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质轻快灵动飞扬_黄庭坚咏茶诗词意蕴风格探析

朴质轻快灵动飞扬_黄庭坚咏茶诗词意蕴风格探析
朴质轻快灵动飞扬_黄庭坚咏茶诗词意蕴风格探析

朴质轻快 灵动飞扬

黄庭坚咏茶诗词意蕴风格探析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陈玉蓉 闵学良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作家和书法家,是宋诗史上一位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家,和苏轼一起,合称苏黄!。他又被推崇为宋代最有影响的江西诗派! 一祖三宗!中的三宗之首,甚至被誉为宋兴以来,一人而已!(1)的宋诗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诗学理论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对于黄庭坚的诗学成就,后世有褒有贬、誉损各异。宋胡仔曰古今诗人以诗名世者,或只一句,或只一联、或只一篇,虽其余别有好诗,不专在此,然播传后世,脍炙于人口者,终不出此矣,岂在多哉????若唐之李、杜、韩、柳,本朝之欧、王、苏、黄,清辞丽句,不可悉数,名与日月争光,不待摘句言之也。!(2)金元王若虚则以为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鲁直好胜,而耻其出于前人,故为此强辞而私立名字!。(3)当代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的评价是黄庭坚有着着实实的意思,也喜欢说教发议论;不管意思如何平凡,议论怎样迂腐,只要读者了解他用的那些古典成语,就会确切知道他的心思。所以他的诗给人的印象是生硬晦涩,语言不够透明,仿佛冬天的玻璃窗蒙上一层水汽,冻成一片冰花。!(4)就黄庭坚的诗学成就而言,笔者以为与其同列为苏门四学!的张耒评价得较为中肯,张耒在%读黄鲁直诗&中云:江南宿草一荒印,试读遗编涕不收。不践前人旧行迹,独惊斯人擅风流。!(5)

黄庭坚留传于世的诗作有20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有的论道德修养,有的谈读书,有的议时政,有的抒写民间疾苦,而更多的是表现个人生活经历和与亲朋好友交往的情况。他的诗词中,涉及饮茶的有100多首。本文以后世选注较多的几首咏茶诗词为视点,探析黄庭坚咏茶诗词的意蕴风格。

一、朴质轻快、平易恬退的意蕴呈现

我国古代文学艺术重表现!。作家常把自己的主观体验,在心灵深处不断展开,并升华为精神愉悦。所谓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6)从而将客观事物精神化、情感化。黄庭坚主张温柔敦厚!的文学观,试图将理学家的自省与禅宗的自我解脱结合起来,追求一种内心的恬淡与宁静,达到即物即真!,不为外界尘垢所染的境界。%双井茶送子瞻&是诗人温柔敦厚!文学观的极好印证。诗从茶道大处着笔,以茶之神喻己之神。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石岂霏霏雪不如。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人间!二句,先声夺人,写翰林学士苏轼所处的环境,在那人间风日不到的地方 天上的玉堂中,宝书如林,清静深幽,宛如天上。接下想见!二句,极状东坡的文学才华,持笔挥洒,文词象千斗明珠,表现出那种神仙中人!的得意神态。至三联我家!二句,切入送茶的题意:在诗人家乡江南,摘下了最好的茶叶,放在茶碾里研得细细的,连雪花儿也比不上,足见茶为上品。为君!二句,寄托着诗人的真挚情感与希望:东坡喝了这些茶之后,也许会唤起在黄州的旧梦,一个人驾只小船,浮游在太湖之上。诗人劝告老朋友:可不要忘掉被贬黄州的旧事啊!在风云变幻的官场中,不如早日效法范蠡,功成身退。这首诗风格朴质轻快,情真意切。

苏轼在杭州知事任上,有一首名为%次韵曹辅参壑源试焙新芽&的咏茶诗,诗中是这样咏出茶的意蕴的:

141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戏君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在苏轼的眼中、心中,茶是美人,被云罩雾湿,宛若美人洗浴后未施粉黛;而月色之下来投玉川子(诗人自谓),好像清风带来了武林的春天。那茶(美人)的品性高洁,天生丽质,不是凭脂粉装扮一新的。能与好友共享的,是从来佳茗似佳人!的意趣。诗中两个戏!字,道出了诗人的洒脱与从容。苏轼的这首咏茶诗与黄庭坚的%双井茶送子瞻&相比,显得更为洒脱从容,但朴质轻快、平易恬退的意蕴不及后者。黄庭坚众多的咏茶诗中都包含这种独特的意蕴,其形成与诗人不沾不脱、灵动飞扬的情境构思有关。

二、不沾不脱、灵动飞扬的情境构思

诗词的审美意趣,往往是在静观默察中慢慢咀嚼领略得来的。而要使读者咀嚼领略诗词中的审美意趣,便要求诗人创造出能够吸引人、打动人的审美情境。黄庭坚的词作%品令?茶词&,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这首词的上片有四句: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隽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简单的煮茶过程,在黄庭坚的笔下,腾挪顿宕,曲折多姿。一是分茶,茶为有双凤纹的茶饼。这是宋代的上等贡茶,皇帝常以之分赐群臣。起笔凤舞团团饼!,既点明所咏茶为凤茶!,又将茶写成有情感,有生命之物,能翩翩起舞。而恨分破、教孤令!,则更写出了凤茶!的性灵,有分离的痛感,着实传神。二是碾茶。茶饼结构紧密,质地坚硬,用时必须碾碎。隽轮慢碾!,写出了碾茶的要领:动作要快,速度要慢。因为是贡茶,因而更加小心谨慎。玉尘光莹!,则描绘出茶末的清亮晶莹。三是煮茶。汤响松风,早减二分酒病!,谓茶香扑鼻,未品饮即已提神醒酒了。此首词的上片从分茶、碾茶、煮茶三个层次写出茶的形象、功用,赋予茶以生命、情感,用笔不沾不脱、灵动飞扬,极变化多姿之能事,足见诗人构思之精巧。与其同为苏门四学士!的秦观,则这样描摹煮茶的情形: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淘起,香生玉乳,雪溅紫瓯圆。(%满庭芳?咏茶&)!(7)相比之下,黄庭坚的咏物(茶)更为生动、传神,更具审美意趣。唐诗人元稹的咏茶词%一七令?赋茶&以宝塔形的形式著称,但论构思精巧也不及黄庭坚这首咏茶词。词中这样描述碾茶、品茶的心绪:茶,香叶,嫩芽。爱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乱岂堪夸。(8)

三、不言其妙、其妙自现的表现手法

黄庭坚作诗造语好奇尚硬,力避柔词滥调。他曾这样说过宁律不谐,不使句弱;宁用字不工,不使语俗!。(9)这一点,同样可以从其%品令?茶词&中得到印证。黄庭坚的%品令?茶词&下片四句为: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此片着重写品茶,分三层。一写味浓香永!。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写出茶味、茶香、茶的功用。茶味醇厚,故曰浓!;茶香持久,故曰永!;酒醉饮茶,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故曰成佳境!。二写品茶之境。诗人以丰富的想象,把品茶的感觉比作旧友相逢之情,温馨无比。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诗人与茶的感情,如旧友万里归来,那么深厚,品茶时如同和朋友在灯下款语,气氛那么融洽。从而使茶的形象更为生动、鲜明。三写品茶的感受,是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谓饮茶之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个中情味。这种不言其妙、其妙自观的表现手法,使读者对茶的认识、体味更加深化,欲知其味,须亲自品尝。而宋代刘过的品茶之妙,远不及黄庭坚。刘过%临江仙?茶词&(10)云:

细袖扶来聊促膝,龙团共破春温。高标终是绝尘氛。两箱留烛影,一水试云痕。

饮罢清风生两腋,余香齿颊犹存。离情凄咽更休论。银鞍和月载,金碾为谁分?

刘过品茶,虽有一身清爽、双颊留香、痛快之极的感觉,但立马陷入离愁别恨的凄苦之中。少了黄庭坚饮茶的写意,倒与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感慨相似。

即便是写烹茶的喜悦,饮茶解醉的功用,清人陈维崧也缺乏黄庭坚的精妙。陈维崧的%河传第三体?新142

茗&(11)这样描绘品茶的雅兴:

谷雨娇女,微遵绿崦,轻携翠。拍茶初,樱笋厨。一缕,夜涛煎雪乳。

酒恶愁将绣衾氵宛。龙团破,顿觉春酲妥。藉庭莎,啜茗柯,罗罗。北窗幽兴多。

黄庭坚诗词艺术成就不及苏轼,但却有人认为真正能代表宋诗的审美特征,代表文人的审美风尚的,却是黄庭坚的诗论和诗歌!。(12)在黄庭坚的身上,体现着两种不同指向的精神追求,一方面向慕儒家的圣贤人格,想靠个人的自我约束、自我修炼成圣成贤;另一方面又对老庄之徒的适性逍遥,无可无不可与佛释之徒的寂灭空如,无往无执之人生境界十分神往。或许正是由于学术旨趣与人格追求两个层面的矛盾状况,使黄庭坚给出身其门或围绕在他身旁的诗人,带来深刻的影响。黄庭坚的咏茶诗词抒写尽管不是热情奔放、词采绚丽,但却能独辟蹊径,脱去一切庸常语句,其意蕴呈现朴质轻快、平易恬退,情境构思不沾不脱、灵动飞扬,表现手法不言其妙、其妙自现。

注释:

(1)%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二,转引自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128页。

(2)(5)傅璇琮:%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北京,中华书局,1978,第61、17页。

(3)(9)(12)%黄庭坚研究文集&,九江师专图书馆,1995,第13、281、136页。

(4)钱钟书.%宋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版,第99页。

(7)(8)(10)(11)陶今雁、姚品文.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第1186、1185、1186、1187页。

(6)陈良运:%诗学?诗观?诗美&,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第78页。

参考文献:

(1)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中册)[J].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版。

(2)潘伯应:%黄庭坚诗选&[J].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版。

(3)陈永正:%黄庭坚诗选注&[J].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版。

(上接137页)

高,招来了许多文人为其作画赋诗。高宗六次南巡,羡竹炉之名而六过无锡,六溯梁溪、六度亲临听松庵,挂起名流旧作%竹炉图&,再把茶圣陆羽偶像供奉起来,遂命侍从拣来松枝,便坐视侍卫人等烹起茶来。惠山、惠泉、春芽,品起来别具一番情趣。乾隆三十年(1765)春,高宗第四次南巡时四度莅临此庵,在烹茶品茗之余,题咏了好几首与竹炉相关的诗章。乾隆四十五年(1780)春第五次南巡时重临听松庵,高宗闻说%竹炉图&四帧已于去年被焚非常惋惜,但幸竹炉安然无恙。早在乾隆十六年(1751)春,高宗初访竹炉古迹之时,因爱其洁雅高尚,遂命吴工仿制,于京师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以至于避暑山庄、盘山千尺雪等处,皆以置竹炉,并各为建盖山房。乾隆五十四年(1789)高宗有诗云:竹炉肖以卅年余,处处山房率置诸。!自仿制竹炉之年至吟咏此诗之年正好三十八年。此间,高宗去得最多的要属静明园的竹炉山房!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世宗第四子。1735-1796年在位。年号乾隆。乾隆帝共写了220多首茶诗,吟咏面也很广,这里仅介绍了他的五首茶诗,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参看%中国茶文化经典&,此书搜集乾隆的茶诗是比较全的。

143

黄庭坚的诗句大全

黄庭坚的诗句大全 1、题郑防画夹——黄庭坚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云,故人言是丹青。 2、晚楼闲坐——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 3、牧童诗——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4、题竹石牧牛——黄庭坚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5、新竹——黄庭坚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离。归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6、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7、寄黄几复——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8、登快阁——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9、病起荆江亭即事——黄庭坚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10、清平乐——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1、望江东——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诗词三首行路难教案

《诗词三首》教案(第一课时) 教材解读: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古诗词,但是他们对古诗词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比较片面的字句记忆等方面,对古诗词的情感、意境等方面还不能赏析,特别是对古诗词中的情感在当今社会现实中的实用价值还不能完全理解。由于学生对诗词这种文体的情感把握还不够精准到位,于是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方法灵活教学,对诗歌予以逐句分析内容、手法、语言和哲理。逐句分析之后,学生可以较为清晰地把握诗词的结构和情感走向。经过整合,诗词的情感脉络就比较清晰了。 基于具体学情,依据《新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教学及评价的建议,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诗词的大意。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境和意象,受到美的熏陶和滋养。 3.在对诗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作者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吟咏、联想和想象,把握诗词中的意象,进而体悟诗词的意境。 难点: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诗词中的描写抒情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与写法: 教法:1.朗读法:诗词的节奏、韵律要靠读来感受,诗词所蕴藏的感情内涵也靠读来体会。读,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所以对诗词不仅要求背诵,还应要求朗读,读出情与意。因此朗读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启发法:引导、启发时所设问题要精简,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点拨手法。 学法:1.朗读法:诗词中的意境需要读者通过诵读才能深刻领会,才能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韵律美。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黄庭坚草书唐诗

黄庭坚草书唐诗 黄庭坚不仅是北宋著名文学 家、还是著名的书法家,那么他的书法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黄庭坚草书特点 1.学古创新 由于宋代“尚意”书风盛行, 尚意支配下的个人抒情为主产生下 的个性、人品对书法作品影响很大,对书法创作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黄庭 坚极具个性的书法创新在北宋书法独树一帜。 黄的老师苏东坡不仅重人品而且在 书法创作上提出“不践古人”曾云:“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 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作为苏门四士之一的黄庭坚对苏东坡的这个 口号加以阐发, 在实际创作上更出新意, 创出比其老师苏东坡更具新意的书法作 品。 他曾言: “随人作计终后人, 自成一家始逼真。 ”这是他在诗学、 书学上的典型的创新精神。 他强调创意, 主张“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 博古创新,《宋史?本传》称:“山谷善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黄庭坚草书唐诗
2.高古自然 黄庭坚书法追求高古的同时,将个人的性格、感情、才气等主观的要素都化 为客观的表现,使客观境界代替主观达到物我融合的境界,即所谓“天人 合一,一一自然”。他的书法常以“韵”来体现其纯朴平淡的 “自然”, 代表其“超逸绝世”的境界。 他学古而不泥古, 崇古而出古,依靠自己对书法上不同常人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个人性格、才气、 感情等特性,“学古而创新”,最后自成一家,将“自成一家 ”的“创新”化为“自然”,达到书法境界最为高 尚的一种理想程度。 黄庭坚草书唐诗 草书作品

黄庭坚的茶词

黄庭坚的茶词 陈永娟 (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院07级研究生) 摘要:饮茶风俗始于唐而盛于宋,饮茶之风带动了茶词的创作。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中坚人物,本文以茶词为例浅谈其创作的动力,以及茶词中体现的茶艺﹑茶道思想﹑文人雅趣。茶词的创作是一种词学现象,同时也成了宋代多姿多态的茶礼茶俗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了“茶文化”的表现形态与内涵。 关键词:多产的茶词;茶艺茶功;文人雅趣 一﹑山谷茶词蕴含的茶功﹑茶礼 ﹙一﹚茶功 ﹙1﹚茶能破睡释滞消烦 陆羽的茶经:“茶之为用,味致寒,为饮,最益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茶圣陆羽,作为第一个写出茶专著的唐人,就发现了茶具有这方面的功能。黄庭坚的《阮归朗·茶词》:“消滞思,解尘烦,金瓯雪浪翻,只愁啜罢水流天,馀清搅夜眠。”可见茶具有提神消烦的作用。受到皇宫贵族的喜爱。直到今天茶一直发挥着这方面的作用。 ﹙2﹚茶能解酒 中唐以后的文人士大夫聚宴。一般都是酒茶具备,宴饮的程序就是酒后饮茶。茶能解酒,饮茶饮茶为茶词的创作提供了契机。《词苑丛谈》卷一:“韩文公《遣兴诗》:‘断送一生惟有酒。’又《赠郑兵曹》诗:‘破除万事无过酒。’山谷各去各去一字。作《劝酒》词云;‘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这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没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以上可以看出酒和茶当时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饮酒之后,为了尽余欢,表达了对客人的挽留之情,往往有歌妓献茶,解酒。黄庭坚作为官员,出席不少这样的场合,也就促进了其茶词的创作。如《满庭芳》:“相如方病酒,银瓶蟹眼,惊鹭涛翻。为扶起尊前,醉玉颓山。饮罢风生两袖,醒魂到、明月轮边。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又如《阮归朗·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归去后,忆前欢,画屏金博山。一杯春露莫留残。与郎扶玉山。” ﹙二﹚茶礼 ﹙1﹚献茶与茶词创作 以茶迎客从歌酒词到唱茶词往往代表着宋人在茶词兴起以后从设筵开席到散筵收席的全过程。酒宴结束后,酒兴已尽,但余欢未尽,于是主人便以献茶、歌茶词挽留宾客,以表达主人留客再欢之意。黄庭坚和歌妓有密切的交往,所以用茶词来馈赠歌妓是难免的事。杨湜[宋]《古今词话》中记载:“涪翁﹙黄庭坚﹚过泸南,泸帅留府。会有官妓盻盻性颇聪慧,帅常宠之。涪翁赠《浣溪沙》曰:‘脚上鞋四寸罗,唇也朱麝一樱多。见人无语但回波。聊得有心怜宋玉,只应无奈楚襄何。今生有分向伊公。”记载了妓女献茶,黄庭坚为其写茶词,后来歌妓有乞词的情形。表现了主客之间的互动,增进友谊和情感。陆羽的《茶经》“七之事”引《桐君录》:“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芼辈。”写出茶在礼仪方面的作用。为了表达客人的热情,往往客人到之前就先准备好茶进行款待。 《惜馀欢·茶词》云“四时美景,正年少赏心,频启东阁。芳酒载盈车,喜朋侣簪合。杯觞飞劝酬囗献,正酣饮、醉主公陈揭。坐来争奈,玉山未颓,兴寻巫峡。歌阑旋烧绛蜡,况漏转铜壶,烟断香鸭。犹整醉中花,借纤手重插。相将扶上,金鞍马要,碾春醅、愿少延欢洽。未须归去,重寻艳歌,更留时霎。”《看花回·茶词》:“夜永兰堂醺饮,半倚颓玉。烂熳墜钿堕履,是醉时风景,花暗残烛,欢意未阑,舞燕歌珠成断续。催茗饮﹑旋煮寒泉,露井瓶窦响飞瀑。纤指缓﹑连环动触。渐泛起﹑满瓯银粟。香饮春风在手,似粤岭闽溪,初采盈掬。暗想当时,探春连云询篁竹。怎归得,鬓将老,付与杯中绿。”歌妓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美人手捧香茶,唱着茶词,以“催茗饮”。 ﹙2﹚妓乐 歌妓是贯串余欢活动的主要因素。碾茶、分茶、送茶,在宴会上都是由妓女来操办的。“纤指缓,连环动触”,这是写妓女分茶。“犹整醉中花,借纤手重插”(黄庭坚《惜余欢·茶》),这主要这种对歌妓在宴饮中的外貌特征以及动作的描绘。黄庭坚的《阮郎归·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别郎容易见郎难,有人思远山”就类似于一首爱情离别曲。歌妓曼妙的歌喉,纤细的身姿,不仅给客人带来美的审美感受,同时也活跃了宴饮的气氛,达到愉宾的目的。 ﹙三﹚饮茶法:饮茶重乳花 乳花,即茶乳花。词中常以云脚、云露、雪花等名之。重茶乳亦不自宋人始。陆羽《茶经》卷下:“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清者曰花,如枣花飘飘然与环池上,有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若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有如菊英堕于鐏俎之中。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雷沫,磻磻然若积雪耳。《荈赋》所谓‘焕如积雪,烨若春敷’,有之。”宋人茶词往往着意描 152

杜甫唐诗三首赏析

杜甫唐诗三首赏析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春望》年代: 唐作者: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品赏析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浑:简直。 、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 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八阵图》年代: 唐作者: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分类标签:哲理诗唐诗三百首 作品赏析 【注解】: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韵译】:

《清平乐》黄庭坚词作鉴赏

《清平乐》黄庭坚词作鉴赏 【作品介绍】 《清平乐;春归何处》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词作。这是一首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作者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上片写春天的归去。作者将春拟人化,起句发问,既点明寻春、惜春旨意,又透出爱春、伤春情绪。接着又以对春天的体贴关怀,写春去无痕。“若有”两句用浪漫的笔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写出了对春天的依恋深情。下片写夏季的到来。作者先以叹问点明春天已无踪迹,进一步表现惜春的沉痛,接着,想到黄鹂定会知道。然而,人、鸟语言不通,所以又添一层烦恼和沉痛。结尾以黄鹂“飞过蔷薇”写出寻春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蔷薇暗示了夏天已经到来。与一般惜春之词不同,这首作品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原文】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1无行路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3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4?除非问取5黄鹂6。百啭7无人能解8,因风9飞过蔷薇。 【注释】 1、寂寞:清静,寂静。 2、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换来。 4、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5、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 6、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益鸟。 7、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啭,鸟鸣。 8、解:懂得,理解。 9、因风:顺着风势。 10、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白话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练习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 行路难·其一 【作者】李白【朝代】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朗读节奏划分】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⑴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⑶箸(zhù):筷子。 ⑷“闲来”二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碧,一作“坐”。 ⑸“多岐路”二句: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安,哪里。 ⑹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⑺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主题思想】 《行路难其一》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诗歌鉴赏题】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 2.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3.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4.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意思是: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或:

最新《李商隐诗三首》赏析

《李商隐诗三首》赏析 李商隐(约811一859)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自其祖辈 起,移居郑州荥阳。他的先祖是李唐王室旁支,然而自其高祖以来家境已衰落,祖辈几代历官均不过县令。其父李嗣先任县令,后为使府幕僚,携家在浙江东、西道辗转谋生,最后客死他乡。 李商隐不到十岁时,父亲去世。他随母还乡,过着清贫的生活。\'五岁诵经书,七岁弄 笔砚\',他跟从一位精通五经和小学的堂叔读经习文。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大和三 年(829)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令狐楚欣赏他的文才,让他与其子令狐 陶等交游,并亲自授以今体(骈俪)章奏之学,而\'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后又聘其入幕 为巡官,曾先后随往郓州、太原等地。在这几年中,李商隐一面积极应试,一面努力学习骈文,在科举上虽一再失败,但在写作上则完成了由散向骈的转变。此后他很少再写散文。大 和六年(832)令狐楚调任京职,商隐离太原返乡,曾入王屋山学道二、三年。这对其思想和创作产生一定影响。开成二年(837)又赴科场,令狐陶也为之延誉并推荐,商隐得中进士。 及第后,他一度赴兴元(今陕西汉中),入令狐楚幕。楚死,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不久娶其女为妻。当时朝中\'牛李党争\'尖锐,令狐属牛党,王茂元被人视为李党。商隐是令狐门人,却与王氏结亲,引起令狐陶等人不满,被攻击\'背恩\'、\'无行\'。次年他应博学宏词科考试,先已录取,吏部报中书省复审时被刷落,理由是\'此人不堪\',可能即与此有关。 开成四年(839),李商隐出仕秘书省,为校书郎,不久调弘农尉,因触忤上司,怒而辞

职。 会昌二年(842),他再应书判拔萃科试,被授秘书省正字,但很快因母丧去职。服丧期满,重入秘书省。不久唐武宗死。宣宗即位,牛党得势,李党纷纷被贬逐。李商隐放弃京职,随李党郑亚远赴桂海,任掌书记之职,结束了\'十年京师寒且饿\'的生活。 李商隐最后十二、三年,全部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度过。他三次离家远游去做幕僚:大中元年、二年(847、848)在桂林郑亚幕;三年至五年(849-851)春,在徐州卢弘止幕;五年冬至十年(851--856),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柳仲郢幕。三位府主对他都很器重,官 职品级也逐步升迁,但始终只被视作一个文牍之才。其间也曾在长安任京兆府掾曹、太学博士等,为时均不久。 大中十年(856)他随柳仲郢离开梓州回到长安,不久被荐为盐铁推官,出巡江东。在 这次游历中,他写了一些以七言律、绝为主体的无题诗和咏史诗,形成他创作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 大中十二年(858),李商隐因病退职还乡。这年岁尾或下年年初,寂寞地在郑州逝世,享年不足五十。 李商隐生前曾自编《樊南四六甲集》和《乙集》各二十卷,后皆散佚。后人搜集其遗文(包括骈、散、赋各体)并加笺注,其中清人冯浩《樊南文集详注》、钱振伦《樊南文集补编》较详。李商隐的诗,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原为三卷。原本早已佚失,现存六百首左右,是后人陆续搜求而得。从宋代开始就有人为李商隐诗作注,但早期注本均已佚失。现存的笺 解评点本以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标点本下简称冯《注》)和今人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下简称刘、余《集解》)最为详尽赅博。此外还有叶葱奇《李商隐诗集疏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李商隐尚有杂著数种,其中除《杂纂》片断地保留于《说郛》外,其余均已佚失。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诗词三首》目录 行路难(其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水调歌头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内容主旨: 《行路难》这首古诗,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2. 鉴赏“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运用比喻修辞,把“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生动形象的写出奸倭当道的仕途艰难和济世安民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慨,表达出诗人惆怅和迷茫。

3.古人常引典故表达愿望,请从本诗中找出两处,说说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典故:吕尚九十遇文王、伊尹梦到自己乘舟绕日不久被重用。用两个历史人物的经历为自己增加自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希望重新得到任用,做出一番事业的愿望。 4.“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的内涵。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运用比喻修辞,把坚定的信念比喻为“长风破浪”“济沧海”,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冲破困难的信心。抒发诗人倔强、自信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旷达乐观的品格。 5.从词语运用的工整和夸张修辞的运用的角度分析诗的第一句。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可见,亲朋好友为诗人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但,诗人的心情是和宴饮的氛围一致地欢乐吗?与下文铺垫,形成对比衬托。 6.第二句中有哪些典型动词和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停”“投”“拔”“顾”这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

北宋词人黄庭坚的诗词大全

北宋词人黄庭坚的诗词大全 黄庭坚的诗词篇一 黄庭坚——《满庭芳·茶》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满庭芳·茶》【内容】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 黄庭坚——《醉蓬莱》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醉蓬莱》【内容】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弔影,成何欢意!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重烟水。 黄庭坚——《念奴娇》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念奴娇》【内容】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黄庭坚——《水调歌头》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水调歌头》【内容】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黄庭坚——《清平乐》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清平乐》【内容】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赏析】:此为惜春之作。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其一 投荒万死鬃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赏析:一笑间泯灭所有坎坷艰辛,满心的喜悦直笔道出,可见山谷为人超脱。登高望远,满纸是洞庭波浩渺,洗净染白双鬃的愁思,只有沉醉于美景的闲情逸致。 黄庭坚——《渔家傲》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渔家傲》【内容】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一见桃花参学了。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今后水云人欲晓。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 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内容】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怀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黄庭坚——《谒金门·示知命弟》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谒金门·示知命弟》【内容】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馀生今已矣。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 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其父黄庶是专学杜甫的诗人,舅父李常是藏书家。黄庭坚自幼好学,博览经史百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登进士第。神宗熙宁时期,黄庭坚先后任汝州叶县(今属河南)尉、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1080)知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政令清简平易。七年,移监德州德平镇。元□时入京编修《神宗实录》,其间苏轼知贡举,曾聘为参详官。《实录》修成,黄庭坚迁起居舍人。绍圣时新党章□、蔡卞等用事,迫害元□旧臣,黄庭坚被劾修实录诬枉,责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徽宗即位,受命内迁,又因赵挺之排挤,被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死于贬所。 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首。他的政治态度与苏轼相近,他不大赞成王安石变法,但关心国事,同情人民,为人有抱负,有识见,讲操守。"丈夫存远大,胸次要落落","今年贫到骨,豪气似元龙"(《次韵杨明叔见饯》),可看作他的自我写照。他身临逆境。能安贫乐贱,泰然自处,"不以得丧休戚芥蒂其中"(《豫章先生传》)。一生承受了儒学思想的影响,对禅学也濡染较深。 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冷斋夜话》还载有黄庭坚的"夺胎换骨"法,被江西诗派奉为"创作纲领",曾对后来作者发生过消极影响。其实,"夺胎换骨"说,不见于山谷的著作中,未必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张。而在谈论点铁成金的那封信中他还说:"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即自有主旨;又说"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正因作者自有主旨,所以虽取古人陈言,只是作为供陶冶之物。所以他的论文并不忽视社会作用,认为文章应"规摹远大,必有为而后作"(《王定国文集序》)。以此他赞佩杜诗"善陈时事"(《潘子真诗话》引)。对理与辞的关系,肯定"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与王观复书》)。他又认为"诗者人之情性"(《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文章本心术,万古无辙迹"(《寄晁元忠》)。黄庭坚还说过"好作奇语,自是文章病","无斧凿痕,乃为佳耳"(《与王观复书》)的话,主张"矢诗写予心,庄语不加绮"(《次韵定国闻苏子由卧病绩溪》),"不雕而常自然"(《苏李画枯木道士赋》)。这两方面的看法自然都不能不影响到他的创作实践。 黄庭坚有"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自成一家始逼真"(《题乐毅论后》)的名言,矢志在诗歌上"独辟门户"。终于以其独特的诗歌风貌卓然自立,与苏轼并称"苏黄"。并被后人奉为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他存诗一千五、六百首,内容丰富。黄庭坚关心现实。对百姓疾苦深表同情。早年写过著名的《流民叹》,任太和令时曾深入山区察访乡农,写了《上大蒙笼》、《劳坑入前城》等描写人民疾苦真切的诗篇。他慨叹"民病我亦病",提出了"年丰村落罢追胥"(《次韵寅庵》),"要使鳏寡无颦呻"(《赠送张叔和》)的愿望,盛赞友人"不以民为梯,俯仰无所怍"(《寄李次翁》)的品德,体现了怜贫恤苦的爱民思想。黄庭坚也有关注国防问题的爱国诗篇,如《次韵游景叔闻洮河捷报》、《和游景叔月报三捷》等诗,热情地表彰边将战功。《送范德儒知庆州》、《次韵奉答吉邻机宜》,以奋发的激情勉励友人为保卫疆防贡献才智。 黄庭坚的诗往往具有超迈的识见和襟怀。北宋后期党争剧烈,仓皇反复,黄庭坚也牵连其中,备受其害,却能破除门户之见,较为公正地看待问题。如在《次韵子由绩溪病起》、《再作答徐天隐》、《病起荆江亭即事》等诗中,曾针对党争的偏见,提出了"人材包新旧,王度济宽猛","开纳倾万方,皇极运九畴","不须要出我门下,实用人材即至公"的可贵见解。黄庭坚政治上的升沉虽与元□旧僚连在一起,但在《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有怀半山老人再次韵》等诗中却能对王安石的人品和新学,给以公允的评价。 写景、寄识、遣怀、赠答、题画等类抒情诗,最能体现黄庭坚的艺术匠心和独创个性。如古体诗《题竹石牧牛》、《次韵子瞻寄眉山王宣义》,以命意新颖、笔力奇崛见称。七言律绝诗,如《登快阁》写洒脱襟怀,《寄黄几复》写友情,《病起荆江亭即事》咏时事,《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描

部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赏析习题及答案

13.诗词三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13.诗词三首 一、行路难(其一)/李白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一、《行路难》李白 【原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背景】

《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4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主旨】 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专题内容赏析

诗词三首内容赏析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从词语运用的工整和夸张修辞的运用的角度分析诗的第一句。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可见,亲朋好友为诗人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但,诗人的心情是和宴饮的氛围一致地欢乐吗?与下文铺垫,形成对比衬托。 2.第二句中有哪些典型动词和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停”“投”“拔”“顾”这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与“茫然”放在一起,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难平的心情。 3.试分析第三句中的想法手法和夸张修辞的运用。 “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象征前途的渺茫 4.请说说第四句中典故的出处,并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垂钓碧溪: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吕尚(姜太公)曾在渭水边垂钓,后来遇到周文王,被重用。 用典。诗人自比姜尚、伊尹,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明君赏识以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愿望。 5.请简要赏析,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诗人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品格的写照 6.主题理解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黄庭坚诗歌阅读及参考答案

黄庭坚诗歌阅读及参考答案 (一) 寄黄几复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 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 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本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当时诗人于山东德州任职。黄几复,诗人 朋友,于广东四会县任职。 【赏析】 首联“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传书谢不能”抒写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 情。此处化用了《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 相及也。”说明海天茫茫相距辽远。后句是说通信颇为不易。古人有雁足传书之 说,但又说鸿雁南飞止于衡阳,而四会在衡阳之南,所以,想托鸿雁捎封信去也 被谢绝。 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 进一步 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 想当年, 春风拂面, 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 十年来, 漂泊江湖, 每当夜雨潇潇、 漏尽灯残之时, 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 这两句所描绘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强烈对比,更加凸现了思念之情。这两句 诗所用的词都是常见的,黄庭坚把寻常词入诗,创造出清新隽永的意境,给人以 强烈的艺术感染。 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称赞友人为官清廉、从政有方。 四立壁典故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 壁立。 ”“治病”句化用 《左传·定公十三年》 记载的一句古代成语: “三折肱, 知为良医。”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好医生,因 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 。作者称黄几复善“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他已经

黄庭坚诗歌理论分析

黄庭坚诗歌理论分析 黄庭坚的诗歌 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我们可以研究其诗歌理论的独特之处, 并着重探讨了 理论中与读书之关系的重要性, 以及其独特的诗歌理论对后世具有极为重要的价 值和意义。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实际开创者, 在宋代诗坛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 成就以及在其影响下所产生的声势浩大的江西诗派成为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 《后村诗话》有云:“豫章稍后出,荟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搜 讨古书,穿穴异文,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虽只字半句不轻出,遂为本朝诗家宗 主。”《诗林广记》亦云:“山谷自黔州以来,句法尤高,笔力放纵,实天下之 奇作,自宋兴以来,一人而已。”说“一人而已”未免夸张,但足可见世人对黄 庭坚的肯定和推崇。 黄庭坚在诗史上的地位主要由其诗歌理论所决定, 他的诗歌 理论主张被视为是江西诗派的主要创作纲领, 虽历代学者评论对其褒贬不一, 但 其影响却不容小觑。 本文仅就其诗歌理论与读书的关系从三面来谈谈其对后世创 作的重要影响与意义。 一、“无一字无来处”与读书的重要性 “无一字无来处”是江西诗派的重要理论之一, 在黄庭坚之前, 宋人孙莘老 对这个问题已有过类似的表述, 说“老杜诗无两字无来历”说“老杜作诗, 退之 作文,无一字无来处”,自然有些夸张,但是,诗人要强调自己的某种主张的时 候,总是要夸张的。不惊骇世俗,就无法引起世人的瞩目,也就难以产生影响; 另外, 如果说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处”也是说的通的。 用列宁的一句话来诠释, 就是只有继承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才有可能达到时代的顶点。 黄庭坚强调老杜诗 的“无一字无来处”,其实其深层的意思之一就是多读书。 文学 功底好比花果的种子,天生就有一种资质可以发芽成树,开花结果,但是种 子有很多不发芽成树,开花结果的,因为它缺乏人工的培养。种子能发芽成树, 开花结果,有一大半要靠人力,尽管它天资如何优良。人的文学创作也是如此。 一个人纵然生来就有对文学特优的领悟, 如果不下苦功夫修养, 也必定是苗而不 秀,华而不实。比如李白 ,虽然天生资质杰出,可是这位大诗人在学问上也下过苦功夫,李白在人生

黄庭坚的诗词全集

黄庭坚的诗词全集 黄庭坚,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诗人。他的很多诗词都入选了中小学课本。下面小编带你了解一下黄庭坚的生平及诗词全集。 1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知名诗人,乃江西诗派祖师。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着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庭坚笃信佛教, 亦慕道教,事亲颇孝,虽居官,却自为亲洗涤便器,亦为二十四孝之一。英 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着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江西诗派的 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着有《山谷词》。 1黄庭坚的诗词全集《题郑防画夹》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云,故人言是丹青。《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题王居士所藏王友画桃杏花二首》其一 凌云一笑见桃花,三十年来始到家。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流水到天涯。其 二凌云见桃万事无,我见杏花心亦如。从此华山图籍上,更添潘阆倒骑驴。《喜太守毕朝散致政》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百体观来身是幻,万夫争处首先回。《晚楼闲坐》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 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一投荒万死鬓毛斑,生 入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其二满川风雨独凭栏, 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登快阁》痴儿了却公 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赏析

《迢迢牵牛星》赏析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开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见义。牵牛也皎皎,织女也迢迢。他们都是那样遥远,又是那样明亮。但以迢迢属之牵牛,则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皎皎属之织女,则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如此说来,似乎又不能互换。如果因为是互文,而改为“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其意趣就减去了大半。诗歌语言的微妙于此可见一斑。称织女为“河汉女”是为了凑成三个音节,而又避免用“织女星”三字。上句已用了“牵牛星”,下句再说“织女星”,既不押韵,又显得单调。“河汉女”就活脱多了。“河汉女”的意思是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这说法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真实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颗星。可见写法不同,艺术效果亦迥异。总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十个字的安排,可以说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浑成的效果。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四句专就织女这一方面来写,说她虽然整天在织,却织不成匹,因为她心里悲伤不已。“纤纤擢素手”意谓擢纤纤之素手,为了和下句“札札弄机杼”对仗,而改变了诗中原句的结构。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弄”字。《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这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机织,只是抚弄着机杼,泣涕如雨水一样滴下来。“终日不成章”化用《诗经·小雅·大东》语意:“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盈盈”或解释为形容水之清浅,或者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文选》六臣注:“盈盈,端丽貌。”人多以为“盈盈”既置于“一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但盈的本意是满溢,如果是形容水,那么也应该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浅。把盈盈解释为清浅是受了上文“河汉清且浅”的影响,并不是盈盈的本意。《文选》中出现“盈盈”除了这首诗外,还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亦见于《古诗十九首》。李善注:“《广雅》曰:‘赢,容也。’盈与赢同,古字通。”这是形容女子仪态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为“端丽”。又汉乐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也是形容人的仪态。织女既被称为河汉女,则其仪容之美好亦映现于河汉之间,这就是“盈盈一水间”的意思。“脉脉”,李善注:“《尔雅》曰‘脉,相视也’。郭璞曰‘脉脉谓相视貌也’。”“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这首诗感情浓郁,真切动人。全诗以物喻人,构思精巧。诗主要写织女,写牵牛只一句,且从织女角度写,十分巧妙。从织女织布“不成章”,到“泪如雨”,再到“不得语”,充分表现了分离的悲苦。诗对织女的描写很细腻,抓住了细节,如“纤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同时,“札札弄机杼”又是动态的描写。这样,人物就在这样的描写中跃然而出。 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音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音节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自然而贴切地表达了物性与情思。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寒食》赏析 寒食春深,景物宜人,故诗中前二句先写景。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