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雕塑史

合集下载

《2024年《雕塑史》(12-14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范文

《2024年《雕塑史》(12-14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范文

《《雕塑史》(12-14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篇一一、引言本篇实践报告主要围绕《雕塑史》一书的第12至14章展开,进行详细的英汉翻译分析。

该实践旨在探讨并研究如何在准确翻译原作的基础上,充分展现原文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内涵,力求实现内容、风格、情感的有效传递。

二、正文(第12-14章内容概述)(一)第12章内容概述第12章主要介绍了欧洲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艺术。

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以宗教主题为主,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神祇的崇拜和敬畏。

在翻译过程中,应注重传达出原文中宗教氛围的庄重感,同时也要展现出这一时期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第13章内容概述第13章主要讲述了欧洲现代雕塑的兴起与发展。

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开始摆脱宗教束缚,更加注重个体表达和现实主义表现。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捕捉现代雕塑的创新性和个性特点,同时也应展现出作品对时代背景的反映。

(三)第14章内容概述第14章则关注了当代雕塑的多元发展趋势。

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涵盖了社会、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

在翻译过程中,应注重传达出原文中作品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同时也要体现出当代雕塑的批判性和反思性。

三、翻译策略与方法在翻译《雕塑史》第12至14章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策略和方法:1. 忠实于原文:在保证理解准确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和内容,忠实传达原作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内涵。

2. 注重文化背景: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原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原文的意图和情感。

3. 灵活运用语言:根据原文的语境和内容,灵活运用语言技巧,如增译、减译、改译等,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

4. 请教专家学者:在遇到难以理解的术语或文化背景时,及时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四、结论通过本次《雕塑史》第12至14章的英汉翻译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翻译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图和情感,还需要灵活运用语言技巧,注重文化背景的传达。

第二章一历史上的泥塑与玩具--中国民间玩具史

第二章一历史上的泥塑与玩具--中国民间玩具史

一历史上的泥塑与玩具(一)唐代以前的泥人实物中国民间泥玩具的源头可以追溯到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在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中所出土的彩陶器器皿上带有陶质的雕塑和捏塑的作品。

对此,史岩先生在《中国雕塑史图录》一书中明确指出:“彩陶是新石器时代特有的产物,后世出现的彩陶俑和彩塑造像当即始于此,后来才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独具一格的彩塑艺术。

”这些在彩陶器皿上的圆雕式或浮雕式的附件,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装饰作用。

如马厂型、辛店型陶器上的捏塑造型常位于器物的耳、盖、纽、腹等处,其形象为鸟、兽、人面、人头等。

最引人注目的是甘肃宁定出土的半山型“人头饰器盖”,陶质呈红色,盖纽部为人头形,五官具备,并用黑色描绘须髭和面纹,是一具完整生动的立体人像。

在马厂型彩陶器物上还出现了浮雕式的整体人形。

青海省考古工作队存有两件陶罐,在一件的器身中部有捏塑的浮雕式人形,人的头乳、臂及性器官均塑得明确齐整。

在另一件陶罐的腹壁捏塑有人的乳、脐、抱拢的手臂,中央是性器官,下部是屈蜷的双腿,陶罐的颈部是人的头部、眉、眼、鼻、口毕现,并有两只凸起的大耳朵,这件作品高33.4厘米,口径9.2厘米,腹以上施以彩绘。

类似的作品尚有多件。

这些珍贵的遗物说明:生活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先民已经具备了“雕”与“塑”的意识,孕育着雕塑艺术的才能。

中国民间泥玩具的产生和发展,是民间雕塑艺术的重要分支。

有关泥玩具的最早记载见于东汉(公元25~220年)安宁临泾人王符所著《潜夫论·浮侈篇》记载:“或以游遨博弈为事,或丁夫世不传犁锄,怀丸挟弹、携手遨游。

或取好土作丸卖之于弹,外不可以御寇,内不足以禁鼠雀……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俳,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

”从这些文字中可以证实下事实:一是有人取好士做弹丸出售;二是“泥车瓦狗”、“马骑倡俳”都是“戏弄小儿之具”,亦即儿童玩具。

这说明,东汉时期的泥玩具、陶玩具已比较普遍。

从考古工作者所发现的大量汉代的“泥车瓦狗”、“马骑倡俳”之类儿童玩具的实物中,可以看出当时模制工艺与捏塑工艺的水平均已达到相当精致的程序。

中国雕塑史

中国雕塑史

第一章中国雕塑史序言中国古代雕塑的种类?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是什么?一. 中国雕塑的基本类型历史上的中国古代雕塑数量繁多,类型的划分多样从雕塑的社会功能划分:•宗教雕塑•明器雕塑•陵墓雕塑•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雕塑•工艺性雕塑从雕塑的历史划分:•原始雕塑•商周战国雕塑•秦汉雕塑•魏晋南北朝雕塑•隋唐雕塑•五代宋辽金雕塑•元明清雕塑从雕塑的材料上划分:•石雕•泥塑•青铜雕塑•木雕•陶塑•玉雕•象牙雕•竹雕等等雕塑的社会功能划分宗教雕塑•以宗教为基本内容,以宗教宣传和偶像崇拜为主要目的的雕塑•其中中国的宗教雕塑主要是佛教雕塑明器雕塑•明器又称“冥器”或者“盟器”,是古代墓葬中的随葬品•起着代替真实的人和物的作用•其包括俑,动物形象和车船,家具,建筑物的模型,并且一般都着色陵墓雕塑●“石像生”----指陵墓外以石人,石兽组成的仪卫,装饰雕塑●陵墓建筑或者构件(华表墓阙墓祠)纪念性雕塑•为表彰历史人物或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的雕塑建筑装饰雕塑•指作为建筑附件以及对建筑物的局部和构件进行装饰的雕塑工艺性雕塑•指以雕塑形式制成或装饰的有实用性的物品和独立的具有观赏,装饰作用的小品雕塑雕塑的历史划分原始时期(质朴纯真)二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装饰性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形成传统,影响深远。

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占有主流地位。

中国雕塑孕育于工艺美术,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

绘画性其绘画性表现为不是注意雕塑的体积、空间和块面,而是注意轮廓线与身体衣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

和西方古典雕塑以块面和空间的丰富变化来体现轮廓与衣纹的形状完全异趣中国古代雕塑绘画性强,自有一种东方趣味,符合中国古人的欣赏习惯,他们是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去看待雕塑艺术的意象性西方雕塑从古希腊时期起,就努力摹仿再现自然,写实性极强。

中国雕塑史讲义

中国雕塑史讲义

中国雕塑史讲义一、引言中国雕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中国雕塑的发展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与艺术密切相关,承载了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雕塑的发展历程,展现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二、古代雕塑古代中国雕塑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岩石雕刻和陶器制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石雕和陶器逐渐演变为更为复杂的青铜器、玉器和陶俑。

青铜器是古代雕塑的代表作品之一,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造型令人叹为观止。

同时,玉器也在古代雕塑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光滑细腻的质地和精美的雕刻让人惊叹不已。

三、佛教雕塑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对中国雕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雕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宗教意义深受人们喜爱。

佛教雕塑以佛像为主要形式,其造型庄重肃穆,表现了人们对于佛教信仰的虔诚与崇敬。

在佛教雕塑中,千手观音、弥勒佛等形象成为了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

四、宋代的陶瓷雕塑宋代是中国雕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陶瓷雕塑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猛发展。

宋代陶瓷雕塑以青瓷为主要材料,采用了多种雕刻技法,如刻线、刻花等。

宋代的陶瓷雕塑造型独特,线条简洁流畅,表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的纯朴和含蓄。

五、明清时期的石雕明清时期,石雕成为了中国雕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石刻以山水石为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代石雕则更加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

明清时期的石雕作品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技艺上更加精湛,展现了中国雕塑的独特魅力。

六、现代雕塑的发展近代以来,中国雕塑经历了一系列的革新与变革。

西方艺术的影响使得中国雕塑的风格更加多样化,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各种新的材料和技术。

现代雕塑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的审美风格,又融入了当代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现代雕塑风格。

七、当代雕塑的发展趋势当前,中国雕塑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

艺术家们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注重将雕塑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方式呈现作品。

同时,雕塑材料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创新,如金属、塑料、玻璃等。

秦汉美术雕塑

秦汉美术雕塑
13
三、多姿多彩的铜雕
• 汉代的青铜造像无论在数量还是雕刻技艺 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 《长信宫灯》 、《马踏飞燕》
14
• 秦汉王朝历经441年,处于封建社会的蓬勃发展 时期。
• 秦汉的统一有利于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 秦汉时期的统治者明确把美术创作看作巩固政权
的工具,重视美术的宣传教化作用。
3
第二节 雕塑
• 秦汉时期是我国雕塑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 要的阶段,它和其它艺术门类一样,被用 来作为宣扬政治统一和政治权威的工具。
5
• 1974年春,在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发现了 大批兵马俑,放置在距离地表6米以下的坑道里。
• 一号坑长230米,宽62米,6000件武士俑组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个由战车、步兵相间排列的军阵;
• 二号坑长124米,宽98米,是由战车、骑兵、弩 兵、步兵等混合编成的典型军阵,阵前还有百余 名立姿、跪姿射手;
• 三号坑面积约520平方米,有几十件武士俑,中 间还有来不及放置俑的大坑。
• 从整个布局来看,一号坑是右军,二号坑是左军 ,未建成的坑为中军,三号坑为军幕,构成完整 的军队编列体系。
6
• 这些兵马俑,排列有序,军容严整, 以宏伟浩大的气魄体现了秦始皇率领 军队统一中国的辉煌战绩,体现了大 国的风范和英勇勃发的时代精神。
7
• 为了体现秦国的雄厚的军事力量和军容的 严整,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 将士、马皆与真人、真马高矮大小相当, 服饰、装束也很逼真。容貌神情也是各不 相同。
8
•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制度后来也被西 汉所继承,1965年在陕西咸阳杨家湾 汉文帝霸陵封土附近的陶俑坑发现了 3000个彩绘的兵马俑,体态威武雄壮 ,军容浩荡严整。

中国雕塑史-教案

中国雕塑史-教案
第二节:陵墓雕塑
第三节:明器雕塑
第四节:工艺性雕塑
第七章:中国雕塑风格演变与工匠精神
第一节:中国雕塑基本风格演变与民族文化精神
第二节:中国雕塑历代名家及工匠精神
第八章:现当代雕塑及民间雕塑对我们的启示
第一节:中国近现代、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
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民间雕塑发展
任课教师:单杰 2017年8月26日
3
16
第八章:现当代雕塑及民间雕塑对我们的启示
3
合计
32
教 学 内 容
绪论:中国雕塑的总体历史脉络及发展
第1章:中国雕塑的基本类型
第1节:宗教雕塑
第二节:明器雕塑
第三节:陵墓雕塑
第四节:纪念性雕塑
第五节:建筑装饰雕塑
第六节:工艺性雕塑
第二章:先秦雕塑
第一节:原始雕塑
第二节:商周雕塑
第三章:秦汉及魏晋南北朝雕塑
陶美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 2017学年— 2018 学年 第一学期 )
专业
雕塑
班级
15雕塑班
课程名称
中国雕塑史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教学对象
大专层次、雕塑方向
授课学时
32课时
周数
1-16周
学分
2分
选用教材《中国雕塑史》来自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较全面地把握中国雕塑史的整体脉络,领略中国历史上雕塑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清醒认识中国历史上的雕塑对当今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贡献和影响,欣赏著名雕塑类作品,领略其工匠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及当今雕塑的发展状况及相关工艺,正确认识学习先进科技、汲取外来菁华,洋为中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学

雕塑史崔哥终结版

雕塑史崔哥终结版

1夏商周青雕塑:中国出土最早的青铜器物属于甘肃马家窑文化。

夏、商、周三代为鼎盛期,现存至今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青铜器。

2画像石,指在石料上雕刻平面图像的石刻艺术,盛行于西汉至唐,多见于墓室、祠堂,在雕刻技法上有阴线刻、浅浮雕和凹雕等。

3画像砖,就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

是一种特殊的明器雕塑。

4正面律:就是指表现人物时,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运用以上的表现手法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处理,是为了使人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和完整,这也是埃及绘画追求完整性的体现。

5巴洛克雕像,16世纪于意大利的,复杂、奢侈与浮夸的艺术,服务宗教,极端男风格,阳刚之气,多表现于奢华和夸张和不规则的排列形式。

雕塑强调造型的运动和变化,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表现,是一种激情艺术,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很充分运用曲线和弧线,注重作品的表现激情,运动感和戏剧性。

6洛可可雕塑艺术:18世纪的法国,指用贝壳、石块等建造的岩状砌石,源于中国的假山,后指具有贝壳纹样曲线的主题,基本特征是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丽、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强调不对称7古罗马雕塑的特征,师承希腊的,有其特点。

1罗马雕刻艺术带有贵族气息,人物雕像大多以贵族、帝王为主。

2人物形象不及希腊生动、秀丽、而更多严竣、矜持的神情,但强调真实和个性。

3缺乏希腊雕刻中那种丰富的想象力,对力量和动态美的刻划,人物大多陷于凝神沉思中。

代表性作品:屋大维像、《马克·奥里略骑马铜像》、佛拉维贵夫人像等。

还有和平祭坛、纪功柱和凯旋门上的浮雕等。

8未来主义雕塑,发端于20世纪的艺术思潮9、野兽派雕塑,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现代绘画潮流。

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是对学院派的背叛追求更为强烈的艺术表现。

他们吸收东方和非洲黑人雕刻艺术的表现手法,注重纯粹造型的表现,夸张抑扬的形态,以达到个性的表现,把内在真挚情感,极端放任的流露出来。

西方雕塑史鉴赏 ppt课件

西方雕塑史鉴赏 ppt课件

雅典娜为雅典城的守护神,也是代表智慧的女神。原作为巴 底农神庙大殿的主像,全身高达13米,用银白色大理石雕成, 局部镶嵌着象牙与黄金,可惜已在拜占庭帝国时代被毁坏。 整个形象富有女性的温柔和充满生命,更多的是人性,绝少 神性,这表明希腊化时期艺术已走向世俗化。这尊雕像是古希
腊辉煌时期的的典范之作,代表着古希腊雕刻艺术的高峰。
《濒死的战士》古风时期最珍贵的建筑装饰雕刻是埃癸那岛 上的阿淮亚神庙的山墙雕刻。
《弓箭手》 这是阿淮亚 神庙东面山 墙群雕中的 一件引弓射 箭的战士跪 射姿势,又 名叫赫拉克 勒斯。
三、古典时期
古希腊雕刻进入古典时期后出现了新的繁荣,雕 刻家们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突破古风程式,试 图在人体直立的基础上将人体的重心移至一足, 使另一足自然地表现出一些动态,以表现现实生 活中人物的各种运动感。这时期创造的作品更接 近现实的完美人体。
这种典型的女性雕刻形象
表现了原始人类对种族繁衍的
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被认为是原始艺术的开
端。
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欧洲原始雕塑的艺术似乎停滞了。只是 新石器时代后期,在欧洲的大西洋沿岸出现的“巨石文化”中, 出现了半抽象的人物浮雕、人像石碑以及一些小型的动物雕塑 等。
巨石文化,千百年来,这些巨石建筑物一直以其神秘的作用和 抽象的建筑魅力感染着人们 ,它们的具体意义至今也没有确定 的说法,可以肯定的是与当时的宗教信仰有关。我们或许可以 从雕塑的角度把它们看作是欧洲最早的纪念性环境雕塑。
他一生最辉煌的业绩是在他领导下重建了雅典卫 城,完成了众多的雕刻装饰杰作。
宙斯(Zeus)希腊众神之神, 是奥林匹亚(Olympia)的主神, 为表崇拜而兴建的宙斯神像是 当世最大的室内雕像,宙斯神 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则是奥林匹 克运动会的发源地。拜占庭的 菲罗撰写记述世界七大奇迹说: “我们以其他六大奇迹为荣, 而敬畏宙斯神像。”

第02课中国古代雕塑

第02课中国古代雕塑

什伐赤
特勒骠
白蹄乌
拳毛騧
飒露紫

感 谢 阅 读
感 谢 阅 读
什么是俑?俑有什么用处?
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是 用泥土、木或銅等作的人形物件。 俑的质地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 有瓷、石或金属质地的。俑的形象, 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 並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廚用具和 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的神物。俑 大多真实地类比当時的各种人物, 因而可以反映当時社会的生活习俗, 也是研究各代輿服制度的重要资料。 俑还可以反映出各个時代雕塑艺术 的水平。
骑兵鞍马俑
骑兵鞍马俑,一 般立于马前,一手牵 缰绳,一手作提弓状。 骑兵俑头戴圆形小帽, 身穿紧腰窄袖短袍, 披短甲,足蹬短皮靴, 装束便于骑射。
铠甲武士俑
铠甲武士 俑,披甲站立, 或免冠,或头 戴软帽,脑后 綰六股宽辫行 扁髻,个个神 情严肃恭谨。
战袍武士俑
战袍武士俑, 免冠束髻,身穿短 袍,挽弓挎箭。这 种不戴头盔,不著 铠甲的武士,更显 示出秦军的英勇善 战和大无畏精神。
麦积山石窟
127窟的 菩萨像头戴 宝冠,半袒, 著项饰。细 目长眉,微 笑伫立。面 容秀丽,气 度雍容谦和, 整体效果温 婉动人,是 北魏时期的 艺术杰作。
7. 云冈石窟-20窟
20窟为一身露天大佛。正壁 主尊高13.7米,双手作禅定印, 雄伟肃穆。衣纹用直平阶梯式刀 法,细部刻以阴线纹,带有犍陀 罗风格。头光与身光的外缘,为 火焰状。身上的连珠纹,则是波 斯萨珊朝常用的装饰纹饰。这些 石佛造像全身比例失调,体现拓 跋鲜卑人原始野性的生命追求, 加以夸张,加以变形,尽力追求 一种宗教内在力量。它更具古拙 粗犷的艺术魅力。
2. 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是什么?

西方雕塑的发展史教案

西方雕塑的发展史教案

西方雕塑的发展史教案第一章:古希腊雕塑1.1 简介古希腊雕塑的特点和影响1.2 重点介绍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品,如宙斯像、雅典娜像等1.3 分析古希腊雕塑对后世的影响第二章:古罗马雕塑2.1 介绍古罗马雕塑的特点和风格2.2 重点介绍古罗马雕塑的代表作品,如奥古斯都像、特拉扬浮雕等2.3 分析古罗马雕塑对后世的影响第三章:中世纪雕塑3.1 介绍中世纪雕塑的特点和风格3.2 重点介绍中世纪雕塑的代表作品,如罗曼式雕塑、哥特式雕塑等3.3 分析中世纪雕塑对后世的影响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雕塑4.1 介绍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特点和风格4.2 重点介绍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代表作品,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等4.3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现代雕塑5.1 介绍现代雕塑的特点和风格5.2 重点介绍现代雕塑的代表作品,如罗丹的《思想者》等5.3 分析现代雕塑对后世的影响第六章:巴洛克雕塑6.1 介绍巴洛克雕塑的特点和风格6.2 重点介绍巴洛克雕塑的代表作品,如贝尼尼的《圣德列萨的迷狂》等6.3 分析巴洛克雕塑对后世的影响第七章:新古典主义雕塑7.1 介绍新古典主义雕塑的特点和风格7.2 重点介绍新古典主义雕塑的代表作品,如乌东的《华盛顿》等7.3 分析新古典主义雕塑对后世的影响第八章:浪漫主义雕塑8.1 介绍浪漫主义雕塑的特点和风格8.2 重点介绍浪漫主义雕塑的代表作品,如吕德的作品《马赛曲》等8.3 分析浪漫主义雕塑对后世的影响第九章:现代主义雕塑9.1 介绍现代主义雕塑的特点和风格9.2 重点介绍现代主义雕塑的代表作品,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9.3 分析现代主义雕塑对后世的影响第十章:当代雕塑10.1 介绍当代雕塑的特点和风格10.2 重点介绍当代雕塑的代表作品,如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等10.3 分析当代雕塑对后世的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 古希腊雕塑的特点和影响2. 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品,如宙斯像、雅典娜像等3. 古罗马雕塑的特点和风格4. 古罗马雕塑的代表作品,如奥古斯都像、特拉扬浮雕等5. 中世纪雕塑的特点和风格6. 中世纪雕塑的代表作品,如罗曼式雕塑、哥特式雕塑等7. 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特点和风格8. 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代表作品,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等9. 现代雕塑的特点和风格10. 现代雕塑的代表作品,如罗丹的《思想者》等11. 巴洛克雕塑的特点和风格12. 巴洛克雕塑的代表作品,如贝尼尼的《圣德列萨的迷狂》等13. 新古典主义雕塑的特点和风格14. 新古典主义雕塑的代表作品,如乌东的《华盛顿》等15. 浪漫主义雕塑的特点和风格16. 浪漫主义雕塑的代表作品,如吕德的作品《马赛曲》等17. 现代主义雕塑的特点和风格18. 现代主义雕塑的代表作品,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19. 当代雕塑的特点和风格20. 当代雕塑的代表作品,如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等难点解析:1. 古希腊雕塑的特点和影响:理解古希腊雕塑的艺术风格和对后世的影响,包括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雕塑史及鉴赏教案模板范文

雕塑史及鉴赏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雕塑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不同时期的雕塑特点、代表作品和艺术成就。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雕塑的历史发展脉络、不同时期的雕塑特点、代表作品和艺术成就。

2. 难点:如何鉴赏雕塑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一幅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名称、材料、风格等特点。

(2)提问:你知道这幅雕塑作品的历史背景吗?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风貌?2. 雕塑史概述(1)讲解雕塑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史前时期、古代时期、近现代时期等。

(2)介绍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和艺术成就,如古希腊雕塑、罗马雕塑、中国古代雕塑、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等。

3. 雕塑鉴赏(1)分析雕塑作品的外部形态、线条、色彩、质感等要素,引导学生了解雕塑的艺术语言。

(2)讲解雕塑作品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如象征、寓意、夸张等。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雕塑作品的鉴赏心得。

4. 案例分析(1)选取几幅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如《大卫》、《掷铁饼者》、《兵马俑》等,进行详细分析。

(2)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深入了解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雕塑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和鉴赏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搜集一幅自己喜欢的雕塑作品,并撰写鉴赏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掌握程度。

3. 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雕塑作品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西方雕塑的发展史教案

西方雕塑的发展史教案

西方雕塑的发展史教案第一章:古埃及雕塑1.1 了解古埃及雕塑的特点:神秘、庄重、规范1.2 学习古埃及雕塑的代表作品: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1.3 分析古埃及雕塑对后世的影响第二章:古希腊雕塑2.1 学习古希腊雕塑的艺术特点:人文主义、比例和谐、表情丰富2.2 欣赏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品:宙斯像、雅典娜像、胜利女神像2.3 探讨古希腊雕塑对西方艺术的影响第三章:古罗马雕塑3.1 了解古罗马雕塑的风格:写实、政治性强、吸收希腊雕塑传统3.2 学习古罗马雕塑的代表作品:特拉扬浮雕、奥古斯都像3.3 分析古罗马雕塑在西方艺术史上的地位第四章:中世纪雕塑4.1 认识中世纪雕塑的特点:宗教性、象征性、装饰性强4.2 学习哥特式雕塑的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夏特尔教堂雕塑4.3 探讨中世纪雕塑对后世艺术的影响第五章:文艺复兴时期雕塑5.1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特点:人文主义、复兴古典、注重解剖5.2 学习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代表作品: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贝尼尼的《圣彼得大教堂》5.3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对西方艺术的影响第六章:巴洛克时期雕塑6.1 认识巴洛克时期雕塑的特点:动态、戏剧化、装饰豪华6.2 学习巴洛克时期雕塑的代表作品:贝尼尼的《圣德列萨的迷狂》、布隆代的《拿破仑》6.3 探讨巴洛克时期雕塑对后世艺术的影响第七章:洛可可时期雕塑7.1 了解洛可可时期雕塑的特点:轻松、优雅、关注女性主题7.2 学习洛可可时期雕塑的代表作品:弗拉戈纳尔的《蓬帕杜夫人像》、霍尔拜因的《四个孩子》7.3 分析洛可可时期雕塑对西方艺术的影响第八章:新古典主义雕塑8.1 认识新古典主义雕塑的特点:回归古典、注重理性和秩序、英雄主义8.2 学习新古典主义雕塑的代表作品:大卫的《拿破仑跨过阿尔卑斯山》、安格尔的《泉》8.3 探讨新古典主义雕塑对后世艺术的影响第九章:浪漫主义雕塑9.1 了解浪漫主义雕塑的特点:强调个性、表现情感、追求独特形式9.2 学习浪漫主义雕塑的代表作品:吕德的《马赛曲》、罗丹的《思想者》9.3 分析浪漫主义雕塑对西方艺术的影响第十章:现代雕塑10.1 认识现代雕塑的特点:突破传统、实验新材料和技术、反映时代精神10.2 学习现代雕塑的代表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杜尚的《自行车轮》10.3 探讨现代雕塑对西方艺术的影响第十一章:当代雕塑11.1 了解当代雕塑的特点:多元性、观念性、跨学科合作11.2 学习当代雕塑的代表作品:杰夫·昆斯的《气球狗》、草间弥生的《无限镜屋》11.3 探讨当代雕塑对西方艺术的影响及发展趋势第十二章:抽象雕塑12.1 认识抽象雕塑的特点:放弃具象描绘、强调形式和色彩、注重内部结构和节奏12.2 学习抽象雕塑的代表作品:康定斯基的《即兴创作》、贾斯珀·约翰斯的《国旗》12.3 分析抽象雕塑对西方艺术的影响第十三章:公共雕塑13.1 了解公共雕塑的定义和作用:在公共空间中展示的艺术作品,具有美化环境、传达信息等功能13.2 学习公共雕塑的代表作品:罗丹的《思想者》、张洹的《永久》13.3 探讨公共雕塑对城市文化和艺术教育的影响第十四章:数字雕塑14.1 认识数字雕塑的概念:运用数字技术创作雕塑作品,包括3D 建模、虚拟现实等14.2 学习数字雕塑的代表作品:雷诺·格鲁的《数字花园》、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穿越曼陀罗》14.3 分析数字雕塑对传统雕塑艺术的挑战和融合第十五章:雕塑的欣赏与批评15.1 学习雕塑欣赏的方法:关注形式、内容、历史背景等方面15.2 学习雕塑批评的方法:分析作品的意义、表达方式、创作技巧等15.3 探讨雕塑欣赏与批评对个人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西方雕塑的发展史进行展开,涵盖了从古埃及雕塑到数字雕塑的各个时期,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雕塑艺术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

西方雕塑的发展史教案

西方雕塑的发展史教案

西方雕塑的发展史教案第一章:古埃及雕塑1.1 了解古埃及雕塑的特点:神秘、庄重、严谨,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1.2 学习古埃及雕塑的典型代表作品,如狮身人面像、法老王图坦卡蒙的金字塔等。

1.3 分析古埃及雕塑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第二章:古希腊雕塑2.1 了解古希腊雕塑的特点:典雅、和谐、比例失调,强调对人体的描绘。

2.2 学习古希腊雕塑的典型代表作品,如宙斯雕像、掷铁饼者、维纳斯的诞生等。

2.3 分析古希腊雕塑对后世的艺术影响及其在西方艺术史上的地位。

第三章:古罗马雕塑3.1 了解古罗马雕塑的特点:写实、政治性强,多以英雄人物和军事题材为主。

3.2 学习古罗马雕塑的典型代表作品,如奥古斯都雕像、特拉扬浮雕等。

3.3 分析古罗马雕塑对后世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第四章:中世纪雕塑4.1 了解中世纪雕塑的特点:神秘、象征性、装饰性强,受到宗教的强烈影响。

4.2 学习中世纪雕塑的典型代表作品,如巴黎圣母院的大门、意大利圣维他尔大教堂的雕塑等。

4.3 分析中世纪雕塑在艺术史上的过渡作用及其对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影响。

第五章:文艺复兴时期雕塑5.1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特点:人文主义精神、对人体解剖学的重视、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5.2 学习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典型代表作品,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达芬奇的《圣母子》等。

5.3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对后世艺术发展的深远影响。

第六章:巴洛克雕塑6.1 了解巴洛克雕塑的特点:动态感强、戏剧性强、注重光影效果。

6.2 学习巴洛克雕塑的典型代表作品,如贝尼尼的《圣德列萨的迷狂》、布鲁尼的《阿波罗与达芙娜》等。

6.3 分析巴洛克雕塑对后世艺术风格的影响和其在我国艺术领域的应用。

第七章:洛可可雕塑7.1 了解洛可可雕塑的特点:优雅、细腻、装饰性强,以表现日常生活为主题。

7.2 学习洛可可雕塑的典型代表作品,如弗拉戈纳尔的《蓬巴杜夫人肖像》、布歇的《少女与小狗》等。

7.3 分析洛可可雕塑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及其对现代雕塑的启示。

西方雕塑的发展史教案

西方雕塑的发展史教案

西方雕塑的发展史教案第一章:古希腊雕塑1.1 简介古希腊雕塑的特点和影响1.2 重点介绍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品,如:菲迪亚斯、普拉克西特列斯等1.3 分析古希腊雕塑在西方雕塑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古罗马雕塑2.1 简介古罗马雕塑的特点和影响2.2 重点介绍古罗马雕塑的代表作品,如:奥古斯都雕像、特拉扬浮雕等2.3 分析古罗马雕塑在西方雕塑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中世纪雕塑3.1 简介中世纪雕塑的特点和影响3.2 重点介绍中世纪雕塑的代表作品,如:罗曼式教堂雕塑、哥特式教堂雕塑等3.3 分析中世纪雕塑在西方雕塑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雕塑4.1 简介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特点和影响4.2 重点介绍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代表作品,如:米开朗基罗、多纳泰罗等4.3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在西方雕塑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第五章:现代雕塑5.1 简介现代雕塑的特点和影响5.2 重点介绍现代雕塑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如:罗丹、马蒂斯等5.3 分析现代雕塑在西方雕塑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第六章:当代雕塑6.1 简介当代雕塑的特点和影响6.2 重点介绍当代雕塑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如:贾科梅蒂、安迪·沃霍尔等6.3 分析当代雕塑在西方雕塑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第七章:抽象雕塑7.1 简介抽象雕塑的特点和影响7.2 重点介绍抽象雕塑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如:康定斯基、勃拉克等7.3 分析抽象雕塑在西方雕塑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第八章:女性主义雕塑8.1 简介女性主义雕塑的特点和影响8.2 重点介绍女性主义雕塑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如:奥登堡、瓦塞尔等8.3 分析女性主义雕塑在西方雕塑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第九章:装置艺术与雕塑9.1 简介装置艺术与雕塑的特点和影响9.2 重点介绍装置艺术与雕塑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如:大地艺术家、互动艺术家等9.3 分析装置艺术与雕塑在西方雕塑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第十章:未来雕塑的发展趋势10.1 探讨未来雕塑可能的发展方向和趋势10.2 分析未来雕塑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0.3 展望西方雕塑的未来发展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古希腊雕塑的特点和影响古希腊雕塑是西方雕塑的起源,其对后世雕塑艺术的影响深远。

雕塑的历史

雕塑的历史

雕塑的历史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

如法国旧石器时代的圆雕裸女和牝马、野猪等浮雕,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等地发现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

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帝国大军的威势。

雕塑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曾将艺术风格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严峻的风格,它坚守描写的客观简朴性;其次是理想的风格,这一般是艺术发展成熟、完美、繁盛时期的风格;再次是愉快的风格,它往往是一门艺术衰落时期的风格,目的是为“取悦于人”,追求形式的华美与雕琢。

(《美学》第三卷)用黑格尔的观点分析中国雕塑风格的发展,发现大致上是吻合的。

如果从中国雕塑的成熟期一秦汉时期开始,秦汉雕塑正是严峻风格的典型,而隋唐雕塑则是理想风格的典型,明清雕塑则是愉快风格的典型,至于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宋则分别是从秦汉到隋唐,隋唐到明清之间的过渡风格。

艺术风格从不同层次上可以有不同的概括,为了考察艺术风格的演变与民族文化精神的关系,这里从中国传统的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的风格理论出发来把握中国雕塑的发展。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

”这里的清指的就是俊爽超迈的阳刚之气,浊是凝重沉郁的阴柔之气。

其后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到“气有刚柔”、“风趣刚柔”;沈约在《宋书》中讲“刚柔迭用,喜愠分情”,就是与这种风格论一脉相承的。

清代著名古文家姚来更是明确提出了“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风格论。

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尽管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但基本上都是从传统的阴阳刚柔的观念来立论的。

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是贵柔、守雌、尚静;有人则认为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另有人认为是二者之间一“中庸”。

西方美术史:原始时期雕塑

西方美术史:原始时期雕塑

第二节原始时期雕塑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雕像是奥地利的《维林多夫母神》和法国鲁塞尔岩廊石壁浮雕《手持角杯的裸女》。

雕刻艺术是人类生活的形象记录。

看来原始人制作雕像可能不是有意识的艺术活动,也不大可能有明确的审美观念,而很可能是出于功利的目的:通过制作“母神”形象和吉祥物角器来祈求种族的昌盛。

尽管如此,原始艺术家还是在某种朦胧的审美意识驱使下,出于人类艺术创造的本能和敏感,找到了表达目的的合适手段,把自己的理想通过对客观事物形象的把握和结合而传达了出来。

所以人们视《维林多夫母神》和《手持角杯的裸女》是处于原始时代的人类最早创造的雕刻艺术精品,它们写下了人类雕塑艺术史的第一页。

《维林多夫母神》是一尊很小的女性裸体雕像,高仅11厘米。

据考证,这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属于奥瑞纳文化期的作品,距今两万年左右。

雕像的体积虽然很小,但以肥胖、成熟而有力的形态,显示了宏伟的纪念碑式的气度。

雕像的头部被绳纹式的卷发所覆盖,面目五官不清。

细弱的双臂下垂被双乳排挤在两侧,硕大的乳房从胸前垂挂对称式地压在腹部,粗壮的大腿向下逐渐变细连接小腿,足部省略。

这种造型很可能是作为神灵偶像,插在松软土地上以供崇拜。

原始艺术家造此女像有意夸张和强调了女性的特征,是符合原始人的理想追求的。

因为在原始社会的部落中,只有那些最肥胖、最强壮的女性能生育,能有力量抚养后代,能避免被饿死,所以肥胖是富足、力量和称心如意的象征,它是一种特殊魅力。

女像的整体近似球形的造型,也可以使人联想到一种象征原始生命的蛋形圣石。

从《维林多夫母神》的立体造型特点来看,它由许多大小不等的球形体积所组成,这些球状体积又都服从于蛋形石块原来形态的大轮廓。

各种球状体依据人体各部分的生理特征有序地组合成统一的人体,给人的视觉印象是:整体,单纯,厚重,体积感很强。

由此可见原始雕刻家已会使用雕刻语言,并有形象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开创了雕塑艺术的历史。

图01:《维林多夫母神》,奥地利维林多夫在欧洲奥瑞纳文化期发现的人物雕像很多,其中以法国鲁塞尔岩廊石壁浮雕《手持角杯的裸女》为最杰出。

雕塑的发展史

雕塑的发展史

雕塑的发展史在原始社会末期,居住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原始人,已经开始制作泥塑和陶塑了。

1975年,在陕西华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墓葬中发掘出一件陶制鹰鼎。

它那精美的造型引起人们的赞叹。

陶鹰鼎通高只有36厘米,但看上去显得威武而雄壮。

西方古代时期的雕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是为图腾、魔法和宗教服务。

欧洲古典时期的艺术是一种在赤贫后产生的新的美术形式,这种美术形式给后来整个西方美术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经过漫长的历史,古希腊人辉煌的艺术文化尚留给我们一些建筑雕塑作品和壁画。

在这些少量的作品中,仅论其中精美绝伦的人体表现,直到今天它也是难以逾越的高峰。

20世纪是一个色彩缤纷的时代,各种思潮和流派不断产生并流行,并波及整个世界,如立体派、表现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流行主义、抽象构成和照象写实等等,不管这些流派的形式和主张有何不同,他们都是决裂于传统艺术的新形式。

扩展资料: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

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就出现了原始石雕、骨雕等。

在近代,尽管中国雕塑工匠与西方雕塑家在创作形式上极为相似,但是两者肩负的社会责任大相径庭。

在中国,雕塑人员仍然是传统分工中的一员,其主要职责是为寺庙建筑塑像、为建筑雕刻石头。

一方面,他们没有独立创作的自由空间。

另一方面,从表现对象、作品所处空间等方面来讲,他们的作品缺少介入社会现实的能力。

而在西方,在"工作室"自由创作的雕塑能借助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观察,作品力量丝毫不弱于同时代的画家。

接受各方定件、从中获利的西方雕塑,其作品则可以进入各种现代社会的公共空间,比如广场、街头、公园,其作品自然会引起公众关注。

这也是西方雕塑与中国雕塑有何区别的另一个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社会石器(图2.2)的均衡 感,对称形式,流畅的线性 表现,都体现出器物的力量, 适用和美观,如对于对称性 的理解,人们可能是从人体 自身和动物身上得到了启发, 从而有意识地创造出对称的 器物。
在人类的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需求,根据其不同的用途,产 生了形式各样的陶器器物,他们都是为了改进和服务于人 类的生活而创造的,彩陶的造型品种繁多,如汲水用的尖 底瓶、葫芦瓶;饮水用的钵、碗、杯;蒸煮食物用的鬲、 瓿、鼎;盛储食物用的盆、罐、瓮等。例如仰韶文化半坡 类型的尖底瓶汲水器(图2.3), 例如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作品——江苏淮安青莲岗出土的 一件高足盆(图2.4),它造型独特,三只足坚实挺立, 在盆的边缘还刻着一些线形的纹样,使人感到它已具有某 些早期雕塑艺术的形象。
宋代罗汉像多以组群的形式出现,由十六、十八以 至五百不等,不仅罗汉的年龄长幼有别,其中包 括人物长相、性格、姿态、形神等也迥然各异, 体现了宋代雕塑艺术世俗化、人性化的特点。( 图2.34)
2.8 元、明、清时期的雕塑
由于元代实力所及,新疆玉材大量生产,从而为玉雕工艺的 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牙雕 牙雕工艺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象牙 雕鸟形匕首和双鸟朝阳纹牙雕板。 2.玉雕 “白玉镂空熏炉”(图2.35)玲珑剔透,光泽柔润,又是一 番景象。“白玉嵌宝石碗”(图2.36)更是华贵非常,玉 碗外壁下半部均用金丝组成四瓣或五瓣小花,旁绕金丝嵌 的细草,每一片花瓣,都是金丝勾边中嵌一颗红宝石,碗 虽不大,却用了180颗红宝石。 。
5、马厂型:(图2.8) 彩陶的装饰纹样,大体是从繁逐渐演变为简。
6、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5000年,大汶口文化红陶器皿中,有一个兽形鬹( 图2.9)
7、龙山文化: 原始“彩陶”还有典型的龙山文化〔图2.10〕,最突出而确 有代表性的艺术品是黑陶。 黑陶不重色彩,专以造型见长,规整、单纯,外轮廓线转折 处棱角分明,挺拔秀丽,和彩陶的圆浑深厚,形成各具 特色的迥异风格。黑陶一般不多加装饰,只是在某些部 位上加绳纹、划纹和方格纹等,也有以镂空作为装饰的 〔图2.11〕。
2.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已开始进 入全面发展状态。 雕刻工匠们因其雕刻手法和审美观点的不同,所创造的石兽 形象也各有特色,现存较完整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梁 武平忠侯萧景墓石兽〔图2.23〕;梁临川靖惠王萧宏墓 石兽〔图2.24〕;梁安成康王萧秀墓石兽〔图2.25〕; 梁南康简王萧绩墓石兽〔图2.26〕;梁武帝萧衍修陵石 兽〔图2.27〕。
习题
1.简述唐代佛教雕塑的艺术风格。 2. 试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种类及特点。 3.试述洛阳龙门石窟的艺术手法及特点。
11.料器雕 清代盛行料器,所谓料器其实就是玻璃,比一般全透明玻璃 熔点低,色泽美丽,可做出各种纹路、光泽效果。金星料 是将金粉或铜粉掺入玻璃中。故宫博物院藏一清代“金星 料三羊山子”(图2.45)
12.匏器 故宫博物院现藏一件清代“ 匏制蒜头瓶”(图2.46) 高23.5厘米,口径4厘 米,除花卉纹饰外还有康 熙年款。
3、马家窑型: 以甘肃临洮县马家窑出土彩陶(图2.6)为代表,后来称为 马家窑文化。 1973年初,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一件舞蹈纹盆(图 2.7)
4、半山型: 半山型彩陶的装饰,其图案组织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 用旋涡纹(或称螺旋纹)组成装饰;(二)用葫芦形纹作 面的分割,使装饰面区分数个单位。并流行运用锯齿纹, 彩绘的线条红、黑相间,产生一种富有变化的节奏美。
9.木雕 如故宫藏明代“紫檀木嵌花鸟长方盒”、清代“紫 檀镶嵌花果盒”(图2.41)等。其中一件“黄杨 木雕对弈笔筒”(图2.42)
10.竹雕 明清时期出现多位竹雕名匠,如明代朱鹤、朱小松 、朱三松祖孙三代等,至朱三松时竹雕技艺达到 高峰。如“竹雕清溪泛舟笔筒”(图2.43)(朱 三松款) 清康熙年间有封氏三兄弟,都以竹雕闻名于世,有 一件“竹雕罗汉像”(图2.44)塑造了一个听经 或诵经疲倦了的罗汉:眼睛微眯,鼻孔略张,嘴 大张,分明在打哈欠。
3.翡翠雕 翡翠属于一种硬玉,有多种颜色,其中最珍贵的是绿色,而 且高级绿中就分四种,即祖母绿、翠绿、苹果绿和秧苗绿 。 4.玛瑙雕 玛瑙也是一种名贵材料,是二氧化硅的胶体溶液,在天然岩 山的空洞或裂隙中一层层或一圈圈沉淀而成。 5.水晶雕 水晶在中国古籍中叫“水精”,战国时期中山国墓葬中曾出 土过无色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水晶环。
2.4 两汉时期的雕塑
整个石雕群中,现存较完整的约十二 三件,材料取自秦岭山区硬度很强 的花岗岩石雕成。体积较大的长约 280厘米、高约190厘米。较小的 长约160厘米、高约60厘米,大部 分作品是以动物为原型雕刻,如马、 牛、虎等,最为著名的一个是“马 踏匈奴”的石雕像。〔图2.21〕
“说唱俑”,在四川出土很多,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出土于 成都天回山〔图2.22〕。
北魏修建的云冈石窟(图 2.28)在今山西大同(北魏 拓跋氏建都的所在)市区西 郊约15公里的云冈堡。
2.6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雕塑
中国古代美术史在经历了隋、唐、五代十国之后已经有了进 一步的发展,到了唐代之后,进入了灿烂辉煌的时期。 甘肃敦煌莫高窟(图2.29)是最具代表性的,它不仅规模巨 大,还有其独特的艺术性。 以盛唐时期所完成的奉先寺中央大佛(卢舍那大佛)为代表 (图2.30),连台座背光通高17.14米,作结跏趺坐式, 放在膝上的两手虽已残损,但整体姿态,安详庄重,脸型 略呈扁圆,双眉修长,鼻翅细小,口唇纤美。
6.石雕 石雕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且各代都有发 展,精品层出不穷。如故宫藏清“青金石山子” (图2.37),再如清代“田黄石罗汉”(图2.38 )。
7.蜜腊雕 蜜腊是琥珀中色淡的一种,也被称为“金珀”。 8.犀角雕 如故宫藏“犀角山水人物杯”(图2.39),即为明 代作品。另一件“透雕荷叶螳螂犀角杯”(图 2.40)也是得意之作。
唐代皇帝的陵墓数量很多,例如在唐代昭陵前所放置人物雕 像,象征着战胜的敌人和归顺的俘虏,共14个。“昭陵 六骏”(图2.31,图2.32)是当时最有价值的雕塑艺术 作品,这六块浮雕是纪念在开国战争中,为李世民立下 汗马功劳的六匹战马所创作的。
2.7 两宋、辽、金时期的雕塑
10世纪到13世纪的两宋、辽 、金这一历史阶段中,在中 国雕塑艺术发展史已是一个 由盛而衰时期。这一阶段的 雕塑艺术创作与世俗化的生 活相结合,是继中、晚唐之 后进一步趋向世俗化过程。 宋陵前的石雕造像,虽然多仿 造唐陵而建,但也不是一成 不变。 (图2.33)
2.2 奴隶社会时期的雕塑
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 会,是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大 的转折点,它象征着第二个社 会历史阶段的来临。 青铜器的设计都是为奴隶主阶级 服务的。青铜器如“司母戊 鼎”、“四羊尊”〔图2.12〕、 “龙虎尊”等作品给人以凝重、 浑厚之感,如“食人卣”、 “人面纹铜钺” 等作品造型和 装饰给人以神秘、恐怖之感。
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件青铜器〔图2.13〕。也是世 界少见的珍品。 鬲〔图2.14〕是指煮食器,《尔雅》“(鼎)款足者谓之 鬲”。 鬲有三足,足上部肥大内空,下部为锥足,如此 设计主要为增加受热面积,缩短煮食的时间,提高使用的 功能。
例如水器:有鉴、盘、匜〔图2.15〕等。此类器物用途甚多, 可容水、盛水、沐浴、照面等。古人在宴饮或祭祀时即用 水洗手,并以盘盛水之用。周代著名的“虢季子白盘” 〔图2.16〕就属这一类。它是一件重器,长方形,长 130.2厘米,宽82.7厘米,高41.3厘米,是周代典型的 青铜装饰花纹,这也是目前所见最大的铜盘。
此时还出现了许多造型和纹饰均 以现实性的动物〔图2.18〕, 如象、犀、兔、鸟、鹊、蚕、 蝉、龟等为装饰的青铜器。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宴乐水陆攻战铜壶〔图2.19〕, 国内现存两件,一件为传世器,藏故宫博物院;一件于 1965年在成都百花潭出土。
在秦代制陶工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阶段,其中有相当 数量的是陶俑,这些陶俑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当然, 秦代陶塑首推秦始皇陵兵马俑〔图2.20〕。
2.3 战国、秦时期的雕塑
从奴隶社会逐渐发展到封建社会,战国 和秦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史上可 谓是转折点,它处于封建社会的初期, 对整个雕塑艺术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西周春秋雕塑艺术的延续,又 对两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有着重大的影 响。 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图2.17), 青铜工艺和商周相比,有着明显的变 化。
本章小结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一个缩 影,也是人类自我觉醒的一个过程。早期雕塑作品是人类 精神的体现,但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社会文明 的不断进步,雕塑艺术越来越少的具有迷信思想,无论是 在陵墓雕刻、明器制作还是佛教造像上,都在向世俗化发 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雕塑艺术风格也随之发展和变化 。艺术家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实践,将观察到的事物在其 雕塑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具有时代特色 。雕塑艺术是人们生活的反映,也是社会文明的象征,它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辉煌的成就。
1、半坡型(图2.5)
2、庙底沟型: 以河南三门峡庙底沟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其装饰多用用 直线和曲线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也有带状纹、垂弧纹 、平行条纹、圆点纹、回旋钩连纹、网格纹、羽状叶纹等 。鸟纹的应用更多,而纹饰的黑白双关是它的特色。彩陶 上主要绘几何图案,纹饰的组合富有弧线的美,装饰在器 皿那膨胀的腹部上,既显得整体造型丰满,又给人一种流 畅的感觉。另外,花纹一般都画在器皿外部,除少数用红 彩外,其它多为黑彩,有时罩有红白陶衣,色彩效果更好 。
第2章 中国雕塑艺术史
内容提示:本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各个社会时期的雕 塑艺术的发展,包括它的起源、分布,在雕塑艺 术作品所运用技法、材质、特征等。 能力要求:熟练掌握中国雕塑艺术发展的基本特征 以及重要的历史遗பைடு நூலகம்。
2.1 原始社会时期的雕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