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合集下载
课件1: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越南战争: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是美国和越南共产党 游击队之间的战争。这期间美国向越南投下了800万 吨炸药,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场投弹量的总和 ,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 难民流离失所;美国自己也损失惨重,战争长达12年 ,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 元。美国在越南的军事卷入规模大,时间长,造成了 无法估量的心灵创伤。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形成背景(从盟友到对手) 二.两极世界的形成(美苏“冷战”) 三.影响(“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一.形成背景(从盟友到对手)
资本主义世界
西欧、日本: 普遍衰落
美国: 拥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成为 资本主义世界头号霸主
社会主义世界
苏联: 成为唯一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 军事大国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越南战争也许是一 场悲剧,美国本来是根本不应该闯进去的。”
美国侵略越南南方 受伤的美军士兵
冷战的影响
积极 影响
1.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1.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消极 影响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3.破坏了世界的和平,爆发了局部的“热战”
补充:美苏争霸
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 态势:既有缓和,又有紧张的一面,但战略优势
仍在美国 表现:缓和: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
紧张:① “柏林墙”的修筑 ② “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
态势: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表现:苏联:军事实力上超过美国,1979年入侵 阿富汗
越南战争: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是美国和越南共产党 游击队之间的战争。这期间美国向越南投下了800万 吨炸药,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场投弹量的总和 ,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 难民流离失所;美国自己也损失惨重,战争长达12年 ,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 元。美国在越南的军事卷入规模大,时间长,造成了 无法估量的心灵创伤。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形成背景(从盟友到对手) 二.两极世界的形成(美苏“冷战”) 三.影响(“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一.形成背景(从盟友到对手)
资本主义世界
西欧、日本: 普遍衰落
美国: 拥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成为 资本主义世界头号霸主
社会主义世界
苏联: 成为唯一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 军事大国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越南战争也许是一 场悲剧,美国本来是根本不应该闯进去的。”
美国侵略越南南方 受伤的美军士兵
冷战的影响
积极 影响
1.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1.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消极 影响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3.破坏了世界的和平,爆发了局部的“热战”
补充:美苏争霸
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 态势:既有缓和,又有紧张的一面,但战略优势
仍在美国 表现:缓和: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
紧张:① “柏林墙”的修筑 ② “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
态势: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表现:苏联:军事实力上超过美国,1979年入侵 阿富汗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人教版】课件

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从盟友到对手
1、二战后期,雅尔塔体 系的确立。 2、二战结束,美苏合作 的共同基础不复存在。
3、二战后,世界政治力 量对比的变化。
4、美苏社会制度和国家 利益的矛盾日益加剧。
从一切能得到的指数 苏联虽在二战期间受 看,……美国是世界上最强 到严重破坏,但它的军 大的国家。许多美国人,包 事力量却大大增强,仅 括政府中的主要人物,都认 次于美国,且远远超过 为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力量 其他国家。战后苏军驻 命令全世界朝着美国式的民 主资本主义方向走去。 扎在从欧洲中部的易北 ——斯蒂芬· 安布 河到亚洲的三八线的广 罗斯《全球主义的兴起》 大地区。
丘吉尔铁幕演说(1946)
——“冷战”的最初信号
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
——“冷战”开始的标志
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 美苏两大集团势均力敌
பைடு நூலகம்
美国为推行“冷战”采取了哪些 措施?苏联又做出了怎样的回应?
• 苏联的应对措施 • 美国的“冷战”政 策 政治 • 1、共产党情报局
• 1、杜鲁门主义 经济 • 2、马歇尔计划 军事 • 3、成立“北约” • 3、成立“华约” • 2、经济互助委员会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传统以 欧洲 为中心 二战后 美苏 20世纪90年代以后 “一超多强”,
两极格局
多极化趋势加强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 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从盟友到对手
• 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 三、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表现
——“冷战”
• 四、两极格局的影响
为什么说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课件 (共25张ppt)

杜鲁门
美国为首的 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
除武装进攻外的 一切敌对行动
敌对进攻
苏联为首 的社会主
义国家
二、美苏“冷战”
1.美国“冷战”政策
无论是谁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 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 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 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 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提出问题】从这些孩子的眼神中,我们能体会到两极对 峙对世界局势产生怎样的消极影响?
材料九 阅读下列三幅图片:
【提出问题】在这些孩子的眼神中,反映出两 极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提出问题】“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产 生了什么影响?
【探究】在“冷战”的阴影下,国际关系中 发生了德国分裂、朝鲜分裂、越南战争、古 巴导弹危机。从以上四件事情的发生和解决 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美、苏强普大遍,衰西落欧衰落
1210万 1140万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 吉思汗、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 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 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杜鲁门
美国企图称霸世界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 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苏联人民必须对 战争有所准备。 ——斯大林
丘吉尔演说中的“铁幕”指的是什么?
苏联及共产主义的势力
“冷战”兴起的背景: (1)雅尔塔体制奠定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战后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势均力敌。 (3)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冲突;两国在 国家利益上存在严重的冲突。 (4)“铁幕”演说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人教版】课件

苏联想扩大影响
美国想称霸世界
背景3:波茨美坦苏会国议家上利的益斯和大林意和识杜形鲁态门矛盾突显
背景4:世界人民对于战争的反思,要求和平
雅尔塔体系是指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 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 势力范围而建立起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背实景质5::雅美尔苏塔两会分议天奠下定基础
背景2: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苏势均力敌
“现在和过 去不同了: 无论谁占领 了土地,也 就在那里强 加它自己的 社会制度。 不可能有别 的情况。” ——斯大林
“美国今天是 一个强大的国 家,没有任何 一个国家比它 强大。这意味 着,我们拥有 这样的力量, 就得挑起领导 的担子并承担 责任。”
——杜鲁门
【本课图解】
冷战:朝鲜分裂 热战:朝鲜和越 南战争
资 本
杜鲁门主义 欧
主 义 阵
美 国
营
西 欧
马歇尔计划 北约 西德
洲 冷 战
共产党和 工人党情报局
经互会 华约
东德
社
会
东 欧
苏 联
主 义 阵 营
冷战:古巴 导弹危机
1.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B 北约与华约对峙
3、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 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 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 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和平砥柱》
二、“牛”争“熊”斗竞争锋 (过程)
1.“冷战”的含义: 发起者 “冷战”:以对美象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板门店谈判
美军司令克拉克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日内瓦会议会场(1954年) 在日内瓦会议上,签订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 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法军撤出越南。
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美国侵略军在越南
1973年,美国同越南北方政府签订停战协定, 美国从越南撤军。
古 巴 导 弹 事 件
出现两大集团对峙,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949年:德国分裂(1961年修建柏林墙) 1950 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并派舰 队驶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1961—1973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1962年:发生“古巴导弹危机”
“冷战”的影响:
两强相争,带来国际 局势的动荡与不安,但 两强对峙,实力相当, 谁也不敢轻易动手,世 界局势相对稳定。
美飞机和军舰在监视苏联的货船。
载有进攻性导弹的苏联舰艇从古巴返航。
再 见
丘吉尔在杜鲁门 的陪同下前往富 尔敦发表演说
“铁幕”一词的由来 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在富尔 敦发表演说: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 落下来”,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冷战”演说
马歇尔Biblioteka “杜鲁门主义” 提出后不久,美 国国务卿马歇尔 提出了援助西欧 的“欧洲复兴计 划”,即“马歇 尔计划”。这是 “杜鲁门主义” 的一次大规模运 用。
什么是冷战?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 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 行动。
二、美苏冷战——两极格局下的对峙
1946年,丘吉尔发表反共演说
——“冷战”信号
1947年,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 主义”政策
必修1课件: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新人教版)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算法初步、统计、概率的基础知识。1.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中学数学中的算法内容和其他内容是密切联系在一 起的, 比如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数列的求和等。具体来说,需要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含义,理解算法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算法语句,并了解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在本教科书中,首先通过实例明确了算法的含义,然后结合具体算法介绍了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和循环,以及基本的
挑拨者的立场上的,而且丘吉尔先生在这里并不是孤立 算法语句,最后集中介绍了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排序、进位制等典型的几个算法问题,力求表现算法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算法意识。2.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面临形形色色的问题,把问题用数量化的形式表示,是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基础。对于数量化表示的问题,需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答问题。统计学是研究 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本教科书主要介绍最基本的获取样本数据的方法,以及几种从样本数据中提取信息的统计方法,其中包括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及数字特征和线性回归等内容。本教科书介绍的统计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抽样 调查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侧重点放在了介绍获得高质量样本的方法、 方便样本的缺点以及随机样本的简单性质上。教科书首先通过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统计数据,通过边框的问题和探究栏目引导学生思考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必要性,以及样本的代表性问题。为强化样本代表性的重要性,教科书通过一个著名的预测结果出错的案例,使学生体会抽样不是简单的从总体中取出几个个体的问题,它关系到最后的统计分析结果是 否可靠。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进了随机样本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情景引入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方法,介绍了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最后,通过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三种随机抽样方法的优缺点。3.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型,同时为 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能通过实验、计算器(机)模拟估计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 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比例,引出了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给出试验结果的统计表和直观的折线图,使学生观察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从而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概率的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从几方面解释概率的意义, 并通过掷硬币和掷骰子的试验,引入古典概型,通过转盘游戏引入几何概型。分别介绍了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的方法,以及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估计圆周率的值、近似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
挑拨者的立场上的,而且丘吉尔先生在这里并不是孤立 算法语句,最后集中介绍了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排序、进位制等典型的几个算法问题,力求表现算法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算法意识。2.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面临形形色色的问题,把问题用数量化的形式表示,是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基础。对于数量化表示的问题,需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答问题。统计学是研究 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本教科书主要介绍最基本的获取样本数据的方法,以及几种从样本数据中提取信息的统计方法,其中包括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及数字特征和线性回归等内容。本教科书介绍的统计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抽样 调查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侧重点放在了介绍获得高质量样本的方法、 方便样本的缺点以及随机样本的简单性质上。教科书首先通过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统计数据,通过边框的问题和探究栏目引导学生思考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必要性,以及样本的代表性问题。为强化样本代表性的重要性,教科书通过一个著名的预测结果出错的案例,使学生体会抽样不是简单的从总体中取出几个个体的问题,它关系到最后的统计分析结果是 否可靠。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进了随机样本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情景引入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方法,介绍了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最后,通过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三种随机抽样方法的优缺点。3.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型,同时为 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能通过实验、计算器(机)模拟估计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 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比例,引出了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给出试验结果的统计表和直观的折线图,使学生观察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从而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概率的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从几方面解释概率的意义, 并通过掷硬币和掷骰子的试验,引入古典概型,通过转盘游戏引入几何概型。分别介绍了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的方法,以及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估计圆周率的值、近似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美苏在政治、经济和军事 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对抗行动 导致两极格局的形成?
※ 美苏“冷战”
“铁幕演说”拉开序幕 自主学习
阵营 领域
政治
经济
军事
美苏“冷战”开始
1947年杜鲁门 共产党和工人 主义(标志) 党情报局
1947年马歇尔 1949年经济互
计划
助委员会
1949年北约
1955年华约
两极对峙的形成
飞机 1941-45产19.2万架 1943-45年均产4万架
航母 美国30艘确(立19了45.称8)霸 无(1958年才有)
核武器 世1界945的年爆全炸球原战子略弹 1949年爆炸原子弹
军事基 地
亚非欧近500个 苏驻扎联西努起力易八扩北线河大东自至己三
钢产量 5.11亿吨(1939-45) 在0.世93亿界吨上(的19影39-响45)
怎样评价“冷战”?全面、辩证的看待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ຫໍສະໝຸດ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两强相争
材料三:较量
材料四:侵越战争 材料五:火箭上天、计算机等科学发明问世
我们或许可以争辩,两极体制 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抑 或发展起一种稳定机制。
——理查德·W·布利德 《20世纪史》
冷战:朝鲜分裂 热战:朝鲜和越 南战争
冰岛
中立国
北约成员国
挪
华约成员国
威
英
丹
麦
国
联 邦
民 德
波
兰
德
法
国国 瑞士
苏联
西班牙
阿
尔
巴
尼 亚
土耳其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两极格局的影响)
自主学习:结合书本P120内容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共27张PPT)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的实施(1947)
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 织的成立(1949)
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 会(1949)
军事上:华沙条约组织 的成立(1955)
二、看两大巨人如何剑拔弩张(两极格局形成过程)
阅读材料并结合书本P119,回答问题:
材料八: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 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 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二战后,法西斯德国被彻底打垮,沦为战败国,国 土为盟军占领,殖民地被剥夺殆尽,国外市场和海外投 资也全部丧失。
在日本,原子弹爆炸过后,广岛市区变成一片废墟。
一、探昔日盟友缘何反目成仇(两极格局形成背景)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在经济、军事、政治上的实力
经 济
工业产量占世界2/3 出口贸易占世界1/3 黄金储备占世界3/4
【归纳总结】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 1、基础: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2、实力: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 对比。 3、根本:美苏在社会制度、国家利益上的矛 盾。
课堂练习
1、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
取代的标志是
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B.联合国的成立
C.关贸总协定成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3.客观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
雅尔塔 体系确立
奠定 框架
形成过程 两极世界的形成
美国 “冷 战”
苏联 对抗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成立
情报局 经互会 华约成立
朝鲜分裂
德国分裂
形成影响
世界局势 紧张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共12张PPT)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 意识形态差异的竞争和国家利益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美苏为什么不是热战而是冷战?
1.残酷的二战刚结束,世界人民都不想 再陷入水深火热中,美苏也希望尽快恢 复经济。 2.两国势力均衡,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3.核武器的出现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2、转变的过程
材料二:
──斯蒂芬·安布罗斯《全球主义的兴起》
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
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
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 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美苏的想法分别是什么?
——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1946年)
他们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演说词(部分):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
〔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 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 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 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 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 都城……(西欧)不仅以 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 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 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 控制。
Hale Waihona Puke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美
遏制共产主义 铁幕
强烈谴责
苏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美苏从盟友到对手的演变过程: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
战后西欧日本等国的衰落,美苏国力增强
两国争当世界霸主
丘吉尔“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 出台
(2)世界主要国家力量的对比
西欧 消耗兵力、财力
衰落
美国
大发战争财
企图成为 世界霸主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21张ppt)

2、表现:
冷战
欧洲:德国分裂(1949) 亚洲:朝鲜半岛分裂(1948)
(重点欧洲) 美洲: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热战
(重点亚洲)
亚洲:朝鲜战争(1950 — 1953) 亚洲:越南战争(1961—1973)
3、影响:
(1)积极: ①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世界总体保持和平; ②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亚非拉国家掀起了不结盟运动,促进第三世界崛起。
(2)消极:
①恶化了国际关系(两大阵营对峙); ②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③局部战争不断,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
探究: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 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②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③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 “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界各地有驻军;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并拥有占世界3/4的黄金储备量。
杜鲁门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 家比它强大。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 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材 事实料力仅3次:主于要(美苏国国联;家二苏战军政后驻治)扎拥在力有欧量世亚界许对上多比最地强区发大;生的19陆变49军年化,苏整联个爆军
高二历史复习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课标及其解读
【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 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 基础知识梳理
【时空坐标】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P120学思之窗
北约成立 (1)时间、国家、地点、条约 1949年,美国等12国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 洋公约》,建立了、、、 (2)性质 :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3)影响 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 冷战的程度 华约成立 (1)时间、国家、地点、条约 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 助条约》,被通称为“华沙条约”,根据条约建立了华沙 条约组织 (2)影响 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二、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冷战”
1、“冷战”开始 2、“冷战”概念 3、“冷战”的表现
1、冷战开始:
(1)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 的出台,表明 美国公开放弃 同苏联合作的 政策,标志着 “冷战”的正 式开始。
美国总统哈瑞· 杜鲁门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 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 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 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 运。 ——杜鲁门在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 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
务卿马歇尔借出席哈佛大学 毕业典礼并接受名誉学位的 机会,提出美国帮助欧洲复 兴的建议,即“马歇尔计划”。 讨论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会议 于7月12日至15日在巴黎举行, 除苏联及其东欧盟国以及西 班牙外的16个欧洲国家参加 美国国务 了会议。 卿马歇尔。
看一看 想一想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 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 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 称 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思考? “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共41张PPT)

“北约”的建立
1)成立
1949年, 美国 、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 的代表在 华盛顿 集会,签定了 北大西洋公约 《 》, 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布 鲁塞尔 。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重要行动, 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2)实质 是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军事政治集团;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3、“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
A、帮助欧洲各国复兴经济 B、美国借此进行资本输出 C、稳定欧洲资本主义秩序 D、以经济手段控制受援国,建立美国的霸权 4、美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北约的目的是( ) A、遏制苏联 C、镇压人民革命 B、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D、防止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
5、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英国前首相 帕默斯顿(1784~1865)
二、美苏“冷战”
1、信号:
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 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 问美国,在富尔敦发表演说: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 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 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 来。在这条线的背后,座落着 所有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首 都……所有的这些名城及其居 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 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 压控制。”
3、冷战的影响
积极影响
1、在半个世纪里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 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1、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消极影响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3、爆发了局部的“热战” ,破坏了世界的和平
【优秀课件】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件

朝鲜战争 1950
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怎样评价“冷战”?
材料一: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材料二: 两强相争
材料三:较量
材料四:侵越战争 材料五:火箭上天、计算机等科学发明问世
思维点睛:全面的、辩证的看待问题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A、积极影响 1、两大集团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2、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了世界科技的发展 B、消极影响 1、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世界分为两部分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3、局部“热战”,破坏世界的和平。
二、美苏“冷战”
称“马歇尔计划为
16个国家接受美国130多亿 “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 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 予,10%是贷款。 动”。 ——丘吉尔
(1948年--1950年)
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援助欧洲恢复经济 加强控制西欧 遏制苏联 称霸世界
二、美苏“冷战”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海报
美国想称霸世界
背景2:国际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突显。
苏联极力扩大 美国想称霸世界 对世界的影响
一、从盟友到对手 为什么是强调美苏争锋相对?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 2/3 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 1/3 的巨大的俄国熊,另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 牛,中间坐着一头可 最强大的陆军达1140万, 垄断了原子弹 年产作战飞机40000架, 拥有 1200多万军队 怜的英国小毛驴。”
1、战后失去合作基础
2、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认识: 国际关系政策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 ——根本原因
3、西欧衰落,美苏势均力敌 国家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 4、雅尔塔会议奠定基础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约翰·肯尼迪
同一争在不 胞道夺中止 分无点国在 离形上的柏 。的,台林
柏霸湾城 林权海, 墙主峡在 ,义,朝 造者在鲜 成设无的 领下数三 土一利八 分道益线 崩又的, ,
眺望封锁墙外的亲人
2、朝鲜半岛分裂(1948年):
是美苏冷战对抗的产物;
“三八线”与柏林墙并称冷战 “姊妹墙”;
朝鲜战争是二战后的第一次局部战争,也是 两大阵营间的第一次直接交锋;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 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 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战后初期的美国
垄断原子弹
•军队总数:1217.5万 •航母由7艘增至30艘 •世界各地建立480个军事基地
•控制操纵联合国
53.4%
工业产量
32.4%
出口贸易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世界货币制度
徽记和旗帜: 联合国的正式徽记是一个从北极看的
世界地图,周围环绕着橄榄枝。 联合国旗帜的底色为浅蓝色,正中的
图案是一个白色的联合国徽记。
联合国的宗旨
“铸 剑 为 犁” “手 握手 枪”
1、“冷战”的含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
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冷战”的原因:
西欧、日本衰落,外交唯美国马首是瞻; 军事、经济实力膨胀的美国欲称霸世界; 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发展壮大。
1945年 的广岛
1945年 的德国
法国在战争中损失一亿四千多万法郎,相当 于战前3年的全部生产总值。
英国在战争中损失兵力120万,消耗资金250 万英镑,外贸濒于停顿,黄金储备几乎枯竭,海 外投资也大部分变卖。战争结束时,国债高达 237亿英镑。
同一争在不 胞道夺中止 分无点国在 离形上的柏 。的,台林
柏霸湾城 林权海, 墙主峡在 ,义,朝 造者在鲜 成设无的 领下数三 土一利八 分道益线 崩又的, ,
眺望封锁墙外的亲人
2、朝鲜半岛分裂(1948年):
是美苏冷战对抗的产物;
“三八线”与柏林墙并称冷战 “姊妹墙”;
朝鲜战争是二战后的第一次局部战争,也是 两大阵营间的第一次直接交锋;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 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 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战后初期的美国
垄断原子弹
•军队总数:1217.5万 •航母由7艘增至30艘 •世界各地建立480个军事基地
•控制操纵联合国
53.4%
工业产量
32.4%
出口贸易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世界货币制度
徽记和旗帜: 联合国的正式徽记是一个从北极看的
世界地图,周围环绕着橄榄枝。 联合国旗帜的底色为浅蓝色,正中的
图案是一个白色的联合国徽记。
联合国的宗旨
“铸 剑 为 犁” “手 握手 枪”
1、“冷战”的含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
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冷战”的原因:
西欧、日本衰落,外交唯美国马首是瞻; 军事、经济实力膨胀的美国欲称霸世界; 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发展壮大。
1945年 的广岛
1945年 的德国
法国在战争中损失一亿四千多万法郎,相当 于战前3年的全部生产总值。
英国在战争中损失兵力120万,消耗资金250 万英镑,外贸濒于停顿,黄金储备几乎枯竭,海 外投资也大部分变卖。战争结束时,国债高达 237亿英镑。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共20张PPT)教育课件

●1.“冷战”的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美苏对抗采取“冷战”方式而不是直接发动
战争? ●3.为什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意味着“冷战的开始”? ●4.为什么说华约的成立意味着两极格局形成?
人教版的定义: 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
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人民版的定义: 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除诉诸战争之外的
华约
征。 苏联的其他盟战,世界局势紧张;
没有发生新的大战,世界总体和平。
三、感受:“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 冷 战 』 阴 影 下 的 芸 芸 众 生
自主学习3:(2)观察图片,谈谈你的感受。
四、反思:怎样让对抗走开
东边画廊:还有许多墙需要拆掉
研】
——杜鲁门 这次战争与以往不同,无论是谁占领一块领土,他都 会在所掌握的范围内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带到那里强制推行。
——斯大林
二、探源:同盟为什么成为对手
自主学习2: (3)从材料一、二中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吗?
材料二 美苏冲突大事记(部分) 1.在中东
1945年6月-1946年9月,苏多次要求土耳其的黑海海峡建 立军事基地。苏土关系紧张。1945年12月,伊朗苏占区成立 政权,伊朗面临分裂。对此,杜鲁门认为,“我们不应该再做 任何妥协”,“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 2.冷战政策的相继出台
二、探源:同盟为什么成为对手 自主学习2: (3)从材料一、二中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吗?
材料二 美苏冲突大事记(部分)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演讲称“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
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参见教 材119页第一段)。 【公众号:高中历史教研】
二、探源:同盟为什么成为对手
高中历史课件必修1《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建议教师根据实际 情况调整课件内容 确保与教学需求相 符合。
使用过程中请确保 计算机等设备正常 运行以免影响教学 效果。
课件中的图片、文 字等素材不得随意 修改、复制或用于 其他用途尊重知识 产权。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问题导向法:通过提出 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 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应用
讲解法: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四种方式。
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 方法。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教具或进行示范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 识的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课件必修1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 形成》
,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课件概述 03 课件内容 04 课件教学方法 05 课件评价与反馈
06 课件使用说明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课件概述
第二章
课件简介
课件主题:高中历 史必修1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适用对象:高中历 史教师和学生
课件内容
第三章
两极世界的形成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美国经济 实力膨胀成为 世界最大债权
国。
苏联在战争中 实力大增战后 成为美国最强 劲的竞争对手。
战后西欧国家 衰落美国成为 西欧国家的希
望和靠山。
两大阵营的形 成使得国际关 系格局由战前 的以欧洲为中 心转变为美苏
两极格局。
冷战的起源和发展
冷战的起源:二战后美国和苏联的对立 冷战的发展:从欧洲到亚洲从政治到经济 冷战的影响:对国际关系、政治、经济的影响 冷战的结束: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苏联解体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促进西欧经济恢复;扩大美国商品市场;加强 美国对西欧的控制;遏止了共产主义。
北约与华约:大 国控制的军事 政治集团
标志着两极格 局的正式形成。
悲剧的遗产—两极世界形成的影响
1952年,朝鲜 平壤
1967年,越南
展鹏县
1972年,德国 柏林
思考:从这些孩子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两 极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怎样的消极影响?
问题探究—马歇尔计划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 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 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 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 由制度存在。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促进经济恢复-稳定西欧资本主义—扶植控制西 欧—遏制共产主义
区局势紧张 二)客观上两极对峙,避免了新的世界 大战
冷 战 风 云
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首脑赫鲁晓夫和美 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悲剧的遗产—两极世界形成的影响
一)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加剧世界和地
区局势紧张 二)客观上两极对峙,避免了新的世界 大战 三) 客观上促进了二战后科技的发展
2、美苏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
上的矛盾
序幕
奠基
开始
形成
悲剧的形成-两极世界形成的过程
1、雅尔塔体系—奠基 2、美国的冷战 1)政治:杜鲁门主义 2)经济:马歇尔计划 3)军事:北约 3、苏联的反击
1947
1)政治:共产党情报局
2)经济:经互会
3)军事:华约
1949 1955
问题探究—马歇尔计划
目前的危机主要是战争对西欧经济、政治和社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件(共30张PPT)

它只是一堵墙 因为它,对面的亲戚和邻
居都不能往来 近30年间有239人试图翻
越而被处死
朝鲜的分裂(1948)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 共和国(北朝鲜) 北纬38度线
大韩民国(南韩)
三八线,南北朝鲜军事分界线,南方新铺了 小石头,北方的是黄沙。
2004年4月3日,朝鲜金刚山, 韩国探亲者洒泪告别朝鲜亲人
2006年,分离50多年的兄妹 短暂重逢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存在冲—突—。杜鲁门 苏联成为美国称霸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材料三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
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
况。
美苏两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的不同存在矛盾。 ——斯大林
合作探究: 1949年2月,美国某一官员说:“我们面对着
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的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 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 无疑是我国外交所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 我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 来解决。”
-[美]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下卷
“冷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分裂;
局部战争; 核战危机;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 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 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 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 •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 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 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矛盾、分歧— 相互信任—求同存异— 友谊与合作
世界需要交流与理解!
打造全球治理新理念
居都不能往来 近30年间有239人试图翻
越而被处死
朝鲜的分裂(1948)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 共和国(北朝鲜) 北纬38度线
大韩民国(南韩)
三八线,南北朝鲜军事分界线,南方新铺了 小石头,北方的是黄沙。
2004年4月3日,朝鲜金刚山, 韩国探亲者洒泪告别朝鲜亲人
2006年,分离50多年的兄妹 短暂重逢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存在冲—突—。杜鲁门 苏联成为美国称霸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材料三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
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
况。
美苏两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的不同存在矛盾。 ——斯大林
合作探究: 1949年2月,美国某一官员说:“我们面对着
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的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 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 无疑是我国外交所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 我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 来解决。”
-[美]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下卷
“冷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分裂;
局部战争; 核战危机;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 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 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 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 •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 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 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矛盾、分歧— 相互信任—求同存异— 友谊与合作
世界需要交流与理解!
打造全球治理新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 林 墙 的 拆 除
1953年7月27日,
朝鲜停战签字仪式 就在板门店举行。
板门店共同 警卫区。图中前 排的铁皮房就是 军事停战委员会 谈判会场,朝鲜 军事分界线横穿 其中。
1954年,越南北方解放。 图为胡志明(中)到达巴黎同
法国谈判越南独立问题。
1965年,美国海军
陆战队在越南岘港登陆。
2、“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有什么影响? 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转向公开对抗,向全球扩张。 它既是美国在 全球 扩张势力的宣言书,也是对 苏联 发动全面 “冷战” 的宣言书,又是冷战 全面开始 的 标志。 针对“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苏联有什么反应? 扶植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在东欧成立社会主义国家。
A
课堂 练习
2.标志“冷战”正式开始的是: A.“马歇尔计划” 的提出 B.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 C.两大阵营的出现 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
课堂 练习
3.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德国分裂 B.杜鲁门主义出现 C.北约组织建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D
课堂 练习
4.美国在对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同时, 对亚洲则是: A.扶助蒋介石挑起内战 B.发动了朝鲜战争 C.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 D.从亚洲撤退兵力充实欧洲
A
课堂 练习
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美国侵略越南
B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课堂 练习
6. 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 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欧衰落 前的50%。铁路运输大部遭到破坏,约50万建筑
物被毁。战争结束时,西欧国家普遍存在财政
危机,物资贫乏等问题,国民经济呈现出一片
衰微破败的现象。
战后美国力量介绍:
经济
工业产量占53.4% 出口贸易占32.4% 黄金储备占74.5%
军事
政治
武装部队300万 控制操纵联合国 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 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 拥有原子弹
古巴导弹事件的结局反映了什么?
USA USSR
2
1
课后小结
雅尔塔体系
背景 两 极 世 界 的 形 成 战后各国实力对比变化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 约 德国分裂 经互会 华 约
形成
影响
朝鲜分裂;越南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
课堂 练习
1.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 由一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 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军事集团 C. 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D. 由两大阵营分别组成的军事政治集团
B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冷战”中的“热战”
1、局部“热战”是指哪些战争?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2、结果如何? 美国失败。 3、它对美国的霸权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 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 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在此时在 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美格局形成
华沙条约组织建 立1955年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德国分裂 2、朝鲜分裂
3、侵越战争
4、古巴导弹危机
冷战的第
一次高潮
美苏采取分 裂德国政策
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先后合 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苏占区单独成立了德意志 民主共和国
眺望封锁墙外的亲人
柏林墙封网瞬间,一东 德士兵突然逃往西德。
二、美苏“冷战”
1、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2、表现: 美国 政治 杜鲁门主义 经济 马歇尔计划 军事 北约 苏联
帮助东欧建立 无产阶级政权 经互会 华约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 的代表在 华盛顿 集会,签订了《 北大西洋公约 》, 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得力工具,它 是遏制苏联的 军事政治 集团。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从盟友到对手
背景:
(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美苏均势。
(2)战争中美苏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
(3)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的国民财富减少了1/4,
对外贸易削减了2/3。
战争给法国经济造成1.4万亿法郎的惨重损失,
工业产值仅为战前水平的20%,农业产量降至战
中部的易北河到亚洲的三八线的广大地区。
苏联的强大引起了美国的不安
1946年,英 国前首相丘吉尔 访问美国,在富 尔敦发表演说, 称苏联进行扩张, “一幅横贯欧洲 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 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 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 力范围之内„„” 铁幕演说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苏联虽在二战期间受到严重破坏,但它的军 事力量却大大增强,军队人数到1945年5月接近 1140万,战后仍保留三四百万人。1943-1945年 每年平均生产12万门火炮、19390万发炮弹、3 万辆坦克、4万架飞机,这些数字仅次于美国, 但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战后苏军驻扎在从欧洲
冷战的开始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文:
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 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 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 1、美国之所以发起冷战,它的目的是什么? 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进而向全世界扩张。
冷战
“冷战”泛 指美苏之间除了 直接交战即 “热 战”以外的一切 敌对行动,包括 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前往富尔敦发表 《和平砥柱》演说。 相互攻击对方的 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 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 等。一般认为丘吉尔的《和平砥柱》演说是 “冷战”的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