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满庭芳·茶》原文译文赏析
咏黑茶的古诗句
咏黑茶的古诗句:
1.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出自:唐代: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译文: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2.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出自:唐代:白居易《琴茶》译文:和老朋友听着琴声喝着茶,茶的故乡在蒙山。
3.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出自,唐代: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译文: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
4.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
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
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
出自:宋代:黄庭坚《满庭芳·茶》
译文:北苑茶山春风浮动,茶饼形状万千,方的如圭器,圆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贵。
茶饼被研磨地粉碎,进奉御用,可谓有功社稷,可与凌烟阁中为国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
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
5.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译文: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6.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出自宋代: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译文: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黄庭坚《品令·茶词》原文译文及赏析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译文】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
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
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
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
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
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注释】品令: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四句两仄韵。
凤舞团团饼:指龙凤团茶中的凤饼茶。
团饼印有凤舞图案,北苑御焙产。
宋徽宗赵佶皇帝《大观茶论》赞:“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龙团凤饼为宋代御贡名品,茶中之尊,名冠天下。
分破:碾破磨碎。
孤令:令同零,即孤零。
金渠:指茶碾,金属所制;体静:静通净,整个碾具干净。
汤响松风:烹茶汤沸发的响声如松林风过。
醉:说明茶也能醉人;一个醉字带出下面浪漫主义的想象。
省:知觉,觉悟。
【创作背景】黄庭坚所处的宋代有尚茶、爱茶的历史背景,这为黄庭坚的词作提供了创作素材。
黄庭坚一生辗转沉浮,流浪多地,与家乡渐行渐远,茶的气息中蕴染着作者一腔念旧怀远的沧桑之感。
作者为了表现对品茶的喜爱之情与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写下这首咏茶词。
【赏析一】该词上片写碾茶煮茶。
开首写茶之名贵。
宋初进贡茶,先制成茶饼,然后以蜡封之,盖上龙凤图案。
这种龙凤团茶,皇帝也往往以少许分赐从臣,足见其珍。
下二句“分破”即指此。
接着描述碾茶,唐宋人品茶,十分讲究,须先将茶饼碾碎成末,方能入水。
“金渠”三句无非形容加工之精细,成色之纯净。
如此碾成琼粉玉屑,加好水煎之,一时水沸如松涛之声。
煎成的茶,清香袭人。
不须品饮,先已清神醒酒了。
喝茶惬意诗句
喝茶惬意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喝茶满意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描写满意闲适的诗句1、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5》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僧志南《绝句》3、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程颢《春日偶成》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寓意》6、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1》7、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韦庄《菩萨蛮》8、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王维《终南别业》9、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10、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5》101、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村居》102、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
——佚名《采桑》10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104、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雍裕之《农家望晴》105、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顾况《过山农家》2.饮茶的诗句日高丈5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3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3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1碗喉吻润,2碗破孤闷。
3碗搜枯肠,惟有文字5千卷。
4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5碗肌骨清,6碗通仙灵。
7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3.品茶赏乐的诗句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品令·茶词》全文及赏析黄庭坚
《品令·茶词》全文及赏析黄庭坚《品令·茶词》全文及赏析黄庭坚导语:黄庭坚的词作《品令·茶词》是怎样的呢?《品令·茶词》是一篇耐人寻味的词作。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品令·茶词》全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品令·茶词【作者: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静,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赏析】这首《品令》是作者咏茶词的奇作了。
上片写碾茶煮茶。
开首写茶之名贵。
宋初进贡茶,先制成茶饼,然后以蜡封之,盖上龙凤图案。
这种龙凤团茶,皇帝也往往以少许分赐从臣,足见其珍。
下二句“分破”即指此。
接着描述碾茶,唐宋人品茶,十分讲究,须先将茶饼碾碎成末,方能入水。
“金渠”三句无非形容加工之精细,成色之纯净。
如此碾成琼粉玉屑,加好水煎之,一时水沸如松涛之声。
煎成的茶,清香袭人。
不须品饮,先已清神醒酒了。
换头处以“味浓香永”承接前后。
正待写茶味之美,作者忽然翻空出奇:“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以如饮醇醪、如对故人来比拟,可见其惬心之极。
山谷茶诗中每有这种奇想,如《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云:“龙焙东风鱼眼汤,个中即是白云乡”,甚至还有登仙之趣哩。
也提到“醉乡”:“三径虽鉏客自稀,醉乡安稳更何之。
老翁更把春风碗,灵府清寒要作诗。
”怀中之趣,碗中之味,确有可以匹敌的地方。
词中用“恰如”二字,明明白白是用以比喻品茶。
其妙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这几句话,原本于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我官于南(时苏轼任杭州通判)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胸中似记帮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
”但作者稍加点染,添上“灯下”、“万里归来对影”等字,意境又深一层,形象也更鲜明。
这样,作者就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桩事,巧妙地与品茶糅合起来,将口不能言之味,变成人人常有之情。
喝茶谈事的诗句
喝茶谈事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喝茶谈事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喝茶谈人生的诗句1.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吴文英《无闷·催雪》2. 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杨基3. 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
——德祥4. 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1担。
——唐寅5、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
——张大烈《阮郎归·立夏》6、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
——裴迪《西塔寺陆羽茶泉》7. 润畦舒茶甲,暧树拆花枪。
——黄遵宪8. 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张延济9. 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郑板桥10、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101、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102、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
——李涛《春昼回文》103. 何须魏帝1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104. 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陆游105. 恰似饮茶甘苦杂,不如食蜜中边甜。
——唐白居易供参考。
2.饮茶的诗句日高丈5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3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3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1碗喉吻润,2碗破孤闷。
3碗搜枯肠,惟有文字5千卷。
4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5碗肌骨清,6碗通仙灵。
7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3.品茶的诗句百度直接搜寻题目即可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写品茶的诗句一小酌
写品茶的诗句一小酌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写品茶的诗句一小酌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描写品茶的诗句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耒《寒夜》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钱起《与赵莒茶宴》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古琴曲《流水》月色满轩白,琴声亦夜阑;冷冷7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随自爱,今人多不弹;为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怀。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1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如《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白居易《废琴》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玉徽光荣灭,朱弦尘土生。
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
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2.品茶的诗句百度直接搜寻题目即可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耒《寒夜》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满庭芳原文及赏析
满庭芳原文及赏析满庭芳原文及赏析满庭芳原文及赏析1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注释⑴满庭芳:词牌名。
⑵篆香:对盘香的喻称。
⑶江梅:此指梅中上品,非泛指江畔、水边之梅。
⑷临水登楼:语出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之句。
⑸浑似:完全像。
⑹何逊在扬州:语出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之句。
⑺韵胜:优雅美好。
⑻难堪雨藉:难以承受雨打。
⑼不耐风揉:《乐府雅词》卷下、《梅苑》卷三、《全宋词》第二册均作“不耐风柔”,“柔”字不通,故改。
⑽横笛:汉横吹曲中有《梅花落》。
⑾扫迹:语见孔稚珪《北山移文》“乍低枝而扫迹”。
原意谓扫除干净,不留痕迹。
此处系反其意而用之。
译文在阁楼中好似春天一般,平常不用的窗子将白昼都隔在了外面,走在画廊里,发现这里非常深幽。
篆香烧尽了,日影移上帘箔了,才发现黄昏将近。
我喜爱梅花,自己种的江梅渐已长好,为什么一定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而荒废了时光呢。
没有人来找我谈话聊天,如今在这样的寂寥环境里独自面对梅花,就好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对花彷徨。
梅花色泽美艳,它虽不像别的花那么畏惧霜雪,但毕竟娇弱,难以禁受寒风冷雨的摧残。
又是谁吹起横笛曲《梅花落》,吹动了我的愁绪。
不要怨恨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要相信,虽然梅花踪迹难寻而它情意长留。
我很难说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能显示出梅花的俊俏风流。
创作背景此词历来被视为李清照前期的作品。
刘瑜《李清照全词》认为此词当为清照南渡前的词作。
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认为这首《满庭芳》为公元1104年(宋徽宗崇宁三年)的作品。
但也有学者认为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如谢桃坊就认为它应是作者遭到家庭变故后所作。
关于烹茶煮水诗句(关于烹茶诗句有哪些)
关于烹茶煮水诗句(关于烹茶诗句有哪些)1.关于烹茶的诗句有哪些琴茶白居易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返。
谢李六郎中寄蜀新茶白居易故情周币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蒙山白云岩茶黎阳王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
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
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
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蜀茗诗施肩吾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
山僧问我将何比,欲道琼浆却畏嗔。
周况先辈子朝贤乞茶诗盂郊道意忽乏味,心绪病无惊。
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
锦水有鲜色,蜀山绕方?。
云根才剪绿,印缝已霏红。
曾向贵人得,最好诗叟同。
幸为乞寄来;救此病劣躬。
西山兰若试茶歌刘禹锡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如傍芳丛摘鹰咀。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澈骨烦襟开。
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辨煎,相君有录那知味。
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自煎俄顷馀。
木兰醉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
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步风尘。
欲知花乳清冷味,须是眠云歧石人。
茶元稹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咏茶》宋·苏轼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茶》 [宋] 林逋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2.关于煮茶的诗句陆羽的《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古诗满庭芳·咏茶翻译赏析
古诗满庭芳·咏茶翻译赏析《满庭芳·咏茶》作者为宋朝诗人秦观。
其古诗全文如下:雅燕飞觞,清谈挥座,使君高会群贤。
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
窗外炉烟似动。
开瓶试、一品香泉。
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娇鬟。
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
坐中客翻愁,酒醒歌阑。
点上纱笼画烛,花骢弄、月影当轩。
频相顾,余欢未尽,欲去且流连。
【赏析】这是一首饶有情韵的咏茶词,上片咏宴集烹茶,细致优雅;下片引入情事,兼写捧茶之人。
上片前三句写群贤高会宴饮的情状,为下文咏茶作铺垫。
“雅燕”,即雅宴,高雅的宴会。
“飞觞”,举杯饮酒。
觞,古代盛酒器,呈雀形,称羽觞,故谓举觞为飞觞。
挥麈清谈,本魏晋名士风习,常执麈尾(拂尘),挥动以助谈兴。
如《晋书。
王衍传》谓衍“终日清谈,……每捉玉柄麈尾”。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这里当指周熟仁。
此三句既点出主人风姿之高雅,又点明宴集之盛大,群贤之脱俗,为写品茗助兴作好了辅垫。
“密云”二句入题。
“密云”,茶名,又名密云龙、密云团。
“双凤”,茶名,即双凤团。
“密云”、“双凤”皆珍贵的茶饼。
“破”,谓擘开茶饼。
“缕金团”等名茶皆为贡品,皇帝又每以分赐大臣,即所谓“赐茶”。
“外”二句,写生炉子煮水。
古人煮茶,非常讲究选水。
扬水江南水,有“天下第一泉”之号,词中的“一品香泉”,也许就是指这最佳的泉水。
“轻涛”三句,细写烹茶的情状。
宋人很讲究煮茶的方法:把泉水倒进茶瓶,用风炉加热,小沸即可(即术语的“蟹眼”),再把研碎了的茶叶投入,便有白色泡沫浮茶汤上面,称为“玉乳”、“雪花乳”,然后轻轻搅拌,便可斟饮。
这片四句,写美丽的侍女高擎茶具款客的动人场面。
“红莲”,指女子的脚步。
“坐中”二句,紧承上文。
对著名茶美女,怎能不感到良宵太短呢?反愁歌阑酒醒时,人将归去。
“点上”二句,说月已当轩,夜深矣,而马弄月影,已不耐烦、暗示已到该离去之时。
“频相顾”三句,偏写座客尚未尽欢,流连不忍离去。
“相顾”,与上文“娇鬟”呼应。
黄庭坚《品令·咏茶》赏析
黄庭坚《品令·咏茶》赏析黄庭坚《品令·咏茶》赏析黄庭坚《品令·咏茶》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
《品令·咏茶》如下——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两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这首词分上下阙,将烹茶和饮茶之趣写得深沉委婉。
上半阕写宋代进贡的龙凤团茶碾碎烹煮的过程。
这种龙凤团茶先制成茶饼,然后以蜡封之,盖上龙凤图案。
皇帝也常常只以少许分赐从臣,所谓“分破” 即指此,可见其茶珍贵。
接着以碾茶述之,先将茶饼碾碎成末,方能入水。
“金渠”三句无非形容加工之精细,成色之纯净。
如此碾成琼粉玉屑,加好水煎之,一时水沸如松涛之声,烹出的茶香,清香袭人,还未等到品饮,早已清神醒酒了。
下半阕则写品茶以后的感受,将品饮之后的那种味浓香永的审美体验,比作如逢久别的故人远道而来,品茶的意会之处,实在难以言表,回想与亲朋共剪西窗烛影的那种快活之景象,心中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这样的比喻极为奇特和熨贴。
这种烹茶品茶的快感,是把醉乡之情变成温情的茶,滋润诗人干涸的心田。
从另一层面来讲,这种烹茶品茶的快感,是将沉重的沧桑之感,变成从容可掬的笑容,凸显出生命的庄严。
(未完待续——下篇:《高启“煮雪斋为贡文学赋禁言茶”》赏析)。
关于喝茶的诗句
关于喝茶的诗句日高丈五睡正浓, 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 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 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 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 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 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 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 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颠崖受辛劳。
便为谏议问苍生, 到头还得苏息否?“饮茶〞的诗句有哪些半壁山房待明月, 一盏清茗酬知音。
〔佚名〕待到春风二三月, 石炉敲火试新茶。
〔魏时敏〕卧云歌德, 对雨著“茶经〞。
〔詹同〕小桥小店沽洒, 初火新烟煮茶。
〔杨基〕蚕熟新丝后, 茶香煮洒前。
〔杨基〕1、半壁山房待明月, 一盏清茗酬知音。
解释第一句讲得是一个人很孤寂, 独自一人坐在山上的小房子里等待月亮升起, 自己的知心朋书友来了, 也没有什么好招待的, 只有一杯清茶奉上。
可以表现一个人品行高尚、寂寞、君子之交淡如水。
第二句讲的是, 书上得到的书本知识始终还是抽象的,只有亲自去施行一番才能够真正的体会, 比如说看一百遍字帖不如亲自临摹一回。
2、待到春风二三月, 石炉敲火试新茶。
解释新茶, 即春茶, 一般指由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
春茶由于茶树营养物质丰富, 故而叶肉肥厚, 滋味鲜爽, 香气激烈, 外形条索, 紧结重实。
3.小桥小店沽洒, 初火新烟煮茶。
原句是即景〔四首〕其一长眉短眉柳叶, 深色浅色桃花。
小桥小店沽酒, 新火新烟煮茶。
抛开背景来说, 就是一个人看到的柳叶桃花, 到酒和煮茶的事4.蚕熟新丝后, 茶香煮洒前。
喜迎收获的甜蜜, 享受生活的安逸。
满庭芳修水浓青黄庭坚译文解释
满庭芳修水浓青,黄庭坚译文解释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诗词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它通过极为精炼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而其中以唐代诗人为代表的诗词作品更是被誉为我国文学的瑰宝,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这些经典作品中,很多诗句都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比如黄庭坚的《满庭芳》就是其中之一。
黄庭坚是北宋文学家中的巨擘,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极高的成就,而且还在诗词研究和评论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译文活动更是备受推崇,对我国古典文学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他的诗作中,有一首名为《满庭芳》,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境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
接下来,我将结合黄庭坚的译文解释,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
让我们来看一下黄庭坚的《满庭芳》的原文:满庭芳斗庭暖醉高歌一日经过万涧泉终日西风莫著眠在这首诗中,黄庭坚以“满庭芳”四个字开篇,立意飘逸。
他通过“满庭芳”一语,展现了眼前如诗如画般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花香之中。
而接着的“斗庭暖”四字,则更加强了这种意境,让人感受到了春日暖阳下的宁静和美好。
他以“醉高歌”三字,描绘了一个陶醉在花香阳光之中的形象,将诗人内心的快乐和满足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后两句“一日经过万涧泉,终日西风莫著眠”更是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不安表现得深刻动人。
在这首诗中,黄庭坚以简洁、深沉的文字,表现出了诗人在花香暖阳下的心境和感受,同时也借由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和命运的感慨。
这种联想和意境的交融,使得《满庭芳》成为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珍珠,永远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在进行深度解读时,我们可以发现《满庭芳》中的“满庭芳修水浓青”一词是黄庭坚颇具艺术感的表现手法。
他通过这句话,不仅展现了眼前花香盈溢的画面,也借此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而“黄庭坚译文解释”的这个主题词在文章中也多次被提及,这样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诗歌的内涵和作者的译文意义。
黄庭坚的《满庭芳》不仅在形式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从题材到意境,都表现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悟和思考。
【诗词赏析】茶词十首?欲去且流连
【诗词赏析】茶词十首•欲去且流连落西江月·茶(宋·黄庭坚)龙焙头纲春早,谷帘第一泉香,已醺浮蚁嫩鹅黄,想见翻成雪浪。
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无因更发次公狂,甘露来从仙掌。
中国人自古以来有饮茶的习惯,而作为文人雅事,达到最鼎盛时期应该是宋朝。
在这个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茶诗词,记录了当时人们对饮茶的讲究和态度。
品茶,从茶器开始,“金丝宝碗”的温润,为茶平添了一份别样的味道。
早春的新焙头茶,带着淡淡的芳草气息;幽谷中的第一名泉,轻清甘洌的泉水。
但凡与自然不可分割的事物,都是人间极品。
这样品茶,便像与自然在交流,在对话。
行香子·茶词(宋·苏轼)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
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宴饮的欢乐尚未退去,酒意正浓,君王所赐的贡茶在这个时候,正好聊以醒醉。
“黄金缕,密云龙”,拆封时的那一抹香,亦是君王的恩宠。
茶事胜酒事,几许清醉,渐渐退去,两腋清风美欲仙。
红袖添香,笙歌消散,庭院归于宁静,是现实的宁静还是内心的宁静早已分不清楚,唯余惬意的从容。
满庭芳·茶词(宋·秦观)雅燕飞觞,清谈挥座,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似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娇鬟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坐中客翻愁,酒醒歌阑,点上纱笼画烛,花总弄、月影当轩,频相顾,余欢未尽,欲去且流连。
宋人喝团茶的习惯比较多,那时的保存技术有限,大多数的茶都是发酵制成茶饼、茶坨、茶砖,即便于运输又便于保存。
无水不可煮茶也,但凡茶事,必要泉水,茶为水骨,水为茶魂,只有好的水才能煮出好的茶。
不知秦观是不是与苏轼同品的茶,词中的事件、流程、细节竟然如此惊人的相似。
月阑人静,纱灯红烛,归于宁静的院落,“欲去且流连”。
恋恋不舍的离开,留下的人方可独享那惬意的从容。
黄庭坚《品令·茶词》原文译文及赏析
黄庭坚《品令·茶词》原文译文及赏析黄庭坚《品令·茶词》原文译文及赏析黄庭坚《品令·茶词》原文译文及赏析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译文】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
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
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
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
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
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注释】品令: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四句两仄韵。
?凤舞团团饼:指龙凤团茶中的凤饼茶。
团饼印有凤舞图案,北苑御焙产。
宋徽宗赵佶皇帝《大观茶论》赞:“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龙团凤饼为宋代御贡名品,茶中之尊,名冠天下。
分破:碾破磨碎。
孤令:令同零,即孤零。
金渠:指茶碾,金属所制;体静:静通净,整个碾具干净。
汤响松风:烹茶汤沸发的响声如松林风过。
醉:说明茶也能醉人;一个醉字带出下面浪漫主义的想象。
省:知觉,觉悟。
【创作背景】黄庭坚所处的宋代有尚茶、爱茶的历史背景,这为黄庭坚的词作提供了创作素材。
黄庭坚一生辗转沉浮,流浪多地,与家乡渐行渐远,茶的'气息中蕴染着作者一腔念旧怀远的沧桑之感。
作者为了表现对品茶的喜爱之情与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写下这首咏茶词。
【赏析一】该词上片写碾茶煮茶。
开首写茶之名贵。
宋初进贡茶,先制成茶饼,然后以蜡封之,盖上龙凤图案。
这种龙凤团茶,皇帝也往往以少许分赐从臣,足见其珍。
下二句“分破”即指此。
接着描述碾茶,唐宋人品茶,十分讲究,须先将茶饼碾碎成末,方能入水。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满庭芳·茶
谢谢!
古诗文系列:满庭芳·茶
赏析:
该词先从茶的名贵说起,由于是贡品, 故采择十分讲究。如此讲究产地节令,且 “日费数千工”,制成的方圆茶饼,故无 怪要声传万里名动汴京了。“碎身粉骨” 二句写得刻至,以研磨制茶之法攀合将相 报国之事,以贡茶之贵比之开业之功,着 意联想生发,避实就虚。接着写茶之用, 茶能解酒驱睡、清神醒脑,排忧解愁。
译文:
北苑茶山春风浮动,茶饼形状万千,方的 如圭器,圆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贵。茶饼 被研磨地粉碎,进奉御用,可谓有功社稷, 可与凌烟阁中为国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 列。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 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纤纤玉指, 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 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 司马相如虽有渴疾,一觞一咏,引来群贤 宾客。
古诗文系列:满庭芳·茶
作者简介: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 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 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 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 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 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 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古诗文系列:满庭芳·茶
译文:
相如起做灯前,酒兴文采,风姿挺秀。竭 尽胸中万卷诗篇,文辞充沛,犹如三峡落 水。相如酒醉,很晚才归家,文君并没入 寝,两人相对,坐在小窗前面。
古诗文系列:满庭芳·茶
注释:
①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 《清真集》,入“中吕调”。九十五字, 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过片二字,亦 有不叶韵连下为五言句者。 ②北苑春风:北苑,即今福建建瓯,是贡 茶的主要产地。春风,据蔡襄《北苑焙新 茶诗》序云:“北苑(茶)发早而味尤佳, 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前十五 日,即采其牙,日数千工,聚而造之,逼 社(临近社日)即入贡”。
《品令·茶词》全文及赏析黄庭坚
《品令·茶词》全文及赏析黄庭坚导语:黄庭坚的词作《品令·茶词》是怎样的呢?《品令·茶词》是一篇耐人寻味的词作。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品令·茶词》全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品令·茶词【作者: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静,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赏析】这首《品令》是作者咏茶词的奇作了。
上片写碾茶煮茶。
开首写茶之名贵。
宋初进贡茶,先制成茶饼,然后以蜡封之,盖上龙凤图案。
这种龙凤团茶,皇帝也往往以少许分赐从臣,足见其珍。
下二句“分破”即指此。
接着描述碾茶,唐宋人品茶,十分讲究,须先将茶饼碾碎成末,方能入水。
“金渠”三句无非形容加工之精细,成色之纯净。
如此碾成琼粉玉屑,加好水煎之,一时水沸如松涛之声。
煎成的.茶,清香袭人。
不须品饮,先已清神醒酒了。
换头处以“味浓香永”承接前后。
正待写茶味之美,作者忽然翻空出奇:“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以如饮醇醪、如对故人来比拟,可见其惬心之极。
山谷茶诗中每有这种奇想,如《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云:“龙焙东风鱼眼汤,个中即是白云乡”,甚至还有登仙之趣哩。
也提到“醉乡”:“三径虽鉏客自稀,醉乡安稳更何之。
老翁更把春风碗,灵府清寒要作诗。
”怀中之趣,碗中之味,确有可以匹敌的地方。
词中用“恰如”二字,明明白白是用以比喻品茶。
其妙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这几句话,原本于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我官于南(时苏轼任杭州通判)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胸中似记帮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
”但作者稍加点染,添上“灯下”、“万里归来对影”等字,意境又深一层,形象也更鲜明。
这样,作者就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桩事,巧妙地与品茶糅合起来,将口不能言之味,变成人人常有之情。
黄庭坚这首词的佳处,就于把人们当时日常生活中心里虽有而言下所无的感受情趣,表达得十分新鲜具体,巧妙贴切,耐人品味。
品令·茶词_黄庭坚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最新)
品令·茶词_黄庭坚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品令·茶词宋代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译文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
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
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
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
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
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注释①品令: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四句两仄韵。
②凤舞团团饼:指龙凤团茶中的凤饼茶。
团饼印有凤舞图案,北苑御焙产。
宋徽宗赵佶皇帝《大观茶论》赞:“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龙团凤饼为宋代御贡名品,茶中之尊,名冠天下。
③分破:碾破磨碎。
④孤令:令同零,即孤零。
⑤金渠:指茶碾,金属所制;体静:静通净,整个碾具干净。
⑥汤响松风:烹茶汤沸发的响声如松林风过。
⑦醉:说明茶也能醉人;一个醉字带出下面浪漫主义的想象。
⑧省:知觉,觉悟。
赏析该词上片写碾茶煮茶。
开首写茶之名贵。
宋初进贡茶,先制成茶饼,然后以蜡封之,盖上龙凤图案。
这种龙凤团茶,皇帝也往往以少许分赐从臣,足见其珍。
下二句“分破”即指此。
接着描述碾茶,唐宋人品茶,十分讲究,须先将茶饼碾碎成末,方能入水。
“金渠”三句无非形容加工之精细,成色之纯净。
如此碾成琼粉玉屑,加好水煎之,一时水沸如松涛之声。
煎成的茶,清香袭人。
不须品饮,先已清神醒酒了。
换头处以“味浓香永”承接前后。
正待写茶味之美,作者忽然翻空出奇:“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以如饮醇醪、如对故人来比拟,可见其惬心之极。
作者在《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一词中也提到“醉乡”:“三径虽鉏客自稀,醉乡安稳更何之。
品令·茶词_品令·茶词的诗意及解析
品令·茶词_品令·茶词的诗意及解析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品令·茶词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黄庭坚所处的宋代有尚茶、爱茶的历史背景,这为黄庭坚的词作提供了创作素材。
黄庭坚一生辗转沉浮,流浪多地,与家乡渐行渐远,茶的气息中蕴染着作者一腔念旧怀远的沧桑之感。
作者为了表现对品茶的喜爱之情与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写下这首咏茶词。
原文:《品令·茶词》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①品令: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四句两仄韵。
②凤舞团团饼:指龙凤团茶中的凤饼茶。
团饼印有凤舞图案,北苑御焙产。
宋徽宗赵佶皇帝《大观茶论》赞:“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龙团凤饼为宋代御贡名品,茶中之尊,名冠天下。
③分破:碾破磨碎。
④孤令:令同零,即孤零。
⑤金渠:指茶碾,金属所制;体静:静通净,整个碾具干净。
⑥汤响松风:烹茶汤沸发的响声如松林风过。
⑦醉:说明茶也能醉人;一个醉字带出下面浪漫主义的想象。
⑧省:知觉,觉悟诗意: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
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
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
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
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
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庭坚《满庭芳·茶》原文|译文|赏析
《满庭芳·茶》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咏茶词。
此词是作者与文彦博品茶时有感所作的。
而且全词善用典故,文笔清新,得咏物词之神韵。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满庭芳·茶》原文
宋代:黄庭坚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
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
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
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
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
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
归来晚,文君未寐,相对小窗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北苑茶山春风浮动,茶饼形状万千,方的如圭器,圆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贵。
茶饼被研磨地粉碎,进奉御用,可谓有功社稷,可与凌烟阁中为国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
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
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
司马相如虽有渴疾,一觞一咏,引来群贤宾客。
相如起做灯前,酒兴文采,风姿挺秀。
竭尽胸中万卷诗篇,文辞充沛,犹如三峡落水。
相如酒醉,很晚才归家,文君并没入寝,两人相对,坐在小窗前面。
注释
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清真集”,入“中吕调”。
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
过片二字,亦有不叶韵连下为五言句者。
北苑:即今福建建瓯。
春风:指社前之茶。
圭(guī):中国古代在祭祀、宴飨、丧葬以及征伐等活动中使用的器具。
圭方璧圆,喻茶饼形状,也指茶饼珍贵。
尊俎(zǔ)风流战胜:“战胜风流尊俎”的倒装。
尊,通“樽”,酒杯。
俎,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
醉玉颓山: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
文君:卓文君(前175—前121),汉代才女,与汉代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被后人津津乐道。
赏析
该词先从茶的名贵说起,由于是贡品,故采择十分讲究。
如此讲究产地节令,且“日费数千工”,制成的方圆茶饼,故无怪要声传万里名动汴京了。
“碎身粉骨”二句写得刻至,以研磨制茶之法攀合将相报国之事,以贡茶之贵比之开业之功,着意联想生发,避实就虚。
接着写茶之用,茶能解酒驱睡、清神醒脑,排忧解愁。
“战胜”、“开边”,字面切合凌烟功臣。
以下说:更有红巾翠袖,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侍奉身前,堪称一时雅事。
好茶叶之外,还要有好水,好茶具,好的捧盏人,这才是品茶之道。
词的下片写邀朋呼侣集茶盛会。
这里写自己雅集品茶,却翻出司马相如的风流情事。
茶可解渴,故以“相如病渴”引起。
紧接着带出他的宴宾豪兴,又暗暗折入茶会行令的本题。
“为扶起灯前”下四句,是承接字面,明写司马相如的酒兴文才,实暗指茶客们酣饮集诗、比才斗学的雅兴。
“一觞一咏”两句,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之文典“醉玉颓山”,用《世说新语。
容止》中嵇康之事典。
“搜搅胸中万卷”,用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还倾动三峡词源”,用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
以上连用四个典故,真是“无一字无来处”。
最后带出卓文君,呼应相如,为他们的风流茶会作结,全词亦至此归结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