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唯物辩证法谈谈对房价问题的看法 论文
是否应该废除高额房价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高额房价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高额房价。
首先,高额房价使得普通人难以承受购房压力,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加大。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高额房价已经成为导致社会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所说,“高额房价让年轻人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
”。
其次,高额房价也影响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已经多次导致经济危机,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正如经济学家凯恩斯所说,“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性是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
最后,高额房价也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
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人口外流现象,导致城市的空心化和资源浪费。
正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所指出的,“高额房价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高额房价。
首先,高额房价是市场供求关系的结果,废除高额房价将干涉市场自由,破坏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正如自由市场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所说,“市场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任何干预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
其次,高额房价也是房地产市场供应不足和土地资源稀缺的结果,废除高额房价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正如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所指出的,“市场的有效性取决于资源的稀缺性,废除高额房价并不能改变资源的稀缺性。
”。
最后,高额房价也是房地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废除高额房价将侵犯他们的权益,破坏市场信心。
正如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所说,“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是市场稳定的重要保障。
”。
综上所述,虽然高额房价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但废除高额房价也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因此应该通过其他途径解决高额房价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废除高额房价。
毛概论文房价问题
住房问题俗话说的好“衣、食、住、行”。
房子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那绝对是不用争辩的。
纵向来看,在中国的城市中拥有一套房子的必要性就相当于古时候农民必须要拥有一块田地。
而从横向来看,与美国相比,房车那种东西是中国人永远都不需要的,因为与美国那种没有“根”的文化意识形态相比,中国自古就有落叶归根的这种思想,不管你走得多远,家始终是你最重要的牵挂。
换言之,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这么注重归属感,而在现代,你对于某个城市的归属感则来源于你是否拥在该城市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而不是一个房车或一套出租房屋可以替代的。
在当今社会,住房问题已成为社会大众普最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现在政府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房子,一个遍地开花越建越高却离老百姓越来越远的东西;房价,一个如此残酷却又不得不让人直面的问题。
于是一部名叫《蜗居》的电视剧引起了全国民众的热烈反响。
为什么虚构的故事和情节能产生这么大的现实反响?主要是由于它折射出都市“房奴”的辛酸苦辣,道出了无房族的困惑与无奈。
“蜗居”、“蚁族”、“房奴”、“裸婚”……这些词的流行,表明高房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不可承受之重”。
高房价,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弊病之一,如果以后的房价还在高位徘徊上升的话,必定会给国家的长治久安带来威胁。
俗话说的好“安居乐业,安居乐业。
”因为只有先安其居,才能乐其业。
住房是关系亿万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住有所居”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新中国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
因而,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让人名群众从“蜗居”走向安居,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课题。
如果连人民住的问题解决不了,建设和谐社会,又从何谈起呢?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解决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
房屋作为一种商品,完全脱离了它固有的商品属性,彻底沦为炒房者牟取暴利的工具,这是一种泡沫,泡沫终会有破灭的一天。
到那个时候说不定整个中国的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会受到波及,就像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一样。
《2024年一线城市房价过高是资源配置不合理》范文
《一线城市房价过高是资源配置不合理》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一线城市的房价持续攀升,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不少人认为,一线城市房价过高是资源配置不合理所导致的。
本文将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分析其是否真的与资源配置不合理有关。
二、一线城市房价过高的现象一线城市的房价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高昂的房价不仅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也让许多家庭背负沉重的房贷压力。
同时,高房价也导致了部分产业和人才的流失,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资源配置不合理的角度分析1. 土地资源分配不均:一线城市土地资源有限,而政府在土地供应上往往倾向于满足房地产开发的需求,导致土地价格水涨船高。
同时,一些地区的地价被过度炒作,进一步加剧了房价的上涨。
2. 政策导向问题:政府在房地产政策上往往偏向于保护房地产市场,这导致了一部分人利用政策漏洞进行投机炒房,从而推高了房价。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财政,也使得土地供应和房价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3. 教育和医疗资源集中:一线城市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
这使得需求旺盛,进而推高了房价。
然而,这并不完全是资源配置不合理所导致的,而是市场需求和人口流动的必然结果。
四、解决措施针对一线城市房价过高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1. 调整土地供应政策:政府应合理调整土地供应结构,增加土地供应量,特别是对于一些热点地区,应采取限地价、限房价的措斖,以平抑房价。
2. 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政府应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打击投机炒房行为,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
同时,应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提高住房供应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住房需求。
3. 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应优化教育和医疗等资源的配置,推动资源向二线、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倾斜,以缓解一线城市的压力。
4. 引导人口流动:通过发展其他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等事业,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减轻一线城市的压力。
五、结论综上所述,一线城市房价过高与资源配置不合理有一定的关系,但并非唯一原因。
是否应该废除高额房价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高额房价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高额房价。
首先,高额房价给普通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使得很多人难以负担得起房子。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大城市的房价已经超过了普通家庭收入的十倍以上。
这导致了很多人在城市中无法买得起房子,只能选择长期租房,甚至是居无定所。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高额房价也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给整个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过高的房价不仅使得普通家庭负担不起,也使得投资者纷纷涌入房地产市场,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泡沫。
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崩盘,将会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最后,高额房价也导致了城市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由于房价过高,很多人只能选择在城市中心区域购房,导致了城市资源的过度集中,而郊区和农村地区的资源却得不到充分利用。
这不仅导致了城市的拥挤和交通堵塞,也使得农村地区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因此,废除高额房价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通过合理的政策调控,才能够使得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让房价回归到合理的水平,从而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到居住权利,也能够保障整个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高额房价。
首先,高额房价是市场供需关系的结果,废除高额房价将会干涉市场自由,扭曲市场价格。
名人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经说过,“市场自由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废除高额房价将会干涉市场自由,扭曲市场价格,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浪费。
其次,高额房价是房地产市场的正常现象,废除高额房价将会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严重的冲击。
房地产市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废除高额房价将会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严重的冲击,导致整个经济的不稳定。
最后,高额房价也是城市发展的结果,废除高额房价将会对城市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城市是人口和资源的集聚地,高额房价是城市发展的结果,废除高额房价将会对城市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城市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城市发展的停滞。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房价上涨的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房价上涨的问题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房价上涨是因为买方(炒作团队也属于买方)需求大于卖方(惜售也要归结到卖方小的方面)需求,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是物质。
卖方提高销售价格,这是意识。
第二,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运动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房价上涨是建筑原材料上涨的结果,这一规律是客观的,成本上涨,房价必然上涨;但开发商、建筑商及中介机构又利用这一规律,掩盖实际成本,宣传虚拟成本,让民众以为房产涨价合理,无泡沫,从而接受房价虚高的现实,而开发商等人从中渔利。
第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物价上涨带动原材料上涨,原材料上涨又拉动房价上涨。
这一联系是客观的,在经济社会是普遍存在的,反映了一种因果联系。
第四,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房价上涨,这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规律,这是内因;外部力量影响,这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中间商、地方政府利用市场规律,为了追逐暴利,为了地方税收,为了头上乌纱,不惜一切,以房地产立市,以房价高为荣。
2,房地产作为一个普通产业,与其他产业无异。
但由于产业内部利润巨大,外部力量不加约束,慢慢形成了现在房价上涨的现象,以至于现在严重脱离现实。
很多地区的实例已经证明,严重脱离成本区的商品,最终会泡沫破裂,比如香港楼市,日本楼市,这是量变而质变的道理。
第五,用矛盾的观点:1,矛盾无处不在,开发商利益与民众渴求房价下降的矛盾;地方政府税收需求、官本位需求与市场经济规律的矛盾;地方政府利益与民众利益的矛盾;另外,这必然会造成民众与政府的对立矛盾。
2,矛盾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必须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既要知道有矛有盾,又必须认识到哪方更重。
是应该以地方政府收入为重,还是该以民众需求为重;是该以财税收入为重,还是该以民众生活质量为重?第六,感性认识反映现象,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用辩证的观点浅谈中国房价调控问题
用辩证的观点浅谈中国房价调控问题摘要:中国房价问题近年来一直是社会热门话题,它不仅是年轻人住房问题,更是体现一个国家对群众关心程度,对经济调控能力,对社会和谐理解能力。
一个民族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这些百姓最关注的话题。
但是近些年来中国房价高速增长,普通城镇居民的家庭收入增长远远赶不上飙升的房价,房地产业是暴利产业,商品房空置率居高不下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由此引出的一系列问题与现象:如透支中国未来购买力,贫富差距拉大而激化社会矛盾,社会巨大财产的重新分配,改变居民消费意识,改变物价水平等,也将在现在和不远的未来对中国经济产生长远的影响。
政府近十几年来出台了很多政策以试图将房价调控到一个合适的水平,但随着土地政策、经济问题以及各种其他牵制,调控结果却是中国房价只增不减。
针对相关问题,我们的论文将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分析目前中国房价的状况:中国历年房价调控情况回顾、其他国家住房市场现状及房价调控政策、中国房价宏观调控的措施及利弊分析、政府对房价调控的态度以及民众对房价调控的看法。
最终,我们将以大学生的角度阐述我们的看法。
关键字:房价,政府调控,需求,供给一、中国历年房价调控情况回顾在中国房地产界,有一个和“发改委打飞机”并驾齐驱的典故,那就是中央政府每次调控房地产,房价就会飞涨,所谓“调控调控,越调越恐”。
的确,纵观2003年以来的楼市调控政策,“八年抗战”的结果是越调越涨,如同“狼来了”的故事,讲多了,最终就没人信了。
(一)政策失灵房价凶猛根据中国社科院蓝皮书报告,1998年至2003年全国商品住房每平方米的价格只增加了343元,2003年的房价大约是普通家庭收入的4-5倍,比较符合家庭承受能力。
2003年,中国遭遇罕见的“非典”疫情冲击,前两个季度的经济增长下滑到6.7%。
于是,在121号文件颁布仅仅2个月后,由建设部起草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简称“18号文”)出台,明确把房地产业列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是否应该废除高额房价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高额房价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高额房价。
首先,高额房价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在当前社会,高额房价使得许多年轻人无法负担得起房子,导致他们只能长期租房或者无法拥有自己的住房,这种情况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
正如马克思所说,“住房问题是社会资源分配的重要问题”,高额房价的存在使得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是不可接受的。
其次,高额房价也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在一些大城市,高额房价使得许多年轻人无法在城市中生活和发展,他们被迫去到人口稀少的地方谋生,导致城市人口的流失和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正如美国前总统林肯所说,“一个国家不能长期存在一半是富人,一半是穷人的现象”,高额房价导致了社会的两极分化,这对社会的稳定是一种威胁。
最后,高额房价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高额房价使得许多年轻人无法购买房产,这导致他们无法通过购房来增加个人资产,进而影响消费能力和经济增长。
正如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说,“个人财富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动力”,高额房价阻碍了年轻人的资产积累,这对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制约。
综上所述,高额房价的存在对社会资源分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废除高额房价。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高额房价。
首先,高额房价是市场供求关系的结果。
在市场经济下,房价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如果废除高额房价,就等于干涉市场的正常运行,这对市场经济是一种不利的干预。
正如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说,“市场自由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废除高额房价就是对市场自由的一种干涉。
其次,高额房价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对房屋的需求增加,这就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如果废除高额房价,就等于阻碍了城市化进程,这对城市的发展是一种不利的制约。
最后,高额房价也是房地产投资的结果。
许多人会选择将资金投资到房地产领域,这使得房价得以上涨。
如果废除高额房价,就等于剥夺了人们的投资自由,这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种不利的制约。
中国社会中房价问题的现状和我对其的看法
课程论文题目:中国社会中房价问题的现状和我对其的看法课程名称:人文社会与文化学生:学号:院(系):设计与艺术学院专业:工业设计(艺术类)指导教师:李海英一、前言:在中国独特的二元经济下,房产业的利润占国家GDP相当大的比重,这太可怕了,一个国家很大一部分的经济来源竟然是让人赖以生存的房子,经济结构过于简单,让人对现行经济状况毫无安全感。
中国楼市一直很好,所以现在有钱人都不务正业了,都来炒楼,因为干这个最轻松了,不需要人力、物力、技术以及市场开发等等,只需要资本,你现在投资100万一套的房子,按现在的行情,炒到200万出手,净赚100万,多好啊!典型的例子:很多非地产本行的央企都来搞房产,不过前段时间,不知道是国家宏观调控了还是为保企业形象(我也没想明白),在铺天盖地的舆论谴责中,78家央企退出房产业。
再一个,搞制造业的海尔,也拿150亿出来炒楼,唱歌的梁咏琪也不专心唱歌,也来炒楼…上次看到“梁咏琪内地炒楼赚千万成富婆”的娱乐新闻,我一下子就从心里逼鄙视她了,妈妈的,如果有钱的都像你们这样,那中国的房价永远降不下去,一群不务正业的混蛋。
另外,制造业都把资金挪出来炒楼,这样就妨碍它自身的发展,由于炒楼赚钱轻松且快,各行各业都来投资,于是乎,自身发展纷纷疲软,随之而来的就是造成大量失业,经济结构简单化,经济发展不稳定系数增大,如此恶性循环......话说回来,房价之所以那么高还有那么多人抢着买,一是房子需求过大,人口多,没办法,二是国人根深蒂固的陈旧思想:一定要有房子!现在的女孩嫁人,不看你人好不好,不看你帅不帅,不看你爱不爱她,先看你有没有房,其实在中国你不可能真正拥有自己的房子,中国土地使用权才70年,而且一般情况下30年房子就面临拆迁、重造等问题,如果不是这种,有自己的房子才算个家的思想,如果不是亚洲人特殊的“面子”文化,对于没有足够能力买房的人来说,租房实际上是最划算的选择,你贷款买房,从首付到完完全全买下它所用的钱不知道可以租多少年房子,而且租房相对自由,住地不爽就换地方,还可以随着工作而变动。
唯物辩证分析房价问题
唯物辩证分析房价问题---中国到底怎么了近来,房价的飙升引起了广大大学生的关注。
由于自己现在身居南京,也因这个城市房价的“高标准”和自己同学面临的今年毕业就业而倍感压力的巨大。
作为一名经历了找工作,考研,读研的研究生,找工作、就业和怎样生存在我的人生履历里,可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买房也成了毕业生生存的唯一难题。
当前,“蜗居”、“蚁族”、“房奴”等热词表明高房价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不可承受之重”。
1、毕业生买不起房2、农民工买不起房3、没钱人买不起房4、有钱人买不起房这不禁让我发问,中国到底是怎么了?二战过后,中国率先走进了工业化道路,一化三改体质也深得人心。
1978年,改革开放之风在中国盛行。
先让部分人富起来的口号响彻整个东方。
在此刻,似乎找到了一个真正的发展道路。
但这样的改革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呢?我不是专业的政治经济学家,固然找不到答案,但不容质疑的是,半个世纪过去了,中国的整体经济水平明显提高,老百姓的物质生活也能得到满足。
但要是您仔细观察,会明显的体会到,人们的幸福指数却持续滑落。
现在可爱的少年们,怀有一股热血的少男少女们,这一个时代的标志们呀,我再也找不到“仰天长啸出门去,我倍岂是蓬篙人”的雄雄气势。
我看到了二十一世纪少年们的悲哀。
他们走出校园后的惆怅和为生活所迫的无奈。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在生存线上拼命挣扎的?他们也原本是有理想的。
我在此之前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大学生毕业五年后的平均工资在5000元(二线城市)左右,而二线城市的房子在7000~8000元,一对夫妇若都是这个水平,平均每月净收入在6000元左右,要买100平米的房子,在房价不再上涨的情况下需要奋斗二十年左右,下一代马上又要买新房子了。
所以有人愿意选择啃老,有人愿意选择傍大款,有人愿意选择不生孩子。
但我相信,更多的人愿意奋斗。
因为房子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梦想。
不公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
去年,我看到了这样一期新闻栏目,栏目组对适婚年龄的单身男女进行了即时调查,大多数女性择偶标准集中在两点:房子和收入。
房价中的自然辩证法
房价中的自然辨证法自改革开放以来,房价一路上扬,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疯狂的购房,甘当房奴。
那么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从自然辩证法中我们可能会找到一些答案。
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房价一直上涨时市场经济决定的,受供求关系影响。
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是绝大多数人的渴求,因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有自己的房子才能给自己归属感和安全感,尤其是对于那些客居他乡,在外打拼的人而言。
尽管房价很高,但是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下,还是有很多人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房子属于卖方市场。
房产开发商感受到了这种强烈的市场需求,于是在大量买地建房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房价。
二、联系的观点看房价房价的上涨除了供需关系影响之外,其主要原因还是土地价格、建筑材料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留在了农村,发展个体经济,或者在大城市从事服务性行业。
十多年前或者更早些时候的建筑工人已经老了,退出了建筑行业,而新一代的年轻人却很少进入这个行业进行补充,故这个行业的人也就越来越少,用人成本自然也就自然变高了,因为太低的薪酬很难招到人。
三、发展的观点看房价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房价的上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市场规律的作用是内因,政府的导向是外因。
市场规律即供需关系影响商品房的价格,而政府的导向主要体现在政府不断扩大市区范围,大量卖地,同时将一些公共的基础设施例如医院、学校迁到离市区较远的地方,进而拉动附近房产的销售,变相帮助开发商卖房,近些年来,卖地几乎成了地方财政重要收入来源。
然而这种情况是绝对不会一直发展下去的,房产的泡沫就算不破灭,也会进入平稳期。
一方面因为现在年轻人购房思想不像70、80后那么疯狂了,越来越多的90后在前期选择租房。
另一方面,近些年来,由于政府卖地,开发商盖房过于疯狂,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得到缓解,甚至有些地方的房量已经大于需求量,出现了楼盘卖不动的情况。
马基论文—如何看待房价居高不下的现象
如何看待房价居高不下的现象目前,全国住房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并还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
无数人正在为买一套房而努力奋斗着。
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房价也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我们毕业之后所面临的买房问题可能比现在还要严峻,所以我们要更深层次的去认识房价居高不下的现象,为将来买房提前做好准备。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这个问题。
第一,物质决定意识。
房价居高不下是因为人们的需求大,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是物质。
由于市场需求大,卖方不担心房子卖不出去,所以房价居高不下,这是意识。
第二,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运动规律是客观的。
房价上涨是建筑原材料上涨的结果,这一规律是客观的,成本上涨,房价必然上涨。
第三,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虽说成本上涨,但上涨幅度并不大,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减少,按理说房价不应该居高不下,这其中就是因为开发商、建筑商及中介机构利用物质运动的规律,掩盖实际成本,宣传虚拟成本,让民众以为房产涨价合理,无泡沫,从而接受房价虚高的现实,而开发商等人从中获取更大的剩余价值。
第四,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房价上涨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规律是内因,外部力量影响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中间商、地方政府利用市场规律获取最大利益,同时,外部力量不加约束,慢慢形成了现在房价上涨的现象。
房价居高不下的现象也反映出了多种社会矛盾:开发商利益与民众渴求房价下降的矛盾;地方政府税收需求、官本位需求与市场经济规律的矛盾;地方政府利益与民众利益的矛盾。
长此发展下去,必然会造成民众与政府的对立矛盾。
我们必须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要认识到哪方面更重。
是应该以地方政府收入为重,还是该以民众需求为重;是该以财税收入为重,还是该以民众生活质量为重?我个人觉得,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以民众为基础的,马克思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我们应该以民众需求为重,以民众生活质量为重。
一篇可以终结房价涨跌讨论的文章
一篇可以终结房价涨跌讨论的文章前言:对于谈论房价的各种声音,多是充斥着非理性的因素,或片面强调某个因素的影响,或是别有用心。
本文将从多个真正影响房价及其走势的方面进行阐述,经分析后得出可靠的论断。
下面从以下八个因素进行分析一、人口因素二、存款因素三、购买力因素四、政治因素五、热钱因素六、土地因素七、价值规律的作用八、信心因素一、人口因素(驳“人口增加”论)房子是需要有人来承载的,如果人口少于房子所能提供的居住人数,则会形成房产闲置;若房子的使用价值不能被行使,则其真实价值将趋于归零。
任何理智的人都不会去购买没有价值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房子的价格当然就无从谈起,回归其本来的面目。
有关部门已经按照最大化的程度计算后得出:中国的人口峰值最大为14亿,在2020年前实现,此后人口数量逐年加速大量递减,每年人口净减少一千多万!这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北京或上海这样的城市的人口(以目前客观调查的1.2-1.3的生育率计算)。
几十年后,我国将仅有几亿人口!实际上,这仅是按照静态的计算方式得出的数字,若考虑到动态的因素(如大中城市青年普遍婚期后延,独身、“丁克”家庭大量出现等),未来的人口减少量会显得更加严重。
难怪国家开始鼓励适龄青年多生孩子,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可是,高企的房价,惊人的育儿成本,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社会竞争,羸弱的社会保障,给现实的男男女女们又设置了道道门槛,不要说生育二胎了,就连能否结得起婚、供得起房都已经是大问题了。
目前的生育政策导致的情况将是:孩子们将平均每人继承2套以上的房产,而且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东西多了不值钱”,估计不会有人对此有异议吧?有一本书,名叫《大国空巢》,您若阅后会对中国的人口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有报告称:北京在15年后总人口(包括流动人口)将稳定在1600万人左右; 另有统计称:北京目前有登记的住房有550万套(这还不算近20%总量的小产权房),近些年来北京每年竣工和销售的住宅平均在1500万平方米左右,而且这种建设还要长期做下去;按照这样的建设速度,几年以后,北京的房屋将大量过剩。
用马克思主义思考当今房价居高不下
用马克思主义思考当今房价问题看到这个标题,可能不禁让人感到奇怪,作为当今社会争论最大的房价问题,怎么通过马克思主义来进行思考呢?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
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
其中,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一个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一个“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波浪式前进、循环往复式上升的过程,而一个个有限的过程就组成了无限发展的世界,换言之,世界也可以被看作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的集合体。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大可不必过分担心房价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总是从一个平衡走向另外一个平衡。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2000年以来的房价走势图,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图1 2000年—2010年朝阳区房价走势图从走势图我们可以看出,从2000年至2004年,房价基本在4000左右几百浮动,基本上是在一个稳定的区间内。
从2004年到2010年,房价总体趋势是指数增长。
现在人们对房价最大的一个疑惑是,房价是不是会一直涨上去?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揭露的事物发展规律,预示着房价会在一个新的时间区间达到平衡。
人们对于房价的另外一个疑惑是,高房价是否会一直存在下去?答案就是居民收入和房价比将会达到一个平衡点。
其实高房价并不是房价问题的关键,低收入和高房价之间的矛盾,是整个房价问题的核心。
矛盾越是突出,解决矛盾的压力也就越大。
降低房价和提高居民收入,是解决高房价问题的唯一途径,别无他法。
从政府的角度,就要加大力度降低房价,想方设法提高居民收入。
从居民的角度,寻找房价更低的城市进行生活,寻找更加高收入的工作。
最终必然会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就像在2004年前还几乎没有什么人担心过住房问题一样,这个矛盾终究会被解决,房价问题不再成为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
房价问题论文关于房价的论文-平抑高房价的治本措施探讨
房价问题论文关于房价的论文-平抑高房价的治本措施探讨摘要:土地财政政策和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合理的超支柱地位是导致高房价的根本原因。
平抑房价必须针对这些根本原因推出治本措施。
鉴于目前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平抑房价必须科学有序地进行。
关键词:平抑;房价;根本;原因;措施商品房价格高企,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工薪阶层的经济支付能力,甚至连所谓的“中产阶级”也感觉心理上难以承受。
住房支出在居民消费总支出中所占比例过大过重、房地产投资占GDP的不少份额,已是众人皆知的事实。
平抑房价、改善民生,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特别是第二产业结构是国家关注的经济重点之一。
为此,国家相继出台了不少经济的、政治的措施和办法。
但这些措施和办法,从本质上说都是治标之策,而非治本之术。
从执政为民、建设和谐社会、深化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科技创新、强国富民的角度出发,要从根本上扭转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的势头,必须狠下决心,投以治本猛药峻剂。
1 高房价的非根本原因高房价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有限性和可控性是基础性的。
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所谓“母”,就是可以繁殖与增殖的事物。
土地之母,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因而屡屡成为人们争夺的对象、国家间战争的根源。
土地总量和存量的稀缺性更增加了它的重要性。
另外,土地的可控性也决定了它能够非常容易地成为财富。
如果土地像空气一样,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地呼吸,任何人和组织都不能随意地控制和排他性地占有,那么它的价值必然非常有限。
但这些都是土地的财富性质,与高房价没有必然的、本质的关联。
关于高房价的非根本性原因,主要有以下论点。
1.1 土地供应的有限性推高了房价有人将“18亿耕地红线”列为高房价的罪魁祸首。
实际上这种说法似是而非。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执行严格的土地(耕地)保护政策,土地总量和存量比中国小的比比皆是,平均人口密度比中国大的国家也能找出不少实例,但并非个个国家都房价高企。
对于房价飙升问题的讨论与思考
对于房价飙升问题的讨论与思考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的生活进入了新的阶段,但是,我们也经历着一些问题,例如,物价的上涨等等,其中较为严重的是房价的飙升,这个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困扰。
物价为何会上涨,房价为何会上升的如此之快?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大多想买房者,特别是工薪阶层想了解、剖析却又想不明白的问题。
但是,我们来仔细想想,房价的上涨,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上升,我们没有理由使消费仍旧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我们必须提高消费水平,来获得社会更加大的进步。
大略分析,房价上涨是有着几方面的原因的。
第一、中国的人口越来越多,人们如今对房子的面积要求越来越大,但是土地供应却在不断的减少,这完全是一种供不应求的现象,供需的矛盾越来越大,我们别无他法,只有通过价格的提升来缓解这一种矛盾,因此,房价在不断的上涨。
第二、有着太多的人不停的涌入发达城市,这些发达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而偏远地区人口越来越稀疏,发达地区,对房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偏远地区却永远落后、欠发达,地区的不平衡也导致房价的急剧飙升。
第三、社会不断的发展,机制也更加的健全,这带来了更多的税收,增加税费必然使房子的成本上升,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提高房地产价格,来获得应该得到的利润。
第四、开发商需要从房产中获得巨大的利益,而一些有能力、有金钱的人,更是通过炒作房地产来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样的操纵必然抬高房地产价格。
为何,房价的飙升会给大家带来如此多的困扰呢?因为,我们知道,房子是生活的必需品,它不是一颗可有可无的糖果。
这样看来,我们必须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房子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我们为什么要买房?我们一生中必须要有一套房子,一个自己温馨的家。
成“家”才能立业。
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80后没房子就没老婆。
的确,社会就是这么残酷,房价提前考验着脆弱的爱情,最终让80后的这一代成了“房奴”--一个被经济学家评论,被成功人士鄙视,被社会学家同情的族群。
如何看待中国的房价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的房价问题《蜗居》,一部电视连续剧,播出后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热议。
为什么虚构的故事和情节能产生这么大的现实反响?主要是由于它折射出都市“房奴”的辛酸苦辣,道出了无房族的困惑与无奈。
近年来,不论在地产网论坛里,还是经济报上随处可见有关房价上涨、地产泡沫等的报道。
媒体越是关注,房价炒得越高。
安其居,才能乐其业。
住房是关系亿万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住有所居”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
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住房需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课题。
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快,中国房地产已明显过热,深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出现了房价过万的情况,普通市民望‘价’兴叹。
“买不起”的喊声是络绎不绝,什么是买不起,一次性付款才叫买得起吗,其实,买房能一次性付清的在中国也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中国的经济远远没有达到这种水平。
大城市的发展和近年来大量外来资金的涌入,使得流动资金的膨胀,达到了饱和的状态,有钱人是越来越有钱。
这就造成了消费膨胀,而开发商抓住购房群体的心理,倾向于高档住宅、甚至是豪宅的投资建设。
水榭花都、香蜜湖1号的别墅等均过千万,甚至两千万的高档楼盘都已抢购一空,大面积的高档社区越来越吸引投资置业人的眼球。
目前中国的房价到底有多高?“商品房”、“房价”这些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只是最近十几年的事。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个时期,城镇居民实行的是福利分房制度。
虽然名义上是免费住房,但由于“僧多粥少”,人们总体居住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筒子楼、大杂院、三代同居一室的情景,很多人至今还记忆犹新。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阶段、文化、地理环境等状况的差异,衡量房价高低还没有一致认可和普遍适用的标准。
不少专家学者在研究房价问题时,大都参考两个指标,一是房价—收入比,二是房价—租金比。
房价—收入比,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反映的是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和负担程度,一般认为比值应在3—6之间,而2009年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都超过10。
辩证看地产
唯物辩证地看待房地产问题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正如恩格斯所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事物的这种普遍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比如四季更迭,就是因为地球和太阳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地球上事物和现象的变化。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简要地说,辩证法是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事物之所以能够转化,是由于对立面内部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继而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实现质的飞跃。
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唯物辩证法表面上看来似乎很深奥,但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唯物辩证法,因为对立面,即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且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当今热点问题——房价过高也毫不例外。
地产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是关系着人们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行业。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与否,关系到我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
记得有一次我在看报纸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句关于房地产的话,“楼市泡沫是最邪恶的泡沫!”,可见,一旦楼市高涨,形成楼市泡沫,其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
它的破灭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会留下无尽的烂尾楼、无数的破产投资者以及一大堆苦于没有房子的普通大众。
尽管就表面迹象来看,我国房地产产业发展十分火爆,很多洋房、别墅都销售完了一期又一期,按道理来说,这应该是十分有利于GDP的增长以及人们的生活的,但不得不提醒的是,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人多地少是我们中国的基本国情。
而物以稀为贵,当楼房越盖越多后,空旷土地不断减少,地价暴涨,房价便扶摇直上,并且是爆炸式地增长的。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与辩证唯物论看中国当今房价房市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与辩证唯物论看中国当今房价房市价格与价值相统一。
价格可以短期脱离价值,但长期全局看必是与价值相统一的。
价格不可能无止境脱离商品内存价值。
这跟股市的价值投资原理应该是相同的。
凭心而论,目前中国房产的价值有价格那么高吗?从建筑品质看,无论造的怎样差的房子都有人买,开发商注重质量才怪;再加上从土地使用年限看,从配套环境,从环境,从人民的购买力等各方面看,中国房产价值有多少?事物的螺旋式上升规律。
任何事物,不论趋势再好,都是在涨跌互现中螺旋式上升的。
有大涨必有大跌。
对立与统一、辩证法与矛盾论、否定之否定。
生活中充满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有高就有低、有长就有短、有涨就有跌,有大涨就有大跌,有非理性的涨就有非理性的跌。
你能想到过香港的房价也曾跌60%吗?你想过日本的房价曾跌80%吗?普遍联系的规律。
房价不是孤立的,不可能脱离其它条件的束缚一路飞涨。
制约房价的一大因素就是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购买力。
中国的房价已经赶英超美,但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购买力呢?量变质变规律。
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量、度。
掌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意义。
如今,房产的质、量、价统一吗?量变在积累,质变就在眼前,这个质变肯定不是房价再猛上一层楼,向下的质变可能性更大。
拭目一待吧。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论。
中国经济已经快速发展30年,没有大的经济危机,上文说到事物的螺旋式上升规律,大型经济危机的概率越来越高,必须经历一场经济的全面萧条,人们的认识才有可能提高,经济的泡沫才可能挤干。
中国经济再快速发展30年的概念不如一场经济危机概率来的高。
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房价上涨是局部,经济和稳定是全局。
一个局部超越全局的发展,肯定会为全局带为问题。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才是全局,房地产是局部。
政府迟早会看到这点。
因此,如果买不起房子,不要急着买房。
不买房子,似乎不是好事。
但别忘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还告诉我们,矛盾的双方是互相转化的,现在好的,以后未必好,现在不好的,以后未必不好。
有关“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有关“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唯物辩证法思考有关“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唯物辩证法思考摘要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房地产调控政策。
用唯物辩证法来看,这些政策涉及到经济的健康发展、百姓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用唯物辩证法来看,这些政策的实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实施的过程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来看,这些政策有优点,同时也存在缺点。
关键词房地产调控联系发展矛盾近年来,中国房价涨势迅猛,房价问题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神经,中国政府也越来越意识到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的重要性。
2010年,人称“史上最严厉的‘新国十条’出台”,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限购、限价等调控措施。
2011年第四季度,房地产调控政策初见起效。
同时,中央政治局明确表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对房地产调控的重要性,我们有必要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加以分析。
一、联系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的,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因此我们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表面看起来,房地产问题只是经济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实它涉及到经济的健康发展、百姓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房地产问题处理不好,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首先,从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对于房地产的调控能够稳定经济的运行。
房价的快速上涨,使得房地产行业成为资金汇聚之地。
这些资金一是来自于房地产商的投资,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银行的贷款,二是来自普通百姓的投资。
如果房地产行业继续不健康的发展下去的话,国民经济将面临美国次贷危机一样的严重后果。
因此,政府对于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这将引导投资者的理性投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引导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其次,从百姓安居乐业的角度,对于房地产的调控有利于满足普通百姓的基本住房需求。
房地产业的辩证思考
房地产业的辩证思考陈静【摘要】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对立规律或矛盾规律.它揭示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而当这一规律用于分析我国目前乱象丛生的房地产业时,不难发现正是由于房地产业内部矛盾之间统一又对立,从而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变化发展.【期刊名称】《管理工程师》【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3页(P37-39)【关键词】房地产业;矛盾;特殊性;对立统一【作者】陈静【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当下的房地产行业,因其错综复杂的行业背景所形成的价格飙升投机狂潮使大众进退维谷。
为此,本人试图运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来理性分析当下房地产业及房价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以正视听。
一、房地产及房价发展矛盾动力源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关于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阐明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实在内容。
房地产业作为诸多矛盾的统一体,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主要矛盾——“供”“需”矛盾。
而“供”“需”矛盾双方方分别为,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具体表现为房价和购买力。
这对“供”“需”矛盾也存在着两重根本属性,“供”“需”的同一性和“供”“需”的斗争性。
1.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本阶段房地产健康发展及房价合理形成的原因正是房地产市场主要矛盾中“供”“需”同一性的平衡发展。
使得“供”“需”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具体表现为:(1)制度基础。
1998年推行的货币化分房取代福利分房的住房制度改革为21世纪前十年的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
(2)需求支持。
旺盛的市场需求是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自福利房淡出,商品房涌现使积攒的住房需求得到释放。
人才向沿海地区的流动等因素,又加速了对住房的市场需求。
(3)政策扶持。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央确定以房地产拉动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唯物辩证法谈谈对房价问题的看法
在今天的中国,所谓房价问题,已远远不只是房子问题.同时,它也涉及到更多的,比如财富的衡量尺度、经济体的发展程度,甚至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某一方面的表现。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观察,近年来,中国房价的一路攀高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形态之一,更是有主观层次的情绪与操控。
正所谓事物的发展是在一定的基础上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而房价的不断攀高其实也是一个积累的结果。
中国百姓的财富分配1949年后有两次大的变化。
一次从50年代开始,各个社会阶层经济上的差别尽量消除,与此同时是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身分的差别则尽量维持甚至扩大。
在农村,到70年代,几乎每个村民都是贫下中农,城里大部份就业者,工资基本都在36到一百多元之间。
由此而产生的中国国民经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虽然整体处于地下水平,但整个中国的贫富差距并未显现,地区不平等还没有完全的暴露。
第二次变化,则以上述革命成果平均贫困为起点,经济差别因两个原因而迅速拉大。
一是当时较为贫困的职业分工,下海经商、官员寻租、外企甚至民企国企的高薪阶层等。
二是同在工薪阶层,收入、地位接近,却仅仅因为十几年内买卖房子的机遇、运气、策略不同,导致了小范围的财富分化。
三是那些比较背运的人,既没有之前的底子,也没有后来的觉悟,只能离曾经的同伴越来越远。
由此,中国的贫富差距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开始拉大。
客观世界的因果关系是辩证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那些在一开始就把握住机会,进行合理而有利的投资的人在前期获得了不菲的回报,而那些曾经错失了机会,有没有前瞻性的人自然无法得到什么。
而越是这样,那些开始就得到回报的人就越懂得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把握时机。
这样一来,他们就由一开始的误打误撞,变成了有规划,有目的的一种投资。
而另外的那些人,因为没有踏上第一艘船,而与彼岸越来越远。
举个形象的例子,假设十年前工资均3-5千,都住单位分房,用几万元买下(现在市价约几十万)。
A买了100万的房子,升到300万时卖了,又借钱买了两套,过两年又卖,又买。
总之现在自住出租共4、5套,账面上至少有1500万。
B当年也买了100万的房,一直自住分期还钱,现在名义上房价也500万。
C当初也想买楼,几次没看中,转头又见涨价,心里不服,再观望,结果见到原先想买的100万房子,10年翻了几倍。
只好望楼兴叹,仍住单位房凑合。
于是,本来A,B,C三人曾经属于同一个生活水平阶级,十年时间,现在却分别属于城市中的既得利益者、小康之家和弱势群体三个阶层。
这其中必然夹杂着偶然性与必然性。
事物的发展存在着必然性与偶然性,两者属于一种对立统一关系。
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就像房价会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而产生或多或少的上涨,它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前途。
而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趋势,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A,B,C三人当初不同的选择就体现了这种偶然性。
房价的问题与中国的国民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房价跌不跌,假设在有限的未来,中国政治体制没有太大的变动,那么房价问题将会成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博弈。
就目前经济形势看来,副省级城市、较大城市,一部分地级市,
地方财政都非常充裕,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地级城市,以及大部分县级城市,地方财政非常紧张。
所以,卖地、抬高房价,绝对是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最有效、最直接也最简单的办法,同时也将显著提高地区的GDP数值。
但与此同时,正是由于这种不良的经济增长,而扰乱了中国正常的经济发展步速。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超出了专家所认可的范围,所以,并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而忽视正常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
根据目前的政策解读,如果说前几年中央政府为了GDP数值而支持房地产业,毕竟房地产业占中国整个GDP的30%,那么最近两年,中央政府的经济政策已经不支持、甚至可以说完全反对房价上涨。
问题在于,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意图,地方政府是否能够全盘接受?就目前看来,还是较为困难的。
虽然这种房产泡沫的现象会给整体国民经济带来危害,也会影响到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但是泡沫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依然让地方政府舍不得将其彻底摒弃。
唯物辩证法中的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具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而地方政府对于人均GDP的增长的期望就是这样一种现实性。
可能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例如在其中起到很大作用的房价上涨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也就没有新的现实。
正因如此,房价的上涨才和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的不同期望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然,人民群众对于财富的渴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人民对房价上涨的态度与对策直接体现了当前国家的刚性需求。
在目前的房价上,实际上有效需求应该是不足的。
道理很简单:因为房价太高,买不起。
城市住宅需求的激增,实际上是因为过去很多年里中国城市化建设的畸:小城市搞成大城市、大城市搞成超级城市,农村呢?农村还是农村。
这就导致人口流动必然涌向城市,而造成农村大量征地的荒废,进一步拉进贫富差距与地域不平衡。
而整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相较城市本身的扩张,严重滞后。
近年来这一情况有所改观,如果今后,大型城市不要继续疯狂扩张,二、三线城市保持进一步发展,农业人口进一步减少,农业有规划,有组织的生产开始出现,刚性需求应该会维持在一定水平,甚至逐渐减弱。
包括有学者提出,中国现阶段的人口政策,将导致全国总人口会在未来不远的某一阶段出现剧减,也会进一步影响需求。
其实,房价的上涨不过是众多经济现象中比较显著的一种,它事实上是反映了现代人民群众各个阶层对于财富和更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内容是事物的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存在和表现的方式,内容决定形式,正如整个国家的政策制度与人民的向往决定了房价近年来的走高,形式同样也反作用于内容,所以,房价越高,炒房的现象也会越严重。
无论如何,我个人认为,当今房价的一路飙升已经可以给我们广大群众与政府敲响警钟。
无论这种形式的利弊权衡是怎样,最终,政府都应当采取必要而有力地措施来遏制这种不良经济形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