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
AC-16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
潭邵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设计说明1、本次试验严格按照交通部颁发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及《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等进行。
2、AC-16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试验中所采用的原材料如下:2.1沥青:江苏宝利A-70#沥青。
2.2骨料:三才合成碎石厂碎石。
2.3填料:石灰石矿粉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3、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时,所有集料均为水洗筛分。
4、在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成型过程中,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60-165℃、成型温度为150-155℃。
5、沥青混合料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真空实测法,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毛体积密度采用表干法测定。
6、在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成型过程中沥青混合料采用双面击实75次成型试件。
7、试验结果:经过室内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相关验证试验,确定AC-16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为4.9%。
其各种指标见有关设计图表。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二O一一年三月十日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一.原材料试验各种热料仓矿料密度试验结果二、 AC-16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热料筛分试验及矿料组成级配:各种矿料筛分试验及矿料组成级配三、AC-16沥青混合料生产配比试验2、根据上表数据,AC-16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确定图如下`从上表及图中结果求取最佳OAC:1、从图中选取毛体积密度峰值,稳定度峰值,目标空隙率中值及饱和度中值所对应的油石比a1,a2,a3及a4,取其平均值即OAC1=(a1+a2+a3+a4)/4;2、再取其共同范围即OAC2= ( OAC min+ OAC max)3、然后得到最佳油石比OAC=(OAC1+ OAC2)/2由上图可知,OAC1=(4.9+4.9+4.9+5.0)/4=4.9OAC2=(4.7+5.2)/2=4.9OAC=(OAC1+OAC2)=(4. 9+4.9)/2=4.93.AC-16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OAC=4.9%,其各项技术指标如下表:(2) AC-16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经过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AC-16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为4.9%,残留稳定度88.9%,冻融劈裂TSR=91.6,动稳定度1657次/mm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设计时(生产配合比如何取料),取样
至少应在干拌5次以后进行。
▪ (三)矿料配比设计
▪
矿料配合比设计建议借助电子计算机的电子表
格用试配法进行。
▪ 对主干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在工程设 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比,绘制设 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 中值及下方。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 错,且在0.3mm~0.6mm 范围内不出现“驼峰”。 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宜更换材料设计。
饱 和 度
(%)
(%)
规范要 求
70~85%
油石比 a4无法确定
(2)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1
①从上述图上找出毛体积密度最大值对应沥青用量 a1、稳定度最大值对应沥青用量a2、
目标空隙率(或中值)对应沥青用量a3、沥青 饱和度范围内的中值对应沥青用量a4
a1=5.9%; a2=5.28%; a3=5.32%; a4无法确定 (2)计算OAC1=( a1 +a2+ a3+ a4 )/4
交通多的路段,宜选用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C型),并取较高的设计空隙率。对冬季温
度低、且低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或者重载交通
较少的路段,宜选用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F型),并取较低的设计空隙率。
▪ (2) 为确保高温抗车辙能力配合比设计时宜适 当减少公称最大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量,减少 0.6mm以下部分细粉的用量,使中等粒径集料较多, 形成S型级配曲线,并取中等或偏高的设计空隙率。
(4)最佳沥青用量OAC=(OAC1+OAC2)/2 OAC=(OAC1+OAC2)/2 = 5.54%
(五)目标配合比设计检验
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施工单位试验室二零 年 月合同号分项工程沥青路面上面层混合料种类AC-13C沥青砼AC-13C配合比设计说明一、 配合比设计依据:1、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JTJ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3、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4、相关设计图.二、 原材料的试验与确定:1、沥青:采用AH-70#重交通石油沥青,其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三大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见表2-1-1)2、集料:1#、2#、3#料采用南京泉水采石场的石灰岩集料,采用各项指标经试验检测符合规范要求。
(见表2-2-1、2-2-2)4、填料:采用泉水生产的矿粉,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见表2-3-1)三、目标配合比设计1、矿料配合比设计从料场的料堆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用装载车取样,并进行干拌后,取代表性样品,进行矿料配合比设计。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设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合比,绘制设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方。
0.075 0.15 0.3 0.6 1.18 2.36 4.75 9.5 13.2 163、马歇尔试验根据级配,制作沥青砼试件并进行马歇尔试验的各项体积性能指标的测试,采用油石比分别为4.0%、4.5%、5.0%、5.5%、6.0%制作试件,分别测定其厚度、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见附表)。
按各项实测值绘制各技术指标与沥青用量关系图,得出油石比为5.19%符合规范的各项要求。
根据经验油石比取5.2%。
冷料其密度,并重新配比使之符合设计的级配。
生产配合比设计1、 首先根据料场原材料的情况进行流量调试,确定冷料仓开度,转速.使之基本符合目标配合比。
混合集料进入拌和楼后进行重新分级筛分后成为4种规格的集料.分别为1#仓,2#仓,3#仓,4#仓.最后取样进行筛分检测2、马歇尔试验根据生产级配,制作沥青砼试件并进行马歇尔试验的各项体积性能指标的测试,采用油石比分别为5.2%±0.3%制作试件,分别测定其厚度、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见附表)。
沥青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SMA-16)(h).
沥青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SMA-16)一、基本情况该高速公路工程地处华北地区交通干线,拟采用改性沥青SMA作为抗滑表层,按规范规定,首先铺筑长500m的SMA路面试验段,由于有关各方的重视和努力,试验路铺筑非常成功,为高速公路正式铺筑SMA路面创造了条件。
试验路铺筑在邻近的二级公路上,路面宽14m,在旧路面上先铺筑了AC-25(F)型沥青混凝土整平层,然后铺筑SMA-16抗滑表层,设计厚度4cm。
二、材料参数与试验1.沥青结合料考虑到高速公路所在地夏天炎热,基质沥青的标号采用与沥青面层原设计相同的进口壳牌沥青AH-70,沥青质量符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中的A级标准。
改性剂采用性能较好的SBS,SBS 为北京燕化公司国创一号,星型,经过不同剂量改性效果的比较,选择剂量5%,由北京市国创改性沥青有限公司的LG-8型炼磨式改性沥青制作设备在拌和厂现场加工制作,改性沥青经显微镜观察分散非常均匀,一般小于5μm,试验结果如表1。
2.矿料试验路全部采用高速公路表面层实际使用的材料铺筑。
粗集料采用玄武岩,质地坚硬,表面粗糙,质量指标如表2。
细集料采用人工砂及天然砂,人工砂是玄武岩碎石厂加工的,规格3-5mm,3mn以下的粉尘已经被抽风机吸走,很干净。
由于加工困难,成品率低,所以价格较贵,为碎石价格的两倍,所以使用量不宜太多。
天然砂为河砂,含泥量几乎为零。
矿粉为磨细石灰石粉,细度见配合比设计表,不过由于时处雨季,矿粉不够干燥,使矿粉添加有些困难,需经常由人工帮助敲打。
各种材料的筛分结果见表3,从表中筛分结果可见,材料比较规格,规格筛孔以外的比例极小。
改性沥青材料主要指标表13.纤维使用从美国进口的松散木质素纤维,质量符合有关规定基本要求。
为了提高纤维投放效率及分散效果,纤维由专用的纤维投放设备直接投入拌和机。
掺量比例为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0.3%,密度为0.6g/cm3。
粗集料的主要指标表2矿料密度及筛分结果表35~l0m 3.019 2.959 100 100 100 100 11.6 0.4 0.3 0.3 0.2 0 0 3~5mm人工砂 3.062 3.002 100 100 100 100 98.2 5.0 0.2 0.1 0.1 0 0 天然砂 2.659 2.612 100 100 100 99 95.5 83.7 56.6 42.6 8.8 3.2 1.9 矿粉― 2.676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9.8 99.6 75.2三、目标配合比设计1.确定矿料级配按照SMA-16的标准级配建议,经过配合比设计计算确定3组冷料仓投料比例,使4.75mm的通过率大体上为22%、25%、28%,0.075mm的通过率为10%左右(相当于固定矿粉用量的13%),3组配合比的合成级配曲线如图1,级配计算如表4,材料的配比如下:甲:10~20∶5~10∶人工砂∶天然砂∶矿粉=52∶28∶4∶3∶13乙:10~20:5~10:人工砂:天然砂:矿粉=49∶29∶5∶4∶13丙:10~20:5~10:人工砂:天然砂:矿粉=45∶3l∶6∶5分别按这3组级配测定4.75mm以上粗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及全部矿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如表4所列。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程实例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程实例以下是一个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工程实例:背景描述:市高速公路项目新建工程,要求铺设一层AC-13级沥青混合料,以确保道路的耐久性和平稳性。
该项目环境温度变化较大,夏季最高温度可达40℃,冬季最低温度可达-20℃,经常有大型货运车辆经过,因此需要考虑较高的路面抗剪强度和稳定性。
步骤一:确定级配要求根据工程要求和规范,确定AC-13级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要求,一般采用骨料级配为0~4.75mm,要求通过筛网9~16%、保留通过率85~99%。
同时根据实际工程使用条件,定出极端施工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有效馏分含量为4.5%。
步骤二:骨料选择根据该地区可供选择的骨料种类和性能,结合项目的要求,在骨料性能和经济成本之间权衡考虑,最终选择使用优质石灰石骨料和石粉作为骨料。
步骤三:沥青粘结剂选择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沥青粘结剂。
经过实验室试验和经验分析,确定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粘结剂,并确定适宜的添加量。
步骤四:配合比确定根据步骤一至步骤三的结果,结合实验室试验数据和经验分析,进行配合比设计。
首先确定石粉和骨料的配比,以满足级配要求。
然后根据骨料的容重和实际用量,确定沥青和沥青粘结剂的添加量,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的黏结性和稳定性。
最后进行试验制备样品,进行性能测试,以验证设计的配合比能否满足工程的要求。
步骤五:调整和优化根据试验结果,对配合比进行调整和优化。
根据实际情况和性能要求,适当调整骨料配比、沥青添加量和沥青粘结剂添加量,以达到最佳配比,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抗剪强度和耐久性。
以上是一个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工程实例。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环境因素、道路形式和交通量等,以确定最佳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1、前言《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作了重大修改。
规范发布后,各施工单位对此十分重视,努力执行新规范的三阶段配合比设计方法,不少单位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认为新方法对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质量非常重要。
然而,据笔者在一些工程调查中了解,发现有一些单位对新方法并不理解,仍然按老方法操作,或者嫌麻烦,碰到一些指标不合格或试验有困难就放弃了。
应该严肃指出,国家颁布的规范具有法规性质,它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著作,规范具有其严肃性,各单位应该认真执行。
不理解或不明确的地方应该积极咨问,对规范的规定或条文有意见可以向交通部或主编单位提出,以便使规范迅速贯彻并不断改进。
为推广执行新规范,本文以某高速公路工程中面采用AC—25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过程作为一个实例,详细说明新方法的具体步骤和做法,帮助理解新方法,每一步都按照规范附录B 规定的方法进行。
各单位可以参照本文介绍的方法步骤,进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2、材料选择和原材料试验对任何一个工程,在配合比设计之前,材料选择和原料试验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只有所有指标都符合规范第4章要求的材料才允许使用。
2.1沥青本工程地处规范附录A规定的温区,按规定选择℃沥青标号为AH—90。
进口沥青到货后按试验规程要求取样,并委托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进行要求,其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
表中工程招标合同对规范规定的要求作了一些调整,10℃延度是参照“八五”攻关成提出的,只要不降低规范要求,是允许的。
表1沥青质量试验结果2.2矿料2.2.1粗集料采用某石场的石灰岩碎石,各种材料筛分结果如表2。
在采石场采集的样品中,名义为S7号碎石(方孔筛10~30mm)规格的样品实际上是S6号碎石,其中小于26.5mm部分仅78.1%,不适于配制AC-25沥青混凝土,试验时必须将大于26.5mm部分筛除后使用,以符合生产时的实际情况(大于26.5mm料作为超粒径料排出)。
沥青混合料常用配合比
沥青混合料常用配合比引言沥青混合料是在公路建设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它由矿料、沥青和填料组成,通过适当的配合比可以获得理想的性能和耐久性。
本文将讨论常用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常用配合比类型在沥青混合料中,常用的配合比类型有以下几种:1. 传统配合比:这种配合比是最常见的,通常由矿料、填料和沥青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
2. 高沥青含量配合比:这种配合比适用于高速公路等需要较高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的道路。
在配合比中,沥青的含量较高。
3. 低沥青含量配合比:这种配合比适用于低交通量和低速道路。
在配合比中,沥青的含量较低,以减少成本。
配合比的选择原则选择适当的配合比对于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选择配合比的一些原则:1. 承载能力:根据道路的使用情况和交通量合理选择矿料的含量和大小,以确保沥青混合料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2. 耐久性:根据气候条件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沥青含量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
3. 成本效益: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配合比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
配合比的调试与优化对于新的道路项目,配合比通常需要进行调试和优化。
以下是一些调试和优化的建议:1. 实验室测试:通过实验室测试矿料和沥青的性能,找到最佳的配合比。
2. 现场试验:在现场试验的过程中,观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和耐久性,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 追踪和监测:在道路使用的过程中,定期追踪和监测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以及交通量和气候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优化。
结论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是影响其性能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正确选择和优化配合比可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可靠性。
在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时,应考虑承载能力、耐久性和成本效益等因素。
同时,调试和优化配合比是确保道路质量的关键步骤。
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说明书
相同
4
OAC=( OAC1 + OAC2 )/2
OAC=( OAC1 + OAC2 )/2
5
求 OAC 对应的 VV、VMA,VMA 是
否满足指标要求最小值的要求,
OAC 应位于 VMA 凹形曲线最小值
的贫油一侧
相同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验证
1抗高温性--车辙试验(T 0719) 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 2抗低温性--弯曲试验(T 0715)
AC-20 中粒式
AC-16
100 90-100 78-90 68-80 58-70 40-50 28-38 20-29 15-22 10-17 6-13 4-8 100 90-100 80-90 66-78 46-58 34-44 22-32 16-24 11-19 7-14 4-8
AC-13 细粒式
我国新旧规范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配合比设计体积指标计算
上的差异
指标
试件相对密
度 混合料理论 最大相对密
度
理论最大相 对密度采用
计算法
JTG F40-2004
表干法或蜡封法
普通沥青:真空法 改性沥青:计算法
ti
100 si bi
se
b
JTJ 032-94
水中重法 表干法或蜡封法
说明
真空法或计算法均可
中粒式 ≤120ml/min ≤120ml/min
增加了粗集料AC-25 ≤150ml/min(由于车辙标准试件厚度与 粗粒式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匹配,故对粗粒式沥青 混合料渗水系数仅供参考。)
SMA类: SMA-13 ≤80ml/min ≤85ml/min
4渗水检验—渗水试验(T 07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等级配合比设计方法:
等级配合比设计方法是根据混合料的使用等级确定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确保混合料的强度和耐久性符合要求。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使用等级:根据路面的使用要求和交通荷载等级,确定混合料的使用等级,如AC-13、AC-20等。
(2)确定粗集料含量:根据使用等级和交通荷载等级,参考相应的规范和试验结果,确定粗集料的最佳含量范围。
(3)确定沥青含量:根据粗集料的最佳含量范围和试验结果,确定沥青的最佳含量范围。
(4)确定细集料含量:根据粗集料的最佳含量范围和试验结果,确定细集料的最佳含量范围。
(5)确定沥青级配比例:根据粗集料、细集料和沥青的最佳含量范围和试验结果,确定混合料中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
2.初步配合比设计方法:
初步配合比设计方法是在缺乏详细材料试验数据的情况下,根据经验和规范,进行初步的配合比设计,然后通过试验和调整来进一步确定最佳配合比。
(1)确定初步沥青含量:根据使用要求和沥青的理论含量,初步确定沥青的含量。
(2)确定初步粗集料含量:根据规范和经验,初步确定粗集料的含量范围。
(3)确定初步细集料含量:根据规范和经验,初步确定细集料的含量范围。
(4)试验和调整:根据初步配合比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如果混合料的性能和使用要求不符合,可以通过调整沥青含量、粗集料含量和细集料含量来改善混合料的性能。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根据规范和经验进行合理的估算和调整,同时进行试验和对结果进行分析,以确保最终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满足使用要求和性能指标。
配合比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材料的可用性和成本等因素,以实现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再生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环保、经济的材料,它的配合比设计是制作良好混合料的重要步骤之一。
配合比设计需要根据材料的性质和要求进行,以保证混合料的质量和性能。
配合比设计需要考虑到再生沥青的含量。
再生沥青是由废旧沥青经过再生处理而来的,它的含量对混合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而言,再生沥青的含量应该在20%左右,这样可以保证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配合比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石子、沙子和填料的配比。
石子是混合料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的粒径应该合适,一般在5-25mm之间。
沙子是混合料的辅助成分,它的粒径应该小于5mm,以填充石子之间的空隙。
填料是用来填充沥青和石子之间的空隙,一般采用矿渣、灰渣等材料。
配合比设计需要考虑到沥青的黏度和流动性。
黏度过高会导致混合料的工作性能变差,而黏度过低则会导致混合料的稳定性下降。
因此,沥青的黏度需要根据混合料的要求进行调整,以保证混合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配合比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是决定其使用寿命和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在配合比设计中予以重视。
一般而言,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需要通过试验进
行评估,以确定配合比的合理性。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是制作良好混合料的重要步骤之一,需要考虑到再生沥青的含量,石子、沙子和填料的配比,沥青的黏度和流动性,以及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只有在配合比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制作出质量优良、性能稳定的再生沥青混合料。
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75
混合料 改性沥青
80
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不小于
普通沥青混合料
75
70
改性沥青混合料
80
75
SMA 普通沥青
75
混合料 改性沥青
80
高温稳定性检验
• 低温抗裂性能检验
– 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
• 小梁弯曲试验:试验温度-10℃ 加载速率50mm/min
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
相应下列气候分区所要求的破坏应变( με )
7-18
5-14
AC-13 细粒式
AC-10
砂粒式 AC-5
100
90100
68-85 38-68 24-50 15-38 10-28
7-20
5-15
100
90100
45-75 30-58 20-44 13-32
9-23
6-16
100
90100
55-75 35-55 20-40 12.28 7-18
内容提纲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内容
1
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2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3
配合比设计检验
4
知识点一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内容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内容
• 组成材料的选择 • 配合比设计 • 性能检验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内容
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
目标配合比 设计
生产配合比 设计
生产配合比 设计
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1.冬严寒区
气候分区及年最低气 温(℃)
(< -37.0)
1-1 2-1
普通沥青混合料
2600
改性沥青混合料
AC-13 生产配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一、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技术规范》(JTG D50—2006);(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根据目标配合比选定最佳油石比5.0%,取4.7%,5.0%和5.3% 3个油石比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试验及从拌和机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二、生产配合比设计2.1.1集料筛分及矿料组成设计按照目标配合比各材料比例,通过调节各冷料仓进料速度与适宜的筛孔尺寸和安装角度,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大体平衡。
对各热料仓取料进行的集料筛分、合成级配情况见表2.1-1。
附注:根据设计要求,在使用中掺加0.3%的抗剥落剂2.1.2确定热料仓矿料合成密度2.1.3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根据目标配合比选定最佳油石比5.0%,取4.7%、5.0%、5.3%三个油石比进行马歇尔试验。
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数据见表2.1-3、试验数据点组成曲线见图2.1-4。
3.1水稳定性检验1,2,成型方法:3,加载速率:50mm/min4,试件尺寸:直径101.6mm,高63.5mm 马歇尔击实法该沥青混合料水稳性符合设计要求三、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验按AC-13C最佳油石比OAC 5.0%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
试验数据见表3.1-1,3.1-2。
按最大毛体积密度对应的油石比5.1%、最大稳定度对应的油石比4.9%、空隙率中值对应的油石比4.9%、和规定沥青饱和度中值对应的油石比5.1%、确定的最佳油石比:OAC1=4.9%。
按各项技术指标全部合格范围对应的油石比下限4.8%和上限5.3%确定的最佳油石比:OAC2=5.0%。
综合确定的最佳油石比: OAC=5.0%(沥青含量=4.76%)。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a)应根据RAP中沥青老化程度、沥青含量、RAP掺配比例、再生剂与沥青的配伍性等,选择与老化沥青相容性 好、渗透性优、耐老化的再生剂;
b)应根据再生沥青指标要求,确定再生剂掺量。将再生剂按一定间隔的等差数列比例掺入旧沥青,测定再生沥 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指标,绘制变化曲线,根据回收沥青性能的恢复情况确定再生剂掺量。
VFA——试件的有效沥吉饱和度(有效沥吉含量占VMA的体积比例),%;
Y.—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γl——沥吉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无量纲;
Ps——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之和,即P,=10(H∖,%;
Y.——矿料合成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按式(A.1)计算。
A.8.4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e)拌好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宜在烘箱中保温1〜2h,将一个试样所需的混合料倒入预热的试模中,成型方法与新 拌沥青混合料相同。宜适当增加成型试件,每个油石比的试件数量宜不少于6个;
f)常用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各阶段温度控制可参照表A.1。 表A.1常用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室内试验温度控制要求
单 位为C
式中:
Pnb—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新沥青用量(%):
Pb——热再生沥吉混合料的总沥吉用量(%);配比例闾。 A.7.3不同档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其沥吉含量应分别计算再加权求和。
A.8马歇尔试验 A.8.1成型马歇尔试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将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在烘箱中加热至120C,加热时间不宜超过2h;
图A.1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图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附录A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AC-20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比设计报告
AC-20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比设计报告一、配比设计原则:1.经济合理:在满足技术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较低的材料,并合理控制用量。
2.良好的工作性:确保混合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抗沉降性、易于浇筑和压实等工作性能。
3.优异的抗剪强度:混合料的抗剪强度能够满足道路使用的要求,提供良好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4.良好的变形性能:混合料在交通荷载作用下,能够保持较小的变形,避免产生裂缝和坑洞。
二、矿料选择:根据AC-20c混合料的要求,粗矿料应选用规格为16-31.5mm的碎石,细矿料应选用规格为4.75-9.5mm的石子。
同时,矿料的形状应以块状和角状为主,具有好的磨耗和耐久性能。
三、沥青选择:四、配比设计步骤:1.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使用环境,确定AC-20c混合料的级配要求,即不同矿料粒径层级的比例。
通常,粗矿料占总矿料重量的40-60%,细矿料占40-60%,而沥青占总矿料重量的5-7%。
2. 根据级配要求,计算各级矿料的标准配合比。
配合比是指根据矿料的粒径分布,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各级矿料的重量。
例如,对于粗矿料层级,标准配合比可以为20%的16-31.5mm石子、50%的9.5-16mm石子、30%的4.75-9.5mm石子。
3.计算混合料的总配合比。
将各级配合比按照矿料的重量加和即可得到总配合比。
例如,如果有3个级矿料,则总配合比为各级配合比之和。
4. 确定沥青的用量。
根据总配合比和沥青占总矿料重量的比例,计算沥青的实际用量。
例如,如果总配合比为1000kg,沥青占总矿料重量的6%,则沥青的用量为60kg。
5.按照确定的配合比,进行试验配合。
将矿料和沥青按照配合比的比例混合,进行性能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调整,直至满足要求的性能指标。
五、性能测试:常见的AC-20c沥青混合料性能测试包括稳定度、流动度、抗剪强度、抗水剥离性等。
这些测试旨在评估混合料的稳定性、变形性和耐久性能。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对配合比进行进一步调整,以达到所需的性能要求。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目标配合比与生产配合比都是 两方面的设计,二者有何区别?
目目标标配配合合比比与与生生产产配配合合比比设设计计关关系系图图
取样冷料筛分
矿料通过皮带输入 提升到拌和楼 振动筛二
拌和楼干燥筒加热
热料仓
次筛分热料
取 分 级
热 料 筛 分
图解法确定 冷料比例
通过调整控制室皮带 转速达到设计比例
目标配合比
图解法确定 热料比例
规范下限 90 76 60 34 20 13 9 7 5
4
规范中值 95 84 70 48 34 24.5 18 13 9.5 6
目标配合比设计 一、矿料组成设计 (二)取样各种集料(冷料)筛分(水洗法)
1.此处取样的集料为冷料,可以从料场直接取样。 2.矿粉直接从包装袋中取样。
3.料场取样尽量要有代表性、均匀性。 4.其他指标也需检测,只是配合比设计时不使用。
目标配合比设计
(三)马歇尔试验
二、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6.马歇尔物理指标计算
计算标准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2)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γti )
γti= 或
100 + PaiBiblioteka 100 γse +
Pai γb
γti=
100
Psi γse
+
Pbi γb
γti-相对于计算沥青用量Pb时的混合料 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无量纲
2.冷却、脱模 (1)冷却方法有三种
试件横置室温冷却:12h以上 电风扇吹:1h以上 浸水冷却:3min以上 (2)脱模 3.高度测量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工程上常采用室温下用电风扇吹12h以上冷却 最好,但时间太长。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是指将沥青与粉煤灰、砂石或纤维等多种材料按一定比
例混合配制出合成建筑材料。
它与沥青的稠度、停灰值有关,沥青的品种、混配材料的类型也有很大的关系。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在现在的建筑行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相关的设计技术也持续发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一般采用基于当地气候条件及货车使用环境考虑的特定
设计,它们通过分析信息、建模和检验,以此确定在给定的条件下最佳的配比比例。
其中,以碳素灰作为必备的组分之一,是这一类配合比构成的关键部分。
碳素灰的数量决定了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和机械性能,因此在设计比例时必须格外注意。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线路每年也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在不断建设中,沥青作为公路施工的一种重要的材料,因此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影响沥青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混合料配合比,因此探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对于公路的施工质量来说有着比较实际的意义。
关键词:类型选择;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及意义一、级配类型的选择要使沥青的质量更加优越,首先要挑选相对比较合适的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
对于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设计,要根据相关的技术规范如《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等进行控制。
根据这些规范,沥青路面结构层混合料的集料最大公称尺寸最好在该层厚度的1/3以内,中面层的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最大粒径最好控制在该层厚度2/3以内,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最大料径则最好控制在该层厚度的1/2以内。
除此之外,对于相对来说比较精的混合料,其和层的比例应该更小。
因此,如果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去选择级配类型,有可能会使沥青混合料集料的粒径过大,从而不符合施工的要求,最终会给施工带来很多麻烦,如大粒径的骨料很容易被拉动等,对于超过最大粒径5%左右的骨料来来更是如此。
而且,如果用细料去进行修补,那么很可能会使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级配发生改变,在局部地区的施工也会变得更加困难,最终导致路面的缝隙过大,承压性能较小等缺点。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我国某城市的沥青路面就出现这种情况,其采用的主要是4cm+5em的组合厚度设计模式,这种模式对于沥青混合料的选择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要经过实际考察之后再进行施工,如材料的试验、分析等,由此可以确定的是,上面层的选择要更有挑战性,而可供下面层选择的机会则多得多。
一般来说,上面层可以选择AC101。
要使沥青混合料配比更加规范,首先要对实际工程的集料资源进行考察,然后将拌和机的振动筛,也可以根据不同级别类型的筛孔进行选择。
二、原材料的选择1.在通常情况下,沥青混凝土由以下原材料组成:细集料、规格不同的粗集料、填充分料以及沥青等。
AC20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AC20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一、引言AC20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常用于路面铺设的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裂性和抗变形性能。
为了确保AC20沥青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具备稳定的性能和寿命,需要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
本报告将从沥青粘结剂、骨料、稳定剂和添加剂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一种合理的AC20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二、沥青粘结剂的选择三、骨料的选择和配合比骨料在混合料中起到提供强度和稳定性的作用。
为了获得较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需要选择合适的骨料类型和粒径配合比。
在本次设计中,选择玉石骨料、砂石骨料和碎石骨料作为AC20沥青混合料的三种骨料类型。
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骨料的粒径配合比。
四、稳定剂的选择和配比稳定剂是为了提高AC20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调节混合料强度和变形性能。
在本次设计中,选择抗剪稳定剂作为稳定剂,并进行适当的配比。
五、添加剂的选择和配比添加剂可以改善混合料的性能和工艺性能,提高AC20沥青混合料的耐水性、抗老化性和抗应力软化性。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添加剂的选择和配比。
六、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根据前述的沥青粘结剂、骨料、稳定剂和添加剂选择结果,进行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根据使用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沥青黏度或回弹值、最佳骨料配合比、最佳稳定剂配比和最佳添加剂配比。
综合考虑混合料的强度、变形性能和耐久性,确定最终的配合比。
根据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撰写本次设计的配合比设计报告。
报告包括设计目的和要求、设计原理和方法、选择的沥青粘结剂、骨料、稳定剂和添加剂等,以及具体的配合比设计结果。
报告还可以包括对配合比设计结果的分析和评价,以及进一步的优化建议。
八、结论AC20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是确保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具备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基础。
通过综合考虑沥青粘结剂、骨料、稳定剂和添加剂等因素,可以得出合理的配合比设计结果。
本次设计的配合比设计报告提供了设计的目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具体的配合比设计结果,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公路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目录一、摘要、引言 (1)二、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确定 (1)三、原材料选择与准备 (1)四、矿料配合比设计 (3)五、马歇尔试验 (3)六、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3)七、配合比设计检验 (4)八、工程应用实例 (4)九、结束语 (5)十、参考文献 (6)摘要:本文结合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实例,论述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影响沥青路面使用品质的几点重要因素,包括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确定、原材料选择与准备、矿料配合比设计、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配合比设计检验。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原材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最佳沥青用量引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特别是公路运输业显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公路交通量越来越大,轴载迅速增长,车速不断提高,严重影响了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缩短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同时,沥青路面的病害现象(如泛油、裂缝、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车辙等)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对路面的正常使用已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这给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而影响沥青面层使用性能的关键是沥青混合料的设计。
本文就结合工程实例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进行探讨。
一、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确定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是确保沥青凝土路面面层质量的前提。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是设计级配应根据公路等级、工程性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材料品种等因素,通过对条件大体相当的工程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调整确定。
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多的路段,宜选用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C型),并取较高的设计空隙率。
对冬季温度低、且低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或者重载交通较少的路段,宜选用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F型),并取较低的设计空隙率。
沥青混凝土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层至下层逐渐增大。
上层宜使用中粒式及细粒式,且上面层沥青混合料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1/2,中、下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
采用双层或三层式结构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中应有一层及一层以上是Ⅰ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以防水下渗。
若上面层采用Ⅱ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应采用Ⅰ型沥青混凝土,AM型开级配沥青碎石不宜作面层,仅可做联结层。
二、原材料选择与准备要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必须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和检验,这也是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前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选择确定原材料应根据设计文件对路面结构和使用品质的要求,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结合材料的供应情况,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要求进行检验,然后择优选材。
组成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有:不同规格的粗集料、细集料、填充料(矿粉)、胶结料(沥青)。
选择原材料按以下原则:技术性好(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经济性好,结合环保就地取材。
配合比设计的各种矿料必须按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从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中取代表性样品。
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时,取样至少应在干拌5次以后进行。
当单一规格的集料某项指标不合格,但不同粒径规格的材料按级配组成的集料混合料指标能符合规范要求时,允许使用。
1、沥青沥青是沥青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之一,是决定沥青混合料质量的主要因素。
不同等级的公路应选择合适的沥青等级。
各级道路石油沥青的适用范围见下表: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的地区宜采用稠度大、60℃粘度大的沥青,也可提高高温气候分区的温度水平选用沥青等级;对冬季寒冷的地区或交通量小的公路宜选用稠度小、低温延度大的沥青;对温度日温差、年温差大的地区宜注意选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
因此选择沥青时,除了要注意沥青自身品质的优劣以外,还要注意沥青标号对当地环境、空气、气温的适应性,既要兼顾冬季的抗裂性,又要兼顾到夏季的抗塑变能力。
2、粗集料沥青混凝土用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钢渣、矿渣等,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得使用筛选砾石和矿渣,筛选砾石仅适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的沥青表面处治路面。
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并应通过检验满足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粗集料技术指标包括压碎值、磨耗值、表观相对密度、吸水率、坚固性、针片状颗粒含量、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和磨光值等。
佛山地区选用的粗集料多为石灰岩,这中材料耐磨性较差,但与沥青的粘结力非常好,是修筑较薄沥青路面的理想材料。
3、细集料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
细集料应该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
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通常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和OGFC混合料不宜使用天然砂。
细集料在沥青混合料中起到增加颗粒间嵌锁作用,减少粗集料间的孔隙,从而增加混合料的稳定性。
因此,在选用细集料时,必须先通过检验满足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后才可使用。
4、填料选择填料时一定要考虑能否满足亲水性和细度要求,能否改善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
根据集料的性质不同选择不同的填料,对于碱性集料,可选择磨细的石粉作填料;对于中性材料,可使用磨细的石灰石粉;另外,根据不同情况还可选用水泥消石灰等作填料。
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
当使用粉煤灰作为填料时,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50%,粉煤灰的烧失量应小于12%,与矿粉混合后的塑性指数应小于4%,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沥青面层不宜采用粉煤灰做填料。
三、矿料配合比设计合理的级配是良好混合料的必要条件。
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比,绘制设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方。
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且在0.3mm~0.6mm范围内不出现“驼峰”。
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宜更换材料设计。
一般情况下应使试配结果尽量靠近级配范围的中值。
四、马歇尔试验按照规范推荐,根据以往经验固定一个最佳沥青含量的范围,以0.5%间隔的不同油石比配置5~6组试件,分别进行马歇尔稳定度、流值、密度、理论最大密度等试验。
关于试件的密度,各国都采用毛体积相对密度,但具体测定时又有表干法、水中重法、蜡封法、体积法之分。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明确规定了吸水率不大于2%的各种沥青混合料试件采用表干法;几乎部吸水的密实的Ⅰ型沥青混合料采用水中重法;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碎石混合料试件采用蜡封法;不能用表干法、蜡封法测定空隙率较大的沥青碎石混合料及大空隙透水性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试件采用体积法。
其中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的确定,分别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它们的适用范围各有不同,对于非改性的普通沥青混合料,在成型马歇尔试件的同时,应用真空法实测各组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对改性沥青或SMA混合料宜按公式计算各个不同沥青用量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五、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根据马歇尔试验的结果,以油石比或沥青用量为横坐标,以马歇尔试验的各项指标为纵坐标,画图练成圆滑的曲线。
根据密度最大值、稳定度最大值、目标空隙率(或中值)、沥青饱和度范围的中值求出沥青用量的平均值OAC1,一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x的中值作为OAC2,再以OAC1和OAC2的中值作为计算的最佳沥青用量。
但还应根据实践经验和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情况,调整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六、配合比设计检验根据之前确定的沥青最佳用量,成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对其进行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渗水试验等检验,其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密级配沥青配合料,需在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各种使用性能的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必须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七、工程应用实例以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桂洲大道西排水管、建设工程沥青路面所使用的AC-16C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作简单论述,该工程道路设计等级为一级公路。
1、材料的选择:沥青为茂名市产道路石油沥青70号(1-4)B级、集料分别有三水产10-20mm 石、5-10mm石、石屑、填料为三水产矿粉。
所有材料均已检验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技术要求。
2、AC-16C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矿料组成见下表:3、马歇尔试验以预估沥青混合料的适宜沥青用量为中值,按±0.5%的间隔成型5组马歇尔试件,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规定的方法对各组试件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下表:4、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经过马歇尔最佳沥青用量试验,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关于AC-16C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配合比设计要求,通过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确定该组AC-16C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最佳沥青用量为4.6%,油石比为4.8%。
5、配合比设计检验八、结束语综上所述,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的因素很多,我们应从源头抓起,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优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我们只有不断努力优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为公路工程更好的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