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走近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走进科学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走进科学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1、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是:
1、通过认识科学家、开展实验活动感受科学是什么,科学要做什么
2、在活动中培养听指挥,讲秩序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设计
一、看图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认识几个了不起的人。

猜一猜图片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2.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庄稼?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你喜欢什么动物?
你们知道泥土中有什么吗?
夜晚的天空中呢?
3.讨论:你小朋友喜欢到田野里去吗?喜欢做什么?
小朋友喜欢哪些小动物?
4.引出课题
图中的人们和大家一样,喜欢到田野里去到动物身边去,不过他们专门了解动物,和植物一起研究植物,观察星空调查大山。

他们有个专门的名字“科学家”。

你们想做科学家吗?
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大家就是“小小科学家”了。

(板书:小小科学家)
二、展开想象,开展活动
1.想一想自己要成为什么科学家
2.想一想怎样才能成为科学家
总结:会看会做会想
三、动手做一做,明确实验要求
1.介绍实验材料
2.明确实验要求。

3.开展实验活动:示范,合作,记录
四、拓展
科学家的故事。

1。

一年级科学上册《走进科学课》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走进科学课》教案
(3)教师做第4页中的水溶实验。 建议学生回家尝试一下,并做好观察。
二、科学家的故事。
教师搜集几个科学家的故事,为学生简单讲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拓展活动。பைடு நூலகம்
学生回家让父母讲一讲科学家的故事。
引导回答问题,引发学生对科学一词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趣。
观察研究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图片展示,观察研究
教学准备
展台、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走进科学课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反思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逐步培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第一课 课时数:2 备课时间:9月
课题
1、走进科学课
课型

一、教材内容分析
课文介绍了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课时安排
2
授课时间
9月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小学科学1走近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1走近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1走近科学课(教案)走近科学课(教案)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开展科学活动课,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活动的特点和意义,探究科学活动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重难点1. 科学活动的特点和意义:介绍科学活动的特点,如观察、实验、推理、解决问题等,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活动的意义并能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

2. 科学活动的方法:讲解科学活动的基本步骤并进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从实验中获取数据、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原因和解释。

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活动对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性。

2. 学习科学活动的特点和意义(20分钟)a. 师生共同讨论科学活动的特点,如观察、实验、推理、解决问题等,并总结归纳。

例如,观察能够准确描述现象,实验能够验证假设,推理能够从已知到未知,解决问题能够应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b.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活动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例如,科学活动可以让我们了解自然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活质量等。

3. 学习科学活动的方法(30分钟)a. 介绍科学活动的基本步骤:观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进行推理和解答问题。

b.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提出问题“什么因素影响水的状态变化”,设计实验并收集数据,通过推理解答问题,并总结经验和规律。

c.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科学活动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帮助学生发现当初误解的原因,通过观察、实验、推理来改正并解决问题。

4. 总结归纳(10分钟)归纳科学活动的特点和意义,总结科学活动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科学活动的思维方法。

冀教版一年级科学走近科学教学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科学走近科学教学设计

走近科学教学背景:本课是一年级第一次科学课,学生通过网络等手段对科学的认识是片面的,本节课引领学生走近科学。

教学目标:能说出科学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能提出科学感兴趣的话题。

能对吹纸片的结果进行假设。

能如实描述观察的现象,与他人分享交流。

教学重难点:对纸片结构进行假设,并验证结论。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科学的第一课,那么谈到科学我们会想到什么?下面我们看一下第一幅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第二幅图雨是怎样形成的?那看了这幅图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第三幅图气球为什么会飘到空中?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第四幅图火车怎样跑得快,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根据教师的情况提问,比如你们看到教室里的花,你想知道什么?看到我们用的多媒体你想知道什么?看看我们的周围你想知道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想知道?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当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时科学课学习就开始了。

(进入第二部分)教师:我们的科学学习开始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回答这些科学问题呢?同学们看看小朋友在干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小朋友在吹纸条,在我们科学上把这种寻求问题的方法叫作科学探究。

我们做科学探究的开始就是要假设,假设的意思是猜猜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下面我们来猜一猜,向两片纸中间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猜想教师:我们的猜想不一定正确,下面我们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分组:同桌为一组,一人实验,一人记录。

实验步骤:撕两条细长的纸条,分别捏在两个手中,垂直放下。

先观察静止时纸片的状态,然后向两纸片中间吹气,观察纸片变化。

变换角色,重复试验2-3次。

注意:旁边同学最好不要走动。

不要在有风的地方实验。

纸片不要太厚,要细长。

汇报实验结论教师指导学生讲述实验过程与结论。

让学生说说通过这个实验有什么感受?猜想不一定正确,需要实验验证。

(进入第三部分)教师:我们学习科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

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1-4课)说课稿

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1-4课)说课稿

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1-4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1-4课)是一组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基本科学素养为主线的教材。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本单元主要包括四个课题,分别是《我们的感觉》、《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环境》和《我们的世界》。

每个课题都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观察和感知能力,但对科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探究能力还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和合作能力,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等活动,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如感觉器官的功能、人体的结构、环境与生活的关系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和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认识到科学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科学的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如感觉器官的功能、人体的结构、环境与生活的关系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

主要教学方法有: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3.探究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图片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科学小故事,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1走进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1走进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1走进科学(教案)教案:小学科学1走进科学【引言】科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科学的学习,小学生可以培养探索精神,提高思维能力,拓宽知识面。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和互动活动,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1. 理解科学的定义和科学的作用;2. 学习使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3. 通过实验和互动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一、引入活动(5分钟)1. 提问:你们知道科学是什么吗?科学有什么作用?2. 导入话题: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通过科学可以解释我们身边的事物为什么会发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

二、带领学生探索(15分钟)1. 观察与记录:请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记录下其中具有科学原理或现象的事物。

2. 分享讨论: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事物,并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

三、科学实验1-浮力(20分钟)1. 导入实验:给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薄荷糖不会沉到水底?2. 启发思考:学生尝试回答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3. 实验过程:- 准备材料:一个透明容器、薄荷糖、水。

- 实验操作:让学生将薄荷糖放入水中观察。

- 实验讨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让他们解释为什么薄荷糖浮在水面上。

四、科学实验2-风的存在(20分钟)1. 导入实验:给出一个问题,风是什么,我们如何证明风的存在?2. 启发思考:学生尝试回答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3. 实验过程:- 准备材料:一张纸、一个吹风机。

- 实验操作:让学生将纸放在吹风机前观察。

- 实验讨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让他们解释风的存在。

五、拓展活动(15分钟)1. 小组竞赛: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并展示给其他组。

2. 评选胜出:评选出最有趣、最创新的科学实验,并奖励优胜小组。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1. 透明容器、薄荷糖、水;2. 纸张、吹风机。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2. 在实验过程中,检查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理解;3. 学生小组竞赛中,评估小组设计的科学实验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一年级冀人版科学《走进科学》教学设计

一年级冀人版科学《走进科学》教学设计

一年级冀人版科学《走进科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对科学探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乐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科学很有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提出问题、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耳朵、手等感官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能够发现事物的一些简单特征和变化。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科学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课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学科,初步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科学工具和材料,如放大镜、尺子、实验盒等,知道它们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比较等,为今后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通过有趣的实验、生动的故事和丰富多彩的图片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提问,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特征,以及事物的变化过程。

例如,观察一片树叶的形状、颜色和纹理,观察小动物的活动习性等,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科学的乐趣,提高观察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举例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如天空中的彩虹、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汽车的行驶等,让学生明白科学知识无处不在,科学探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从而拉近学生与科学的距离。

2.教学难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从对周围事物的随意观察转变为有目的、有方法的科学观察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走近科学教案一年级

走近科学教案一年级

走近科学教案一年级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科学基本概念、科学实验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材、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习工具:科学实验箱、计算机等。

3. 互联网资源:科学教育网站、相关学科网站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面。

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教学、实验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验演示、实物展示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1. 备课在备课阶段,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和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准备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

同时,要预设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 授课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问题导向、实验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3. 练习教师需设计合理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同时,练习和作业的设计也要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

4. 作业对于作业的批改和评价,教师需及时、准确地完成,以便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5. 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同时,要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如问答、选择、填空等,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布置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式完成,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3. 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参与度、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等。

小学科学1《走近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1《走近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1《走近科学课》教案走进科学课教案导语:科学是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走近科学课,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实验与观察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个小学科学1的《走进科学课》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启示。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物体的颜色以及颜色的由来;2.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3. 促进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科学活动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颜色,并了解颜色的由来;2. 如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彩色纸张、颜料、水杯、画笔等;2. 实验材料和实验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引人注目的图片、音频或实物,让学生感受到颜色的美丽与丰富性,激发他们对颜色的兴趣。

教师可以问学生一些问题,如:“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动物?”、“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服装?”等,引导学生对颜色进行初步思考。

Step 2 观察与讨论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物体,如水杯、花瓶、彩色纸张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这个水杯是蓝色的?”、“为什么这张彩色纸张是红色的?”等,引导学生思考颜色的由来,并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3 实验探究教师可以准备几种颜料、水杯和画笔,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颜料的调配和绘画实验。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颜料的基本颜色,如红、黄、蓝等,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通过混合这些颜色来得到其他颜色。

接着,教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绘画实验,并观察颜色的变化。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来寻找答案。

Step 4 总结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们已经初步了解了颜色的由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总结刚才实验的结果,让他们回答一些问题,如:“通过混合蓝色和黄色可以得到什么颜色?”,“我们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颜色是可以通过混合其他颜色得到的?”等,加深学生对颜色的认识和理解。

小学科学新人教鄂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近科学》教案(共3课)(2024秋)

小学科学新人教鄂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近科学》教案(共3课)(2024秋)

第一单元走近科学1.“钓鱼”游戏【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破解“钓鱼”游戏的奥秘,和快速从水中取出曲别针的活动,描述磁铁可以吸引某些物品。

2.通过对“钓鱼器具”的观察,运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破解“钓鱼”游戏的奥秘。

3.能在教师指导下操作简单的实验,能用简单的图画、文字、拼音、符号等做记录。

4.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乐于参与,积极思考,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难点】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能用简单的图画、文字、拼音、符号等作记录。

【教学过程】板块一:新课导入1.谈话:很高兴今天能够与大家同上小学阶段的第一堂科学课,让我们一起走近科学!2.出示课页图,你以前玩过“钓鱼”游戏吗?3.很多人都玩过“钓鱼”游戏,“小鱼”为什么能够被钓起来?板块二:探究与实践(一)玩一玩“钓鱼”游戏1.介绍钓鱼游戏材料。

如果利用老师准备的这套“钓鱼”玩具,猜一猜这次我们能钓上来几条“小鱼”呢?学生提出猜想,了解他们对“钓鱼”游戏的已有认知。

2.学生做出猜想与假设。

3.实验。

到底是不是像你想的这样呢?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吧!要求:能被钓起来的“小鱼”放在托盘里,不能被钓起来的“小鱼”留在桌面上。

4.汇报:说一说你钓上来了几条“小鱼”?预设:发现钓上来红色和绿色两条“小鱼”。

(二)观察“鱼钩”和“小鱼”的内部1.分析实验现象。

为什么“小鱼”不能全部钓上来呢?2.提问:鱼竿上的“鱼钩”是用什么做的?分享记录:“鱼钩”的里面有磁铁。

3.提问:我们已经知道“鱼钩”的里面有磁铁,那“小鱼”里面有什么呢?4.揭开贴纸观察并记录:将“小鱼”眼部的贴纸拆开,看一看里面有什么材料。

将能钓起来的材料对应的图片贴在左栏,不能钓起来的贴在右栏。

分享记录:发现能钓起的鱼里面有铁和磁铁,不能钓起来的鱼里面有木头、塑料、铜片。

5.说一说:“小鱼”为什么能被钓起来?小结: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破解钓鱼游戏奥秘的过程,我们首先提出了“小鱼为什么能够被钓起来”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己曾经玩钓鱼游戏的经验,对小鱼能钓起来的原因做出了猜想;接下来,我们观察鱼钩和小鱼的内部进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小鱼能被钓起来,是因为磁铁能吸引某些物品。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教学设计(共3课)(2024秋)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教学设计(共3课)(2024秋)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小小科学家【核心问题】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儿童的科学?2.科学家们是如何做科学的?【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是探索自然世界的一种方法,初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

2.了解不同科学家研究的对象不同,知道科学家的工作包括观察、实验和记录等。

3.知道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有做科学家的梦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

[难点]通过滚小球的实验体验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具准备】1.演示材料:多媒体课件,每组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1个,塑料小球1个,钢珠小球1个,带格子的绒布1条。

2.观察记录的贴纸两份,每组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1个,塑料小球1个,钢珠小球1个,带格子的绒布1条。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课前相互认识,并和学生聊一聊你们认为什么是科学)1.小朋友们,今天陈老师带大家上一节科学课,你们上过科学课吗?2.你们在科学课上做过哪些事?(你们在幼儿园做过哪些和科学有关的事吗?)生1:看过花朵,——师:这是观察活动,还有什么活动?生2:看乌龟,看蝌蚪,做肥皂泡泡等师相机小结:观察活动、实验活动、制作活动(板书:观察、实验、制作)这是我们在科学课上的常用方法。

二、模块一——科学是什么1.你们有没有做过这些活动?出示图片:他们在干什么?2.师生交流小结:你们做的这些事情都与科学有关。

3.有这样一群人,和我们一样,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你知道他们在研究什么吗?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出示图片,学生交流4.提问:科学家小时候和我们一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长大后的科学家他们又研究了什么?出示图片小结:他们长大以后依旧保持强烈的好奇心,进行观察、实验是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

我们将这些人叫做科学家。

三、模块二——学做科学家1.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做一名小小科学家?(想)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大科学家——伽利略,听听他的故事。

2.播放视频:伽利略滚小球实验伽利略发现了什么秘密?把小球放在斜面上,小球会滚下去。

1.1走近科学(教学设计)-一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冀人版·2024秋)

1.1走近科学(教学设计)-一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冀人版·2024秋)
学情分析
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科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大部分学生可能对科学实验和观察感兴趣,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可能还不够成熟。此外,由于是线上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注意力集中程度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在知识方面,学生可能对一些基本概念如生命、物质、自然现象等有所了解,但对于更深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可能还没有明确的认识。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在素质方面,学生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需要通过引导和启发来培养。
简短介绍科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科学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科学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科学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科学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的特性和重要性。
【解答】首先,准备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一个灯泡和一些导线。将导线连接电池的正负极,然后将导线的一端连接开关,另一端连接灯泡。当开关关闭时,电流通过灯泡,使其发光。这个过程中,电池提供电能,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灯泡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例题3:探究物体的浮沉
【题目】请解释为什么木头会浮在水面上,而铁块会沉入水底。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科学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科学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科学。

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教学教案

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使用人第一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让我们从观察开始班 1 一年级级本课是通过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事教材分析物的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并加强对感官器官的保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 观察事物主要是通过眼、耳、鼻、舌、手这些感官器官来观察事物的特点从而更深入的了解事物、记忆事物2. 眼、耳、鼻、舌、手是我们主要的感官器官,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2. 眼、耳、鼻、舌、手是我们主要的感官器官,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观察事物时常用的感官器官是眼、耳、鼻、舌、手。

平时要加强对感官器官的保护。

一、观察西瓜1. 出示课件图——西瓜图组2. 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西瓜有什么特点?3. 学生观察,并独自作答。

4. 教师总结:绿色的外皮、外皮上有条状、瓜颠是红色、有黑色的瓜子5. 大家都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6 学生分组讨论7 教师整理: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尝;手—摸。

(观察事物的方法)二、眼、耳、鼻、舌是我们观察时常用的感官,手也能帮助我们观察。

三、保护感官1. 通过观察的方法我们知道眼、耳、鼻、舌、手是我们常用的感官器官2. 生活中,感官器官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2. 生活中,感官器官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观察家里至少两种事物,记录好它们的特点,并且说明它作业布置们是通过哪些感官观察得出的教学过程,1.让我们从观察开始,眼—看耳-听板书设计感官器官`鼻-闻舌-尝\手-摸,教学反思第二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找物体的相同1主备1教学内容和不同1人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分别通过比一比和教材分析找不同来传递本课内容1.通过观察,事物分别都是通过形状、颜色、轻重、软硬教学目标1来进行分类2.通过观察,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相同和不同之处2.通过观察,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相同和不同之处重点难点1事物之间是通过形状、颜色、轻重、软硬来进行分类;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相同和不同之处教一、比一比1.出示课件图例——积木和玩具混合图2.提问学生:同学们认识这些东西吗?学生作答:积木、玩具3.这些积木和玩具混在一起,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什么办法来比较一下它们?4.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做出回答二、5.教师整理小结:比较形状、比较颜色、比较轻重、比较软硬三、6拓展练习:同学们家里都有哪些东西可以进行比较过的,都是通过哪些方法比较的?四、找我们的不同和相同学1.观察课本P6人物图组是问这群小朋友都在干嘛?程压回答:都在互相比较身高、胖瘦、头发、手掌、脚t继续提问: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进行比较?分组讨论:胳膊的长短、腿的长短、力气的大小等等板书设计2.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比一比:比较形状、比较颜色、比较轻重、比较软硬找一找:身高、头发、胖瘦、手掌、脚掌教学反思第三课给物体分类主备教学内容给物体分类本节课学习的是分类与整理的知识,主要是为了了解学教材分析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1.通过分类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的对事物进行分类整理2.生活中,需要分类整理的事物有很多,本节课的学习教学目标能让学生从不同事物分类整理的方法中总结规律、积累经验2.生活中,需要分类整理的事物有很多,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从不同事物分类整理的方法中总结规律、积累经验分类整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何正确的进行分类整理,重点难点需要对事物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掌握方法教一、认识分类1.教师出示不同的铅笔课件图让学生找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学生分组学习,找不同和相同,并进行分组、归类3教师巡查指导并总结方法:心通过长短分类@通过颜色分类学@通过有无橡皮头分类过程@通过笔身图案分类二、4.得出结论:通过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就可以作分类。

一年级科学上册走进科学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走进科学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走进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帮助学生建立对科学的初步认识,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PPT:通过PPT展示图片、动画等资源,辅助教学。

2. 实验器材: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气球、火箭车等,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学习。

3. 教学视频:录制相关的教学视频,供学生观看和学习。

教学方法和手段:1. 实物展示: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讲解与演示:通过讲解和演示科学实验和现象,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原理和应用。

3. 小组讨论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游戏化教学:设计有趣的科学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学习新课(20分钟)通过讲解、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 讲解科学的定义和科学研究的对象。

b. 演示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和现象,如水的浮力、光折射等。

c.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科学现象和应用,加深对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

3. 巩固练习(1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操作和口头表达等方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 分组合作,让学生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用气球制作火箭车。

b. 口头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走进科学》教案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走进科学》教案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走进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初步认识科学课,了解科学的趣味性。

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愿意去观察和探索。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身边的现象,培养简单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好奇心。

3.探究实践:参与简单的科学活动,如观察植物、小实验等。

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科学工具,如放大镜。

4.态度责任: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对科学课产生兴趣,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

2.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和探索。

三、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提问的能力。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道具(如会变色的液体、能浮起来的物体等)、放大镜、各种动植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一本小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科学课1.导入(5分钟)趣味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吗?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开启神奇的科学之旅,一起探索这些有趣的问题。

展示图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图片,如火山喷发、彩虹、太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学习(30分钟)什么是科学(10分钟)教师讲解:用简单的语言向学生解释科学就是对周围世界的观察、研究和探索,了解事物是怎么发生、发展的。

举例说明: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行为等,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课上做什么(20分钟)介绍活动:告诉学生在科学课上,我们会观察各种有趣的事物,做一些小实验,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展示实验:教师进行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如将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气泡,让学生观察并感受科学的神奇。

3.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内容:回顾什么是科学以及科学课上会做哪些事情。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或植物,并记录下它的特点。

第二课时:观察身边的事物1.复习导入(5分钟)提问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什么是科学?科学课上我们可以做什么?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科学教案上册走进科学

一年级科学教案上册走进科学

一年级科学教案上册走进科学
世界
一、课前准备
1.准备演讲用PPT、多媒体课件。

2.准备教具和实物样品,可以用蔬菜、水果、动物实物等进行实物的演示,让学生对科学的现象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3.准备教学活动,如游戏,启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团结性。

4.集中学生注意力,向他们讲解微积分知识,让他们轻松地学习和理解科学。

二、创设语言氛围
1.用积极的气氛来激发学生对微积分思维和探究精神,强调重视科学元素,初步构建科学秩序和规律。

2.正确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科学术语来解释微积分概念,让他们可以更高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鼓励学生克服害怕,主动提出科学问题,让他们可以更多地学习科学
元素,并能够探究和研究微积分知识。

三、进行演示
1.以动物、植物实物进行演示,让学生明白动物、植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掌握环境规律,学会适应环境变化。

2.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的精彩瞬间和自然现象,让学生完全了解生物学知识。

3.使用温习和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科学常识,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

四、引导综合
1.通过考查、讨论和小组课堂活动,加强学生的观察、比较、综合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科学的大家庭并参与科学实验。

2.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种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语言化之外,实际进行科学实践,提高对客观现象的认识能力。

3.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科学规律,让学生体会科学的真谛,更加热爱科学,培养真实的科学精神。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开学第一课走近科学教案.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开学第一课走近科学教案.docx

《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课前准备根据参与课程人数,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到达指定教室坐好等待开课并可进行预习;按课程需要4人围坐组成一小组;课程所需PPT加载完成,各项设置确保无误。

教学目标明确本学期就科学学科上课期间的各项要求;所有学员能准确的说出什么是科学;所有学员能大致的说出科学与我们的关系;所有学员学会怎么样学习科学并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lmin师:欢迎来到我们的科学课堂(自我介绍)在这里老师会认真教,那么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好好的学,共同创造一个有趣的生动的课堂。

大家说好不好呢?学:好!师:那么我们在开始我们的科学之旅之前,老师先将一些要求告诉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够遵守这些要求。

制定要求5min师:首先老师要讲一下课前准备,在上课前你需要准备好所有材料:笔、书本、记录本、以及上课要求准备的材料;然后安静的到自己的位置坐好等待老师上课,我们在老师上课前就听从助教老师的安排。

第二个就是在老师上课讲解时,大家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老师上课; 同时没有借笔、削铅笔或说悄悄话的现象出现。

当我们有问题时就举起右手,获得老师的许可后就可以发言;同样在课堂上如果有没明白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老师希望大家勇敢一点,大声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接着就是当你们小组合作时,大家要认真看和听所需要完成的任务,确保自己理解自己该做什么;如果不清楚可问身边的同学,也可举手询问老师;如果有人向你寻求帮助,你要有耐心、热情地帮助别人;小组讨论时声音不能太大,不让干扰到其他小组;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充分利用时间,让小组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

老师有一个小小的口令,那就是当老师说到123, 321,快快快,这时大家需要马上坐端正,并保持安静。

大家都听明白了吗?学:……导入重点2min师:下面我们将正式走进科学,去了解科学,去探索科学。

请大家思考这三个问题:第一科学是什么?第二科学与我们有什么关系?第三我们要怎么样学习科学?学:(可能会有一阵讨论)师:321, 123,快快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走近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具体目标包括: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2. 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科学探究技能,如提出问题、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包括求真、务实、创新、协作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了解科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思维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3. 应对策略:通过实践操作、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探究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
1. 课程大纲:包括课程名称、学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2. 各环节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包括导入、新课教学、探究活动、课堂小结、作
业布置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3. 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每组4-5人,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任务,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通过问题导入、探究实践和总结反思等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网络资源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评估方法: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和测试等方式,多角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1. 课堂练习:通过问题解决、小组讨论和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如预习、复习、阅读相关文献等,以便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和测试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
1. 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
程内容。

2. 实验或演示工具:如实验器材、模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和实验方法。

3. 评估工具:如问卷调查、反思日记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以便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七、结论
本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综合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教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八、教学反思
课程结束后,需要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以下是本教案的反思点:
1. 成功之处:通过项目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案:在某些知识点上可能存在一些漏洞或难度不当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完善教案。

例如,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和贴近生活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可以更加注重任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避免部分学生无法参与进来。

3. 建议与感受: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更具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探究活动,例如与生活相关的科学现象探究、科技创新项目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