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知当事人行政复议权和行政诉讼权应注意的问题
治安行政处罚纠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治安行政处罚纠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治安行政处罚是指公安机关或其他治安管理部门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进行的行政处罚,包括罚款、罚款警告、拘留、吊销执照等措施。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治安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也可能引发争议和纠纷。
当个人或组织认为自己被过错处罚或认为处罚决定不合法时,可以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是指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要求上一级行政机关或其有关机关进行复审的一种法律程序。
对于治安行政处罚纠纷,被处罚人可以选择向公安机关的上级机关或地方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是一种相对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处罚人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和理由,说明自己为何认为处罚决定不合法或存在错误。
行政复议机关会对申请进行复审,重新评估处罚的合法性和适当性,并对申请人的诉求作出决定。
若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处罚存在问题,他们有权撤销、变更或者确认原处罚决定。
二、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是指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依法审查并作出裁决的一种法律程序。
相较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具有更广泛的救济范围和更高的法律效力,但同时也更为繁琐和耗时。
对于治安行政处罚纠纷,被处罚人可以选择将争议提交给人民法院进行行政诉讼。
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处罚人需要向法院提供相关证据和理由,说明自己为何认为处罚决定不合法或存在错误。
法院会针对双方的辩论、证据和法律依据进行审理,并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裁决。
若法院认为处罚存在问题,他们有权撤销、变更或者确认原处罚决定。
三、补救措施和注意事项在进行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时,被处罚人可以采取以下补救措施:1. 委托律师:聘请专业律师代理自己的案件,提供法律援助和辩护。
2. 收集证据:搜集与自己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如照片、录音、视频等。
3. 准备理据:详细陈述自己的事实和依据,清晰阐述为何认为处罚决定存在问题。
行政复议进程与行政诉讼的冲突解决
行政复议进程与行政诉讼的冲突解决在行政领域,公民、组织机构常常会因行政行为的不当或错误而遭受意外的损失或者侵害。
此时,公民和组织机构可以利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这两种程序来寻求权利保护和利益维护。
但是,在行政复议进程和行政诉讼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各种冲突和矛盾,影响程序的顺利进行和纠纷的及时解决。
因此,必须探讨如何解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冲突。
一、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或组织机构对行政行为不服,要求更高行政机关重新审查和处理的一种行政救济程序。
行政复议程序具有便捷、快速、低费用等特点,是公民和组织机构行使诉求和维权的重要方式。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或组织机构对行政行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一种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程序的特点是程序繁琐、时间周期长、费用较高等。
二、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冲突表现行政复议进程和行政诉讼是并存的行政救济程序,但是由于其本质的不同和特点的不同,存在着相互冲突的情况。
1. 行政复议未审结而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程序处理效率高,往往处理较快,但是有少数行政复议案件存在复杂性较强导致审理时间较慢的情况,公民或组织机构无法等待审理结果,便会因为时间紧急,选择提起行政诉讼。
这就存在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之间的冲突。
2. 行政复议进程对行政诉讼进程的影响在行政复议进程中,行政机关确定对行政行为的处理结果可能会对后续的行政诉讼程序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行政机关的处理结果得到充分的证据支持,诉讼的结果很有可能会受到正面的影响,否则结果可能会受到挑战。
3. 可否同时行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程序一个案件既可以提起行政复议,也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这就使得公民或组织机构在处理同一件事情时,同时行使这两种程序来维护自身权利。
然而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都有自己的程序规定和时间限制,为了防止程序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发生,必须注意程序之间的关系和利益之间的平衡。
三、行政复议进程和行政诉讼的冲突解决措施1. 尊重法律程序和程序规定在行政复议进程和行政诉讼的冲突中,必须遵循法律程序和程序规定,严格按照程序完成每一步。
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衔接问题
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衔接问题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是我国行政法领域两种常见的解决行政争议的方式。
然而,这两种方式之间的衔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下面将详细介绍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衔接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是两个不同的程序。
行政复议是指当事人对行政行为不服时,向行政机关提出请求重新审查、改变或撤销原决定的一种救济程序。
行政复议是必要的前置程序,被视为一种行政争议解决的行政程序。
而行政诉讼则是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请求法院判决行政行为违法、无效或改变、撤销行政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衔接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起诉时机问题。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行政复议的决定书作出后,当事人可以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将行政争议案件提起行政诉讼。
如果逾期未起诉,则被认定为放弃了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因此,当事人在行政复议期限届满前,应及时评估复议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是行政诉讼的受理问题。
行政诉讼案件一般应当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但是,如果案件属于特别程序,例如涉及国家赔偿、土地使用权等,需要经过特殊的程序。
当事人在行政诉讼时,应认真研究相关法律规定,确保案件提起符合法定要求。
第三是法院对行政复议决定的审查问题。
行政复议决定是作为诉讼的事实依据,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将对行政复议决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如果行政复议决定违法或事实认定错误,法院将予以撤销或改变。
但法院也会充分尊重行政复议部门的决策权,不会轻易干预复议决定。
解决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衔接问题,需要各级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之间加强沟通与配合。
行政机关应更加仔细审查和依法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确保决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人民法院应在行政诉讼中审慎判断行政复议决定的合法性,并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是行政法领域解决行政争议的两种方式,它们之间的衔接问题需要合理解决。
通过确保起诉时机、合理受理和审查行政复议决定,加强行政和司法机关之间的协作,可以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行政法制的有效运行。
试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告知作用
为, 只能维持 、 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具体行政行 为 , 判决 被告 重 新作 出具体行政行为 , 判决被告在一 定期限 内履行法定 职责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行 政 诉 讼 法 》 五 十 四条 的 规 定 ) 《 第 。
() 1 受理机关 不同。行政 复议 由作 出该具体行政行 为的
上一级行政主管机关 和法律 、 规规定 的行政 机关受 理 ; 法 行 政 诉 讼 由人 民法 院 受 理 。 ( ) 为 的 性 质 不 同 。 行 政 复议 中 复议 机 关 的 复议 行 为 2行 是行政行为 ; 而人 民法 院 审 理 行 政 案 件 是 司 法 行 为 ( 判 行 审 为 ) 。
一
2 一 O
J舳埔
刃 蕊1 r r。 手
工商行政管理 机关在 行政 处罚决 定 书中告 知当事 人 的
全 过程 以 审 查具 体 行 政 行 为 为 中心 内 容 ; 适 用 调 解 原 则 ; 不 最 终 目的 是 为保 护公 民 、 人 或 者 其 他 组 织 的 合 法 权 益 。 法
区别在于 :
() 6 行使权力不 同。行政复议行使 的是行政管理权 和行
政监督权 , 复议机关不但能维持或撤销下 院上 诉 。 ( ) 行方 式 不 同 。 复 议 决 定 生 效 后 , 8执 当事 人 不 执 行 决
() 3 程序不同 。复议机关 进行复议 是行 政程序 ; 民法 人
院审理行政案件是诉讼程序 。
() 4 审查 内容不同 。复议机关既要审查具 体行 政行 为的 合法性 ( 实体 的合法 、 程序 的合法 ) 又要审查具 体行政行 为 , 的适 当性 ; 民法 院除行 政处罚 显失公 正外 , 人 只审查具 体行
行政诉讼程序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
行政诉讼程序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不服,通过法院要求对行政行为作出司法审查的一种诉讼程序。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行政诉讼程序的两个主要阶段,它们在行政机关的行政裁决出现错误或者不公正时,为公民和法人提供救济的途径。
本文将探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以及相关程序和注意事项。
一、行政复议的适用范围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不服时,向行政机关提出要求对该行政行为进行重新审查的程序。
行政复议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行政行为不服的主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不服均可申请行政复议。
2. 对行政行为的种类:行政复议适用于各种行政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许可、处罚、裁决、决定等。
3. 对行政行为的时限:一般来说,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收到行政行为通知书之日起60日内,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二、行政复议的程序1. 申请行政复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向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提出书面行政复议申请,并附上相关证据和理由。
2. 行政机关复议决定:行政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在法定时限内作出复议决定,并将决定书送达给申请人。
3. 再次复议或行政诉讼:如果申请人对行政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再次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寻求司法审查。
三、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行政诉讼是指申请人在行政复议程序中,对行政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
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复议决定不服的主体: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进行司法审查。
2. 对行政行为的时限:申请人在收到行政机关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3. 对法定程序的违法行为:行政诉讼适用于行政机关在行政复议程序中违反法定程序、超越权限或者侵犯申请人合法权益等情况的行为。
四、行政诉讼的程序1. 提起诉讼:申请人应向管辖此案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提交起诉状、证据材料等。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问题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法治的进一步推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在维护公民权益、实现司法公正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实践中,人们常常对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衔接问题感到困惑。
本文将就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基本特点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作为行政法律制度的两个重要环节,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提出复议申请,由行政机关对其行政行为进行再审查的一种行政救济手段。
行政复议具有程序简便、时间短、成本低等特点,适用于对行政机关行为进行调整和纠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行政诉讼则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行政诉讼是一种正式的诉讼程序,具有法律效力和司法裁决的特点,适用于解决复杂、争议较大的行政争议。
二、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衔接问题。
具体表现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之间的关系不明确、效率低下等问题。
首先,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不明确。
我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相对独立,各自有自己的程序和诉讼规则。
然而,在实践中,人们常常对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边界模糊不清。
有时当事人在行政复议程序中被告知需要起诉行政诉讼,而在行政诉讼程序中又被告知需要先行复议。
这种情况无疑增加了当事人的成本和时间,也给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带来了负担。
其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效率低下。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程序,存在很多交叉和重复的环节。
行政复议需要经过受复议机关审核、核准,而行政诉讼则需要经过人民法院立案、调查、开庭等程序。
这种程序上的重复常常导致整个诉讼过程耗时耗力,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三、解决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问题的思路要解决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问题,需要在完善法律制度和提高行政效率方面加以努力。
《行政处罚决定书》常见错误
《行政处罚决定书》常见错误《行政处罚决定书》是行政处罚决定最具体的表现形式, 是整个行政执法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法律文书。
《行政处罚决定书》规范化制作,直接关系到行政处罚是否成立,关系到行政执法的准确性和严肃性,是行政执法规范化要求最基本的要素,体现着行政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行政执法队伍的执法水平。
该文书的制作必须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卫生行政机关具体的行政执法活动为核心内容,对执法活动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违法过程及处理结果进行客观表述。
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在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常见错误,笔者通过近几年来对基层执法文书制作的稽查,浅析《行政处罚决定书》常见错误,探讨卫生行政执法文书制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卫生行政执法文书书写质量。
1.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文号、编号书写不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预定格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只适用于简易程序,但涉案《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均未编号,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应属无效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可不执行处罚决定。
根据卫生部《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规定,文书本身设定文号的,应在文书标注的“文号”位置编写相应的文号,文号的形式为:地区简称+卫+执法类别(如食、妆、医、消、公、职等)+执法性质(如罚、告等)+[年份]+序号,如“新卫食罚〔2007〕017号”。
文书本身设定编号的,应在文书标注的“编号:”后印制编号,编号形式为年份+序号,如2007—005。
涉案《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混乱,如出现同一文号的几份不同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一个处罚案件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只有一个文号。
不同案件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不同,不应重复。
2. 主体判定错误2.1 执法主体判定错误《行政处罚决定书》制作主体只能是依法行使卫生监督职权的各级卫生行政机关,卫生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制作此文书。
行政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程序与注意事项
行政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程序与注意事项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或者不作为,请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消除违法行为或者补偿损失的一种诉讼方式。
它是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行政诉讼的法律程序和注意事项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行政诉讼的法律程序1. 受理阶段行政诉讼的受理是指法院对起诉书进行初步审核,并决定是否受理的阶段。
在受理阶段,法院会核实起诉人是否具有起诉资格,如起诉人是否为追加或变更的诉讼参与人、起诉书是否符合法定格式等。
2. 审查阶段行政诉讼的审查是指法院对起诉书内容进行审核的阶段。
在审查阶段,法院会核实起诉人是否提供了行政争议处理的凭证、证据材料是否充分等。
同时,法院还会对行政机关是否属于有管辖权、是否存在违法行为、起诉是否超过时效等进行审查。
3. 立案阶段行政诉讼的立案是指法院根据受理和审查的结果,决定是否立案并组织相关程序的阶段。
在立案阶段,法院会向被告发出传票,并通知被告进行答辩。
同时,法院还会组织开庭审理,以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并进行调查、鉴定等活动。
4. 审理阶段行政诉讼的审理是指法院对案件进行审查、调查,最终作出判决的阶段。
在审理阶段,法院会进行质证、辩论等活动,并聆听双方当事人的意见。
同时,法院还会根据审理的结果,作出判决或者裁定,并通知当事人执行。
5. 结案阶段行政诉讼的结案是指法院对案件做出最终裁决决定并终结的阶段。
在结案阶段,法院会根据判决或者裁定的内容,对行政机关作出具体的指令,并通知当事人履行。
同时,法院还会对上诉程序是否存在进行审查,并作出终结决定。
二、行政诉讼的注意事项1. 法定期限行政诉讼的起诉有一定的法定期限,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起诉申请。
如果逾期未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将不受理其诉讼请求。
2. 举证责任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应当举证证明其主张的事实和理由。
起诉人有举证责任,如果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法院可能无法支持其诉讼请求。
行政法中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
行政法中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行政法是指以行政机关为主体,以规范行政行为为目的,依法实施管理、监督、制裁等活动的法律体系。
在行政法中,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进行详细探讨。
一、行政复议程序行政复议是指行政主体对行政行为的当事人以书面形式提出请求,要求行政机关重新审查、决定的行为。
行政复议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申请阶段:当事人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复议请求书、事实、理由等。
2. 受理阶段:行政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及时进行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
行政机关应当核对材料的完备性,并告知当事人有关权利。
3. 审查阶段:行政机关应当对行政复议申请进行审查,包括对当事人的请求、事实、理由等进行核实,调查相关证据,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4. 处理阶段:行政机关对行政复议申请进行处理,可以维持原行政行为、修改或撤销原行政行为,并出具复议决定书。
复议决定书应当明确复议决定的内容、理由,并告知当事人行使行政诉讼权利的途径和期限。
5. 送达阶段:行政机关应当将复议决定书送达给当事人,当事人在接到复议决定书后,可以行使行政诉讼权利。
二、行政诉讼程序行政诉讼是指当事人经过行政复议程序后,未能接受复议决定或复议决定未及时作出,可以向人民法院诉讼的一种行政争议解决方式。
行政诉讼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提起诉讼:当事人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按照法定格式提交诉状。
诉状应当包括原告的基本情况、诉讼请求、事实、理由、证据等。
2. 受理阶段:人民法院收到行政诉讼申请后,应当及时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
法院应当核查诉状的完备性,并告知当事人相关权利和义务。
3. 审查阶段:人民法院应当对行政诉讼申请进行审查,包括对当事人的请求、事实、理由等进行核实,调查相关证据,并安排开庭审理。
4. 审理阶段:人民法院根据诉讼请求和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进行案件的审理。
行政处罚中的行政复议与诉讼衔接
行政处罚中的行政复议与诉讼衔接行政处罚是事后指导和监督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按照规定的程序履行法定义务,惩罚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的一种行政制裁措施。
在行政处罚过程中,行政复议与诉讼起到了重要的衔接作用。
本文将从行政复议和诉讼的基本概念、衔接机制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与衔接作用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不服,要求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同一级行政机关重新审查该行政行为的一种诉讼前救济方式。
在行政处罚过程中,行政复议起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衔接作用:1. 救济之机: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满意或认为其存在错误时,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来获得救济途径。
行政复议作为一种预防性救济方式,有助于在诉讼前解决争议,减少司法资源的消耗。
2. 程序衔接:行政处罚决定书一般会明确告知当事人享有行政复议的权利,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这种明确的程序要求使得行政复议与行政处罚的程序衔接紧密,为行政复议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条件。
3. 事实调查:行政复议机关在进行复议审查时,可以对当事人的陈述、证据进行重新审查和调查,有助于发现事实和证据方面的错误或遗漏。
复议机关可以发现行政处罚决定的不当之处并对其进行修改或撤回,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二、行政复议与诉讼的衔接机制在行政复议与诉讼衔接方面,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存在着以下的基本机制:1. 一审综合性司法机构:在我国,最高行政法院作为一审综合性司法机构,负责审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统一行政复议和诉讼的审判机构,确保了行政复议和诉讼在一审阶段的衔接。
2. 双重救济路径: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选择向行政复议机关提起复议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这种双重救济路径使得当事人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利益选择合适的救济方式,实现行政复议与诉讼的衔接。
3. 诉讼挂起制度:在我国法律中,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时,法院可以决定将诉讼案件挂起,并建议当事人先行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
行政案件当中未附权利义务告知书
行政案件当中未附权利义务告知书行政案件当中的权利义务告知书是指行政机关在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行为之前,依法向当事人告知其享有的权利,应承担的义务以及行政机关的相关执法事项。
下面是一份行政案件中的权利义务告知书的相关参考内容。
权利义务告知书尊敬的当事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行政机关决定对您进行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并根据您的案件特点,向您告知如下权利和义务,请您仔细阅读并配合执行:一、权利告知1.您有知情权:您有权了解全面、准确的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包括案件涉及的法律和规章、行政机关的执法依据、权责关系以及行政处罚的程序等。
2.您有陈述权,申辩权和听证权:您有权对行政机关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处罚决定等进行陈述、申辩和请求听证。
在听证环节中,您还可以提请事先告知参加听证的证据和证人,并对证据形成过程发表意见和交流。
3.合法防卫、紧急避险等辩护权:您如果认为自己依法采取了合法防卫、处于紧急避险等情况下,可以进行辩护,将自己的辩护意见告知行政机关。
4.法律援助权:如您经济困难,无力请律师的,有权向司法行政机关申请法律援助。
二、义务告知1.您有配合义务:您有义务配合行政机关的调查、调取证据、介绍情况,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庭、答辩、参加听证等程序。
2.证据协助义务:您有义务提供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提供必要的协助和相关解释。
3.处罚执行义务:如您不服本处罚决定,并已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您有对外不公开的履行本法律文书所载明的义务。
三、特别告知1.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权利:您有权对本处罚决定不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2.缓刑、减轻处罚权利:如果您符合缓刑、减轻处罚的条件,您有权提出申请,行政机关将依法进行审查,视情况作出相关决定。
3.行政惩治、诚信记录权利:行政机关根据您的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后,会将相关信息记录在您的个人诚信档案中,可能影响您的信用记录和社会评价。
如何告知当事人的行政复议权和行政诉讼权
如何告知当事人的行政复议权和行政诉讼权李元邃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第(五)项规定“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这就是说,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时,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必须告知当事人的行政复议权和行政诉讼权。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都是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而采取的救济措施,理论上如何理解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告知当事人的行政复议权和行政诉讼权?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主管机关申请复议,由有复议管辖权的行政主管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重新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行政活动。
行政复议是上级行政主管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进行层级监督的一种较规范的活动,是行政机关对行政执法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基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请求,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解决行政争议的诉讼活动。
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概念,可以看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都是解决行政争议的制度,是宪法关于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体现。
共同之处在于:(1)以解决行政争议为共同对象;(2)争议双方中有一方必然是行政机关,而行政机关永远处于被申请或被告的地位;(3)活动全过程以审查具体行政行为为中心内容;(4)不适用调解原则;(5)最终目的是为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关于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几个问题
行政诉 讼是 人 民法院 运用 国家审 判权 解决 行政 争议 的
( ) 政 复议 存在 的 必 要 性 二 行
法 律制度 ;行政 复议 是 由行政 机关解 决行 政争议 的 法律制 度 。两者之 间既有联 系 , 又有 区别 。
一
行政复议 与行政诉 讼的关系 问题 , 首先 涉及 到 的是 行政
上述 三种行政 复议与行 政诉讼关 系 的类 型 , 在行 政诉讼
第一 , 使行政 纠纷更 复杂。 因为该 纠纷在 原行 政机关 之
外 又增 加了复议机关及其所作 的复议决定 。复议机关所 处的 地位及其 所作 的复议 决定 不能 不对 行政 纠纷 的解决 产生 影
响。行政诉讼 中不仅需要 考虑原行 政处理决定 , 而且还要 考 虑复议 机关 所作的决定 。 第二 , 长 了行政纠纷解决的过程。先经过复议再诉讼 , 延
政诉 讼实际上起 着监督 保障 的作用 ,监督 复议机关 的行为 ,
保 证行政 复议 裁决 的公正 。一旦 行政 复议 出现不 公正 的情
9 7
维普资讯
况 , 以通 过 行 政 诉 讼 加 以解 决 。 可 二 、 政 复 议 与 行 政 诉 讼 的 区别 行 ( ) 决争议的机 关不同 一 解
延缓 了行政纠 纷的解决 时间 , 既不利 于行政秩 序尽早确定 和 稳定 , 也不利于对 相对人 合法 权益的保护 。
第三 , 公正性值 得怀疑 。因为复议 机关就在 行政机关 内 部, 与原行为机关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鉴于 以上 弊端 , 行政复议 不能作 为终 局裁 决 。行政 复议 的不公正难 以避 免 , 这就需要 从制度 上加 以必要 的约束 。行
规定 的行政 机关 申请复议 , 对复 议不 服 的 , 向人 民法 院提 再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衔接问题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衔接问题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行政法领域的两种不同的法律程序,主要解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因行政行为引起的争议。
衔接问题指的是在进行行政复议后,如果当事人对行政复议结果不满意,是否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在中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有一定的衔接关系,但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1. 行政复议是在行政机关内部进行的一种司法程序,当事人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的制定或者决定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旨在通过由另一级行政机关进行的复核,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合规进行审查和核定。
行政复议不属于独立的法院审判程序,其结果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 行政诉讼是一种诉讼程序,当事人可以将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由法院进行审理。
行政诉讼旨在通过司法程序,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合规进行审查和裁决。
行政诉讼属于独立的法院审判程序,其结果具有法律约束力。
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衔接问题上,中国法律规定的基本原则是:当事人可以先进行行政复议,再提起行政诉讼。
也就是说,当事人不满意行政复议结果,可以将争议提交给法院进行审理。
但如果当事人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一般情况下法院会要求当事人先进行行政复议,并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供行政复议结果作为诉讼的前提。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特定的行政行为,法律规定可以直接
提起行政诉讼,避免经过行政复议程序,如行政行为明显违法、超出职权等情况。
此外,在紧急情况下,当事人也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总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在衔接上有一定的关联,但行政复议结果对行政诉讼的结果不具有绝对的约束力。
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行政复议起诉要点
行政复议起诉要点行政复议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行政行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具有司法效力的决定,向行政机关提起申请,要求复议,如果对复议决定不服的话,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在进行行政复议起诉时,以下是需要注意的要点。
一、复议主体资格行政复议起诉的主体可以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公民指的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自然人;法人是指依照法律成立的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组织;其他组织包括各类非法人组织。
二、复议申请途径行政复议起诉可以通过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提出。
书面形式主要包括书信、复议申请书、诉状等。
申请人在提出复议申请时需要明确自己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单位或地址、联系方式等。
此外,还需具体阐明申请事项,提供有关证据和材料。
三、复议期限行政复议起诉的期限为收到行政行为通知书或者对行政行为事实知道之日起的六十日内提出申请。
期限属于法定期限,逾期未提起复议申请将被视为放弃行政复议起诉的权利。
四、复议机关选择行政复议的机关可以选择同级或者上一级行政机关进行复议申请。
对于某些特定的行政行为,法律也规定了特定的复议机关。
申请人应选择与行政行为相关的行政机关进行复议。
复议机关将依法对行政行为进行复议,做出复议决定。
五、复议决定行政复议机关在进行复议时,可以确认、变更或撤销原行政行为,并可以要求行政机关重新作出决定。
复议决定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六、行政诉讼起诉条件如果对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起诉的条件包括具有行政复议决定书、提起行政诉讼的告知书等证据材料。
七、诉讼时效行政诉讼起诉时效为三个月,自收到行政机关复议决定书之日起计算。
逾期将被视为放弃行政诉讼权利。
八、法律援助对于经济困难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国家提供的自愿服务,用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综上所述,行政复议起诉是一种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中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和保护市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自行对行政行为予以复审的一种程序;行政诉讼是指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依法撤销或改变该行政行为的一种司法救济方式。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是行政法治的重要体现,通过这两种方式保障了市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国家的法制建设。
下面将详细介绍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以及相关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行政复议制度行政复议制度是指行政机关自行对其行政行为予以复审的一种程序,是行政机关内部控制和监督自己行政行为的一种方式。
其主要特点包括:1.主动性: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自行对自己的行政行为进行复查,主动修正错误,符合行政机关的自我监督和自我纠错机制。
2.相对简便:行政复议相对于行政诉讼而言,程序相对简便,成本相对较低,可以解决一部分纠纷,提高了行政争议解决的效率。
3.法律强制性:行政复议决定具备法律强制性,行政机关不能不予执行,确保行政机关的决定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4.时效性:行政复议有一定的时效性要求,一般要求在特定的时间内提出复议申请,以保证纠纷及时得到解决。
行政复议制度的存在和完善可以为行政过程的规范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机制,对于解决一部分行政争议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行政复议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行政机关对于自己行为的复审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容易出现权力滥用和自我保护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健全独立的行政复议机构:建立独立的行政复议委员会,由具有独立地位和专业能力的人员组成,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复审,增加行政复议决定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加强行政复议程序的公开透明:建立行政复议公示制度,公示行政复议的受理、审理程序和结果,增加行政复议的透明度,防止行政机关的不公正行为。
3.完善行政复议结果的救济途径:建立行政复议结果复核机制,允许一定条件下当事人对行政复议的结果进行复核,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行政案件告知的法律依据(3篇)
第1篇一、引言行政案件告知是指行政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过程中,依法向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告知相关法律依据、案件事实、处理结果等事项的行为。
行政案件告知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提高行政效率、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行政案件告知的法律依据。
二、法律依据概述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我国行政诉讼的基本法律,其中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这一规定明确了行政诉讼的提起条件,即当事人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是我国行政处罚的基本法律,其中第三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下列事项:(一)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二)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三)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四)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权;(五)当事人的其他权利。
”这一规定明确了行政处罚告知的内容和程序。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是我国行政复议的基本法律,其中第二十三条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在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依法审查,并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复议决定。
行政复议机关在作出复议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下列事项:(一)申请人的行政复议请求;(二)申请人的理由和依据;(三)行政复议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四)行政复议的结论。
”这一规定明确了行政复议告知的内容和程序。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是我国行政许可的基本法律,其中第二十八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下列事项:(一)申请许可的条件、程序;(二)申请人的申请材料;(三)申请人的陈述、申辩权;(四)行政许可的决定及其依据。
”这一规定明确了行政许可告知的内容和程序。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是我国行政强制的基本法律,其中第十八条规定:“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强制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下列事项:(一)强制措施的种类、依据和目的;(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三)强制措施的实施期限;(四)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权;(五)当事人的其他权利。
行政法中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选择与程序
行政法中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选择与程序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行政法领域中两种常见的争议解决方式。
在行政决策产生争议时,当事人可以选择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来解决争议。
本文将详细探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选择与程序。
一、行政复议的选择与程序行政复议指当事人不服行政决定,向作出该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要求对该决定进行复审。
行政复议的选择与程序如下:1. 选择行政复议的原因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的原因通常包括以下几点:(1) 便捷性:相较于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程序更为简化,处理时间相对较短。
(2) 执行力:对于少数不涉及法律适用或不需要解释法律的案件,行政机关的复议决定容易获得当事人的理解和接受,并能够更迅速地执行。
(3) 行政机关的专业性:作为行政机关的行政复议机关,其具备行政决策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更好地处理与行政事务相关的争议。
2. 行政复议的程序行政复议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提起申请:当事人需要向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复议的原因和请求。
(2) 受理和审查:行政机关收到申请后,将进行受理和审查,确定是否符合复议条件。
(3) 通知当事人:行政机关将通知申请人复议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4) 复议讨论:复议机关将组成复议小组或专家组进行讨论并发表意见。
(5) 复议决定:复议机关将根据讨论结果对行政决定进行复议,并作出复议决定,复议决定具有法律效力。
(6) 履行复议决定:行政机关需要依法履行复议决定,并将履行情况告知申请人。
二、行政诉讼的选择与程序行政诉讼是当事人不服行政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对该行政决定进行审查的一种方式。
行政诉讼的选择与程序如下:1. 选择行政诉讼的原因当事人选择行政诉讼的原因通常包括以下几点:(1) 法律适用争议:涉及法律解释、适用方面的争议问题,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决定违法或不当。
(2) 程序违法: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在决定过程中违反了法定的程序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告知当事人行政复议权和行政诉讼权应
注意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第项规定“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这就是说,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时,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必须告知当事人的行政复议权和行政诉讼权。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都是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而采取的救济措施,理论上如何理解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告知当事人的行政复议权和行政诉讼权?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主管机关申请复议,由有复议管辖权的行政主管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重新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行政活动。
行政复议是上
级行政主管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进行层级监督的一种较规范的活动,是行政机关对行政执法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基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请求,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解决行政争议的诉讼活动。
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概念,可以看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都是解决行政争议的制度,是宪法关于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体现。
共同之处在于:以解决行政争议为共同对象;争议双方中有一方必然是行政机关,而行政机关永远处于被申请或被告的地位;活动全过程以审查具体行政行为为中心内容;不适用调解原则;最终目的是为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区别在于:受理机关不同。
行政复议由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主管机关和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受理;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受理。
行为的性质不同。
行政复议中复议机关的复议行为是行政行为;而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是司法行为。
程序不同。
复议机关进行复议是行政程序;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是诉讼程序。
审查内容不同。
复议机关既要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又要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适当性;人民法院除行政处罚显失公正外,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不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适当性。
所处的阶
段不同。
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法律、法规规定适用复议前置的,当事人只能先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不能先提起行政诉讼,对判决不服的,再申请复议,两者顺序不能颠倒。
法律、法规规定适用双轨制的,当事人若选择复议,只有等复议程序完毕,对复议决定不服的,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若选择诉讼,不能向复议机关申请复议。
因此说,行政复议是解决行政争议的第一阶段,而行政诉讼是处于第二阶段,与行政复议表现为承接关系。
行使权力不同。
行政复议行使的是行政管理权和行政监督权,复议机关不但能维持或撤销下级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且还可以直接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拥有完全的变更权。
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行使的是司法审判权,除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外,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只能维持、撤销或部分撤销具体行政行为,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法定职责。
裁决的性质不同。
行政机关的复议决定是单方行政行为,除法律规定由复议机关作出终局裁决外,对复议决定不服的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的判决或裁决是司法行为,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的,在法定期限内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上诉。
执行方式不同。
复议决定生效后,当事人不执行决定的,除法律规定有执行权的行政机关自行执行外,其他的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行政诉讼的判决生效后,
当事人不执行判决的,作出判决的人民法院有完全的强制执行权。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实施处罚时,当事人的行政复议权和行政诉讼权如何告知?笔者认为,主要依据实施处罚时引用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规定来告知。
就目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法律、法规规定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法律、法规规定适用复议前置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及《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七十条的规定。
先向上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载明“当事人如不服本处罚决定,可在收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复议。
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
二是法律、法规规定适用双轨制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
既可向上级机关申请复议,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载明“当事人如不服本处罚决定,可在收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
在实际的行政执法中,有些执法人员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只载明当事人的复议权,不载明当事人的诉讼权,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把六十日的诉讼期限无形延长到两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讼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换句话讲,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引用的法律、法规规定当事人享有复议权和诉讼权,但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只载明当事人的复议权,不载明诉讼权,那当事人的诉讼期限的计算,就不是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六十日,而是两年。
只要当事人在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不超过两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同样受理。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都是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制度,是宪法关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体现。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告知当事人的复议权和诉讼权,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因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人员应严格履行好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赋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职权、职责,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