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能源物质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5.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共14张PPT)(完美版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5.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共14张PPT)(完美版课件)

ATP合成需要的能量: 动物、人等:通过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和
光合作用
动物和人等
绿色植物
ADP +Pi+ 能量
酶 ATPBiblioteka A-P~P~P能量
能量
(ATP)

动态平衡

Pi
A-P~P
Pi
(ADP)
3)已知成人在剧烈活动时ATP的消耗可达0.5kg/min,而人体中ATP 总量只有大约2mg,仅能维持运动3s。请问机体如何解决这种供求 矛AT盾P与?ADP的这种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在储存能量方面,ATP同葡萄糖相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ATP分子中含有的化学能比较少,一分子ATP转化为 ADP时释放的化学能大约只是一分子葡萄糖的1/94;二 是ATP分子中所含的是活跃的化学能,而葡萄糖分子中 所含的是稳定的化学能。葡萄糖分子中稳定的化学能只 有转化为ATP分子中活跃的化学能,才能被细胞利用。
A.①-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C.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②-腺苷 D.④-腺嘌呤
二、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
1)请用化学反应式表示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细胞内能量供应机制,生物界的共性
2)ATP与ADP之间的转化是否可逆?为什么?
不可逆,物质可逆,能量和酶不可逆
能量: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
D
三、ATP的利用
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一般分为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吸能反应
化学反应需要能量 供能 ATP水解
放能反应
化学反应释放能量 供能 ATP合成
用于大脑思考 ATP 用于生物发光 ATP 用于肌肉收缩 ATP

第1章油脂植物

第1章油脂植物

第1章油脂植物
农业资源:农业生物质能资源是指农业作物(包 括能源作物);农业生第产1章油过脂植程物 中的废弃物,如农 作物收获时残留在农田内的农作物秸秆(玉米 秸、高粱秸、麦秸、稻草、豆秸和棉秆等); 农业加工业的废弃物,如农业生产过程中剩余 的稻壳等。
第1章油脂植物
第1章油脂植物
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生活污水主要由城镇 居民生活、商业和服务业第1章的油脂植各物 种排水组成,如冷 却水、洗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 水、粪便污水等。工业有机废水主要是酒精、酿 酒、制糖、食品、制药、造纸及屠宰等行业生产 过程中排出的废水等,其中都富含有机物。
第二章 油脂植物 第1章油脂植物
第一节 概论
第1章油脂植物
一、概念
能源植物是指各种用以提供能源的植物,通常包括速生薪 炭林、能榨油或产油的植物第、1章油可脂植供物厌氧发酵用的藻类和其 它植物等。许多能源作物是自然生长的,收集比较困难。 现在人们有意识地培育一些能源作物,经过嫁接、驯化、 繁殖,不断提高产量,以满足对能源不断增长的需要。
油脂植物(油料植物)是指处于野生状态或半野生状态有 一定含油量(10%以上)的植物。
植物的油脂多存在于果实、种子、花粉、孢子、茎、叶、 根等器官。
生物柴油(Biodiesel)是指以油料作物、野生油料植物和工 程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动物油脂、餐饮垃圾油等为原 料油通过酯交换工艺制成的第可1章油代脂植替物石化柴油的再生性柴油 燃料。
微藻生产能力高、用海第1章水油脂作植物为天然培养基可节 约农业资源;比陆生植物单产油脂高出几十倍; 生产的生物柴油不含硫,燃烧时不排放有毒害 气体,排入环境中也可被微生物降解,不污染 环境。发展富含油质的微藻或者“工程微藻” 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一大趋势。

作为能源的生物质能要指哪些物质

作为能源的生物质能要指哪些物质

四、作为能源的生物质能要指哪些物质4.1 生物质能生物质是指利用大气、水、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通称为生物质。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广义概念:生物质包括所有的植物、微生物以及以植物、微生物为食物的动物及其生产的废弃物。

有代表性的生物质如农作物、农作物废弃物、木材、木材废弃物和动物粪便。

狭义概念:生物质主要是指农林业生产过程中除粮食、果实以外的秸秆、树木等木质纤维素(简称木质素)、农产品加工业下脚料、农林废弃物及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禽畜粪便和废弃物等物质。

特点: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

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

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

生物质能的原始能量来源于太阳,所以从广义上讲,生物质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目前,很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和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蕴藏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可以生长的有机物中,它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

有机物中除矿物燃料以外的所有来源于动植物的能源物质均属于生物质能,通常包括木材、及森林废弃物、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等。

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

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4.2 生物质能的分类及来源依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适合于能源利用的生物质分为林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体废物和畜禽粪便等五大类。

4.2.1 林业资源林业生物质资源是指森林生长和林业生产过程提供的生物质能源,包括薪炭林、在森林抚育和间伐作业中的零散木材、残留的树枝、树叶和木屑等;木材采运和加工过程中的枝丫、锯末、木屑、梢头、板皮和截头等;林业副产品的废弃物,如果壳和果核等。

煤化学 第二章 煤的生成

煤化学 第二章   煤的生成

第二章煤的生成煤是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又经过物理化学作用而转变成的沉积有机矿产,是多种高分子化合物和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它是极其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

从植物死亡、堆积到转变为煤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称为成煤作用。

成煤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植物在泥炭沼泽、湖泊或浅海中不断繁殖,其遗体在微生物的参与下不断分解、化合、聚积的过程。

这个过程起主导作用的是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低等植物经过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形成腐泥,高等植物形成泥炭,因此成煤第一阶段可称为腐泥化阶段或泥炭化阶段。

当已形成的泥炭或腐泥,由于地壳的下沉等原因而被上覆沉积物所掩埋时,成煤作用就转为第二阶段一一煤化作用阶段,即泥炭、腐泥在以温度和压力为主的作用下转变为煤的过程。

成煤第二阶段又包括成岩阶段和变质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物理化学作用。

在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下,泥炭进一步转变为褐煤(成岩作用),再由褐煤变为烟煤和无烟煤(变质作用)。

煤与煤之间的性质千差万别,不仅不同煤田的煤质差别较大,即使是同一煤田中不同煤层的煤质,其差异也很大。

若同一煤田同一煤层,但在不同地点采的煤样,其煤质也有较大的差别。

甚至是在同一煤田同一煤层同一地点采样,而采样时,将煤层从上到下分成若干个分层采样,各分层的煤质也有差别。

引起煤质千差万别的原因与成煤物质、成煤环境和成煤作用密切相关。

第一节成煤物质一、成煤的原始物质19世纪以前,人们对于成煤的原始物质并没有正确的认识。

人们对煤成因的认识并不一致,曾提出过很多假说,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认为煤和地壳中的其他岩石一样,一有地球就存在;二是认为煤是由岩石转变而成;三是认为煤是由植物残骸形成的。

随着煤炭的大规模开采,人们在煤层中常常发现保存完好的古植物化石和由树干变成的煤,在煤层底板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的根化石、痕木化石等植物化石,证明它曾经是植物生长的土壤。

随着煤岩学的发展,人们利用显微镜在煤制成的薄片中观察到许多原始植物的细胞结构和其他残骸,如孢子、花粉、树脂、角质层、木栓体等;在实验室用树木进行的人工煤化试验,也可以得到外观和性质与煤类似的人造煤。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陆地、河流、湖泊和海洋,他们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氮并放出氧气;产生有机物质,是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地球水循环的一部分;同时还具有防风固沙,减少地表径流、减噪、滞尘等作用。

由此可见,植物在生物圈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处于关键的地位。

植物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一)、植物是自然界中的第一性生产者(二)、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三)、植物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作用(四)、植物是自然的基因库(五)、植物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资源下面,我主要从上述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我所熟悉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植物是自然界中的第一性生产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碳水化合物,同时释放出氧气,储存能量。

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进一步转化为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除一部分用于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以及组成植物自身的结构外,大部分作为生物能源贮藏在植物的各个器官内。

据估算,地球上的植物每年合成约26050亿吨有机物,相当于每年积蓄3*10^21焦耳的化学能,数值十分惊人。

光合作用的实质就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保证了人类和动物的失物来源,保持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除此以外,储存于地下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也主要由远古时期的植物遗体经地质矿化而成;人类的食物中作为主要作物的粮食也都属于植物;人类的医药尤其是中国的中药,很大一部分是由药用植物构成。

由此可见,植物是世界上一切生命活动及物质生产的源泉,也即是说,植物是自然界中第一性生产者。

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植物不仅具有有机物合成及储存的作用,同时也具有分解有机物的功能,即矿化作用。

植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ppt

植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ppt

➢ 光呼吸是与光合作用伴随发生的吸收O2和释放CO2的 过程。整个途径要经过三种细胞器,即在叶绿体中合 成乙醇酸,在过氧化体中氧化乙醇酸,在线粒体中释 放CO2。由于光呼吸与光合作用两者的底物均起始于 RuBP,且都受Rubisco催化,因此,两者的活性比率 取决于CO2和O2的浓度比例。在O2和CO2并存的环境 中,光呼吸是不可避免的。光呼吸释放的CO2可被光 合再固定。
EMP的化学历程

葡萄糖的磷酸化 一
阶 段

磷酸己糖的裂解
二 阶

糖原(或淀粉)
1-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21,3-二磷酸甘油酸

丙酮酸和 三 ATP的生成 阶

23-磷酸甘油酸 22-磷酸甘油酸
2磷酸烯醇丙酮酸
2丙酮酸
第一阶段:葡萄糖的磷酸化
EMP途径总结
•总反应式:
C6H12O6+2NAD++2ADP+2Pi 2C3H4O3 +2NADH +2H++2ATP+2H2O
•总反应:1次氧化,2次底物水平的磷酸化,2步耗能
能量释放或消耗处反应不可逆。
•能量计算:酵解过程中ATP净生成
2ATP
•糖酵解代谢途径有三个关键酶,即己 糖激酶(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
丙酮酸激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 酸(PEP)
H2O
Mg或Mn 烯醇化酶
磷酸 甘油 酸变 位酶
小结:
• 有2次底物水平磷酸化——(PGald → PGA; PEP → Pyr)

2023年高考等级考生物一轮复习多维练(全国通用)02 有机物的种类、功能的分析与判断(解析版)

2023年高考等级考生物一轮复习多维练(全国通用)02 有机物的种类、功能的分析与判断(解析版)

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课时02有机物的种类、功能的分析与判断1.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油脂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B.鸟类的羽毛主要由角蛋白组成C.糖原是马铃薯重要的贮能物质D.纤维素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答案】B【解析】油脂是植物细胞良好的储能物质,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A错误;鸟类的羽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主要由角蛋白组成,B正确;糖元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淀粉是马铃薯重要的贮能物质,C错误;D、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D错误。

2.生命是物质的,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是由化学元素构成的。

下列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相同的是()A.果糖、纤维素B.腺苷、RNAC.血红蛋白、叶绿素D.油脂、磷脂【答案】A【解析】果糖和纤维素都是糖类,组成元素都是C、H、O,A正确;腺苷的组成元素是C、H、O、N,R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二者的组成元素有差异,B错误;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是C、H、O、N、Fe,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是C、H、O、N、Mg,C错误;油脂的组成元素是C、H、O,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二者的组成元素有差异,D错误。

3.能正确表示蛋白质分子由简到繁的结构层次的一组顺序是()①氨基酸②C、H、O、N等元素③氨基酸分子相互缩合④多肽链⑤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A.①③④②⑤B.②①④③⑤C.②①③⑤④D.②①③④⑤【答案】D【解析】组成氨基酸的元素包括C、H、O、N等,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D正确,ABC错误;4.下列与生物体内核酸分子功能多样性无关的是A.核苷酸的组成种类B.核苷酸的连接方式C.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核苷酸的数量多少【答案】B【解析】核酸分子的多样性与碱基的数目,排列顺序和组成种类有关,核苷酸的连接方式都是相同的,故选B。

5.下列四个结构式中,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是()A.B.C.D.【答案】D【解析】A中所示化合物不具有羧基,不属于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A不符合题意;B中所示化合物不具有氨基,不属于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B不符合题意;C中所示化合物具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但该氨基和羧基没有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属于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C不符合题意;D中所示化合物具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该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属于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D 符合题意。

植物科学基础第一章习题教材

植物科学基础第一章习题教材

植物科学基础第一章习题一、选择题1、()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A、线粒体 B、核糖体 C、细胞核 D、染色体2、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的重要化学反应都离不开。

()A、糖类B、脂类C、无机盐D、水3、包含遗传物质的一组细胞器是。

()A、高尔基体和染色体B、核糖体和内质网C、内质网和叶绿体D、叶绿体和线粒体4、下列哪种细胞器被称为细胞内供应能量的“动力工厂”()A、线粒体B、核糖体C、叶绿体D、高尔基体5、绿色植物所特有的细胞器是()A、质体B、中心体C、高尔基体D、液泡6、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A、内质网B、线粒体C、质体D、中心体7、()游离在细胞质中或附着在内质网上,是合成蛋白质的中心场所。

A、质体B、线粒体C、核糖体D、高尔基体8、某植物有丝分裂中期有42条染色体,则该植物体细胞染色体为()A、42条B、21条C、84条D、126条9、某植物有丝分裂后期有42条染色体,则该植物体细胞染色体为()A、42条B、21条C、84条D、126条10、以下化合物中都含有N元素的一组是()A、蛋白质、核酸B、脂类、果糖C、纤维素、核酸D、淀粉、乳糖11、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A、蛋白质、核酸B、蛋白质、DNAC、蛋白质、RNAD、核酸、DNA12、减数分裂又称为()A、直接分裂B、间接分裂C、成熟分裂D、成长分裂13、下列哪些说法说明了酶的本质。

()A、都有催化作用B、催化效率高C、都有专一性D、绝大多数是蛋白质14、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A、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相同形态B、不同物质出现于不同的时期C、不同物质但都能染上颜色D、同一去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15、有丝分裂中DNA进行复制是在细胞周期的()进行的A、分裂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16、在减数分裂中,每个二价体逐渐缩短变粗,称为四分体的时期是()A、偶线期B、粗线期C、双线期D、细线期17、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的增加分别发生在()A、间期和前期B、前期和中期C、间期和后期18、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面有()A、细胞壁B、细胞质C、细胞核D、细胞器19、不存在中心体的细胞是()A、人的肌肉细胞B、小麦叶肉细胞C、蛙卵D、线粒体20、下列生物中哪一种是自养型生物()A、硝化细菌B、大肠杆菌C、乳酸菌D、蛔虫21、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22、真核细胞的“控制中心”是()A、线粒体B、核糖体C、细胞核D、细胞液23、组成某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有()A、4种B、20种C、21种D、不能确定24、未成熟的果实具有涩味是因为()的缘故。

新能源技术复习材料学习总结题

新能源技术复习材料学习总结题

1、二次能源是人们由_(一次能源)转换成符合人们使用要求的能量形式。

2、按照能源的生成方式可分为_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3、我国的能源消耗仍以(煤炭)为主。

4、煤炭、心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都是(一)次能源;电能、汽油、柴油、焦炭、煤气、蒸汽、氢能等都是(二)次能源。

5、能源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技术上来说,现代工业生产有3项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一是原料和材料,二是能源,三是机器设备。

6、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看.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风力机,由它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另一部分是发电机,由它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7、生物能源的优点首先在于其经济性。

8、典型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通常主要由_叶轮、传动系统、发电机、调向机构及控制系统等几大部分组成。

9、目前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地热能源,主要是地热蒸汽,和地热水两大类资源,人类对这两类资源已有较多的应用。

10、地热能的利用可分为直接利用,和地热发电两大方面。

11、潮汐能是指海水涨潮和落潮形成的水的_动能,和势能或位能。

12、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

13、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有直接燃烧,热化学转换,和生物化学转换三种途径。

14、生物质能作为与太阳能、风能并列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受到国际上广泛的重视。

15、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发电的。

16、一次次能源,又叫做_自然资源_。

它是自然界小以_天然_形态存在的能源,是直接来自自然界而末经人们加工转换的能源。

1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观代化,在整个能源消费系统中,二次能源所占的比重将增大。

18、能源_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话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基础。

19、一切在气流中能产生旋转或摆动的机械运动都是风能转换的形式,可用于这类机械转换的系统就叫风能转换系统。

20、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大气压差。

21、所谓地热能,简单地说.就是_来自地下的热能_。

22、通常,我们把地热资源根据其在地下热储中存在的个同形式,分为蒸汽型、热水型、地压型、干热岩到资源和岩浆型资源等几类。

第2章 第3节 第4课时 贮存能量的大分子——脂质 提供能量的大分子——糖类

第2章  第3节  第4课时  贮存能量的大分子——脂质  提供能量的大分子——糖类

下列选项中,关于糖类生理作用的叙述,错
误的是
A.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之一 B.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C.淀粉和糖原是所有生物体的储能物质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
)
[解析]
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
源物质,也是构成重要化合物和细胞结构的重要物 质。各种糖类的作用为:
氧化分解 ③葡萄糖――――→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 产生 能量 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③反应原理与结果不同:
a.还原性糖鉴定:因还原性糖中含有醛基
( ),在碱性溶液中加热煮沸2 min后, 氧化成
会被新制Cu(OH)2氧化,使
,而Cu(OH)2则被还原为Cu2O砖红色沉 淀,其反应如下:
b.蛋白质鉴定:双缩脲反应是指具有两个或两
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可与Cu2+反应,生
成紫色的络合物。因所有蛋白质均含多个肽键,因而
(2)糖类物质按功能分类: 生物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生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淀粉、糖原。
参与生物细胞构成的物质: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
(3)糖类物质按还原性分类: 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非还原性糖:淀粉、纤维素、糖原、蔗糖等。
2.三大能源物质 在细胞中,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有机化合物,其 中贮存有大量化学能。当其被氧化分解时,这些化学能就
2.维持高等动物第二性征的物质属于
(
)
A.核酸
C.蛋白质
B.糖类
D.脂质
解析:首先要明确维持高等动物第二性征的物 质是性激素,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中的固 醇类。
答案:D
1.原理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脂肪+ 苏丹Ⅳ 染液→ 红色

生物基础知识填空(1~3)

生物基础知识填空(1~3)

生物基础知识填空(一)(限时:20分钟)1.生命离不开。

细胞是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

即使病毒,也只有依赖生活。

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的生命活动。

例:以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交换;以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为基础的遗传和变异。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组织→→→→→→→;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是。

一棵松树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植物没有________这一层次一只草履虫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1)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乘以。

显微镜的物镜的长度和放大倍数成相关;显微镜的目镜的长度和放大倍数成相关步骤:取镜→安放→→放置装片→(先调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再使镜筒上升,下调低倍镜找到清晰物像,并移动要放大观察的物像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观察。

(2)换上高倍物镜后,只能调节,不能使用(“不准动粗”),由于视野会变暗,可调节________________使视野变亮。

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

(3)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统一性体现在1.都有 2.都含有 3.都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病毒的遗传物质5.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内容:细胞是有机体,一切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中产生。

细胞学说还在修正中前进:魏尔肖指出细胞通过产生新细胞。

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1938-1839年,;(2)1859年,达尔文,; (3)1866年,,遗传学6.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大体相同(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性,相对含量不同(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性)。

植物灰分组成

植物灰分组成

植物灰分组成植物灰分是指植物的固体非有机成分的综合。

它包括植物的细胞壁、纤维和细胞质的组成物质。

这些物质在植物死后经过高温焚烧后剩余下来的物质。

植物灰分主要由碳、氧、氢、氮和硫组成,其中碳和氧是主要成分。

植物灰分的含量可以反映植物种类、生长环境和生长时间等因素。

植物灰分对土壤的质量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测定和分析植物灰分组成是农业和园艺中的重要技术。

1. 什么是植物灰分?植物灰分是指植物的固体非有机成分的综合。

它包括植物的细胞壁、纤维和细胞质的组成物质。

这些物质在植物死后经过高温焚烧后剩余下来的物质。

植物灰分主要由碳、氧、氢、氮和硫组成,其中碳和氧是主要成分。

植物灰分的含量可以反映植物种类、生长环境和生长时间等因素。

测定和分析植物灰分组成是农业和园艺中的重要技术。

2. 植物灰分的组成植物灰分主要由碳、氧、氢、氮和硫组成。

这些元素是植物细胞壁、纤维和细胞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植物死后,这些元素经过高温焚烧后会剩余下来,形成植物灰分。

碳是植物灰分的主要成分,占比通常在50%~80%之间。

氧是次要成分,占比通常在10%~30%之间。

氢和氮是微量元素,占比通常在1%以下。

硫是植物灰分中最少见的元素,占比通常在0.1%以下。

植物灰分组成的比例受到植物种类、生长环境和生长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不同种类的植物灰分中碳和氧的比例会有所不同,在湿润的生长环境中,植物灰分中氧的含量会增加,而在干燥的生长环境中,氧的含量会降低。

除了碳、氧、氢、氮和硫之外,植物灰分还可能含有其他微量元素,如钾、钙、镁、磷等。

这些元素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必需元素,也是植物细胞壁、纤维和细胞质的组成部分。

这些元素在植物死后也会剩余下来,加入到植物灰分中。

植物灰分的组成是复杂的,还可能包含一些有机物质,如蛋白质、糖类和挥发油等。

这些有机物质在植物死后也会经过高温焚烧后剩余下来,成为植物灰分的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植物灰分是植物的固体非有机成分的综合,主要由碳、氧、氢、氮和硫组成,还可能含有其他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质。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知识点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知识点

2.41.元素组成:糖类C H O ;脂质C H O (N P);脂肪C H O;蛋白质C H O N (P S);核酸C H O N P2.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3.单糖:不能水解的糖,如C6H12O6种类分布功能单糖五碳糖核糖动植物组成RNA脱氧核糖组成DNA六碳糖葡萄糖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植物提供能量半乳糖动物提供能量4.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糖。

种类分布功能二糖麦芽糖植物提供能量蔗糖乳糖动物葡萄糖+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蔗糖葡萄糖+半乳糖→乳糖5.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种类分布功能多糖淀粉植物植物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肝糖原动物的肝脏中人和动物的储能物质肌糖原动物的肌肉中淀粉、纤维素、糖原性质的差异是由于葡萄糖的排列方式不同。

6.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再水解成葡萄糖7.多数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能源物质,但糖类中的五碳糖和纤维素不是能源物质。

8.脂质分子中C、H含量高于糖类。

脂质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种类功能脂质脂肪细胞内的储能物质;保温;缓冲减压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 促进对钙和磷的吸收9.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多聚体。

10.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

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

11.单体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叶绿素的作用和功能

叶绿素的作用和功能

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 为电能
电能进一步转化为化学能,储 存在糖和其他有机物中
2
叶绿素的主要功能
合成有机物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 作用的关键物质
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 为化学能的过程
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 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
物和氧气
有机物是植物生长和发 育所需的能量来源
维持植物正常生长
光合作用:叶绿素是光合作用 的主要物质,能将光能转化为 化学能,为植物提供能量。
叶绿素在植物适应环境变化和抵御病虫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环境
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吸收阳光,转化能量,为植物生长提供动 力
叶绿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维持地球大气的平衡
叶绿素在土壤中的作用: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和分解,改善土壤质量
叶绿素在水体中的作用: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质,保护水生生 物多样性
合成有机物:叶绿素能合成植 物所需的有机物,如糖、氨基 酸等。
呼吸作用:叶绿素参与呼吸作 用,为植物提供氧气和能量。
调节水分:叶绿素能调节植物 体内的水分,保持植物水分平 衡。
维持植物正常代谢
光合作用:叶绿素是光 合作用的主要色素,能 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为植物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叶绿素在呼 吸作用中起到重要作用, 能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 化碳和水,为植物提供
碳循环:叶绿素参与碳 循环,通过光合作用吸 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 。
食物链:叶绿素是植物 生长的基础,为动物提 供食物和栖息地,维持 生态平衡。
促进生物多样性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物质,为植物提供能量和营养 叶绿素在植物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叶绿素可以吸收和转化太阳能,为地球提供氧气和清洁能源

植物光合产生的气体

植物光合产生的气体
植物光合产生的 气体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
目 录
Part One.
植物光合作用
Part Two.
植物光合产生气 体的种类
Part Three.
植物光合产生气 体的作用
Part Four.
植物光合产生气 体的影响因素
Part Five.
植物光合产生气 体的研究意义
Part One
植物光合作用
液泡:储存营养物质,调节 细胞内渗透压
光合作用的条件
光照:植物需要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水:植物需要水来进行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 叶绿素:植物中的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必需物质
光合作用的产物
氧气:光合作用释 放的氧气是植物呼 吸作用所需氧气的 来源。
葡萄糖:光合作用 的产物之一,是植 物体内重要的能量 来源。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拓展农业功能:植物光合作用不仅有助于农业生产,还可以通过开发高附加值植 物资源,拓展农业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
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提供食物来源: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
维持生态平衡: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维持地 球上的碳氧平衡。
其他有机物的作用
提供能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 能够为植物提供能量,维持植物的正常生 长和发育。
合成有机物: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 可以用于合成有机物,如葡萄糖、脂肪 酸等,这些有机物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 必需的。
调节气候: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对 调节气候具有重要作用,如二氧化碳可 以吸收太阳辐射,减缓地球变暖的速度。
能量:光合作用将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为植物生长提供所 需的能量。

卷行天下高一下生物卷六

卷行天下高一下生物卷六

卷行天下高一下生物卷六1、下列各组物质中,元素组成不相同的是() [单选题] *A、纤维素、糖原B、淀粉、脂肪酸C、脂肪、磷脂(正确答案)D、甘油、葡萄糖答案解析: A.纤维素、糖原属于糖类,组成元素是C、H、O,A不符合题意;B.淀粉的组成元素是C、H、O,脂肪酸的组成元素是C、H、O,B不符合题意;C.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C符合题意;D.糖类(纤维素、糖原、淀粉和葡萄糖)、脂肪、甘油和脂肪酸的组成元素是C、H、O,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的单糖是() [单选题] *A、糖原B、蔗糖C、纤维素D、葡萄糖(正确答案)答案解析: A.糖原属于多糖,A错误;B.蔗糖是二糖,B错误;C.纤维素属于多糖,C错误;D.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D正确。

故选D。

3、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多数糖类分子中H∶O=2∶1C、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D、凡是有甜味的物质都称糖类(正确答案)答案解析: A.糖类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A正确;B.多数糖类分子通式为(CH2O),H∶O=2∶1,B正确;C.糖类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C正确;D.木糖醇含有甜味,但不是糖类,D错误。

故选D。

4、甜度的检测通常用蔗糖作为参照物,以它为 100,果糖甜度几乎是蔗糖的两倍,其他天然糖的甜度均小于蔗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果糖和半乳糖都是单糖B、多糖和蔗糖都属于还原糖(正确答案)C、糖类主要是由C、H、O 元素组成D、生物体中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形式存在答案解析: A.单糖是指不能水解的糖,如半乳糖、果糖、葡萄糖和脱氧核糖等,A 正确;B.蔗糖和多糖都不是还原糖,B错误;C.糖类主要是由C、H、O 元素组成,C正确;D.生物体中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形式存在,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的能源物质
植物的能源物质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关键营养物质,也是生物体的重要维持和生存的前提。

1. 水:水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植物从土壤中汲取水分,用于生长发育以及光合作用等活动。

2. 空气:植物使用空气、土壤中提供的气体来做气体交换作用,以满足其功能。

尤其是,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维护正常的光合作用。

3. 光:植物需要大量的光照来满足其生长发育需求,光能也是植物生态气候条件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4. 酸碱平衡:植物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取决于土壤的酸碱度,土壤的酸碱度对植物吸收养分也非常重要,因此,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求土壤的酸碱度保持合理的范围。

5. 营养物质:植物的生长及活动受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的调节,主要的营养物质包括:氮磷钾、微量元素、硅、砷、锌等等。

它们对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6. 病原菌:病原菌在植物胁迫运作时会产生大量毒素,影响植物的生存和生长,还可能诱发植物病害的发生。

7. 防治植物病害:除了加强土壤交换物质的有效管理外,还需正确的防治植物病害,提供更好的环境条件。

以上就是植物的能源物质,我们应该在植物生长中满足它们的所有基本需求,使植物充满活力,长得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