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育学基础知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基础

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知识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

(1)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欸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所说的“德育”意思相同

3.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务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和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2)教育的社会属性

①永恒性

②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③继承性

④长期性

⑤相对独立性

⑥生产性

⑦民族性

4.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①学校教育者的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②教育者的目的:学习者

(2)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受教育者的积极活动是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

(3)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或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技术(手段),教育组织形,教育环境,等及其联系的总和。

①教育影响的重要性: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媒介。

(4)教育的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表现

①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

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世家影响的桥梁

③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5.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是体现天或者神的意志。中国的朱熹持这个观点

(2)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四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各人种的演化》),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①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的地位:是教育学史上那个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二点

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学说。。但其错误的把动物的学习活动等同于教育活动,把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混为一谈,及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也掩盖了教育的阶级性。(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疑是的模仿。这种观点忽略了教育的目的性,因而是不科学的。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苏联的教育学家提出,他是在批判生物起源学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6.教育的基本形态

(1)非正式教育、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3)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7.教育的功能

(1)根据作用对象不同区分: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

①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2)根据作用方向不同区分: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①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功能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3)根据作用呈现形式不同区分: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8.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其特征为

①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②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2)古代教育

①古代中国

1)4000年前的夏代就有了许欸下教育的雏形

2)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教育内容以礼乐为中心,包括礼、乐、射、御、书、术,通称六艺。

3)隋朝以后我国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是宋代及以后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也是科举考试的主要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至光绪31年(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②古代印度: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的教条是教育的指导思想,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的主要活动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婆罗门教和佛教都信封梵天,主张禁欲修行,但佛教关心大众,表现在教育上书要是广设庙宇,使教育面向群众,形成寺院学府的特色

③古代埃及

1)古王国末期已有宫廷学校,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2)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文士精通文字能写善书执掌治事权力。较受尊重,所以“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

3)“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额一大特征

④古代希腊、罗马

1)学生以学习文法为主,也学习拉丁文和修辞

2)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的两种著名教育体系。雅典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教育内容吩咐。教育方法灵活。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格。

⑤中世纪的西欧

1)两种封建的教育体系: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2)教会教育:由僧院学校或天主教学校担当,学习内容为神学、“七艺”(“三科”——文法,修辞学,辩证法,“四血”——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盲目服从圣书和僧侣教师的权威,学习方法是背诵,风行禁欲主义,实行严格的管理和体罚制度

3)骑士教育: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进行,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注重培养骑士效忠领主的品质、军事征战的本领以及附庸风雅的素养

⑥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1)这一时期教育的代表人物: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尼德兰的伊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这些思想家教育家都反对封建教育对儿童本性的压抑,认为应通过教育使人类天赋的身心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⑦古代社会教育额主要特征:等级性、工具性、专制型、道统性、象征性、刻板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近代教育,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③教育的世俗化

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

①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公共性,生产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创新性),国际性(全球性)

②20世纪后期呈现出新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

4)教育的多元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设备,教育手段,教育方法,

9.教育目的

(1)教育的目的的内涵:指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①广义的教育的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②狭义的教育的目的: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总的要求

(2)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调控功能

(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4)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②人自身的发展需要

③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治理的全面和谐中分的发展,好包括人道德的发展。

2)社会主义制度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早就全民啊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5)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①个人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其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