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原文与译文

合集下载

礼记原文及译文

礼记原文及译文

礼记原文及译文原文:有子问於曾子曰:“问丧於夫子乎?”曰:“闻之矣。

丧欲速贫,死欲速朽。

”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

”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

”有子曰:“然。

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

”曾子以斯言告於子游。

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於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

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

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

’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

有子曰:‘然。

’有子曰:‘夫子制於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

’”译文:有子问曾子说:“向老师请教过守孝的事吗?”曾子回答:“听老师讲过。

父母死后心里不安宁,想赶快贫穷;死了想赶快腐烂。

”有子说:“这不是君子说的话。

”曾子说:“我是从老师那儿听来的。

”有子又说:“这不是君子说的话。

”曾子说:“我是和你说过这话的。

”有子承认:“确实是我说的。

那么老师一定有他自己的原话。

”曾子把这话告诉了子游。

子游说:“有子的话多么像老师的话啊!以前孔子居住在宋国,见桓司马为自己造石椁,三年没有造成。

孔子说:‘像他这样奢侈无度,死了不如快点烂掉好。

’希望死了快点烂掉,是针对桓司马说的。

南宫敬叔被罢官以后回国时,一定要带上宝玉去朝见国君。

孔子说:‘像他这样贪财,不如快点贫穷好。

’希望快点贫穷,是针对敬叔说的。

有子说:‘确实如此。

’又说:‘孔子在中都制定礼仪规定:有四寸厚的棺材,五寸厚的椁,由此表明他不想死后快速腐烂。

’”。

《礼记》大传原文及译文

《礼记》大传原文及译文

《礼记》大传原文及译文礼:不王不禘。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诸侯及其大祖,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干祫,及其高祖。

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

既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设奠于牧室。

遂率天下诸侯,执豆笾,逡奔走;追王大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不以卑临尊也。

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缪,别之以礼义,人道竭矣。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

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

五者一得于天下,民无不足、无不赡者。

五者,一物纰缪,民莫得其死。

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

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

名著,而男女有别。

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属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

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亦可谓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

六世,亲属竭矣。

其庶姓别于上,而戚单于下,昏姻可以通乎?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

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长幼,六曰从服。

从服有六:有属从,有徒从,有从有服而无服,有从无服而有服,有从重而轻,有从轻而重。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轻。

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名曰重。

一轻一重,其义然也。

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庶子不祭,明其宗也。

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

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

尊祖故敬宗。

敬宗,尊祖之义也。

有小宗而无大宗者,有大宗而无小宗者,有无宗亦莫之宗者,公子是也。

公子有宗道:公子之公,为其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适者,公子之宗道也。

《礼记》原文及译文

《礼记》原文及译文

《礼记》原文及译文前言《礼记》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讲述礼仪制度、礼仪范畴的重要典籍。

它是由前700多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的多个晋、鲁、齐、楚、秦、赵等诸侯国籍的文人所编纂的。

《礼记》一书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道德思想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礼记》原文及译文,并对一些重要内容进行解析。

原文及译文《礼记·大学》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仅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仅止于至善。

解析:《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这句话强调大学的根本在于明德,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指出大学之道的核心是追求至善,以达到实现人性的全面发展。

《礼记·中庸》原文:中庸之道,天下皆知,美而不伐,功成而弗居,不仁者不可以久处,不以,不可以长久处。

译文:中庸之道,天下人都知道,但不自夸;功成却不炫耀,不仁的人无法长久处于其中,不贯彻其中,也无法一直成功。

解析:《中庸》是《礼记》中的另一篇章,也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典籍之一。

这句话强调中庸之道是天下皆知的,但却不能自夸;追求成功,但不能炫耀。

不仁的人无法长久处于其中,因为中庸之道是包容与和谐的,只有和善、仁爱的人才能一直贯彻这条道路。

《礼记·礼运》原文:宜乎众矣,则不易于成也。

备乎众矣,则不易于毁也。

治乎众矣,则不易于乱也。

是故政莫大于得民心。

民莫重于食。

食非其饱,无以遂行其力;饮非其香,无以乐其性。

译文:如果符合民众的意愿,就不容易被推翻;如果广泛准备,就不容易被毁;如果治理得法,就不容易被搞乱。

因此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得到民心,而民众最关心的是食物。

如果没有足够的食物,人民就无法释放自己的力量;如果没有美味的饮食,人民也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

解析:《礼运》是《礼记》中的另一篇章,内容主要是探讨如何治理国家。

这句话强调了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得到民心,而“民以食为天”,食物供应的问题是一个国家必须认真处理的问题。

《礼记》课文原文及翻译

《礼记》课文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虽有佳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过别人然后才会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透彻,不通的地方。

所以,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有理解不透彻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中说道:“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礼记》全文及译文

《礼记》全文及译文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敖不可长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
曾子寝疾
子夏其子而丧其明
子柳之母死
成子高寝疾
晋献公之丧
吴侵陈
知悼子卒
陈子车死于卫 战于郎
孔子过泰山侧 鲁人有周丰也者 齐大饥
晋献文之成室 季孙之母死
阳门之介夫死
赵文子与叔誉观平九原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
发虑宪
玉不琢 不成器
虽有嘉肴
古之教者
大学始教
大学之教也
今之教者
大学之法
学者有四失
善歌者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 凡学之道
善学者
记问之学
良冶之子
古之学者
大德不官
凡音之起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礼以道其志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乐者,通伦理者也
乐者,异文合爱者也 乐者,天地之和也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
天地之道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 土敝则草木不长
德者,性之端也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夫乐者乐也
卫献公出奔。

《礼记》原文与译文

《礼记》原文与译文

《礼记》礼记·曲礼【原文】《曲礼》曰:毋不敬①,俨②若思,安定辞③。

安民哉!【注释】①敬:尊敬,严肃。

②俨:与"严"同,端正、庄重之意。

③辞:所说的话。

【译文】《曲礼》一书上说:凡事都不要不恭敬,态度要端庄持重而若有所思;言辞要详审而确定。

这样才能够使人信服。

【原文】敖①不可长,欲不可从②,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注释】①敖:与"傲"同,骄傲之意。

②从:与"纵"同,不加约束之意。

【译文】傲慢不可以滋长,欲望不可以不加约束,意志不可以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原文】贤者狎①而敬之,畏②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③。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很④毋求胜,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⑤,直而勿有。

【注释】①狎:与人亲近之意。

②畏:承认。

③安安:前一"安"是动词,满足之意;后一"安"是名词,指感到满足的事物。

迁:改变之意。

④很:与"狠"同,凶残的样子。

⑤质:肯定之意。

【译文】比我善良而能干的人要和他亲密而且敬重他,承认而又爱慕他。

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分辨出其短处;对于厌恶的人,也要能看出他的好处。

能积聚财富就要能分派财富以迁福于全民。

虽然适应于安乐显荣的地位,但也要能适应不同的地位。

遇到财物不随便取得,遇到危难也不随便逃避。

意见相反的,不要凶残压服人家;分派东西,不可要求多得。

自己也不肯定的事,不要乱作证明。

已经明白的事理,也不要自夸早已知道。

【原文】若夫坐如尸①,立如齐②。

礼从宜,使从俗。

【注释】①尸:活着的晚辈扮作先祖的样子代其祭寿的人。

古代有"尸居神位,坐必矜庄"的说法。

②齐:与"斋"通假,有斋戒之意。

【译文】如果进入成年,坐着就要像祭礼中的代为受祭的人一样端正,站着就要像斋戒一样肃穆恭敬。

礼要合乎事理,如同作为使者要入乡随俗一样。

《礼记》文言文翻译

《礼记》文言文翻译

《礼记·曲礼上》:子曰:“礼仪者,所以正身也。

无礼则不正,无仪则不敬。

夫礼者,敬人也。

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孔子说:“礼仪,是用来端正自己的。

没有礼仪,就不能端正;没有仪节,就不能尊敬。

礼仪,是用来尊敬别人的。

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常常尊敬他。

”《礼记·中庸》:子曰:“中庸之道,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庸之道,是最高的境界啊!人们已经很少能长时间坚持中庸之道了。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显扬光明品德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的人,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的人,首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的人,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的人,首先要真诚自己的意愿;想要真诚自己的意愿的人,首先要达到真正的智慧;达到真正的智慧在于推究事物的本质。

《礼记·礼运》: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孔子说:“大道的实施,天下为公。

选拔贤能,讲究诚信,修养和睦。

因此,人们不仅仅亲近自己的亲人,也不仅仅抚养自己的子女。

让老年人有所终老,壮年人有所贡献,幼年人有所成长,使孤寡、孤独、残疾的人都能得到照顾。

男子有分内的事,女子有归宿。

人们憎恶把财物扔在地上,但并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憎恶自己的力量不发挥出来,但并不一定要为自己谋取利益。

因此,阴谋诡计不会兴起,盗窃、混乱、凶恶的事情不会发生。

所以,大门可以不关,这就是大同世界。

《礼记》原文与译文

《礼记》原文与译文

WORD 格式可编辑《礼记》礼记·曲礼【原文】《曲礼》曰:毋不敬① , 俨②若思 , 安定辞③。

安民哉!【注释】①敬:尊敬 , 严肃。

②俨:与 " 严 " 同 , 端正、庄重之意。

③辞:所说的话。

【译文】《曲礼》一书上说:凡事都不要不恭敬 , 态度要端庄持重而若有所思 ; 言辞要详审而确定。

这样才能够使人信服。

【原文】敖①不可长 , 欲不可从② , 志不可满 , 乐不可极。

【注释】①敖:与 " 傲 " 同 , 骄傲之意。

②从:与 " 纵 " 同 , 不加约束之意。

【译文】傲慢不可以滋长, 欲望不可以不加约束, 意志不可以自满 , 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原文】贤者狎①而敬之 , 畏②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 , 憎而知其善。

积而能散 , 安安而能迁③。

临财毋苟得 , 临难毋苟免。

很④毋求胜 , 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⑤ , 直而勿有。

【注释】①狎:与人亲近之意。

②畏:承认。

③安安:前一 " 安 " 是动词 , 满足之意 ; 后一 " 安 " 是名词 , 指感到满足的事物。

迁:改变之意。

④很:与 " 狠 " 同 , 凶残的样子。

⑤质:肯定之意。

【译文】比我善良而能干的人要和他亲密而且敬重他 , 承认而又爱慕他。

对于自己所爱的人 , 要能分辨出其短处 ; 对于厌恶的人 , 也要能看出他的好处。

能积聚财富就要能分派财富以迁福于全民。

虽然适应于安乐显荣的地位 , 但也要能适应不同的地位。

遇到财物不随便取得 , 遇到危难也不随便逃避。

意见相反的 , 不要凶残压服人家 ; 分派东西 , 不可要求多得。

自己也不肯定的事 , 不要乱作证明。

已经明白的事理 , 也不要自夸早已知道。

专业技术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原文】若夫坐如尸① , 立如齐②。

礼从宜, 使从俗。

【注释】①尸:活着的晚辈扮作先祖的样子代其祭寿的人。

《礼记》原文与译文

《礼记》原文与译文

《礼记》礼记·曲礼【原文】《曲礼》曰:毋不敬①,俨②若思,安定辞③。

安民哉!【注释】①敬:尊敬,严肃。

②俨:与"严"同,端正、庄重之意。

③辞:所说的话。

【译文】《曲礼》一书上说:凡事都不要不恭敬,态度要端庄持重而若有所思;言辞要详审而确定。

这样才能够使人信服。

【原文】敖①不可长,欲不可从②,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注释】①敖:与"傲"同,骄傲之意。

②从:与"纵"同,不加约束之意。

【译文】傲慢不可以滋长,欲望不可以不加约束,意志不可以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原文】贤者狎①而敬之,畏②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③。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很④毋求胜,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⑤,直而勿有。

【注释】①狎:与人亲近之意。

②畏:承认。

③安安:前一"安"是动词,满足之意;后一"安"是名词,指感到满足的事物。

迁:改变之意。

④很:与"狠"同,凶残的样子。

⑤质:肯定之意。

【译文】比我善良而能干的人要和他亲密而且敬重他,承认而又爱慕他。

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分辨出其短处;对于厌恶的人,也要能看出他的好处。

能积聚财富就要能分派财富以迁福于全民。

虽然适应于安乐显荣的地位,但也要能适应不同的地位。

遇到财物不随便取得,遇到危难也不随便逃避。

意见相反的,不要凶残压服人家;分派东西,不可要求多得。

自己也不肯定的事,不要乱作证明。

已经明白的事理,也不要自夸早已知道。

【原文】若夫坐如尸①,立如齐②。

礼从宜,使从俗。

【注释】①尸:活着的晚辈扮作先祖的样子代其祭寿的人。

古代有"尸居神位,坐必矜庄"的说法。

②齐:与"斋"通假,有斋戒之意。

【译文】如果进入成年,坐着就要像祭礼中的代为受祭的人一样端正,站着就要像斋戒一样肃穆恭敬。

礼要合乎事理,如同作为使者要入乡随俗一样。

《礼记》全集及翻译[1]

《礼记》全集及翻译[1]
【译文】
晋献公想要杀掉他的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告诉申生说:“你为 什么不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对父亲说呢?”太子说:“不行。父亲有 骊姬才得安乐,我说出来会伤他的心。”重耳又说:“那么为什么 不逃走呢?”太子说:“不行。父亲会说我想谋害他。天下哪里有 没有国父的国家?再说我能逃到哪里去呢?”于是申生派人向狐突 告别说:“我申生有罪,没有听从您的忠告,以至于只有去死。我 不敢贪生怕死。虽然如此,但我们国君年纪老了,爱子年纪又小。 国家有许多忧患,您又不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如果您肯出来 为国君出谋划策,我就得到了您的恩惠,甘愿去死。”申生再拜叩 头行礼,接着自尽身亡。因此,人们送他溢号称“恭世子”。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 ——圣人的能耐有多大
发虑宪 ——使人们变聪明的利弊
玉不琢 不成器 ——学习是为了开发潜能
虽有嘉肴 ——实践出真知
古之教者 ——用制度确保教育的是实施
大学始教 ——做官从上学开始
大学之教也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
今之教者 ——对症下药治弊端
古之学者 ——于平易中见深刻
大德不官 ——立足根本才可随心所欲
凡音之起 ——音乐以情感为中心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音乐表现情感而不是形象
礼以道其志 ——音乐是治国安邦的工具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音乐可以察知世事人心
乐者,通伦理者也 ——文艺是一种工具
【读解】
有句古话说,“士为知己者死。”我们不知道鲁庄公是否是县 贲父和卜国的“知己者”,但他们是随从,负有保护国君的责任。 由于失职(事后才知道并非他们的过失),二人引咎赴死,战死在 沙场之上。
无论县贲父和卜国同鲁庄公的私人关系如何,他们忠于职守 的一个“忠”,却是感人至深的。出了事故,不是左推右塞,竭力 寻找客观原因,而是挺身而出,大胆承担责任,并以生命为代价来表白自己的忠诚和献身精神。能够这样做的人,古今往来大概并不多,如今尤其罕见。

《礼记》大学原文及译文

《礼记》大学原文及译文

《礼记》大学原文及译文《礼记》大学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諠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

礼记翻译及原文

礼记翻译及原文

礼记翻译及原文礼记翻译及原文《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所以小编今天为大家精挑细选几篇供大家欣赏,请看看吧。

《礼记》仲尼燕居原文仲尼燕居,子张、子贡、言游侍,纵言至于礼。

子曰:「居!女三人者,吾语女礼,使女以礼周流无不遍也。

」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何如?」子曰:「敬而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给;勇而不中礼,谓之逆。

」子曰:「给夺慈仁。

」子曰:「师,尔过;而商也不及。

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教也。

」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将何以为此中者也?」子曰:「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

」子贡退,言游进曰:「敢问礼也者,领恶而全好者与?」子曰:「然。

」「然则何如?」子曰:「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尝禘之礼,所以仁昭穆也;馈奠之礼,所以仁死丧也;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

」子曰:「明乎郊社之义、尝禘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是故,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

以之闺门之内有礼,故三族和也。

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也。

以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也。

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也。

是故,宫室得其度,量鼎得其象,味得其时,乐得其节,车得其式,鬼神得其飨,丧纪得其哀,辨说得其党,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得其宜。

」子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

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

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其何之?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若无礼则手足无所错,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

是故,以之居处,长幼失其别;闺门,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猎,戎事失其策;军旅,武功失其制;宫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时;乐,失其节;车,失其式;鬼神,失其飨;丧纪,失其哀;辩说,失其党;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宜。

如此,则无以祖洽于众也。

」子曰:「慎听之!女三人者,吾语女:礼犹有九焉,大飨有四焉。

《礼记》大传原文及译文

《礼记》大传原文及译文

《礼记》大传原文及译文《礼记》大传原文礼:不王不禘。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诸侯及其大祖,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干祫,及其高祖。

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

既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设奠于牧室。

遂率天下诸侯,执豆笾,逡奔走;追王大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不以卑临尊也。

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缪,别之以礼义,人道竭矣。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

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

五者一得于天下,民无不足、无不赡者。

五者,一物纰缪,民莫得其死。

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

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

名著,而男女有别。

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属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

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亦可谓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

六世,亲属竭矣。

其庶姓别于上,而戚单于下,昏姻可以通乎?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

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长幼,六曰从服。

从服有六:有属从,有徒从,有从有服而无服,有从无服而有服,有从重而轻,有从轻而重。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轻。

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名曰重。

一轻一重,其义然也。

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庶子不祭,明其宗也。

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

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

尊祖故敬宗。

敬宗,尊祖之义也。

有小宗而无大宗者,有大宗而无小宗者,有无宗亦莫之宗者,公子是也。

公子有宗道:公子之公,为其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适者,公子之宗道也。

古之学者—《礼记》原文、译文及评析

古之学者—《礼记》原文、译文及评析

古之学者—《礼记》原文、译文及评析古之学者①--于平易中见深刻原文:古之学者,比物丑类②。

鼓无当于无声③,五声弗得不知;水无当于五色④,五声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⑤,五声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⑥,五服弗得不亲。

注释:①本节选自《学记》。

②丑:比。

比物丑类:比较同类事物,以做到触类旁通。

③当:比得上。

声:指古代音乐中的宫、商、角、微、羽五大音阶。

④五色:青、黄、赤、白、黑五中颜色。

⑤五官:指人体的耳、目、鼻、口、心五种器官。

⑥五服:斩衰(cui)、齐(zi)衰、大功、小功、缌(si)麻五种丧服。

它们分别用以表示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译文:古代的学者,能够比较同类事物,从而触类旁通。

比如,鼓的声音虽然比不上五声,但是五声没有鼓声的配合,就不会和谐;水的颜色虽然不上五色,但是五色没有水来调和,就无法显现出来;学习虽然比不上五官,但是五官不经过训练,就发挥不了作用;教师虽然比不上五服之内的亲属,但是没有教师的教诲,五服内的亲属就不会亲密起来。

题解:儒家学者们很善于用浅显明白的事例来说明较为抽象的大道理,比如这一节的事例被用来说明通过对比而触类旁通的道理。

这种看法,很有点接近现代系统论的基本观点。

两个部分相加的和大于这两个部分。

通过比较得到的结果,可以成为一种具有激发力的诱因,使人把似乎不相关联的事物和知识联系起来,把分散的各个点,全部网络其俩。

从这一点来看,儒家学者中的确不乏充满智慧的聪明者,能够通过实践把一些深奥的道理想个透彻,用平易的语言表达得滴水不漏,还能具有现代意识。

这真的很不容易。

礼记原文及翻译

礼记原文及翻译

礼记原文及翻译礼记原文及翻译导语:《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

下面小编整理了礼记的原文以及翻译。

欢迎大家阅读。

《礼记》礼记·曲礼【原文】《曲礼》曰:毋不敬①,俨②若思,安定辞③。

安民哉!【注释】①敬:尊敬,严肃。

②俨:与"严"同,端正、庄重之意。

③辞:所说的话。

【译文】《曲礼》一书上说:凡事都不要不恭敬,态度要端庄持重而若有所思;言辞要详审而确定。

这样才能够使人信服。

【原文】敖①不可长,欲不可从②,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注释】①敖:与"傲"同,骄傲之意。

②从:与"纵"同,不加约束之意。

【译文】傲慢不可以滋长,欲望不可以不加约束,意志不可以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原文】贤者狎①而敬之,畏②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③。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很④毋求胜,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⑤,直而勿有。

【注释】①狎:与人亲近之意。

②畏:承认。

③安安:前一"安"是动词,满足之意;后一"安"是名词,指感到满足的事物。

迁:改变之意。

④很:与"狠"同,凶残的样子。

⑤质:肯定之意。

【译文】比我善良而能干的人要和他亲密而且敬重他,承认而又爱慕他。

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分辨出其短处;对于厌恶的人,也要能看出他的好处。

能积聚财富就要能分派财富以迁福于全民。

虽然适应于安乐显荣的地位,但也要能适应不同的地位。

遇到财物不随便取得,遇到危难也不随便逃避。

意见相反的,不要凶残压服人家;分派东西,不可要求多得。

自己也不肯定的事,不要乱作证明。

已经明白的事理,也不要自夸早已知道。

【原文】若夫坐如尸①,立如齐②。

礼从宜,使从俗。

【注释】①尸:活着的晚辈扮作先祖的样子代其祭寿的人。

古代有"尸居神位,坐必矜庄"的说法。

【国学典籍】《礼记》原文 译文

【国学典籍】《礼记》原文 译文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其内容涵
盖了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
宗教等。

下面是一些《礼记》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就
以此为美。

但是,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办,有时候就行
不通。

为了和谐而和谐,不用礼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原文:礼者,既视而远听,皆有法式。

以不可胜者求之,
以似不肖者求之。

译文:礼仪的实行,既要看它们的形式,又要听它们的声音,都是有一定规范的。

揣摩那些不可能达到的事去寻求礼仪,或者把不像礼仪的事当作礼仪,这都是不正确的。

原文: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译文:《曲礼》说:始终恭敬谨慎,如有所思,说话稳重,百姓就安定啦!
原文:凡为人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译文:凡侍奉父母的礼节:冬天要使他们温暖,夏天要使
他们清爽凉快;晚上要替他们铺好床铺,早晨要向他们请安。

原文:父召子,不在,侧声呼之;子命之,分坐。

译文:父亲招呼儿子,不在时可用声音呼唤;儿子召唤父
亲时则要声音高昂一些;父亲召唤儿子时,左右侍奉的人代
为应答;儿子召唤父亲时也须如此。

原文:君将适他,臣如致金玉货贝于君,则曰致马资于有司;若不欲受则曰:难备。

译文:君主将要出使他国时,臣子如要把金玉宝物呈献给
君主,就应说:向有关部门准备出使的用具;若不想献出宝
物就应说:难以准备齐全。

《礼记》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礼记》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礼记》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一、曲礼上原文: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白话文:曲礼说:“不要不恭敬,要严肃思考,言辞要稳定,这样就能安定民心。

”二、曲礼下原文:曲礼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白话文:曲礼说:“要广泛学习,详细询问,谨慎思考,明确辨别,坚定实践。

”三、檀弓上原文:子曰:“夫礼,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白话文:孔子说:“礼仪是用来确定亲疏关系、解决疑惑、区分同异、明确是非的。

”四、檀弓下原文: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白话文:孔子说:“礼仪的运用,以和谐为贵。

先王之道,以此为美,大小事情都要遵循。

如果有所不行,知道和谐而追求和谐,不以礼仪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五、王制原文:子曰:“王者,以礼乐治天下。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白话文:孔子说:“王者,用礼乐来治理天下。

音乐达到极致,人们就没有怨恨;礼仪达到极致,人们就不会争斗。

”六、月令原文: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

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仓龙,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白话文:孟春正月,太阳位于营室,傍晚参星在南方,早晨尾星在南方。

这个月的干支是甲乙,天帝是太皞,天神是句芒,对应的动物是鳞类,对应的音是角,音律对应太蔟,对应的数字是八,对应的味道是酸,对应的气味是膻,祭祀的是户,祭祀时先祭脾。

东风开始融化冰冻,冬眠的虫子开始活动,鱼开始上浮,水獭开始捕鱼,鸿雁开始迁徙。

天子住在青阳左边的房间,乘坐鸾车,驾驭青龙,车上插着青色的旗帜,穿着青色的衣服,佩戴着青色的玉器,吃的是麦子和羊肉,使用的器物是疏而通的。

《礼记》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续)七、礼运原文: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原文及译

礼记原文及译

敖不可长——做人治学的准则【原文】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迁。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很毋求胜,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译文】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

享乐不可达到极点。

对于贤能的人要亲近并敬重,要敬畏并爱戴。

对于所爱的人要了解他的恶德,对于憎恨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能积聚财富,但又能分派济贫;能适应平安稳定,又能适应变化不定。

遇到财物不要随便获得,遇到危难不应苟且逃避。

争执不要求胜,分派不要求多。

不懂的事不要下断语,已明白的事不要自夸知道。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生命与孝道之间的选择【原文】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

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

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

”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

君谓我欲弑君也。

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

申生不敢爱其死。

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

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

”再拜稽首,乃卒。

是以为恭世子也。

【译文】晋献公想要杀掉他的太子申生。

公子重耳告诉申生说:“你为什么不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对父亲说呢?”太子说:“不行。

父亲有骊姬才得安乐,我说出来会伤他的心。

”重耳又说:“那么为什么不逃走呢?”太子说:“不行。

父亲会说我想谋害他。

天下哪里有没有国父的国家?再说我能逃到哪里去呢?”于是申生派人向狐突告别说:“我申生有罪,没有听从您的忠告,以至于只有去死。

我不敢贪生怕死。

虽然如此,但我们国君年纪老了,爱子年纪又小。

国家有许多忧患,您又不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

如果您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我就得到了您的恩惠,甘愿去死。

”申生再拜叩头行礼,接着自尽身亡。

因此,人们送他溢号称“恭世子”。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引咎自责的敬业精神【原文】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县贲父御,卜国为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记》礼记·曲礼【原文】《曲礼》曰:毋不敬①,俨②若思,安定辞③。

安民哉!ﻫ【注释】①敬:尊敬,严肃。

ﻫ②俨:与”严"同,端正、庄重之意。

ﻫ③辞:所说的话。

【译文】《曲礼》一书上说:凡事都不要不恭敬,态度要端庄持重而若有所思;言辞要详审而确定。

这样才能够使人信服。

【原文】ﻫ敖①不可长,欲不可从②,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注释】ﻫ①敖:与"傲”同,骄傲之意。

ﻫ②从:与"纵"同,不加约束之意。

【译文】傲慢不可以滋长,欲望不可以不加约束,意志不可以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原文】ﻫ贤者狎①而敬之,畏②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③.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很④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⑤,直而勿有。

ﻫ【注释】①狎:与人亲近之意。

ﻫ②畏:承认。

③安安:前一"安”是动词,满足之意;后一"安"是名词,指感到满足的事物.迁:改变之意.ﻫ④很:与”狠”同,凶残的样子.ﻫ⑤质:肯定之意。

ﻫ【译文】比我善良而能干的人要和他亲密而且敬重他,承认而又爱慕他。

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分辨出其短处;对于厌恶的人,也要能看出他的好处。

能积聚财富就要能分派财富以迁福于全民。

虽然适应于安乐显荣的地位,但也要能适应不同的地位.遇到财物不随便取得,遇到危难也不随便逃避.意见相反的,不要凶残压服人家;分派东西,不可要求多得。

自己也不肯定的事,不要乱作证明.已经明白的事理,也不要自夸早已知道.【原文】ﻫ若夫坐如尸①,立如齐②。

礼从宜,使从俗。

【注释】①尸:活着的晚辈扮作先祖的样子代其祭寿的人。

古代有"尸居神位,坐必矜庄"的说法.ﻫ②齐:与"斋"通假,有斋戒之意。

ﻫ【译文】ﻫ如果进入成年,坐着就要像祭礼中的代为受祭的人一样端正,站着就要像斋戒一样肃穆恭敬。

礼要合乎事理,如同作为使者要入乡随俗一样。

【原文】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①人,不辞费。

礼,不逾节②,不侵侮,不好狎③.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

礼,闻取于人④,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注释】①说:与”悦”通假,让人高兴的意思。

ﻫ②节:有节制,有限度。

ﻫ③狎:不恭敬的样子。

④取于人:向……请教的意思。

【译文】ﻫ礼是用来区分人与人关系上的亲疏,判断事情之嫌疑,分辨物类的同异,分明道理之是非的。

依礼而说:不可以随便讨人喜欢,不可以说些做不到的话。

依礼则行为不越轨,有节制,不侵犯侮慢别人,也不随便不恭敬别人。

自己时常警惕振作,实践自己说过的话,这可称为完美的品行。

品行修整而言行一致,这就是礼的实质。

依礼而言,听说它是被人取法的,没听说它主动去向人取法什么。

所以礼只听说愿学者来学,没听说知礼的人去别人那里传授。

【原文】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①,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②,非礼不亲;班③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④节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⑤.是故,圣人作⑥,为⑦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ﻫ【注释】ﻫ①正俗:使动用法,使风俗端正的意思。

②宦学事师:”宦"是做官后的学习,”学"是未做官之前的学习。

这两个时期的学习都要跟从老师,即是”事师",故”宦"、”学”两字连用。

③班:分层次等级之意.④撙:有意克制的意思。

ﻫ⑤麀:与”优"同音,原指雌鹿,在这里通指雌性兽类.ﻫ⑥作:产生之意。

ﻫ⑦为:产生并使用之意.ﻫ【译文】ﻫ道德仁义,没有礼就不能得到体现;教育训导,使风俗端正,没有礼就不能完备地推行;分辨事理,判明诉讼,没有礼就不能正确地裁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没有礼就不能确定关系地位;做官求学,没有礼就不能使师长弟子关系亲敬;朝廷的职位,军队的组织,就官任职,执行法令,没有礼就不能确立威严,使人服从;祈求福禄,常行的祭祀,供奉鬼神,没有礼,就不能表现出诚意庄重。

所以,君子做到恭敬合度,退让有法以明确礼的意义。

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

现在的人如果不讲求礼,虽能说话,不是和禽兽有同样的心吗?只有禽兽没有礼可言,所以才会父子共妻。

所以才有圣人产生礼仪来教诲人们,使人们有了礼,知道用礼把自己同禽兽区别开来。

【原文】太上①贵德,其次务施报。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②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而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而志不慑③。

【注释】ﻫ①太上:指的是古代的三皇五帝.ﻫ②负贩者:用肩挑着东西做买卖的人,通常认为他们道德水平低下,利欲熏心。

事实并不尽然.③慑:胆小之意。

【译文】上古时代,人心非常淳朴,凡事想做就做,只重老实,没有什么准则。

到了文明进步时代,就讲究行为效果,凡是得到别人的恩惠,就要报答别人的恩惠。

因此行为准则中就含"施”与"报"的作用,凡是受别人恩惠而不报答,则不合乎礼;受人报答而没有恩惠给人,也是不合于礼.有了这种礼,人与人的关系,才能平衡安定,反之,就要发生危险。

所以说:礼不可以不学习。

礼的精神在于克制自己而尊重别人。

虽然是微贱之辈,犹有可尊重的人,更不要说富贵的人们了。

唯是,富贵的人懂得爱好礼,才不至于骄傲而淫侈;贫贱的人懂得礼,则其居心也不至于卑怯而无所措其手足。

【原文】ﻫ人生十年曰幼,学。

二十曰弱①,冠②。

三十曰壮,有室。

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③,服④官政。

六十曰耆⑤,指使。

七十曰老,而传⑥。

八十、九十曰耄⑦,七年曰悼。

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⑧。

【注释】ﻫ①弱:身体还未完全成熟。

ﻫ②冠:古人中,二十岁的男子要行加冠之礼,从这时起,意味着已经长大成人。

ﻫ③艾:指艾草,形容人年纪大了,头发发白的颜色如艾草.ﻫ④服:担任,掌管之意。

⑤耆:与”齐”同音,年老之意。

ﻫ⑥传:分配家产,交代家事。

⑦耄:与"茂”同音,视力、听觉明显下降,活动能力也明显减退。

ﻫ⑧颐:赡养老人之意。

【译文】人从出生至十岁,可称为”幼",开始外出就做学。

到二十岁,学识经验虽还不够,但体力已近于成人,故可行加冠之礼,从此把他当做成人看待。

三十岁,体力已壮,可以结婚成家室。

到了四十岁,才称得上是强,可以入仕,服务于社会。

五十岁,才能已够老练,可以治理大众的事。

六十岁,体力开始衰弱,不宜从事体力劳动,但能凭经验指导别人。

七十岁已到告老的年龄,应将工作责任交付后人。

到了八九十岁,视力听力心力皆衰耗,可称为"耄"。

到了耄年的人和七岁天真可爱的儿童一样,即使犯了什么过错,都是可以原谅的,不施以刑罚。

若到了百岁,那是人生之极,只待人供养了.【原文】ﻫ大夫七十而致事①,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②;自称曰"老夫”,于其国则称名.越国而问焉,必告之以其制。

谋于长者,必操③几杖④以从之.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ﻫ【注释】ﻫ①致事:退离自己的职位。

②安车:古代一种单匹马牵着走的车。

③操:配备之意.ﻫ④几杖:坐着时所靠之物和走路时所扶之物。

ﻫ【译文】ﻫ作为大夫到七十岁就退休,如果君主挽留就会赐予他凭几和拐杖。

有公务外出就会派妇人相陪伴,到四方出巡就乘坐小型车辆。

这样的大夫可以自称”老夫”,在自己的国家还要称自己的名姓。

遇到出国访问时,必须事先告诉他那个国家的制度.在和长辈商议事情时,必须随身带着凭几手杖前往。

在长辈提问时,不作推辞就直接回答是不合乎礼的。

【原文】ﻫ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①,昏定②而晨省。

在丑夷③不争.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④,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⑤也,执友⑥称其仁也,交游⑦称其信也.见父之执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ﻫ【注释】①清:与"庆"同音,凉的意思.②定:安定的意思。

③丑夷:同辈内部的意思.④三赐:是指封赐三次.在周代,官吏制度是分等级的,从一命到九命,每一命所受的待遇是不同的,都有各自特等的礼服和赏赐的东西,三命以上,就能拥有周王赏赐的车马。

文中是因为父母在上,不敢享用如此的待遇。

⑤弟:与”悌"通假,对兄长尊敬的意思。

⑥执友:有共同志向的人或朋友.ﻫ⑦交游:普通朋友。

ﻫ⑧父之执:和父亲有相同志趣的人。

【译文】做儿女之礼,要让父母冬天温暖,夏天清凉,晚上替他们铺床安枕,清早向他们问候请安。

而且要与平辈共处,绝无争执。

作为子女,不乘坐国君封赐三赐的马车.能够这样,州闾乡党,远远近近的人都要称赞他的孝顺,兄弟以及内亲外戚都要称誉他的善良,同僚们称赞其仁爱,朋友们称赞他能服侍长辈,而跟他来往的人亦都说他诚实可靠。

看到和父亲有相同志趣之人,他若不叫进前,就不敢擅自进前;不叫后退,亦不敢擅自后退;他若不问,亦不敢随便开口.这样尊敬父辈,也是孝子应有的行为。

【原文】ﻫ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①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恒言不称老.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②之。

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③。

ﻫ【注释】ﻫ①反:与”返"同,返回之意.ﻫ②肩随:并排向前走,略微靠后.③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在古代,席地而坐时,长者坐在席的一端,如果超过四人,长者就要另设一席,是一种对长者的尊敬行为。

ﻫ【译文】ﻫ作为子女,出门时要当面禀告父母,回家时也要如此。

出游必须有一定的地方,所练习的要有作业簿,使得关心你的父母有所查考。

平时讲话不要自称"老”字。

遇到年龄大上一倍的人,无妨当做父辈看待;大上十岁的人,当做兄辈;如果只大上五岁,虽属平辈,仍须屈居其下。

五个人同在一处,应让年长者另坐一席。

【原文】为人子者,居不主奥①,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食飨不为概②,祭祀不为尸。

听于无声③,视于无形④。

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ﻫ【注释】①奥:一间屋子的西南角,是长者或尊者所坐的位置.ﻫ②食飨:食与"四"同音,本词是指让父母享用的食物。

概:是限量的意思。

ﻫ③听于无声:在父母没有说话之前,对父母的意图要有所领悟和知晓。

ﻫ④视于无形: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也要时刻想起父母的样子。

【译文】ﻫ作为子女,平常家居,不要占住尊长位置,不要坐当中的席位,不要走当中的过道,不要站当中的门口。

遇有饭食的宴会,要多要少,不可自作主张。

举行祭祀的时候,不可充任神主受人祭拜。

在父母没有说话之前,对父母的意图要有所领悟和知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也要时刻想起父母的样子。

不要爬高,不要临深,也不要随便讥评,随便嬉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