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通过引导、调控“双主体”(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行为,生动、自然地形成课堂流程,达成学习目标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其精髓,可以从师生关系、时空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四个角度概括为四句话: “主导加主体,课外加课内,教材加(导)学案,自主加合作”。其主要教学策略是理顺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其要领是“先学后教,以教导学,精讲点拨,当堂训练”。教师通过创设认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给足机会,留足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从而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减少无效和低效的学习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教学模式实施的目的
首先,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该模式是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为此,它注重“学什么”和“怎样学”的研究,要求教师把教学研究的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编导”、“引导”和“指导”上,要致力于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办法。“导学案”也不是原有教案的翻版,而是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安排有目的、有层次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也不再是传统的知识讲解与传授,而是学习过程的编排,解决问题与方法的示范。以及思维的点拨。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要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其次,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行为发生根本性转变。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致力于引导并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因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是根本。导学案的设置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蓝本,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通过拓展时空进行自主学习,基本能解决60-70%的问题,而老师讲授的时间则相应缩短。学生由过去等待教师讲解,依靠教师灌输的学习方式转变为
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有效练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实效,减轻学习负担的目的。
三、模式基本教学环节及对行为主体的要求
该模式反对过于紧扣模式化的教学步骤和环节,提倡简洁明快、便于操作、切实可行的教学流程。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和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行为,改变既定教学环节,保持、激发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行为。一般需要通过六个基本教学环节,来引导、调控“双主体行为”达成学习目标。
1.六个基本教学环节:(各环节可以根据课型需要来灵活、自主安排。)
♦自主学习。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课前或者课中把文本或多媒体导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
(1)教师要根据自学内容和学情,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明确自学时间、内容和自学方法步骤,编制好导学案,并对学生导学案自学情况进行检查,掌握学情,及时调整课堂中教学时间、内容和方法的设计。
(2)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根据要求进行自学,独立思考,尝试解决,记下疑惑,生成问题。
♦合作学习。
教师结合学生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共性问题,创设问题情景,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解决已显现的问题或预设的新问题,达到加深理解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同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脑海中产生更多不成熟、不全面、不深刻,甚至是错误的“问题”和方法,激发学生交流展示的欲望。
(1)教师要合理分组,科学设计问题,进行小组分工,指导组内交流方法,并巡视问访,时间设计合理。发现问题调整控制时间。
(2)小组组长主持,人人参与,交流学习成果、问题与困惑,整理归纳疑难问题和
解决方法。
♦交流展示。
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给各层次学生提供尝试、交流、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在自学阶段和合作学习过程中认知上的不足或者知识体系上的缺陷,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使预设或生成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特别是要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
(1)教师要及时点评、纠偏、规范行为,做到善于鼓励、善于追问,调动组内、组与组之间的补充回答、竞答和评价,达到预设问题的呈现和解决。
(2)学生要用于表达,展示成果、问题与困惑。组内合作充分,小组间竞争积极,评价到位。
♦质疑探究。
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或学生展示交流过程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相异构想”、方法等课堂所生成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1)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并能联系生活现象和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求同、求异思维,大胆质疑,生成问题。并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2)学生能够较好完成教师质疑,并能生成新的、有价值的问题,主动探究,尝试解决生成的问题。
♦检测反馈。
教师依托据学案,有梯度地当堂布置适当习题,以检测学生掌握本节知识的情况,落实知识点,并依据学生练习、检测反馈的信息,进行知识小结、提练与升华,使学习主体达成教学目标。
(1)教师要根据课标和学情,合理设计达标题,要把握好重、难点,有针对性设计问题并呈现多层次性(可设必做、选做题),并进行当堂测评,及时反馈讲评,查漏补缺。
(2)学生能按时完成测评,90%以上学生当堂达标。
♦评价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以及产生的结果,并进行自我评价、借鉴提升。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学法小结,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培养学生反思、总结学习经验的习惯。
(1)教师用通俗的语言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学习方法并加以评价。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对知识目标进一步强化、延伸、归纳,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反思总结自学、合作、质疑过程中的知识、问题和方法,进行回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总结规律和方法,并进行梳理总结。
2.三个关键环节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要合理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先尝试体验,了解学习内容,找出不理解的问题,并经过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为合作学习、质疑探究作好知识链接和思维铺垫,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2)交流展示。以表达观点、板演、演示、作业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教师充分对话,实现交流互动。展示不是自学、合学的翻版,而是提升。展示的内容是学生普遍困惑的、易错的,能够生发出规律、方法的。关键是通过展示要让各种问题得以充分暴露,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使尖子生理解更加透彻,促进他们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达成分层教学、人人发展的目标。
(3)评价延伸。既是评价总结又是思想、方法的提升。教师要整体帮助学生整合知识内在规律,梳理、总结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做必要的知识延伸和学法指导。
“自学、展示、评价”三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的时时处处,教师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相关环节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