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读后感(共4篇)
王明阳心学知行合一读后感
王明阳心学知行合一读后感王阳明这个人啊,以前就听说很牛,但真正读了关于他心学中“知行合一”的相关内容后,才发现他简直是个超级智慧的古人。
先说这个“知”,在王阳明这儿可不像咱平常理解的,仅仅是知道个书本知识啥的。
他的“知”是那种内心深处真正的感悟和认知。
就好比我们都知道要健康生活,少吃垃圾食品多运动。
这算是一种很浅层的“知”,但王阳明所说的“知”是你打心底里认识到健康生活是多么的重要,是一种对事物本质透彻的了解。
我就经常一边吃着薯片一边想着要健康,这就是典型的没有达到他说的那种“知”。
要是真有那种深刻的“知”,估计薯片在我面前就跟毒药一样,我看都不想看。
再来说这个“行”。
这可不是单纯的行动,而是要和“知”紧密结合起来的行动。
不是说我脑子一热,今天去跑个步,明天就躺平了,这不是真正的“行”。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里的“行”是有内在的“知”作为驱动力的。
以前我总是有很多计划,比如学画画,买了一堆工具,结果呢,画了两天就没下文了。
这就是“知”和“行”脱节了。
我虽然有学画画这个想法,也就是有了一点“知”,但这种“知”没有强大到能让我持续地“行”下去。
读了王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后,我就开始反思自己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比如说读书,我一直知道读书好,能增长知识,提升自己。
可是呢,总是被手机、电视这些东西诱惑,读书的时间少得可怜。
按照王阳明的理论,我就是没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
如果我真的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读书对我来说就像呼吸一样重要,那我肯定会每天都找时间读书,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没营养的娱乐上。
而且啊,“知行合一”还让我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有了新的态度。
以前遇到难题就想退缩,心里想反正这个事情很难,我做不到也正常。
但是现在我明白了,如果我知道这件事情是正确的、是值得做的,那我就必须去“行”,在这个过程中,“知”也会不断地加深。
就像爬山,我知道山顶的风景很美,这是“知”,那我就不能因为山路崎岖就放弃,要一步一步地去“行”,在爬山的过程中,我对爬山这件事的理解,对坚持的理解,也就是“知”,会更加深刻。
王阳明心学智慧读后感
王阳明心学智慧读后感读完王阳明的心学智慧,就感觉像是脑袋被人开了个窍似的。
以前总觉得那些高深的哲学思想离自己老远了,可是王阳明这心学,就像个贴心的小棉袄,没那么高冷。
他说“致良知”,刚开始我还迷糊呢,良知不就是知道好坏嘛,这谁不知道呀。
可越琢磨越觉得,这里头的学问大了去了。
就像我们平常做事情,心里其实都有个声音在告诉我们对错,可往往就被各种乱七八糟的想法给盖住了。
比如说,路上看到有人需要帮忙,可能第一反应是想帮,可又会想“会不会麻烦呀”“别人会不会觉得我多管闲事”,这良知就被这些杂念给挤到角落里去了。
王阳明这“致良知”就像是在提醒我们,把那个被藏起来的良知找出来,大大方方地按照它的指示去做事。
还有那“知行合一”。
我以前老觉得知道和做到是两码事,知道容易,做到难啊。
可王阳明偏不这么看,他觉得知道了却做不到,那就是没真知道。
这就好比我知道减肥要少吃多动,可就是管不住嘴、迈不开腿。
按照他的说法,那就是我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减肥这件事的重要性,或者说我内心深处还是更倾向于享受当下的美食和安逸。
这“知行合一”就像是一个紧箍咒,时刻提醒着我,你要是真懂这个道理,那就麻溜地行动起来。
这心学智慧还让我对生活中的烦恼有了新的看法。
以前遇到烦心事,就会怨天尤人,觉得是别人或者环境的问题。
但是王阳明的心学告诉我,所有的问题其实都可以从自己的内心找答案。
就像我们看一个东西觉得丑,那可能不是这个东西本身丑,而是我们心里有个对美的固定看法,所以才觉得它丑。
要是能调整自己内心的这个标准,也许就不会觉得它丑了,这烦恼不就少了嘛。
总的来说,王阳明的心学智慧就像是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很多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锁。
它让我知道,原来我们的内心有着这么强大的力量,只要我们能好好挖掘和运用,生活可能就会变得不一样。
这心学啊,就像是一个智者在耳边悄悄告诉你一些人生的小秘密,让你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能更清楚地看清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2000字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2000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王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于中国哲学的影响至今仍然深远。
他的心学理论被认为是其最为重要的贡献之一。
在《王阳明集》中收录了他的许多著作,其中包括《传习录》、《理学心学》等,这些著作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王阳明的心学著作,我不禁被他深邃的思想所折服。
在他的心学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性本善,只要人们觉悟自己的本性,就能实现心性与理性的合一,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王阳明强调内在的直观和直觉,认为人们应该依靠内心的感知和直觉来认识世界和自己,而不是单纯地凭借外在的知识和经验。
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理论,对于我而言是一种很大的启发。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被各种世俗的诱惑和压力所困扰,很难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平静。
通过阅读王阳明的心学著作,我逐渐意识到,真正的智慧和力量来自于内心的清净和平和。
只有当我们抛弃杂念,专注于内心的感知和直觉时,才能真正实现心性与理性的合一,从而达到内心的安宁和冷静。
王阳明的心学理论也对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读完他的著作之后,我开始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培养,通过心静体悟的方式,让自己更加了解自己的本性和内心的需求。
我也学会了倾听内心的声音,不再被外在的事物左右,而是更加关注内在的体验和感受。
这种转变让我更加淡定和自信,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阅读王阳明的心学著作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让我更加珍惜内心的平和与清净。
通过学习他关于心性与理性的理论,我渐渐认识到,真正的智慧来自于内心的觉悟和直觉,人们应该依靠内心的感知和理性来认识世界和自己。
只有当我们达到心性与理性的合一,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实现和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我将继续努力修炼内心,让自己的内心更加纯净和明亮,也让自己更加坚定地走在心学的道路上。
愿我们都能在心灵的世界里找到真正的自由与平和。
阳明心学讲座观后感
阳明心学讲座观后感《阳明心学讲座观后感》一嘿,朋友们!我刚听完一场阳明心学的讲座,感觉心里头像是被点亮了一盏明灯!一开始听的时候,我还有点迷糊,心想着这能讲出啥新鲜玩意儿来。
可听着听着,我就被深深吸引住啦!王阳明先生说的“致良知”,真的让我好好琢磨了一番。
这不就是让咱们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个有良心、有道德的人嘛!想想平时,我们常常因为各种诱惑迷失了自己,做了些违背本心的事儿。
听完讲座我就想,以后可不能这样啦,得时刻问问自己的良知。
还有那个“知行合一”,也太有道理啦!知道了不去做,那等于不知道。
就像我一直说要减肥,可光嘴巴上说,不行动,那能瘦下来才怪呢!这让我明白了,有想法就得赶紧付诸行动,别光在脑子里打转。
讲座里提到的好多例子,都特别贴近生活。
感觉阳明心学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大道理,而是能实实在在指导我们过日子的智慧。
我觉得啊,这阳明心学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心里那些纠结和困惑的锁。
以后我可得多学学,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明白、更有劲儿!《阳明心学讲座观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跟你们聊聊我听完阳明心学讲座的感受哈!哇塞,这场讲座简直太棒啦!刚开始,我也就是抱着听听看的心态,没想到越听越入迷。
王阳明的心学,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总觉得自己这不行那不行,听完讲座才发现,原来是自己没真正去挖掘内心的力量。
“人人皆可为圣贤”这句话,真的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我就在想,原来我也有变得超级厉害的潜力呀!还有哦,关于“心即理”的说法,也让我恍然大悟。
我们总在外面找道理、找方法,却忽略了自己的内心才是根源。
就好像迷路的时候,一直在别人那里问路,却忘了自己心里其实有张地图。
讲座中讲的那些故事和案例,特别生动有趣。
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那些深奥的道理。
比如说,要在实践中去体会和验证所学的知识,不能光纸上谈兵。
这就像是学骑自行车,光看说明书可不行,得上车去骑,摔几次才能真正学会。
听完这场讲座,我感觉自己像是充满了电,准备好好运用阳明心学的智慧,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阳明心学心得分享
阳明心学心得分享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流派,起源于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强调人的良知和内心的正直。
阳明心学强调立德立言,注重修身养性,求真理实践,是一种融合哲学、伦理和实践的综合性思想体系。
在当今社会,阳明心学的价值和意义依然深远,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阳明心学强调人的内心世界是决定一个人行为和命运的基石。
在阳明心学看来,人的内心存在着永恒不变的良知,可以指引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种良知是人性的天赋品质,每个人都有着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
通过发掘和培养良知,人们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做出符合道德准则的行为,建立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阳明心学提倡“知行合一”,认为知识和行为应当统一起来,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身价值。
在传统教育中,强调“知”,注重传授知识和理论,但往往忽略了实际操作和体验。
而阳明心学则主张“行”,强调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来检验知识的正确性,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之中。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使道德准则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在阳明心学的理念中,修身养性是实现“知行合一”的关键。
修身养性不仅是指外在的仪表和礼仪,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炼和修养。
阳明心学认为,要想实现内外统一,首先要有清净的内心和正直的品性。
只有建立起纯洁的内心世界,才能做到言行一致,做到道德与行为的统一。
阳明心学主张要从内心开始修身,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修养水平,才能对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即使每个人都具有良知,应当通过努力实践来使之发挥作用。
致良知是一种主动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引导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才能使良知得以充分发挥,成为人们行为的指导原则。
阳明心学认为,要做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就要不断地勤奋修身,坚持不懈地追求道德的境界和人格的完善。
阳明心学读后感励志勤学改过泽善
阳明心学读后感励志勤学改过泽善示例文章篇一:《<阳明心学>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级厉害的书,叫《阳明心学》。
哎呀呀,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收获满满!一开始,我其实不太懂什么是心学,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啥好玩的?可是当我真正读进去,才发现这里面藏着好多宝贝!王阳明先生说,要励志!这就好比我们在跑步比赛的时候,得先给自己定个目标,比如我要跑第一名!没有这个志向,那不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嘛?我就问自己,我的志向是什么呢?是当科学家,去探索宇宙的奥秘?还是当画家,画出美丽的世界?想到这些,我心里就激动得不行,仿佛看到了未来那个闪闪发光的自己!再说勤学,这可太重要啦!就像盖房子,没有一砖一瓦的积累,怎么能建成高楼大厦呢?我身边的小伙伴们,有的一学习就叫苦连天,可我觉得,学习就像一场有趣的冒险,每解开一道难题,就像找到了宝藏一样开心!“我难道不比他们更厉害吗?”还有改过,谁还没个犯错的时候呀?但是能认识到错误并且改正,那才是真正的勇敢!有一次,我因为粗心做错了一道数学题,本来还想蒙混过关,可后来想想,这样怎么能进步呢?于是我认认真真地改了过来,还告诉自己下次可不能再犯啦!这难道不是成长吗?最后是泽善,要多做好事,帮助别人。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班的一次活动,去养老院看望爷爷奶奶们。
我们给他们唱歌、跳舞,陪他们聊天,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这不就是在泽善嘛!读了《阳明心学》,我感觉自己就像找到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好多好多的门。
我跟小伙伴们分享我的感受,他们有的眼睛发亮,说也要去读一读;有的却不以为然,觉得这有啥呀!我就着急地说:“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这可真是好东西!”爸爸妈妈也很支持我,爸爸说:“孩子,能从书中学到这些道理,很棒!”妈妈笑着说:“好好努力,按照这个做,你会更优秀的!”我想说,《阳明心学》真的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路。
我要励志,要有大大的梦想;我要勤学,不断充实自己;我要改过,让自己变得更好;我更要泽善,给别人带来温暖和快乐。
王阳明心学孝心 读书读后感
王阳明心学孝心读书读后感读完王阳明心学,特别是其中关于孝心和读书的部分,心里头那叫一个感慨万千。
王阳明老先生,那可是明代的大儒,思想深邃得跟大海似的,咱普通人只能算是海边拾贝壳的小娃娃。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从他那些闪着智慧光芒的话语里,找到了不少能跟咱老百姓生活对上号的宝贝。
先说孝心吧,这可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打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一遍遍念叨,耳朵都快磨出茧子了。
但王阳明先生讲孝心,那可真是一针见血,直戳人心窝子。
他说孝心不是光挂在嘴皮子上的漂亮话,得是真心的付出,是从心底里对长辈的尊敬和爱戴。
想想也是,咱们平时对父母长辈,是不是真做到了关心他们的冷暖,在意他们的感受?还是说,只是逢年过节走走过场,送点礼物,说几句好听的话?王阳明告诉我们,孝心得体现在日常行动上,比如多陪陪老人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唠叨,帮他们干点家务活,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其实都是孝心的体现。
再来说说读书吧,这可是咱们普通人提升自我,开阔眼界的最好途径。
王阳明老先生可是个爱读书的主儿,他一生都在追求学问,不断探索真理。
他说读书得用心,不能光用眼睛看,得用脑子想,用心去感受。
这话真是太对了,咱们平时读书,是不是经常一目十行,看完就忘?或者只是图个热闹,看故事似的,看完了也不知道讲了个啥。
王阳明告诉我们,读书得深入思考,得把书中的道理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自己小时候读书的经历。
那时候家里穷,没条件买很多书,但我就是喜欢看书,一有机会就蹭到村里的图书馆去,一看就是一整天。
那时候看书,可真是用心,每个字都嚼碎了咽下去,生怕错过什么。
后来长大了,条件好了,书也多了,但反而没那么用心了。
现在想想,真是惭愧啊。
王阳明心学里的这些道理,看似简单,实则深奥。
它告诉我们,做人得讲孝心,得用心读书。
这两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但咱们还是得努力去做,毕竟,这是咱们做人的根本,也是咱们生活的意义所在。
想想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好了,但人心却越来越浮躁了。
观后感王阳明心学
观后感王阳明心学篇一观后感王阳明心学最近看了一些关于王阳明心学的东西,哎呀妈呀,真是让我感慨万千!王阳明的心学,那可不是一般的厉害。
也许有人觉得这就是一堆深奥的理论,没啥实际用处,可我觉得吧,它真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大改变。
就说“知行合一”这个观点,啥叫知行合一?我一开始也懵圈,后来琢磨着,可能就是知道了就得去做,别光在那瞎想。
比如说,我知道每天早起锻炼对身体好,可要是光想不做,那有啥用?这就叫知道了却没“行”,不合一呀!我觉得我们很多时候就是想得多做得少。
心里想着要好好学习,要努力工作,可一到实际行动,就开始偷懒,开始找借口。
王阳明的心学说,不行那可不行,得把想法和行动统一起来。
再说说“致良知”。
啥是良知?也许就是我们内心深处那个善良、正直的声音。
有时候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可能会犹豫,会被外界的东西干扰,但是只要听听内心良知的声音,说不定就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不过,我也在想,这良知的标准到底是啥?每个人心中的良知是不是一样的?这可能也是个复杂的问题。
反正啊,看了王阳明心学,我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点啥,又好像还有很多不明白的。
但不管咋说,它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想法,这一路琢磨下来,还挺好!篇二观后感王阳明心学嘿,朋友们!今天我想来聊聊我对王阳明心学的观后感,这可真是让我脑洞大开啊!王阳明心学,听起来就很高大上,对吧?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啥用?能让我考试多考几分?能让我找到好工作?但深入了解之后,我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太肤浅啦!比如说“心即理”这个观点,难道不是很神奇吗?我们的心就是天理所在,哇塞,这意味着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是超级重要的呀!想象一下,我们在生活中总是被别人的看法左右,总是想着迎合别人,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
王阳明告诉我们,别这样!听听自己心里咋想的。
可是,这也有个问题啊。
要是我心里想的是错的咋办?难道就不管不顾地去做?也许有时候我们的内心会被欲望或者偏见蒙蔽,这时候又该咋办?还有那个“格物致知”,说是要通过对事物的研究来获得知识和真理。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心得四篇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心得四篇”然后高僧缓缓地低下了头,在他看来,自己的这个回答并不符合出家人的身份。
王阳明看着眼前这个惭愧的人说道:“想念自己的母亲,没有什么好羞愧的,这是人的本性啊!”听到这句话的高僧并没有回应,却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第二天,他收拾行装,舍弃高僧的身份,还俗回家去探望自己的母亲。
我想当时寺内任何一个和尚都对不会想到,竟然有人把自己寺内的高僧劝回了家这件事完美的说明了人欲不会也不应被我们克制或是泯灭,之所以王阳明先生提出:“理和欲为并存,即天理就是人欲”的观点,就是因为他明白也希望人类应通过致良知去了解人欲和研究事物的善恶,若为善则为之;若为恶则去之,做到知行合一。
第二:在“知行”上,王阳明先生始终坚持: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
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想法和理解,我认为知而不行,则为空知;行而不知,则不知所以然,简单说也就是两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也不能单独片面强调“实践出真知“,因为两者并行,我去实践,只是去验证这个真理,就像最后书中所言,其实最终目的就是磨练我们的心。
另外知行合一也是和“理欲”、“至良知”等观点所对应,用良知做事、判断善恶,用心灵态度决定正确的行为方式,做到言行一致。
也希望自己今后能够将此学以致用,更好的投入生活和工作中。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心得2趁暑假假期,读了一本朋友介绍的《知行合一王阳明》。
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硕士度阴山,由于他欣赏的唯心主义使他认识了王阳明,在后来的学习道路上,经过十年呕心沥血,终得厚积薄发之作。
此书主要解读了知行合一这一哲学理念以及其创始人王阳明的通俗全传,也可以说是一部从知行合一的角度来呈现王阳明传奇人生的传记。
这就不得不说到王阳明。
王阳明,浙江宁波人。
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心学创始人,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其阳明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它从道德修养的角度批判了格物致知的内在矛盾,并主张心即理,提出知行合一的口号。
致良知《王阳明心学》读后感
致良知《王阳明心学》读后感篇一致良知《王阳明心学》读后感最近读了《王阳明心学》这本书,哎呀妈呀,感触那叫一个深!王阳明的心学,说起来真的是让人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啥叫致良知?也许就是听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儿。
我觉得吧,这在现实生活中可太难做到了!就拿我自己来说,有时候明明心里觉得一件事不该做,可架不住周围人的压力和诱惑,最后还是做了违心的选择。
比如有次考试,同学想让我给他传答案,我心里知道这不对,可又怕拒绝了他会被孤立。
现在想想,这不就是没有致良知嘛!王阳明说要在事上练,我就在想,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不能光在脑子里想,得真正去行动,去实践。
可能一开始会犯错,会犹豫,会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但这又有啥关系呢?也许只有经历了这些,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良知。
你们说,在这个充满诱惑和压力的社会里,要做到致良知,是不是像在沙漠里找绿洲一样难?我觉得真有可能!但再难也得去试试啊,不然人生还有啥意思?不过话说回来,啥是真正的良知呢?这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每个人心里的标准可能都不一样。
这可太让人纠结了,难道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吗?总之,读了这本书,我是又困惑又兴奋,困惑的是到底该怎么去致良知,兴奋的是好像找到了人生的一个新方向。
这一路探索良知的路,会好走吗?我不知道,但我想试试!篇二致良知《王阳明心学》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读《王阳明心学》的那些事儿。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啥特别的?结果,越读越觉得,哇塞,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王阳明讲的致良知,到底是个啥玩意儿?我琢磨了好久,可能就是让我们做个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人吧。
比如说,看到老人摔倒了,咱心里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要去扶,这就是良知。
可有时候又会担心被讹诈,这时候咋办?是听从良知去扶,还是被恐惧拦住?这真让人头疼啊!我就想起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一个卖水果的小贩缺斤少两,我当时心里那个气呀,真想上去揭穿他。
王阳明心学孝心 读书读后感
王阳明心学孝心读书读后感篇一王阳明心学孝心读书读后感最近读了关于王阳明心学中有关孝心的内容,哎呀,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啊!说实在的,以前我对孝心这玩意儿,可能也就是觉得要听爸妈的话,给他们买点东西啥的。
但读了王阳明的心学,我觉得也许没那么简单。
王阳明说,孝心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我以前做的那些,到底是真心的,还是为了让别人觉得我孝顺?可能有时候,我觉得给爸妈买个礼物,自己就是孝顺了,可也许在内心深处,我并没有真正去理解他们的需求,这能算孝吗?我想起有一次,我妈唠叨我不好好收拾房间,我当时就烦了,顶了几句嘴。
现在想想,这哪是有孝心的表现啊!王阳明说要致良知,那我的良知当时去哪了?也许就在我不耐烦的那一刻,良知就被我丢一边去了。
还有啊,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忙这忙那,没时间陪爸妈,这能成为借口吗?我觉得不能。
就像王阳明说的,真正的孝心是时刻存在心里的,不是等有时间了才去表现。
不过,话说回来,要做到时刻都有那份孝心,也不容易啊!我可能今天明白了,明天又忘了。
但我觉得,只要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总是会越来越好的。
你们说呢?是不是也和我有一样的困惑和思考?篇二王阳明心学孝心读书读后感读了王阳明心学中关于孝心的部分,我这心里啊,就像被扔了块大石头,激起了好多好多的浪花。
咱先说说王阳明讲的那个“知行合一”。
以前我觉得,知道孝顺父母就得行动,这多简单啊!可现在想想,哪有那么容易?我知道要多陪父母聊天,可我总是抱着手机,这能叫知行合一吗?也许我心里想着孝顺,可行动上却完全走了样。
还有啊,王阳明说孝心是本就存在于我们内心的。
我就想,那为啥有时候我对父母还那么不耐烦呢?难道我的心“坏掉”了?后来我琢磨着,可能是外界的诱惑太多,让我迷失了本心。
比如说,朋友叫我出去玩,我就把陪父母的事儿抛到脑后了。
这多不应该啊!我想起上次我爸生病,我一开始还挺着急的,可照顾了几天就开始抱怨累。
这算哪门子的孝心?王阳明要是知道了,估计得指着我的鼻子骂我。
读《王阳明心学》有感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
读《王阳明心学》有感《王阳明心学》读后感读《王阳明心学》有感
读懂人生,收获力量
在春风和煦的午后,当我翻开这本书后,我得到的是一场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我被一个个曲折、奇异又充满哲理的故事“深深迷住”了!
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幽默的对话方式,结合当下流行的事物,教会我致良知、修行、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人生的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重建,萦绕在我脑海中久久寻不到答案的种种困惑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202X年初,我有了自己的宝宝,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处处谨言慎行,并常常自问:如何让她读书自爱而不产生逆反心理?当她知道攀比、追求奢侈品的时候我该怎么办?在她遇到挫折否定自己的时候,什么样的措辞和方式才是有效的鼓励?我一遍遍在脑海里思考,而王阳明给我指明了道路。
当她质疑读书和学习的价值时,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和目标强加给她,然后告诉她读书是为了实现这个、实现那个。
而要去发现孩子内心真正的期望,帮助她设定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然后鼓励她去实现,要把鞭子抽在心上,而不是抽在屁股上。
自孩子幼儿时期,就应警示他“须是食其所当食,欲其所当欲”,有人听到后会说“这太可笑了”,但时下种种的“套路贷”案例,正是人们在社会上肆意横流的物欲中放纵自己的体现。
小时候玩具、服饰、吃食“有求必应”,成年后脱离自身实际,盲目攀比,贪图享乐,挥霍无度,又没有能力通过“合理”和“正当”的方式实现,这样的人,他终将被欲望的深渊吞噬。
通过阅读《王阳明心学》这本书,让我看到一个内心高贵的人,是如何与这个不平静的世界相处的。
我懂得了“温凊定省”、“存天理、去人欲”的真正含义,我学会了如何与孩子真诚和有效的沟通。
我相信,翻开这本书的每一个人,都能在王阳明的传奇故事里,读懂人生,收获力量!。
王阳明心学的智慧的读后感
王阳明心学的智慧读后感最近,我深入研读了关于王阳明心学的书籍,被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智慧深深吸引。
王阳明,这位明代的大儒,他的心学理念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高度的现实意义。
王阳明心学中的“心即理”、“知行台一’’等核心理念,仿佛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盏指引的明灯。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的社会里。
人们时常感到迷茫和困惑。
而王阳明的智慧告诉我们,真正的道理其实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不需要向外寻求。
只要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能找到生活的真谛。
“知行合一’’这一理念更是让我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知”与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很多人明白某个道理,但却难以将其付诸实践。
王阳明告诉我们,真正的“知"是与“行“相结合的。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领悟某个道理的内涵。
此外。
王阳明的四句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话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心学的精髓。
它告诉我们,人的本心是没有善恶之分的,但当我们的意念萌动时,善恶便产生了。
而要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
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良知,不断为善去恶。
在实际生活中,我也尝试运用王阳明心学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例如,在面对工作中的挑战时,我会告诉自己:“这是磨炼我心性的机会。
’’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我会提醒自己:“这是让我内心变得更强大的磨砺.’’通过这样的心态调整,我发现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变得更加从容和淡定。
总的来说,研读王阳明心学让我受益匪浅。
它不仅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更让我明白了如何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我相信,在王阳明心学的指引下,我会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从容、坚定地前行。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实践王阳明心学的智慧,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
王阳明心学全鉴读后感
王阳明心学全鉴读后感王阳明这人可太酷了。
他的心学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
就好比他在跟你说:“兄弟,生活其实没那么复杂,就看你怎么想。
”以前我总是觉得,这个世界上的道理都是硬邦邦的,像石头一样摆在那儿,我只能去遵守。
但是王阳明的心学让我知道,原来我的心才是那个能决定一切的大boss。
他说的“致良知”,我一开始理解就是做个好人呗。
但越读越觉得,这可不是简单的做个好人。
这就像是我们内心深处有个超级导航仪,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对的,什么是错的。
而且这个导航仪不是别人给我们装的,是我们天生就有的。
就像有一次我在街头看到一个小商贩和顾客吵架,周围的人都在起哄。
我当时心里就有个声音说:“别光看热闹,去劝劝。
”我想这就是我的“良知”在起作用。
要是按照以前,我可能就真的只在旁边当个吃瓜群众。
还有“知行合一”,这可把我之前那些拖拖拉拉、光想不做的坏毛病打得落花流水。
以前我总是计划很多事情,比如说要减肥,计划得那叫一个详细,每天吃什么、运动多久,可就是不行动。
读了王阳明之后,我就想,这哪行啊,知道了就得去做啊,不然不就成了纸上谈兵的赵括了吗?这就好比你知道前面有个宝藏,但是你就坐在那儿幻想怎么得到宝藏,却不迈开腿往前走,那宝藏永远都不是你的。
现在我只要一有想法,就尽量马上去做,虽然有时候也会失败,但至少我动起来了。
书中那些王阳明的经历也特别吸引我。
他在龙场悟道,那得是多不容易啊。
换做是我,被流放到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估计早就哭天抢地,觉得人生没希望了。
可是他却能在那种环境下突然开窍,找到自己的心学真谛。
这就告诉我,不管处在多么糟糕的环境里,只要自己的内心够强大,总能找到出路。
就像我们有时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比如工作上被老板骂了,或者和朋友闹别扭了,不能就一蹶不振,要像王阳明一样,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力量,重新站起来。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1000字五篇范文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1000字五篇范文王阳明心学读后感1000字五篇范文的详细读后感参考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分享给同学们学习。
这个月要读的是有关王阳明一生的《知行合一》,起初拿到这本书时,我还在担心这样的任务传记我会读的非常乏味,到时这本书用非常浅显、有趣的语言,不但讲述了王阳明精彩的一生,也在这过程中把王阳明的心学作了清楚的介绍。
书中讲述了王阳明的辉煌传奇。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1000字1这本书在17-18年都算比较火热,原因是这些年____在多次讲话中先后10多次提到王阳明思想,也推荐了这本度阴山所写的《知行合一王阳明》,肯定了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加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当然我们所熟知的很多企业家也都是阳明心学的追随着和实践者。
这本书还是比较好阅读的,完整的介绍了王阳明心学渊源,讲述了成长故事和心路历程,衍伸了部分明朝历史背景,最后利用外篇比较系统性的介绍了心学的理论部分,是一本好读、好学、好用的书。
王阳明讲的是心学,心学是儒学和禅宗的结合。
王阳明的“心学”也称“阳明学”影响了整个亚洲,其主要思想是“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存天理去人欲”“事上练”“致良知”,而这些就是强大人内心的终极武器。
总结书中强大内心的方法是跟从自己的内心,我是自己的上帝;要俯首于自己的内心;去私情、去私欲,永远追求光明、追求幸福;在事上磨练,不要操心人生,而要操心良知;不要与外界外物对立,人的天赋有别,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量去获取他们,所以最好的办法,最佳的结果是不要去操控指挥财富、名声、地位,是要尽己之力。
每个人生来就是想要追求幸福,虽然王阳明说人生来就是潜在圣人,然而受环境影响、受很多客观、主观因素,我们的内心都会被蒙蔽,我们的良知会有偏差。
致良知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向内求索,另一个是向外求索。
向内求索叫“内省”,就是做减法,减少欲望,减少各种桎梏对内心的束缚,拂去各种灰尘对良心的蒙蔽,回归“本真”。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王阳明,明代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人物。
他创立的“心学”,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读完《王阳明心学》一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王阳明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实践价值。
王阳明的思想以“知行合一”为核心,强调人们要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通过实践来改变自我。
他认为,人的心灵是无限的,只要肯去发掘,就能够发现无限的潜能。
他主张人们要通过内省,不断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他认为,只有当人们能够真正地认识自己,才能够真正地认识世界。
王阳明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
他的“知行合一”思想,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他的思想在中国的儒家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影响了很多后来的思想家和文化人。
他的思想也广泛地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成为了人类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我看来,王阳明的思想对当代人们的思考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们需要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
只有通过自我认识和实践,才能够真正地适应这个时代。
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只有当我们能够真正地认识自己,才能够真正地认识这个世界。
同时,王阳明的思想也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行动和实践。
知识和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得到验证和应用。
我们需要不断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自己的思想。
只有当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能够真正地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地改变自己和改变这个世界。
总的来说,读完《王阳明心学》一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王阳明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实践价值。
他的思想不仅对当代人们的思考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王阳明的思想将继续发扬光大,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读《王阳明心学》有感一赵慧斌活出自己的光芒在我求学生涯中,无论是历史课还是政治课,涉及王阳明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反面的。
比如在政治历史课本中,王阳明是唯心主义思想家,而我们共产党员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再想到“存天理,去人欲”这种一听就极端的语句,我脑子里直接闪现出老师批判的言辞。
因此,在我读《王阳明心学》这本书之前,对老师传授的内容深信不疑,对阳明先生没有任何好的印象,更不会想到会花时间读什么阳明心学。
书中提倡的人生观我非常喜欢,“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带有一种使命,就是让自己的人格得以完善,潜能充分发挥,进而为他人和社会创造价值,同时让自己获得一个快乐、幸福、成功的高品质人生。
”到底如何做呢?就是修心,时刻保持良知在场,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用做任何思想斗争,不用刻意用脑用心就能做出决断,文中的例子非常生动有趣:“看到一个美女,自然而然的喜欢,看到一个很脏的人,自然而然的厌恶”。
读完全书,就我自身而言启示有三:01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就是让自己时刻保持一种正能量,立志干事,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价值,而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出乐观豁达、无愧于心的人生态度。
02端正自己的做事态度现在工作方面任何付出都想得到回报,达不到心理预期就内心煎熬。
当一个人凡事只是为良心而干,他就已经是“致良知”了,要学会接受不满意的结果。
03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都喜欢给自己贴上了标签,达到了标签上的水平,就认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很少想到再进行提升和超越,其实那些所谓的不可能都是我们内心为自己设定的。
庆幸自己还年轻,未到而立就发现了这一点,我会努力去挑战,去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活出自己的光芒!读《王阳明心学》有感二张若杨读懂人生,收获力量在春风和煦的午后,当我翻开这本书后,我得到的是一场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我被一个个曲折、奇异又充满哲理的故事“深深迷住”了!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幽默的对话方式,结合当下流行的事物,教会我致良知、修行、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人生的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重建,萦绕在我脑海中久久寻不到答案的种种困惑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王阳明的读后感7篇
王阳明的读后感7篇王阳明的读后感篇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终于完整的读完度阴山先生的《知行合一王阳明》,更加发觉自己的无知和浅薄!也对王阳明心学有了更深的感悟,对知行合一有了更正确的理解。
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
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
“行”不单单指行动,而更指要听从良知的指引,祛除私欲,不断用心地在“事上练”!专心在良知上下功夫,用良知去做事,你就能获得幸福,成为心灵的圣人。
王阳明先生还说,“一念发动处即是行”,所以,良知中本就包含行,这就是“知行合一”。
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古人也曾提出过“知行”,但却是分开提出的,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对那些只知道实践却不知道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只知道学理论知识而不去实践的人提出的建议。
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则认为,当我们有了知就会有行的出现。
比如当我们渴了,我们就会去喝水,当我们饿了,我们就会去吃饭等等。
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在受到心的指导,光明自己的良知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看了这本书,自己内心真的收到了极大的触动。
以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自己折磨自己,并且会钻牛角尖,会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
如果王阳明在世的话,他一定会对我说:这一切都是你的私欲在作祟,你需要的只是光明你的良知,你的这些私欲就会被控制,而你自己也会活的更加自在。
光明良知的学业是一步步跟进的,不可一蹴而就。
在光明良知的路程中,我们应该学会听从第一感觉,这第一感觉往往便是良知发出的声音,它会指导你走向正确的道路。
我所理解的心学:不可固执自己的成见,不要过度考虑外界的各种评价,要敢于尊崇内心良知的指引,要敢于改变自己,敢于提出质疑,敢于付诸行动。
如果知行不合一,再多的知也托不起一个完整的人,人生道路上有苦难不怕,怕的是苦难到来时将自己打倒,未爬起来就先认输。
读王阳明心学有感(通用5篇)
读王阳明心学有感(通用5篇)读王阳明心学有感(通用5篇)读王阳明心学有感 1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
由其开创的阳明心学无论是在在哲学还是道德伦理体系的历史进程之中都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
朱熹理学之后三百余年,真正能与其学说相抗衡者,也正是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可以看做是一种建立在陆九渊心学的基础上,同时批判朱子理学,具有他们那个时代内容和精神的新型的一种道德哲学体系。
这种新型的道德哲学将良知之心上升到哲学本体的高度,简化道德理性与道德感情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以"心即理"为前提,以"致良知"为目标,通过"知行合一"动机论来解决传统儒家道德理性与道德实践互相脱节的问题,其学说的现实意旨在于实现"破心中贼"的道德净化目的与政治教化目标。
那么,在阳明的心学之中我们就必须把握三个重要的概念,即: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王阳明主张"心即理",这里的心指的并不是物质性的心,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灵明",具体表现为人的认知能力、道德精神和道德本性。
也就是说阳明心学中的"心"至少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是感觉与认知之心;第二是人与物都共同具有的一种怜悯之情;第三是人本然具有的道德良知,是一种判断是非的道德理性。
这里引用一段话来更简单的了解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於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这里王阳明所说的心既是一种我们感知外物的能力,也是我们与万物共有的怜悯之情,当我们去感知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才对我们而言具有了意义,由此也可见王阳明强调了人对于外物对于社会的一种价值,与西方著名的哲学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周月亮著《王阳明心学》读后感
周月亮著《王阳明心学》读后感篇一周月亮著《王阳明心学》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周月亮写的这本《王阳明心学》,我这小心脏可是被震撼得不要不要的!说实在的,一开始我还寻思这书能有啥特别的,不就是讲个古人的思想嘛。
但真读进去了,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王阳明的心学,那可真是博大精深啊!就说那个“知行合一”吧,也许有人觉得这四个字简单得很,不就是知道了就去做嘛。
但仔细想想,真能做到的有几个?我就经常是心里想得挺好,可到行动的时候就怂了。
比如说我想每天早起跑步锻炼身体,心里想得可美了,觉得自己能变得超级健康有活力。
结果呢?早上闹钟响了无数次,我还是赖在床上不肯起来。
这时候我再想想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哎呀,我这不是典型的只知不行嘛!还有啊,书中说的要在事上磨练。
我就琢磨,我们平时遇到的那些烦心事,可能就是磨练自己的好机会。
像我上次考试没考好,心里那叫一个郁闷,觉得自己咋这么笨呢。
但现在想想,这也许就是让我磨练心态,找找学习方法问题的契机啊。
我觉得吧,王阳明的心学可能不适合那种急于求成的人。
它不是能让你一下子就变得超级厉害,飞黄腾达的魔法。
但它就像一盏明灯,在你迷茫、困惑的时候,给你指个方向。
不过,我也在想,心学这东西是不是太理想化了?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诱惑和干扰,真能一直坚守自己的内心吗?可能有时候,我们还是会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吧。
但不管怎么说,这本书让我对自己、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一路读下来,真好!篇二周月亮著《王阳明心学》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读周月亮写的《王阳明心学》的感受。
说实话,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意思吗?结果,读着读着,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王阳明的心学,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我心里那些一直纠结的锁。
比如说“致良知”这个观点,我一开始不太明白,啥叫良知?难道每个人心里都有个标准?后来我琢磨着,可能就是我们内心深处那个最善良、最正直的声音。
我想起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一个老人摔倒了,周围的人都在犹豫要不要去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心学〔共4篇〕第1篇:明心学《明最神奇的心学》------西航工程看了明最神奇的心学,理解了他本人智慧,通过合理的方法,让自己的心灵境界得到提升,开发了人本来具有的智慧潜能。
只有做到这点,才能由普通人到超人的超越。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开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向外追求物质利益,这样开展下去,必然使得人的精神越来越和自己的心灵别离,使人趋向于“物质化”,在人的心灵深处越孤独、苦闷、烦躁、矛盾。
在建筑企业林立的今天,不乏有许多优秀企业,08年听一位朋友说,在郑州市建委有备案的光是二级建筑公司就有一千多家。
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控制核心文化,而员工也必须掌握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磨砺明认为良知这种学说,是从百死千难的磨炼中得来的。
在现实生活中,一遇到困难,很多人的第一反响就是怨天尤人,抱怨老天怎么这样对自己,抱怨命运不公平。
其实,磨难是一种财富,关键在于你怎么样对待它和采取怎样的行动。
在工程施工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不管是现场组织还是技术难点,我们面对困难,只有不再想到逃避,一点一滴的培养自己耐心和意志,才能使整个身心有质的改变。
二、处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一些人很有人缘,不管遇1到谁,都能打成一片,赢得别人的好感,似乎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工程管理是一个非常需要做到处世圆滑这一点的,面对业主、监理、各种配合单位,往往会有各种问题暴露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做到保证自己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各方情绪,如假设不然,事情就会由小事变成大事,甚至不可挽回。
三、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工作态度决定成绩,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
从校园学生到工作岗位,有很多人转变的慢,也有一局部人转变的比拟快,这就是一个心态问题,工作后,我们不再是学生,我们要从一个几近无知的学生开场,学习现场的施工管理,技术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提升自己。
不能好高骛远,不能眼高手低,每个人只有摆正了自己的心态,才会有更大做为。
四、学习从学生到独挡一面主要负责人,除了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理论经历,不管是公司制定的岗位职责、平安条例、技术操作标准,还是施工现场如何组织人、材、机进展合理的消费,或者是现场平安的施工行为、各种平安隐患等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掌握,才能完全撑控。
其实明的学问还有很多,他说的好多话都是一针见血,我们也只有多看多学多运用,才能不断进步。
第2篇:明心学--- 去恶是格物。
”使我这个门外女子一下子被吸引到了心学的思想核心,体悟了人生境界的重要意义。
在现实生活和社会理论中,但凡要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二个先决条件。
一是确立正确的目的,二是找到正确的途径,二者缺一不可。
只有先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的,才能实现人生真正的价值。
明从小就没有立志走科举仕途的目的,而是立志要成为圣贤之人,这在当时引起了教师的不解,但他矢志不移,通过不断的理论加学习,终成一代圣贤。
他从格物致知引伸到认识本体,认识客观的“天理”,再把它转换为律己的修养目的,直接追求一种人生意境。
这种意境使人可以“心有所主”,明就是一个能坚持自己的观念,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人。
他能在人生理论中对各种境遇、事物都运用自如,应对合“理”。
这一切都因为他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目的。
实际上明的哲学命题,从“心即理”,到“知行合一”,再到“致良知”,其核心2 --- 具有他们那个时代内容和精神的新型的一种道德哲学体系。
这种新型的道德哲学将良知之心上升到哲学本体的高度,简化道德理性与道德感情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以‘心即理’为前提,以‘致良知’为目的,通过‘知行合一’动机论来解决传统儒家道德理性与道德理论互相脱节的问题,其学说的现实意旨在于实现‘破心中贼’的道德净化目的与政治教化目的。
那么,在阳明的心学之中我们就必须把握三个重要的概念,即: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明主张‘心即理’,这里的心指的并不是物质性的心,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灵明‘,详细表现为人的认知才能、道德精神和道德本性。
也就是说阳明心学中的’心‘至少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是感觉与认知之心;第二是人与物都共同具有的一种怜悯之情;第三是人本然具有的道德良知,是一种判断是非的道德理性。
这里引用一段话来更简单的理解明的心外无物。
4 --- 使本心染恶,那么久需要我们就要通过知行合一的方法去到达,去尽可能的复原我们的良知之心。
引明的两句话来认识明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那么事事物皆得其理矣。
‘’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
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
‘明的知行合一是基于心即理的本体论的,良知之心就是我们要追求和复原的本心,那么我们就只能向内去求得我们的良知之心,这种向内求良知的目的只能通过与向外的行来到达,知行合一是到达致良知的方法。
在这里,明知行合一的道德理论的观点是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的,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对于伦理道德是只知而’终身不行‘,只不过是讲之以口耳,并不身体力行。
而道德信条假如不能身体力行,那么毫无意义。
所以,阳明以’知行合一‘的6 --- 实生活中去才能真的使这样的道德理性产生价值。
当代道德思想的开展太快,很多人们铭刻于心的道德准那么却逐渐的消失在我们的行为中。
我们都知道老人摔倒要扶,但因为现实的一些原因和考虑,这样一件理所应当的行为也贴上了太多的标签而变得困难。
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我们的伦理道德?反思我们的道德理念是否与我们的道德行为一致?反思我们是不是在尽自己所能去致良知呢?明的心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时常回想哲人的思想,自己去不断地反思和考虑,我们总会有更多的收获,从哲人的智慧之中悟出新的道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搜集而来,欢送您下载,谢谢8第3篇:明心学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明心学300字导读:读书笔记明心学300字,仅供参考,假如觉得很不错,欢送点评和分享。
明心学300字:终于读完这本书,但是要再拜读原著《传习录》才能进一步理解。
总结下,身,心,意,知,行。
肉体是身,灵魂是心,感觉是意,思维是知,行动是行。
人心本无善无恶,因为意感受世界,进而知善恶,故而要致良知。
知行合一,其实是良知与行合一。
所谓善非善,恶也非恶,只是善是道义,恶乃实用。
简单说就是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故而没必要学人家清心寡欲;没必要学人贪得无厌;没必要满嘴巴仁义道德;没必要愤世嫉俗;没必要出家去修得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没必要朝堂之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食欲,性欲,私欲乃人之常情。
美食人皆爱,美色人皆好,金钱人皆欲。
但唯有致良知,知行合一,那么一切那么豁然开朗,方能随性而为。
老蟹,希望能帮助您!第4篇:《明心学》读《明心学》有感杨武林记得以前在看《明朝那些事儿》时,当年明月对王守仁推崇备至,花了很多的笔墨写了阳明心学的开展过程,尤其是对知行合一的哲学理念做了传奇式的描写。
使我对这位心学的创立者充满了景仰之情。
但对他的理解一直也停留于当时那短短的两个章节,一直无缘对心学继续进一步的学习。
这次有缘拿到了度阴山所著的《知行合一明2》,认真通读了一遍,才真正的比拟全面的理解了这个中国古代出色的哲学家的心路历程。
开篇第一章就通俗的解释了阳明学说的核心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使我这个门外女子一下子被吸引到了心学的思想核心,体悟了人生境界的重要意义。
在现实生活和社会理论中,但凡要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二个先决条件。
一是确立正确的目的,二是找到正确的途径,二者缺一不可。
只有先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的,才能实现人生真正的价值。
明从小就没有立志走科举仕途的目的,而是立志要成为圣贤之人,这在当时引起了教师的不解,但他矢志不移,通过不断的理论加学习,终成一代圣贤。
他从格物致知引伸到认识本体,认识客观的“天理”,再把它转换为律己的修养目的,直接追求一种人生意境。
这种意境使人可以“心有所主”,明就是一个能坚持自己的观念,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人。
他能在人生理论中对各种境遇、事物都运用自如,应对合“理”。
这一切都因为他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目的。
实际上明的哲学命题,从“心即理”,到“知行合一”,再到“致良知”,其核心所讲的,就是心之“体用”,即“良知”的境界与“致良知”修养的圆融契合。
其中,确立正确的目的看起来似乎相对容易,这就是“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这样,圣人才为“人人可到”,使人人“自有担当”。
因此,在为学方法及学说体系上,与朱熹不同,他不是“格”、“致”求知,识认客观的“天理”,再把它转换为律己的修养目的,而是直接追求一种人生意境。
这种意境使人可以“心有所主”,并在人生理论中对各种境遇、事物,都能运用自如,应对合“理”。
实际上明的哲学命题,从“心即理”,到“知行合一”,再到“致良知”,其核心所讲的,就是心之“体用”,即“良知”的境界与“致良知”修养的圆融契合。
明,名守仁,字伯安。
由其创始的阳明心学无论是在在哲学还是道德伦理体系的历史进程之中都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
朱熹理学之后三百余年,真正能与其学说相抗衡者,也正是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可以看做是一种建立在陆九渊心学的根底上,同时批判朱子理学,具有他们那个时代内容和精神的新型的一种道德哲学体系。
这种新型的道德哲学将良知之心上升到哲学本体的高度,简化道德理性与道德感情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以‘心即理’为前提,以‘致良知’为目的,通过‘知行合一’动机论来解决传统儒家道德理性与道德理论互相脱节的问题,其学说的现实意旨在于实现‘破心中贼’的道德净化目的与政治教化目的。
那么,在阳明的心学之中我们就必须把握三个重要的概念,即: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明主张‘心即理',这里的心指的并不是物质性的心,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灵明‘,详细表现为人的认知才能、道德精神和道德本性。
也就是说阳明心学中的’心‘至少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是感觉与认知之心;第二是人与物都共同具有的一种怜悯之情;第三是人本然具有的道德良知,是一种判断是非的道德理性。
这里引用一段话来更简单的理解明的心外无物。
这里明所说的心既是一种我们感知外物的才能,也是我们与万物共有的怜悯之情,当我们去感知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才对我们而言具有了意义,由此也可见明强调了人对于外物对于社会的一种价值,与西方著名的哲学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良知是指不依赖于环境、教育而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也是至善本体在是非知觉上的当即呈现,也是天地万物的本,具有价值上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联络上面所提到的心即理中’心‘的三个方面的含义,这里的良知也可以看成是第三层关于道德理性的表达。
致良知即指使良知致极致,也指依良知而行,这就与知行合一联络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