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动态战略管理模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动态战略管理模型分析

企业理论在研究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联性时,忽视了各种治理因素对公司绩效的中间变量的影响,无法分析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影响的作用机理。基于这样一个重要的假设:经营者的目标与股东的目标之间并不存在冲突,经理人员在制定战略时,总是试图通过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来提升公司的长期经济价值,战略管理领域在研究企业绩效时更多关注的是企业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战略选择及其实施效果。因而,很少考虑公司治理因素、管理者的行为动机对战略及其绩效的影响。

事实上,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使经营者存在机会主义倾向,企业管理理论却在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战略既定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战略的执行与控制,而忽视了其它因素。因此,有必要将公司治理、战略管理、公司管理和企业绩效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通过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为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寻找中间变量,从公司治理的层面,对公司战略以及其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较为系统的探究,以增强战略管理的有效性。

一、对企业本质的再认识

在研究“公司治理—战略管理—企业绩效”时,有必要深入分析企业

本质的内核,这有助于明晰“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战略管理与绩效”等问题。

(一)新古典企业理论

新古典企业理论基于理性人的假设,企业被看作是单一的代理人,被视为一个“黑匣子”。在这样的企业中,管理者就是所有者,拥有产品和要素的市场供求以及各种要素边际产出的完全信息,他们关注的只是要素的投入和产出。尽管这种简化在很多时候可以为我们理解企业提供一定的方便,但却忽略了人的有限理性以及企业的生产结构和利益结构。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

Alchian、Jensen和Williamson等学者在科斯交易费用理论的基础上,将企业理论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有三个重要的分支。

2 Jensen和Meckling(1976)认为,企业的本质是合约关系,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点。不管是否存在阿尔钦(Alchian)和德姆塞茨(Demsetz)意义上的团队生产,所有这些契约都存在代理成本和监督问题。Grossman和Hart(1986)提出有成本的契约理论则强调控制权的一方在购入剩余权利的同时,另一方必然失去这些权利,一体化有助于减轻对机会主义行为和扭曲性行为的激励,但并不能消除这些激励。

3 Williamson(1988)在“人的有限理性”和存在“机会主义”假定的前提下,从交易发生率、交易非确定性的程度和种类以及资产专用性的条件等三个维度来解释交易,并认为特定的交易要以特定的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