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空间规划文本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前言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武汉科技新城(约120平方公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划定了50平方公里的封闭管理区。
东湖科技新城已经编制多次总体规划,最近编制完成的总体规划于2000年12月获市政府批准。
为进一步推进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完善规划管理,受东湖开发区管委会的委托,我院编制了其重点建设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本次编制控规的区域,是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重点建设区,也是科技新城的核心功能区,规划范围为:西起汤逊湖、南湖东岸,北至珞瑜路,东到南环铁路、滨湖大道,南止汤逊湖北岸,总面积为29.91平方公里范围。
以南环铁路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区片同步编制规划。
北片面积15.45KM2,南片面积14.46 KM2。
第一章本区域的基本定位和有关规划要求最近编制完成的《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结合“武汉.中国光谷”的战略设想,根据新世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建设产学研居一体化综合发展、花园式、智能化的高新技术科技新城。
其重点是建设一流的高新技术科技工业园区、先进的科技贸易与管理服务设施、高质量的园区环境形象、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高标准的基础设施保障。
规划在北片布局关东光电子产业园、关南生物工程产业园、应用软件产业园等三个产业园;建设鲁巷科技商贸区、关东光电子管理服务中心、关南高科技管理服务中心等三个公建区;重点建设关山公园东侧与碳黑厂地区两个居住区,村镇居民点集中安排在职业技术学院西面的闸上徐地区(部分村民外迁安置);重点建设关山公园和凌家山公园,并形成连接南湖和东部山系的绿化走廊。
规划在南片布局汤逊湖高科技产业园;建设汤逊湖高技术园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汤逊湖居住区,村镇居民点安排在园区西部边缘;建设民院路立交公园和玉龙岛北部公园和汤逊湖沿岸绿带。
第二章现状调查与分析一、现状概况1、社会经济与人口现状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88年,1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已经成为武汉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也成为武汉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与发展趋势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与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在持续发展和壮大。
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与发展趋势也成为研究者和从业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产业园区是以集聚同类企业为主要特征的区域经济组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则是以集聚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产业园区,具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创新密集、信息密集等特点。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特殊性,其园区的空间规划和布局也具有一些特殊的特点。
首先,高新技术产业的园区需要有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
在园区内可以集聚大量的企业和人才,形成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相互促进的良好环境,从而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其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需要有良好的交通和基础设施配套。
现代化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可以提供便捷的物流、通讯和能源等服务,满足企业生产和研发的需求。
再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需要具有一定的环保和低碳特点。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
因此,环保和低碳已经成为许多园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最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需要拥有高品质的办公和生活环境。
多元化和高品质的办公和生活环境可以增加企业和人才的归属感和满意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个人的生活质量。
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趋势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一、空间布局的多元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也趋向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产业园区外,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始向生态园区、文化园区、创意园区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这种多元化的空间布局可以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加创新和具有活力的环境,同时也可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跨界合作和创新。
二、园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不仅仅只是为了促进产业发展和创新,同时也可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园区可以带动周边的商业、服务和旅游等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洛阳高新区丰李片区空间发展规划总报告(公示)
科技服务业
科技中介服务业 技术咨询 人才培训 金融服务 法务服务 科技展示 产品营销
综合服务业
住宿
餐饮
零售
医疗
教育
文化
娱乐
旅游服务
军民融合产业园
航空航天装备制造 高端电子信息设备
先进装备制造 新能源 新材料
现代物流仓储
洛阳高新区 ●丰李片区● 空间发展规划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m²)
占城乡用地比例 (%)
建设用地 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
1880 1727.9
54.0 49.7
城市建设用地
1727.9
49.7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 铁路用地 公路用地 非建设用地 水域 农林用地 城乡用地
152.1 68.6 83.5 1602.81 146.4 1456.4 3482.0
湿地三角洲
规划与洛河沿河湿地一起考虑, 形成甘泉湿地三角洲,
湿地公园面积不超过600亩(40ha) 水面面积:14.5公顷
洛阳高新区 ●丰李片区● 空间发展规划
SPACE & STRATEGIC DEVELOPMENT PLANNING FOR FENGLI, LUOYANG HI-TECH ZONE
2017.12 1
鹿蹄山畔、洛水润养 山水田园、丰业之里
(详见银隆 内部规划方案)
洛阳高新区 ●丰李片区● 空间发展规划
2
SPACE & STRATEGIC DEVELOPMENT PLANNING FOR FENGLI, LUOYANG HI-TECH ZONE
鹿蹄山下“丰业”镇, 甘泉河畔“融创”城。
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区规划
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区规划发布日期: 2008-2-21 发布机构: 宁波市规划局规划编审处一、规划编制目的与意义宁波国家高新区建设是实现宁波“中提升”目标的战略选择,是促进宁波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推进器,也是加快宁波城市空间重构和功能疏解的重要步骤。
随着高教园区北区、东部新城等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高新区的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为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园区内部空间结构,特编制分区规划,以更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
二、主要规划内容1、规划范围与期限高新区总用地面积18.9平方公里,主要分为两块。
一是位于世纪大道西面约1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另一部分具体范围为:西起世纪大道,东至东外环路,南至通途路,北至甬江,占地17.9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与总体规划保持一致,规划期限为2004-2020年。
2、目标与功能定位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新时期宁波城市建设的重点,其发展与建设的目标应着眼于全省乃至更大的经济区域,担负提升宁波、服务浙江、辐射东南沿海、参与国际竞争的重任。
因此本区的功能定位: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3、用地与人口规模规划高新区总用地18.9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16.6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15.5万人。
4、空间结构未来高新区通过院士路加强园区南北向与高教园区及东部新城的联系。
园区规划结构为:一心、一轴、三区、多个功能单元。
一心:位于园区的中心地带,是为全区产业体系服务的核心。
一轴:连接各区块的生活、休闲轴。
三区:聚贤路以西的科技新城区、聚贤路以东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及梅墟老镇改造区。
多个功能单元:指居住、研发、产业、教育等多个功能单元。
5、用地布局(1)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412.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4.9%,人均26.6平方米,规划共形成7大居住社区。
其中6个为纯居住社区,1个为居住、办公混合社区。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园区规划构建布局合理、配置完善、服务高效的公共服务网络。
湘阴高新区总体规划文本20171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1)第三章城市总体布局 (2)第四章居住用地规划 (2)第五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规划 (3)第六章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 (4)第七章工业与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5)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 (5)第九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6)第十章基础设施规划 (6)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0)第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10)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11)第十四章远景发展规划 (11)第十五章规划实施建议 (12)第十六章附则 (1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长岳一体化、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湘阴高新区发展成为湘阴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岳阳对接长株潭推进长岳一体化的“桥头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的规定和要求,编制《湘阴高新区总体规划》(2017—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湘阴高新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凡在本规划范围内进行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市建设活动,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遵循本规划执行。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l37—2011);5、《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2013年调整)》6、《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发展专项规划(2012-2020)》7、《岳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8-2030)》8、《湘阴县城总体规划(2008-2030)》9、《湘阴县城南片区战略发展规划(2014-2030)》10、《湘阴县城排水专项规划》11、《金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2、《白泥湖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3、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
平顶山高新区规划文本
第11条 集聚区发展理念 集聚区倡导生态理念,以“绿色、创新、共融”作为规划的核心理念。“绿色” 主要体现在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和精明增长的发展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科 技兴区和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共融”则更多地体现集聚功能的协调、复合,倡 导人文关怀与和谐共生。 第12条 “绿色”理念 1、整理并延续现存的生态特征,营造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人工环境, 实现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2、构筑生态间隔、布局紧凑、功能复合的空间布局体系。 3、推行精明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打造高新产业聚集区。 4、充分运用具有生态特征的技术手段,倡导循环经济理念,促进清洁能源、可 再生资源的利用。 5、发展生态交通,建立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推行绿色、人性化的非机 动交通。 第13条 “创新”理念 1、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培育科技创新聚集区。 2、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构筑自主创新服务平台。 3、优化创新环境,营造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 第14条 “共融”理念 1、将城市功能融入区域生态框架体系,实现人与自然 环境的共生。 2、提倡健康、积极、和谐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营造生态文明示范区。 3、建设人性化的邻里社区,培育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和生活特征。 4、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提升集聚凝聚力和吸引力。 第15条 发展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未来的发展总目标是成为: 1、中国科技创新网络上的重要节点; 2、建设成为我们省乃至全国的精品园区、品牌园区。 3、逐步把平顶山高新区建设成为“产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集聚区,成为平顶 山市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产业集聚的主载体,工业发展的主平台,区域经济的主 力军。 4、宜业、宜居的生态新区。 第16条 城区职能 1、以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带动的城市创新中心 以政府引导与推动为基础,进行产学研的整体规划和制定产学研政策,通过优势 产业带动、优势研究开发推动、优势产研力量延伸等三大策略,构造以高新技术 产业、现代服务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通过优势产业带动相关特色化产业的发展。 2、依托湿地、水系自然资源形成的平顶山东部生态观光旅游中心
成都高新区规划图
成都高新区规划图
成都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总规划面积277平方公里。
高新区规划图总体布局分为核心功能区、生态景观区、服务设施区、产业配套区四个区域,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空间格局。
核心功能区是高新区的主要发展区域,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现代服务业园。
高新技术产业园按照“一轴两心”的布局,形成一个中心是高新技术产业园核心区,两个重要节点是科技园和创意园。
现代服务业园包括商务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等,打造成为成都高新区的商务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
生态景观区是高新区的绿化广场和生态园林区,包括人工湖、公园、绿道等,形成集休闲、娱乐、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活动场所。
服务设施区包括医疗、教育、体育等服务设施,为高新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生活环境。
医疗设施区包括医院、诊所等,教育设施区包括学校、幼儿园等,体育设施区包括体育馆、游泳馆等。
产业配套区是为高新区核心产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区域,包括物流园区、科技服务中心、科研机构等。
物流园区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科技服务中心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前沿的科研成果。
规划图中还包括了交通道路和交通设施的规划。
高新区与成都市区连接的主要道路有高新大道、环城高速公路等,并且高新区建设了一些公交站点、地铁站点和停车场,方便居民的出行和交通。
总之,成都高新区的规划图以核心功能区为主线,生态景观区为延伸,服务设施区和产业配套区为支撑,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序的空间布局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将成为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样板。
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方案【最新版】
精选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方案各村、镇直各单位:高新技术园区,是全市“两区五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生长点之一。
随着园区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以及苏通大桥的即将开通,初步具备了新一轮大发展的条件。
为此,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科学制定XX年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XX年发展规划1、总体目标: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萎缩化工、培植纺织、机电支柱产业”的发展定位,坚持体制创新,重抓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招商引资,突破大产业、大项目和外资项目,通过项目集聚,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保持“五园争第一”的领先位次。
2、形象目标:园区基础设施投入XX万元,全面拉开南区建设框架,重点实施南区东西向主干道——镇北工业大道,沟通333省道与镇北工业大道的两条南北支干道,形成三纵两横、循环畅通的道路网络,实现从“L”型向“目”字型的转变。
同步配套桥梁、绿化、路灯等公用设施,实施南区供热、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确保用汽总量供得上,污水达标排得出,通过园区形象大改观,构建投资大平台、吸引大项目、发展大工业。
3、具体目标: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8个,其中,新进区超XX万元项目12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8个,亿元以上项目2个,争取2亿元以上项目1个;设立台资工业园,确保新入园外资项目3个;完成工业技改投入确保4亿元,争取5亿元;新增定报企业8家,税收超100万元企业确保6家,争取8家;化工、机电、纺织三大产业总量分别突破10亿、8亿、6亿元;全镇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培训、消化本地劳动力XX-3000人,80%的外出务工人员实现“凤还巢”。
4、中远期目标:到XX年,高新技术园区项目总投入超过30亿,其中基础设施投入1亿元,入园项目总数超过50个,其中亿元项目超过10个,培植超15亿元产业3个(化工、纺织、机电),工业销售突破50个亿,入库税收超亿元。
二、入园项目建设的思路措施1、在产业重点上,从以化工为主向以轻纺、机电为主转变。
乌鲁木齐高新区北区二期控制性规划文本
乌鲁木齐高新区北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及规划管理的科学性,确保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得以持续进行,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在贯彻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北扩分区规划、米东新区规划的意图下,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区规划,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由文本、说明书和规划图件三部分组成,文本与图件一并使用。
规划文本适用于工业区区面积约3.3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各地块和各类用地的土地使用,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新建及改、扩建的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第三条规划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起执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2020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建设部制定《乌鲁木齐市城市北扩分区规划》2004年编制《乌昌地区米东新区开发建设规划》2005年编制《乌鲁木齐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5年编制第四条文本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结合高新区用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第五条本细则经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解释权属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区管委会。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第六条依据市委、市政府“城市北扩、东延西进”、“建经济强市、创旅游名城”、“中心体现繁荣,城郊体现实力”发展思路,本着“有利于产业优势集聚、有利于区域资源共享、有利于人居环境改善”的原则,按照把乌鲁木齐建成中国西部制造业基地的构想,延续乌鲁木齐高新区北区一期建设思想,将二期作为一期的延伸,与一期一同建设成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第七条结合乌鲁木齐市的实际发展水平,对规划区现有的土地资源、社会资源等加以重新组合,使控制性详细规划成为指导城市开发、城市形象建设的引导性文件和决策依据。
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方案
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方案高新技术园区是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集聚科技创新要素、培育创新企业、推动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载体,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
下面是我对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方案的描述。
一、规划布局1. 定位和发展目标:高新技术园区应明确定位,确定核心产业方向,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以便更好地引导和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发展目标应包括吸引和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推广的协同机制,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2. 建设布局:高新技术园区应根据发展目标进行规划布局,合理划定用地范围和功能区域。
核心区域应集中安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创新集聚效应。
周边区域可设立科技服务机构、研发中心和孵化器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支持。
二、投资支持1. 建立资金支持机制:高新技术园区应设立专门的资金支持机构,吸纳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支持园区内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资金支持机构不仅应提供资金支持,还应提供创业指导、技术服务和市场推广等服务,加强企业的全方位扶持。
2. 引进风险投资:高新技术园区应积极引进风险投资机构,提供风险资本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风险投资机构不仅应提供资金支持,还应提供专业的咨询和管理服务,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人才引进1. 建立人才引进机制:高新技术园区应建立灵活高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引入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和优秀人才,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引进计划、岗位设置、政策优惠等,吸引和留住人才。
2.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高新技术园区应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密切合作,共享人才培养资源,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
可以设立联合实验室、研究基地等,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提供学术交流和人才培训的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
四、科技创新1. 加强科研机构建设:高新技术园区应积极引进和培育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科研支持。
可以设立科研院所、研发中心等,推动产学研合作,转化科研成果,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南京高新关键技术开发区规划方案范文
南京高新关键技术开发区规划方案范文一、序言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南京高新区),创建于1988年9月,是国务院同意全国首批、江苏第一家国家级高新区。
自建区以来,南京高新区一直以发展含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企业为己任,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等产业。
实施“二次创业”后,高新区深入壮大了软件产业发展规模,开拓了生物医药、车辆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园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三个发展”是南京“十二五”时期发展关键战略思绪,南京到将实现10000亿GDP,开发区是践行“三个发展”、实现万亿GDP目标、推进南京经济增加方法转变关键力量。
而南京高新区又是南京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开发区之一。
在“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在全市提升对高新区支持基础上,高新区怎样奋力拼搏,转型升级,加紧产业化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步伐,实现高新区二次创业新跨越,需要明确新发展愿景、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发展路径和行动策略。
为此,南京高新区管委会委托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展开“十二五”计划专题研究。
二、“十一五”回顾GDP:“十一五”以来,南京市高新技术开发区GDP呈逐步增加态势,累计实现GDP805亿元。
,全区GDP为205.65亿元,同比增加43.02%,占南京(4230亿元)约4.86%。
至10月份,已实现GDP214.11亿元。
业务总收入:“十一五”以来,全区业务总收入呈稳步增加态势,至10月累计实现业务总收入5092.46亿元。
,全区业务总收入为1231.95亿元,同比增加11.76%。
至10月份,已实现业务总收入1159.39亿元。
财政收入:“十一五”以来,全区财政收入呈逐步增加态势,至10月累计实现财政收入144.90亿元。
,全区财政收入为34.77亿元,同比增加5.67%,占南京市(901亿元)约3.86%。
至10月份,已实现财政收入32.66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以来,全区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09.75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与发展方案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与发展方案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各地纷纷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支持政策。
本文将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与发展方案。
二、背景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指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集聚、创新、孵化和发展的一种特殊经济区域。
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链为纽带,以政府为支持,形成了一种集中、集约、集聚、集成的发展模式。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发展方案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园区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
三、规划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目标应该是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提升产业链水平为核心,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以优化发展环境为手段,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使命。
具体目标包括:1. 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建设先进的研发中心、实验室和创新基地,吸引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团队,提供高效的科研设备和资源。
2. 培育优势产业:根据地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确定园区的主导产业,并通过创新驱动、技术引领和政策支持,培育壮大这些产业。
3.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与协同,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整体竞争力和附加值。
4. 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建立健全的服务体系,包括金融支持、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四、规划内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布局规划:确定园区的总体布局、用地规模和空间结构,合理规划各类用地功能区域,如研发区、生产区、办公区等。
2. 设施建设:建设园区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3. 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各类建筑物的位置和高度,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美观性,形成独特的园区形象。
4. 环境保护:注重园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采取科学的环境治理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 政策支持:制定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人才引进等,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高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的建议
高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的建议。
现代城市发展迅速,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空间利用及规划
也变得日益重要。
作为前沿的高新区,它承担着较高的经济发展目标,其国土空间规划也以及时、周密的体现和实施。
国土规划能够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推进空间结构优化,有效调节
土地利用。
高新区的国土空间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如
地理位置,道路交通,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例如,可以根据当地的
地理位置,将高新区的若干部分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功能区,分别用于
工业开发,旅游开发,居住区、服务业等。
另外,还需要考虑到景观设计等问题,尤其是包括公共开放空间、建筑绿地和风貌景观等,以营造舒适的环境格局。
同时,有效利用土
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
另外,通过实施国土规划,可有效控制城市空间布局,改进城市
的道路网络及公共交通,特别是建立良好的公共设施服务。
此外,还
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的污染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持
续发展。
总之,实施高新区国土空间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另一方面,还要做好营造舒
适的环境格局的工作,以达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深圳高新区龙华园区综合发展规划空间规划
深圳高新区龙华园区综合发展规划空间规划项目需求书一、项目概述2019年4月23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深圳国家高新区扩区方案》。
其中龙华园区作为新扩园区,包括九龙山智能科技城-福民创新园片区和观澜高新园片区总规划面积为17.78平方公里,规划主导产业为人工智能、移动智能终端和生物医药,未来将成为龙华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2019年11月8日,市科创委起草了《深圳国家高新区各园区综合发展规划编制技术指引》(详见附件,后简称《编制技术指引》),为了强化规划引导,各园区需根据《编制技术指引》尽快编制园区综合发展规划。
园区综合发展规划的目标期为2025年,并面向2035年提出目标展望,规划内容经市高新区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后,在规划期内将成为园区产业项目选址、产业准入的重要依据,园区创新载体建设与创新资源发展的核心指南,以及园区启动法定图则调整或修编、编制城市更新单元计划规划及土地整备计划规划的重要参考。
二、项目需求按照《编制技术指引》,园区综合发展规划主要包括现状基础与机遇挑战、园区发展定位和目标、创新驱动、产业提升、空间优化、实施保障六部分内容。
其中现状基础与机遇挑战、园区发展定位和目标、实施保障三部分内容由空间团队和产业团队共同承担完成,空间优化部分内容由空间团队主要承担完成,创新驱动、产业提升部分内容由产业团队主要承担完成。
因此,园区综合发展规划空间规划部分的工作内容如下:1.现状基础与机遇挑战调查园区用地功能、开发强度、产业用房、设施发展等方面的现状基础,统计园区现状主要发展指标,识别园区发展优势及重点问题。
并结合园区发展特征,深入分析园区发展的重大影响因素,辨析园区潜在发展机遇和主要挑战,为园区发展目标定位制定提供依据。
2.园区发展定位和目标依据园区发展现状分析及对机遇挑战判断,提出园区发展定位与目标。
在发展定位指引下,对标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提出园区2025年及2035年的发展目标。
2025年发展目标应按照可实施、可量化、可评价要求,明确支撑分项目标实施的核心指标,2035年发展目标以定性为主,对园区发展愿景进行展望。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与规划任务一、规划整合的背景1、国家对开发区建设提出新要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做出批示,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更加注重引进技术和开发创新,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努力提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水平。
(“温家宝要求进一步办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规划》规划信息2005.1)2、区域竞争形势日益激烈随着以城市为代表的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也正进行着区域整合,这不仅为城市群的分工合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增强了广佛都市圈的辐射力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
但就珠江三角洲的内部各城市而言,其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更加剧烈,为努力打造“大佛山”——广东省第三大城市,佛山也需要优化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整合产业资源,进一步增强城市竞争力。
3、佛山“产业强市”战略的具体实施佛山市委市政府以“产业强市”作为佛山市发展战略之一,并编制了《佛山市工业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纲要的核心内容就是大力发展工业园区经济,强调通过资源整合,提高工业整体素质,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发展集约化、簇群化。
针对目前佛山各个园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坚持环保优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大力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提高工业的文明化水平,把工业发展与“蓝天、碧水、绿地”的环保工程紧密结合起来,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了城市新的增长点,并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孵化器”和“辐射源”的作用,因此被视为未来战略产业的摇篮。
因此要加强对高新园区的规划整合,为其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创造条件,也为城市空间发展进行合理引导。
4、国家对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近年来,国务院相应出台了对城市土地宏观调控的政策,使城市新的发展用地扩张受到很大限制,这就要求应当节约使用用地并合理利用存量土地、整合各类资源、集聚产业用地,同时也要求加强对产业的转型、提升或重新定位。
湘阴高新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1710
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1)一、规划背景 (1)二、规划范围 (1)三、规划期限 (1)四、规划依据 (1)第二章相关规划回顾 (2)第三章现状分析 (6)一、区域位置 (6)二、历史沿革 (7)三、自然及资源条件 (8)四、社会经济状况 (9)五、现状建设 (9)六、综合评价 (11)第四章性质与规模 (12)一、规划性质与定位 (12)二、规划理念与原则 (12)三、规模预测 (13)第五章总体布局规划 (14)一、规划构想 (14)二、土地利用 (14)三、各区用地规划 (16)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21)一、对外交通 (21)二、道路系统 (21)第七章绿地景观规划 (24)一、规划原则 (24)二、绿地规划 (24)三、景观系统 (24)第八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7)一、给水工程规划 (27)二、污水工程规划 (30)三、雨水工程规划 (33)四、供电工程规划 (34)五、电信工程规划 (36)六、燃气工程规划 (39)七、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0)八、环境保护规划 (42)九、综合防灾规划 (45)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49)一、近期规划年限 (49)二、近期建设原则 (49)三、近期建设重点 (49)第十章远景发展规划 (50)一、远景规划原则 (50)二、用地发展方向 (50)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51)一、实施措施 (51)二、实施建议 (51)第一章项目概况一、规划背景2016年7月,湖南省政府批复,同意在湘阴工业园的基础上设立湘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省级高新区相关政策。
湘阴高新区下辖金龙新区、洋沙湖工业园、临港产业园(漕溪港、虞公港),这个新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发展成为湘阴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岳阳对接长株潭推进长岳一体化的“桥头堡”,力争到202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并积极创建国家级园区。
鉴于此,2017年1月,湘阴县城乡规划局委托裕廊国际进行湘阴高新区的规划设计,服务内容包括:阶段一:制定湘阴高新区(金龙新区、洋沙湖工业园、临港产业园(漕溪港、虞公港))(约35平方公里)的产业定位阶段二:制定湘阴高新区(金龙新区、洋沙湖工业园、临港产业园(漕溪港、虞公港))(约35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阶段三:制定湘阴高新区(金龙新区、洋沙湖工业园、临港产业园(漕溪港、虞公港))近期开发土地(约25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本规划成果为阶段二湘阴高新区(约35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的成果内容。
《钦州高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主要内容简介
《钦州高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主要内容简介《钦州市高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2-2030)》编制完成,其主要内容为:一、规划范围:东起钦犀公路、西至进港大道、南至桂海高速公路、北至金海湾东大街。
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3.23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优的高新技术示范区,生态环境好、配套设施齐的乐活宜居区,产居融合的现代化综合片区。
三、功能定位及人口规模功能定位:以科技创新,山水乐活为特色,集高新技术产业、舒适社区生活及综合服务配套于一体的综合片区,钦州高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口规模:规划总人口约6.5万人。
四、规划结构:规划形成“双心、两轴、多组团”的布局结构。
双心:西北侧生活组团内以商业和社区配套为主的公共核心和东南侧生活组团及科技研发组团内以金石湖公园景观、研发办公与公共服务配套为主的公共核心。
两轴:纵向沿进港大道的城市南北向发展轴、横向沿平山大街的生态科技发展轴。
多组团:多个产业组团,包括生活组团、综合产业组团、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团、科技研发组团等。
五、产业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以精密制造、智能装备、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仓储物流等为潜导产业。
将钦州高新区二期建成以高端引领、集约发展、生态环保为产业发展导向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产业发展选择具有发展基础与前景优势的产业,通过向产业链的上游创新、中游提升以及下游市场延展,组织产业发展的粘性空间,打造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发展模式,并逐步向创新增长型产业转变。
六、综合交通规划铁路方面,钦北铁路从片区的东北侧通过,为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速度为250km/h,线路北接钦州北站,止于北海站,以客为主,兼顾货运。
进港铁路从片区西侧边缘通过,规划远期将现状进港铁路调整为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的铁路,承担钦州市内部的长距离客运功能。
规划南北城际铁路位于片区的南侧,为联通南宁与北海的城际铁路,于白石湖片区设站。
宁波高新区GX08地块法定文本
宁波国家高新区GX08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文件01、总则1.1规划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深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明确本编制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更好地协调各专业、各部门的需求和规划管理的要求,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1.2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3)《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7.10;(4)《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5)《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区规划(2007-2020)》;(6)各类专项(专业)规划;(7)涉及城乡规划建设的其他法律、法规;(8)其他相关的标准规范及规划文件等。
1.3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GX08地块位于世纪大道西侧,规划范围北至江南公路,南到通途路,西起福明路,东到世纪大道,规划面积约为1.12个平方公里。
1.4规划期限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保持一致,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
1.5规划成果本规划成果包括法定文件、技术管理文件和附件三大部分。
法定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控制内容,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图件;技术管理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控制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文本、图纸和图则;附件是对规划内容和规划过程的必要补充和说明,包括研究报告、规划编制与修改情况说明等。
1.6法律效力本规划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并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本规划由宁波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1.7其他规定技术管理文件的所有内容应遵循法定文件的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应遵守《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规定》。
02、功能定位、发展目标、控制规模和规划结构2.1功能定位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现状分析、因素分析,确定本区的功能定位为:现代生活宜居地区。
2.2发展目标根据功能定位及用地布局,确定本区的发展目标为:充分发挥本片区的区位优势,利用产业改造提升的建设机遇,通过积极的综合开发和住区建设,实现环境提升和面貌改善,塑造设施完备、环境友好的集生活与商业于一体的综合区。
宁波高新区GX08地块法定文本
宁波国家高新区GX08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文件01、总则1.1规划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深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明确本编制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更好地协调各专业、各部门的需求和规划管理的要求,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1.2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3)《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7.10;(4)《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5)《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区规划(2007-2020)》;(6)各类专项(专业)规划;(7)涉及城乡规划建设的其他法律、法规;(8)其他相关的标准规范及规划文件等。
1.3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GX08地块位于世纪大道西侧,规划范围北至江南公路,南到通途路,西起福明路,东到世纪大道,规划面积约为1.12个平方公里。
1.4规划期限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保持一致,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
1.5规划成果本规划成果包括法定文件、技术管理文件和附件三大部分。
法定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控制内容,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图件;技术管理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控制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文本、图纸和图则;附件是对规划内容和规划过程的必要补充和说明,包括研究报告、规划编制与修改情况说明等。
1.6法律效力本规划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并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本规划由宁波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1.7其他规定技术管理文件的所有内容应遵循法定文件的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应遵守《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规定》。
02、功能定位、发展目标、控制规模和规划结构2.1功能定位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现状分析、因素分析,确定本区的功能定位为:现代生活宜居地区。
2.2发展目标根据功能定位及用地布局,确定本区的发展目标为:充分发挥本片区的区位优势,利用产业改造提升的建设机遇,通过积极的综合开发和住区建设,实现环境提升和面貌改善,塑造设施完备、环境友好的集生活与商业于一体的综合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淄博市高新区空间规划(2015—2030年)文本(初稿)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二〇一七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形势 (4)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态势 (4)第二节国土开发利用现状 (5)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6)第四节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8)第三章国土空间开发战略目标 (9)第一节区域功能定位 (9)第二节总体战略目标 (10)第三节主要规划指标 (11)第四章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13)第一节构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13)第二节优化国土利用结构布局 (14)第三节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16)第五章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与保育生态空间 (19)第一节严格控制生态保护红线 (19)第二节构筑生态空间保育格局 (21)第三节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22)第六章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与保护农业空间 (23)第一节严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23)第二节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 (25)第三节加强农业空间合理保护 (26)第七章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与优化建设空间 (27)第一节精明管理城镇开发边界 (27)第二节分类管控生产生活空间 (29)第三节完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32)第八章构建基础设施体系与健全保障空间 (34)第一节完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34)第二节统筹水利能源电力设施 (36)第三节构建生命安全保障体系 (38)第四节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39)第五节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40)第九章近期规划安排 (41)第一节明确近期规划目标 (41)第二节安排近期实施重点 (41)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4)第一节加强协同联动 (44)第二节加强基础保障 (45)第三节加强监测监管 (46)第十一章附则 (48)附表 (49)附表1高新区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表 (49)附表2高新区近期规划重点建设项目统计表 (50)附表3高新区分类国土空间面积表 (51)前言淄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重要交汇处,淄博市中心城区北部,国土面积约115.09平方公里。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等对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探索“多规合一”的要求,强化政府空间管控能力,实现区域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1971号)、《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15〕25号)、《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厅字〔2016〕51号)、《淄博全域推进区县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编制工作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要求,编制《淄博市高新区空间规划(2015-2030年)》。
本规划在牢牢把握“多规合一”战略意图和目标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空间发展目标,明确空间管控边界,高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总体目标为引领,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构建“七山一基一条线,一界一区五张网”的国土开发保护格局,明确了空间规划各类指标,在优化三生空间的前提下描绘了区域“一张蓝图”,并提出了近期规划设想及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定位高新区空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统筹高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综合性规划,是编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的基本依据,是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优化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公共政策与管理手段。
第二条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一系列精神,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切实坚持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方针,统筹协调生产、生活、生态和保障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统一空间发展目标,明确空间管控边界,高效配置土地资源,积极探索规划实施的制度创新,推动“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从而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第三条基本原则(1)依法依规,全局统筹。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要求,紧密围绕中央战略部署要求,立足高新区发展实际,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着力解决保护与建设的突出矛盾。
(2)强化底线,优化格局。
落实国家“守住耕地红线,划定生态红线,盘活存量用地”的要求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强化底线思维,优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明确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基础支撑保障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多方合作,求同化异。
坚持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工作方式,按照统筹兼顾、上下联动的工作模式,充分吸收相关规划的理念、技术、方法和已有成果,求同化异,协同编制。
(4)创新探索,着眼实施。
创新规划理念、工作模式、编制方法与成果表达,探索规划实施的政策工具,提升政府有效管控空间的能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四条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是高新区现行管辖范围,面积为115.09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规划基期年为2014年,近期目标年为2020年。
第五条规划重点《规划》以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提升政府管控能效为导向,着力解决相关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问题,重点研究以下问题:(1)探索建立基于三生空间的“两规”1衔接的用地分类体系;(2)研究高新区功能定位和空间规划的目标指标;(3)构建区域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4)明确全区一张蓝图式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思想;(5)探索空间规划的实施手段和保障体系。
1“两规”特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规划第二章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形势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第六条区位优势显著,战略机遇十分难得高新区地处鲁中,是全省东西延伸、南北连接的中心节点处,位于支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的滨淄济聊产业带上。
济青高铁淄博北站位于高新区西北部,建成后到达青岛只需1个小时,到北京也仅需2个小时左右。
高新区也是“四位一体”区域特别是张桓一体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是淄博市的重要经济板块,区内聚集了全市35%的高新技术企业及26%的创新成长企业。
专栏2-1高新区区位分析图第七条产业结构趋优,转型升级仍需加快高新区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0.63:69.44:29.93调整为2014年的0.46:65.90:33.6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目前,全区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占比不高,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
第八条行政管理特殊,政策红利优势突出淄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实行全方位授权管理,在辖区内行使市一级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权限。
区内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公共设施齐全,从2005年起,已连续8年通过IS0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复审认证。
高新区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加快区域建设步伐,整合各类资源,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吸引高端人才等提供了诸多便利。
第二节国土开发利用现状第九条国土开发强度较高,用地结构有待优化2014年,高新区建设用地规模为5715.30公顷,国土开发强度已达49.66%,远高于淄博市平均水平,2010-2014年,建设用地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接近50%,全市排名第一。
全区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以工业为主,约占58%,居住约占22%,公服及商服用地比重偏低,用地结构亟待优化。
第十条生态空间相对集中,土地后备资源不足高新区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势较高地区,全区近年来逐步加强生态治理修复,完成了四宝山地区环境整治和生态恢复工程,不断加大区域保育力度,生态建设初见成效。
2014年,高新区土地开发利用率达95.4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第十一条耕地规模逐年减少,耕保压力日益趋紧2010-2014年,全区耕地净减少739.64公顷,占全市耕地减少总量的28.08%,年均减少速度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第十二条水资源短缺水质低,水环境治理压力大高新区水资源较为短缺,地表客水逐年减少,境内猪龙河的主要水源为污水处理厂排水,涝淄河为排洪沟,无客水。
地表水质总体虽呈改善趋势,但不稳定。
生活排水与工业污水混流,尚未实现中水回用。
境内为地下水超采区,水质不达标,四宝山水源地为全市低值区。
第十三条大气环境相对脆弱,治理能力有待提升高新区大气污染较为严重,SO2、PM10是高新区的主要污染物。
工业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热电、钢铁、建材等行业。
SO2和PM10超标频繁,达标天数不足40%。
2014年全区氮氧化物排放量虽低于国家二级标准,但在全市各区县中排放量最高,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
第十四条资源本底限制较少,适宜建设空间较大高新区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整体地势较为平缓,地质灾害较少,除东部黑铁山、花山等地势较高的山体外,其他区域在工程地质上对土地利用限制较少。
全区较不适宜或不适宜区域面积为1985.22公顷,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7.25%。
不适宜区域主要包括水域、文物保护范围、一类生态红线区等。
专栏2-2高新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基于高新区工程地质、生态安全、地形地貌、地质灾害等因素,采用多因子综合叠加分析和层次分析的方法,对区域范围内的全部土地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评价结果如下表。
高新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类别名称面积(公顷) 所占百分比现状建设用地5715.30 49.66% 适宜8329.26 72.36%较适宜1196.90 10.40%较不适宜1200.24 10.43%不适宜784.98 6.82%高新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图第四节面临的形势与问题第十五条面临的形势(1)宏观经济新常态需增强国土整体竞争力。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国内产业结构优化的深入推进,不同地区在市场、资源、技术等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单纯依靠要素低成本投入的比较优势已经削弱,需要优化国土空间配置,提升空间组织效率,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提升高新区的国土整体竞争力。
(2)生态文明建设需强化国土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高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对清新空气、清洁水源的诉求不断提高,需要统筹国土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以加快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强化全区绿色、循环、低碳和生态友好式发展的可持续能力。
(3)小康社会建设需加大国土空间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