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堰设计规范PDF

合集下载

(整理)出水堰设计规范

(整理)出水堰设计规范

出水堰设计规范一、出水堰类型常见的出水堰类型有三种:三角堰、梯形堰、矩形堰。

其中的三角堰直角三角堰和锐角三角堰两种,矩形堰又分为不淹没式矩形堰和淹没式矩形堰。

本规范重点介绍污水中常见的三角堰、梯形堰。

二、三角堰2.1基本构造三角形出水堰简称三角堰,主要由堰板和堰口两部分组成。

常见类型为90°三角形出水堰,即直角三角堰,其断面见图1。

图1:直角三角堰局部断面图图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a: 堰口长度;b: 堰口间静距;c: 堰口端头预留长度;d: 堰口高度,其值等于0.5a;h: 过堰水深;H: 堰板高度;2.2计算公式2.2.1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1)当h=0.021~0.20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q=1.4h2.5(m3/s)式中各符号的如下:q: 过堰流量(m3/s);h: 过堰水深(m);(2)当h=0.301~0.35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q=1.343h2.47(m3/s)式中各符号的如下:q:过堰流量(m3/s);h: 过堰水深(m);当h=0.021~0.300m时,q采用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平均值。

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自由流非淹没薄壁堰(目前我公司的出水堰均满足此条件);◆直角三角堰。

2.2.2 堰口数量堰口数量n的计算公式:n=Q/q(个)式中各符号的如下:q:过堰流量(m3/s);Q: 设计流量(m3/s);n: 堰口数量(个);计算出堰口数量后,需要确定堰口长度、堰口间静距、堰板高度,结合水池尺寸及出水堰布置位置确定出水堰个数,得到出水堰基本参数。

2.2.3 校核出水堰主要校核参数:堰上负荷。

堰上负荷计算公式:q、=0.5·Q/(h·n)(个)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q、: 堰上负荷(L/(m·s));计算时,应注意单位。

对于初次沉淀池,q、≤2.9L/(m·s);对于二次沉淀池≤1.7 L/(m·s)。

(完整版)出水堰设计规范

(完整版)出水堰设计规范

出水堰设计规范一、出水堰类型常见的出水堰类型有三种:三角堰、梯形堰、矩形堰。

其中的三角堰直角三角堰和锐角三角堰两种,矩形堰又分为不淹没式矩形堰和淹没式矩形堰。

本规范重点介绍污水中常见的三角堰、梯形堰。

二、三角堰2.1基本构造三角形出水堰简称三角堰,主要由堰板和堰口两部分组成。

常见类型为 90°三角形出水堰,即直角三角堰,其断面见图1。

图 1:直角三角堰局部断面图图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a:堰口长度;b:堰口间静距;c:堰口端头预留长度;d:堰口高度,其值等于 0.5a;h:过堰水深;H:堰板高度;2.2计算公式2.2.1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1)当 h=0.021~0.20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2.5 3q=1.4h(m /s)式中各符号的如下:3q:过堰流量( m /s);h:过堰水深( m);(2)当 h=0.301~0.35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2.47 3q=1.343h(m /s)式中各符号的如下:3q:过堰流量( m /s);h:过堰水深( m);当 h=0.021~0.300m时,q采用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平均值。

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自由流非淹没薄壁堰(目前我公司的出水堰均满足此条件);直角三角堰。

2.2.2堰口数量堰口数量 n的计算公式: n=Q/q(个)式中各符号的如下:3q:过堰流量( m /s);3Q:设计流量( m /s);n:堰口数量(个);计算出堰口数量后,需要确定堰口长度、堰口间静距、堰板高度,结合水池尺寸及出水堰布置位置确定出水堰个数,得到出水堰基本参数。

2.2.3校核出水堰主要校核参数:堰上负荷。

堰上负荷计算公式:、q =0.5· Q/(h· n)(个)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q :堰上负荷( L/(m· s));、计算时,应注意单位。

对于初次沉淀池, q≤ 2.9 L/(m· s);对于二次沉淀池≤ 1.7 L/(m· s)。

出水堰管理规范

出水堰管理规范

出水堰管理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出水堰管理规范,以确保出水堰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出水堰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用于调节水流和防止洪水。

2. 管理责任2.1 出水堰的所有者应负责出水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包括定期检查和维修。

2.2 出水堰的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以确保出水堰的正常运行。

2.3 出水堰的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并清理出水堰,确保其通畅。

3. 安全措施3.1 出水堰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以提醒人们注意出水堰的存在。

3.2 出水堰的周边应设置护栏或其他保护措施,防止人员误入出水堰区域。

3.3 出水堰周边不得设置有害物质或其他危险设施,以避免对出水堰造成污染或损坏。

4. 定期维护4.1 出水堰的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出水堰进行维护,包括清理水道,维修出水口等。

4.2 出水堰的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出水堰的防洪装置,确保其正常运行。

4.3 出水堰的管理人员应记录维护工作的内容和日期,以便后续的管理和追溯。

5. 应急措施5.1 出水堰的管理人员应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

5.2 出水堰的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演练应急预案,以提高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6. 监督与评估6.1 有关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对出水堰的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管理规范的执行情况。

6.2 出水堰的管理人员应配合管理部门进行规范执行情况的检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

7. 附则7.1 本文档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7.2 对于违反管理规范的出水堰,相关责任人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以上为出水堰管理规范的内容要点,具体的管理措施、细节等详细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出水堰的设计》课件

《出水堰的设计》课件
考虑土壤类型、坡度、侵蚀等土地物理学条件,确定出水堰的设计参数。
出水堰的设计流程
1
确定设计方案
根据实际条件和需求,确定出水堰的设计方案。
2
建立三维模型
利用现代技术建立出水堰的三维模型,进行可视化分析。
3
模型分析
对三维模型进行分析,评估出水堰在不同条件下的水土保持效果。
4
优化设计
根据分析结果,对出水堰的设计进行优化,提高其效果和稳定性。
《出水堰的设计》PPT课 件
# 出水堰的设计
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环境工程,而出水堰设计在整个水土保持系统中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出水堰
- 定义:出水堰是水土保持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用于控制土壤流失。 - 分类:从构造上可以分为混凝土出水堰、土工布出水堰、石头出水堰等。
出水堰的作用
控制水流
出水堰可以调节水流的速度和流量,防止水流对土壤造成冲刷。
防止土壤侵蚀
通过出水堰的设置,可以减少土壤的流失,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
其他作用
出水堰还可以用于提供水源,防止泥石流,改善周边土壤的水分状况。
出水堰的设计原则
1 土地利用类型
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确定出水堰的位置和规模。
2 水文条件
考虑降雨量、径流量等水文条件,确保出水堰的设计满足实际需要。
3 土地物理学条件
对未来出水堰的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出水堰设计将更加智能化、可持续。
设计案例
案例介绍
介绍一个出水堰设计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案 例。设计方案说明
详细说明出水堰的设计方案,包括其结构、尺寸、 材料等。
总结
出水堰的作用和优点
通过出水堰的设置,可以有效控制土壤侵蚀,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

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规范》编制工作大纲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规范》编制组二○○九年十一月目 录一、标准编制的目的和必要性 (1)二、适用范围 (1)三、编制依据和国内外相关标准 (1)(一)编制依据 (1)(二)国内相关规范 (2)四、主要技术内容 (2)五、工作进度 (4)(一)总进度 (4)(二)工作进度 (5)六、必要的专题项目、测试验证 (6)七、经费预算 (6)(一)分项预算费用 (6)(二)总费用 (6)八、编制组人员组成及工作分工 (7)(一)编制组人员组成 (7)(二)工作分工 (7)附件1 (8)《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规范》章、节及附录和主要内容及起草人员 (8)附件2 (9)国内外典型工程围堰设计专题调研大纲 (9)一、标准编制的目的和必要性在水利行业围堰设计中,一直采用1999年发布的电力行业《水电水利围堰设计导则》(DL/T5087-1999),无相应的行业标准。

随着近年来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措施和施工技术不断提高,一些新技术、新材料在围堰设计中不断出现并得到了良好的运用。

与该导则相关的规范、导则已经发生变化和更新,该导则已不适应于指导围堰的设计和施工。

围堰虽为临时性挡水建筑物,但失事后果严重,轻则影响到工程施工,拖延工期、增加造价;重则可能造成溃堰,将对下游城镇、工矿区或其他国民经济部门造成严重灾害。

围堰结构型式及所用材料多样,需满足稳定、防渗、抗冲等多方面的要求。

为规范围堰设计,体现我国目前的施工导流技术水平,适应和推动新技术的发展, 保证我国水利水电围堰设计质量,制定《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规范》的编制目的是规定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提出通用的设计方法,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水平和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围堰设计。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招标阶段以及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可参照执行。

《溢流堰施工设计》word版

《溢流堰施工设计》word版

洋县卡房水利枢纽工程溢流堰施工组织设计1.概况及工程量1.1概况溢流堰是卡房水库工程的主要泄洪建筑物,分布在大坝7#、8#、9#坝段,开敞式表孔溢流结构,共6孔,每坝段2孔,各孔堰首宽度均为10m,各坝段右表孔堰尾宽度分别为11.23m,11.7m和10.94m,左表孔堰尾宽度均为 2.5m。

堰顶高程▽886.2m,各坝段右表孔堰尾高程为▽866.2m,左表孔堰尾高程为▽859.52m;堰面长度均为25.38m,其中桩号0+12.8m上游侧为C30普通混凝土浇筑,下游侧为C30高强耐磨粉煤灰混凝土浇筑。

各坝段右表孔堰面0-1.0 m至0+0.41m、0+14.62m至0+24.38m和各坝段左表孔堰面0-1.0m至0+0.41m、0+17.3m至0+24.38m均为圆弧线段,各表孔0+0.41m至0+12.8m是函数关系式为y=0.1273x1.85的曲线段,其余部位均为坡比1:0.5的斜直线段。

各表孔堰顶部位设平板闸门,闸顶设交通桥,桥面宽度5m。

1.2工程量卡房水库溢流堰的主要工程量为混凝土浇筑11243m3,其中普通混凝土5686m3,高强耐磨粉煤灰混凝土5557m3,钢筋制安305 T,模板制安9500 m2,铜止水制安230m。

2.0施工程序及方法:溢流堰总的施工程序是:沿堰面长度方向,以桩号0+12.8为界,按先下游、后上游,先堰面、后墩墙的顺序进行施工。

2.1堰面施工程序及方法:0+12.8m桩号下游部分堰面:先对各坝段右表孔进行施工,混凝土浇筑分四期完成,一、二期混凝土浇筑高度分别为3m、3.73m,高程分别为▽858—▽861,▽861—▽864.73,三、四期混凝土为堰面部分分两次浇筑完成,每期浇筑长度为5—6m。

再对各坝段左表孔进行施工,堰面混凝土浇筑自下而上分两期完成。

按堰面长度方向每期浇筑长度为5—6m。

0+12.8m桩号上游部分堰面:堰面混凝土施工以孔为施工单元,由右向左逐孔进行施工,每孔混凝土分五期进行施工,一、二、三期混凝土为堰首底部▽883以下部位的混凝土,浇筑高度分别为1.5m、1.47m、3.13m,高程段分别为▽876.7—▽878.20,▽878.20—▽879.87,▽879.87—▽883,四、五期混凝土为堰面部分,分两次浇筑完成,每期浇筑长度为6—7m。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pdf 187页)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pdf 187页)
2.0.4 未预见用水量 unforeseen demand 给水系统设计中,对难于预测的各项因素而准备的水量。
2.0.5 自用水量 water consumption in water works 水厂内部生产工艺过程和为其它用途所需用的水量。
2.0.6 管网漏失的水量 Leakage 水在输配过程中漏失的水量。
1
2术语
2.0.1 生活用水 domestic water 人类日常生活所需用的水。
2.0.2 浇洒道路用水 street flushing demand, road watering 对城镇道路进行保养、清洗、降温和消尘等所需用的水。
2.0.3 绿化用水 green beit sprinkling, green plot sprinkling 对市政绿地等所需用的水。
2.0.13 避咸蓄淡水库取水构筑物 coastal reservoir 为避免咸潮影响而设置的储蓄淡水水库中取水的构筑物。
2.0.14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 riverside intake structure
2
给水条文
给水条文
直接从江河岸边取水的构筑物,一般由进水间、泵房两部分组成。 2.0.15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riverbed intake structure
利 用 进 水 管 将 取 水 头 部 伸 入 江 河 中 取 水 的 构 筑 物 ,一 般 由 取 水 头 部 、进 水 管( 自 流 管 或 虹 吸 管 )、 进 水 间 ( 或 集 水 井 ) 和 泵 房 组 成 。
2.0.16 取水头部 intake head 为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的进水部分。
2.0.20 消防用水 fire demand 扑灭火灾所需用的水。
2.0.21 最大时用水量 maximum hourly water consumption 最高日用水时间内,最大 1 小时的用水量。

出水堰设计规范

出水堰设计规范

出水堰设计规范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出水堰设计规范一、出水堰类型常见的出水堰类型有三种:三角堰、梯形堰、矩形堰。

其中的三角堰直角三角堰和锐角三角堰两种,矩形堰又分为不淹没式矩形堰和淹没式矩形堰。

本规范重点介绍污水中常见的三角堰、梯形堰。

二、三角堰2.1基本构造三角形出水堰简称三角堰,主要由堰板和堰口两部分组成。

常见类型为90°三角形出水堰,即直角三角堰,其断面见图1。

图1:直角三角堰局部断面图图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a:堰口长度;b:堰口间静距;c:堰口端头预留长度;d:堰口高度,其值等于0.5a;h:过堰水深;H:堰板高度;2.2计算公式2.2.1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1)当h=0.021~0.20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q=1.4h2.5(m3/s)式中各符号的如下:q:过堰流量(m3/s);h:过堰水深(m);(2)当h=0.301~0.35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q=1.343h2.47(m3/s)式中各符号的如下:q:过堰流量(m3/s);h:过堰水深(m);当h=0.021~0.300m时,q采用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平均值。

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自由流非淹没薄壁堰(目前我公司的出水堰均满足此条件);◆直角三角堰。

2.2.2堰口数量堰口数量n的计算公式:n=Q/q(个)式中各符号的如下:q:过堰流量(m3/s);Q:设计流量(m3/s);n:堰口数量(个);计算出堰口数量后,需要确定堰口长度、堰口间静距、堰板高度,结合水池尺寸及出水堰布置位置确定出水堰个数,得到出水堰基本参数。

2.2.3校核出水堰主要校核参数:堰上负荷。

堰上负荷计算公式:q、=0.5·Q/(h·n)(个)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q、:堰上负荷(L/(m·s));计算时,应注意单位。

对于初次沉淀池,q、≤2.9L/(m·s);对于二次沉淀池≤1.7L/(m·s)。

出水堰排放规范

出水堰排放规范

出水堰排放规范1. 引言出水堰是指用于排放污水的设施,为了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有必要制定出水堰排放规范。

本文档旨在规范出水堰的设计、建设和运营,以确保排放的污水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2. 设计要求出水堰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设计合理,确保排放的污水能够有效被处理和净化。

- 出水堰的容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确保连续的排放不会造成排水系统超负荷。

- 出水堰的结构应稳定,能够抵抗外部力量的影响。

- 设有防倾倒措施,以防止意外情况下的泄漏。

3. 建设要求出水堰的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建设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获得相关批准文件。

- 建设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 出水堰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结构和功能的正常运行。

- 建设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确保出水堰符合设计要求。

4. 运营管理为了保证出水堰的正常运行和排放的污水质量,需要进行运营管理:- 建立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出水堰的运行和排放情况。

- 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出水堰设施的完好和功能正常。

- 即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定期进行污水处理设施的评估和改进。

5. 环境保护责任出水堰的建设、运营单位应承担环境保护责任:- 出水堰的建设单位应遵守环境保护要求,确保建设过程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 运营单位应定期公开污水排放数据,接受监督。

- 如发现环境违法行为或污水处理不合格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避免对环境造成损害。

6. 监管与执法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出水堰的监管与执法:- 对出水堰的设计、建设和运营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

- 对违反规定的出水堰进行处罚,保护环境和民众的利益。

- 定期对出水堰的监管政策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和完善。

7. 总结出水堰排放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规范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才能保证排放的污水符合相关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出水堰建设规范

出水堰建设规范

出水堰建设规范简介本文档旨在规范出水堰的建设过程,确保其安全有效运行。

出水堰是水务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控制水流排放和防止洪水灾害。

遵守本规范的建设过程将确保出水堰的功能和可靠性。

设计要求1. 出水堰的设计应考虑区域的地质和水文条件,确保其能够适应不同的水流情况。

2. 出水堰的尺寸、形状和材料应符合现行的技术标准和规定,并能够承受预期的水流压力和冲击力。

3. 出水堰的进水口应设置合适的格栅或滞水槽,以防止杂物和泥沙进入出水管道。

4. 出水堰的排水能力应满足当地的排水需求,确保水流顺畅,并避免造成附近地区的积水和洪涝。

施工要求1. 出水堰的建设应由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专业队伍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2. 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勘察和设计,确保出水堰的位置合理、结构稳定。

3. 出水堰的施工过程应遵守现行的安全操作规范,确保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4. 施工期间应定期检查出水堰的质量和施工进展,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5. 出水堰建设完成后,应进行运行试验,并记录关键数据以评估其运行效果。

运行与维护管理1. 出水堰的运行和维护应由专业团队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工作。

2. 出水堰的进水口格栅和滞水槽应定期清理,以防止堵塞影响排水效果。

3. 出水堰的工作状况应定期监测,确保其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水流和排放。

4. 如有异常情况或紧急事件发生,应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并报告有关部门。

总结出水堰建设规范是确保出水堰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

通过遵守建设要求、严格执行施工规范以及定期维护管理,可以保障出水堰的功能和可靠性,有效预防洪水灾害并维护当地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出水堰安全规范标准[详]

出水堰安全规范标准[详]

出水堰安全规范标准[详]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出水堰的安全规范标准,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并预防事故的发生。

出水堰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设施,因此有必要确立一套规范标准,以指导出水堰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

背景出水堰是用于调节水位和排水的重要设施。

然而,如果出水堰的设计和使用不符合安全规范,可能会导致水位失控、洪水灾害、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

因此,制定出水堰安全规范标准至关重要。

出水堰安全规范标准设计要求1. 出水堰应根据所需的排水流量和水位差进行设计,确保排水稳定有效。

2. 设计时应考虑周边地形、地质条件和水流情况,以防止出水堰发生冲刷、坍塌等安全问题。

3. 出水堰的建筑材料和构造应符合相关标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4. 出水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应合理设计,以确保进出水的平稳流动,避免水流堵塞或溢出。

施工要求1. 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地质勘察和垂直度测量,确保施工地点适宜。

2. 施工时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建设标准,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3. 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和监测,确保出水堰的安全性和功能可靠性。

维护管理要求1. 定期检查出水堰的状态,包括堰体完整性、排水效果、设备运行情况等。

2.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修复或更换受损的部件,确保出水堰的正常运行。

3. 定期清理和疏通进出水口,防止堵塞和积淤。

4. 建立健全的维护记录和档案,记录每次维护的细节和结果。

结论出水堰的安全是工程建设和防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定和遵守出水堰安全规范标准,可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在使用出水堰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和维护,以确保出水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出水口围堰方案

出水口围堰方案

横塘河西路(北塘河东路~竹林北路)工程出水口施工方案江苏先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10月目录1、编制依据2、工程概况3、围堰设计4、施工准备5、施工方法一、编制依据(1)设计施工图纸(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常州市天宁区,北至北塘河东路,南至竹林北路。

道路范围内无老雨污水管线。

现新建雨污水管道采用开槽施工,砖砌检查井,雨水通过出水口排至东侧横塘河内,全线共计7条雨水出水口,规格为d800、d1200、d1350,d1600。

三、围堰设计根据现场测量地形情况及规范要求,以及我公司长期的施工经验,通过对围堰施工经济性、安全性及可行性等几方面进行计算、比较、分析,本工程临时围堰拟采用圆木桩粘土围堰施工结构形式。

围堰不需要做为临时通道,故堰顶宽拟定2M,围堰边坡设置为1:1.5,迎水面采用竹篱片及土工布挡土防冲刷施工期间现有内河最常年水位为▽1.14米,考虑雨季波浪爬高0. 5米,拟定坝顶标高为▽2.1米,坝体坡脚处预留操作面2.0米,离河岸4.9M设置围堰,围堰内外侧设置2排木桩间距离2m。

桩与桩净距50cm,木桩采用Φ15~20㎜长度5m圆木桩,并行方向顶部用圆木连接做围檩,并用14铁钉连接,两排柱之间上部用Φ8拉筋连接,迎水面木桩内侧用竹篱片及土工布挡土防冲,坡脚采用装土草袋进行防护,木桩顶以上以1:1.5坡做填土围堰,顶宽2m;施工围堰土方采用外运粘土土进行堆土回填,围堰施工时土应分层压实。

四、施工准备1、人员准备本工程作为雨水出水口一个临时围堰工程。

在人员安排上,我项目部拟利用现场管理人员的班底,安排1名经验丰富的施工员作为施工管理负责人,同时项目部安全、质量、材料、资料等部门人员协同管理。

出水堰检测规范标准[详]

出水堰检测规范标准[详]

出水堰检测规范标准[详]
引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出水堰检测的规范标准,以确保出水堰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出水堰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监测。

检测目的及方法
1. 目的:出水堰检测的目的是评估出水堰的性能和安全状况,包括检测是否存在漏水、渗漏、结构损坏等问题,以及评估是否需要进行修复或更换出水堰。

2. 方法:出水堰的检测方法可以包括可视检查、物理测量、水质监测等。

具体的检测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根据标准规范进行操作。

检测内容及标准
1. 检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出水堰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 出水堰与周边环境的密封性和隔离效果
- 出水管道及配件的连接状态和漏水情况
- 出水堰的排水能力和水位控制功能
2. 检测标准应根据出水堰的设计要求和应用场景进行确定,并参考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检测频率和记录
1. 检测频率应根据出水堰的使用情况和重要性确定。

一般建议定期进行检测,特别是在出水堰经历过重大降雨、地震等自然灾害后应进行检测。

2. 检测记录应详细记录检测日期、检测内容、检测结果和处理意见等信息,并妥善保存以备参考和追溯。

检测人员要求
1. 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技术知识和经验,并熟悉出水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检测人员应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检测,并遵守相关安全要求。

总结
出水堰检测是确保出水堰正常运行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提供了出水堰检测的规范标准,包括检测目的方法、检测内容标
准、检测频率记录和检测人员要求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相关人员进行出水堰的有效检测和维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水堰设计规范PDF篇一:常用量水堰槽使用技术如何选择量水堰槽非满管状态流动的水路称作明渠(open channel),明渠流量计的应(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出水堰设计规范,pdf)用场所有城市供水引水渠、火电厂冷却水引水和排水渠、污水治理流入和排放渠、工矿企业废水排放以及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用渠道。

选择量水堰槽的种类,要考虑渠道内流量的大小,渠道内水的流态,是否能形成自由流。

最大流量小于40升/秒建议使用直角三角堰;大于40升/秒建议使用巴歇尔槽;上游渠道较短,最大流量又大于40升/秒建议使用矩形堰。

条件允许,最好选择巴歇尔槽。

巴歇尔槽的水位-流量关系是由实验室标定出来的,而且对于上游行进渠槽条件要求较弱。

三角堰和矩形堰的水位-流量关系来源于理论计算,容易由于忽略一些使用条件,带来附加误差。

三角堰材料:PVC、玻璃钢、不锈钢可选。

流量越大,相应增加壁厚。

注意事项:◇ 三角口处的尺寸准确、缘台平直、光滑。

板面光滑、平整、无扭曲。

;◇ 三角堰的中心线要与渠道的中心线重合。

定。

适应范围:◇ 三角堰可按图1.1加工。

注意:安装该直角三角堰的上游渠道宽是600mm,三角顶角与上游渠底的高度是250mm。

◇ 如使用图1.1直角三角堰,可在明渠菜单“10堰槽种类”→“1直角三角堰”项选择“开启”,仪表内已有该堰板的水位-流量表,可根据水位值直接给给出流速。

最小流量0.0136升/秒,最大流量45.010升/秒(162吨/小时)图1.1 直角三角堰堰板构造图1.2 三角堰建造效果图图1.3 三角堰在渠道上的安装和三角堰的水位零点三角堰安装在渠道上如图1.3所示。

堰板要竖直,要安在渠道的中轴线上。

加工三角堰时,可以会使顶角变成圆角,在确定水位等于零的位置时要注意,三角堰的水位零点应在三角堰的侧边的延长线的交点上。

仪表的探头要安装在上游距离堰板0.5~1米的位置。

二:矩形堰材质:PVC、玻璃钢、不锈钢可选。

流量越大,相应增加壁厚。

注意事项:◇ 矩形口处的尺寸要准确、缘台平直、光滑。

板面光滑、平整、无扭曲。

◇ 矩形堰的中心线要与渠道的中心线重合。

定。

适用范围:◇ 矩形堰可按图2.1加工,注意:矩形堰的水位-流量关系主要取决于堰口宽的“b”。

也与上游渠道宽“B”和堰坎高“p”有关。

◇ 如使用图2.1的矩形堰,可以在明渠菜单“10 堰槽种类”→“2矩形堰”项选择:0.25、0.50、0.75、1.00(注:此选项代表堰口宽b)仪表内已有该堰板的水位-流量表,可根据水位值直接给给出流速。

1:b=0.25米最小流量0.4375升/秒(1.6吨/小时),最大流量56.907升/秒(205吨/小时) 2:b=0.50米最小流量0.8774升/秒(3.1吨/小时),最大流量153.74升/秒(553吨/小时) 3:b=0.75米最小流量3.7488升/秒(13吨/小时),最大流量539.04升/秒(1941吨/小时) 4:b=1.00米最小流量4.9780升/秒(18吨/小时),最大流量687.36升/秒(2474吨/小时)图2.1 矩形堰的构造图图2.2 矩形堰建造效果图图2.3 矩形堰在渠道上的安装和矩形堰的水位零点矩形堰安装在渠道上如图2.3所示。

堰板要竖直,要安装在渠道的中轴线上。

仪表的探头安装在距离堰板0.5~1米的位置。

三:巴歇尔槽材质:PVC、玻璃钢、不锈钢可选。

流量越大,相应增加壁厚。

注意事项:◇ j的尺寸与渠道安装有关,请用户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 巴歇尔槽的中心线要与渠道的中心线重合,使水流进入巴歇尔槽不出现偏流。

◇ 巴歇尔槽通水后,水的流态要自由流。

巴歇尔槽的淹没度要小于规定的临界淹没度。

◇ 巴歇尔槽的上游应有大于5倍渠道宽的平直段,使水流能平稳进入巴歇尔槽。

即没有左右偏流,也没有渠道坡降形成的冲力。

(参见下图)◇ 巴歇尔槽安装在渠道上要牢固。

与渠道侧壁、渠底连结要紧密,不能漏水。

使水流全部流经巴歇尔槽的计量部位。

巴歇尔槽的计量部位是槽内喉道段。

适应范围:◇ 巴歇尔槽构造如图3.1。

巴歇尔槽的标示尺寸是喉道宽度“b”。

首先根据应用需要的最大流量,从“附录一巴歇尔槽水位-流量公式”中查出合适的巴歇尔槽的喉道宽“b”。

再从“附录二巴歇尔槽构造尺寸”中查出对应喉道宽等于“b”的巴歇槽的其他尺寸。

按图3.1加工成形,安装在渠道上如图2.4所示。

◇ 使用巴歇尔槽,可以在菜单“10 堰槽种类”→“3 巴歇尔槽”项选择“开启”。

根据喉道宽“b”,从“附录三常用型号巴歇尔槽对应b值c值与n值,长宽高与最大流量”中查出修工系数c和指数n,输入到菜单“9 设置常数”→“1 修工系数c”和“指数n”,仪表就可以自动算出水位对应的流量值。

篇二:溢洪道设计规范前言本规范是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水规局技[1997]7号文《关于印发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修订工作会议有关文件的通知》,对SDJ341-89《溢洪道设计规范》(以下简称原《规范》)修订而成.本规范保留了原《规范》的章节结构,共分为总则,溢洪道布置,水力设计,建筑物结构设计,地基及边坡处理设计,安全监测设计等六章,并有五个附录.本规范对原《规范》主要作了如下修改:(1)明确本规范使用范围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岩基上的1,2,3级河岸式溢洪道,删去了原《规范》中"兼顾厂顶溢流,厂前挑流及泄洪隧洞出口的水力设计"的内容.(2)充实了关于侧槽溢洪道的内容,并增加了关于面流戽流消能布置的内容.对进水渠直线段长度,首末端底宽比,泄槽弯道半径等规定了具体数值.(3)水力设计方面,在实用堰堰顶负压,WES堰,宽顶堰泄流能力,侧槽内横向水面差,边墙脉动压力,挑流鼻坎流速,泄槽收缩段,弯道及消力池等计算中,增加了若干系数的取值规定,补充了若干计算公式,图表.在防空蚀设计中,综合国内外近期研究成果,给出了若干常见体型的初生空化数,供不具备进行减压箱试验时判别能否发生空蚀.(4)在"建筑物结构设计"一章中,混凝土的强度指标改用了强度等级体系;按照GB50287-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改写了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以及软弱夹层的抗剪断强度指标表;删去了堰(闸)基抗剪(纯摩)计算公式;在控制段荷载组合中,增加了完建和施工两种工况;增加了闸后段边墙的荷载组合表;增加了边墙抗倾及抗滑稳定的计算公式.(5)在地基及边坡处理一章中,增写了在确定建基面时不宜只通过开挖手段,还应考虑采取加固措施改善地基条件的内容.在边坡稳定分析中,采用了在传统基岩分类基础上,考虑岩层结构与边坡的几何关系的分类法,并将各类岩体可能失稳方式和常见处理措施一并列于附录D中.(6)将观测设计更名为安全监测设计,且将巡视检查列入监测内容,将仪器监测分为必设和选设两类,不再沿用《原规范》中一般性,专门性观测的分类.本规范的归口管理单位和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规范修订的主编单位: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李启业郭竟章夏毓常牟广丞倪世生目次1 总则2 溢洪道布置2.1 一般规定2.2 进水渠2.3 控制段2.4 泄槽2.5 消能防冲设施2.6 出水渠3 水力设计3.1 一般规定3.2 进水渠3.3 控制段3.4 泄槽3.5 消能防冲3.6 出水渠3.7 防空蚀设计4 建筑物结构设计4.1 一般规定4.2 进水渠衬护4.3 控制段4.4 泄槽底板4.5 挑流鼻坎4.6 消力池护坦4.7 边墙4.8 下游防冲5 地基及边坡处理设计5.1 一般规定5.2 地基开挖5.3 固结灌浆5.4 地基防渗和排水5.5 断层,软弱夹层及岩溶处理5.6 边坡开挖及处理6 安全监测设计6.1 一般规定6.2 监测项目附录A 水力设计计算公式附录B 控制堰(闸)基础,堰体抗滑稳定抗剪断参数附录C 荷载计算公式附录D 边坡岩体稳定性分类及处理措施附录E 水力监测设计要求本规范用词,用语的说明1 总则1.0.1 为了在溢洪道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岩基上的1,2,3级河岸式溢洪道的设计,4,5级溢洪道设计可参照使用.1.0.3 溢洪道洪水标准应根据溢洪道的级别,按照SL 252-2000的规定确定.1.0.4 设计溢洪道时,应充分掌握和认真分析气象,水文,泥沙,地形,地质,地震,建筑材料,生态与环境及坝址上下游河流规划要求等基本资料,特别是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并应认真考虑施工和运用条件.1.0.5 大型工程或水力条件较复杂的中型工程的溢洪道,应进行水工模型试验,论证其布置及水力设计的合理性;并根据防洪规划要求,确定溢洪道运行和闸门启闭方式.1.0.6 溢洪道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溢洪道布置2.1 一般规定2.1.1 河岸式溢洪道布置可包括进水渠,控制段,泄槽,消能防冲设施及出水渠.2.1.2 溢洪道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工程特点,枢纽布置,坝型,施工及运用条件,经济指标等综合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当具备合适的地形,地质条件时,经技术经济比较论证,溢洪道可布置为正常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正常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宜分开布置.如采用集中布置,需充分论证.非常溢洪道宜采用开敞式,经论证亦可采用自溃坝式.2.1.3 溢洪道布置应结合枢纽总体布置全面考虑,避免泄洪,发电,航运及灌溉等建筑物在布置上的相互干扰.溢洪道布置应合理选择泄洪消能布置和型式,出口水流应与下游河道平顺连接,避免下泄水流对坝址下游河床和岸坡的严重淘刷,冲刷以及河道的淤积,保证枢纽其它建筑物的正常运行.2.1.4 溢洪道的泄量,溢流前缘总宽度及堰顶(或闸底板)高程等应根据下列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1 水库特性,河段防洪规划.2 与其它泄水建筑物在布置和运用上的协调.3 地形,地质条件,下游河床及两岸抗冲能力.4 河道特性及消能要求.5 与相邻建筑物的连接.6 闸门型式及定型尺寸.7 运用及维修条件.8 造价.2.1.5 当设有正常,非常溢洪道时,正常溢洪道的泄洪能力,不应小于设计洪水标准下所要求的泄量.非常溢洪道宣泄超过正常溢洪道泄流能力的洪水.非常溢洪道的启用标准应根据工程等级,枢纽布置,坝型,洪水特性及标准,库容特性及对下游的影响等因素确定.溢洪道启用时,水库最大总下泄量不应超过坝址同频率的天然洪水.非常溢洪道控制段下游各部分结构,可结合地形,地质条件适当简化.2.1.6 正常溢洪道在布置和运用上可分为主,副溢洪道,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枢纽布置,坝型,洪水特性及对下游的影响等因素研究确定.主溢洪道宜按宣泄常遇洪水泄量设计,副溢洪道宜按宣泄设计洪水泄量与主溢洪道泄量之差值设计.副溢洪道控制段以下部分的结构可根据实际条件适当简化.2.1.7 溢洪道的位置应选择有利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布置在岸边或垭口,并宜避免开挖而形成高边坡.当两岸坝肩山势陡峻而布置上又需要较大的溢流前缘宽度时,可采用侧槽式或其他型式的进口.2.1.8 溢洪道应布置在稳定的地基上,并应充分注意建库后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对建筑物及边坡稳定的不利影响.2.1.9 溢洪道进,出口的布置,应使水流顺畅.溢洪道轴线宜取直线.如需转弯时,宜在进水渠或出水渠段内设置弯道.2.1.10 当溢洪道靠近坝肩布置时,其布置及泄流不得影响坝肩及岸坡的稳定. 在土石坝枢纽中,当溢洪道靠近坝肩时,与大坝连接的接头,导墙,泄槽边墙等必须安全可靠.2.1.11 溢洪道的闸门启闭设备及基础抽排水设备,应设置备用电源,保证供电可靠.2.2 进水渠2.2.1 进水渠的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1 选择有利的地形,地质条件.2 在选择轴线方向时,应使进水顺畅.3 进水渠较长时,宜在控制段之前设置渐变段,其长度视流速等条件确定,不宜小于2倍堰前水深.4 渠道需转弯时,轴线的转弯半径不宜小于4倍渠底宽度,弯道至控制堰(闸)之间宜有长度不小于2倍堰上水头的直线段.2.2.2 进水渠进口布置应因地制宜,使水流平顺入渠,体型宜简单.当进口布置在坝肩时,靠坝一侧应设置顺应水流的曲面导水墙,靠山一侧可开挖或衬护成规则曲面.当进口布置在垭口面临水库时,宜布置成对称或基本对称的喇叭口型式.2.2.3 进水渠底宽顺水流方向收缩时,进水渠首,末端底宽之比宜在1.5~3之间,在与控制段连接处应与溢流前缘等宽.底板宜为平底或不大的反坡.2.2.4 基岩上的进水渠渠底可不衬护.当水头损失较大或不满足不冲流速要求时,是否衬护,应通过经济比较确定.当岩性差时,应进行衬护.2.2.5 进水渠的直立式导墙的平面弧线曲率半径不宜小于2倍渠道底宽.导墙顺水流方向的长度宜大于堰前水深的2倍,导墙墙顶高程应高于泄洪时最高库水位. 紧靠土石坝坝体的进水渠,其导墙长度以挡住大坝坡脚为下限.距控制段2倍堰前水深距离以内的导墙,其墙顶应高出泄洪时最高库水位;2倍堰前水深长度以远的导墙,可设置为下潜式,其墙顶应超出坝面适当高度.2.3 控制段2.3.1 控制段设计应包括控制泄量的堰(闸)及两侧连接建筑物.2.3.2 控制堰(闸)轴线的选定,应满足下列要求:1 统筹考虑进水渠,泄槽,消能防冲设施及出水渠的总体布置要求.2 建筑物对地基的强度,稳定性,抗渗性及耐久性的要求.3 便于对外交通和两侧建筑物的布置.4 当控制堰(闸)靠近坝肩时,应与大坝布置协调一致.5 便于防渗系统的布置,堰(闸)与两岸(或大坝)的止水,防渗排水系统应形成整体.2.3.3 控制堰的型式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水力条件,运用要求,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选定.堰型可选用开敞式或带胸墙孔口式的实用堰,宽顶堰,驼峰堰等型式.开敞式溢流堰有较大的超泄能力,宜优先选用.堰顶是否设置闸门,应从工程安全,洪水调度,水库运行,工程投资等方面论证确定.2.3.4 侧槽式溢洪道的侧堰可采用实用堰,堰顶可不设闸门.侧槽断面宜采用窄深式梯形断面.靠山一侧边坡可根据基岩特性确定,靠堰一侧边坡可取1:0.5~1:0.9.2.3.5 闸墩的型式和尺寸应满足闸门(包括门槽),交通桥和工作桥的布置,水流条件,结构及运行检修等要求.2.3.6 控制堰(闸)的工作桥,交通桥布置,应根据闸门启闭设备,运行,观测,检修和交通等要求确定.当有防洪抢险要求时,交通桥与工作桥必须分开设置,桥下净空应满足泄洪,排凌及排漂浮物的要求.表2.3.7 安全超高下限值单位:m,在宣泄校核洪水时不应低于校核洪水位加安全超高值;挡水时应不低于设计洪水位或正常蓄水位加波浪的计算高度和安全超高值.波浪的计算高度取平均波高hm加上波浪中心线与设计水位的高差hh,hm按附录C.4.1公式计算,hh 按附录C.4.2的公式计算,安全超高下限值见表2.3.7.当溢洪道紧靠坝肩时,控制段的顶部高程应与大坝坝顶高程协调一致.2.4 泄槽2.4.1 在选择泄槽轴线时,宜采用直线.当必须设置弯道时,弯道宜设置在流速较小,水流比较平稳,底坡较缓且无变化的部位.2.4.2 泄槽在平面上设置弯道时,宜满足下列要求:1 横断面内流速分布均匀.2 冲击波对水流扰动影响小.3 在直线段和弯段之间,可设置缓和过渡段.4 为降低边墙高度和调整水流,宜在弯道及缓和过渡段渠底设置横向坡.5 矩形断面弯道的弯道半径宜采用6~10倍泄槽宽度.泄量大,流速高的泄槽,弯道参数宜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确定.2.4.3 泄槽的纵坡,平面及横断面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水力条件等进行经济技术比较确定.1 泄槽纵坡宜大于水流的临界坡.当条件限制需要变坡时,纵坡变化不宜过多,且宜先缓后陡.2 泄槽横断面宜采用矩形断面.当结合岩石开挖采用梯形断面时,边坡不宜缓于1:1.5,并应注意由此引起的流速不均匀问题.3 泄槽沿轴线宜为等宽,当需要变化泄槽宽度时,变化角度可按附录A.3.3确定.2.5 消能防冲设施2.5.1 溢洪道消能防冲设施的型式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泄流条件,运行方式,下游水深及河床抗冲能力,消能防冲要求,下游水流衔接及对其他建筑物影响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河岸式溢洪道可采用挑流消能或底流消能,亦可采用面流,戽流或其他消能型式.2.5.2 溢洪道消能防冲建筑物的设计洪水标准:1级建筑物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2级建筑物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3级建筑物按30年一遇洪水设计.同时,还应考虑宣泄低于消能防冲设计洪水标准的洪水时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 对超过消能防冲设计标准的洪水,允许消能防冲建筑物出现部分破坏,但不应危及大坝及其它主要建筑物的安全,且易于修复,不得长期影响枢纽运行.消能防冲建筑物的校核洪水标准可低于溢洪道的校核洪水标准,应根据枢纽布置及泄洪对枢纽安全的影响程度具体选定.但消能防冲建筑物的局部破坏危及大坝及挡水建筑物安全时,应采用与大坝及挡水建筑物相同的校核洪水标准进行校核.2.5.3 选定的消能设施,应符合2.1.3的规定,并应保证在宣泄消能防冲设计洪水流量及以下各级流量,尤其是在宣泄常遇洪水时消能效果良好,结构可靠,并能防空蚀,抗磨损和抗冻害,必要时可采用相应措施.淹没于水下的消能工宜考虑检修篇三:溢洪道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 253-2000溢洪道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spillwey2000-07-13发布2000-08-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溢洪道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spillwaySL 253-2000主编单位: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施行日期: 2000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溢洪道设计规范》SL 253-2000的通知水国科[2000]285号根据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以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为主编单位修订的《溢洪道设计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溢洪道设计规范》SL 253-2000.本标准实施后取代《溢洪道设计规范》SDJ341-89.本标准自2000年8月1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其负责解释.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二OOO年七月十三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水规局技[1997]7号文《关于印发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修订工作会议有关文件的通知》,对SDJ341-89《溢洪道设计规范》(以下简称原《规范》)修订而成.本规范保留了原《规范》的章节结构,共分为总则,溢洪道布置,水力设计,建筑物结构设计,地基及边坡处理设计,安全监测设计等六章,并有五个附录.本规范对原《规范》主要作了如下修改:(1)明确本规范使用范围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岩基上的1,2,3级河岸式溢洪道,删去了原《规范》中"兼顾厂顶溢流,厂前挑流及泄洪隧洞出口的水力设计"的内容.(2)充实了关于侧槽溢洪道的内容,并增加了关于面流戽流消能布置的内容.对进水渠直线段长度,首末端底宽比,泄槽弯道半径等规定了具体数值.(3)水力设计方面,在实用堰堰顶负压,WES堰,宽顶堰泄流能力,侧槽内横向水面差,边墙脉动压力,挑流鼻坎流速,泄槽收缩段,弯道及消力池等计算中,增加了若干系数的取值规定,补充了若干计算公式,图表.在防空蚀设计中,综合国内外近期研究成果,给出了若干常见体型的初生空化数,供不具备进行减压箱试验时判别能否发生空蚀.(4)在"建筑物结构设计"一章中,混凝土的强度指标改用了强度等级体系;按照GB50287-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改写了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以及软弱夹层的抗剪断强度指标表;删去了堰(闸)基抗剪(纯摩)计算公式;在控制段荷载组合中,增加了完建和施工两种工况;增加了闸后段边墙的荷载组合表;增加了边墙抗倾及抗滑稳定的计算公式.(5)在地基及边坡处理一章中,增写了在确定建基面时不宜只通过开挖手段,还应考虑采取加固措施改善地基条件的内容.在边坡稳定分析中,采用了在传统基岩分类基础上,考虑岩层结构与边坡的几何关系的分类法,并将各类岩体可能失稳方式和常见处理措施一并列于附录D中.(6)将观测设计更名为安全监测设计,且将巡视检查列入监测内容,将仪器监测分为必设和选设两类,不再沿用《原规范》中一般性,专门性观测的分类.本规范的归口管理单位和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规范修订的主编单位: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李启业郭竟章夏毓常牟广丞倪世生目次1 总则2 溢洪道布置2.1 一般规定2.2 进水渠2.3 控制段2.4 泄槽2.5 消能防冲设施2.6 出水渠3 水力设计3.1 3.2 3.3 3.4 一般规定进水渠控制段泄槽3.5 消能防冲3.6 出水渠3.7 防空蚀设计4 建筑物结构设计4.1 一般规定4.2 进水渠衬护4.3 控制段4.4 泄槽底板4.5 挑流鼻坎4.6 消力池护坦4.7 边墙4.8 下游防冲5 地基及边坡处理设计5.1 一般规定5.2 地基开挖5.3 固结灌浆5.4 地基防渗和排水5.5 断层,软弱夹层及岩溶处理5.6 边坡开挖及处理6 安全监测设计6.1 一般规定6.2 监测项目附录A 水力设计计算公式附录B 控制堰(闸)基础,堰体抗滑稳定抗剪断参数附录C 荷载计算公式附录D 边坡岩体稳定性分类及处理措施附录E 水力监测设计要求本规范用词,用语的说明1 总则1.0.1 为了在溢洪道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岩基上的1,2,3级河岸式溢洪道的设计,4,5级溢洪道设计可参照使用.1.0.3 溢洪道洪水标准应根据溢洪道的级别,按照SL 252-2000的规定确定.1.0.4 设计溢洪道时,应充分掌握和认真分析气象,水文,泥沙,地形,地质,地震,建筑材料,生态与环境及坝址上下游河流规划要求等基本资料,特别是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并应认真考虑施工和运用条件.1.0.5 大型工程或水力条件较复杂的中型工程的溢洪道,应进行水工模型试验,论证其布置及水力设计的合理性;并根据防洪规划要求,确定溢洪道运行和闸门启闭方式.1.0.6 溢洪道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溢洪道布置2.1 一般规定2.1.1 河岸式溢洪道布置可包括进水渠,控制段,泄槽,消能防冲设施及出水渠.2.1.2 溢洪道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工程特点,枢纽布置,坝型,施工及运用条件,经济指标等综合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