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类

合集下载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经济学基础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经济学基础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经济学基础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经济学基础部分将考察考生对经济学相关概念、原理和应用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本文将以题目所给的格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

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进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社会科学。

它涉及的范畴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研究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个体如何进行决策和选择。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包括供求关系、边际效应和效用最大化等。

2.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活动和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研究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现象。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等。

二、经济学的主要原理经济学的研究基于一些核心原理,这些原理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和问题,指导经济政策制定和经济决策。

1. 资源稀缺性原理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

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以满足人们最重要的需求。

2. 供求关系原理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将影响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3. 边际效应原理每个决策都会产生边际效应,即额外的收益或成本。

决策者应该在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之间进行权衡,以最大化效用或利润。

4. 机会成本原理做出某种选择时,放弃的选择所带来的成本即为机会成本。

决策者应该考虑机会成本以及直接成本。

5. 激励原理人们的行为受到各种激励的影响。

正向激励可以促使人们采取积极行动,而负向激励可能会阻碍人们的行动。

三、经济学的应用领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实际生活和社会中有广泛的应用。

1. 个人经济决策经济学可以帮助个人做出理性的经济决策,如购买决策、储蓄决策和消费决策等。

2. 企业经济决策经济学可以指导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制定定价策略和生产决策等,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政府经济决策经济学对政府决策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公共基础知识都考什么

公共基础知识都考什么

公共基础知识都考什么公共基础知识是指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从事公共事务的人员必须掌握的一系列基本常识和技能。

这类知识通常包括政治理论、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与社会知识、公共关系与服务、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等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简要介绍:政治理论:公共基础知识中的政治理论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政策等内容。

这些理论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法律法规:在公共管理中,法律法规是规范行为、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础。

考生需要了解国家的基本法律,如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以及与公共管理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知识包括政府职能、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理解政府的组织结构、职能分工以及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经济与社会知识:经济与社会知识涉及经济学原理、社会政策、社会发展规律等。

考生需要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社会福利制度、以及如何通过公共政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公共关系与服务:公共关系知识强调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服务态度提升政府形象,增强公众满意度。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部分要求考生了解公务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包括公正、廉洁、服务、奉献等基本要求,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践行这些规范。

文化素养:文化素养部分则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考试内容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方面,具体的考试范围和题型会根据不同的考试要求有所变化。

考试形式可能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通过模拟练习来提高应试能力。

结束语: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从事公共管理工作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关系到公共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题目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题目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题目【导语】常识是军转|军队文职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为了帮助考生熟悉复习内容,中公教育军人考试网为您提供常识知识及模拟题,供广大考生学习。

中公教育为大家带来经济知识《经济常识题目》,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

1.以下哪种贷款的特点是用于环保、教育、扶贫和农业开发项目( )。

A.国际金融组织贷款B.国际商业贷款C.外国政府贷款D.出口信贷1.【答案】C。

解析: 外国政府贷款是指一国政府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具有一定赠与性质的优惠贷款。

根据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有关规定,政府贷款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非盈利项目,若用于工业等盈利性项目,则贷款总额不得超过200万特别提款权。

故本题答案选C。

2.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厂商总用各种手段把竞争对手的顾客争取过来,使其购买本企业的产品,这种做法是( )。

A.市场渗透B.市场掠夺C.市场控制D.市场调节2.【答案】A。

解析: 进行市场渗透的主要方式是吸引现有产品的潜在顾客,以增加产品使用人的数量。

一般来说,可从如下三方面考虑如何吸引现有产品的潜在顾客:①努力发掘潜在顾客(目标市场上那些尚未使用此类产品的顾客),或者在地域上进行扩展(如进行跨国经营),把产品介绍、推销给从未使用过企业产品的用户。

②转变非使用者为本企业产品的使用者。

③把竞争对手的顾客吸引过来,使之购买本企业产品。

综上,故本题答案选A。

3.南方某市为落实节能减排工作,出台政策规定,市、区两级财政将在年度预算中安排“阳光屋顶示范工程”配套补助资金,用于扶持该市已列入中央财政资金补助计划的太阳能光伏示范项目。

这是公共财政的( )功能。

A.生产补助B.转移支付C.社会福利D.价格补贴3.【答案】B。

解析: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上级政府保持地区经济均衡、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

转移支付在结构上分为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根据题干可知政府对“阳光屋顶示范工程”进行专项补助,属于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维导图知识点经济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维导图知识点经济知识

经济知识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研究的出发点)含义用劳动活动改造自然并适合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三要素劳动过程劳动者劳动劳动资料(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四环节生产决定环节、经济活动基础、首要地位、主导作用分配交换消费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有反作用联系且相制约商品及其基本属性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要有用);有使用价值,商品才能交换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无差别,劳动形式无差别,脑力和体力商品世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相互依存,都在商品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人们交换劳动的社会属性;存在对立面,相互排斥劳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属性具体劳动对应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vs价值具体劳动特定具体、看得见摸得着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有没有投入劳动时间货币内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先有商品,再有货币)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用来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观念货币)比如,标价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现实货币)比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其他职能(派生职能)支付手段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

时间差,比如,存款、工资、利息等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美元、欧元等国际贸易往来流通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流通速度快,转手次数多,印的少市场活跃,印的少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有商品生产和交换,价值规律就一定会发挥作用含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基本规律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价值量为基础等价交换;价值决定价格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经济知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资本与剩余价值资本不变资本(C)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生产过程中价值量不变,不增值。

比如,厂房、设备、原料可变资本(V)劳动力创造出比本身更大的价值,发生价值增殖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工人总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工作日的延长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产生的相对剩余价值提高工作效率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技术革新使自己商品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资本周转周转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周转次数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资本经历的周期循环次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资料过剩(相对过剩,有需求没人买)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现象。

公共基础知识提纲

公共基础知识提纲

公共基础知识提纲公共基础知识提纲:一、政治学基础知识1. 政治定义和特征2. 国家的起源、形态和职能3. 政府和治理的概念与原理4. 政治制度与民主5. 政治参与和公民权益二、经济学基础知识1. 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假设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对比3.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4. 市场结构与垄断竞争5. 政府干预和经济政策三、法律学基础知识1. 法律的定义与特征2. 《宪法》与国家法律体系3. 民法与刑法的基本知识4. 法律责任与司法程序5. 法治与社会秩序四、社会学基础知识1. 社会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 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3. 文化与社会变迁4. 人群行为与社会心理5. 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五、历史学基础知识1. 历史学的定义与研究方法2. 古代文明与世界史3. 近现代史与国际关系4. 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5.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观六、地理学基础知识1. 地球的结构与地貌形成2.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3. 人口与城市化4. 区域发展与经济格局5. 地理信息与地理意识七、心理学基础知识1. 心理学的定义与应用领域2. 智力与发展心理学3.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4.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5. 心理调适与心理干预提纲补充参考内容:- 政治学基础知识1.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包括国家结构、政府运作、公民权利等方面的内容。

2. 国家是由一定人口、领土、政权和法律组成的政治实体。

3. 政府是由国家掌握政治权力并进行具体执政活动的机关。

4. 政治制度是指国家体制和政府运作的组织形式和规则。

5.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强调公民参与和政府的责任。

- 经济学基础知识1.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学科,包括市场机制、供求关系、价格决定等方面的内容。

2. 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市场供求关系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3.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

4.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讲义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讲义

常识第一部分经济常识一、市场经济理论01资源配置的方式02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或称市场取向的经济,是指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式,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积极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经济体制。

(单选)在房地产的开发中,很多传统产业涉足房地产,产业空心化蔓延,伤害实体经济。

这说明:A.两极分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B.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C.没有计划经济也就没有真正的市场经济D.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答案:D二、微观经济01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三)需求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需求弹性。

其衡量的是: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02供求法则需求、供给、价格三者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称为供求法则。

其内容是: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物以稀为贵——卖方市场;当需求小于供给时,价格下降——货多不值钱——买方市场03市场理论对价格控制市场类型厂商数目产品差异程度进出难易程度典型市场的程度完全竞争很多完全无差别无很容易农产品近似垄断竞争很多有差别的替代品部分较容易轻工业、零售业能源、大型机械寡头垄断几个有差别或无差别相当程度较困难制造业很困难,几乎不可公用事业完全垄断唯一唯一产品很大程度能(单选)以下叙述符合需求规律的是:A.汽油价格提高,汽车销量减少B.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人数增加C.药品价格上升,药品质量下降D.照相机价格下降,导致销量增加答案:D三、宏观经济01宏观经济的目标1.含义经济增长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

表现为GDP总量或人均量的增加。

2.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二)充分就业通常在实际统计中,一般用失业率来衡量一国的就业状况。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必背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必背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必背1. 政治经济学在政治经济学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需要我们掌握。

其中包括:•需求与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

价格上涨时,需求通常下降,供给通常增加;价格下跌时,需求通常上升,供给通常减少。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市场中企业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和完全竞争等。

•效用:效用是指商品对个体消费者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是指随着消费的持续增加,每单位商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逐渐减少。

2. 社会学在社会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于社会结构、文化和社会变迁的基本知识。

其中包括:•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指社会的成员根据其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的高低而被分为不同的层次。

资本主义社会的典型分层包括上层阶级、中间阶级和底层阶级。

•文化:文化是指一定社会或群体内成员传承和创造的、反映其认识和实践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社会发展中长期、持续的变化过程。

社会变迁通常包括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变化。

3. 历史地理在历史地理学科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关于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历史事件和地理位置的关系等知识。

常见的内容包括:•环境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水资源等因素。

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历史事件:历史事件通常指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

世界历史上的一些开创性事件,如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指某地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和地理环境的特征。

地理位置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战略方面有重要影响。

4. 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方面,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包括:•宪法与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

公共基础知识有哪些

公共基础知识有哪些

公共基础知识有哪些公共基础知识主要考查法律、政治、经济、公共行政管理、公文写作、国情市情、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有哪些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第一部分政治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部分经济类:包含政治经济学基本常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学、等内容。

第三部分行政管理:公共行政概述、公共行政运行机制、公共行政过程、行政机构改革。

第四部分公文写作写作基础知识;写作的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与文体等;第五部分法律基础知识:一、法学基本理论法的基本理论,法的体系,法的制定和实施;法律监督体系等。

二、宪法基本概念;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三、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行政法概述;行政主体、行为、救济等;行政诉讼法概述;四、民法民法基本原则、物权、债权等。

五、刑法刑法概述、犯罪、刑法等。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介绍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关于公共基础知识的考核则不尽相同。

有的省份也取消了公共基础知识作为独立的一科,如云南2006年,河北省2006年、湖南2006年、河南2006年等,都将公共基础知识作为行政能力测试的一部分。

其中,云南、河北等省和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一致,将这部分内容以常识判断的形式作为行政能力测试的一部分内容加以考核。

而湖南省除了在判断推理部分考常识判断,还将公共基础知识作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一部分内容加以考核;有的省份还继续将《公共基础知识》作为独立的一科加以考核,如江苏省2006年。

把公共科目列为笔试单独一科的省份,考试模式也不相同,基本上趋于标准化测试,即全部为客观性试题,用计算机阅卷;但仍有一些省份采取传统的测试方式,即考试题型分为主观试题和客观试题两部分。

在考试内容方面,考点只作了微调,在“公文写作与处理”部分,把“党政机关公文概述”改为“党政机关公文规范”,突出了机关公文的规范性考察;在“其他知识”部分,特别增加了“中国文化常识”,这意味着考生要提高人文素养。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类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类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类经济是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的组成部分。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类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类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经营自主性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

(2)平等关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

(3)竞争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4)开放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本性。

(5)健全的法制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2、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1)利益刺激功能。

(2)自动导向功能。

(3)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4)调节供求功能。

(5)优胜劣汰功能。

(6)自动调节收入分配功能。

(7)传递信息功能。

3、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现实中存在着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非竞争性(2)市场无法提供公共物品。

(3)市场无法克服外部不经济。

(4)现实社会中存在着信息和理性的不完备性。

(5)市场难以克服失业、通货膨胀和市场失衡。

(6)市场无法克服收入分配的非公平性。

4、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

5、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主要通过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

(1)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具有自觉性、诱导性、间接性、灵活性,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通常的做法是,政府运用工资、价格、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实行劳动政策、物价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贸政策,达到劳动平衡、产品平衡、货币平衡、财政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国内外总供求平衡。

(2)法律手段。

国家根据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市场经济运行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市场交易和政府行为,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法律手段具有超前性、普遍性、稳定性、强制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经过几百年的积累,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使一切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行政手段。

政府根据宏观调控目标,运用行政权力直接控制社会经济活动。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经济常识高频试题及答案解析(二百零九期)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经济常识高频试题及答案解析(二百零九期)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经济常识高频试题及答案解析(二百零九期)1、多选题非公有制经济包括_____。

A: 私营经济B: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C: 集体经济D: 个体经济参考答案: ABD本题解释:ABD[ 解析]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等。

故本題正确答案为ABD。

2、单选题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_____。

A: 单纯的商品总供给量B: 单纯的商品总需求量C: 总价格水平D: 总供给量与总需求量相互作用直至相等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D[ 解析]在经济分析中,均衡是指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即产品供大于求时,企业就会缩减产量,国民收入将因此而减少;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即产品供不应求时,企业就会增加产能并扩大产量,国民收入也将因此而增加,直至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只有当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企业的产量才能稳定下来,社会生产既不再缩小,也不再扩大,这就是宏观经济的均衡状态。

因此,均衡的国民收入的条件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

3、单选题从199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将_____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A: 货币供应量B: 存款准备金C: 超额准备金D: 基础货币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4、单选题统一的市场就是在全国_____A: 实现地区内部的紧密结合B: 打破地区、部门间的分割和封锁C: 实现部门内部的紧密结合D: 打破地区、部门内部的分割和封锁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统一的市场就是在全国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打破地区、部门间的分割和封锁。

5、单选题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体现着_____分配领域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

A: 全国生产资料B: 个人消费品C: 全部社会产品D: 全部劳动产品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按劳分配体现着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它既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同时也不同于共产主义阶段将实行的按需分配。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重点总结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重点总结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重点总结1.政治学:政治制度、政治思想、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法治与社会治理、国家元首及其职权等是政治学的重点内容。

2.经济学:市场经济、经济体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经济增长与发展等是经济学的重点内容。

3.法学: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是法学的重点内容。

4.历史学: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历史等是历史学的重点内容。

5.文化学:文化的定义、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文化多样性等是文化学的重点内容。

6.教育学: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的方法论等是教育学的重点内容。

7.心理学: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应用等是心理学的重点内容。

8.地理学:地理的定义、地球的结构与变动、地理分区与地理环境、地理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等是地理学的重点内容。

9.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治理、环境问题与解决措施等是环境科学的重点内容。

10.社会学:社会学的定义、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等是社会学的重点内容。

除了上述内容,公共基础知识还包括语言学、信息技术、人文艺术、国际关系等多个学科。

要掌握好公共基础知识,需要进行系统学习,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理解和巩固。

掌握公共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对于参与社会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公共基础知识的重点考点会因不同的考试或者面试而有所不同,所以在准备时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重点把握。

同时,不仅要掌握知识点,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和思考,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必刷测试题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必刷测试题

经济必刷测试题1.(单选题)每年七八月,大量毕业生留在大学所在城市工作,在为城市发展增添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动了房屋租赁市场的变化。

相较于一年中其它时期,每逢毕业季,一线城市的房租价格直线上升的直接原因是:A.购房成本增加B.住房需求增加C.流通货币贬值D.经济高速发展2.(单选题)许多高级营养品制造商选择炙手可热的明星为自己的品牌代言,粉丝们为明星“买单”,这体现的消费心理是:A.求异心理B.求实心理C.从众心理D.攀比心理3.(单选题)下列各项中,能够计入 GDP 的是:A.某纺织工厂购入大量棉花和羊毛B.股民老周买进某央企股票 1000 股C.饮料加工厂购进一批智能机器人D.老王在二手市场买了一台旧空调4.(单选题)计划机制属于(),是用“看得见的手”来调节。

该理论出自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A.事后调节B.自我调节C.事前调节D.现场调节5.(单选题)当前,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我国与冰雪运动相关的雪场、冰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冰雪企业不断增多,各种冰雪运动和新型冰雪装备走进消费者视野,冰雪消费的热情持续高深。

这体现了:A.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者提供消费的对象B.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C.消费者偏好如个人爱好会影响供给端企业的生产投入D,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终点6.(单选题)市场功能是正确运用市场机制所具有的客观功能,其中不包括:A.信息引导功能B.保障就业功能C.收入分配功能D,优胜劣汰功能7.(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国际贸易中的直接性非关税壁垒的是:A,进口最低限价B.进口配额制度C.进口许可证制度D,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8.(单选题)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前提是:A.法人财产权B.资产的最终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C.政企分开D.公司制9.(单选题)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任务不包括:A.筹集和引导境内外资金B,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C.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费物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D,促进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10.(多选题)孔子曾指出:“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公共基础知识要点归纳

公共基础知识要点归纳

公共基础知识要点归纳一、法律常识1、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律的作用:规范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纠纷矛盾。

3、法律的分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

4、法律的效力范围:法律的效力范围分为空间效力范围和时间效力范围。

5、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政治常识1、政治的概念:政治是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

2、政治的基本形式:民主、专制和法治。

3、我国的政治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政治的核心: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5、我国的国家机构: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

三、经济常识1、经济的概念: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2、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竞争、法制和开放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4、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变量,以实现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等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

5、常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常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

四、管理常识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协调、有控制的活动。

2、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3、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职责。

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什么方面的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什么方面的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什么方面的知识公共基础知识是指广泛适用于社会大众、普遍需要了解的基础性知识。

这些知识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科学•政治知识:了解国家政治体制、政党制度、法律法规等,是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知识帮助人们理解政治运作机制、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经济知识:包括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货币金融系统、市场机制等内容。

经济知识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经济发展规律、个人理财等方面。

•社会学:了解社会组织结构、社会阶层、文化传承等内容。

社会学知识有助于人们理解社会现象,促进社会和谐。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本科学知识。

理解基本科学原理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和问题解决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安全、信息检索等技能。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具备相关知识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文化历史•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重大事件等内容。

历史知识有助于人们汲取历史教训、珍惜和维护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包括语言、习俗、传统技艺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文化传承有助于维护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

人文地理•地理知识:包括地球形状、地球运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了解地理知识有助于理解人类活动和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

总的说来,公共基础知识是广大民众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覆盖了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历史、人文地理等多个领域。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人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保障个人权利,提高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以上是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包括的各方面知识的简要介绍。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库(1-599)完整版

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库(1-599)完整版

试题1:我国要建立的宏观调控模式应该是:()。

A: 直接的调控模式 B: 直接与间接调控平行结合的模式C: 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 D: 以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答案: C试题2:公司是()。

A: 法人企业 B: 个人业主企业C: 合伙企业 D: 独资企业答案: A试题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实行价格体制改革 B: 国有企业改革C: 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 D: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答案: B试题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A: 计划手段 B: 行政手段C: 法律手段 D: 经济手段答案: D试题5: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

A: 均衡的货币政策 B: 紧的货币政策C: 松的货币政策 D: 松紧搭配的货币政策答案: C试题6:社会主义社会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是指()。

A: 消费资料的总供给与劳动者对消费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B: 生产资料的总供给与生产单位对生产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C: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量和实物量之间的平衡 D: 社会可供购买的商品总量与社会有支付能力购买的商品总量之间的平衡答案: D试题7: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A: 建立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 B: 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C: 保障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D: 组织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答案: B试题8: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A: 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 B: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C: 资本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 D: 生产资料市场、期货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答案: B试题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A: 对生产资料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 对消费资料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 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 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答案: D试题10: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公基知识点一、经济(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民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3.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4.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5.商品交换过程中的量的关系或比例由商品的价值量决定6.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7.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8.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9.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劳动形态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10.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11.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1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4.个别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1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1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明,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17.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这种变动主要表现为:供不应求,价格会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会下跌18.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19.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实现自身增殖的价值。

资本用于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20.根据资本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指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即厂房、机器、燃料、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等的那部分资本,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增殖,只是把资本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

可变资本是指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只有可变资本才能产生剩余价值21.只有可变资本才能生产剩余价值,即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22.剩余价值率体现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2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公式m’=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100%24.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25.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26.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

经济知识第一章需求、供给一、需求1. 含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

2. 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1)商品本身价格。

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则需求越多。

(2)收入水平。

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减少需求量。

(3)相关商品的价格。

当一种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替代品指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

如牛肉和羊肉是替代品,牛肉价格上升,人们转而购买羊肉,羊肉需求量上升。

互补品指两种商品之间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求,如汽车和汽油是互补品,汽油价格上升,人们减少对汽车的购买。

(4)消费者的偏好。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

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二、供给及其决定1. 含义: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2. 影响供给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

一般而言,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2)厂商能生产的相关商品价格。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

(3)生产的成本。

(4)技术水平。

生产技术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量。

(5)生产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

(6)政府的税收和扶持政策。

第二章宏观经济一、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银行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银行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银行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银行考试是一个重要的选拔机制,旨在选拔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以适应银行业日益发展和变化的需求。

在银行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涉及到许多领域,包括经济学、金融学、法律法规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银行考试中的公共基础知识要点。

一、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是银行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对于理解银行业务、判断市场情况和决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银行考试中,经济学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方面。

在宏观经济学中,需要了解国民经济的基本概念、宏观调控政策和宏观经济指标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等。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指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都是需要掌握的。

此外,对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的理解也是必要的。

在微观经济学方面,需要掌握供求关系、市场结构、价格理论等基本概念。

对银行业务来说,对于供求关系的理解十分重要。

同时,了解不同市场结构对于价格形成和竞争的影响,对于银行经营策略的制定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金融学基础知识金融学是银行考试中另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领域。

金融学是研究货币和资本市场、金融机构以及相关政策的学科。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代表,对金融学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

在金融学基础知识中,需要了解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以及货币市场的运作机制等。

此外,金融市场的分类与特征、金融机构的种类和职能也是需要熟悉的内容。

对于银行考试来说,对银行的组织结构、业务范围和监管政策等也是需要了解的。

三、法律法规基础知识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经营活动直接受制于法律法规的规范。

因此,在银行考试中,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

在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中,需要了解银行业的法律地位、法律责任和法律风险等内容。

对于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关系、资金的运作和支付结算等方面的法律要求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协作合作涉及到许多法律事项,如合资合作、监管要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类1.我国要建立的宏观调控模式应该是: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2.公司是:法人企业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国有企业改革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经济手段5.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 松的货币政策6.社会主义社会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是指: 社会可供购买的商品总量与社会有支付能力购买的商品总量之间的平衡7.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8.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0.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 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 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主体是: 企业13.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其核心是正确选择: 资源的配置方式14.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是指: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15.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的主要区别在于: 是否通过市场中介进行调控16.实现调控的主体是: 政府17.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18.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属于: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使市场: 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0.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形式21.社会主义商品价格的基础是: 商品价值22.市场信号主要是指: 价格信号23.计划和市场是: 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2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5.有限责任公司是: 不发行股票的公司26.市场上商品与货币的交换体现着: 交换双方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关系2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心环节。

28.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 全部法人财产权29.财政政策,被称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在稳定器”。

30. 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一般说来,在总需求过度膨胀并导致通货膨胀时,为了保持物价和经济的稳定,应当实行: 盈余性财政政策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之点在于: 所有制基础不同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国家宏观调控的现代的市场经济。

34.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5.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既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又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特性决定的。

36.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这是为了: 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增强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和市场竞争力3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3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经济处于主导地位,绝不是人为的,而是由国有经济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3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理解是: 在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内在统一的40.政府运用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息率,以保障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和: 经济的稳定41.政府宏观调控的保障职能的根本作用是: 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与社会环境42.信贷监督、结算监督和现金管理监督都属于: 银行监督43.竞争会导致垄断,垄断又阻碍竞争,这是指市场功能的: 市场竞争机制的缺陷44.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常是: 总需求不足的经济衰退时期45.产业结构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而制定的调整产业之间资源配置的一种政策。

46.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

47.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的最低限额为: 2000万元48.当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时,公司债权人: 只能对公司的资产提出还债要求49.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活动,除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之外,还有: 转账结算50.在我国的银行体制中,中央银行是指: 中国人民银行51.货币市场是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交易市场。

52.按金融市场的组织方式分类的是拍卖市场。

53.仅采用无限责任原则的企业形式有: 个人业主制企业54.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是: 公司制5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 企业56.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条件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的: 独立性57.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58.在市场各主体组成的统一体中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59.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金融机构组成的是: 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60.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不同61.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下,选择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从根本上说是取决于: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62.在现代经济中,资源的分配首先表现为: 资金的分配63.在企业管理中,计划是控制的前提与依据,控制是保证实现计划的: 手段64.在期货市场上,在期货合同到期之前,履行买卖义务的形式大部分是: 与原来持有的合同相反的买卖对冲65.在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其股票: 可以自由转让66.在保证直线指挥的前提下,为了充分发挥专业职能机构的作用,直线领导授予某些职能机构一定程度的职权。

这种企业组织管理机构属于: 直线职能参谋制结构67.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公司负有限责任,是指()。

A: 股东以购买的股票为限B: 股东以其财产额为限C: 股东以出资额的收益为限D: 股东以出资额为限答案: D68.一般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资本市场即()。

A: 债券市场B: 外汇市场C: 货币市场D: 股票市场答案: C69.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即()。

A: 市场经济B: 市场经济体制C: 市场体系D: 市场分类答案: C70.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71.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和改革方向是实行: 公司制72.通过必要的信息交流,将全社会各个部门,各个企业联系在一起,是技术信息市场的: 横向联系的功能73.市场主体是: 介入市场运行的有关当事人或实体74.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的公司机构: 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机构组成75.商品市场的主体是: 参与商品交换的卖者和买者76.没有完善的价格机制,就不可能有高效畅通的商品流通。

这句话指的是价格机制的: 流通作用77.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 交易和分配的场所78:较为复杂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分权式79:价格机制的运行具有综合反映性,这是由价格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决定的。

80:合伙制企业的合伙人对企业盈亏负完全责任,是指: 以合伙人的全部财产作为企业担保81:股份公司股东的身份是: 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82:对企业规定注册资本数量,这是属于市场规则中的: 市场进入规则83:把企业分为若干个“组织单位”,实行模拟独立经营、单独核算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称作: 模拟性分散管理结84:按交易方式不同,外汇市场可分为: 固定的有形市场和开放的无形市场85:在完全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按照和需求相反的方向变动。

8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形成是以价值为基础。

87:商品等价交换是指: 价值相等88:价格和价值的关系是: 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89:市场经济产生于: 资本主义社会90:市场经济的基本作用是: 优化资源配置91:市场交换的主要内容是: 商品交换92:在市场机制体系中价格机制是核心。

93:市场经济是: 一种经济运行方式94:市场波动的基本特点是: 非周期性95: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原有的生产规模得以扩大的生产,是: 内涵的扩大再生产96:商品是: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97:价格机制的核心内容是: 价格形成机制98: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 成反比99:产业资本在循环中顺次经过的三个阶段是: 购买、生产、销售100: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一种方法。

101.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

这是因为: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102.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它就是:科学技术进步103.产业结构成长是指:产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过程104.学杂费、书费等直接的教育费用属于人力资本投资中的:经济成本105.低收入阶层受通货膨胀影响的程度要大于高收入阶层,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结论解释不正确的是: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储蓄倾向更高106.中央银行购买债券会导致:货币供给增加107.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表现在:经济萧条时,税收减少108.一个人的学历证书或培训证明是要解决: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109.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110.工业化是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111.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认为:人口迁移不只是对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且主要是对预期的收入差距的反应。

预期的收入差距主要取决于: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和获得城市就业机会的可能性112.假如在某个发展中国家名义利率为8%,通货膨胀率为17%,则实际利率为:-9%113.判断经济效率一般采用:帕累托标准114.如果对于甲消费者来说,以商品X代替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Y替代商品X 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那么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甲用3单位Y向乙交换2单位X115.根据产业间产出的关联效应来选择主导产业,由于重化工业具有较高的前、后向关联效应。

因此在资源分配上常给予优先地位。

116.产业包括:生产领域的活动、流通领域的活动、产业包括服务及文化教育领域的活动117.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农本思想118.产业关联理论中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直接理论基础是:两部类再生产理论119.直接指导我国近20年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经济实践的经济思想是:邓小平的产业经济思想120.产业政策的手段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诱导手段的是:出口退税121.如果资本产出比是3,经济增长率为9%,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计算,储蓄率应为:27%122.以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为特点的“绿色革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上划时代的大事,主要表现在:消除了饥饿威胁,提高了粮食供给123.提出“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的经济学家是:罗森斯坦·罗丹124.城市的共同功能是:为城市生产、生活和提高人的素质提供服务的功能125.在“囚徒困境”博弈中,每个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是:坦白,不管对方如何选择126.罗斯托关于经济增长本质研究的角度是:从部门的变化过程来研究经济总量增长的规律127.城市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而引起的财政收支是:公共财政收支128.以下哪一种情况不是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支付人力资本多的人获得更多的报酬129.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提出者是:纳克斯130.关于生育的微观经济学表明,发展中国家生育率高于发达国家,其原因之一是;养育小孩的机会成本在发展中国家比在发达国家低131.联合国于1990年开始定期公布人类发展指数,以衡量各国的发展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