,看看大家能否在迷雾中看到那无比娇美的花!二、知人论世导语:要想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这首先需要我们了解作者及背景,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见ppt三、初读疏通大意1.学生诵读2.结合注释疏通大意3.探究诗歌的主题:(一)“一篇锦瑟解人难”:(1)梁启超先生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 , 讲的什么事 , 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 , 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 , 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 , 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 (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 (2)作家王蒙认为,像《锦瑟》这类诗“没有定解也就是可以有多种解。
”他认为:“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这都是赏家与作者的合作成果。
”(二)朗读并用一个词来概括下列评家对〈锦瑟〉主旨的理解。
①朱彝尊:“此悼亡诗也。
意亡者喜弹此 , 故睹物思人 , 因而托物起兴也。
瑟本二十五弦 , 弦断而为五十弦矣 , 故曰‘无端’也 , 取断弦之意也。
‘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 , 二十五岁而殁也。
‘蝴蝶’‘杜鹃’ , 言已化去也。
‘珠有泪’ , 哭之也;‘玉生烟’ , 已葬也 , 犹言埋香瘗 ( yì ) 玉也。
《锦瑟》教案(苏教版必修4).doc
•缮齡风雨第一板块:诗从肺腑出《锦瑟》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该诗。
2、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3、学习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
教学流程设计1、题解“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
是一首广为传诵的有人认为是缠绵煤恻的爱情诗,或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
2、译诗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騙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 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3、品典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 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
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
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鮫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
计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 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品典四:蓝田晶暖玉生烟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元。
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
与典三所涵一致。
4、结构与主题1 一2句:由听瑟弦诉说思念往昔。
3—4句:由庄周化蝶,望帝托鹃思念亲人。
5-6 句:由美人眼泪化珍珠,蓝田美玉化轻烟进一步眷恋。
7—8句:追忆悲欢离合仍是一片茫然。
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
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锦瑟》教案教学设计
《锦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锦瑟》。
(2)理解《锦瑟》的创作背景、作者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3)分析《锦瑟》的诗歌形式、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锦瑟》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理解《锦瑟》中所表达的人生感慨、爱情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的意象分析和修辞手法。
(3)诗歌的情感内涵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作者的人生感慨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概述《锦瑟》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锦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翻译。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深入剖析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人生感慨和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范围。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锦瑟》。
2. 结合课文注释,翻译《锦瑟》。
3. 分析《锦瑟》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4. 思考《锦瑟》中所表达的人生感慨和价值观,与同学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翻译、分析等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合作探讨: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4. 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在情感交流中的感悟和表达,了解他们对《锦瑟》的情感共鸣。
【精华】《锦瑟》教案四篇
•••••••••••••••••【精华】《锦瑟》教案四篇【精华】《锦瑟》教案四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锦瑟》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锦瑟》教案篇1(一)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
(二)能力目标: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三)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四)重点:鉴赏本诗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
(五)难点:本诗的旨意。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诗歌浩如烟海,唐朝的诗人灿若繁星。
但其中有一个诗人,他一不小心陷入了朋党之争,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个诗人就是李商隐;他的一首《锦瑟》诗,让无数人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旨意,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这一首诗。
二、对于李商隐,我们并不陌生,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无题》)。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三、作者简介: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
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
《锦瑟》教案七篇
《锦瑟》教案《锦瑟》教案七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锦瑟》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锦瑟》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
2.理解诗中运用的典故及其寓意。
3.掌握“用典”这一表现方法。
【学习方法】1、因声求气,以声传情;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一、知人论世1、李商隐(约813—约858),字,号,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是(朝代)最出色的诗人之一。
他擅长诗歌写作,和杜牧合称“”,与温庭筠合称为“”。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尤善七律创作,人称“”。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故有“”之称。
2、背景:李商隐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
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
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锦瑟》作于诗人晚年,因主题难解,被戏称为诗界“”。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
3、诗歌名句:(1)天意怜幽草。
(《晚晴》)(2)夕阳无限好。
(《登乐游原》)(3)东风无力百花残。
(《无题》)(4)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5)何当共剪西窗烛。
(《夜雨寄北》)(6)身无彩凤双飞翼。
(《无题》)二、文本探究:1、颔联和颈联用到了哪些典故?2、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李商隐诗《锦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李商隐诗《锦瑟》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高中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锦瑟》这首诗。
2. 分析并欣赏李商隐的诗意和诗艺。
3. 通过对《锦瑟》的学习,了解李商隐的生活背景和诗歌创作风格。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锦瑟》的诗意和诗艺。
2. 李商隐的生活背景和诗歌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1. 《锦瑟》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李商隐的《锦瑟》全文及其注释。
2. 李商隐的生平介绍资料。
3. 与《锦瑟》相关的文学背景资料。
4. PPT或黑板等教学展示工具。
学生准备:1. 预习《锦瑟》全文,尝试理解诗歌的大意。
2. 收集关于李商隐的资料,了解其生平。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李商隐的生平介绍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李商隐的生活背景。
二、诗歌讲解(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讲解《锦瑟》,解释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
三、诗歌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锦瑟》的诗意和诗艺,如意象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四、课堂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锦瑟》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锦瑟》的理解程度。
二、深入学习(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锦瑟》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如诗中的“无端五十弦一弦杂”等。
三、诗歌欣赏(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李商隐的诗歌风格,比较《锦瑟》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五、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锦瑟》李商隐生活背景:唐朝晚期,政治动荡诗歌风格:含蓄、深沉、象征意象:五十弦、一弦杂、锦瑟修辞手法:比喻、象征、暗示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教师还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锦瑟》教案完美版
《锦瑟》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介绍《锦瑟》的历史背景,包括唐朝时期的社会文化、艺术特点等。
解释《锦瑟》在唐诗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与其他著名唐诗的关系。
1.2 作者简介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包括他的身世、生平经历、创作风格等。
分析李商隐的创作动机和创作背景,以及《锦瑟》与作者个人经历的联系。
第二章:诗歌内容分析2.1 诗歌结构分析《锦瑟》的诗歌结构,包括诗句的排列、韵律、节奏等。
解释诗歌中的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它们在表达主题中的作用。
2.2 诗歌意象与主题分析《锦瑟》中的主要意象,如“锦瑟”、“五十弦”、“一弦一柱”等,以及它们所传达的意义。
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如对青春逝去、人生无常的感慨,对爱情的追求与失落等。
第三章:诗歌艺术特色3.1 诗歌语言分析《锦瑟》的诗歌语言特点,如用词准确、意境深远等。
探讨诗歌中的双关语、象征等修辞手法,以及它们在诗歌中的效果。
3.2 诗歌表达技巧分析《锦瑟》中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探讨这些技巧在诗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四章:诗歌与文化价值4.1 诗歌与传统文化探讨《锦瑟》与唐朝传统文化的联系,如诗歌中的儒家、道家思想等。
分析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和象征,以及它们在唐朝文化中的意义。
4.2 诗歌的价值与影响探讨《锦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分析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以及它对人们的启示和思考。
第五章:教学设计与实践5.1 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如学生能够理解《锦瑟》的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等。
设定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能够达到的水平。
5.2 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
设计教学活动,如诗歌朗读、诗歌解析、创意写作等。
5.3 教学评估设计教学评估方式,如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
设定评估标准,以及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整。
第六章:诗歌意象解析6.1 五十弦深入解析“五十弦”的象征意义,如何代表着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锦瑟》优质教案设计(通用6篇)
《锦瑟》优质教案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锦瑟》优质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锦瑟》优质教案设计篇1《锦瑟》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它同时可能也是中国最早和最著名的朦胧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锦瑟》的世界,来获取属于我们自己的感悟。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听完刚才的朗读,可以明显感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婉转而又略带忧伤的。
这忧伤既来自于全诗的主旨内涵,同时也与诗人创作时的生命状态有关:李商隐就是在写作本诗的这一年去世的。
下面,我们将从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依次展开对本诗的探讨。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哪一个词透露出诗人写作时的生命状态?(思华年)-------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都已逝去,此时的诗人正处在衰老和对往事的怀想之中。
2.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幅图景:一位清瘦的老者倚窗而坐,看着靠在墙角的一张装饰华丽的瑟-锦瑟(瑟,是一种音色与古筝相类似的乐器,声音悠长而沉郁),陷入了对往事的沉思。
很显然,眼前这张瑟的某个特性使他产生了联想:从瑟的身上他似乎发现了人生的某种特性,答案在首句的某个词。
(无端)3.“无端”解释?(无缘无故,没来由地)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无端”发生的事情,你们喜欢这样的事情吗?对于李商隐而言,“无端”可能就是他人生的一种苦难:青年时期莫名奇妙地陷入牛、李党争,使自己终身仕途受挫;恩爱的妻子也在中年突然离世-------正是这些不可预测的因素使李商隐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
他将这种种的“失去”化作了首联中浓郁的怀旧与感伤的色调,并以之串联起接下去的颔联、颈联和尾联。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从这一联开始到下一联四句,作者运用了中国古典诗文创作中一种独特、也很常见的手法?(用典)。
2.庄周句:“庄周梦蝶”是李商隐在他的人生追忆中呈现出的第一个片段,这个典故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庄子有一天晚上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高中语文《锦瑟》教案范例
高中语文《锦瑟》优秀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锦瑟》。
(2)理解《锦瑟》的诗意、诗意、诗境。
(3)掌握《锦瑟》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锦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象征。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挫折,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锦瑟》的诗意、诗意、诗境的理解。
2. 《锦瑟》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的掌握。
难点:1. 《锦瑟》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知识的理解。
2. 对《锦瑟》的深层次意象和象征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锦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锦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锦瑟》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解读《锦瑟》的诗意、诗意、诗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锦瑟》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2)深入解读《锦瑟》中的意象和象征。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象征。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锦瑟》的感悟。
6. 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注意《锦瑟》中的生僻词语和古文知识的学习。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锦瑟》。
2. 写一篇关于《锦瑟》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歌解析和情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锦瑟》的诗意、诗意、诗境。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象征。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锦瑟》教案完美版
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1.1 诗歌背景
分析《锦瑟》的历史背景、创作年代及诗人的生活环境。
1.2 作者简介
李商隐的生平介绍、文学地位及其创作风格。
第二章:诗歌结构与形式
2.1 诗歌结构
分析《锦瑟》的篇章结构、诗句分布及韵律特点。
2.2 诗歌形式
探讨《锦瑟》的词牌、格律及修辞手法。
重点关注教学资源的整理和辅助材料的提供,这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资源。
全文总结和概括:《锦瑟》教案完美版涵盖了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结构形式、主题意象、词语解析翻译、教学活动拓展、诗歌分析解读、创作手法风格、教学策略方法、评价反馈以及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等各个方面。这些重点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也为教师提供了全面的教学指导和支持。
重点关注诗歌的创作手法和风格特点,这有助于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重点环节8:教学策略与方法
重点关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应用,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环节9:评价与反馈
重点关注学生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以及教学反馈的收集,这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改进教学。
重点环节10: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
设计针对《锦瑟》的教学活动,包括朗读、讨论、写作等。
5.2 拓展阅读
推荐与《锦瑟》相关的诗歌、文章或其他文学作品,以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
第六章:诗歌分析与解读
6.1 诗歌内容分析
分析《锦瑟》中的意象群,如“无端五十弦一弦杂,五十弦上一弦清”的象征意义。
6.2 诗歌情感解读
探讨诗人通过《锦瑟》表达的情感,如对青春逝去、人生无常的感慨。
《锦瑟》教案
《锦瑟》教案教案:《锦瑟》一、教学目标:1. 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学会理解和感受《锦瑟》所表达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诗歌的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演能力,培养语言的感觉和节奏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锦瑟》所表达的情感。
2.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处理诗歌中的押韵和对仗关系。
2. 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复述《锦瑟》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对于诗歌的好奇心。
2. 诗歌分析(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锦瑟》这首诗歌,并交流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是什么?- 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诗歌中的押韵和对仗有何特点?3. 诗歌翻译(15分钟)将《锦瑟》的翻译分发给学生,请学生阅读翻译版本,并与原文进行对照。
引导学生讨论翻译的准确性和是否能体现原诗的意境。
4. 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锦瑟》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等。
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相应例子,并解释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5. 朗读和表演(15分钟)将诗歌分成小节,要求学生根据诗歌的情感和表达方式进行分组朗读和表演。
引导学生创造出合适的语调和节奏,体现诗歌的美感和情感。
6. 总结和实践(10分钟)请学生总结他们在学习《锦瑟》中的收获和体会,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词语或创作其他形式的作品表达自己对《锦瑟》的理解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锦瑟》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并写出个人感悟或心得体会。
鼓励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并注意修饰语言的美感。
六、教学反思: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对于《锦瑟》的情感和哲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能够理解和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朗读和表演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觉和表达能力。
但是,在诗歌翻译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翻译版本的差异和表达方式的差异,增加对于诗歌语言的感受和欣赏。
锦瑟教案 锦瑟教案优秀9篇
锦瑟教案锦瑟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锦瑟教案 1[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2、理解内部结构;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
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锦瑟》教案教学设计
《锦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锦瑟》的背景及作者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掌握并运用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解读《锦瑟》的意象与意境。
分析《锦瑟》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锦瑟》的内涵。
学会将诗词与历史、文化背景相结合,提升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领略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悲愤、忧郁情感,思考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锦瑟》的意象、意境、韵律特点及修辞手法。
作者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教学难点:《锦瑟》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
如何将诗词与历史、文化背景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引导学生了解《锦瑟》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锦瑟》,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锦瑟》的意象、意境、韵律特点及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讲解,深入剖析《锦瑟》的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诗中表达的忧郁情感,思考人生哲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锦瑟》的艺术价值和人生感悟。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锦瑟》。
3. 调查了解李商隐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锦瑟》为例,讲解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利用对比分析法,将《锦瑟》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突出其独特之处。
4. 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感受诗词的魅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瑟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
2、理解内部结构;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
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
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常见的几种理解: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亡妻的深情悼念;
3、作者的自伤。
四、分析第一种理解: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对全诗进行大意解说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
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
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
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
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
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翻译: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
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
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
“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
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
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
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
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
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
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
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翻来: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
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
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翻译: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五、总结
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比喻)
颔联: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
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典故、传说)
颈联: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
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典故、传说)
尾联: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
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