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g小调叙事曲曲式结构

合集下载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艺术特征初探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艺术特征初探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艺术特征初探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肖邦早期创作的钢琴曲,属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曲中既有深沉激情,又有细腻哀思,音乐表现了肖邦对于爱情的追求与痴迷,同时也表达了他短
暂而不安定的生命状态。

本文将在这个背景下对这首作品的艺术特征进行探讨。

一、情感表现
《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艺术特征之一是情感表现。

曲子的主旋律非常感性而又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把肖邦对于爱情的痴迷与不顾一切的追求流露出来。

整首曲子
过程中音乐情感的表现始终是悲欢交织的,颇有些荒诞不羁的味道,充满了青春的热血与
冲动。

二、技巧运用
《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艺术特征之二是技巧运用。

肖邦的钢琴风格有别于其他作曲家,他的作品更注重钢琴的演奏技巧和音色。

这首曲子采用了大量华丽的技巧,如连续的三重奏、钢琴调音等等,使得整个曲子充满了变化和惊喜,给人带来重重追逐、情感洋溢的视
听体验。

三、曲式结构
《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艺术特征之三是曲式结构的变化。

整首曲子的构思主要由序曲、主题发展、副主题、过渡段、回旋曲和尾声等几个部分构成。

这种曲式结构的构思巧妙,
充满了惊艳的效果,尤其是过渡段的设计更是巧夺天工,时而流畅自如,时而峰回路转,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体来说,《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一首充满热情和戏剧性张力的作品,反映了肖邦情感丰富的艺术性格。

这首曲子在钢琴作品中也具有代表性,是肖邦早期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艺术特征初探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艺术特征初探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艺术特征初探1. 引言1.1 引言肖邦的作品《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他的作品中的一颗明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首叙事曲进行初探,探讨其背景、曲式结构、表现力特点、技巧要求和意义等方面。

在细致分析这首曲子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肖邦作为浪漫主义音乐大师的背景。

肖邦作为波兰钢琴大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在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和情感表达,而《g小调第一叙事曲》正是他作品中的杰作之一。

这首叙事曲的曲式结构非常丰富多变,旋律优美动人,节奏变化丰富多样,展现出肖邦在音乐创作上的天赋和技巧。

他在这首曲子中运用了许多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体现出他对情感和情绪的深刻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演奏这首叙事曲时,需要技巧高超的钢琴演奏家来驾驭其中的各种音乐要求和技巧难点。

演奏者还需深刻理解曲子的意义和内涵,将这些情感融入到演奏中,使听众能够感受到肖邦所要传达的情感力量。

2. 正文2.1 背景介绍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肖邦创作的一部钢琴独奏作品,被认为是浪漫主义钢琴曲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曲目于1830年完成,被称为“叙事曲”的原因是因为其音乐结构和表现形式都具有一定的叙事性特点。

在19世纪早期,肖邦的音乐风格受到了波兰民间音乐的影响。

这种民间音乐具有独特的旋律和节奏感,并且充满了浓厚的民族色彩。

肖邦在《g小调第一叙事曲》中融入了这些元素,使得这首曲目具有了强烈的民族特色。

肖邦在这首曲目中还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和变化音,表现出他对于音乐表现力的追求。

这种装饰性的音乐语言使得整首曲目听起来更加华丽和细腻,增加了音乐的魅力。

2.2 曲式结构分析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采用了典型的叙事曲式结构,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子、主体和终结。

整首曲子以中板的速度开场,此为引子部分。

引子部分旋律简洁明快,铺垫了整首曲子的基调。

接着是主题部分,由多个乐段组成,展现了肖邦独特的旋律构思和和声技巧。

肖邦《g 小调第一叙事曲》奏鸣曲式及其音乐结构特征

肖邦《g 小调第一叙事曲》奏鸣曲式及其音乐结构特征
( 信 阳职业 技术 学 院 , 河 南

信阳
4 小调 第一叙事 曲》 是 肖邦四部叙事钢琴 曲中的代表作 , 也是 肖邦的钢 琴创作走 向成熟 的重要表现 。在 《 g小
调第一叙 事曲》 的创作过程 中 , 肖邦并没有 沿用传统奏呜曲式的创作方式 , 而是将 变奏与奏 鸣、 回旋进行 了高度 融合 , 在
曲式结构上创造 了 自由性特征 , 对后人研 究叙 事钢琴 曲产生 了重要影响 。 关键词: 肖邦; 《 g 小调第一叙事曲》 ; 艺术特征
中 图分 类 号 : J 6 2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3 0 5 4 ( 2 0 1 4 ) 0 6— 0 1 2 5— 0 3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5— 0 7 作者简 介 : 张应辉 ( 1 9 7 7一) , 女, 河 南 信 阳人 , 讲师, 硕士 。
整个 引子 部 分 的旋 律 像 是 一 场 隆 重 的开 场 白 , 第 一 个二 分音 符音 区较 低 , 演 奏 者 采 用 的 双 手进 行 弹奏 , 更 能够 吸引 观 众 的 注 意 力 , 让 观 众 对 下 文 的旋 律 发 展有 期待 的 心 理 。到 第 三 小 节 时 音 调 转 为 疑 问 , 停 留在 升 F调 上 , 下 一小 节 在该 调 上 进行 音 调拓 展 , 既 是对 上一 小节 的延 续 , 又像 是 回答 上 一 小节 的疑 问 。 到第 6小节 和第 七小 节 时 , 和 弦部 分相 比之 前部 分要 更为 沉重 , 给人 一种 悲剧 的情 感 , 从 而 带 着 听 众一 起 进入 主部 内容 , 引子和主部相互 融合呼应 , 此时 , 同 音八 度 的音 调 也 让 人 感 受 到 大 提 琴 低 沉 的 齐 奏 , 情 感越 加严 肃 , 凝重 的 气 息如 同史 诗 一 般 , 再 以 悲 歌结 束, 留给听众无尽的沉思。 ( 二) 呈 示部 《 g 小调第一叙事曲》 的呈现部有主部 、 连接部和 副部 三个 部 分 。主部 包括第 8— 3 6小 节 , 内容从 引子 部分 逐渐 进 入 , 采 用 一 问一 答 的形 式 进 行旋 律 演 奏 , 在 和声上 由不 安定 的 情 感 慢 慢 平 复并 转 为 安 定 , 尽 管疑 问 的音 调是 同一 种 , 但 回答 时 的音 调并 不 相 同。 低2 l小节 过后 , 音 调 的调性 转 为下属 调 , 旋律 变得 丰 富 和饱满 起来 , 一 直持 续 到 第 3 2小 节 开 始 运 用华 彩 句 营造光 明的氛 围 , 给人 眼前 一亮 的感觉 。 连接 部 由第 3 6— 6 7小节 组成 , 第3 6小 节从 g 小 调 开始 , 一直 到第 4 4小 节都 是 为 了引 出下 面 的旋律 。 这部 分包 含 了两个 乐 句 , 第 二个 乐句 以 4个 为一 组 的 八分 音符 进行 演奏 , 是对 第 一 个 乐 句 的重 复 , 第 二 乐 句演 奏完 毕 后 , 音调开始发 生变化 , 音乐起 伏不定 , 而 在第 4 4— 5 4小节 部 分 , 主要 是 将 主 和 弦 与 导 和 弦 交替 演奏 , 并 由导 和 弦 为 主 , 该 部 分 的音 乐 旋 律 轻快 明朗, 就 像 是 拍 打 上 岸 的海 浪 让 人 接 的 措 手 不 及 。 紧接 着旋 律 又转 向 了 主 和 弦 , 这 部 分 的 演 奏 给 听众 的感 觉就 像 是 乘 坐小 船 独 自在 海 面 飘 荡 , 带 来 了惊 恐无 助 的感 觉 。 因此 , 演 奏 者 要 注 意 左 手 的 和 弦 伴

从肖邦《g小调叙事曲》看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

从肖邦《g小调叙事曲》看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
感 到无 比的悲愤 ,于是借 助钢 琴音乐的创作抒发 自己内心 的情 感 ,在音乐创作 中他把 自身的孤独 和波兰的灾难连为一体 ,使
音 乐充满浓厚 的悲剧色彩 和爱 国情 感 ,用悲愤和英雄气概代替 以往 的抒情 曲,更加坚强 和富有 斗志 ,爱国主义成为他作 品的
主题 。
( 二 )《 g / J 、 调叙事 曲》与姊妹艺术诗歌的结合
缕 的联系。例如引子部分 ( 如下图 ):
如 上 图所 示 ,引子 以平缓 的速 度开头 ,营造 出朗诵 的氛 围,像是在用沉 重的音调讲述一悲壮 的故事 。处在 当时 民族危 机 、远离故 乡背景下的 肖邦 ,被诗歌 《 康拉德 ・ 华 伦洛德 》深 深地打 动了 ,并 且把这种强烈的情感运用 到他 的创作 中。 肖邦 在此诗歌的灵感之下 ,写下 了 、 调叙 事曲 ,在这首叙事 曲中肖 邦概括 了这个故 事的民族精神气质并具有史诗般 的气 概 。不难 想象 ,肖邦 的创作 中诗歌 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三 、肖邦 ( ( g t J x 调叙事曲》的浪漫主义音乐特征 ( 一) 传统 曲式结构 的突破与创新 作为浪漫 主义时期 的代表人 之一 ,肖邦在 写作第一叙事 曲 时 ,他 面临新的创作任务 ,传统规范的奏鸣曲式又不能完全符合 其创作构思和音乐形象 发展的需要 ,主题动机式发展的奏 鸣曲式 已不能适应气息宽广的抒情叙事体裁的要求 ,因此 ,肖邦突破 旧 的传统也在所难免 , 更加注重内容与主观 的表现,打破了古典主 义时期严格极富逻辑性 的曲式结构 。在第一叙事曲中,他把奏鸣 曲式进行 了适应音乐内容 的调整 ,用主题变奏展开手法来处理音 乐的发展 ,在展开部和再现部中都有两个主题的升华变化再现 , 但两主题仍保持完整的结构 ,而且两主题都出现了三次 ,体现 了 变奏和回旋曲式 的原则 。其次再现部的主题是倒置的 ,副部先再 现 ,主部后再现 ,这种结构使得 曲式前后两段能以相 同的主部主 题来概括说明,在强调 了作为主要乐思的主部主题所代表形象的 同时 ,也加强了曲式收拢 的感觉 ,主部主题作为最后部分 ,随之 不再 出现对 比因素 ,使音乐获得完满结束 。 ( 二 )自由速度和多变节奏的运用 在 肖邦的g 小调叙事曲中 ,这种 自由速度得 到充分 的体现 。 曲子的第一主题是 中速度 ,而第二主题又主观的慢些 。 从第1 0 9 小节开始 ,展开部 的副部在左手 稳定坚 固的节拍下 ,右手则要 把和弦弹得 内在 而热情 ,更加丰富 了音乐 的语 言。 自由速度 使 得旋律更加 的热情 ,充分显示出 了主人公心 中的忧 虑和惆怅 , 以及他那刚毅 、豪迈 的英雄气概 。 肖邦 的g 4 ' 调叙 事曲 的创 作集 中体 现出 了其 在音乐创作 上 的高超技巧与艺术魅力 ,无论是在结构 、节奏等技法方 面 ,还 是在 内容精神 的表 现方 面 ,都突 出了浪漫 主义 的创作特 征 。而 《 g 小调叙 事曲》这一体裁的创新不仅是钢琴音乐体裁的一种突

谈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结构特征

谈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结构特征

采 用 了新 的 材 料 。 接 部 和 尾 声 在 乐 曲 中 连 具 有 独 立 的 主 题 意 义 , 主 副 部 主 题 形 成 和
对比 。 .
肖邦 创 造 了非 常 独 特 的 单 乐 章 的 大 型 曲 式 , 了表 达 戏 剧 性 的 内容 和 抒 情 性 的 为 他 把 构 成 。 部 8~3 4 结 , 4, 。 部 主 题 从 抒 情 性 的 内 容 。 以 , 主 6, g 调 主 所 肖邦 在 创作 中对 传 统 色彩 , 综 合 了 多种 曲式 的 特 点 , 奏 鸣 曲 式 的 原 则和 变 奏 、 回旋 的 原 则有 机 的 融 为 引子 的 结 尾 演 化而 来 , 律 具 有 哀 叹 的 情 的 奏 呜 曲式 进 行 了 大 胆 的 革 新 。 旋 《 一叙 事 曲》 基 本 结 构框 架 是 奏 鸣 第 的 体 , 结 构 具 有 了混 合 性 的 特 征 , 成 了 使 形 绪 和 圆舞 曲的 节 奏特 征 , 声I -l 7 V7 和 6 1一 一 肖邦 在 创 作 中 没 有 完 全 脱 离 传 统 奏 种 自 由 的 混 合 曲 式 。 音 乐 作 品 分 析 教 《 I 引 子 的 补 充 终 止 。 部 终 止 式 为 :V6 曲 式 , 是 主 I 一 ) 对 “ VI- 4 一 7 I连 接 部 3 ~6 t 节 , 料 鸣 曲 式 的 结 构 , 6 K 6 V -。 6 7] , 材 他始 终 保 持 着 传 统 的匀 称 、 程 ) 混 合 曲式 有 这 样 的定 义 : 一 部 作 品 来 自主 部 , 奏 是 切 分 的 , 性 转 到 b 大 完 整 和 乐 思 发 展 的 严 格 逻 辑 。 子 之 后 出 中 同 时 存 在 两 种 或 两 种 以 上 的结 构 原 则 , 节 调 B 引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艺术特征初探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艺术特征初探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艺术特征初探《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肖邦早期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830年。

这首曲子被认为是肖邦为钢琴独奏而创作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篇文章将对《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艺术特征进行初步探讨。

从曲式结构来看,《G小调第一叙事曲》采用了ABA的三部曲式。

乐曲的开端以悲切的主题开始,表现出浓烈的悲伤情感。

中段的B部分则展示出了欢快的主题,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最后的A部分则再次回到了开头的主题,但此时的主题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悲怆和激烈。

整个曲子在结构上呈现出明确的变化和发展,使得听众能够从一种情感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情感状态。

在曲调和和声方面,《G小调第一叙事曲》展现了肖邦独特的音乐风格。

曲调方面,该曲以富有激情的旋律为特点,充满了激情和戏剧性。

和声方面,肖邦大胆地使用了富于变化的和弦进行,使得曲子的和声更加多样化和有趣。

他巧妙地运用了复调和柔美的旋律来表达情感,使得整个曲子充满了浓厚的个人风格。

在技巧与表现方面,《G小调第一叙事曲》展现了肖邦卓越的钢琴技巧和表现能力。

整个曲子以波动不定的音符和复杂的编排为特点,需要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敏锐的表现力。

肖邦在这首曲子中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符、音阶和琶音,展示了他对钢琴技巧的驾驭能力。

他通过技巧性的演绎使得曲子更加生动、鲜活,同时表达了他丰富的情感。

从情感表达来看,《G小调第一叙事曲》反映了肖邦独特的情感世界。

整个曲子充满了悲伤和痛苦,通过琴键上的音符表达出肖邦内心深处的情感。

这种情感可以被认为是肖邦对于祖国波兰的痛苦和对个人生活的困苦的抒发。

尽管有暴风雨般的痛苦和悲伤,但整个曲子的情感呈现出一种坚强和坚定的态度,这也是肖邦音乐的一大特点。

《G小调第一叙事曲》展现了肖邦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他在这首曲子中通过曲调的变化、和声的运用和技巧的发挥,将个人情感融入到音乐之中,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这也是为什么《G小调第一叙事曲》成为了肖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演奏分析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演奏分析

的《浅析〈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的几个不同版本——兼论个性理解与艺术的再创作》等。

维也纳和巴黎,开始了他自称为的“流亡”生活。

他的作品风格由年少时期的温柔优雅、幽默俏皮音乐理论音乐世界逐渐转为浓烈爱国主义的体现,期待国家独立的愿望逐渐在肖邦的作品中体现出来。

对波兰起义失败的悲愤和远离祖国的漂泊对肖邦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创作在此之后逐渐转向成熟,个人的悲痛与祖国的灾难时刻紧密缠绕,其创作才能得到巨大的激发,不仅发展了练习曲、前奏曲、夜曲、幻想曲、即兴曲、谐谑曲等体裁,还将其内容升华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赋予了其作品更强的生命力、戏剧性和张力。

这一时期,他创作的主题是祖国和祖国人民,但他的作品中总是会隐隐约约地体现出两种风格:一种是反抗的愤怒情绪,是为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现实生活中的祖国人民而怒号;一种是梦幻的悠远旋律,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寻。

肖邦在这一时期创作出了诸多优秀作品,最具代表性的是《革命练习曲》《冬风练习曲》。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肖邦第一次将叙事曲作为创作体裁进行作曲,并革新了它的内涵,让叙事曲这一体裁更具叙事性、史诗性和戏剧性。

三、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创作背景肖邦创作《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相关资料很少,但此曲却是肖邦非常有价值的一首。

1836年9月,肖邦和舒曼相遇,舒曼演奏了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

之后赞赏该曲为肖邦“最有创造性的(但不是最天才的)作品”“最热情的、最具独创性的作品之一”。

四、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曲式结构肖邦第一次把叙事曲用于器乐曲,使它成为一种表现史诗性、叙事性和戏剧性内容的体裁。

肖邦创造性的创作升华了叙事曲的内涵,使之成为单乐章的大型曲式,把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和变奏曲式相结合。

洒脱而不轻狂,严谨而不拘泥的创作态度是肖邦的长处。

肖邦此首叙事曲为6/4拍,六拍子是肖邦叙事曲曲式结构基础的原因,其一,使肖邦把三拍子舞曲结构融入到叙事曲结构中。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结构浅析与审美体验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结构浅析与审美体验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结构浅析与审美体验作者:汤伟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11期摘要:《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肖邦创作的第一首叙事曲,也是他器乐作品中第一首采用叙事曲体裁创作的音乐作品。

通过对这首带有作曲家强烈情感的作品的欣赏,从音乐的技术语言与作品的审美内涵方面进行简要分析,进而达到更好的诠释与把握音乐作品的整体风貌。

关键词:创作背景音乐分析审美内涵一、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创作背景叙事曲(ballade),最初发源于中世纪的定形诗,是一种叙事性歌曲、民间传统歌曲或模仿民间传统形式特意模仿的歌曲。

由于叙事歌比较长,音乐处理需要更加多样化的主题与织体,叙事与对白相互交替,音乐形象生动、鲜明,具有戏剧性,从而以多方面启发作曲家。

肖邦正是受到了叙事歌和音乐作品的影响,首创了钢琴叙事曲这一新的体裁,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浪漫抒情性格的器乐曲。

肖邦的叙事曲源于文学上的叙事诗和声乐作品的叙事曲,把其内容和波兰民族音调相结合,广泛采用具有即兴性和变奏手法的民间音乐,创造性的发展了叙事曲体裁,提高了叙事曲的表现力,使之具有叙事性和交响性的音乐特征,并赋予了它更加广泛和全新的含义,使叙事曲具有雄伟辽阔的内容。

在这部《g小调第一叙事曲》可以看出,作品的体裁与文学作品中的叙事诗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部作品不仅受到诗人密茨凯维支叙事长诗《康拉德·华伦洛德》的影响,诗中讲述了波兰人民英勇反抗条顿十字大军,还受到祖国华沙起义惨烈失败的震撼。

一部表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具有强烈的震撼的悲剧性和叙事性的长诗《康拉德·华伦洛德》,讲述的是发生在十四世纪,立陶宛人民反抗日耳曼武士团的斗争的故事。

幼年的立陶宛人倭尔特被俘,在日耳曼武士团的抚养下逐渐长大,而另一位被俘的民间歌手哈尔班,不断的用爱国主义思想和感人诗句打动倭尔特。

倭尔特受到了哈尔班的潜移默化的感化,立志为民族效劳,为祖国献身,预谋复仇计划。

期间,倭尔特娶了立陶宛大公的女儿阿尔多娜。

浅谈肖邦g小调叙事曲

浅谈肖邦g小调叙事曲

浅谈肖邦g小调叙事曲作者:杨晓彤来源:《世界家苑》2017年第11期绪论肖邦《g小调叙事曲》采用奏鸣曲式结构,是音乐创作领域中极具个性化的作品。

引用戏剧性结构表现悲剧性内容,又按抒情构思对传统的奏鸣曲式进行布局,给予交响化的发展,使其成为奏鸣曲快板乐章并以展开部为中心的有型曲体。

一、作者生平及主要作品(一)肖邦生平简介1810年生于波兰华沙,6岁接触音乐,7岁创写波兰舞曲,8岁登台,不足20岁便已成名。

是历史上颇具影响力且关注度最高的钢琴演奏作曲家,又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

1822年,肖邦师从艾尔斯内学习作曲,一年后公开演奏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里斯的作品。

1826年在音乐学院继续学习钢琴演奏,随后发表《 B大调钢琴和管弦乐变奏曲》,在德国引起轰动。

移居巴黎后,他崇尚革命英雄气概,并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钢琴作品,通过音乐形式来表达他的思想。

(二)肖邦的创作期及主要作品有研究将肖邦生平创作分为三个时期:模仿期(1810-1823),外在期(1823-1836)和思考期(1836-1849)。

更常见的说法是早期、中期和晚期。

1.早期:肖邦师从阿尔伯特·瑞夫尼学习钢琴,随即创作《g小调波洛乃兹》。

1818年,8岁的肖邦在拉齐维尔宫举行第一次公开音乐会,显示了卓越的钢琴演奏天赋。

2.中期:1825年俄国沙皇庆贺自己荣获波兰皇位,肖邦被召去为他演奏,随后创作《c小调回旋曲》。

1828年,肖邦与艾尔斯纳一起作《克拉科夫回旋曲》,同时又写了《f小调协奏曲》。

之后华沙爆发了波兰人民反抗俄国统治的起义,肖邦作《g小调叙事曲》。

1831年,华沙的起义被镇压,肖邦作《c小调练习曲--革命》。

3.晚期:1837年创《24首前奏曲》。

1839年创《G大调夜曲》、《升F大调即兴曲》。

1844年,肖邦在病中创作的两首《夜曲》、三首《玛祖卡》。

二、乐曲分析(一)创作背景长诗《康拉德·华伦洛德》是《g小调叙事曲》的创作依据;规模大、技巧华丽,充分把当时肖邦称心得意的气概描绘出来,充满激情;采用较多技巧手法,风格鲜明而独特。

试析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Op.23 No.1的演奏技巧

试析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Op.23 No.1的演奏技巧

当代音乐2021年第1期MODERN MUSIC试析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Op.23No.1的演奏技巧崔佳萌[摘要]肖邦是浪漫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与音乐家。

他的创作作品开创了19世纪钢琴音乐新体裁。

肖邦一生创作了四部叙事曲。

肖邦在这四首作品中创造了一种非常自由的形式与内容,完全超越了传统叙事曲那种固定的曲式。

肖邦将奏鸣曲式发挥了极大创造力的改变。

这四首叙事曲的内容来源于同乡诗人密契维兹的诗。

《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肖邦创作的第一部叙事曲,也是音乐中第一个采用这个曲名的器乐作品。

本文将从《g小调第一叙事曲》演奏技巧这个角度出发,以最具代表性的《第一叙事曲》为例,分析其结构庞大,技术艰难,内容深刻。

[关键词]肖邦;演奏技巧;第一叙事曲[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1-0121-04一、《g小调第一叙事曲》Op.23No.1创作背景(一)肖邦生平简介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科•肖邦(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1810年3月1日一1849年10月1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浪漫主义时期波兰著名钢琴演奏家、作曲家。

因为从小受到父亲母亲的影响,他的父亲创办了一所贵族学校并且会演奏小提琴等乐器,所以他非常深爱波兰民族音乐并创造出以波兰舞曲为基础的众多歌曲。

肖邦在波兰音乐史中有极大的影响力,他这一生把所有的热爱都给了钢琴和创作,其中“叙事曲”这个体裁在其大量的钢琴作品中,占据了独一无二的地位。

他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 诗人。

”(二)《g小调第一叙事曲》创作背景肖邦创作这首叙事曲是他流亡到巴黎受到了波兰革命诗人密茨凯维支的革命叙事诗《康拉德•华伦洛德》影响下所创作的。

这首诗是有着强大爱国主义精神的史诗,其内容叙述了14世纪时日耳曼武士团对立陶宛人民的进攻,立陶宛人民对其的反抗斗争。

而当时肖邦听闻波兰华沙起义的失败,浓郁的悲伤之情、强烈的爱国之心以及对波兰人民的热爱促使了这首曲子的形成,也使得这首曲子整体散发出浓厚的悲壮感以及强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肖邦《g小调叙事曲》

肖邦《g小调叙事曲》

展开部的第二部分以副部主题为基础,但肖邦加以强大的力度和饱满的和声对它进行改造,完全抹去了原先温柔抒情的色彩,使它充满活力、振奋人心。这段音乐可以说是全曲的一个高潮,它象征着英雄和胜利。
展开部的第三部分是一股急速的音流,它象是势不可挡的滚滚波涛。闪电般的律动,伴随着铿锵有力的低音,使音乐的戏剧紧张性不断上升。
展开部并不是描写性的段落,而是通过悲剧性和英雄性的音乐形象,概括了华伦洛德大无畏的精神气质。音乐中既没有刀光剑影的沙场描写,也没有冲锋陷阵的战争场面;但它刚毅、豪迈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想象。从音乐的发展来看,展开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简炼,它以主部主题为基础,通过不稳定的音的加强、音响力度的对比和密集的不协和和声,造成极其紧张的气氛。
在呈示部的主部与副部之间,还插入了一个连接的部分。大幅度下行的旋律和切分音式的延长音,使这部分的音乐形象显得动荡不安,心焦如焚。它仿佛是在表现英雄对民族灾难耿耿于怀的内心。
呈示部的三个主题勾画出一个英雄性格的轮廓,它们虽然在平静中徐徐伸展,但却孕育着一场巨大战争的悲剧因素。这场战争的悲剧在展开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g小调叙事曲》的结构是比较自由的奏鸣曲式。全曲包括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五个部分。
引子由两句富于表现力的朗诵性曲调构成。第一句是缓慢而沉重的上行分解和弦;第二句是温柔而抒情的小幅度下行流动。两个乐句前后对比、遥相呼应,一方面把人们引向远古的回忆;另一方面又预示着全曲史诗性的音乐性质。它象是乐曲的开场白。
展开部的末尾,音乐一倾而泻,导人再现部。按照一般的规律,再现部的音乐形象与呈示部比较接近,甚至完全相同。但邦对这首叙事曲的再现处理得异乎寻常。它并没有回复到呈示部。平静的境界,而是继展开部的滚滚洪流向更深的地方延伸。正因为如此,对于再现部的结构布局,肖邦也没有循规蹈矩,他以副部再现开始代替了通常结构中的主——副顺序。整个再现部的音乐形象充满活力、振奋人心,象是对展开部中所展示的英雄形象的肯定。特别是进入尾声之前的两小节,可以说是全叙事曲最高的戏剧性的高潮。它热情如火,悲情交集,分明是灾难深重的波兰民族的呼声。叙事曲的尾声可以说是全曲的画龙点睛之处,它概括了作品的精神实质。狂风暴雨般的激情,象征着在英雄精神鼓舞下掀起的民族风暴。音乐由迫不及待的推进发展为一倾而泻的冲击;最后在斩钉截铁的八度三连音中导向结束。

浅谈肖邦《g小调叙事曲》

浅谈肖邦《g小调叙事曲》

浅谈肖邦《g小调叙事曲》作者:乔军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02期摘要:本文主要是介绍肖邦《g调叙事曲》,它有着豪迈的英雄气概、气吞山河的热情。

它戏剧性结构是沿着这样一条线索发展的一一从抒情性转向悲剧性。

关键词:叙事曲;英雄;波兰《g调叙事曲》充满了悲剧的形象,它有着豪迈的英雄气概、气吞山河的热情。

它戏剧性结构是沿着这样一条线索发展的——从抒情性转向悲剧性。

全曲奏鸣曲式,包括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五个部分。

1.引子(第1~7小节),由两句富于表现力的朗通性曲调构成,以朗诵性的音调、宽广的音域和沉重而宏亮的音响为特征,好像讲故事者的开场白。

其音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既有史诗的气概,又包含着悲剧性的因素。

第一句是缓慢而沉重的上行分解和弦,这一句最有特点的是第三小节中叹息和疑问般的音调,这个代表肖邦浪漫主义伤感的典型音调在这首叙事曲各个结构段落的音调构成中起着主导作用,各个结构主题中富于特征的音调都源于此。

第二句是温柔而抒情的小幅度下行流动。

两个乐句前后对比遥相呼应,一方面把人们引向远古的回忆:另一方面又预示着全曲史诗性的音乐性质。

引子不仅概括了全曲从史诗性和抒情性转向悲剧性的布局,还概括了各个主题和各个段落中的音调要素。

2.呈示部(8~93小节)包括四个部分三个主题,勾画出一个英雄性格的轮廓,它们虽然在平静中徐徐伸展,但却孕育着一场巨大战争的悲剧因素。

这场战争的悲剧在展开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1)主部主题好像是引子的延续,继续把人们带向回忆。

但它所包含的内容又不仅是客观的回忆,还蕴涵着深刻的内心活动,像是对英雄深沉多思的性格的描写。

第8小节开始,作者想要讲述的故事开始,这里有一个主题与和声进行错位的现象。

第9小节在和声上是引子的终止式,但从速度、节拍上已经进入了主部,从而形成了和声不到位的情况,给人以明显的段落感。

主部是从引子的补充终止开始,并且屡次反复:V-VI-V。

主部仿佛是一段抒情性的叹息,共28小节。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艺术特征初探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艺术特征初探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艺术特征初探肖邦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激情和浪漫的色彩,而《g 小调第一叙事曲》正是他浪漫主义风格的典型代表之一。

本文将从音乐形式、旋律特点、节奏特点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对这首叙事曲的艺术特征进行初步探讨。

从音乐形式方面来看,《g小调第一叙事曲》采用了A-B-A-Coda的传统曲式。

整个曲子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A部分,其后是B部分,然后再回到A部分,最后以Coda作为结束。

这种曲式的运用使得整个曲子在结构上非常清晰,同时也体现了肖邦对传统曲式的尊重和继承。

从旋律特点来看,《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旋律优美动人,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抒情色彩。

肖邦运用了大量的琶音、颤音、装饰音等手法,使得旋律线条更加丰富多彩,旋律的起伏跌宕和情感的表达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点。

他还巧妙地运用了对位和对比的手法,让旋律更加生动立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从节奏特点来看,《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节奏感非常鲜明,并且变化多样。

在A部分和B部分,曲子的节奏轻快活泼,富有变化,给人以活泼灵动的感觉;而在Coda部分,节奏逐渐放缓,渐趋平缓,使得整个曲子情感更加深刻,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从情感表达来看,《g小调第一叙事曲》通过旋律和节奏等音乐要素,将肖邦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首叙事曲富有变化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肖邦对生活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以及对命运的挑战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种浓烈的情感表达让这首叙事曲成为了肖邦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品,具有明显的艺术特征。

通过对其音乐形式、旋律特点、节奏特点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肖邦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浓厚情感和独特魅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读者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欣赏这首叙事曲的艺术魅力。

浅谈肖邦《叙事一》(g小调叙事曲)

浅谈肖邦《叙事一》(g小调叙事曲)

51器乐演奏实践SONG OF YELLOW RIVER / 072020一、创作背景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最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

1810年出生于波兰华沙。

叙事曲来源于欧洲,是以某种形式的诗歌改编成的歌曲,具有叙事诗的特征,而肖邦的叙事曲是融合了各种因素又添加了波兰民间的音乐素材,相对于之前的叙事曲内容壮大了,作品规模也扩大了很多,使他的叙事曲更加富有史诗性、叙事性、戏剧性。

肖邦的叙事曲标题鲜明、人物性格突出、具有丰富的戏剧性特征。

肖邦在华沙起义的影响下写了《第一叙事曲》。

其中音乐形象发展的线索是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祖国的怀念开始,爱国热情逐渐增长,回忆和怀念的情绪变成豪迈的英雄气概,最后爆发为悲剧性的热潮。

肖邦《g 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肖邦在创作此作品的时候已经在创作上达到了成熟阶段,有丰富的思想体会,他试图通过钢琴创作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

在创作这首作品时,肖邦的心灵受到了创伤,祖国华沙起义的失败在他心中造成很深的影响,他通过创作钢琴作品使自己的情绪得到释放,这是肖邦心灵的呼唤,也是他内心的诉说,而此时他的创作手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二、创作特征舒曼:“肖邦的最热情和最有创造性的作品就是《肖邦叙事曲一》”。

这是舒曼最喜欢的作品,的确这一作品反映的爱国情怀已经比之前的革命上了一个大的台阶,进了一大步,已经不再是小篇幅的素描,而是大幅的油画了。

肖邦的钢琴曲特别柔美细腻,他被誉为“钢琴诗人”,他的旋律特别优美,和声变化丰富,创造性思维,是浪漫主义的代表。

该曲是他叙事曲中技巧最难的一首,他用故事性的陈述展开,奠定了一种沉重的氛围,他把祖国的命运和自己的爱国情感联系在一起,这背景不仅表达出他独特的音乐特点,还能够表达出叙事曲的体裁特征。

他的节奏特点:1、民族性舞曲节奏。

肖邦从小酷爱民间音乐,他的作品中有很深的体现,从而创造出肖邦民族舞曲的特色;2、切分节奏。

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曲式分析

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曲式分析

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曲式分析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曲式分析画陈静文摘要:本文细致地分析了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曲式结构,概括出该曲具有"纵向交混"的特点,并由此推断体裁与结构选择的重要性.关键词:叙事曲曲式分析奏鸣曲式纵向交混肖邦的小调叙事曲》又被称作"第一叙事曲",因为它是肖邦创作的第一首叙事曲,也是钢琴史上的第一首叙事曲. 肖邦是第一个把"叙事曲"这一体裁引入钢琴领域的作曲家, 他开创了谱写钢琴叙事曲的崭新天地.该曲作为"叙事曲"体裁钢琴化的首次尝试,获得了划时代的成功,它不仅在当时受到听众和作曲家本人的热切喜爱,而且在今天仍被保留并继续流传.可见,该曲独具的艺术价值和魅力让它在一百多年后依然能够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该曲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今天仍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其曲式原则就备受争议.有人认为是混合,自由曲式,也有人认为是自由的奏鸣曲式,还有人认为是多原则的组合(如奏鸣,变奏,回旋,对称,倒装)等.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该曲的曲式结构,达到对该曲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的目的. 通过对该曲的曲式分析,笔者认为该曲是带有"纵向交混"特点的奏鸣曲式.以下,本文将从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这五个部分人手,试图理清该曲特殊的曲式结构.一,引子引子(第1—8小节)的主题预示着呈示部主部的主题骨干音,如引子中使用的c,,G,B音实际上就是主部主题的核心音.可见,引子部分属于主部主题的引子.从调性调式上看,引子和主部主题都是g和声小调.在和声关系上,引子和主部主题都用了?一V—I的终止式,只是引子部分用了? 这个具有大调性质的"拿波里和弦",使引子一开始就获得了调性色彩的对比和阴郁的情绪.在速度和节拍上,引子与主部主题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为广板,4/4;后者为中板, 6/4.因此,引子暗示了即将出现的音乐内容.二,呈示部呈示部(第9—94小节)由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这四个部分组成.呈示部体现了音乐形象的逐渐转变. 1主部从引子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主部(第8—35小节),主部主题有a,a,,a,a,a,al'a2这七个乐节.每一个乐节在和声上大致遵循i—ii—V7一i这种与引子基本相同的编排.乐节间反复使用引子中叹息般的下行音调和半音进行,好象在回忆过去悲伤的往事.所以,主部主题延续了引子沉重的音乐形象.在6/4拍不稳定的节奏和g和声小调的共同作用下,主题动荡不安的性格仿佛述说着一个充满无限感慨的故事. 2琏接部连接部(第36—67小节)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36—48小节)是主部的补充,它以从主部主题派生的材料为基础,模进的下行音调和跨小节连线造成的切分效果使音乐情绪变得紧张起来.第二部分(第48—3小节)是转调的过渡,它采用分解的柱式和弦与波浪式的琶音音型从g和声小调逐渐过渡到hB大调,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情感浪潮.第三部分 (第7小节)引进了由四度和五度音程构成的副部音调, 不仅使连接部的末尾在音乐形象上更接近安静宽广的副部,还因为使用了不稳定的半终止和声结构来收束连接部所形成的不断发展的开放趋势,更有效地体现了连接部承上启下的功能特点.3.副部副部(第68—82小节)主题包含着主部主题的气息,下行三度和下行二度的倾诉音调,使人想起了主部主题的抒情旋律, 所以,二者在音调上存在派生关系.另外,二者都以V13一I 的收拢性完全终止结束.尽管如此,二者在色彩上和性格上还是存在对比的.在调式调性的色彩上,主部主题在g和声小调上,副部主题则在以?级音为主音的bE大调上,这种远关系转调增强了副部主题陈述的动力性和不稳定性因素,更强调了与主部主题之间的派生对比.显然,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并没有构成像一般奏鸣曲式所要求的主一属的调性关系.在音乐性格上,主部主题弱起的休止音符和下行音调展现了焦虑不安, 急促紧张和徘徊不定的音乐情绪,而副部主题却展示了柔和安宁,明朗舒展和宽广平静的音乐气息.因此,副部与主部的差别是很明显的.4结束部结束部(第82—94小节)在音调和节奏上引用了主部主题的材料,后来运用bE 旋律大调的降六级和降七级音,使音乐获得柔和的小调色彩.在和声上,结束部是副部的补充.它不仅连续重复使用I—iii—V厂I的终止式,而且在小节的强拍上强调了主音bE的应用.最后,在a和声小调的开放性结构中迎接展开部的到来.三,展开部展开部(第94一l65小节)是音乐形象矛盾冲突的中心, 它由展开的主部,展开的副部和插部三个部分组成.展开部使用性格变奏,主题变形,模进,转调等手法使音乐发展进入高潮?58?1.展开的主部展开的主部(第94一lO6小节)利用主部主题的材料进行自由变奏.即性格变奏.奏中保持了主部主题的伴奏音型, 节奏节拍,速度,l—iv—V厂I的和声轮廓和富有特征的个别音调,如E一F的大二度进行.从bE旋律大调转到下属方向的a 和声小调和a旋律小调,这种上行四度的转调使音乐的发展具有了潜在的动力,使抒情,歌唱的主部主题进入戏剧性的发展阶段.和主部主题相比,旋律小调赋予音乐明亮的大调色彩,音乐开始变得热情起来.此外,属持续低音的出现表明了以开放结构等待下一个主题的展开.2.展开的副部展开的副部(第lO6._l25小节)通过主题变形的手法对副部主题施加变化.在调性上,副部主题在hE大调上,展开的副部主要在上行四度的A大调上.在力度上,前者由于使用pp 的强弱记号而显得单薄柔弱,后者使用ff的标记而产生粗犷豪壮的音乐气魄.在伴奏织体上,前者以简单分解的和弦单音为主,后者以复杂的柱式三音,四音,五音和弦与八度音程的交替进行为特点.在音调上,二者保持了基本相同的音程关系和旋律进行的方向.所以,悠长缓慢,宁静温和的副部主题变成了活泼有力,充满英雄气概的展开部副部主题.此外,在展开的副部结束前几小节,通过频繁转调和模进扩充的手法把连续半音上行的八度音程不断推向高潮.3.插部出现插部(第l25一l66小节)是因为展开部中发现了新的主题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l25—137小节)是一个充满即兴性和幻想性的段落.以连续的八分音符作为稳定的旋律音型,从每小节重复的特征音符到曲折不平的上行音调再到波浪式的下行音调,旋律已逐渐丧失了清晰的轮廓, 仿佛一股巨大的音流把旋律卷了进去.在和声大调上进行的和声布局,以总是得不到解决的属和弦为主,直至最后都没有出现主和弦,用开放的半终止结束该段落.这就营造了更加紧张不安的音乐气氛,预示了音乐的第一个高潮即将来临. 第二部分(第138一l66小节)带有谐谑性,其音调材料来自于引子第3小节的C—G—B—A—G一与第一部分一样, 密集的八分音符不断重复该段落的主题.又通过半音模进手法使上行的旋律不断积蓄前进的力量.紧接着在上行旋律的全音模进与和声模进的共同作用下,音乐终于进入调性冲突最尖锐的高潮.从E—F—G—A—B一--E的连续转调中,几乎每个小节就是一个新调,甚至一个小节转了两次调.这种频繁地向从属方向的转调,反映了音乐中各种情感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苦恼矛盾的状态.突如其来的急速下行的音阶式走句利落地赶跑了先前令人窒息的沉闷烦恼,把忧愁暂放一边,此时, 属和弦的引入为再现作好准备.四,再现部再现部(第l66—207小节)由三个部分构成:再现副部, 再现结束部和再现主部.音乐形象在经过展开部紧张,尖锐而富于戏剧性的积极发展后,要求出现动力化的再现部来平衡和总结已有的庞大结构.?因此,作曲家不用奏呜曲式常见的主部在前,副部在后的再现手段,而是把主部和副部交换了位置,即用副部在前,主部在后的倒装再现来满足发展音乐动力性的需要,这也是再现部最大的特点.1再现副部再现的副部(第166—180小节)主题与呈示部的副部主题相比,在调性调式,节拍节奏上保持不变,在和声结构上也基本保持原来的轮廓,而在音区上则往高音区作适当扩张.所以音色上前者更显明朗.力度方面,强烈与微弱形成鲜明的对比.隐藏在和声中的旋律听起来既饱满又结实,同呈示部细腻轻柔的副部主题有显着差别.因此,在音响效果上,前者显得气势磅礴,无所畏惧.此外,这里的副部主题在规模上有所扩 ?59?日_[大,比如出现连续三次五连音的扩充乐句.2.再现结束部再现结束部(第l8O一194小节)仿佛回到呈示部结束时候的平静心情.在不变的hE旋律大调上保持大致相同的和声布局和宁静的音乐气息,只是这种倾诉变得更加肯定有力了.在再现主部之前已出现了反复强调呈示部主部主题的旋律音调, 暗示了再现主部也将出现.3.再现主部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有a,a,a2,a3,a,a,,a这七个乐节, 而再现部中的主部主题(第194—207小节)只剩下a,a,a, a,,a?这五个乐节.显然,再现部的主部主题有变化再现和压缩的现象.此外,再现主部在g和声小调上进行,这与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是一致的.和声上,再现主部也基本按照i—V— i的功能序进.不同的是,和声中属持续低音的延续,不安稳地质疑了再现主部主题的性质,这一次它似乎变得更加沉重慌张.之后,热情急切的六度,四度和三度双音在激烈的情绪里奔腾涌现,一步步紧逼全曲的第二个高潮.五,尾声尾声(第2O8—264小节)是全曲的第二个高潮,它采用新的主题材料,回到引子的4/4拍结构,具有较大的规模和独立展开的性质.因此,可分为导人,中心,收束这三个部分.导入部分(第208—2l6小节)采用新的主题材料,下行音调在4/4的稳定节拍,弱起的动力性节奏,火热的急板速度和完全终止式的和声结构中,犹如一阵席卷而来的狂风骤雨. 中心部分(第216—252小节)将新的主题材料进行反复并展开,利用与引子中相同的降二级的"拿波里和弦"给g和声小调增添了大调的明朗色彩.在急速的上下行音阶式走句中,和声中仍然引用了再现部主部主题的E一样F的特征音调,恢弘的英雄气质和扑天盖地的气势高高矗立起英雄的形象.收束部分(第253--264小节)以双八度上行的音阶和具有呈示部主部主题性质的双八度音调的交替出现,显示了尾声和呈示部呼应的关系.最后,从反向到同向的八度音阶由慢到快地齐奏,像一声爆裂般的巨响象征着英雄悲剧性人生的结束.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由于倒装再现原则的运用,肖邦的小调叙事曲》在横向关系上具有拱形对称的结构特点.从纵向关系上看,又是以奏鸣曲式的结构来组织旋律,和声等材料,因此,该曲是具有"纵向交混"特点的奏呜曲式.作曲家通过这种特殊的曲式结构来承载叙事曲这一新型体裁,历史证明这是正确的选择.注释:???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f1】徐向黎.论肖邦钢琴叙事曲的艺术特征【J】.乐府新声,2002(4). 【2】陈光泉.论肖邦和勃拉姆斯钢琴叙事曲音乐创作风格之异IN[J].音乐探索.2001(1).【3】李德方.析肖邦《第一叙事曲》(Op_23)[J].天籁.2003(2). [4】赵彬宏,逯克刚.肖邦《第一叙事曲》音乐分析[J].音乐探索,2006 (2).【51【美1爱德华?巴克斯特?培理着,钱仁康译.肖邦的叙事[J1.音乐艺术,2006(1).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作品分析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作品分析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作品分析肖邦是叙事曲体裁的首创者。

肖邦的音乐独具匠心、和声曲式变化充满新颖,《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是肖邦创作的第一部叙事曲,同时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叙事曲体裁的作品。

该曲结构庞大,技术艰难,内容深刻,是一出悲壮的戏剧,一篇激动人心的史诗。

标签:肖邦;叙事曲;曲式结构一.该作品描述性音乐分析(一)引子部分(1—7)作品一开始就从g小调的bⅡ6和弦开始,即拿波里六和弦,左右手八度奏出七小节引子的旋律,直到引子结束也没有明确调性,其和声进行为:bⅡ6—Ⅳ6—Ⅵ2。

和声在引子部分并没有解决,而是延续到了主部主题开始的动机1部分才得以解决。

因此,8-9小节是引子在和声上的延续解决。

4/4的节拍,Largo 的速度、四个八度音域以上均衡流动的音符在为我们展示出?所在的严肃氛围和预示了故事的悲壮性质。

(二)呈示部(8-93)主题核心可以划分为两个具有不同性质特征的动机音型,动机1有典型的弹拨乐器的音调,由两个三音组成旋律特征,动机2具有下行二度的旋律特征,同时在和声上作曲家的手法较古典主义时期有巨大的不同,肖邦在创作主部主题具有的一些新的特点:①引子和声不明确调性,和声渗入到主部主题的进入才解决。

②主部主题一开始就在属和弦上出现,调性非常明确。

③主部主题旋律表现为弱起的音乐进行,而和声上却是V7-I的的强进行。

在节拍速度方面,主部主题以Moderato的速度6/4拍与引子速度及4/4形成对比,速度增快,6/4拍使主部音乐具有轻盈的舞蹈特征。

1、连接部:(36-67)具有展开性功能,从对音乐材料的选用及安排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连接部I(36-44)4+4的方整乐段结构,其陈述方式为呈示型,音乐材料来自主部主题动机,时值缩小,特征为二度下行的2个四分音符构成旋律、音乐织体较主部加厚。

具有呈上的功能连接部II(44-67)音乐从稍快到加急,表现出连接部音乐不稳定的性质。

具有启下的作用,可分为三个部分:片段(1)(44-47),2+2的结构,后两小节是高八度重复;片段(2)(48-55),2+2+4的结构,和声进行都是Ⅶ2—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邦g小调叙事曲曲式结构
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是一首充满悲情和痛苦的曲子,它的曲式结构也非常独特。

这首曲子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序奏、主题和终曲。

序奏部分是这首曲子的开头,它由两个小节组成。

整个序奏部分的节奏感非常强烈,让人感受到一种沉重的氛围。

在这个部分,肖邦通过采用反复的和弦和音阶的技巧,让听众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不安和压抑感。

接下来是主题部分,这个部分是这首曲子的主要部分,也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这个部分由四个主题组成,每个主题都有不同的节奏和旋律。

在这个部分中,肖邦通过不断地变化节奏和旋律,让听众感受到一种无法释放的痛苦和烦恼。

最后是终曲部分,这个部分是这首曲子的结尾,也是最后的反复部分。

在这个部分,肖邦通过一系列音符的重复,让听众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紧张和不安。

这个部分的节奏感非常强烈,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紧张感。

总的来说,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的曲式结构非常独特,它通过不断的变化和反复,让听众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痛苦和不安。

这首曲子也是肖邦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也得到
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