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二语自我动机系统是指人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内在的自我动机和外部奖励的相互作用。
这个理论研究了潜在的、经验的、带有意识的和非意识的自我动机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受到个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这个系统中,内部动机是指人们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和愿望,以及学习的目的和目标的内部动机。
这些动机可以是基于自主性和自由意志的,也可以是固定的和非自愿的。
外部动机是指外部奖励,如好成绩、奖励、奖品或称赞等,这些奖励可以激发人们的学习动机,但也可能降低学习动机。
二语自我动机系统不仅研究了内部和外部动机因素,还研究了自我调节过程。
这些调节过程包括:1.目标定向:在学习过程中,人们会为自己设定目标和任务,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
2.自我效能:人们对自己能否完成任务的信念,这种信念可以影响人们的学习结果和学习动机。
3.情绪调节:人们的情绪会影响学习和学习动机,而自我情绪调节能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学习中的压力和困难。
4.心理需求:这指的是人们的自我实现、社会适应和自我认同的需求,这些需求可以影响到学习动机的形成和维持。
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还考虑了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个人因素包括性格、文化背景、学习风格、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等。
这些因素可以影响动机的形成和维持。
环境因素包括教育政策、教学方法、教师和同学、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
这些环境因素可以刺激或抑制学习动机。
总的来说,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为人们了解学习动机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观点。
这也为教育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例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如何创造适当的学习环境等。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二语自我动机系统(L2 Motivational Self System)是指个体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涉及到的自我概念、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等各个因素的综合系统。
它主要由自我动机、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这三个核心部分构成。
自我动机是指学习第二语言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动机因素。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对于语言学习的内在兴趣和乐趣,以及获得自我成就感的动机。
外在动机是指个体受到外界奖励和惩罚等外在因素的影响,驱使个体去学习第二语言。
自我动机决定了个体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
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与目标语言和目标语言社区进行认同和接纳的程度。
个体的自我认同程度影响了个体对目标语言学习的态度和动机。
如果个体具有高的自我认同水平,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第二语言;相反,如果个体对目标语言和目标语言社区产生了认同障碍,他们就会更加消极被动地对待学习第二语言。
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在学习第二语言方面的能力和表现的评价。
个体对自己的自我评价会影响个体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如果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并且对自己的进步和成就进行积极评价,他们就会更加有动力去学习第二语言;相反,如果个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和否定,他们就容易失去学习动力。
基于上述理论,研究者们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实证研究。
研究者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调查了学习者的自我动机、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等方面的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自我动机、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等因素对其语言学习的动机和学习效果有着显著影响。
研究者们还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教师对学生自我动机系统的激励作用。
他们发现,教师的积极反馈、激励和支持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而教师的消极反馈、批评和压力则容易阻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自我动机系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他们的语言学习效果。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研究
摘要:动机能够促进二语学习者进行有效的学习并提供持久的动力,二语习得动机的研究已经成为二语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着重阐述d??rnyei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产生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及其主要内容。
关键词: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基础1.引言自gardner & lambert (1959)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二语学习者的动机进行研究后,二语学习动机研究已经成为二语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杨涛,李力,2010)。
尤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gardner动机理论的争议使二语学习动机研究进入一个多元化时代(武和平,2001)。
二语/外语研究心理学派的学者借鉴更广范围的心理学理论,在gardner等的经典动机模式基础上发展出一些“扩展模式”。
其中,英国心理学家d??rnyei的研究最为引人注目。
在梳理本学派传统、借鉴社会文化学派成果的基础上,d??rnyei (2005)将一些影响重大的二语习得理论与自我认同理论联系起来,提出了二语动机自我系统。
本文将着重阐述该理论体系产生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及其主要内容。
2.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的基础2.1可能自我和未来自我导向理论自我概念一般被认为是通过自己对现实中的自我进行分析而得出的对于自我的总结性论断,它是个体对当前自我的看法。
而可能自我是个体未来状态下的某种自我表现,包括思想、形象和理念,它是个体未来目标和志向的表现(d??rnyei, 2005)。
可能自我的概念是由markus和nurius(1986)提出的,他们将可能自我定义为“个体对于自身未来愿意成为什么人,想要成为什么人,以及害怕成为什么人的想法”,也就是自我怎样通过设立目标和期望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根据markus和nurius的定义,可能自我是人们对尚未实现的可能性的一种概念化,比如希望、愿望和幻想。
从这方面来看,可能自我是一种未来自我导向。
可能自我是抱负和动机的认知表现,是动机和自我概念之间的纽带,有助于动机的产生与维持。
大学生二语动机自我系统,语言焦虑及交际意愿
语言焦虑对二语学习的影响
负面影响
语言焦虑可能会干扰学习者的注意力和 记忆力,导致他们难以有效地处理语言 信息。焦虑还可能导致学习者减少参与 课堂讨论和其他语言使用活动,从而降 低他们的语言实践机会和学习效果。
VS
正面影响
适度的焦虑可能会激发学习者的动力,促 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第二语言。然而, 如果焦虑感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可能会 对学习者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产生负面 影响。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
02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定义与构成
定义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是学习者在二语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自我感知、信念和态度等心理要素的集合,它对学习者的学 习行为和成果产生重要影响。
构成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是目标设定、自我效能和价值感知。目标设定指学习者对二语学习目 标的定和追求;自我效能指学习者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和信心;价值感知指学习者对二语学习价值和重要性的认 识和评价。
交际意愿
04
交际意愿的定义与影响因素
定义
交际意愿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愿意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意愿程度。
影响因素
1)个人因素:包括自信、焦虑、性格等;2)环境因素:包括课堂氛围、教师态度、同学关系等;3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语言地位、文化距离、社会距离等。
交际意愿与二语学习的关系
正面影响
高交际意愿的学生通常更愿意主动参与语言 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机会 ,提高二语水平。
在二语学习过程中,语言焦虑和交际意愿是影响学习者学习 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这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 影响机制有助于为语言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语言焦虑及交际意愿之间的关系, 并尝试揭示潜在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摘要】二语自我动机系统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就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概念,包括内在动机和外部激励等因素。
接着分析了影响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因素,包括个人特征、社会环境等。
进一步探讨了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模型和测量工具,以及相关的实证研究。
最后总结了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启示,指出重视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为深入探讨二语自我动机系统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理解二语自我动机系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为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理论研究、概念、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测量工具、实证研究、启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研究背景主要可以追溯到教育心理学和二语习得领域。
自我动机是指个体内在的动力和愿望,驱使其实现个人目标和意愿的心理机制。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往往需要强大的自我动机来支撑。
研究二语自我动机系统对于理解学习者的动机及其对学习行为和成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多,学习第二语言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许多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这些因素往往会对学习者的自我动机产生影响。
研究二语自我动机系统有助于揭示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的动机变化和发展规律,从而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通过深入探讨二语自我动机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动机构成和变化,进而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他们的语言学习效果。
1.2 研究意义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二语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增强学习效果以及提高学习成就具有积极的作用。
了解二语自我动机系统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语学习动机变化机制研究
二语学习动机变化机制研究引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二语学习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增多,学习第二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提高竞争力和扩大视野的必要途径。
二语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动机的变化。
本文将对二语学习动机的变化机制进行研究,探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动机发生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一、二语学习动机的概念动机是指人们在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推动力量,是人们行动的内在动力。
二语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时所产生的动力和愿望。
在二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动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非常普遍的。
二、二语学习动机变化的原因1. 外部环境影响外部环境的改变是导致二语学习动机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习者可能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从而改变了对学习任务的动机和兴趣。
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也会对其动机产生影响,比如学习者所处的语言环境、文化环境等都可能对其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2. 个人因素学习者自身的特点和个人经历也会对其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学习者可能因为个人兴趣、学习目标、自我认同等方面的因素而调整自己的学习动机。
学习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健康等因素也可能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3. 学习任务特点学习者所面临的学习任务的特点也会对其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学习任务的难度、挑战性、实用性等都可能导致学习者的动机发生变化。
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知和评价也会对其动机产生影响。
三、二语学习动机变化的影响1. 学习效果学习动机的变化会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一般而言,学习动机高的学习者会更加专注和积极地投入学习任务,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相反,如果学习者的动机下降,可能会导致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下降,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2. 学习态度学习者的动机变化还会对其学习态度产生影响。
学习动机高的学习者一般会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乐观对待学习任务,乐意接受挑战,而动机低的学习者可能会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任务持怀疑和抵触的态度。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二语学习动机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自2005年以来,二语学习者的动机一直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二语习得领域,学习者的自我动机系统对于他们的习得进度和成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系统地探讨二语学习者的自我动机系统的相关理论,并阐述其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需要了解二语学习者的自我动机系统的定义。
自我动机系统是指学习者内在的、个体主体性的学习动机状态。
它是由学习者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期望和标准等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都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产生影响。
自我动机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随着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调整。
在研究二语学习者的自我动机系统时,有三个重要的理论模型需要被考虑。
第一个模型是戴维斯(1994)提出的自我动机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自我动机是学习者对目标的期望和希望以及他们对目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的信念的结果。
在这一理论中,自我动机被分为情感动机和认知动机。
情感动机包括学习者对目标的情感投入,认知动机包括学习者对目标的认知评价。
第二个理论模型是戴克曼和瑞安(2000)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学习者的自我动机受到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的影响:自主性、能力和关系。
学习者如果能够满足这些心理需要,就能产生更强的自我动机。
第三个理论模型是加德纳(1987)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学习者的自我动机受到他们的智能类型和个性特征的影响,不同类型的智能和个性特征会对自我动机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语学习者的自我动机系统的形成也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学环境、教学法和社会文化因素等。
教学环境对学习者的自我动机系统产生影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增加学习者对目标的信心和信念;另一种是调节学习者对目标的情感投入。
教学法对学习者的自我动机系统的影响体现在它是否能够提供学习者主动参与、自主选择和自我激励的机会。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的研究现状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的研究现状发布时间:2022-01-06T07:54:41.50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4期作者:朱玉[导读] 动机一直是影响学习者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
朱玉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 330000摘要:动机一直是影响学习者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是动机领域的最新理论,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内容,并介绍国内外学者对该理论进行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学习动机;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二语习得学习动机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学家们最先开始对动机进行研究,后来,有学者将其和二语学习联系起来。
二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始于Gardner和Lambert(1972)。
在Gardner和Lambert提出的社会教育模式中,动机被分为工具性动机和融合性动机。
工具性动机指二语学习者学习二语是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如获得学位,通过考试等;而融合性动机指的是学习者对二语抱有很大的兴趣,他们希望自己能够融入目的语社团[1]。
迄今,有许多的学习动机理论不断被提出,最新的学习动机研究理论则是由D?rnyei提出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
一、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D?rnyei在提出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的时候,基于前人研究的同时,也借鉴了心理学中Higgins(1987)的“自我不一致”(self discrepancy)[2]和Markus和Nurius(1986)的“可能自我”(possible self)理论[3]。
在整合了“自我不一致”“可能自我”等理论之后,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于2005年提出,具体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1)理想二语自我(Ideal L2 self),指一个人对将来使用第二语言自我形象的美好愿景,它体现了个人的将来使用二语的希望。
这个美好希望旨在激发人们投入精力来学习二语,强大的学习动力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引言二语自我动机系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自发地采取行动以达到其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系统。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自我动机系统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影响学习者的动机水平、学习策略的选择以及语言学习的成效。
本文旨在探讨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探讨其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一、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框架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框架最早由加拿大心理学家戴科斯特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
戴科斯特认为自我动机系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自己的目标、期望和信念的调节,形成一种自我调控、自我激励的心理系统。
自我动机系统包括了自我决定和自我调节两个方面。
自我决定是指学习者对于学习行为的目标、价值和意义的认知和确定,而自我调节是指学习者在实际学习行为中,通过对自己的动机、兴趣、情感和认知的调节,激发学习行为的动力和持久性。
二、自我动机系统在二语学习中的作用自我动机系统在二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我动机系统可以影响学习者的动机水平和动机稳定性。
在二语学习中,学习者的兴趣、动机和期望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
一个积极的自我动机系统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起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学习。
自我动机系统还可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通过不同的学习策略来促进语言知识的获取和运用。
一个积极的自我动机系统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果。
自我动机系统还可以影响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成效。
通过对自我动机系统的调节和激发,学习者可以更加有效地习得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
三、自我动机系统的影响因素自我动机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体因素是决定自我动机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习者的性格、情感、动机、认知等个体因素都会影响其自我动机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一个性格外向、乐观的学习者更容易形成积极的自我动机系统,从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学习。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二语自我动机系统是指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内部的动机和个体差异的系统化组织。
它包括学习者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和态度的形成、维持和转变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认知、情感和行为元素。
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动机概念及分类、自我概念及研究、动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以及动机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动机概念及分类是研究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基础。
动机是指个体追求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求的内部驱动力。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维持动机和终极动机等。
在二语自我动机系统中,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往往与个人兴趣和愉悦感相关,而外在动机则与外部奖励和压力有关。
自我概念及研究是研究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重要内容。
自我是个体对自身的认知、评价和意识体验的总和,是个体对自身的理解和反思。
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的心理构造,包括认知自我、情感自我和行为自我等方面。
在二语自我动机系统中,学习者的自我概念与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成就的认知和评价密切相关。
动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是研究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核心内容。
动机与自我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动机影响自我,自我反过来又影响动机。
一方面,动机可以影响学习者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进而影响到学习者的动机水平和努力程度;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概念也可以对动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了解动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学习者的二语学习动机至关重要。
动机系统的发展与应用是研究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未来方向。
动机系统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和培养学习者的积极情感,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语言学习成效。
在应用方面,动机系统的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指导学习者提高学习动机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也可以为教材编写和教学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涉及动机概念及分类、自我概念及研究、动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以及动机系统的发展与应用等方面。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学习第二语言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需求和选择。
而对于个体来说,其学习动机是推动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对于深入理解二语习得过程以及指导二语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语自我动机系统主要研究从自我内部产生的动机驱动力,探索如何发展个体的主观价值和目标意识以及如何在学习中获得自我满足感。
研究表明,个体的自我动机系统由自我效能感、期望、目标导向等几个核心构成。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念,期望则指个体对于能力和掌握程度的预期和期待,目标导向则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确立的清晰、明确的目标和目标导向。
借鉴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可以有效地解释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发展和变化。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动机与未来的预期和未来观念密切相关。
未来观是人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境的想象和预期,而未来观念则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社交位置、经济地位等方面的预期。
因此,个体的未来观念和未来观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动机。
同时,自我决定理论也为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
自我决定论认为,个体对自己行为和决策的自主权和控制权是提高学习动机和行为持久性的关键因素。
在二语学习过程中,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获得足够的自主决策权和自主决策空间,从而真正实现学习的内在动机。
因此,在指导二语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个体的自我动机系统特点,同时也要注重建立起合适、合理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通过重视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二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为指导二语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从二语动机自我系统(L2MSS)的角度探讨中国研究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从二语动机自我系统(L2MSS)的角度探讨中国研究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摘 要:在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动机在第二语言习得(SLA)中的重要作用被广泛认可。
它为第二语言学习提供了主要动力,也为维持漫长而乏味的学习过程提供动力。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L2MSS)是由Dörnyei提出的动机理论,为探索这一重要领域提供了指导。
本研究的重点是基于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探讨在英国某大学学习对外英语教学专业(TESOL)的中国研究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本研究采用了半结构式访谈来收集六位参与者英语学习动机的定性数据。
研究显示,理想二语自我、应该二语自我和二语学习经验都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产生了影响。
本研究的三个研究问题使我们对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有了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外英语教学;研究生作者简介:汤昕(1998.09-),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学习动机,二语习得等。
一、概述如今,语言学习者的动机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动机因不一致性和流动性而成为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研究热点。
心理学家Dörnyei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L2MSS)理论重新定义了二语动机的概念,以关注动机与当代自我和身份理论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为L2MSS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因为以前很少有人专门针对在英国读TESOL的研究生开展研究。
此外,本研究将有助于国外就读TESOL的学生对动机和英语学习的理解,若以后他们成为英语老师,也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教学中注意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另外,本研究也有助于在国内就读英语教育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了解国外读TESOL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看法,对不同的人生选择进行对比,更好地完善自己。
2005年,Dornyei提出了一种新的二语动机理论,即二语动机自我系统,这也是本研究应用的预定理论框架。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包含三个方面:理想二语自我(Ideal L2 Self):指的是学习者的理想自我形象。
高中学生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外语焦虑和交际意愿的相关性研究
在中介效应分析中,我们发现外语愉悦在二语坚毅与交际意愿之间起到了部 分中介作用。这意味着,二语坚毅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交际意愿,还可以通过提高 外语愉悦来增强交际意愿。相反,焦虑在二语坚毅与交际意愿之间起到了完全中 介作用。这意味着,焦虑不仅可以直接抑制交际意愿,还可以通过降低外语愉悦 来抑制交际意愿。
结论
本次演示对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分析已有研究,可以 发现学习动机是影响外语二语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 习者表现出不同的动机类型和特点。然而,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空白,需要 未来的研究加以解决和拓展。为此,研究者可以尝试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 者动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拓展研究对象和方法,从而为提高外语二语教学质 量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是指个体在二语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动机信念和目标,包括 成绩动机、趋利避害动机和自我效能力动机。这些动机信念和目标对二语学习者 的行为和成果具有重要影响。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 的信念,它在二语学习中对学习者的态度和表现起到关键作用。
语言焦虑
语言焦虑是指二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和恐惧感。这种焦虑 感可能来源于学习者对语言表达和理解的担忧,也可能是对他人评价的恐惧。语 言焦虑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具有消极影响,可能导致学习者动力下降,进而影响 其学习表现。
动机研究成果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可以发现外语二语学习动机主要包括以下类型:兴 趣动机、自我提升动机、任务动机等。其中,兴趣动机是最为常见的学习动机, 它源于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浓厚兴趣。自我提升动机则是指学习者希望通过掌握 目标语言来提升自身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任务动机则是指学习者受到外界任务 或压力的影响而努力学习。这些动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总 体上都对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成效产生积极影响。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引言二语习得一直是应用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自我动机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自我动机系统是指一个综合的自我动机体系,它包括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因素,能够影响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节和行为表现。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相关理论出发,探讨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自我动机是指个体在行动的过程中主动调动和维持内在的动机,以达到自身的目标。
二语自我动机系统是指学习第二语言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套自我动机体系,它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以及最终的学习成就。
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形成和运作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比如情感、动机、人格特质等。
在相关的理论中,有几种重要的理论框架值得关注。
1. 成就目标理论成就目标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达芬·麦克雷托,哈罗德、阿特金斯等学者共同提出的,它认为个体在学习中会形成不同的目标取向,包括任务取向和自我取向。
任务取向的学习者将更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成长,而自我取向的学习者则更关注结果和表现。
在二语学习中,不同的成就目标会影响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和自我动机。
2.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迈克·瑞安和理查德·迪西提出的,它认为人类的行为受到三种基本的需求驱动,包括自主性、联接性和能力。
在二语学习中,学习者的自主性程度、与他人的联系以及自身的能力感受都会对其自我动机产生影响。
3. 需求成就理论需求成就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麦克莱兰提出的,它认为人类的需求包括成就需求、权力需求和归属需求。
在二语学习中,学习者追求学习成就、希望在语言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权力和地位、以及期待与其他学习者形成紧密的群体联系,这些需求会直接影响其自我动机的产生和发展。
二、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二语自我动机系统是指学习者内在的动机和外部的动机相互作用的一个系统,它对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就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基础、构成因素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并探讨二语自我动机系统在语言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自我决定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由心理学家瑞安和迪西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它认为人们的自我动机来自内在需求和外在激励的相互作用,而这种内在需求主要包括自我认同、自主性和能力感。
成就目标理论则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目标取向,分为任务取向和自我取向,任务取向的学习者更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学习本身的乐趣,而自我取向的学习者则更注重与他人的比较和竞争。
二语自我动机系统将这两种理论进行了整合,认为学习者的自我动机来自于内在的需要和外部的激励,并受到个体的成就目标取向的影响。
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由多个构成因素组成,主要包括自主性、归因信念、学习目标、情绪调节和自我调节等。
自主性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决定和自我管理能力,它与自我决定理论中的自主性需求相对应。
归因信念则是学习者对于自己能力的信念和对于学习成绩的归因方式,这直接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行为。
学习目标则包括任务目标和自我目标,它们对学习者的情绪调节和自我调节起着重要的影响。
情绪调节是指学习者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所表现出的积极情绪,它与成就目标理论中的任务取向密切相关。
自我调节则是指学习者对于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能力,它与成就目标理论中的自我取向相关。
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习者自身特点、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等。
学习者自身特点包括性格、能力、动机和学习经历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自主性、归因信念和学习目标等构成因素。
学习环境则主要指学习者所处的教育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这些环境对学习者的情绪调节和自我调节起着重要的影响。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作者:杨蕊伊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0期摘要:动机在二语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为学习者学习二语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且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研究早已成为教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研究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主要理论以及它所产生的心理内容部分。
关键词:二语自我动机心理引言从Gardner& Lambert(1959)以社会心理学角度对二语学习者的动机进行分析探讨之后,二语学习动机研究已经成为二语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杨涛,李力,2010)。
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对Gardner动机理论的争议使二语学习动机研究进入一个多元化时代(武和平,2001)。
心理学派的学者在研究二语动机中扩展了更广的心理学的内容,延伸了Gardner等所提出的以经典动机模式为基础的内容。
其中,相关成就最大的当属英国心理学家Dörnyei的研究。
Dörnyei (2005)在根据本学派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学派成果的基础上,将一些已有的并且有一定影响的二语习得理论与自我认同理论结合起来,就产生了二语动机自我系统。
理论基础自我概念一般是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进行分析而得出的一个总结性言论,它可以被认为是自己对当前自我的认知,而可能自我是个体未来状态下的某种自我表现,包括思想、形象和理念,它是个体未来目标和志向的表现(Dörnyei.2005)。
Markus和Nurius(1986)首次提出“可能自我”的定义:“个体对于自身未来愿意成为什么人,想要成为什么人,以及害怕成为什么人的想法”,也就是说个体通过对自我的评估设立目标来约束自己并完成它。
同时,根据两位学者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可能自我是一种未来自我的导向,是未完成的,是自己对自己期望的设立。
通常我们可以看着为愿景、愿望、幻想和希望等。
可能自我作为链接动机和自我理论的枢纽,是动机的认知表现形式,是抱负的代表,有助于促进动机的产生以及强化动机来加快学习目标的完成。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二语自我动机系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动机状态。
动机是指学习者内在的或外在的力量,驱使他们参与到学习中,去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自我动机则是指学习者内部自我调节动机的能力,能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
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自我决定理论、成就目标理论和调节焦虑理论等。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动机来源于自主性、能力感和关系。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内在的满足感、自主性和能力感,就能够激发和维持自己的学习动机;成就目标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动机受到他们的目标导向和任务取向的影响;调节焦虑理论则指出,焦虑情绪会对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动机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在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中,也有一些实证研究得出了重要的结论。
学习者的自主性对于二语自我动机的实现和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能力提升,也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而对于这些困难和挫折的应对方式和心理状态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激发学习者的自主性和能力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通过给学习者提供一些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能力提升。
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积极的教学策略,帮助学习者处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减少他们的焦虑情绪。
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对于理解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机制,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学习者的内部动机状态,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激发和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进一步深入研究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对于二语教学实践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引言自我动机是指个体内部的潜在动力,驱使他们完成某种任务或行为。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自我动机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可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成就。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二语自我动机系统进行理论研究,探讨其内涵及影响因素,为二语教学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一、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内涵二语自我动机系统是指个体内部的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机制,影响其在二语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态度。
在二语自我动机系统中,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元素:目标取向、情感调节和行动规划。
目标取向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语言学习目标的认知和态度,情感调节是指学习者对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和情绪的调节能力,行动规划是指学习者对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计划和实施能力。
1.目标取向目标取向是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核心元素之一,包括目标设定和目标完成的动机。
在目标设定方面,学习者需要明确自己的语言学习目标,比如想要达到什么水平的语言能力、在何时能够达到目标等。
这些目标的设定对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行为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标完成的动机则指的是学习者对自己设定的目标的动机,包括学习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行动。
研究表明,学习者对自己设定的目标越重视和认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和表现也会更好。
2.情感调节情感调节是指学习者对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和情绪的调节能力,包括情感认知和情感调节两个方面。
情感认知指的是学习者对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的认知和理解,比如对学习过程中的挫折、焦虑和成就感的认知。
情感调节指的是学习者对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进行调节和管理,使其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状态和行为。
情感调节能力的高低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成就有着重要的影响。
3.行动规划行动规划是指学习者对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计划和实施能力,包括计划制定和行动执行两个方面。
计划制定指的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规划和安排,如何安排学习时间、如何安排学习内容等。
行动执行指的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实施和执行,付出行动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
二语自我动机系统是指个体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所激发的、与其内在动机和目标相关联
的心理动力机制。
它是指个体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涉及到个体对学习的态度、动
机和行为等方面。
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旨在揭示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的
动机形成、维持和变化机制,从而为二语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研究起源于浸入式学习环境的探讨。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研究者发现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个体对学习的动机和参与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因而提出
了浸入式学习环境对二语习得的积极影响。
此后,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概念逐渐被引入研
究领域,研究者开始关注学习者自身的主观体验、动机和意愿,以及这些因素对语言学习
的影响。
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三个构面:自主性、目标取向和动机。
自主性
指个体在学习中的自主选择和决策能力,包括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自我规划等方面。
目
标取向则涉及个体对学习目标的认识和设定,包括绩效目标、任务目标和理解目标等。
动
机则是个体对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个方面。
在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中,研究者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者探讨了个
体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的动机形成机制。
他们认为个体的动机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
同影响,其中内部因素包括个体的兴趣、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外部因素包括学习环境、教
学方法和教师的影响等。
研究者关注了个体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的动机维持机制。
他们
认为个体的动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此需要不断地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动机。
研究者研究了个体在二语学习中的动机变化机制。
他们认为二语学习的动机会随着学习过
程中的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对学习者的动机进行及时调整和干预。
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理论研究不仅对理论界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实践界有着积极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个体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的
动机机制,可以为二语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从实践上讲,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研究
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动机和需求,从而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