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附答案

合集下载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

比较阅读:《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

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实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

(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2、理解诗意,感情朗读。

(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三、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这首词抒发了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词人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抒发出这种感情的?3、能不能从词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1)朗读第一句词,回答,凄凄惨惨戚戚这种感觉是如何产生的?(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愁之重之多,让人想起李清照《武陵春》中一句词:4、词中间接抒情的有:①借铺叙情境抒情的:“寻寻觅觅”、“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②借意象描述抒情的:上阕有淡酒、急风、过雁,下阕有黄花、梧桐、细雨。

试加以分析。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实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提示总结: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来说,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对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附答案)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加强诵读,通过对作品的把握,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平。

2、借助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分析作者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3、感受李清照哀婉凄凉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鉴赏意象,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

(2)欣赏婉约派的写作风格,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自学自测】一、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她工诗能文,词尤为宋代大家。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有《漱玉词》传世。

2词人生平:李清照词风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约1127-1130)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写作背景: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赵明诚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二、初读感知1、听读全词感受离别第一步:师生听多媒体范读第二步:学生初读全词,读准字音注意的问题:感情基调断句语意的连贯2、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憔悴..()() 堪.摘()捻.金()闺.门() 簇.带() 风鬟.霜鬓()两盏.() 多暇.损.()【答案】qiáo cuìkān niǎnɡuīcùhuán zhǎn xiásǔn3、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3)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_!(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凄凄惨惨戚戚(2)梧桐更兼细雨(3)怎敌他晚来风急(4)如今有谁堪摘[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声声慢导学案及答案

声声慢导学案及答案

《声声慢》导学案及答案声声慢李清照学习目标1、进一步体会李清照词作蕴含的情感。

2、学习抓意象抓叠词赏析的方法;3、学会用对比手法。

4、欣赏积累,涵养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借助意象和叠词表达情感的方法。

2、对比前后期女词人情感变化。

学习方法诵读独学研讨知识链接1.李清照一生的分期:少女时期:琴瑟相和共醉金石携手出游盛名于世婚居时期:秀外慧中踏雪寻梅执笔属文展卷吟诗南渡以后: 亡国丧夫孤苦伶仃名节被毁凄惶度日2.不同时期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少女时代无忧无虑开朗活泼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少女时代的天真活泼可爱-少年不识愁滋味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婚后别离的相思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南渡后情意婉绝,回肠荡气兵荒马乱中的离恨别绪3.本词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的名篇之一。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家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辗转逃亡中,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她晚年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落寞。

她用这一抒情长调,表现了自己晚年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情调哀伤凄苦,千古之下,读之仍催人泪下。

4.李清照有采摘黄花装点案头的习惯,可如今丈夫故去,她再也没有心思这么做了,只是任花自开自落,以至于满地堆积,一片荒败景象!5.意象点撷:酒-----“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3、《声声慢(寻寻觅觅)》学案

3、《声声慢(寻寻觅觅)》学案

《声声慢》学案【作者简介】李清照(约1084——约1155),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艺术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作品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

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写作背景】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

李清照夫婿赵明诚在这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

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

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题目解读】声声慢:词牌名。

历来作者多用平韵格,而李清照《漱玉词》所用仄韵格(即此词)最为世所传诵。

双调九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

【相关知识】李清照的婚姻(一)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李清照和赵明诚,是在一次元宵灯会上相遇的。

俩人婚后一起赌书泼茶,一起校勘书籍。

赵家金石收藏颇丰,李清照便和赵明诚一起研究金石。

她散尽家财,简餐茹素,全力收集书画碑文,以至“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并创作流传千古的《金石录》。

及至赵明诚入朝当官,她盼郎归家,还曾写下一首《醉花阴》寄给外地的丈夫。

赵明诚看到李清照写出这样的词,居然三日不出家门,作词五十阕,随后将《醉花阴》夹在其中,请友人陆德夫欣赏,陆德夫细细品味后,认为“只三句绝佳”,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附答案

《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附答案

《声声慢 ?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附答案) (3)《声声慢 ?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附答案)(3) 文章来自:《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学习总目标】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 感悟《声声慢》中的沉重复杂的“愁”情及其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老师用)【学习目标】1.重点朗读 , 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自主学习】一、巩固旧课1.背默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此词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

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乐”。

二、进入新课1.诵读《声声慢》。

2.这首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句话直接传达出了这种感情?并指出词眼所在。

答:这首词写了李清照南渡后的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交织而成的愁苦感情。

“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接传达了这种感情。

“愁”是该词的词眼。

三、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1.李清照,( 1084—约 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公元 1101 年,李清照 18 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2.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

二年后,(公元1129 年 8 月 18 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

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鉴赏李清照婉约派词作的风格。

2、领略李清照“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

3、品味李清照的语言风格,理解词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难点: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导学基础知识】一、一词多义二、词类活用乍暖还寒时候(形容词作动词,变暖;变寒)三、古今异义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古义:今义: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义:今义:[答案] 1.古义:凋零、枯萎。

今义: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2.古义:光景,状况。

今义:次序;依次,一个挨一个地。

(一)历史背景: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二)作者简介: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词词人的代表之一。

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084 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文学家,在朝为官,藏书甚富。

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

优厚的家庭条件以及良好的文化氛围反应在她早期的词作中,多是少女的无忧无虑,和悠闲自在的生活。

李清照,又叫“李三瘦”。

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却偏偏聪慧机敏,才华横溢,喝酒,赌博,丧夫,改嫁,休夫,我行我素。

她写词,一不小心就成了一代词宗,与李后主、苏轼并肩。

她写诗,也是中帼不让须眉,豪情天纵。

1987 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水星上第一批环形山,其中一座名字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从此,她的名字闪耀在宇宙的天空里。

【导读理解】1.李清照的《声声慢》开篇使用多处叠词,请简要分析这些叠词是如何表现词人情感的。

[答案]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 描绘出一种凄凉愁苦的意境。

声声慢导学案答案

声声慢导学案答案

嫩江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四《声声慢》主备人:胡伟华审核人:授课时间:20XX年5月学生姓名:学号:课前批改:课后批改: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诵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读赏析,学习本词寓情于景,层层渲染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难点: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学法指导:诵读品悟展示点拨探讨本词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朗读全词,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

思考:那些景物触动了词人的愁思?(A级)明确:(投影)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孤寂落寞悲凉愁苦二、赏析全词(一)赏析上阕1.齐读上阙。

2.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全词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反复品读,体会本句的表达效果。

B级(点拨:结合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处境进行理解)明确:(投影)凄惨愁苦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凄凄惨惨戚戚感受哀婉凄凉词人在寻觅什么呢?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温馨爱情,但却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寻觅未果,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

首句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节奏由疏转密,具有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

3.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C级明确:“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李清照《声声慢》导学案

李清照《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积累文化常识。

2. 解读意象,理解中国传统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含义。

2.准确理解作品中所体现的“愁”之内涵。

【课前预习】一、作者及背景1.了解作者李清照,号_____居士。

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___女词人。

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

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_____结婚,生活安适美满。

他们以_____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_____、金石。

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

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

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

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提出词“_____”之说(见《词论》)。

前期作品多写_____,内容缺乏深意。

后期作品多抒发_____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凉美。

2.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作品,时值金兵入侵,丈夫病死,词人辗转南方避难,备尝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苦。

在这种背景下,李清照写下本词。

二.朗读课文,积累字词1.给下列字词注音寻寻觅觅.()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憔悴..损()()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1) 凄凄惨惨戚戚..戚戚:(2)乍.暖还寒时候乍:(3)最难将息..将息:(4)有谁堪.摘堪:(5)怎生得.黑得: (6)梧桐更兼..细雨更兼:(7)怎一个愁字了.得了: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词的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2.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感情?3.你认为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合作探究】探究一:请从词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探究二:1.词中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愁绪?2、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殊意义?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探究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谙.熟(ān) 雾霭.(ǎi) 戚.然(qī)B.和蔼.(ǎi) 良辰.(chén) 寻觅.(mì)C.信笺.(jiān) 乍.暖(zhà) 憔.悴(jiāo)D.门槛.(kǎn) 凝噎.(yē) 钥.匙(yào)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要休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憔悴损:枯萎凋谢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情形D.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3、我国宋代出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A.《乐章集》B.《漱玉词》C.《花间集》D.《稼轩长短句》4、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 )A.婉约词B.豪放词C.抒情词D.清旷词5、李清照的词被誊为( )A.稼轩体B.半山体C.易安体D.漱玉体6、李清照生活的年月是( )A.南唐B.北宋C.南宋D.北宋南宋交替之际7、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A.夸张B.拟人C.叠字D.比方8、《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二、理解性默写(1)《声声慢》中写词人晚年愁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词人满心皆愁,酒入愁肠愁更愁。

《声声慢》导学案(教师版)

《声声慢》导学案(教师版)

《声声慢》导学案编制人:审核人:课时安排:1课时使用班级:A班班别:高一( ) 姓名:学号:学习小组:【学习目标】1、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掌握文本思想。

2、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3、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掌握艺术手法。

【学习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习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学法指导】反复诵读、品味、感悟。

【论人知世】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

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

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

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

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

再后来,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她的作品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到南宋时期,她的作品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她的诗文的思想性提高了,表现出密切关怀国家命运的高度爱国精神。

《声声慢》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声声慢》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课前延伸1、历史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词情凄清。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2、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

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公元1127年,北方金兵攻破汴京,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她的词作被称为“易安体”。

[作品]代表词集《漱玉词》。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花阴》《武陵春》等。

课堂研习一、预习自检1.请给下面的加点字的注音。

惨惨( ) 戚戚( ) 乍( ) 还( ) 将( )憔悴( )2. 译文二、朗读品味1.划分节奏,标划重音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自由朗读,感悟情感。

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练习及答案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概括这“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样抒发这愁情的?(4分)(2)请赏析本词的语言特色(4分)答案:14.(1)①内容: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情愁,家愁,国愁)(2分)②直接写愁,直接抒情。

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分)间接写愁,借景抒情。

如:借“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家愁国恨。

(1分)(2)①妙用叠词,有韵律美,增加了音乐性,增强了抒情性。

(2分)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从行动到环境再到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身体和心灵遭受的摧残。

(1分)②语言朴素清新,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1分)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二」《声声慢李清照》阅读答案声声慢(18分)【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息:将要休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憔悴损:枯萎凋谢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情形D.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10. 下面是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李清照是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工诗、文,更擅长词,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

李清照《声声慢》优秀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李清照《声声慢》优秀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学习目标: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学习重难点: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1、走近词人――古今第一才女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

十八岁时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然后金兵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

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

再后来,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后期多悲叹身世,怀旧悼亡,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氛围。

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2、写作背景本文是李清照晚期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仇家恨,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

这首词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声声慢》导学案3

《声声慢》导学案3

学校:枝阳初中编写人:令伯儒审稿人:刘玲霞使用时间:第17周《声声慢》导学案(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 知人论世)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教学重难点】学习目标2、3。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课时安排】1课时【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年),南宋著名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属山东济南人)。

被誉为婉约派正宗词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苦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北方沦陷,丈夫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身一人,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

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短语来概括她的一生:少年繁华中经丧乱晚年凄凉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醉花阴》。

格调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浓愁、哀愁,格调沉郁凄凉,如《菩萨蛮》、《声声慢》等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写作背景】这是李清照晚年词作,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家破国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者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情)【课前预习】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1) 凄凄惨惨戚戚戚戚:(2)乍暖还寒时候乍:(3)最难将息将息:(4)有谁堪摘堪:(5)怎生得黑得:(6)梧桐更兼细雨更兼:(7)怎一个愁字了得了得:【课堂探究】1、《声声慢》表达的情感是什么?2、《声声慢》表达感情的方法是什么?3、《声声慢》选取的意象有哪些?有什么作用?4、《声声慢》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5.《声声慢》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声声慢》 导学案

《声声慢》 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体会其词作的情感内涵。

2、品味《声声慢》中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分析词作的意象,感受其营造的意境。

4、掌握婉约词的特点,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表达的愁绪。

(2)赏析词中叠词、意象的运用。

2、难点(1)体会词中含蓄深沉的情感。

(2)把握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2、创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悲苦。

这首词正反映了她这一时期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四、文本解读1、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字词注释(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冷冷清清:形容环境萧条、寂寞。

(3)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4)将息:调养,休息。

(5)怎敌他:对付,抵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附答案)(3)《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附答案)(3)文章来自:《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学习总目标】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声声慢》中的沉重复杂的“愁”情及其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老师用)【学习目标】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自主学习】一、巩固旧课1.背默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此词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

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乐”。

二、进入新课1.诵读《声声慢》。

2.这首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句话直接传达出了这种感情?并指出词眼所在。

答:这首词写了李清照南渡后的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交织而成的愁苦感情。

“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接传达了这种感情。

“愁”是该词的词眼。

三、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1.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2.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

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

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3.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含蓄深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菩萨蛮》、《武陵春》、《声声慢》等。

《声声慢》是李清照震动词坛的名作,作者也因此被誉为婉约派正宗词人。

4.清代沈谦赞叹婉约派词家二李“极是当行háng本色”,“词家二李”指的是南唐后主李煜和南宋时期的李清照。

清代王士嫘léi将号易安居士李清照)与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

四、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1)凄凄惨惨戚戚戚戚:忧愁悲哀的样子。

(2)乍暖还寒时候乍:读zhà,初,刚。

这里指写深秋忽冷忽暖的多变气候。

(3)最难将息将息:调养,静息。

(4)有谁堪摘堪:能够。

意思是没有人能有摘花的兴致。

(5)怎生得黑得:捱得到。

怎样挨得到天黑呢。

(6)梧桐更兼细雨更兼:更加上,更夹杂着。

意为细雨打在梧桐上。

(7)怎一个愁字了得了:概括。

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

五、朗诵课文,初步感受①听录音朗读。

词中平声音字较多,平声音的延长性使感情深沉苍凉。

故朗读时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以传达深沉的愁苦情感。

②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和齐读,要求读出愁苦感。

文章来自:《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学习总目标】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声声慢》中的沉重复杂的“愁”情及其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老师用)【学习目标】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自主学习】一、巩固旧课1.背默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此词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

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乐”。

二、进入新课1.诵读《声声慢》。

2.这首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句话直接传达出了这种感情?并指出词眼所在。

答:这首词写了李清照南渡后的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交织而成的愁苦感情。

“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接传达了这种感情。

“愁”是该词的词眼。

三、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1.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2.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

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

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3.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含蓄深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菩萨蛮》、《武陵春》、《声声慢》等。

《声声慢》是李清照震动词坛的名作,作者也因此被誉为婉约派正宗词人。

4.清代沈谦赞叹婉约派词家二李“极是当行háng本色”,“词家二李”指的是南唐后主李煜和南宋时期的李清照。

清代王士嫘léi将号易安居士李清照)与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

四、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1)凄凄惨惨戚戚戚戚:忧愁悲哀的样子。

(2)乍暖还寒时候乍:读zhà,初,刚。

这里指写深秋忽冷忽暖的多变气候。

(3)最难将息将息:调养,静息。

(4)有谁堪摘堪:能够。

意思是没有人能有摘花的兴致。

(5)怎生得黑得:捱得到。

怎样挨得到天黑呢。

(6)梧桐更兼细雨更兼:更加上,更夹杂着。

意为细雨打在梧桐上。

(7)怎一个愁字了得了:概括。

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

五、朗诵课文,初步感受①听录音朗读。

词中平声音字较多,平声音的延长性使感情深沉苍凉。

故朗读时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以传达深沉的愁苦情感。

②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和齐读,要求读出愁苦感。

,文章来自:《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学习总目标】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声声慢》中的沉重复杂的“愁”情及其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老师用)【学习目标】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自主学习】一、巩固旧课1.背默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此词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

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乐”。

二、进入新课1.诵读《声声慢》。

2.这首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句话直接传达出了这种感情?并指出词眼所在。

答:这首词写了李清照南渡后的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交织而成的愁苦感情。

“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接传达了这种感情。

“愁”是该词的词眼。

三、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1.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2.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

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

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3.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含蓄深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菩萨蛮》、《武陵春》、《声声慢》等。

《声声慢》是李清照震动词坛的名作,作者也因此被誉为婉约派正宗词人。

4.清代沈谦赞叹婉约派词家二李“极是当行háng本色”,“词家二李”指的是南唐后主李煜和南宋时期的李清照。

清代王士嫘léi将号易安居士李清照)与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

四、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1)凄凄惨惨戚戚戚戚:忧愁悲哀的样子。

(2)乍暖还寒时候乍:读zhà,初,刚。

这里指写深秋忽冷忽暖的多变气候。

(3)最难将息将息:调养,静息。

(4)有谁堪摘堪:能够。

意思是没有人能有摘花的兴致。

(5)怎生得黑得:捱得到。

怎样挨得到天黑呢。

(6)梧桐更兼细雨更兼:更加上,更夹杂着。

意为细雨打在梧桐上。

(7)怎一个愁字了得了:概括。

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

五、朗诵课文,初步感受①听录音朗读。

词中平声音字较多,平声音的延长性使感情深沉苍凉。

故朗读时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以传达深沉的愁苦情感。

②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和齐读,要求读出愁苦感。

文章来自:【合作探究】《声声慢》创设凄凉意境,传达愁苦感情出奇美妙,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

总结前人研究,最突出的手法有两点,请把它概括出来,并举出具体例句。

答:1.借叠字的运用,直接渲染凄凉心境。

(直接抒情)2.借情境意象的铺叙,间接表现悲苦心情。

(间接抒情)具体例句是:直接抒情的:“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间接抒情的:①借铺叙情境抒情的:“寻寻觅觅”、“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②借意象描述抒情的:上阕有淡酒、急风、过雁,下阕有黄花、梧桐、细雨。

【目标检测】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次第:光景、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