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育学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1、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笔记)

1、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笔记)

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概述 (4)1.1.1教育概念 (4)1.1.1.广义: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

(包括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动物界有学习,无教育41.1.2.狭义:指学校教育,由专门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记忆技巧:三有)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有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4)1.1.3.词源 (4)1.2.2教育要素 (4)1.2.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是“教”的主体。

.. 41.2.2.受教育者/学习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的主体41.2.3.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媒体、内容、手段活动方式、环境。

41.2.4.各要素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不同的教育元素变化及组合,形成多样的教育形态。

(4)1.3.2 教育形态 (4)1.3.1.教育系统自身标准 (4)1.3.2.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 (5)1.3.3.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特性 (6)1.4.1教育属性 (6)1.4.1.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

(教育的社会性)(动物的本能行为不属于教育。

) (6)1.4.2.社会属性(记忆口诀:相对永恒的历史阶级) (6)1.5.3基本规律 (7)1.5.1.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及教育与人的发展,详见第二章。

(7)2.教育发展 (7)2.1.1 教育起源(记忆技巧:神话最古老、本能生利息、心理仿孟禄、米凯爱劳动) (7)2.1.1.神话起源 (7)2.1.2.生物起源 (7)2.1.3.心理起源 (8)2.1.4.劳动起源 (8)2.1.5.需要起源 (8)2.1.6.生活起源 (8)2.2.2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8)2.2.1.原始社会特点(口诀:三没一目的一结合) (8)2.2.2.古代中国 (9)2.2.3.古代西方 (11)2.2.4.古代社会的教育特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口诀:街道专刻象)122.2.5.近代现代教育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教育生产劳动由分离到结合)(口诀:公义世法) (13)2.2.6.20 世纪后期教育/现代特点:(口诀:全民多现身) (13)2.3.3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3)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4)3.1.2 教育学概述 (14)3.1.1.概念: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143.1.2.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14)3.1.3.研究任务(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考编知识点pdf

教育学考编知识点pdf

1. 教育学基本理论:包括教育学发展历程、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

2. 教育心理学:包括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等方面的知识。

3. 教育政策法规:包括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政策、教育规章等方面的知识。

4. 教育经济学:包括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财政、教育成本等方面的知识。

5. 教育管理学:包括教育组织管理、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教育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6. 教育技术学:包括教育技术发展历程、教育技术应用、多媒体教学等方面的知识。

7. 课程与教学论:包括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知识。

8. 教育评价与测量:包括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教育测量的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9.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10. 教育史:包括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两大部分,主要涉及重要的教育事件、人物、思想等。

11. 教育教学实践:包括各科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实施等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

12. 教育科研方法:包括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过程和规范等方面的知识。

13.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探讨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人口变迁等方面的关系。

14. 教育与个体发展: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需求及其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15. 多元化教育与全纳教育:探讨多元化教育理念、文化多样性的维护,以及全纳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实践。

16. 教育信息化与技术应用:分析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变革作用。

17. 特殊教育与残障人士教育:研究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教育策略及残障人士的教育权益保障。

18. 教育国际化与跨文化交流:探讨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以及跨文化教育交流的意义和途径。

19. 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分析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及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和策略。

20. 教育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利用及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教育事业的长远规划。

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

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

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第一篇:教育学概论第一章:教育学的基础概念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1.1 教育学的定义1.2 教育学的特点1.3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2.1 古代教育思想2.2 现代教育思想2.3 教育学的兴起与发展3.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3.1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3.2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3.3 教育学的研究范式第二章:教育学的基本原理1. 教育的本质和目标1.1 教育的本质1.2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1.3 教育的批判性和开放性2. 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2.1 教育的社会作用2.2 教育的个人作用2.3 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3.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3.1 教育学的目的论3.2 教育学的过程论3.3 教育学的方法论第二篇:教育目标与课程设计第三章:教育目标的设定1. 教育目标的概念和特点1.1 教育目标的定义1.2 教育目标的特点1.3 教育目标的分类2. 教育目标的设定原则2.1 合理性原则2.2 可操作性原则2.3 可测量性原则3. 教育目标的制定和评价3.1 教育目标的制定过程3.2 教育目标的评价方法3.3 教育目标的调整与更新第四章:课程设计与实施1. 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1.1 课程设计的定义1.2 课程设计的原则1.3 课程设计的要素2. 课程设计的过程与方法2.1 课程设计的过程2.2 课程设计的方法2.3 课程设计的实施与评价3. 课程设计的发展趋势3.1 跨学科课程设计3.2 素质教育课程设计3.3 创新教育课程设计第三篇: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第五章: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1. 教学理论的定义和特点1.1 教学理论的定义1.2 教学理论的特点1.3 教学理论的科学性2. 教学理论的主要流派2.1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2.2 构造主义教学理论2.3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3. 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3.1 多元智能理论3.2 脑科学与教学3.3 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第六章: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1. 教学方法的基本分类1.1 教学方法的定义1.2 教学方法的分类1.3 教学方法的特点2.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原则2.1 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匹配2.2 学生特点与教学方法的匹配2.3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匹配3.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3.1 科技教育与教学方法创新3.2 课堂教学与教学方法改革3.3 教学方法对教师角色的影响第四篇:教育管理与评价第七章: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1. 教育管理的定义和特点1.1 教育管理的定义1.2 教育管理的特点1.3 教育管理的目标2. 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2.1 教育管理的层次结构2.2 教育管理的职能和任务2.3 教育管理的原则和方法3. 教育管理的关键问题3.1 教育管理与教育资源配置3.2 教育管理与组织机构3.3 教育管理与教育改革第八章: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1. 教育评价的定义和特点1.1 教育评价的定义1.2 教育评价的特点1.3 教育评价的目的2. 教育评价的分类和方法2.1 教育评价的分类2.2 教育评价的方法2.3 教育评价的质量标准3. 教育评价的改革和发展3.1 教育评价的改革背景3.2 教育评价的改革措施3.3 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结语通过对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的综合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教师方面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师方面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师方面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教育学知识1.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的定义、特点、目的、作用等。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以便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1.2 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是对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的理论。

包括教育发展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教学理论等。

教师需要熟悉教育学理论,以便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1.3 教育学研究方法教育学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以及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研究方法。

教师需要掌握教育学研究方法,以便进行教育研究和教学评估。

1.4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组织、计划、领导、协调和监督的管理活动。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管理和教育资源的利用。

1.5 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法规。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法规,以便遵守相关规定,保障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教学知识2.1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师需要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2.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2.3 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给予反馈。

教师需要掌握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以便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有效的反馈。

2.4 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

教师需要熟悉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最新研究成果,以便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2.5 教学素养教学素养是指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综合能力。

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执行能力、学生关怀能力等。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管理知识3.1 学生心理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学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管理和学生指导。

670教育学基础综合

670教育学基础综合

670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教育学基础的概述
1.1 教育学的定义
1.2 教育学的研究范畴
1.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育学的历史演变
2.1 古代教育学的兴起与发展
2.2 现代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2.3 当代教育学的新发展
三、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3.1 过程论教育学
3.1.1 美国教育学
3.1.2 俄罗斯教育学
3.2 结果论教育学
3.2.1 德国教育学
3.2.2 日本教育学
3.3 格局论教育学
3.3.1 英国教育学
3.3.2 法国教育学
3.4 人本主义教育学
四、教育学基础的研究领域
4.1 教育学的宗旨与目标论
4.2 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与科学性论
4.3 教育学基础的关键问题
五、教育学基础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5.1 教育学基础与教育活动的关系
5.2 教育学基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5.3 教育学基础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六、教育学基础的研究方法与手段
6.1 实地调查法
6.2 统计分析法
6.3 文献研究法
6.4 实验研究法
6.5 案例研究法
七、教育学基础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7.1 教育学基础的学科整合与跨学科研究7.2 教育学基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7.3 教育学基础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现代教育学第一讲基础知识

现代教育学第一讲基础知识
总结词
教育改革问题是指对现有的教育体制 、制度等进行改革和完善的问题,是 教育学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详细描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 的教育体制和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新的 形势和需求。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促 进教育公平,必须进行教育改革。但 改革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和阻力, 如利益冲突、观念障碍等。
THANKS
02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教育政策区的教育投入等。
03
社会各界的参与
教育公平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例如,企业可以提供奖学金
和实习机会,促进教育机会的平等;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公益教育项目,
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接受教育。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总结词
教育学学科体系包括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两大类。
详细描述
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主要涉及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 、课程与教学论等,这些学科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基 础和指导原则。而教育学应用学科则更加具体和实用, 如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特殊教育学等,这些学科 将教育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具体的教育问 题。同时,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起,教育学与其他学科 的交叉也日益增多,如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这 些交叉学科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方法。
详细描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 对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但 现实中却存在着诸多教育质量问题, 如教学质量不均衡、教育资源短缺、 教育方法陈旧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 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教育的 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解决方案
针对教育质量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 入手。首先,加强教育质量管理,建 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育质 量的持续提高。其次,加大教育投入 ,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优化教 育资源配置。此外,推进教育改革, 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满足社会和 学生发展的需求。

大二教育学需要背的知识点

大二教育学需要背的知识点

大二教育学需要背的知识点教育学是一门涉及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它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作为大二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教育学知识点,以帮助理解教育现象,指导实际教学。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二教育学需要背的知识点。

一、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一门科学,它以教育现象为基础,通过对教育活动的观察、研究和探索,寻求教育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以提高教育实践的效果。

2. 教育学的特点:- 实践性: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指导和改进实际教育工作;- 综合性:教育学跨学科研究,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多个学科;- 教育性:教育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学科。

二、教育学的分支学科1.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育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现象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3.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资和教育经济效益等经济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4. 教育法学:研究教育法规、教育法律和教育法律关系,以及教育法律对教育实践的约束;5. 教育管理学:研究学校组织、领导与管理,以提高学校组织的效能和学校办学水平。

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对象:指接受教育的人群,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等;2. 教育目标:指教育活动中所追求的人格培养和个体发展的目标;3. 教育内容:指通过教育实践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内容;4. 教育方法:指实施教育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四、教育学的理论流派1. 行为主义:强调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定向的刺激和反馈来培养有用的行为;2. 构造主义:认为知识是通过个体的建构过程获得的,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自主发展;3.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的塑造作用,教育应注重社会文化背景的培养;4. 人本主义: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实现个人潜能,重视人的主体性和尊重个体的意志。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1.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的科学,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2.教育学的目的和任务:教育学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合格公民和有创造力的人才。

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和探索教育发展规律,总结和提炼教育经验,为实践指导提供理论支持。

3.教育过程和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是指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教育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育评价的进行等。

教育内容是指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知识体系,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和学科领域,教育内容有所不同。

5.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心理规律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它包括学习理论、智力发展、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6.教育方法和教学评价:教育方法是指实施教育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等。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它有助于改进教育质量和提高教育效果。

7.教育制度和教育:教育制度是指教育组织和管理的体系和制度,包括学制、课程安排、教育经费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是指对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变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9.教育社会学和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关注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经济活动和资源分配的学科,它关注教育成本和效益的关系。

以上是教育学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它们构成了教育学的核心内容
和基本理论。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学讲义(完整版)

教育学讲义(完整版)

引言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教学方法、教育体系、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本讲义旨在系统概述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并提供教育实践中的指导原则。

本文将从教育的定义、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理论与方法、教育评估以及教育管理这五个大点展开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1.教育的定义1.1教育的概念和特征1.2教育的目标和意义1.3教育的类型和层次1.4教育的主要环节和过程1.5教育与其他社会实践的关系2.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2.1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2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2.3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教育特点与需求2.4学习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连结2.5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互动关系3.教学理论与方法3.1教学理论的发展与演变3.2教学方法的分类和特点3.3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的关系3.4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习风格的匹配问题3.5创新教育方法的实践与应用4.教育评估4.1教育评估的概念和意义4.2教育评估的目的与要求4.3教育评估的类型和方法4.4教育评估与课程改革的关系4.5教育评估结果的运用与反馈5.教育管理5.1教育管理的概念和内涵5.2教育管理的目标与职能5.3教育机构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5.4教育管理中的决策与领导5.5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与创新总结本文综述了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包括教育的定义、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理论与方法、教育评估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阐述,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为有效的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切实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实施。

希望本讲义能成为读者的重要学习资料,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也希望读者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幼儿教育学必背知识点大全(建议收藏)

幼儿教育学必背知识点大全(建议收藏)

幼儿教育学必背知识点大全一、幼儿教育学基础概念1.1 幼儿教育概念定义: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系统的启蒙教育,是整个人生教育的起点。

培养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促进其社会化过程。

目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个方面。

1.2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1.3.1 早期教育的意义脑部发育:科学研究表明,早期儿童大脑发育迅速,神经连接迅速形成和加强,抓住“关键期”对推动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

能力基础:在幼儿期,儿童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基础能力得到快速发展,早期教育能为后续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人格塑造:幼儿期是人格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良好的幼儿教育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1.3.2 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化:通过幼儿教育,儿童可以学习基本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培养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家庭与学校的桥梁:幼儿教育机构在促进家庭与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幼儿的发展特点2.1 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2.1.1 顺序性幼儿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粗糙到精细的发展顺序。

2.1.2 阶段性幼儿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和特点,如依恋期、自我意识形成期等。

2.1.3 差异性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存在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幼儿的独特性,因材施教。

2.2 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内容2.2.1 身体发展身体健康:幼儿体格发育迅速,体重、身高、头围等指标持续增长。

动作发展: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逐步协调发展,如跑、跳、画画、搭积木等。

2.2.2 认知发展语言发展:从单字到短句再到连贯的语言表述,词汇量不断增加。

感知觉发展: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逐步完善,感官知觉更加敏锐。

思维发展:思维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发展,逐步具备初步的分类和概括能力。

教资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教资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教资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教资考试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的重要考试,教育学是其中的一门科目。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方法、教育学理论和教育学应用四个方面,为大家介绍教资考试教育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活动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原理、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学等方面内容。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方法。

二、教育学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2. 历史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现象的研究,探讨教育的发展过程、规律。

3. 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现象和规律,寻找异同之处。

4. 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构建教育学理论,对教育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论总结。

三、教育学理论1. 教育目标理论:研究教育应实现的目标和意义。

2. 教育过程理论:研究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教学方法等。

3. 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教育成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4. 教育思想史:研究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四、教育学应用1. 教育管理:研究学校组织、教职工分配、教育资源配置等管理问题。

2.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教育教学的指导。

3. 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价值观念,指导教育实践。

4. 教育法学:研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法律案例,保障教育的合法权益。

总结: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

在教育学的考试中,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方法、理论和应用。

只有全面了解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才能顺利通过教资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由来: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教育三合力或者教育的基本形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主导),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1.1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了主导作用1.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1.3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中介,它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教育内容: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等教育手段:讲授法、演示法等4、教育的属性(单选、辨析)4.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比如:父母教育子女要孝敬老人。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及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考点:有目的——说明偶然习得的行为不属于教育。

培养人——说明动物界不存在教育社会活动——教育是在后天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先天本能不属于教育。

比如:婴儿吸奶属于先天本能,它不属于教育;4.2教育的社会属性(6种)✧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持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例如: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历史性: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不同,教育也就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内容和形式。

例如:汉代崇尚儒家思想,独尊儒术;秦代崇尚法家思想,焚书坑儒。

✧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前后相继,后一历史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历史时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

例如:“长善救失”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并未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过时。

✧长期性:是指在人才培养的周期上,时间比较长,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相对独立性:教育虽然会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但是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和政治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可能超前,也可能滞后。

海南教师招聘学科知识考试大纲

海南教师招聘学科知识考试大纲

海南教师招聘学科知识考试大纲引言概述:海南教师招聘学科知识考试大纲是海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教师招聘考试的科目范围和考试内容,对考生备考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海南教师招聘学科知识考试大纲。

正文内容:1. 教育学理论知识1.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3 教育学的主要学派1.4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5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2. 学科知识2.1 语文学科知识2.1.1 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2.1.2 语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2.1.3 语文教育的评价与改革2.1.4 语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2.1.5 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2.2 数学学科知识2.2.1 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2.2.2 数学教学的方法与策略2.2.3 数学教育的评价与改革2.2.4 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2.2.5 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2.3 英语学科知识2.3.1 英语教育的基本理论2.3.2 英语教学的方法与策略2.3.3 英语教育的评价与改革2.3.4 英语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2.3.5 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3. 教育法律法规3.1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3.2 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框架3.3 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3.4 教育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3.5 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与监督4. 课程与教学设计4.1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4.2 课程设计的步骤与方法4.3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4.4 教学设计的步骤与方法4.5 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评价与改进5. 教育评价与教育研究5.1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5.2 教育评价的方法与工具5.3 教育评价的原则与要求5.4 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5.5 教育研究的方法与步骤总结:综上所述,海南教师招聘学科知识考试大纲涵盖了教育学理论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法律法规、课程与教学设计以及教育评价与教育研究等五个大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重点掌握各个大点下的小点内容,深入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素养。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基础知识一、引言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涉及教育理论、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教育学基础知识进行全面介绍和讨论,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相关内容。

二、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组织等方面。

2. 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以按照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其中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

3. 教育学的重要性教育学对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三、教育思想史1. 教育思想史的概述教育思想史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发展历程的学科,它以不同哲学流派和著名教育家的思想为主线,探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变迁与发展。

2. 主要教育思想家及其代表作列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教育思想家及其代表作,比如古代的孔子《论语》、近代的杜威《民主与教育》等,以帮助考生深入了解教育思想的多样性和发展历程。

四、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的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中的心理过程、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关注学习和教学的心理机制,以及教育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2. 学习理论介绍不同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等,并举例说明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3. 学生发展理论介绍主要的学生发展理论,如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并分析其对教师的指导意义。

五、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必须熟悉和遵守的法律规定,包括宪法、教育法和教育行政法规等。

2. 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列举并解读教育法律法规中的重要内容,如教师资格要求、学生权益保护等,以帮助考生明确自己的职业责任和义务。

六、教育评价与教育研究方法1. 教育评价的意义和目的分析教育评价在教学改善和学生学业水平提高中的作用,同时介绍教育评价的方法和工具。

教育学知识点记忆口诀2024

教育学知识点记忆口诀2024

引言: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它涵盖了各种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方法学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学习教育学的学生来说,掌握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教育学的知识点,本文将介绍一种记忆教育学知识点的口诀方法。

概述:教育学知识点记忆口诀是一种通过将知识点转化为口诀的方式来加强记忆的方法。

通过将教育学的重要知识点转化为容易记忆的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记忆、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正文内容:一、教育学基础知识点1.1 教育目标与任务口诀:愿景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明确,效果明显。

1.2 教育规律口诀:因果循环,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1.3 教育环境口诀:空间适宜,人际和谐,氛围浓郁,资源充足。

1.4 教育方法口诀:启发引导,讲述示范,互动参与,体验反思。

1.5 教育评价口诀:全面客观,科学公正,定期反馈,动态调整。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2.1 学习理论口诀: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认同,构建主义。

2.2 发展理论口诀:泛感性期,敏感期,关键期,超感期。

2.3 学习障碍口诀:注意力困难,阅读困难,写作困难,人际交往困难。

2.4 学习动机口诀: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成就动机,归属动机。

2.5 教育咨询口诀:倾听理解,情感指导,资源支持,问题解决。

三、教育方法学知识点3.1 教育设计口诀:目标明确,内容有机,方法多样,评价合理。

3.2 教学组织口诀:准备充分,环节有序,激发兴趣,调动参与。

3.3 教学策略口诀:案例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课堂互动。

3.4 教学评价口诀:目标明确,方式多样,客观公正,针对性强。

3.5 教育创新口诀:思维开放,实践探索,反思改进,分享创新。

四、教育社会学知识点4.1 教育与社会口诀:教育反向,社会影响,教育制度,社会结构。

4.2 教育与文化口诀: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多元文化,全球化。

4.3 教育与家庭口诀:家庭教育,家长支持,教育资源,社会参与。

4.4 教育与社会阶层口诀:教育机会,社会流动,教育公平,社会发展。

教育学基础课程大纲

教育学基础课程大纲

教育学基础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教育学基础课程是教育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教育学基本概念、原理与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基础。

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教育学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和最新研究动态,培养学生的教育思维、研究能力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核心概念。

2. 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理论框架。

3. 熟悉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巧。

4. 了解教育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话题。

三、课程内容1.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1.1 教育学的定义与范畴1.2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关系1.3 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2.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2.1 教育学的学派与理论2.2 教育目标与价值观2.3 教育过程与教育评价2.4 教育发展与教育变革3. 教育学研究方法与技巧3.1 实证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 3.2 教育调查研究和实证研究设计 3.3 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技术3.4 教育统计与数据解读四、教学方法与评价1. 教学方法1.1 理论授课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1.2 教学讨论与小组合作学习1.3 教学实践与实地考察2. 评价方式2.1 平时表现与课堂参与2.2 个人或小组研究报告2.3 学期末综合考核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教育学导论》(著者:XXX)2. 参考书目:- 《教育学理论与实践》(著者:XXX)- 《教育研究方法与技巧》(著者:XXX)- 《教育学研究进展与前沿》(著者:XXX)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2. 第二周:教育学的定义与范畴3. 第三周: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关系4. 第四周: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5. ...6. 第十五周:学期末综合考核七、课程要求与考核标准1. 出勤:学生需按时参加课堂教学活动。

2. 作业:学生需按时完成布置的课后作业。

3. 课堂参与: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

4. 期中报告:学生需提交一份关于教育学某个领域研究的论文。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和教育规律的学科。

它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旨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整体素质。

教育学基础知识是理解教育学核心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征教育学是对教育活动进行研究与探索的学科,它关注教育的对象、目标、内容、方法和影响。

教育学的特征包括: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和系统性。

它通过分析教育现象和评价教育成果,为改进和创新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二、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分为多个学科分支,其中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和教育法学等。

每个分支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教育问题,丰富了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

三、教育学的核心概念1. 教育目标:教育活动的宗旨和发展方向,包括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 教育内容:涵盖了学科知识、技能、文化、道德和审美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教育课程的制定和实施。

3. 教育方法:指教育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等。

4.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和教育成果进行客观评判和反馈,帮助教育实践持续改进。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究教育问题,常见的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研究者需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选择和运用。

五、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1. 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学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帮助教育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育规律,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2. 促进教育改革: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引导教育制度的创新和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

3. 培养教育专业人才:教育学作为培养教育专业人才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教育思维和专业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

六、教育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教育学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教育学趋势包括:注重个性化教育、技术融入教学、创新教育模式和跨文化教育等。

2024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

2024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

2024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引言: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养拥有优秀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学专业人才,教育部精心制定了2024年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旨在全面提升教育学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一、教育学理论基础1.1教育学的概念和特点1.2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3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演进与发展二、教育心理学2.1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2学习理论与学习方式2.3个体差异与学习困难2.4心理健康与学生发展指导2.5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三、教育社会学3.1社会学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3.2社会结构与教育3.3学校与社会的关系3.4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教育变革与发展3.5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四、教育管理与领导4.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4.2学校领导与教育管理4.3教育管理理论与模式4.4教育管理的组织与实施4.5教育管理评估与改进五、课程与教学论5.1课程的概念和分类5.2课程编制与评价5.3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5.4教学方法与策略5.5教学设计与创新六、教育评价与测量6.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作用6.2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式6.3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4教育评价与测量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6.5教育评价与测量的质量保障七、教育技术与信息化7.1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7.2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7.3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7.4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7.5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的管理与评价八、教育法律与政策8.1教育法律制度与政策体系8.2教育法律与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内容8.3教育法律与政策的解读与适用8.4教育法律与政策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8.5教育法律与政策的监督与改进结语:本大纲旨在培养具备教育学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学专业人才,使其能够适应和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为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注:本大纲仅为示例,不代表真实的2024年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

教育学知识点(一)

教育学知识点(一)

教育学知识点
概述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规律的学科,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
须掌握的重要知识领域之一。

教育学知识点涉及到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等内容,对于了解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对人进行影响和引导,促使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基本
概念包括教育的对象、目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强调了促进个体自我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古代到现代,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学也逐步形成并完善。

古希腊的教育理念、中世纪的宗教教育、现代教育学派的兴起,都为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心理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探讨了学习、记忆、
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过程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

了解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够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方法学
教育方法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运用规律的学科,包括
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内容。

灵活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

结语
教育学知识点涵盖了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方法学等
内容,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领域。

通过深入学习和运用教育学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4年教育学基础

2024年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基础一、引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

在我国,教育学基础研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梳理教育学基础的相关概念、理论体系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参考。

二、教育学基础的概念与内涵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以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为基础,关注教育实践,探讨教育与社会、个体之间的关系。

2.教育学基础:教育学基础是指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它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分支学科,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3.教育学基础研究:教育学基础研究是指对教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研究。

它关注教育现象的本质、教育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旨在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育学基础的理论体系1.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本质、目的、价值、方法等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探讨教育与社会、个体之间的互动。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等方面,为教育实践提供心理依据。

3.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教育制度、教育公平等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与社会结构、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互动,探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经济效益等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投入与产出、教育市场、教育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经济依据。

四、教育学基础的发展趋势1.跨学科研究:随着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增加,教育学基础研究逐渐呈现出跨学科趋势。

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教育与其他领域(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的交叉研究,以揭示教育现象的多元规律。

2.实证研究:教育学基础研究越来越注重实证研究方法。

研究者们通过实验、调查、统计分析等手段,收集和分析教育数据,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知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1)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2)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欸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3)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所说的“德育”意思相同3.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务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和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永恒性②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③继承性④长期性⑤相对独立性⑥生产性⑦民族性4.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导者①学校教育者的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②教育者的目的:学习者(2)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受教育者的积极活动是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3)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或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技术(手段),教育组织形,教育环境,等及其联系的总和。

①教育影响的重要性: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媒介。

(4)教育的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表现①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世家影响的桥梁③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5.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是体现天或者神的意志。

中国的朱熹持这个观点(2)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四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各人种的演化》),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①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的地位:是教育学史上那个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二点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学说。

但其错误的把动物的学习活动等同于教育活动,把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混为一谈,及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也掩盖了教育的阶级性。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疑是的模仿。

这种观点忽略了教育的目的性,因而是不科学的。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苏联的教育学家提出,他是在批判生物起源学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6.教育的基本形态(1)非正式教育、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3)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7.教育的功能(1)根据作用对象不同区分: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①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2)根据作用方向不同区分:正向功能、负向功能①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功能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3)根据作用呈现形式不同区分:显性功能、隐性功能8.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

其特征为①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②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2)古代教育①古代中国1)4000年前的夏代就有了许欸下教育的雏形2)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教育内容以礼乐为中心,包括礼、乐、射、御、书、术,通称六艺。

3)隋朝以后我国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是宋代及以后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也是科举考试的主要依据。

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至光绪31年(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②古代印度: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婆罗门教的教条是教育的指导思想,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

教育的主要活动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婆罗门教和佛教都信封梵天,主张禁欲修行,但佛教关心大众,表现在教育上书要是广设庙宇,使教育面向群众,形成寺院学府的特色③古代埃及1)古王国末期已有宫廷学校,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2)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文士精通文字能写善书执掌治事权力。

较受尊重,所以“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

3)“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额一大特征④古代希腊、罗马1)学生以学习文法为主,也学习拉丁文和修辞2)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的两种著名教育体系。

雅典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教育内容吩咐。

教育方法灵活。

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格。

⑤中世纪的西欧1)两种封建的教育体系:教会教育、骑士教育2)教会教育:由僧院学校或天主教学校担当,学习内容为神学、“七艺”(“三科”——文法,修辞学,辩证法,“四血”——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盲目服从圣书和僧侣教师的权威,学习方法是背诵,风行禁欲主义,实行严格的管理和体罚制度3)骑士教育: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进行,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注重培养骑士效忠领主的品质、军事征战的本领以及附庸风雅的素养⑥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1)这一时期教育的代表人物: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尼德兰的伊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这些思想家教育家都反对封建教育对儿童本性的压抑,认为应通过教育使人类天赋的身心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⑦古代社会教育额主要特征:等级性、工具性、专制型、道统性、象征性、刻板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3)近代教育,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③教育的世俗化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4)20世纪以后的教育①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公共性,生产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创新性),国际性(全球性)②20世纪后期呈现出新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4)教育的多元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设备,教育手段,教育方法,9.教育目的(1)教育的目的的内涵:指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①广义的教育的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②狭义的教育的目的: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总的要求(2)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调控功能(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4)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②人自身的发展需要③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治理的全面和谐中分的发展,好包括人道德的发展。

2)社会主义制度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早就全民啊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①个人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其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

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其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②社会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

其代表人物: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那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③教育无目的论:主要是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的观点(6)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①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和谐发展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④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10.学校教育制度(1)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总和(2)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衔接与分工的关系。

(3)学校教育制度的重要性: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4)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之前的教育称为前制度化教育,而之后非正式非正规的教育为非制度化教育(5)旧中国的学制沿革①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并未实行②1904年的“癸卯学制”主要承袭日本学制,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该学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③191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是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该学制明令废除在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④1922年的“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壬戌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4)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5)决定着教育体制(6)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决定教育目的(4)决定着教育内容(5)决定教育体制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教育内容的选择(3)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二)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史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3.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2)学校文化①学校文化概述②校园文化③班级文化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孔子的教育思想①内容:孔子编制的《诗》《书》《礼》《易》《乐》《春秋》②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相结合,温故知新(2)孟子的教育思想:孟子持“性善论”,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础,教育额目的在于“明人伦”,提出“大丈夫”人格即: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3)荀子的教育思想: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4)墨家的教育思想: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额传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