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

全日制交通运输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领域代码: 085222一专业领域简介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涵盖道路与铁路工程、交通规划与理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四个二级学科。

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主要在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两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

载运工具(汽车)运用工程学科于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截止2010年,已招生24届,授予21届研究生硕士学位,是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最早以汽车使用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并在汽车安全与车路协同技术、汽车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汽车智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车辆零部件创新设计和制造技术等方向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科研与实验条件。

该学科有交通部第一批重点投资建设的“汽车运用工程实验中心”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之“大型结构碰撞实验室”。

2002年被列为湖南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2006、2011年分别被列为湖南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

二培养目标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汽车运行品质、安全可靠性和监测维修等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研究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科研作风。

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可在某一研究方向得到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成果。

毕业后可从事汽车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汽车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汽车安全与车路协同技术、汽车交通设施安全技术、汽车安全结构CAD/CAE/CAM 一体化研究、汽车碰撞试验技术、汽车电子控制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程设计与开发的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四培养方式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实行集中在校学习方式。

2、实行双导师负责制。

双导师制是指1个校内学术导师,1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应参与指导工作。

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实践部门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

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代码:(0823)英文名称:(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一、学科简介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面向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区域或城市交通运输体系开展研究,研究对象是交通运输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创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学科特色鲜明,1979年、1990年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11年6月入选985学科优势平台,2017年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在国内公路交通领域配套最齐全、体系最完整,包含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四个国家级二级学科和交通工程、物流工程与管理、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四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

本学科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攻克了特殊地区及环境公路修筑、客车运行安全、汽车新能源、车辆智能检测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学科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引领世界科技前沿及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瞄准未来交通发展,重点开展多年冻土等复杂条件以及跨江入海、翻山越岭等高难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智能、新能源及无人驾驶汽车,综合、智慧、绿色、平安交通运输体系等领域的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二、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品德高尚、学风正派,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远大理想、高尚品质;身心健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和独立解决本学科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等方面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动向和学术前沿。

能够承担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能主持和组织科研与开发,并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

交通运输硕士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硕士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硕士培养方案一、引言交通运输领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运输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交通运输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交通运输领域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交通运输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具备交通运输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人才;2. 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交通运输领域专业人才;3. 培养具备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交通运输领域专业人才;4. 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交通运输领域专业人才。

三、课程设置交通运输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包括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1.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管理、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经济学等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设置,主要包括交通工程、交通运输政策与法规、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方向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四、实践教学交通运输硕士培养方案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旨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实习实训学生将参与交通运输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实习实训活动,通过实践锻炼提升自身能力。

2. 实践项目学生将参与交通运输领域的实践项目,如道路交通规划、交通运输方案设计等,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论文撰写交通运输硕士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培养期间完成一篇硕士论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1. 选题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导师指导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领域研究课题。

2. 论文撰写学生需按照学校规定的论文格式和要求撰写论文,包括摘要、引言、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结论等部分。

六、学位授予完成交通运输硕士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和论文要求后,学生将被授予交通运输硕士学位。

七、结语交通运输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交通运输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人才,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交通运输人才,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交通运输工程-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交通运输工程-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2.论文开题 学位论文开题时需要同时递交文献综述报告或调研报告。应 包含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学科知识、与论文工作研究内容相关的 中文文献阅读数量不少于 30 篇,英文文献阅读数量不少于 10 篇。 以工程实际背景为选题时,可以包括专利文献和现场调查等内容。 写出综述报告,由导师评阅。 论文开题报告内容包括课题来源、选题背景、研究方案(目 标、内容、方法、创新点及关键问题、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等)、 研究工作基础(工作条件、困难问题、解决办法)、研究工作计划、 时间安排。入学后第三学期提交开题报告,一般应为 0.5~1.0 万字,并由包括导师在内的专家组进行评议,写出评议意见。开 题报告一次未通过者,可在半年内补做一次,补做仍未通过者可 劝其退学。
北方工业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
2.综合交通信息感知与车联网技术 主要研究面向动态复杂场景的综合交通感知与车联网技术, 实现大范围空间人/车交通行为识别、实时高精度交通流数据获 取、交通状态预测预报、海量交通数据挖掘、多源异构数据融合 与转化等。 3、综合交通规划与管理 主要研究现代交通需求管理及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政策, 城市与区域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城 市智能交通系统管理规划、设计与运营,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理论 与方法,数字城市交通技术等。 4、交通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 主要研究城市交通大数据的准确获取、综合分析、计算智能 与呈现,交通控制系统运营状态采集与分析,复杂交通网络信息 分类集成,动态交通仿真与决策支持,全景式道路交通网络状态 的时空分析,挖掘城市交通系统演化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5、交通安全理论与工程技术 主要研究城市交通安全理论与技术,驾驶行为建模与分析, 各种运输方式的安全系统分析、设计、评价,交通安全检测与事 故诊断技术、交通事故模拟分析,行人交通安全监测与预防,安 全技术在交通系统的应用与推广等。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交通运输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道路与铁道工程、结构工程方向)(领域代码:S430123)培养方案编制说明: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制定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考虑我院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有“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和“道路与铁道工程”等学科方向,各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均应有所不同,为此,我院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拟按照“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和“道路与铁道工程”两个方向进行分领域、分类型培养,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独立担负本专业领域技术工作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运用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独立解决交通运输工程技术实际问题。

3.掌握一门外国语,可以熟练地阅读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具备基本的听、读、写的能力。

二、培养方向2、道路与铁道工程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1.学制、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实行学习年限2~2.5年的弹性学制,本科非本专业的学生辅修大学本科课程可适当增加学习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

学习分为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课程学习包括必修、选修和专业综合课程,其中第1学期为必修、选修课程学习阶段,专业综合课程在第2、3学期分散安排;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践等,安排在第2~4学期进行。

2.学分要求:实行学分制,毕业获得总学分数不少于24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16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8学分。

082303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2303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 0823 一级学科名称:交通运输工程)(二级学科代码: 082303 二级学科名称: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一、学科简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在2001年的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中排名同类学科全国第一。

近五年该学科承担了近100项国家级、省部级基金项目及重点工程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达5000多万元,并获得了3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学科整体水平高。

该学科承担的交通工程本科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研究生专业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

该学科梯队综合素质高,现有教授14名(博士生导师15名)、副教授4名、讲师4名,其中骨干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已形成了一支以年轻人为主体、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富有创新开拓精神的学术队伍。

二、培养目标培养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工程领域从事规划、设计、管理、交通安全、交通信息与控制方面的技术骨干与带头人,基本掌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交通系统规划与现代化管理某一方面的基础理论,具备在某一研究方向的应用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1.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2.区域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管理;3.道路交通安全;4.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及智能交通系统四、培养年限2.5年,最长可延至4年。

五、学位论文需要完成下述文献阅读和论文撰写的要求。

文献阅读:在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范围内至少阅读近年来发表的相关参考文献3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完成一篇文献综述报告。

论文撰写:除符合学校规定外,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论述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且层次分明、文笔简洁、流畅、图标清晰。

论文学术水平:学位论文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有一定学术价值,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一定意义的课题。

围绕论文开展科研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

本学科申请硕士学位前至少发表论文一篇。

六、课程设置与考试要求注:1. 硕士生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最低要求为:理工类28学分,医学类30学分,文管类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为:理工类16学分;文管医类18学分,其余为非学位课程。

西华大学交通运输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华大学交通运输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华大学交通运输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服务交通运输行业为目标,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交通运输及附属设施等领域独立完成项目规划、项目设计与实施、科技创新与技术开发、项目组织管理等工作。

培养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道德品质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技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进行工程研究撰写工程报告,并能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论文或报告有自己的新见解。

3、具有从事交通运输及相关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4、具有一定的外语阅读、翻译、撰写、听说能力。

5、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运行现代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解决交通工程问题。

二、研究方向1、智能交通系统(智慧交通)2、交通规划与安全管理3、交通土建材料与结构4、道路智能检测技术5、工程管理与信息化技术6、物流运输与绿色节能技术三、学习年限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毕业,特殊情况经批准可延迟毕业,但学习年限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1、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其中课程学习实践一般在一年内完成(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参加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学位论文一般要结合专业实践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2、实行双导师制,鼓励建立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导师组指导制。

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环节的指导工作。

3、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专业硕士交通运输工程培养方案

专业硕士交通运输工程培养方案

专业硕士交通运输工程培养方案引言:交通运输工程是以交通与运输为核心内容,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的构建、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的学科。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掌握交通运输工程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设计、管理和运营等方面从事研究、设计、应用与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掌握交通运输工程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研、设计、应用与管理工作的能力;2.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3.具备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实验能力,能够进行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设计和优化;4.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从事交通运输工程项目的管理与运营;5.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质。

培养内容:1.学术基础课程(1)交通运输工程概论(2)交通工程测量与设计(3)交通规划与管理(4)交通系统分析与优化(5)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6)交通运输工程项目管理(7)交通运输工程实践2.专业方向课程(1)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2)公共交通工程(3)道路与桥梁工程(4)交通工程施工(5)交通模型与仿真(6)智能交通系统(7)现代交通交通技术与设备3.科研训练(1)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2)科研方法与思维培养(3)科研实践与项目管理(4)学术会议与学术讲座4.实践教学(1)学术讲座与企业参访(2)实习与调研(3)工程设计与实验(4)学术专题报告与研讨会5.学位论文与答辩学生在培养期间需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进行答辩。

论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独立进行课题研究。

培养方式:1.课堂教学采用面授和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导师指导学生拥有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指导学生科研项目的选择、科研方法的运用、论文写作与发表等。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了确保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在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方向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制定了以下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1.掌握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

3.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开展科研工作。

4.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工程项目中担任领导职位。

5.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素养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置1.学科基础课程研究生学科基础课程包括交通工程学原理、交通与供应链管理、交通规划与设计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学科知识框架。

2.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包括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智能交通系统、交通与环境、道路工程等。

这些课程旨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他们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专业能力。

3.学术研究课程学术研究课程包括科研方法与思维、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并能够顺利完成科研项目和撰写科技论文。

三、研究生实践1.科研实践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将接受科研指导教师的指导,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开展,完成科研任务并形成科研成果。

同时,学生还将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与同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

2.工程实践学生还将参与交通工程领域的实际工程项目,通过实地考察和工程实践,了解实际交通运输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锻炼工程实践能力。

四、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学生根据自己在科研实践和工程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成果,选择一个具有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

五、评价与考核学生的培养过程将通过课程考试、论文评审、学术报告、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和考核。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Road and Railway Engineering一、适用范围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0823),道路与铁道二级学科(082301),全日制专业学位(交通运输工程)(085222)。

二、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教学、科研方面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为主。

博士生需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或探索与解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承担着既为博士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又为社会培养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任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强调系统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交通运输工程领域(085222):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掌握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研发能力,能够承担相关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

三、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博士研究生】通晓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发展前沿动向和国际化准则,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科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组织协调能力,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探索与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本学科相关的问题。

能够综合应用交通运输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中的关键问题。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良好的表达能力。

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研究及科学研究问题;能够对大型工程系统和科学研究进行组织管理,且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北航交通运输工程类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航交通运输工程类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航交通运输工程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科技视野,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工程专业能力和现代交通运输管理能力的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能够在交通运输行业从事实际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管理和技术经营等方面具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方向
1.旅游交通运输:主要研究旅游游客的运输服务、旅游景点的访问管理等。

2.智能交通: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保障、自动控制和资源优化等技术。

3.交通运输工程:主要研究城市交通运输和道路运输管理技术。

4.交通运输管理: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的能源管理、安全管理和经济管理等问题。

三、培养计划
1.课程设置: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物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地理学、智能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管理、智能交通信息处理等专业课程。

2.实践培养:实习在政府部门或社会机构、参与小组实践项目、参加科研课题研究、参加国际会议、完成独立性的实践学习任务。

上海海事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上海海事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443上海海事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代码430123)商船学院一、学科领域简介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分别于1981年和199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前者教育部的重点学科和国内知名的高等航海教育基地之一。

学科现有教授13人(其中博导7人),副教授28人,拥有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的高素质教学和科研队伍。

拥有航海操纵模拟器、电子海图、船舶通讯导航、危险品、船艺等国内先进的实验设备及实验室,拥有1艘现代化实习船舶。

学科依托于我校“交通部航运仿真重点实验室”作为科研与研究生培养基地。

近三年来,本学科共出版专著和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0余篇。

完成的省部级及以上课题40多项,科研经费超过5000万元,在交通运输领域中享有较高声誉。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从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领域内的科研、教学、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务实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四、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1. 采取入学不离岗的培养方式。

在集中教学点和本校学习累计时间不少于6个月。

2.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获得的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3. 学制原则上2.5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

六、学位论文工作参考其他工程硕士点统一制定。

[gx1]拟选课程[gx2]拟选课程[gx3]拟选课程[gx4]拟选课程[gx5]拟选课程[gx6]拟选课程[gx7]拟选课程[gx8]拟选课程[gx9]拟选课程[gx10]拟选课程[gx11]拟选课程[gx12]拟选课程[gx13]拟选课程[gx14]拟选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23)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交通运输工程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3、掌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性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

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
1、道路与铁道工程
(1)路基工程
研究道路路基与地基的强度、稳定性、沉降及变形,主要包括道路路基处治方法、道路软土地基加固与检测、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等。

(2)路面结构与材料
研究公路路面结构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路面基层材料和面层材料的性能、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等,主要包括新型路面结构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沥青与沥青混合料、半刚性基层材料、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等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特征、成型工艺等理论和技术。

(3)道路现代测设技术与养护新技术
研究道路线形设计理论、现代测设技术与道路养护新技术,主要包括现代道路设计理念与主要技术指标研究、几何线形设计理论与道路测设新技术、道路预防性养护与维修新技术等。

(4)道路工程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
研究桥涵工程及道路附属设施的混凝土结构及钢木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主要包括结构可靠度、结构检测方法、新型结构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复合结构、新型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等。

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1)智能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
研究道路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与智能交通控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

主要研究智能化、综合化的“人-车-路”交通信息闭环控制系统。

对交通流参数、交通事件、车辆运行状态、道路与交通设施等各种交通信息进行采集、测量、分析、识别、综合以及应用,以保障交通运输安
全、提高运输效益和效率。

(2)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
研究交通运输方式的安全特性,道路交通系统安全管理、设计、规划和评价,交通安全检测与事故诊断技术,交通事故模拟分析,安全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推广与应用,交通减灾与防灾的理论与控制方法等。

重点开展交通事故再现、车载安全系统和交通安全监控等交通安全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3)物联网与车联网技术
研究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重点开展车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中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主要在车路形成的车联网环境下对自适应协调主动交通控制、实时动态交通分配、交通运输安全与监控管理、车辆实时状态监控与服务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方面进行研究。

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1)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
研究交通规划以及运输规划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运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理论下的交通发展政策及模式、城市与区域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综合运输规划、城市道路及公路规划、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停车规划与管理、枢纽及枢纽群规划、货运规划等。

(2)交通管理与控制
研究交通组织管理及控制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交通流组织理论与方法、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需求管理、交通管理规划、城市交通智能交通控制理论、交通仿真模拟技术及应用。

(3)交通安全工程
研究与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环境、预防相关理论与方法。

主要包括事故统计分析方法、事故诊断技术、交通环境与交通安全、道路交通系统安全管理与设计、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交通安全评价与审计、交通安全检测、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技术,以及安全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推广与应用、交通减灾与防灾的理论与方法等。

(4)交通工程设计
研究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理论与应用,主要包括交通附属设施规划设计、标志标线设计、交通枢纽设计及优化、场站设计、港站作业能力规划设计、道路景观设计等。

4、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1)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研究现代乘用车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排放控制技术的理论和运用,主要包括汽车测试技术运用和发展、汽车测试理论优化、汽车故障诊断理论优化、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建立、汽车测试设备和仪器的开发等内容。

(2)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研究汽车电控产品机电一体化的技术理论和应用,主要包括汽车电控产品的开发和优化、汽车电控产品性能参数检测和试验、汽车电控产品性能评价等内容。

(3)现代物流技术
研究各种物流系统建设与管理以及开发等理论和应用。

主要包括一般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系统评价与分析、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新的物流管理理念、技术、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课程学习累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

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一年,在职硕士可延长二年。

四、课程设置、学分和学时要求
总学分最低为32学分(含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12学分。

对于同等学力和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需要补本科生课程,其成绩可减半登记学分,且不占应修32学分的总学分。

(说明:1、A类课程中对个别小语种学生可另行设置;2、学位课程中的C类课程和D类课程按二级学科分组设置;3、制订培养计划时,如学位课学分多于要求的最低学分,则多出的学分可抵充非学位课学分)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加强硕士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导师和学科组要关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长,要求他们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积极参加本单位组织的时事政策学习、形势教育、公益劳动和文体等活动。

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按每一个硕士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培养计划。

对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

课程教学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激发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注意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注意培养实事求是、严格、细致和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作风,严谨治学的态度。

整个培养过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硕士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实验技能。

采取导师和学科组集体培养的基本方式,在指导方面可采取导师负责指导或以导师为主的小组指导等方式。

导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教学或生产实践、技术服务或社会调查。

时间不少于40个学时或20个工作日,以培养硕士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辅助导师参加大学生的某个章节教学、辅导、指导实习或实验、指导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等。

硕士生的实践环节由导师及学科组负责检查和指导,并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计2学分。

导师和学科组应积极要求研究生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使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与创新精神。

鼓励硕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每正式发表1篇论文记1个学分(此学分占实践环节的学分)。

要求研究生必须参加10次以上学术报告会或讲座,并写出研讨报告。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

考核内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业务考核主要是课程学习、外语水平、本研究方向的文献综述、实验操作能力、开题报告及写作表达能力。

考核由学科组组织专家3-5人结合开题进行业务考核。

政治思想考核由研究生院组织进行。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人才分流,考核合格进入论文阶段,考核不合格不能进入论文阶段,视情况延长学习时间,考核组认为不宜继续培养者,按学校规定进行处理。

考核优秀者可作为提前报考博士生和获得奖学金的候选人。

八、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及其他各项要求,经考试合格(每门课程成绩及格,学
位课程成绩总平均达70分以上)和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阶段,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在论文工作阶段,研究生应认真调研国内外研究现状,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路线和方法,并在中期考核合格、修完研究生课程半年内撰写开题报告,并进行答辩。

应努力结合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开展理论论证、实验验证,总结分析研究数据,推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工程技术和知识创造有所贡献。

学位论文依次包括如下内容:封面、题目、扉页、摘要(中、英文)、目录、引言或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

具体要求应符合学校和学院规定。

论文应着重叙述自己的研究工作和获得的成果,并加以分析讨论。

对于科学论点,要有理论上的论证,或实验验证。

对选用的研究方法,要加以严谨的论证。

引用别人的材料,要引证原著。

利用他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时,要加以附注。

论文立题及主要论点要正确,应有新见解或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研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

取得规定的学分并完成学位论文后可申请参加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