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财政学之税收原理(ppt63页).pptx
在的经济前提 4.强制性的公共权力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上
层条件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二、税收的一般概念 155
(一)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 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 偿地取得实物或货币的一种特 殊分配活动。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我国学术界对税收定义的认识 如下:税收是国家为满足公共需要, 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 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定量 地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它体 现政府与纳税人之间以法律为准绳 结成的特殊分配关系。
第二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原则的含义
税收原则是国家制定税收政策、建立税收制度 应遵循的理论准则和行为规范。它规定的是政府对 什么征税(课税对象)、征收多少(课税规模)、 怎样征税(课税方式和方法),它既是政府在设计 税制、税收立法过程中所应遵循的理论准则,也是 税法实施的行为规范,同时还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 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对税收的固定性也不能绝对化,以为标准一定,永不更改。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相互依、缺一不可的。税收“三 性”,作为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是税收区别与其他财政 收入形式的基本标志。
无偿性是税收这种特殊分配手段本质的体现;强制性是 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保证;固定性是无偿性和强制性的必然 要求。
税收的无偿性,使得国家可以把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统一 安排使用。无偿性体现了财政分配的本质。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3.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 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这种 固定性主要表现在国家通过法律,把对什么征税、对谁征税和 征多少税,在征税之前就固定下来。 税收的固定性既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又包括征收比例的 限度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国家的存在、国家 机器的正常运转以及国家行使其职能,必须有稳定可靠的收入 来源。
层条件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二、税收的一般概念 155
(一)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 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 偿地取得实物或货币的一种特 殊分配活动。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我国学术界对税收定义的认识 如下:税收是国家为满足公共需要, 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 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定量 地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它体 现政府与纳税人之间以法律为准绳 结成的特殊分配关系。
第二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原则的含义
税收原则是国家制定税收政策、建立税收制度 应遵循的理论准则和行为规范。它规定的是政府对 什么征税(课税对象)、征收多少(课税规模)、 怎样征税(课税方式和方法),它既是政府在设计 税制、税收立法过程中所应遵循的理论准则,也是 税法实施的行为规范,同时还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 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对税收的固定性也不能绝对化,以为标准一定,永不更改。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相互依、缺一不可的。税收“三 性”,作为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是税收区别与其他财政 收入形式的基本标志。
无偿性是税收这种特殊分配手段本质的体现;强制性是 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保证;固定性是无偿性和强制性的必然 要求。
税收的无偿性,使得国家可以把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统一 安排使用。无偿性体现了财政分配的本质。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3.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 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这种 固定性主要表现在国家通过法律,把对什么征税、对谁征税和 征多少税,在征税之前就固定下来。 税收的固定性既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又包括征收比例的 限度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国家的存在、国家 机器的正常运转以及国家行使其职能,必须有稳定可靠的收入 来源。
税收原理PPT课件
掌握税收的种类与征收方式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掌握不同种类的税收及其 征收方式,了解税收征收的具体操作和管理,为将来从事 财政、税务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02 税收基本概念
税收定义与特点
税收定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 律规定的标准,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 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取得的一种财 政收入。
税收结构
税收结构是指各种税种在税收体系中的比重和相互关系。合理的税收结构能够 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 展。
税收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有过大的差异或歧视。
指税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应当尽可能地减 少成本,提高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资和经济持续发展。
06 税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国际税收制度比较
各国税收制度特点
比较不同国家的税收制度特点,包括税制结构、 税种设置、税收征管等。
税收制度的差异
分析各国税收制度之间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对 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税收制度的趋同性
研究各国税收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同的现象,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社会政策原则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依法进行,税收的开征 、停征以及各种税收的减免等都必须依照 法律的规定执行。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符合国家的社会政策目 标,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稳定。
03 税收制度与政策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定义
税收制度是国家为了取得财政收入而规定征收的各种税的制度,以 及相应的税收管理体制。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而承担的义务和负担,包括经济负 担和心理负担。
税收负担的合理配置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掌握不同种类的税收及其 征收方式,了解税收征收的具体操作和管理,为将来从事 财政、税务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02 税收基本概念
税收定义与特点
税收定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 律规定的标准,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 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取得的一种财 政收入。
税收结构
税收结构是指各种税种在税收体系中的比重和相互关系。合理的税收结构能够 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 展。
税收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有过大的差异或歧视。
指税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应当尽可能地减 少成本,提高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资和经济持续发展。
06 税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国际税收制度比较
各国税收制度特点
比较不同国家的税收制度特点,包括税制结构、 税种设置、税收征管等。
税收制度的差异
分析各国税收制度之间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对 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税收制度的趋同性
研究各国税收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同的现象,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社会政策原则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依法进行,税收的开征 、停征以及各种税收的减免等都必须依照 法律的规定执行。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符合国家的社会政策目 标,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稳定。
03 税收制度与政策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定义
税收制度是国家为了取得财政收入而规定征收的各种税的制度,以 及相应的税收管理体制。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而承担的义务和负担,包括经济负 担和心理负担。
税收负担的合理配置
[经济学]《财政学》第六章税收原理
h
11
三、税率
(一)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都 按同一比率征税。
优点:
有利于贯彻效益优先原则 计算简便,有利于税收的征收管理
缺点:
税收负担与负担能力不相适应,不能体现负担能 力强的多征,负担能力弱的少征的原则,税收负 担不尽合理。
h
12
(二)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 全率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
h
13
(三)定额税率
定额税率就是按照征税对象的一定数额直接 规定固定税额。
定额税率的优点,一是计算简便;二是从量 计征,税额固定,不因商品价格的提高而增 加税额,有利于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h
14
四、纳税环节
一次课征制 两次课征制 多次课征制
h
15
五、纳税期限
税款的结算期限 税款的缴库期限
h
37
主要税种有:对消费品课征的消费税;对商品、 劳务的经营课征的销售税或营业税;对进出口商 品课征的关税等。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所得税收入比重迅速 上升。
h
7
二、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按照法
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 分配活动。 (二)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管理体制分类 中央税 地方税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h
23
五、按税负是否转嫁分类 直接税 间接税
h
24
六、按税收的计征标准分类 从量税 从价税
h
25
七、按税收能否作为单独的征税对象分类 正税 附加税
h
26
第四节 税收原则
h
27
税收原理知识ppt34页
第六章 税收原理
③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关系 相同点:即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
征税。 不同点:即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起
征点制度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免征 额制度的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起征点和免征额都是对纳税人的一种照顾,但两 者照顾的侧重点不同,前者照顾的是低收入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之上的资源配置 的决定性因素。
第六章 税收原理
一般来说,只要国家征税就必然对商品供给、劳动 投入以及储蓄和投资等诸多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完全税收中性是不可能的。因此 ,提出税收中性原则的实践意义,在于尽量减少税收 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使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 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第六章 税收原理
(2)微观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企业综合税收负担率
=企业实际缴纳的各种税收总额/同期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
×100%
个人所得税税收负担率=个人所缴纳的所得税/个人所得总额 ×100%
第六章 税收原理
3、税收负担分析——拉弗曲线简介 (1) “拉弗曲线”的内涵
由美国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的,用 来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
税的行为,就必须按规定标准纳税。同样,政府也只 能按规定标准征税,不得任意提高或降低标准征税。
当然,对税收固定性的理解也不能绝对化,随着社 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征税对象和征税标准也会进行调 整和变化。
第六章 税收原理
第二节 税收的构成要素
一、纳税人(纳税主体)
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负税人
四、纳税环节
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五、纳税期限
应当缴纳税款的期限。
财政学全套税收原理.pptx
• (3)社会正义原则。
• 普遍原则 • 平等原则
• (4)税务行政原则。
• 确实原则 • 便利原则 • 节省原则
第12页/共59页
(二)现代课税原则
• 1.税收效率原则 • (1)税收效率原则的含义 • 税收效率原则要求政府征税活动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尽可能地使征税的成
第6页/共59页
• (4)义务税。
• 又称为“分担说”、“牺牲说”等。19世纪德国 的劳吾提出“租税是根据一般市民的义务,按一 定标准,向市民征收的公课” 。20世纪初美国的 裴伦认为“所谓赋税,乃是用强迫方法征收人民 的财富,以供全国居民谋普通利益之用” 。
• 义务说认为纳税为人民应尽的义务,谁也不得例 外,认为国家是万能的主宰,人民为国家而存生, 国家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是集体与个人 的关系。国家可以强制公民纳税,纳税是人民应 尽的一份义务,与个人享受多少或能否享受到某 种利益并无关系。
第21页/共59页
(二)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
• 最适商品课税 • 最适所得课税 • 直接税与间接税的配合 • 最适税收征管
第22页/共59页
第三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
• 一、税收与生产活动 • 政府征税会引起商品相对价格体系和厂商可支配资源数量的变化,从而影响厂商的生产行为,这种影响可
归为税收对生产活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18页/共59页
• 在税收思想史上,亚当·斯密的平等、确实、便利和最小征收费用四原则是最早 衡量税制优劣的主要标准,在最适税收理论中被简化成如下三种要求:(1)税 收公平的要求;(2)减少征收费用的要求;(3)减少抑制性效应的要求。第 一个要求反映的是税制公平的思想,第二、第三个要求反映的是税收效率的思想。
• 普遍原则 • 平等原则
• (4)税务行政原则。
• 确实原则 • 便利原则 • 节省原则
第12页/共59页
(二)现代课税原则
• 1.税收效率原则 • (1)税收效率原则的含义 • 税收效率原则要求政府征税活动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尽可能地使征税的成
第6页/共59页
• (4)义务税。
• 又称为“分担说”、“牺牲说”等。19世纪德国 的劳吾提出“租税是根据一般市民的义务,按一 定标准,向市民征收的公课” 。20世纪初美国的 裴伦认为“所谓赋税,乃是用强迫方法征收人民 的财富,以供全国居民谋普通利益之用” 。
• 义务说认为纳税为人民应尽的义务,谁也不得例 外,认为国家是万能的主宰,人民为国家而存生, 国家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是集体与个人 的关系。国家可以强制公民纳税,纳税是人民应 尽的一份义务,与个人享受多少或能否享受到某 种利益并无关系。
第21页/共59页
(二)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
• 最适商品课税 • 最适所得课税 • 直接税与间接税的配合 • 最适税收征管
第22页/共59页
第三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
• 一、税收与生产活动 • 政府征税会引起商品相对价格体系和厂商可支配资源数量的变化,从而影响厂商的生产行为,这种影响可
归为税收对生产活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18页/共59页
• 在税收思想史上,亚当·斯密的平等、确实、便利和最小征收费用四原则是最早 衡量税制优劣的主要标准,在最适税收理论中被简化成如下三种要求:(1)税 收公平的要求;(2)减少征收费用的要求;(3)减少抑制性效应的要求。第 一个要求反映的是税制公平的思想,第二、第三个要求反映的是税收效率的思想。
财政学(第五版)课件:税收原理
《财政学》(第五版)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
(一)纳税人 (二)课税对象 (三)课税标准 (四)税率 (五)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 (六)起征点与免征额 (七)课税基础
《财政学》(第五版)
税率的划分-- 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税
率
累进
比例 定额
税基
0 图8-1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3. 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
嫁。 4. 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
较难转嫁 5. 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财政学》(第五版)
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S’
D P
P
D
S’
P2
《财政学》(第五版)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equity and efficiency for tax )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equity criterion and efficiency criterion )
三、税收中性(neutrality)问题
(tax neutrality )
税收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什么是税收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税收原则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财政学》(第五版)
The principles of taxation
8.1 The definition of taxation 8.2 The terminology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财政学》(第五版)
本章小结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
(一)纳税人 (二)课税对象 (三)课税标准 (四)税率 (五)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 (六)起征点与免征额 (七)课税基础
《财政学》(第五版)
税率的划分-- 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税
率
累进
比例 定额
税基
0 图8-1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3. 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
嫁。 4. 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
较难转嫁 5. 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财政学》(第五版)
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S’
D P
P
D
S’
P2
《财政学》(第五版)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equity and efficiency for tax )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equity criterion and efficiency criterion )
三、税收中性(neutrality)问题
(tax neutrality )
税收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什么是税收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税收原则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财政学》(第五版)
The principles of taxation
8.1 The definition of taxation 8.2 The terminology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财政学》(第五版)
本章小结
财政学之税收原理(ppt63张)
• • • •
样本国家宏观税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
人均收入 (按1979年美元计 算) 税收收入占 GDP 比重 (%)
样本国
1970-1979 年GDP实 际增长 ( %) 6.3 -0.7
5.4 1.8 7.7 1.5 8.3 3.1
马拉维(低税) 200-300 扎伊尔(高税)
喀麦隆(低税) 500-600 利比里亚(高 税) 500-600 泰国(低税) 赞比亚(高税) 巴拉圭(低税) 700-1100 秘鲁(高税)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三、税收的形式特征
无偿性 强制性 固定性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1.税收的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 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税收的强制性是税作为一种财政范畴的前提条件,也 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必要保证。 征税中的强制性不是绝对的,当企业和个人明了征税 的目的并增强纳税观念以后,强制性则可能转化为自愿性; 同时,强制性是以国家法律为依据的,政府依法征税,公 民依法纳税,公民具有监督政府执行税法和税收使用情况 的权力。
1
亚当· 斯密
瓦格纳
在税务行政上较偏重于 在税务行政上对于政府 纳税人的立场 的需要与人民的利益较 能两相兼顾 2 无顾及税收收入弹性 强调税收收入要充分而 有弹性 3 重视自然的正义,主张 重视社会的正义,主张 采取以消费税为中心的 采取以所得税为中心的 比例税 累进税制 4 在税收课征理论上采用 在税收课征理论上采用 利益说 义务说
社会公正原则(普遍原则和平等原则) 税务行政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和 最小费用原则)
第二节 税收原则
1.财政政策原则 所谓财政政策原则即课税能充足而灵活地保证国 家经费开支需要的原则,故有人也称之为财政收 入原则。该项原则包含收入充分原则和收入弹性 原则。 2.国民经济原则 所谓国民经济原则即国家征税不能阻碍国民经济 的发展,以免危及税源,在可能的范围内,应尽 量有助于资本形成,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该项 原则包含税源选择原则和税种选择原则。
【财政学 精品课件】第六章 税收原理
(四)价内税与价外税
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可将税收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凡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称为价内税,价内税的计税依据称为含税价格
凡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称为价外税,价外税的计税依据称为不含税价 格。
(五)中央税与地方税
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划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
有些国家的地方政府(州、省、县等)拥有税收立法权, 可以自行设立税种,这类税种显然就是地方税
(三)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以前就以法律的形式对 课税对象、纳税人、纳税标准、征税环节、征税时间 和期限等进行事先规定,并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征税。
(四)三者的关系
三、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 (一)税收与国债 (二)税收和国有企业上缴利润 (三)税收与货币财政发行 (四)税收与罚没收入 (五)税收与政府性收费
(二)税收的宏观效应
税收的宏观效应是指税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税收对 国民收入、就业水平、物价稳定以及收入分配等的影响。
1、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2、税收对就业水平的影响 3、税收对物价稳定的影响 4、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税收的宏观效应
第三节 税收原则
所谓税收原则是指国家涉及税收制度、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遵循的 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一、税收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历史上的治税思想 主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从争取民心的角度考虑,强调征税要合乎道义和公平的理念。 第二,从发展经济的需要出发,强调征税要适时、有度,要培养税 源。 第三,从组织财政收入的角度出发,强调征税要普遍且有弹性。 第四,从加强税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强调征税要明确、便利、统一、 规范。
(一)非直接偿还性
税收的非直接偿还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从纳税人手 中取得的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需要直接向纳税人支 付任何代价和报酬;更不需要把税款直接归还给纳税 人,而是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财政学·税收原理》幻灯片
▪ 按课税标准的不同,税基可分为实物税基和货币税基。 ▪ 税基的选择,尤其是法定税基宽窄的界定,对税收效率与税
收公平均有显著影响,因而是实现税制目标函数的重要变量。 ▪ 税基与税源的区别也是明显的。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在
的,是税收负担能现实存在的物质根底;税基那么既可以是 收入或财产,也可以是支出,而支出本身是无法承载税收负 担的。
▪ 1.宏观税收负担
▪ 宏观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总体所承受的税收负担,也可看作是整个国民 经济的税收负担。度量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下,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在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 〔MPS〕下,主要有社会总产值税收负担率和国民收入税收负担率。由
于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SNA核算体系,我国也于1995年采用了这一核
▪ 财产课税是以动产和不动产形式存在的财产为课税 对象,以财产的数量或价值为税基的各种税收。
§8.3.2 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分类
▪ 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 凡税负不能转嫁,纳税人与负税人一致的税种为直
接税; ▪ 凡税负能够转嫁,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的种种为
间接税。 ▪ 一般认为,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属于直接税,商品
▪ ⑶调控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 稳定。
§8.1.3税收具有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 的形式特征
▪ 1.强制性 ▪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是凭借政治权力,通过公布法
律或法令实施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否那么就要 受到法律的制裁。 ▪ 2.无偿性 ▪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 再归还给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直接支付任何代价或报酬。 ▪ 3.固定性 ▪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前就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预 先规定了征税的标准,包括征税对象、征收的数额或比例, 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收。 ▪ 税收的上述三个形式特征是一个统一体,共同构成税收区别 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标志。判断一种财政收入形式是不是 税收,主要是看其是否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
收公平均有显著影响,因而是实现税制目标函数的重要变量。 ▪ 税基与税源的区别也是明显的。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在
的,是税收负担能现实存在的物质根底;税基那么既可以是 收入或财产,也可以是支出,而支出本身是无法承载税收负 担的。
▪ 1.宏观税收负担
▪ 宏观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总体所承受的税收负担,也可看作是整个国民 经济的税收负担。度量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下,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在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 〔MPS〕下,主要有社会总产值税收负担率和国民收入税收负担率。由
于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SNA核算体系,我国也于1995年采用了这一核
▪ 财产课税是以动产和不动产形式存在的财产为课税 对象,以财产的数量或价值为税基的各种税收。
§8.3.2 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分类
▪ 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 凡税负不能转嫁,纳税人与负税人一致的税种为直
接税; ▪ 凡税负能够转嫁,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的种种为
间接税。 ▪ 一般认为,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属于直接税,商品
▪ ⑶调控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 稳定。
§8.1.3税收具有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 的形式特征
▪ 1.强制性 ▪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是凭借政治权力,通过公布法
律或法令实施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否那么就要 受到法律的制裁。 ▪ 2.无偿性 ▪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 再归还给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直接支付任何代价或报酬。 ▪ 3.固定性 ▪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前就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预 先规定了征税的标准,包括征税对象、征收的数额或比例, 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收。 ▪ 税收的上述三个形式特征是一个统一体,共同构成税收区别 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标志。判断一种财政收入形式是不是 税收,主要是看其是否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
《税收原理》课件
03 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的概念与衡量
税收负担的概念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而承受的经济负担。它是税收的核心问题,也是 税收政策的核心。
税收负担的衡量
税收负担的衡量通常采用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 定时期内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微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纳税人或纳税单位所承 受的税收负担。
04 税收效应
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
通过税收可以调节社会总 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
税收可以影响生产成本和 市场需求,从而影响物价 水平。
就业创造
适当的税收政策可以刺激 投资和消费,增加就业机 会。
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收入再分配
社会稳定
税收可以通过累进税率、遗产税等手 段实现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负担转嫁的概念
税收负担转嫁的形式
税收负担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经济交 易中的价格变动,将所缴纳的税款转 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收负担转嫁有多种形式,包括前转 、后转、消转和资本转嫁等。前转是 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或劳务的价格 将税款转嫁给购买者;后转是指纳税 人将税款转嫁给商品或劳务的供应者 ;消转是指纳税人通过降低生产要素 的购买价格或提高销售价格将税款转 嫁给消费者;资本转嫁是指纳税人将 税款转嫁给投资者。
税收法制原则要求税制设计应符合法律法规的 规定,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或超越法律授权。
税收法制原则对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具有重 要意义,是税收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税收法制原则是指政府征税必须依法进行,税 收法律法规是征税的唯一依据,所有纳税人都 必须依法纳税。
税收法制原则的实现需要制定完善的税收法律法 规,确保税收制度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保障纳 税人的合法权益。
6财政学-税收原理
税收的特征
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1、相对无偿性
①不是即时有偿,而是一定的时间间隔:纳税人缴纳了税收,但获得了国 防、公安等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国公民在海外务工受到伤害等;华人在 海外受到伤害等)
②公共产品的价值有时难以度量:公共产品应尽量等价,否则政府的“合 法性(Legitimacy)”将受到削弱 ③个体无偿、整体有偿
楔子:税收的世界
西方人的经典名言: “在我们这里,除了享受阳光与空气之外,都要纳税。” “人生只有两件事难以避免,一件是死亡,一件是纳税。” “税收是必要的恶。”
税收的两种定义
1、政府凭借政治权利,无偿征收实物或者货币,以取得财政 收入的一种工具 2、人民依法向征税机关缴纳一定财产以形成政府财政收入, 从而使政府可以满足人民社会公共需要的一种活动
60
定额税率-E.G.对白酒征收的从量税
2001年5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曾联合下文,对粮食、薯类 白酒在出厂价25%及15%的从价消费税基础上,再对每“扶优限劣,扶大限小”,遏制小酒厂对 大型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规范白酒行业市场 但是显然,从量计征的消费税显然有累退性
政府及纳税人都应树立“税收有偿”的观念:
①树立税收相对有偿的观念,对政府有利于其提高税款使用率,增加政府 公共管理的透明度,便于纳税人监督 ②对纳税人有利于提高其纳税意识,减少对税收的抵触情绪,提高其纳税 遵从度
2、强制性来源于政府
①社会契约论
人类社会最初处于无政府状态。个人安全、生命、财产都得不 到保障,缺乏社会秩序。组建一个政府,人们让渡自己的一 部分财产成为税收,维持政府;人们让渡自己的一部分权利、 自由,形成政府。 ②强制性是单个纳税人对整体纳税人的一种服从和尊重 3、“固定性”源于“法定性” ①纳税人、纳税对象、税率及纳税时间都是确定的
财政学教学课件第六章税收原理
出,使纳税人的付出尽可能等于国库收入。
-31-
一、 税收原则的发展
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在其所著《财政学》一书中对税收原则问题阐 明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归纳起来如下: ➢ 财政收入原则,指税收收入应充分满足财政需要且随财政支出需要的变
动而变动; ➢ 国民经济原则,指税源的选择应有利于保护资本,尽可能选择税负难以
-21-
(七) 违章处理
违章处理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收法制的行为采取的惩罚措施,是 税收强制性在税收制度中的体现。税收法制是国家法律的组成 部分,依法纳税是纳税人应尽的义务。纳税人必须依照税收法 制的规定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凡违背规定的要受到一定的法 律制裁。违章处理包括欠税处理、偷税处理、逃税处理、抗税 处理、骗税处理及违反税务征收管理行为的处理等。
-33-
三、 公平原则
税收的公平原则是指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符合公 平标准。其具体包含两层含义: ➢ 一是条件相同者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 ➢ 二是条件不同者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 前者称为横向公平,后者称为纵向公平。税收公平 是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的统一。
-34-
四、 效率原则
经济 效率
行政 效率
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政府在以课税 方式将经济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 公共部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额外负 担最小化和额外收益最大化。
(1) 政府向纳税人征税,不以具 体提供的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为依 据;而纳税人向政府纳税也不以具 体分享的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为前 提。也就是说,税收不具有“等价 交换”的性质。
(2) 国家所征税款为国家所有, 不需要直接归还给纳税人,即不 构成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债权债 务关系。税收的这一特征与其他 财政收入形式不同。其他财政收 入形式均具有有偿的特征。
-31-
一、 税收原则的发展
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在其所著《财政学》一书中对税收原则问题阐 明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归纳起来如下: ➢ 财政收入原则,指税收收入应充分满足财政需要且随财政支出需要的变
动而变动; ➢ 国民经济原则,指税源的选择应有利于保护资本,尽可能选择税负难以
-21-
(七) 违章处理
违章处理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收法制的行为采取的惩罚措施,是 税收强制性在税收制度中的体现。税收法制是国家法律的组成 部分,依法纳税是纳税人应尽的义务。纳税人必须依照税收法 制的规定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凡违背规定的要受到一定的法 律制裁。违章处理包括欠税处理、偷税处理、逃税处理、抗税 处理、骗税处理及违反税务征收管理行为的处理等。
-33-
三、 公平原则
税收的公平原则是指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符合公 平标准。其具体包含两层含义: ➢ 一是条件相同者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 ➢ 二是条件不同者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 前者称为横向公平,后者称为纵向公平。税收公平 是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的统一。
-34-
四、 效率原则
经济 效率
行政 效率
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政府在以课税 方式将经济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 公共部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额外负 担最小化和额外收益最大化。
(1) 政府向纳税人征税,不以具 体提供的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为依 据;而纳税人向政府纳税也不以具 体分享的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为前 提。也就是说,税收不具有“等价 交换”的性质。
(2) 国家所征税款为国家所有, 不需要直接归还给纳税人,即不 构成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债权债 务关系。税收的这一特征与其他 财政收入形式不同。其他财政收 入形式均具有有偿的特征。
财政学课件(共18张PPT)
1776年的《国富论》创立了财政学,20世纪50年代末,马斯格雷夫出版了被奉为经典著作的《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首次引入了“公共经 济学”概念。 财政学的经济理论基础: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基本观点。 即税额、征税方法等必须稳定明确,不能随意变更。 福利经济学认为,首先通过生产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的配置达到最优增加社会产量;
❖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的《导论及全书设计》的
最后一节中写道:“总之,本书前四篇(共五篇)的目
的在于说明一国中广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样构成的,并说
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供国民每年消费的财富的性质(见 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发生了变化
但福利经济学进一步研究如何增加社会经济福利问题。
华夏出版社唐日松译《国富论*导论及全书设计》部 二 财政学向公共经济学变化体现的内涵
的是“国民财富的构成”,而不是什么“国民财富 这是按照公用品利益影响的范围大小进行划分的。
他简单讨论了财联邦制,认为,有关配置职能的 应当允许在各州之间不同,这取决于各州居民的偏好。 后者评价不同的政府采用的不同 。
的原因”。 结果是:倘若没有政府的干预,这种产品的提供水平将低于帕雷托效率水平。
政府要开支,就必须有收入,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赋税,斯密提出税收应遵循的四原则: 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发生了变化
即税额、征税方法等必须稳定明确,不能随意变更。 1、各级政府的职能如何划分;
“The Wealth of Nations”,译成《原富》或《国富论》 4、财政学不能包含的内容:共用品的最适提供、外部性矫正、公共定价、成本-收益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稳定等。
说明财政学所处的经济时代和经济环境变化了,要求财政学研究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政府经济活动。 把收来的税款最大限度用于人民。
❖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的《导论及全书设计》的
最后一节中写道:“总之,本书前四篇(共五篇)的目
的在于说明一国中广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样构成的,并说
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供国民每年消费的财富的性质(见 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发生了变化
但福利经济学进一步研究如何增加社会经济福利问题。
华夏出版社唐日松译《国富论*导论及全书设计》部 二 财政学向公共经济学变化体现的内涵
的是“国民财富的构成”,而不是什么“国民财富 这是按照公用品利益影响的范围大小进行划分的。
他简单讨论了财联邦制,认为,有关配置职能的 应当允许在各州之间不同,这取决于各州居民的偏好。 后者评价不同的政府采用的不同 。
的原因”。 结果是:倘若没有政府的干预,这种产品的提供水平将低于帕雷托效率水平。
政府要开支,就必须有收入,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赋税,斯密提出税收应遵循的四原则: 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发生了变化
即税额、征税方法等必须稳定明确,不能随意变更。 1、各级政府的职能如何划分;
“The Wealth of Nations”,译成《原富》或《国富论》 4、财政学不能包含的内容:共用品的最适提供、外部性矫正、公共定价、成本-收益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稳定等。
说明财政学所处的经济时代和经济环境变化了,要求财政学研究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政府经济活动。 把收来的税款最大限度用于人民。
税收原理(ppt 40页)
财政原则
税收的财政原则是指一国税收应 保证政府职能的基本需要。
公平原则
横向公平 纵向公平
机会标准 受益标准 能力标准
效率原则
经济效率 行政效率
征收成本 纳税成本
第三节 税收构成要素
一、纳税人 二、课税对象 三、税率 四、减税免税 五、纳税环节 六、纳税期限 七、违章(法)处理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 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取得 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一)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二)政府征税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 (三)政府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四)政府征税需借助法律形式
二、税收的特征
1、直接税。凡是税负不能够转移的税种称 之为直接税。
2、间接税。凡是税负能够转移的税种称之 为间接税。
三、 税收分类
(三)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划 分
1、价内税。凡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称 为价内税。
2、价外税。凡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称 为价外税。
三、 税收分类
(四)以计税依据为标准划分
税收资本化实际上是税负后转的一种特 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一是转移的对 象主要是土地、房屋、股票等耐用资本 消费品;二是在转移中把预期历次累计 税款一次性转移。
二、税负转移
(三)税负转移的实现条件 1、税种形式对税负转移的影响
二、税负转移
2、商品供求弹性对税负转移的影响
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则税负更多地 由供方负担;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 则税负更多地由需求方承担;需求弹性 等于供给弹性,则税负由供求双方平均 分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税收归宿
• 税收归宿亦称“税负归宿”、“赋税归宿 ”、“课税归宿”。它是税收负担的最后 归着点,即是税收负担运动的最后归着环 节,表明全部税收负担最后是由谁来承担 的。
• (二)税负转嫁的形式
• 1.前转
• 前转又称顺转,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顺 着商品流转方向,通过提高商品价格的方 法,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 担。
的征收,不能发生不正常的情形。
• (5)税收应对征收费用较少的物品课征。 • (6)税收的征收,必须使纳税容易且便利。
3.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 (1)平等原则 • (2)确实原则 • (3)便利原则 • (4)节约原则 • (二)近代西方税收原则(19世纪至20世纪
30年代) • 1.西斯蒙第的税收原则 • (1)税收不可侵及资本。 • (2)税收不可以总产品为课税依据。
• 4.效率原则
• (1)税收的行政效率
• 税收的行政效率是指政府应该以尽可能小 的税收成本获得税收收入。
• (2)税收的经济效率
• 税收的经济效率是税收效率原则更高层次 的内容。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 经济。
第四节 税负转嫁与税收归宿
• 一、税收负担的定义、分类及衡量 • (一)税收负担的含义 •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由于政府征税
税人的应纳税款扣除并缴纳入库的单位和 个人。 • 负税人,是指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
• (二)征税对象
• 征税对象又称课税的客体,是主要解决对 什么征税的问题,它是课税的对象或目的 物。
•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课税对象主要有所得 、财产、商品三大类型。
• 1.税目 • 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分类。
销售者 税负转嫁起点
原价+税金
购买者-----税负转嫁的中间承担者或者新
原价+税金
的起点
购买者 税负转嫁最后负担者
• 2.后转
• 后转又称为逆转,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 逆着商品流转的方向,以压低购进商品价 格的办法,向后转移给商品的提供者。
生产者 税负最后负担者
原价+税金
------销售者 税负转嫁的中间承担者或者
• (三)税收负担的衡量
• 1.宏观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 宏观税收负担的衡量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 是1年)国家税收收入总额在整个国民经济体 系中所占的比重。
• 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税收总额/国内生产总 值×100%
• 国民收入税负率=税收总额/国民收入 ×100%
• 2.微观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 ①企业税收总负担率=(纳税总额/同期销售 收入或者同期所得额)×100%
• 二、我国的税收原则 • (一)我国古代赋税思想 • 1.有义原则 • 2.有度原则 • 3.有常原则 • 4.统一原则 • 5.弹性原则 • 6.普遍原则 • 7.均平原则 • 8.明确原则
• 9.适时原则 • 10.便利原则 • 11.为公为民原则 • 12.增源养本原则 • 13.税为民所急原则
• 特定行为税是指对某些特定行为征收的税 种。
• (二)接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 1.直接税
• 直接税是指税负不能转嫁、由纳税人直接 负担的各种税收。
• 2.间接税
• 间接税是指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 担的税收。
• (三)按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分类
• 1.中央税
• 中央税也称国税,是指税收收入归中央, 税收的管理权限也归中央的税种。
• 1.比例税率
• 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 额大小只规定一个征收比例的税率制度。
• 2.累进税率
• 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的数额大小从 低到高设计多级税率,随着征税对象数额 的增大,各档适用的税率逐级提高的一种 税率制度。
• (1)全额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的数 额大小从低到高设计多档税率后,当征税 对象达到某一级距时,对征税对象全额按 该级距对应税率征税。
• 第二种观点认为,税收是政府为实现职能 (提供公共产品)而向社会成员筹集的收入 。
• (二)税收的形式特征 • 1.税收的强制性 • 2.税收的无偿性 • 3.税收的固定性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分类
• (一)纳税人 • 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
位和个人。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 扣缴义务人,是指依法在纳税支付时将纳
• 税收违章行为主要有欠税、漏税、偷税、 骗税、抗税等。
• 二、税收分类 • (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 1.商品税
• 商品税是指以商品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 类税。
• 2.所得税
• 所得税是指以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 。
• 3.财产税 • 财产税是指以财产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 4.资源税 • 资源税是指对某些自然资源征税的税种。 • 5.特定行为税
• 起征点和免征额都是国家减轻纳税人负担 的措施,但是它们又根据自身的特点相互 区别。
• (1)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 征税的数额。
• (2)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全部 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 (八)违章处理
• 违章处理是对纳税人发生违反税收法规的 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它对维护国家税法 的强制性和严肃性具有重要意义。
• (2)超额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的数 额大小设计多档税率,当征税对象的数额 超过某一个级距时,只对超过部分按高一 级税率计算征税。
• (3)全率累进税率,是指依据征税对象的 某种比例将征税对象划分为若干级距,然 后也以与全额累进税率相词的方式累进计 算征税。
• (4)超率累进税率,即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 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 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 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
• (3)税收不可侵及纳税人的最低生活费用。 • (4)税收不可驱使财富流向国外。 • 2.阿道夫·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 (1)财政政策原则(财政收入原则)。 • (2)国民经济原则。 • (3)社会公平原则(社会正义原则)。 • (4)税务行政原则(课征技术原则)。
• (三)现代西方税收原则(20世纪30年代后) • 1.公平原则 • (1)受益原则 • (2)能力原则 • 2.效率原则 • (1)尽量缩小纳税人的超额负担。 • (2)尽量降低征收费用。 • 3.稳定原则 • (1)“内在稳定器”作用 • (2)“相机抉择”作用
原价+税金
新的起点
购买者 税负转嫁的起点
• 3.混转
• 混转又叫散转,是指纳税人将自己缴纳的 税款分散转嫁给多方负担。
• 4.消转
• 消转是指纳税人用降低课税品成本的办法 使税负在新增利润中求得抵补的转嫁方式 ,即纳税人在不提高售价的前提下,以改 进生产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原材料 、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将所缴纳的税款在 所增加的利润中求得补偿。
• ②企业流转税负担率=(流转税总额/同期销 售收入)×100%
• ③企业所得税负担率=(所得税总额/同期所 得额)×100%
• ④企业资产税负担率=(所得税总额/同期资 产平均值)×l00%
• ⑤企业净资产税负担率=[所得税总额/同期 净资产平均值)×100%
• 二、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 • (一)政府职能范围 • (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三)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 (四)税收征收管理能力 • 三、拉弗曲线 • 在共同研究应对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经济
• 四、税收负担转嫁与归宿的概念及其分类
• (一)税负转嫁与税收归宿的含义
• 1.税负转嫁
•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 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 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负担的 一种经济现象。
• 依据税负转嫁的程度,可把税负转嫁分为 部分转嫁(不完全转嫁)和全部转嫁(充分转 嫁)。前者指纳税人只把部分税收负担转嫁 给负税人,后者指纳税人将全部税收负担 转嫁给负税人。
• 3.定额税率
• 定额税率,是指依据征税对象的数量单位 ,直接规定固定征税数额的一种税率制度 ,因此又称为固定税率。
税 率
累进税率 比例税率
累退税率
O
税基
图6-1 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
• (四)纳税环节
• 纳税环节是税法规定在商品或收入流转过 程中应该征税的环节。
• (五)纳税地点
• 纳税地点是税法规定纳税人缴纳税款的地 点。
而给纳税人或其他经济主体带来的经济利 益的损失或转移,是纳税人应履行纳税义 务而承受的一种经济负担。
• (二)税收负担的分类 • 1.按税收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划分,可分为宏
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
• 2.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可以分为直接税收 负担和间接税收负担
• 3.按税收负担的内容划分,可以分为名义税 收负担和实际税收负担
• 2.计税依据
• 计税依据是计算税款时的数量或数额依据 。
• 3.税源 • 税源指一种税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 4.税基
• 税基就是课税的基础,指一种税或者一种 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
• (三)税率
• 税率,是税额与征税对象的比例,更确切 地讲是税额与计税依据的比例。税率是税 收制度的核心。
• (六)纳税期限
• 纳税期限是税法中规定的纳税义务发生后 计算应纳税款的期限。
• (七)附加、加成和减免税 • 1.附加附加征收的一部分税款。
• 2.加成
• 加成,是加成征税的简称,是对特定纳税 人的一种加税措施。
• 3.减免税
• 减免税以及与此相关的免征额和起征点都 属于减轻纳税人负担的措施。
• 2.价外税
• 价外税是指价格不包含税款,税款是价格 的附加,税款按照不含税价格计算的税种 。
• (五)按计税依据的形态分类 • 1.从价税
• 从价税是指以商品的销售金额计算税款的 税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