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会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填空题汇总

合集下载

最新历史必修2知识点(填空)简编

最新历史必修2知识点(填空)简编

必修二考点基础知识填空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考点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一、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变革。

西汉时期,出现了,即二牛三人。

汉代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出现了,四、农业灌溉1.工程:战国,汉朝。

2.工具:曹魏,唐朝,宋朝,明清。

(注意图片)【考点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什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农经济的评价:积极性: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重要贡献。

局限性:经营规模小,赋役沉重,十分脆弱。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4】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一、概况:中国古代手工业类型有三:官营、和。

官营发达的原因主要是,产品主要供消费。

三者中,占比重最大的是,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是,明朝中叶后,超,占主导地位。

二、古代冶炼业1.时期,掌握冶铜技术。

时期,青铜制造进入时期。

(青铜文明)代表有和四羊方尊、等。

2.西周晚期,已有。

炼铁技术,在两汉有和。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南北朝的。

前,冶铁技术领先世界。

三、中国古代的瓷器制造业1、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在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成熟的,北朝烧出成熟的。

至唐朝已形成的制瓷系统。

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和争奇斗艳。

四、古代纺织业1.中国世界上养蚕缫丝的国家。

,(新石器时代)已有丝织品。

商朝时有,西周时期,可以织出,汉代设立专门机构,唐朝吸收风格,宋朝吸收风格。

(完整版)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考点基础知识填空(第一、第二单元)

(完整版)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考点基础知识填空(第一、第二单元)

必修二考点基础知识填空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构造与特色第 1 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考点 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社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种水稻和粟的国家,农业发源可追忆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原始农业的耕种方法主假如刀耕火种。

2.奴隶社会:商周期间出现青铜工具,但极少使用。

农用工具主假如木制的耒耜、石锄和石犁。

农作物主要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人们生活由屡次迁移变成定居。

【考点 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一、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期间,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促进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改革。

西汉期间,出现了耦犁,即二牛三人。

汉代此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种方式。

隋唐期间,出现了曲辕犁,并安装了犁评,能够调理犁耕的深浅。

二、耕种技术春秋战国,出现垄作法。

西汉时,推行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形成耕耙耱技术。

三、耕种制度两汉时,是一年一熟,宋朝此后,经济重心渐渐转移到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制。

四、农业浇灌1.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

2.工具:曹魏翻车,唐代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注企图片)【考点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小农经济的形成:跟着春秋战国 _铁农具 __出现和 _牛耕 _推行,小农经济确定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种方式经历了从 _集体劳作 _到 _个体农耕 _的变化。

2.小农经济的特色是什么?① __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__②_男耕女织 _(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联合)③ _知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_3.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_小农经济 __。

4.小农经济的评论:踊跃性: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必定的 _土地 _、_农具 _或耕畜等生产资料,拥有生产踊跃性,为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重要贡献。

限制性:经营规模小,赋役深重,十分柔弱。

第2 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 4】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一、概略:中国古代手工业种类有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填空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填空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填空:第一次工业革命1.从珍妮机到蒸汽机(1)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①政治前提:18世纪时,随着________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经济迅速发展。

②市场条件: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还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③劳动力条件:地主们热衷________,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④技术条件: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2)工业革命的进程:①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________”。

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业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②工业生产的变化:后来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________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③动力技术的革新: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________,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从工场到工厂(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________ 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工业革命加快了________进程。

(3)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________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4)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对内,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________和自由贸易;对外,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3.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原因条件:①________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之后,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________,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________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基础知识填空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基础知识填空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基础知识填空汇总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模式是。

它的特点是①②③2.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3.由于的发展,时期各国通过变法确立了的土地所有制度,它的意义是①②。

4.元朝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时期纺织、制瓷等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并出现。

5.、是明清时期的主要地区性商帮。

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7.北宋城市发展的表现:①②③④8.时首倡“”政策,为后来的朝代沿用。

评价:9.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①②③10.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是。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开辟路线:①葡萄牙东线:到亚洲1487—1488 迪亚士——好望角1497—1498 达·伽马——印度②西班牙西线:向到亚洲,到达美洲1492 哥伦布——美洲1519—1522 麦哲伦——环球航行2.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①②③④⑤3.荷兰被称为17世纪的“”。

18世纪中期确立世界霸权。

4.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影响:①②③5.1765年,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6.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②③。

7.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①②③。

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②③④。

9.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①②③④。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洋务运动的内容:①以“”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以“求富”为旗号,创办;③筹划海防,初步建成“”、“”、“”三支海军;④兴办,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选派出国深造。

2.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洋务运动的影响:①②③。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于东南沿海地区。

4.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①②。

5.一战前后(1912-191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①②③④。

6.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①②。

福建省高中历史会考总复习填空题(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答案

福建省高中历史会考总复习填空题(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答案

福建省高中历史会考填空题答案必修一专题一1.海外炎黄子孙返乡寻根祭祖,这种情结源于宗法制,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其核心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2.秦朝统一的时间是公元前 221年。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制和分封制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形式,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皇帝任命。

3.汉武帝时期,在全国各州设刺史,负责监察地方高官。

4.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其目的在于加强君权,分散相权。

5.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明成祖设立内阁,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中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基本解决。

6.清朝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处,这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

但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体现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顶峰。

7.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8.君主专制制度实行的前期,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基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明清后,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

专题二1.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1840——1842年英国侵华,清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中最能反映侵略目的的条款是协定关税,开放通商口岸。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内容最能体现时代特征,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清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三元里抗英。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者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放下了滔天罪行。

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常识点填空

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常识点填空

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常识点填空经济建设的进步和曲折是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的学习内容,为了让同学们更进一步的学习,紧接着我们为你整理了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常识点填空,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常识点填空: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完成:_____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功效:为国家拓展________________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一五计划建设背景:国内是一个落后的________,重工业无从进步。

任务:优先进步_______,打造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收获: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________、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意义:国内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________。

3.三大改造内容:对农业、手工业、________进行改造。

基本途径和方法: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加入_______;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________在中国基本打造起来。

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常识点填空:探索与失误1.胜利探索中共八大:①内容:正确剖析了国内________:是人民对于打造一流的工业国的需要,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飞速进步的需要,同当今经济文化不可以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国内尽快的从落后的________变为一流的工业国。

②意义:剖析正确、胜利探索、未能坚持。

八字方针:①背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紧急失调,生产力遭到紧急破坏。

②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意义: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进步。

到______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范围获得重大收获。

历史必修二复习填空题

历史必修二复习填空题

高三历史复习填空题(二)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和(),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经过先民创造性的劳动,原始农业很早就在()和()流域一带出现。

随着()的积累与总结、()的不断改进、()的日益完善以及()的小型化,中国农耕文明首先在中原地区达到最高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的农业生产模式。

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时期的井田制是()的表现形式。

从春秋战国起,()逐渐取代井田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伴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使自耕农经济不断地处于风雨飘摇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反抗,地主与劳动者之间的()日益松弛,()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农耕经济更加成熟。

3,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高度发达,()和()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明清时期,()高度发展,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

()统治与()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最终使中国在现代化的大潮中落伍。

4,自耕农出现后,以()为单位从事劳动,()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农村的主要经营形式。

5,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

它们在发展的初期就已经显露出()的差别。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之一。

北方以旱地的()为主,南方以水田()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

以()为主、()为辅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之一。

“六畜”是指()。

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

春秋时期出现了()和()。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有()、();西汉的()()。

东汉治理();起源于西汉时期的西域()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

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进行农业生产。

春秋时期,随着()和()的进步以及()的出现,自耕农经济,或称个体小农经济应运而生。

6,春秋时期,随着()现象的日益普遍,各诸侯国为刺激()、扩大(),先后进行了()。

税制改革首先发生在(),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

高二历史会考必修二复习试题(填空完整版)范文

高二历史会考必修二复习试题(填空完整版)范文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试题及考点补充(必修二)1、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是,古代中国主要生产方式是。

2、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

3、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是。

4、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进步,我国传统的耕作方式是。

5、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是。

(或:农用动力的革命是。

)6、汉代牛耕(二牛一人的耦犁)已普及,东汉出现较轻便的。

汉代普遍使用的犁或犁耕是。

7、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修建于时期,主持修建的是。

8、汉代丝织业产品品种可以达到种。

和是汉代丝织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汉代丝织品,经过传到了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9、唐代纺织作坊兴起,纺织业有相当大规模。

10、商代手工业中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

11、春秋时期,我国已知道冶炼和技术,炼钢已使用工艺。

12、汉代冶铁开始使用做燃料,供风形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从自然通风到到再到。

13、唐代独特的美术陶制品,风行一时。

越窑的、邢窑的享有盛名,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唐代晚期又出现了工艺。

14、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闻名天下的有:河北,河南,江西,浙江,陕西。

15、清代康熙年间瓷器工艺发明,并在(皇帝)时期达到登峰造极水平。

以下16--19内容源自考纲第18页“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16、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取代成为商人的主体。

各国纷纷铸造货币,、也开始使用为货币。

随着的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17、唐代、商旅往来频繁,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以及、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海上丝绸之路都出现繁荣景象。

18、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货币),集镇、(市场)兴盛。

海外贸易发展,中国商品远销、、、地区。

19、明清时期出现和(组织),商和商势力最强大。

明清广泛使用(货币)。

20、秦代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以加强对“市”的管理。

21、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相当严格。

据说长安有(填个数)“市”。

22、六朝时兴起了民间集市“”,并设“”进行行政管理。

高中历史学考必修2知识点填空(已填答案版)

高中历史学考必修2知识点填空(已填答案版)

历史学考复习基本内容-----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耕作技术:①春秋战国(时间),农业发达地区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铁犁牛耕方式形成。

②汉代(时间),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大超前代;出现便于中耕的曲柄锄、便于收获的大镰和播种工具耧车。

东汉出现一牛挽犁技术便于牛耕普及、有利山地开垦。

③唐代(时间),出现曲辕犁,控制耕土深浅。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①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是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②秦朝: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③汉代:关中“井渠”;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它是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发展的主要因素。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古代中国丝织业的发展纺织原料的变化:麻——丝——棉。

历代发展:①新石器时代(时间),纺织技术萌芽;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②商代(时间),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功”为并列“国有六职”,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相当重要。

③汉代(时间),纺织技术已相当发达,华美轻柔的丝织品远销地中海地区,被称为丝国。

④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规模。

⑤宋代: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

⑥元代(时间),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创造新式纺车,推广传授先进织造技术,推动棉纺织业发展。

棉逐渐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⑦明代,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机户和机工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

出土的商代时期的青铜铸造器:司(后)母戊大方鼎。

时期,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由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然后又到畜力鼓风,东汉初,杜诗(人)创造出以水力鼓风装置——水排(名称)。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填空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古代农耕技术的进步注意:⑴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⑵劳动工具:从石器、木器、骨器、铜器到铁器。

2二.古代的土地制度1.封建社会两个基本阶级及关系:地主和农民;地主占有土地,通过的方式剥削农民。

2.封建社会土地兼并及影响⑴,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

⑵影响:a.导致无数破产,严重破坏农耕生产秩序;b.开明政治家的改革大都带有改革的内容;c.中国古代民众暴动大都提出口号。

三.古代的赋税制度(了解)四.古代农业经济的地位和特点1.地位:(教材4页最后一段)农耕经济支撑着中国古代的;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的基础上取得的。

2.特点: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哪种手工业形式占主要地位?哪种经营形式下的产品最为精美?为什么?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制度——“工官”制度1.概念:是一种手工业生产的制度。

由组织和垄断,为官府和皇室服务。

开始于时期。

2.特点:⑴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办,由垄断;⑵专门制造专用和私用的物品;⑶虽对市场没有明显影响,但对朝廷财政是一大支出;⑷工场的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技术水平;⑸局限于为、服务,不能服务于。

技艺的传承也是性的。

⑹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称做“”,其职业必须世代相袭,不得脱籍改业,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其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三.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辉煌成就2.冶金技术的进步⑴青铜器:新石器时代:出土,只是小件工具或生活用具,不是生产工具商代:分布广泛,生产规模大。

代表作。

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⑴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⑵从商朝到东汉:由向过渡⑶东汉:出土器⑷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的生产部门;的青瓷;、、的白瓷。

⑸宋代:瓷窑遍布各地,全国有六大名窑,如:河北:、河南:、江西:、浙江:、陕西:。

⑹清代:工艺的发明(明清景德镇为“瓷都”)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高中会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填空题汇总

高中会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填空题汇总

⾼中会考历史必修⼆知识点填空题汇总⾼中历史必修⼆复习提纲专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式和⼟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古代中国农业1、耕作⽅式:①原始社会:“⼑耕⽕种”②春秋战国:(⽜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动⼒的⼀次⾰命)③汉代:普及全国,⼆⽜抬杠(西汉)→⼀⽜挽犁(东汉)④唐代:出现了结构更完备的(耕犁基本定型)。

2、⼟地制度:①原始社会:⼟地集体公有制②商周:(奴⾪主贵族⼟地国有制)③战国后:封建⼟地私有制3、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①赋税沉重:②徭役繁重;③⼟地兼并:“贫者⽆⽴锥之地”(根本原因:的存在)4、⽔利事业:①传说英雄:治⽔②著名⼯程:(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四川成都平原,“天府之国”);郑国渠(⽔⼯郑国在秦国修筑);西域(西北地区)的特⾊灌溉⼯程,使⼲旱地区得到灌溉。

③治理黄河:东汉治黄河,基本解除了黄河⽔患。

④灌溉⼯具:翻车(三国)、筒车(唐代)5、认识: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古代中国⼿⼯业1、经营形态:①家庭⼿⼯业(⽥庄⼿⼯业):⾃然经济的基本单位②:产品⼯艺⾼,不⼊市场③私营⼿⼯业:产品流⼊市场四、古代中国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叫“重本弃末”,重视发展,限制发展的政策。

(2)来历: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后历代封建王朝沿⽤(3)⽬的①根本⽬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

②直接⽬的:为了保护农业⽣产和⼩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4)历代措施:(了解即可)秦:①统⼀货币、度量衡;②对经济管理全⾯、具体、严密汉:①加重赋税征收;②盐铁官营制度;③歧视商⼈,限制商⼈社会地位唐:设官市,严格管制明清:“海禁”政策(5)后果:积极作⽤(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为主)①经济上:推动,从⽽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政治稳定。

历史必修2知识点(填空)简编

历史必修2知识点(填空)简编

必修二考点基础知识填空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考点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一、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变革。

西汉时期,出现了,即二牛三人。

汉代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出现了,四、农业灌溉1.工程:战国,汉朝。

2.工具:曹魏,唐朝,宋朝,明清。

(注意图片)【考点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什么?①②③3.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4.小农经济的评价:积极性: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重要贡献。

局限性:经营规模小,赋役沉重,十分脆弱。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4】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一、概况:中国古代手工业类型有三:官营、和。

官营发达的原因主要是,产品主要供消费。

三者中,占比重最大的是,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是,明朝中叶后,超,占主导地位。

二、古代冶炼业1.时期,掌握冶铜技术。

时期,青铜制造进入时期。

(青铜文明)代表有和四羊方尊、等。

2.西周晚期,已有。

炼铁技术,在两汉有和。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南北朝的。

前,冶铁技术领先世界。

三、中国古代的瓷器制造业1、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在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成熟的,北朝烧出成熟的。

至唐朝已形成的制瓷系统。

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和争奇斗艳。

四、古代纺织业1.中国世界上养蚕缫丝的国家。

,(新石器时代)已有丝织品。

商朝时有,西周时期,可以织出,汉代设立专门机构,唐朝吸收风格,宋朝吸收风格。

明清时期,设立。

【考点5】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元朝时,推广棉纺织技术,改变中国人穿衣比例,成为主体。

明朝中叶以后,超官营,占主导地位,出现,专织精细织品。

2.中后期,江南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关系,即“,”,也就是关系,标志出现,清代继续。

是和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会考条目填空 必修二

会考条目填空       必修二

会考条目填空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耕作技术的演变(a b)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汉朝:牛耕逐渐普及,和出现,东汉时出现,唐朝出现(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 a)战国: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工程,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东汉治理黄河。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a b)基本特点。

(课前提示第3点)▲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古代丝织业的发展(a b):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和起绒锦等。

唐代:作坊兴起。

宋代:推广到等地区元代:黄道婆,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在纺织业(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a b)青铜器的代表和。

汉代:开始使用做燃料,供风形式由自然力到到东汉初,创造水排(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a b)唐代:唐三彩、越窑的、邢窑的、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长沙铜官窑首创。

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窑、陕西耀州窑等闻名天下等闻名天下。

▲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市”在历代的发展(b c)(2)唐宋商业都会的发展(a b)唐朝都会:长安、、。

宋代都市:汴京▲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a b)①重农抑商政策:发展农耕,限制、②影响: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积极方面,有利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2)“海禁”政策及其影响(a b)①“海禁”政策: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②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延缓了中国的发展步伐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a a)①标志:②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和,促进了近代的兴起(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a b)时间:前后。

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填空

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填空

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1.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A 原始社会:春秋战国: ,此后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1.2 古代中国主要土地制度 A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商周时期——井田制商鞅变法(战国时期)——废除 ,以法律形式承认 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2.1.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B(1)以 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我国是最早培植 (北)和 (南)的国家。

(2)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 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①农具材质的更新: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木、石、骨 耒、耜春秋战国开始: 使用②耕作工具的发展:春秋后期: 开始出现,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西汉:发明了 ,推动了牛耕的推广。

唐代: 发明,在长江下游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③灌溉工具的发展: 曹魏—— 唐代—— ④重要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 ;西汉的 、 (3)“ ”式的经营方式为主要生产方式。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耕农经济的形成:①原因:生产 和耕作 的进步; 的出现。

②产生:春秋时期 ③地位:自耕农是国家 的主要承担者。

特点: ,生活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规模小,“男耕女织”的简单分工,很难 ,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自耕农经济承受风险的能力差,十分脆弱。

2.1.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 B 1.手工业发展基本史实 (1)冶金业 商周时期: 技艺相当成熟;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 的技术;南北朝:发明 。

(2)纺织业: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 ”称号;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 技术。

(3)陶瓷业东汉晚期:烧出成熟的 ;南北朝:成功烧制出 ; 隋唐时期:瓷器大量 ,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宋代: 成为“瓷都”;元代:烧成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 生产时期; 明代:创造了 和 ;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 和 。

整理高中会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填空题汇总

整理高中会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填空题汇总

高中会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填空题一、填空题1、阮源于,鼎盛与,以后阮的发展由盛而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2、阮在西汉时被称为,西晋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因演奏此乐器而著名,因此在唐代武则天年间,人们就以阮咸的姓正式称这件乐器为“阮咸”或“阮咸琵琶”。

3、西方音乐历史的主要历史分期依次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和20世纪现、当代音乐。

4、北杂剧(元杂剧)主要的作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有:关汉卿的、《救《望江亭》;王实甫的;马致远的;白朴的;《单刀会》风尘》、郑光祖的等都是我国戏曲史上的光辉杰作。

5、在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出现了传奇最有代表性四大声腔,即浙江的、;江西的弋阳腔和江苏的,都出自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6、18世纪维也纳古典主义的三位重要作曲家是、莫扎特、。

7、《大地之歌》是创作的,以中国的唐诗为基础。

8、我国现存最早的琴谱——。

9、嵇康(223-263年)写有重要的音乐美学论着10、刘天华是我国杰出的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和教育家。

先后创作《病中吟》、《空山鸟语》、《良宵》、《光明行》等10首二胡独奏曲和等3首琵琶曲,都是具有典范意义的民族器乐新作品。

11、一九七八年以来阮形成自己的系列族,由之分,演奏技法越来越丰富,表现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全国各大音乐院校也相继开设了阮专业。

12、阮的定弦采用定弦,空弦采以度关系,琴品以排列,多用拨片演奏。

13、孔子强调音乐的,指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而将归入“政之大节”。

他的这些思想几千年来一直被儒家推崇和追循。

14、汉朝的鼓吹乐主要有哪四种:、、短箫铙歌、15、芬兰民族乐派作曲家的很多作品都贯穿着芬兰民族雄浑、粗犷、豪放的气质,充满了史诗的气魄,他的代表作是芬兰民族解放斗争的象征。

16、“艺术歌曲之王”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其中有声乐套曲《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女》。

此外,他还创作了颇具个性的交响曲,只有两个乐章。

17、康熙年间,轰动一时久演不衰的昆曲名作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古代中国农业1、耕作方式: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②春秋战国:(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③汉代:普及全国,二牛抬杠(西汉)→一牛挽犁(东汉)④唐代:出现了结构更完备的(耕犁基本定型)。

2、土地制度:①原始社会:土地集体公有制②商周:(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③战国后:封建土地私有制3、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①赋税沉重:②徭役繁重;③土地兼并:“贫者无立锥之地”(根本原因:的存在)4、水利事业:①传说英雄:治水②著名工程:(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四川成都平原,“天府之国”);郑国渠(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筑);西域(西北地区)的特色灌溉工程,使干旱地区得到灌溉。

③治理黄河:东汉治黄河,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④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代)5、认识: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1、经营形态:①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自然经济的基本单位②:产品工艺高,不入市场③私营手工业:产品流入市场1、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又叫“重本弃末”,重视发展,限制发展的政策。

(2)来历: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3)目的①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

②直接目的: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4)历代措施:(了解即可)秦:①统一货币、度量衡;②对经济管理全面、具体、严密汉:①加重赋税征收;②盐铁官营制度;③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社会地位唐:设官市,严格管制明清:“海禁”政策(5)后果: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①经济上:推动,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政治稳定。

消极影响(明清后以消极作用为主)①阻碍了的发展;②阻碍了,违背了历史潮流。

2、“海禁”政策(1)含义:两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根本原因(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是这两种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经济基础。

3、后果:。

五、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1、产生:以后,产生于江南地区的部门。

2、标志:关系。

3、表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发展缓慢。

4、缓慢发展的原因:根本原因:始终占主导地位(国内市场狭小);直接原因:封建制度及其经济政策的影响(政策和政策)封建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资金流向买房置地);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时间及标志: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原因:;外国商品倾销;影响:①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和;②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和,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兴起。

2、:(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含义:地主阶级洋务派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创办近代工业,以维护清朝统治。

影响: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即经济工业化),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三座大山:、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1.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内地较少;2.从部门分布看:以为主,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从实力看:资金少、规模小,技术。

★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1、阻碍发展的因素:① (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市场〉;②后天畸形(主要在领域;分布地区不平衡;未能形成 );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受到三座大山压迫(主要因素;)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有利于发展的因素:①西方列强的侵略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②的支持和鼓励;③民众反帝爱国运动有力的推动;④企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标要求】(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一、过渡时期(1949-1956)1、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1949—1952)2、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①内容:“”②实质: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③特点: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3、——发展生产力(1953-1957)①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③实施情况:1957年提前超额完成④意义: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端。

中国开始改变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调整生产关系(1953-1956)内容:①农业:农民参加。

②: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的政策。

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意义:标志中国建立,中国进入初级阶段。

二、十年探索时期——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1、《》的报告(1956,毛泽东)2、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1)背景: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内容:①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变为先进的。

(3)意义:路线正确,符合国情,成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取得的初步成果。

3、失误: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1)原因:我们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艰巨性认识不够;左倾错误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受苏联的影响;(2)表现:1958年“” (忽视了经济规律)(片面夸大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作用) (3)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4)危害:使得严重泛滥;极大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了的严重失调;挫伤了人民的。

4、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1960)▲教训: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②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③经济建设要循序渐进,反对急于求成。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1、1966:动乱开始全面夺权——经济建设大混乱2、1971: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国家经济工作出现起色3、1975: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好转复苏(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文革”恶果:政治混乱给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教训:①认清国情,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以为中心;③保持社会安定团结;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⑤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基本内容:①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的指导方针;(前提)②工作重心:果断停止使用“”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关键)③伟大决策:作出实行的伟大决策。

2、历史意义: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的正式开辟;中国的改革开放新时代由此揭开序幕;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①前提: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②特点:;③过程:小岗村→、试行→全国推广(▲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土改后农民个体所有制——三大改造后为集体所有制——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意义:。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时间: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2)中心环节:;(3)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国十四大提出)(4)方向:建立以股份制为核心的(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原因:僵化,影响生产力发展。

(2)实施:①1992年邓小平发表(奠定思想基础)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③1997年(创新)④21世纪初(基本确立)(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①1980:设立(、珠海、汕头、,1988年海南省)②1984: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4个)③1985: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④1990:上海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2、格局:——沿海开放城市————内地3、特点:。

4、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了全球化需要。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标要求】(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变化原因:①的客观影响;(受西方先进文明的影响)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③推动;④近代民主思想的潜移默化。

三、认识1、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征:①随着中国近现代经济、民主和思想文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演变而进行的;②趋势是由闭关自守变为面向世界;由封建传统变为向现代化迈进;③既存在着新旧冲突,又存在着东西文化碰撞,但始终保持着本民族的特色;④地域之间发展不均衡(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变化明显,但在偏远农村和内地变化不大);⑤受西方外来文明影响深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2、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影响: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课标要求】(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