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意义及理论依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意义及理论依据

(一) 意义

所谓“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要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核心,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组间交流竞争为主要途径,实现全体学生的主动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的和谐发展的教学活动方式。

(二)理论依据

1.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

2.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合作与交往是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往,达到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突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往使教师明确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畏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3.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为此,我们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诊断性与反思性、探究性以及问题定向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内在驱动的学习等。

三教师的作用

“用情景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探究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在人的心灵深处,有多种需要,那就是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

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在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不断激发和满足学生这些与生俱来的需要,鼓动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在不断的探索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健康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对于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且要求教师要有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操作程序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包括:情景中质疑—交流中合作—练习中自结自悟—作业中延伸四个环节。基本框架及教师与学生在各环节中的地位作用为:

教师:创设问题环境引导探索思路组织练习评价布置作业

程序:情景中质疑交流中合作练习中自结自悟作业中延伸

学生:质疑接受挑战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建构知识巩固知识提出新问题

(一) 情景中质疑

创设良好的问题环境,使学生形成克服困难的主动积极的心理倾向,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二)交流中合作包括组内合作与组际交流

美国学者格拉赛等人首倡的“四人异质小组”教学模式,主要指:分工合作,相互帮助,配合利用小组本位的评比讨论与组间竞赛,提高学习成效,达到取长补短。

1.组内合作:

(1)个体自学。师生共同确定课上所要研究的问题后,先让学生个人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尝试性地自学,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寻求答案,这是小组合作成功的重要基础;

(2)学生质疑。主要指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一是自己虽解决了但对别人有启迪作用的问题经验;

(3)小组互助。在学生自学而不得解的基础上,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通过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将自学成果转化为全组成员的共同成果,从而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新知学习及学习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如“逐层揭示学习内容,提供合作素材、引导思考方向,指点探究方法”等作用。

2.组际交流:

(1)小组质疑。小组质疑的问题主要是小组成员相互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2)大组交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归纳,选有代表性的存在共性的问题组织大组交流,为全班提供再次交流信息的机会。某个小组抢先发言后,其它组可做实时补充。师生对小组汇报的探究结果进行评价;

(3)教师质疑。把班内同学没有想到的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大讨论。

(三)练习中自结自悟

1.教师设计(有时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矫正、强化、提高”练习。根据教学内容,也可组织学生设计习题,进行互练、互议、互批、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以建立完善的系统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等。

(四)作业中延伸

课的结尾,引导学生用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提出新问题,将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设问、发问、想问题的习惯,能否最终解决问题已不是最重要的(受多种条件的限制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可布置三种类型的作业:A类,不限定格式、方式的作业、如阅读参考书的相关章节、预

习或在教科书的边白处写批注、作略解等;

B类,有指出要求的书面作业;

C类,选题作业、开放性作业、探索性作业等。

五操作要领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八要领”,即分组—定标—激情—引探—释疑—导练—总结—鼓励。

(一)分组合理分组是组织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3~4人合作学习小组。学生搭配力求科学合理,以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二)定标教学目标主要由问题来指向和体现,使学习过程成为逐步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激情良好的师生、学友情及求知情是成功地实施小组学习的动力所在。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富有启发性的争论、多给学生关爱与赞美、多提供表现与成功的机会等手段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激情的重要策略。

(四)引探教师逐个层次揭示教学内容,提供小组探究素材,帮助学生明确合作探究的方法积极开展组内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向别人请教、学会辅导别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趣、启思,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情境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五)释疑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现困惑时,教师在个体质疑的基础上要组织小组质疑。然后根据难点、疑点问题引导大组释疑。若学生无法解决,教师要提供有效的素材,引导学生讨论解决。

(六)导练先进行新知巩固性练习,在进行有坡度的、形式多样的变式和发展性练习,在练习中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练习,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对于练习结果,可采取小组互查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做巡视指点或参与讨论。

(七)总结通过组织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在自结自悟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迁移方法、提高能力。

(八)鼓励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学生练习中)教师要随时参照教学目标根据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新知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同时运用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