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噪声的测量与评估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交通噪声的测量

交通噪声的测量

交通噪声的测量【实验目的】交通噪声是目前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通过本次实验加深对交通噪声的了解,掌握等效连续声级及累计百分数声级的概念。

【实验原理】本实验中采用等效连续声级及累计百分数声级对测量的噪声进行客观量度。

等效连续A声级据能量平均的原则,把一个工作日内各段时间内不同水平的噪声,经过计算用一个平均的 A 声级来表示。

如果在工作日内接触的是一种稳态噪声,则该噪声的等效连续 A 声级就是它的 A 声级。

如果接触的噪声强度不同或不是稳态噪声,则按下法计算:Leq=10lg[1N0.1110AiNLi=∑] (1)式中 Leq-等效连续声级,N-测试数据个数L Ai-第i个A计权声级累计百分数声级Ln表示在测量时间内高于Ln声级所占的时间为n%。

对于统计特性符合正态分布的噪声,其累计百分数声级与等效连续A声级之间有近似关系。

Leq≈L50+(L10-L90)2/60 (2)式中:峰值声级(L10):表示在测量时段内,有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即噪声平均最大值。

它是对人干扰较大的声级,也是交通噪声常用的评价值。

平均声级(L50):表示在测量时段内,有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即噪声的平均值。

本底声级(L90):表示在测量时段内,有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即噪声的本底值。

等效声级(Leq):是将测量时段内间歇暴露的几个A声级表示该时段内的噪声大小,是声级能量的平均值。

【实验仪器】AWA5610P型积分声级计【采样点设置】道路交通噪声的测点应选在市区交通干线两路口之间,道路人行道上,距马路20cm 处,此处两交叉路口应大于50m。

测点离地高度大于1.2m,并尽可能避开周围的反射物,以减少周围反射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实验步骤】1、准备好实验仪器,打开电源稳定后,用校准仪对仪器进行校准。

2、测量时每隔5秒记一个瞬时A声级,连续记录200个数据。

测量的同时记录交通流量。

3、将200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分别找出L10、L90 L50带入公式(2)计算。

道路交通噪声测量与评价

道路交通噪声测量与评价

道路交通噪声测量与评价实验三道路交通噪声测量与评价一、实验意义和目的……通过本实验,要求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声级计的使用方法;(2)加深对交通噪声特征的全面了解,并掌握等效连续声级、昼夜等效声级、累计百分数声级的概念以及监测方法;(3)结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对所测路段交通噪声达标情况进行评价。

二、实验原理交通噪声的测量按照GB/T3222-94《声学-环境噪声测试方法》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测试评价量本实验中采用等效连续声级及累计百分数声级对测试的交通噪声进行评价。

等效连续A声级又称等能量A计权声级,它等效于在相同的时间T内与不稳定噪声能量相等的连续稳定噪声的A声级。

在同样的采样时间间隔下测量时,测量时段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可通过以下表达式计算:按此定义此量为:(6.1-1)式中:,:t时刻的瞬时声级; A,:规定的测量时间。

当测量是采样测量,且采样的时间间隔一定时,式(6.1-1)可表示为:(6.1-2)式中:,:第i次采样测得的A声级; Ain:采样总数。

累计百分数声级L表示在测量时间内高于L声级所占的时间为 n%。

对于nn 统计特性符合正态分布的噪声,其累计百分数声级与等效连续A声级之间有近似关系:2L?L+(L-L)/60 (6.1-3) Aeq501090式中:,:在测量时间内有10%时间的噪声超过此值,相当于峰值噪声级; 10 ,:在测量时间内有50%时间的噪声超过此值,相当于中值噪声级; 50,:在测量时间内有90%时间的噪声超过此值,相当于本底噪声级。

90三、实验仪器AWA6228型多功能声级计、HS5633声级计、AWA6221B型声校准器四、实验方法和步骤……2. 在分别选定的测量位置,布置测点。

测点选在两路口之间道路边的人行道上,离车行道的路沿20cm处,经处与路口的距离应大于50m。

在测量路段上布置测点,画出测点布置图。

噪声监测实验报告分析

噪声监测实验报告分析

一、实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了解和掌握噪声污染的现状,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本次实验对某区域噪声进行了监测和分析。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噪声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噪声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3. 分析噪声污染的特点和来源,为噪声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噪声监测仪:用于测量噪声水平。

2. 移动式测量车:用于移动测量仪器的位置。

3. 数据采集器:用于记录和分析噪声数据。

4. 风速仪、温度计、大气压力计:用于测量环境参数。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地点:某区域主要道路、居民区、工业区等。

2. 测量时间:上午8:00-11:00,下午14:00-17:00。

3. 测量方法: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进行测量,使用手持式噪声监测仪进行测量,测量距离地面1.2m,测量高度与受声者耳朵高度相同。

4. 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导入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噪声水平分析(1)道路噪声:道路噪声是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本次实验测量了某区域主要道路的噪声水平,结果显示,道路噪声主要集中在50-70dB(A)之间,高峰时段噪声可达80dB(A)以上。

(2)居民区噪声:居民区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商业活动噪声等。

本次实验测量了某区域居民区的噪声水平,结果显示,居民区噪声主要集中在40-60dB(A)之间,夜间噪声水平相对较低。

(3)工业区噪声:工业区噪声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设备、运输车辆等。

本次实验测量了某区域工业区的噪声水平,结果显示,工业区噪声主要集中在70-90dB(A)之间,高峰时段噪声可达100dB(A)以上。

2. 噪声污染来源分析(1)交通噪声: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本次实验发现,道路噪声主要来源于机动车辆、摩托车、电动车等。

(2)建筑施工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打桩、切割、钻孔等施工过程。

交通噪声实验报告

交通噪声实验报告

交通噪声实验报告交通噪声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交通工具在不同距离下产生的噪声差异,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为城市环境噪声控制提供参考。

二、实验器材1. 测量仪器:音频采集卡、麦克风、计算机。

2. 实验场地:室内和室外两个场地。

3. 实验样本:汽车、公交车、摩托车、自行车等多种交通工具。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实验,确保环境安静且无干扰因素。

(2)设置好测量仪器,包括音频采集卡和麦克风等设备。

2. 实验过程:(1)在室内和室外两个场地分别放置各种交通工具,并记录每辆车辆的型号和排量等信息。

(2)调整好测量仪器,开始进行录音。

每辆车分别从距离其10米、20米和30米处经过,每个距离段均录制3次,共计36组数据。

3. 实验后处理:(1)将所得数据导入计算机,利用音频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2)根据噪声级别等指标,对各交通工具在不同距离下的噪声水平进行比较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1. 不同交通工具在不同距离下的噪声水平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汽车、公交车和摩托车产生的噪声水平相对较高,自行车产生的噪声水平相对较低。

(2)随着距离的增加,各种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水平均有所降低,但降幅不一。

(3)在相同距离下,不同型号、排量等参数的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水平也存在差异。

2. 实验结果分析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城市中各种交通工具所产生的噪声水平存在差异,并且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这说明在城市环境中控制交通噪声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限制车辆行驶速度、提高车辆排放标准、建设隔音屏障等。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不同型号、排量等参数的交通工具在不同距离下产生的噪声水平存在差异。

(2)汽车、公交车和摩托车产生的噪声水平相对较高,自行车产生的噪声水平相对较低。

(3)城市中控制交通噪声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限制车辆行驶速度、提高车辆排放标准、建设隔音屏障等。

道路噪声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道路噪声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道路噪声环境监测实验报告标题:道路噪声环境监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进行监测,以了解和评估道路噪声污染状况,为噪声污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道路噪声监测主要基于声学原理,使用声级计等设备对道路两侧的噪声进行测量。

噪声污染的评价主要依据声压级(dB)和声功率级(dB)等参数。

同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和特征。

三、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选择城市典型交通干道作为监测对象,选取合适的监测点,避免周边建筑物、车辆等噪声干扰。

准备声级计、计时器、数据记录表等设备。

2.现场监测:在设定的监测点,采用声级计对道路两侧的噪声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测量时间选择早晚高峰时段和平时时段,以全面了解道路噪声状况。

3.数据处理:将监测数据整理成表格,计算各时段的平均声压级和标准差,分析不同时段的噪声污染状况。

4.结果分析:根据监测数据,分析道路噪声的来源、传播特性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对比不同路段的噪声污染状况,评估道路噪声污染的整体水平。

四、实验结果以下为某城市典型交通干道的噪声监测数据(单位:dB):1.道路A在早晚高峰时段的噪声污染较为严重,平时略好;2.道路B在平时的噪声污染较小,早晚高峰时段的噪声污染略有增加;3.二者整体噪声污染水平相近,但道路A的噪声污染波动较大。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污染状况。

实验结果显示,所监测的道路A和道路B的噪声污染整体水平相近,但存在早晚高峰时段的波动差异。

这为城市管理部门制定针对性的噪声污染防治策略提供了依据。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建议:1.在早晚高峰时段,对道路A实施交通管制措施,减缓车辆通行速度,降低车辆噪声污染;2.对道路B周边进行绿化带建设或安装隔音设施,以减轻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3.在非高峰时段,可考虑对道路A和道路B进行路面维修或更换降噪性能更好的路面材料,以降低车辆行驶噪声;4.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交通法规意识,共同营造宁静的城市交通环境。

交通噪声实验报告

交通噪声实验报告

交通噪声实验报告1. 引言交通噪声是城市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和分析交通噪声,深入探讨其特征及对人体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2. 实验设计2.1 实验目标本实验的目标是通过测量交通噪声的声级和频谱特性,了解其时域和频域的分布情况。

2.2 实验方法1.选择不同交通场景进行实地测量,包括大型道路、交叉口、高架桥等。

2.使用专业的声级计和频谱分析仪进行测量。

3.将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3 实验步骤1.在每个交通场景中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测量点。

2.使用声级计进行噪声测量,记录测得的声级数值。

3.使用频谱分析仪测量交通噪声的频谱特性。

4.将测得的数据整理并进行分析。

3. 实验结果3.1 声级测量结果以下是在不同交通场景下的声级测量结果:•大型道路:平均声级为70 dB,峰值声级可达85 dB。

•交叉口:平均声级为75 dB,峰值声级可达90 dB。

•高架桥:平均声级为80 dB,峰值声级可达95 dB。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交通噪声在不同交通场景下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峰值声级普遍较高。

3.2 频谱分析结果以下是在不同交通场景下的频谱分析结果:•大型道路:主要频率集中在100 Hz到1 kHz之间。

•交叉口:主要频率集中在1 kHz到4 kHz之间。

•高架桥:主要频率集中在4 kHz到8 kHz之间。

通过对频谱分析结果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交通场景下交通噪声的频谱特性存在显著差异,这也反映了交通噪声的复杂性。

4. 讨论与建议4.1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交通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包括睡眠质量下降、听力受损、心理压力增加等。

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交通噪声的声级普遍较高,特别是在交叉口和高架桥等交通密集区域,峰值声级更是可达到危险水平。

频谱分析结果也表明交通噪声的频率分布范围广泛,可能对人体的听觉系统造成更大的负担。

4.2 对策和建议为了减少交通噪声对人们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城市规划中应该考虑交通噪声的因素,合理规划道路和建筑物的位置。

噪声测量实验报告结论

噪声测量实验报告结论

噪声测量实验报告结论引言噪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通过对噪声的测量和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噪声的特点和来源,从而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保护措施。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环境和设备中的噪声水平,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实验方法我们选择了城市交通路口、办公室和机械工厂三个不同的环境,以及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和洗衣机三种不同的设备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专业的噪声测量仪器,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程进行了测量。

实验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测量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1. 不同环境下的噪声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在城市交通路口,噪声水平最高,平均为80分贝;在办公室中,噪声水平较低,平均为65分贝;而在机械工厂中,噪声水平最高,平均为90分贝。

2. 不同设备产生的噪声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

笔记本电脑的噪声水平相对较低,平均为40分贝;打印机的噪声水平较高,平均为60分贝;而洗衣机的噪声水平最高,平均为70分贝。

3. 噪声水平与距离的关系呈现反比例关系。

当距离噪声源越远时,噪声水平逐渐降低。

这一特点在所有测量环境和设备中都得到了验证。

4. 噪声水平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危害。

根据国际标准,长时间暴露在85分贝以上的噪声中会对人的听力产生损害。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高噪声环境中长时间停留,或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 噪声控制对于生产和生活环境至关重要。

在机械工厂中,为了保护工人的听力健康,应该采取噪声控制措施,例如安装隔音设备或降低机械设备的工作噪声。

结论通过本次噪声测量实验,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1. 噪声水平受环境和设备影响,不同环境和设备产生的噪声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2. 高噪声水平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噪声控制是保护工人和居民健康的重要手段,对于高噪声环境应采取相应措施。

综上所述,噪声测量实验对我们了解噪声特点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并对相关行业和个人的健康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验八 城市交通噪声测量

实验八    城市交通噪声测量

实验八城市交通噪声测量
一、实验目的
1.城市交通噪声的测量方法。

2.掌握HS5633数字声级计的使用
二、实验要求
1.了解城市交通噪声的基本量值及车流量变化引起交通噪声变化情况。

2.了解道路两侧的交通噪声分布规律。

三、实验环境
1.城市交通干线两侧
2.HS5633数字声级计
HS5633数字声级计简介:
该仪器符合国际IEC651或GB3785-83Ⅱ型仪器的要求。

能实现一般声级测量并具有最大声级保持功能,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测量范围:40—130dB
2)频率特性:A计权
3)检波特性:真实有效值
4)动态特性:快和慢
5)传声器:1/2英寸驻极体电容传声器
四、实验内容、步骤
实验地点:大唐西市
车流量:
测量时,按照实验指导,没五秒钟读取一个数据,一个点读取200个数据.一共测量10个点
每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米.
将数据记录下来后,用matlab处理数据.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思考题
1.可否以所测路段的噪声代表改城市的噪声水平?
答:不可以,因为这个路段只是城市的一个局部,各个路段的交通忙碌程度不一样.另外天气对交通的影响程度也很大,不同天气车流量是不一样的.
2.道路两旁的噪声分布符合什么样的规律?
答:基本上,随着距离道路的距离越远.噪声越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城乡规划2班
一、实验原理
1.城市交通干线两旁噪声来源复杂,主要有发动机噪声,汽车排气噪声,轮胎路面摩擦噪声等,其复杂的声场只能通过仪器测量其统计百分数A声级来确定。

2.选取某主干道旁三个测点,每组测量使用声级计每5s采样一次,共测量200次(实220次)以统计分析。

3.噪声评价需要用统计百分数A声级Ln和等效连续A声级Leq,Ln分为L10、L50、L90,分别为峰值噪声,平均噪声和本底噪声。

Leq可由如下公式求得
Leq=10lg[(1/n) *∑10^0.1Lpi]
在试验中用近似公式Leq=L50+(L10-L90)/60代替。

4.统计在10min中内的车流量n以计算每小时道路截面的车流量N。

N=2*6*n
二、测点布置图
A测点一:瘦狗岭路613号
B测点二:瘦狗岭路555号广州市水务局
C测点三:国立中山大学天桥下
三、测量原始数据及计算过程
导入excel 表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求得L10,L50<L90
并由公式Leq=L50+(L10-L90)/60求出Leq
Leq L10 L50 L90 Leq
测地一76.5 71.8 69.8 71.91
测点二77.2 72.3 70.6 72.41
测点三80.1 77.8 75.5 77.88
同时记录车流量数据以获得道路截面车流量N=n*2*6
n(日间)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
测点一10:40 478 38 33
侧点二10:52 705 70 46
测点三11:08 456 46 50
N(日间)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
测点一5736 456 396
侧点二8460 840 492
测点三5472 552 600
四、标准对应
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如下:
类别昼间夜间
0类50分贝40分贝
一类55分贝45分贝
二类60分贝50分贝
三类65分贝55分贝
四类70分贝55分贝
(1)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5分贝执行。

(2)一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3)二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4)三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

(5)四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该类标
准。

实验所测道路Leq>70dB,对应四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实际测点
为广园快速路段,与标准对应。

五、降噪建议:
由于测量噪声较大,且道路两侧有较多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小组认为有必要进行一定的降噪措
施。

1、从声源处限制,实测路段较为拥堵,可将车辆分流至其他路段,减少噪音和拥堵情况。

2、路段上行车较多大型货车,建议进行时段分流。

3、加密绿化带,减少道路噪声,同时净化道路两侧空气。

4、相应路段设置隔声板,减轻快速路噪声对居住地段以及附近学校、医院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