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管理论文

合集下载

公共财政预算管理论文

公共财政预算管理论文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平衡、稳固、强大的国家财政,财政部明确提出了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改革目标。

1998年的机构改革,国务院对政府管理职能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进一步理顺了财政职能,财政部肩负起了统一管理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的职能代写硕士论文。

在新的职能范围下,如何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对主权外债实施预算管理,是值得探讨的新问题。

一、利用政府主权外债与公共财政的关系政府主权外债,是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名义向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所举借的,再由财政部、转贷银行或其他转贷机构向地方或部门转贷的债务。

目前,财政改革的方向已经确定,各项改革措施正朝着公共财政的方向迈进。

公共财政充分体现了政府提供“公*品”的特征,以市场失灵为界限,在克服“市场失灵”的同时,合理引导资源配置,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作为首都财政部门,按照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要积极、合理、有效地提供“公*品”,就要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筹集、配置资金,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的投入,支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加,但是,仅靠现有的财政收入难以满足对大量建设资金的需求。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基础设施等公共工程建设的依赖程度很大,而公共工程的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财政资金的投入。

这样,财政收入的有限性与财政支出的扩张性之间的矛盾将长期伴随着财政改革。

如何缓解这对矛盾?发行国债当然是一条渠道,而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加强财政合作也是缓解矛盾的一副良方。

因此,为合理提供“公*品”,进一步开拓筹资渠道,积极运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是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也是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客观要求。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数十个国家建立了良好的财政合作关系。

截止到 1999年,仅世界银行对我国提供贷款达324.6亿美元,约折人民币2694.2亿元(资料来源:《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管理》,主编金力群,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p21);亚洲开发银行对我国提供贷款达8l.5亿美元,约折人民币676.2亿元(资料来源:《亚洲开发银行业务政策与程序》,主编金力群,经济日报出版社,p257);利用外国政府贷款458亿美元,约折人民币3801.4亿元(资料来源:《外国政府贷款工作实用手册》,财政部国债金融司编著)。

公共管理中的公共财政

公共管理中的公共财政

公共管理中的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作为公共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涉及政府财政收支的组织和管理,以及资源的配置和调控。

本文将探讨公共财政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和挑战。

公共财政在公共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公共财政是政府履行其职能的基础。

政府需要通过预算编制、财政管理等手段确保公共服务的提供,并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其次,公共财政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

通过税收、公共支出等措施,政府可以将资源从富余领域转移到短缺领域,以满足公众需求,并实现社会公平和效率。

再次,公共财政也是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政府可以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维护经济稳定和增长。

然而,公共财政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财政收入不稳定的问题。

由于经济周期和税收体制等原因,财政收入往往会出现波动,这给政府的财政运作带来不确定性。

其次是公共支出的合理性问题。

政府在公共支出中需要权衡各类需求,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然而,由于政府行为的不足和利益相关方的干预,公共支出往往存在效率低下和滥用的问题。

最后是公共债务和财政可持续性的问题。

政府在面对经济危机或重大投资时会增加债务,但过高的债务水平可能导致财政危机,给国家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风险。

针对公共财政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预算管理,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和透明度。

政府应制定长期稳定的财政计划,合理控制支出,确保财政可持续性。

其次,要加强税收体制和税收征管的改革,提高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效率。

同时,还要完善政府间财政关系,加强各级政府间的合作和协调,避免财政责任的扩大和分散。

此外,还应加强对公共支出的监督和评估,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和经济性。

最后,要加强财政政策的研究和评估,实现财政政策的科学决策和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公共财政在公共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是政府履行职责的基础,还是资源配置和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公共财政论文范文

公共财政论文范文

公共财政改革作为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制度变革的核心和前导,对整体改革的示范和牵动作用极大。

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篇1浅谈公共财政与民生摘要:民生是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是必然的。

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已对民生领域进行了倾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运用一些政策手段,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

关键词:公共财政;民生;社会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按现价计算的GDMaow,1908-1970将人类需求划分为五类,按照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涉及到这五类需求的领域都可以看作民生领域。

因此,民生领域也是分层次的,满足生理需求层次和安全需求层次的领域可以算作基本的民生领域。

二公共财政支持原则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是必然的,但财政介入的民生领域范围以及支持的程度要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限制。

因此,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不是一蹴而就的,支持水平也不可能一开始就是高起点的。

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原则应是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根据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人们生活水平较低,主要是满足吃、穿等方面的基本的生存需要;在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同时,民众对教育、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会增加;在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人们对教育、卫生等方面的需求会更高,对公平收入分配的愿望也会更强。

从总体上看,我国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但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是发展中国家,城乡、行业、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人们的需求层次和偏好不同,因此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必然是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的。

当前,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主要有: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住房难等,因此公共财政支持的民生领域重点就应该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

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论文

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论文

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论文内容摘要:公共财政的职能是财政基础的核心内容。

本文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体制,从公共财政的概念、公共财政的形式、特点、公共财政的职能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正确把握公共财政的职能,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共财政财政职能一、公共财政的概念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

这种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在理论上被称为“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的特点是: ( 1) 公共财政是一种弥补市场缺陷的财政体制,作为建立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基础上并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模式,它是一种缺陷财政,政府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时,首先必须满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一基本条件,否则就会出现“越位”和“缺位”; ( 2) 公共财政是一种服务财政,以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社会集中代表的国家,其活动和存在的根据就在于履行社会管理职责,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 3) 公共财政是一种民主财政,是按社会公意公益来进行的一种社会集中性分配。

他要求最大限度实行民主政策。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不通过公民的买卖来作出决定,而必须通过一定的政治程序即所谓的“政治投票”作出决策。

公共选择主要体现为通过代表民意的权力机关审批政府预算和决算。

; ( 4) 公共财政是一种法制财政,市场经济是一个法治经济,对于政府来说,其活动和行为也应当置于法律的根本约束规范之下。

财政作为政府直接进行的活动,在市场经济下无疑必须受到法律约束和规范,从而具有明显的法治性特征。

其表现在公共财政收入方面,无论是开征税收、设立规费项目,还是发行国债,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办事,由财政税务部门依法组织征收的收入必须全部纳入政府预算。

2024年我国公共财政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公共财政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公共财政研究论文一、引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作为我国财政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模式,其框架体系已初步确立。

公共财政是指国家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市场经济下政府财政的一种基本形态。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必须具有的公共品和服务,包括政权建设、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教科文卫、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具有层次性、动态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然而,当前我国的公共财政在实践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支出结构不合理、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足、预算管理不完善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解决。

二、公共财政的支出结构公共财政的支出结构是衡量公共财政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然而,现实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经济建设支出仍占较大比重,这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符。

其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支出不足,影响了社会公平和稳定。

此外,行政管理支出偏高,也影响了公共财政的效益。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需要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

一方面,要逐步减少经济建设支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增加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支出,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同时,还要压缩行政管理支出,提高政府运行效率。

三、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我国,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等差异,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较大挑战。

为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加大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同时,还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明确服务范围和标准,确保各地区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

四、预算管理改革预算管理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在预算管理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预算透明度不高、约束力不强等。

公共财务管理论文-财政管理论文

公共财务管理论文-财政管理论文

公共财务管理论文财政管理论文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构建和谐社会提要公共财政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取得收入并用于政府公共活动支出,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

应通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成员充分就业、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保护生态环境等六个方面建立并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以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关键词:公共财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谓和谐社会,是指不同社会阶层、集团和群体之间、不同社会组织或团体之间、个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互助合作、和睦协调的社会状态。

所谓公共财政,就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取得收入并用于政府公共活动支出,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也就是,按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提供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或分配活动。

目前,我国达到社会和谐还面临一些挑战:一是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速的增长与就业不足并存,几乎成了中国经济的特有现象;二是收入分配呈逐步扩大的态势,城乡差距近十几年明显拉大,全社会收入分配拉开的幅度和速度过快,相当部分人未能真正共同分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收入差距与贫富悬殊导致阶层分化对立,群体事件增加,积累着社会不稳定因素,破坏社会的和谐与公正;三是地区差距仍旧较大;四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

经济成果与资源投入不相称,环境资源问题不仅制约着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也影响着社会财富增长的质量。

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必须建立公共财政机制,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

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一、构建支持“三农”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完善公共财政职能,必须把支持经济快速发展作为公共财政的第一要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浅析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中的预算执行、控制和监督论文

浅析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中的预算执行、控制和监督论文

浅析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中的预算执行、控制和监督论文阶段,财政预算执行的控制与监督力度薄弱,公共资源浪费极为严重。

为防范于未然,避免公共利益受到损害,各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当务之急就是健全公共财政管理的有效预算执行监控机制。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中的预算执行、控制和监督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析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中的预算执行、控制和监督全文如下:摘要:当前,就我国的公共财政管理中的预算执行、控制和监督而言,仅仅将现有国家审计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作为公共财政管理的事后监督发挥作用,明显暴露出财政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控制机制的弱化,严重造成了公共财政资源利用的低效与无效使用。

因此,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应且有利于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预算执行控制监督机制,有效的保护好社会的公共利益,防范与避免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成为相关部门当前的首要任务。

完善有效的财政预算执行控制监督制度,能够使公共财政管理在设置相关机构和分配权力方面时,应形成彼此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政府部门所制定的预算和执行情况应该对人民群众公开,让群众对预算执行的事前控制监督、事中控制监督和事后控制监督之间的关联性有全面的了解。

一、公共财政管理中的预算执行控制与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中的预算执行控制监督机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相关部门单位违规、违纪、违法使用预算资金的手段五花八门,多报多领、少报转移、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化公为私等行径层出不穷。

1.预算执行的控制流程不够清晰。

对预算执行流程进行系统性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工作进行的第一步。

而一些公关财政部门往往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在进行财政管理时过于重视预算核算情况,而对预算执行的具体流程不够重视。

因为,没有制定出一套系统性的监管制度,从而无法掌控全局。

这就造成在实际开展工作时,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彼此之前缺乏沟通,无法进行有效配合,使得预算执行在控制与监督方面产生了严重的脱节。

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论文-绩效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论文-绩效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论文-绩效管理论文-管理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由于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绩效管理不能“有的放矢”,绩效评价结果对于项目执行的成效与相关责任的直接约束力欠缺,没有相应的“问责”制度,在财政支出管理中应有的参考作用、导向作用和制约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体现,正是由于现阶段对绩效评价的结果运用尚未形成共识,影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和工作深入开展。

二、改进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对策(一)转变价值观念,规范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除了地方政府认清自身和社会公众的“委托——代理”关系外,社会公众还可以通过人大、政协、或是委托的财政审计机构对公共财政支出的效果和效益进行监督。

在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要合理选择绩效项目,明确绩效目标,确保评价内容的完整性,采取适当的绩效评价方法,以期达到公共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反映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体制中的缺陷与漏洞。

(二)建立具有“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标准化”指标体系应当包括宏观效益指标(如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政策的公平程度等)和微观经济指标(如产出指标、质量指标、效能指标等),在建立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时,除了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指标体系外,还要考虑建立不同层次的“个性化”指标体系。

(三)完善制度,建立紧密的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机制县级政府应尽快研究制定适合本区域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程序》、《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和标准选择》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等制度。

同时,公共绩效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紧密的机制,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和总结阶段来完善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建立“谁拨款,谁评价”、“谁用款、谁负责”的管理机制。

(四)探索和拓宽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积极探索利用绩效评价结果推进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工作,对有效发挥绩效评价结果在合理配置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财政监管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加强公共财政管理

加强公共财政管理

加强公共财政管理公共财政管理是一个国家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加强公共财政管理,以应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本文将从宏观管理、预算规划、风险控制和监督机制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如何加强公共财政管理。

首先,加强公共财政管理需要注重宏观管理。

宏观管理是指通过掌握经济总体运行状况和调控手段,实现财政目标的管理方式。

在宏观管理中,政府需要合理安排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控制国内生产总值和通货膨胀率等关键指标。

同时,政府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节宏观经济环境,确保经济的稳健发展。

其次,加强公共财政管理需要注重预算规划。

预算规划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它需要财政部门和相关机构根据经济、社会和政府政策的需求,制定出合理的预算方案。

在预算规划过程中,应注重合理的资源分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财政支出的审核和监督。

此外,预算规划还要注重长远规划,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需求,避免过度依赖短期利益,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再次,加强公共财政管理需要注重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加强对财政风险的预警和识别,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在风险控制中,应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及时发现与分析潜在风险因素。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财政监管,提升监管能力,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其他财政主体的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与合规。

最后,加强公共财政管理需要注重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保障公共财政管理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在监督机制中,政府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财政监测与评估体系,定期进行财政绩效的评估和公开。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公共财政决策的透明度,促进社会各界对财政决策的监督和参与。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财政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的监督,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加强公共财政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

公共财政研究论文

公共财政研究论文

公共财政研究论文公共财政是指管理和分配政府资源的方式和程序。

它主要包括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和社会保障基金等方面的资金管理。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公共财政是其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基石,因此公共财政的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篇论文将结合公共财政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公共财政的研究论文。

公共财政的理论和实践公共财政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财政学、税务学和公共经济学等方面。

其中财政学是研究政府如何向国家和人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学科,税务学是研究税收如何运作并影响经济的学科,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财政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的学科。

在理论研究方面,这些学科通过研究公共财政的目标、职能、收支、管理和监督等方面为实践提供了指导。

公共财政的实践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的预算编制、政策制定、税收征收、基金管理和债务管理等方面。

预算编制是政府部门规划公共资源使用和开支的主要手段,政策制定是政府部门为实现公共利益制定的具体政策,税收征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基金管理和债务管理则是国家资金运作的关键。

公共财政研究论文的研究方向1.国家预算编制的研究国家预算是国家财政的核心内容之一,预算编制是指政府在一定的时间内计划和编制预算的过程。

在国家预算编制的研究中,可以深入研究政府部门的预算编制程序、预算控制、财政预算的科学化、预算监控和责任制等方面。

可以通过分析各个环节的运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2.政府部门的公共支出政府部门的公共支出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研究可以从公共支出的分类、公共支出的效率、公共支出的评估等多个角度进行。

通过对各类公共支出的效率和评估的研究,为政府部门的公共支出提供指导和建议。

3.税制改革与税收管理税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税制改革和税收管理是保障国家财政稳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

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税率、认定标准与征收程序、税收扶持政策等多方面进行。

通过对各方面的研究,为税收体制的完善和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探析

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探析

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探析导言公共财政管理是指政府对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

在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分析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现状和挑战,并探讨改进和优化公共财政管理的途径。

现状分析财政收入管理财政收入是公共财政的重要来源,对于支持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主要依赖于间接税收,而直接税收和非税收入的比重较低。

其次,税收征管存在漏税和偷税现象,导致实际征收收入与应征收收入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地方政府通过隐性债务等方式滥用财政权力,也对财政收入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财政支出管理财政支出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财政支出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一些支出项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匹配,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导致财政支出的可持续性受到影响。

此外,财政支出的执行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容易导致资金滥用和腐败问题。

财政管理体制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中,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不够协调,导致财政资源分配不均衡。

其次,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力较大,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容易导致滥用财政权力。

此外,财政管理中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使得资金管理和决策过程相对低效。

改进和优化途径为改进和优化我国的公共财政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途径。

收入管理在财政收入管理方面,应坚持税制改革和扩大直接税收和非税收入的比重。

推进税收征管的现代化,加强税收执法力度,减少漏税和偷税现象。

同时,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遏制隐性债务的滥用。

支出管理在财政支出管理方面,应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

制定合理的支出计划,优化支出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加强财政支出的监督和审计,严厉查处资金滥用和腐败问题。

论中国公共财政

论中国公共财政

论中国公共财政引言公共财政是国家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规划、管理和分配。

在中国,公共财政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中国公共财政的背景、特点、挑战和改革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背景中国公共财政起源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公共财政体系逐渐完善,成为国家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公共财政以税收收入为主,并通过财政支出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包括教育、医疗、社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特点中国公共财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地方财政依赖性强:由于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在公共财政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地方财政对中央财政的依赖性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政府的发展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2.高度集中化:中国的财政体制相对集中化,中央财政在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决策中占主导地位。

这种集中化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国家整体利益的统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政府的发展空间和自主权。

3.合理资源配置:公共财政在中国发挥着合理资源配置的作用。

通过公共财政,国家可以将资源从高流动性的个人财富转移到低流动性的公共事业上,促进社会公共需求的满足。

4.结构调整和改革: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着不平衡的结构问题,如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差距、收入分配的不平衡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调整和改革,包括增加中央财政对地方的支持、推动税收制度改革等。

挑战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1.财政收入不稳定:由于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国公共财政收入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这会给财政支出规划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带来一定的困难。

2.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差距:中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农村地区的公共财政收入和支出相对较低,而城市地区则相对较高。

这种差距不仅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也造成了社会公共服务的不公平。

3.收入分配不平衡: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论中国公共财政

论中国公共财政

论中国公共财政前言公共财政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涉及到政府的重要职能,即为公众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

公共财政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福利和经济的稳定。

本文将就中国公共财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中国公共财政的现状中国公共财政在历经多年改革和发展后,已经经历了从财政稳健到财政赤字,再到财政持续赤字的发展阶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财政总收入177.05万亿元,财政总支出222.21万亿元,财政赤字45.16万亿元,占GDP比重为4.9%。

这表明我们的国家财政收支出现了大幅度的缺口,这也反映了当前我国公共财政的困境。

在公共财政的收入方面,政府通过税收、财产收益、国有企业的利润等途径获得财政收入。

但是,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的背景下,税收收入增速的下降使得公共财政收入减少。

而且,对于可持续发展项目的投资比例较低,也导致了财政收入的不稳定。

在公共财政的支出方面,政府需要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保等领域的投资和支出也在不断增加,这无疑增加了财政开支负担。

同时,基础设施、金融改革与发展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也需要政府大力投资。

这些都导致政府的财政支出超过了收入。

同时,我国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存在社会公平和公正的问题,增加公共财政投入,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实现,是当前我国公共财政面临的难题。

中国公共财政的问题在我国公共财政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政府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当前我国政府财政支出持续增加,而财政收入增长却相对缓慢,这就导致了政府的财政赤字逐年增大。

加之金融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商业垃圾和虚假广告数量猖獗,涉及到政府政策的服务适;制创新,方案层出不穷,需要政府大力投资,使公共财政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改革进展不够顺利尽管我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公共财政改革的进展仍有待完善。

改革落实不力,如:政府在可持续发展上的投资占比偏低等问题。

如果公共财政继续沿着这样的路径走下去,我国公共财政状况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新整理公共财政论文范文

新整理公共财政论文范文

公共财政论文范文公共财政改革作为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制度变革的核心和前导,对整体改革的示范和牵动作用极大。

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财政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公共财政论文范文篇1浅谈公共财政与民生摘要:民生是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是必然的。

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已对民生领域进行了倾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运用一些政策手段,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

关键词:公共财政;民生;社会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按现价计算的G D P由1978年的3645.2亿元上升到20**的210871亿元,人均G D P也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20**的16084元(中经网统计数据库),表明我国20**来经济发展的成果显著,举世瞩目。

但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民生问题凸显。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上,必须坚持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而人的发展问题就是民生问题,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发展是人的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条件,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则是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最终目标。

以这一基本哲学思想为指导,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解决民生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民生是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共财政是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

因此,公共财政与民生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一、公共财政与民生的关系(一)公共财政的根本目的是为民生公共财政是政府为民理财的经济行为,财政收入取之于民,财政支出理应用之于民。

可见,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民,财政与民生息息相关。

从财政的本质来看,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分配,财政与国家(或政府)同呼吸、共命运,因此财政存在的前提是国家(或政府)的存在。

2024年我国公共财政体系改革论文

2024年我国公共财政体系改革论文

2024年我国公共财政体系改革论文一、引言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共财政作为政府履行其职能、调节经济运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我国,传统的财政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推进公共财政体系改革成为了当下的重要议题。

二、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的必要性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传统的以投资拉动为主的财政政策已难以为继。

公共财政体系改革需要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满足社会公共服务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公共财政体系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传统的财政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资金分配不均、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公共财政体系改革需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三、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优化税收结构:通过调整税收结构,减轻企业税负,激发市场活力。

同时,加强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的征收管理,提高税收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同时,完善专项转移支付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益。

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建立全面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的约束力和透明度。

同时,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督和评估,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推动绩效管理改革: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对财政支出的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

根据绩效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和效率。

四、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的挑战与对策挑战一:财政压力与公共服务需求的矛盾。

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等趋势的加剧,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而财政收入增长却面临压力。

对此,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探索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减轻财政压力。

公共财政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公共财政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公共财政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本论文是在深度调研和分析江西省财政部门的财政资金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到江西各地、市、县财政部门建立预算编审、国库决算和地方财政资金会计核算管理业务的要求,为各个级别和层次的公共财政提供专业的财政管理系统。

在实现各级财政业务的同时保证财政数据的安全性和效率性,按照财政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系统实现等软件工程方法学的流程研究了针对公共财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由于各地、市、县财政部门地理位置的分散,系统采用了基于分布式事务处理中广泛应用的并有利于整个系统后续扩展和维护的一种高级模式MVC框架。

它用于实现用户操作界面、业务流程处理和后台数据库操纵等相关业务的分离。

由于公共财政管理系统的数据的分散性和复杂性,采用这种分离的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在技术实现方面,采用了J2EE平台提供的强大的分布式事务处理能力和良好的跨平台性和扩展性,其许多优秀的组件也为财务管理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系统核心的服务实现保证了分散数据的集中、分散管理的集中和省级部门的实时监控,尤其加强了分散的财务数据的分析管理功能,为财务统计和国库集中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平台。

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很好的体现了数据、用户界面和控制器的分离。

在系统的实施过程中,由于采用了J2EE架构,实现了三层模式C/S的访问模式,管理员操作比较简单,用户界面也比较友好。

论公共财政管理与政府会计目标

论公共财政管理与政府会计目标

论公共财政管理与政府会计目标论文摘要:实行公共财政管理后,企业采用的管理工具、信息技术、决策方式、业绩评价、会计程序和会计系统等方面的创新逐步引入到公共部门,并呈加速的趋势。

政府预算、政府会计和报告改革已经成为促进改革的关键。

本文认为,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应当在以政府会计目标为起点的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的下进行,政府会计的目标在于政府会计要服从于政府整体受托责任的实现,并服务于政府整体受托责任的全面真实反映。

一、公共财政管理改革需要政府会计改革的支持(一)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动因为了实现增长、公平和稳定的宏观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西兰、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大力推行以政府预算和政府会计为重心的、具有完善运行机制的公共财政管理改革。

发达国家的公共财政管理改革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压力,即公众对财政公共支出、赤字和日益膨胀的强烈不满。

因此,公众不满于政府花费纳税人的钱财越来越多,而公共支出、赤字和债务却日益膨胀,政府机构越来越臃肿,政府工作效率却不如人意。

的全球化对政府传统的公共财政管理系统也产生了很大压力。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只有少数州编制以GAAP(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但后来政府债券的信用等级评估中介和商不断警告,缺乏经过的以GAAP(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可能会影响其信用等级并使其借款提高。

政府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或其他目的需要增加借款时警告便随之而来,使得州政府对此事变得非常敏感,越来越多的州政府要求其地方政府编制经审计的以GAAP为基础的财务报表。

20世纪90年代,这一趋势已经扩展到几乎所有的州政府。

基于对经济和财政绩效恶化进行的反思,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公共财政管理模式的存在着诸多问题:基本公共部门及其治理脆弱;公共服务的生产市场不发达,公共部门的服务供应不受市场的监督,没有来自于市场机制作用的强大压力,公共部门成为公共服务供应的垄断者,公共开支不断增加;公共财政管理目标模糊不清、不连贯,导致无法做出那些旨在将资源配置于最有价值用途的决策,政府会计核算的不清晰也加剧了做出和实施最佳决策的困难。

新整理公共财政论文优秀范文

新整理公共财政论文优秀范文

公共财政论文优秀范文公共财政是为满足一国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

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财政论文优秀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公共财政论文优秀范文篇1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摘要:财政职能问题是我国财政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它对我国财政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从对公共财政职能的一般认识入手,分析了我国公共财政职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而提出了有效实现公共财政职能的方式。

关键词:财政;公共财政职能;市场失灵在我国,财政职能问题一直是个基本理论问题,它是财政本质问题直接引出,直接服务于和影响着财政本质问题的论证,又有着自己特殊的分析领域,对财政实践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

一、对我国公共财政职能的认识公共财政职能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理论上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范围应主要限于市场失灵领域,在市场不能做到,或者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就可利用其拥有的财政等经济杠杆发挥积极作用,对市场进行干预。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领域的市场失灵(在经济体系中,如果存在公共产品,外部性,规模收益递增,风险和不确定等情况,市场机制就无法引导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需要政府介入);经济稳定领域的市场失灵(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过程不稳定的两个突出表现,它们的出现是市场机制失灵最显著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为了消除通货膨胀和失业,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抑制);收入分配领域的市场失灵(市场机制追求的是资源的配置效率而没顾及公平,因此,竞争性市场可能会带来很不公平的收入分配,需要政府干预,发挥财政职能)。

政府在以上几方面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政府利用公共财政这一非市场机制解决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的过程,从而与市场机制共同作用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状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稳定经济职能及国有资本金管理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简单地说,财政的配置职能是指政府为满座社会需要而提供特定的物品和服务,并为这些支出融资而征税。

论国家公共财政管理的创新与改进

论国家公共财政管理的创新与改进

论国家公共财政管理的创新与改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深化,国家公共财政管理的创新与改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公共财政管理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本文将重点探讨国家公共财政管理的创新与改进。

一、公共财政管理的现状公共财政管理包括财政预算、税收、债务管理等一系列重要内容。

现在,公共财政管理虽然有一定的成熟度,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粗放、效率低下、廉政建设等方面存在缺陷。

首先,公共财政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不够完善。

在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上存在重复和模糊,致使财政资源利用效益不高。

其次,公共财政管理的运作方式不够灵活和科学。

传统的财政管理往往是静态管理,没有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难以实现动态监控和管理。

最后,公共财政管理的廉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财政领域腐败现象依然存在,不仅浪费国家财政资源,而且破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以上所述是公共财政管理的现状,接下来是本文的重点:如何进行创新与改进。

二、公共财政管理的创新与改进(一)强化财政创新财政创新是财政管理改革的基础和核心,是增强财政服务能力和效率的重要途径。

应该积极推动财政管理创新,探索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规律和制度,不断创新财政管理模式和方法。

通过财政创新,不仅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财政资源配置,还能推动经济发展,增强市场信心,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加强财税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是公共财政管理环节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改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应该在征税方面减少税种、简化程序,加强监管以及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三)科技创新现代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和财政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

应该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财政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

妥善开展财政科技创新和管理,是现代财政管理的必然选择。

(四)强化廉政建设财政廉政建设是新时代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廉政建设,严格遵守财政管理规定,增强财政监管,促进财政机构职责落实,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减少财政领域腐败行为,保障财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公正。

建立公共财政的根本途径的财税毕业论文

建立公共财政的根本途径的财税毕业论文

建立公共财政的根本途径的财税毕业论文建立公共财政的根本途径的财税毕业论文【论文摘要】财政改革的目标最终确定为建立公共财政。

公共性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规定,公共性要求财政运行必须公开和透明。

透明性是由预算制度的硬性规范予以保证的。

我国现行财政“缺位”与“越位”严重,官僚盛行,根源在于预算制度形同虚设,因而财政透明性太低,政府花钱没有约束和监督。

预算制度问题表现为预算不完整,管理粗化,关键是执行随意性大,没有约束力。

现行财政转轨、实现公共财政目标,根本途径是重建预算制度,它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政治、社会各个方面,关键是法制化。

按照公共性要求转换财政职责只是财政改革的开始,按照透明性要求重建预算制度才能保证财政改革成功。

【论文关键词】公共财政;预算制度;公共性与透明性;财政民主;公共选择;法制化经过20年的探索,我们最终确定了财政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公共财政,这是一个转轨过程,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怎样走下去?已有的公共财政实践表明,按照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法制化的预算制度是公共财政的基本前提,没有法制化的预算制度的硬性规范,就没有公共财政。

这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我们由集权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轨,在操作上就是要重建预算制度。

一、公共性与透明性:公共财政的两个基本规定公共财政是为了公共目的,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在现代社会,这个任务是由政府来完成的。

政府受社会公众的委托筹集财力——公共收入,并按照社会公众的意愿来安排使用这些收入——公共支出。

这个过程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也是一个集体行动和集体决策的过程。

从目的到手段的整个过程都体现出社会公众的偏好和意愿,从而使公共财政的运行具有公共性的特征。

透明性作为公共财政运行的基本要求,是由其公共性内在决定的。

相对于纳税人来说,财政资金是公共性的,因而必须公开和透明。

这不只是在管理上有利于加强监督和约束,提高财政运行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财政民主化的必然趋势。

财政是人民的财政,是纳税人的财政,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财政管理论文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各项财政改革都应在公共财政思想指导下进行,并为这个总目标服务。

当务之急,是如何定位公共财政。

只有准确定位公共财政,才能使公共财政建设少走弯路,提高财政改革效率。

本文认为,公共财政实质上是市场经济财政,公共财政改革应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从市场经济出发,运用市场经济一般原理,定位财政各个范畴。

一、以市场失效作为财政职能定位的经济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的定位应建立在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分析基础之上,从市场机制的成功和失败出发研究公共财政的定位。

市场机制通常能产生经济上的高效率。

这是因为,一方面市场信号能有效地引导资源向高效率的企业、行业和地区流动,从而带来整个经济效率的上升;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机制可使低效的、成本高的、技术落后的、经营不善的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通过竞争筛选下来的企业必定是高效率的。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早在18世纪就悟出了市场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的道理。

他认为,供求双方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各自理性地追逐自身利益不但不会造成整个经济的混乱,恰恰相反,会带来整个经济的高效率。

两百多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他的这个思想得到了验证。

到20世纪中叶,美国数理经济学家德布罗(Debreu)更用严谨的数学方法证明了这个市场产生效率的命题,德布罗因而获得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然而,他在证明中也发现,这个命题只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才能真正成立。

这些条件就是完全竞争的假设。

时至今日,人们对市场机制已有了较为深刻而又全面的了解:市场机制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带来效率,但也有失败或无效的时候。

比如,公共产品、外部效应、垄断、收入分配不公乃至经济失衡等,这些都是市场失效的典型表现。

市场失效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合理性依据。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以市场为资源配置主体的经济社会中,只有在市场失效的领域,政府部门的介入才是必要的,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克服市场失效的问题,财政则是支持政府行使这些职能的主要手段。

政府应做的,也就是财政要干的。

财政的职能应以市场失效为标准,从纠正和克服市场失效出发进行界定。

财政所要解决的只能是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通过市场解决得不能令人满意的问题。

以此为衡量标准,当前我国财政职能存在严重的“错位”(包括“缺位”和“越位”两方面)问题,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这是建立公共财政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财政要从经营性竞争性领域的活动中尽快退出,让位于市场;另一方面,财政要切实保证国防、治安、基础产业、环境保护等公共需要,把该管的事要管好,管“到位”。

二、以公共需要作为财政支出定位的前提一般来说,财政支出是财政职能的具体化,财政职能服务于政府职能,政府应做什么,财政资金就应该支持什么。

而政府应做的事很多,应当确定一个可用于决定一种是适合政府还是适合市场的标准。

对此,西方财政理论界认为,所有社会产品可划分为三大类: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其中私人产品具有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竞争性、受益的排他性,市场能有效提供。

相反,公共产品则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不能通过市场有效提供。

还有一些产品,在性质上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既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又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被称之为准公共产品或混合产品。

其中,有的可完全由市场提供,而效率不高或供给不足者,则应由政府适当提供或介入提供,这样,政府的财政支出就是全部公共产品和一部分准公共产品。

这对我国财政支出范围的界定不无借鉴意义,但是不应照搬,照搬不符合中国的传统思维,而且可能产生一些误解。

首先,我国一向将财政理解为分配问题,而分配是满足社会需要,不是直接提供产品。

其次,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既不直接生产产品,也不直接提供产品,而是为政府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物质手段。

如果认为财政支出中的购买性支出是提供产品,还比较接近,而转移性支出则相距甚远,用公共产品界定财政支出的范围,涵盖面不全,因而用满足公共需要界定财政支出的范围更为确切。

所谓公共需要,是区别于私人消费的需要,是市场不能满足的需要,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需要。

满足公共需要的事务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代表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事务;二是只有政府出面组织和实施才能实现的事务;三是企业和个人不愿意举办而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事务。

只有满足公共需要的事务,财政才应提供资金支持。

若以公共需要为衡量标准,我国当前财政支出与财政职能一样,也存在严重的“错位”问题。

一方面,财政对满足私人个别需要的产品和劳务的提供,或者说对适合私人、企业活动的领域仍有较多的参与。

比如,财政对竞争性国有企业、非公益性事业存在包得过多,弥补市场过度越位问题。

这不仅加重财政负担,而且不符合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要求。

另一方面,对从事公共事务满足公共需要的资金供给不足,如用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公检法司等部门的正常经费,基础科研、基础教育、卫生防疫、社会保障等事业经费,用于基础设施、基础工业、环境保护的投资,财政资金供给明显不足,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前,财政应结合政府职能转变,以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准,重新界定财政支出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减少对竞争性领域的资金供给,加大对公共事务活动的资金保障力度,尽快完成财政支出的定位工作。

三、以公共权力作为财政收入定位的法律依据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资金,是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基础。

私人部门用于满足私人需要的资金,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取得,而公共部门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资金,凭借公共权力获得。

所谓公共权力,是由立法机关赋予公共部门代表公众行使的权力。

在现代民主制度下,公共部门或政府机关的任何权力都应通过公共选择程序,由立法机关审批、赋予,否则就是滥用职权。

在组织收入方面,政府可以凭借其行政管辖的权力获取财政收入,这类收入都带有典型的管理和强制性征收的特色,主要包括税收、规费、使用费、罚没、基金等收入。

政府也可以依据经济所有权获取财政收入,其具体形式由国有企业利润上缴、租赁国有资产的租金收入、国家参股所获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国有资源管理费收入和其他国有资源收益所组成。

此外,政府还可以依据国家信用关系获得财政收入,这类收入是政府按照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通过发行公债筹集的。

综上所述,政府是依据公共权力取得财政收入的(包括税收、规费和使用费、罚没、基金、国有资产收益、公债以及其他收入形式)。

各种收入形式都有其优点和不足,相对而言,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以及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决定了其在财政收入体系中的优良性质,成为各国筹集财政收入的首要选择。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一般在90%。

以上,其他收入形式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程度较差,收入功能和调控功能难以与税收相比,只能作为财政收入的辅助形式。

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非税收入项目多数不纳入国家预算管理,收支自由度比较大,不少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擅自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罚没等收入,从而导致非税收入项目和规模数量的不断增长,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费挤税、费大于税的问题,这不仅导致政府收入分配秩序混乱,分散国家财力,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职能作用的发挥,而且会加重企业和个人负担,助长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为了规范政府收入分配秩序,强化税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体地位,首先必须按照“一清、二改、三转、四留”的方针做好当前正在进行的税费改革工作,从指导思想上明确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已有税收为其提供基本保障,一般不应再对受益者收取各种强制性非税收入,把收费、基金等限制在严格的特定范围内。

其次,将非税收入的立项、收费标准、违纪处罚等纳入公共选择过程,由立法机关审批并赋予有关公共部门执收的权力。

除立法机关外,任何部门和单位都无权决定财政收入的项目和标准,从而使财政收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再次,要正确处理财政与政府的关系,在法律上明确规定财政总揽政府收支,一切政府收支纳入预算管理,逐步取消预算外资金制度,不允许制度外收入存在。

四、以公共选择作为财政决策定位的理论依据西方公共选择理论把政府的预算决策看成是由公共产品的供求双方相互决定的过程,政府通过预算收支提供的公共产品应符合公众的偏好或意愿。

为了揭示社会成员对公共产品的偏好,并把社会成员的个别偏好集中成为集体偏好,从而作出符合公众意愿的决策。

预算决策必须通过一定的民主政治程序进行,国家预算的内容要向社会公开,社会公众有权监督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这就要求国家的预算在很大程度上步入民主化、法制化和程序化的轨道。

我国公共财政建设应当借鉴和吸收西方公共选择理论的合理成分,采纳西方国家科学的预算决策办法,进一步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立法机关、政府部门、人民群众(通过选举人大代表)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财政分配权力制衡机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分配公共选择程序,实现财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当前,影响我国财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主要因素有:一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预算编制过粗。

二是预算涵盖面不全,不符合预算的完整性原则。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根据预算的完整性原则,应要求一切财政收支都应反映在预算中,不得在预算外另列预算,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也应该在预算中有所反映。

而我国政府提请人大审批的预算是不包含预算外收支的,使得相当一部分财政性资金脱离公共选择过程及人大的监督。

针对以上问题,前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国务院财政部提出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国务院财政部很快作出反应,部署编制中央部门预算的试点工作,去年已把试编的部门预算与汇总的国家预算一起提交人大审议,这是我国财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一个重大进步,标志着我国财政决策公共选择化的开始。

为了加快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进程,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改革完善政治体制,以法治代替人治,建立起政府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人大向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审计机关隶属人大向人大负责的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