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第二轮复习 (2)

合集下载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大二轮讲义: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二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大二轮讲义: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二Word版含解析

训练二剖析归纳思想感情练前提示剖析归纳诗歌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察的重中之重。

关于这类题型,要从审题、答题双方面努力。

(1)审题,要弄清两个基本问题:①是剖析仍是归纳(说明 );②是整体仍是局部。

(2)答题:一方面,从微观下手,即理解并体悟“意象”的内涵,联系诗词创作的背景(写作背景、时代背景 ),推测作者的感情内容。

同时,还要注意诗中表示感情偏向的“直接情语”和“间接情语”。

另一方面,从宏观下手,即从梳理作者“起、承、转、合”的思路,从章法或构造的角度,逐句剖析,进而掌握作者的感情内容。

要特别关注重点诗句,如首句、尾句,特别是尾句,诗人一般会“卒章显志”。

所以,从尾句下手,细析层次,细品语言,能够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一、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文签:七律+家国情怀寄杜位①杜甫近闻宽法离新州②,相见怀归尚百忧。

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经是十年流。

兵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

玉垒③题书思绪乱,何时更得曲江④游。

注① 杜位:杜甫族弟。

② 新州:属唐朝岭南道。

③ 玉垒:玉垒山,位于成都邻近。

④ 曲江:唐朝长安名胜。

杜位京中有宅,近曲江。

鉴赏首联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愉悦,同时又为杜位感觉担忧。

颔联中,诗人身临其境地替杜位考虑,“ 悲君已经是十年流” ,流放十年该有多少烦恼啊。

颈联“ 兵戈”“ 雪满头” ,国家混乱,个人年光老去,鹤发苍苍。

写出了满目的战争风尘,杜位的满头鬓发应如雪花白。

以“ 兵戈” 代战争,以“ 雪” 喻鹤发,想象杜位贬归程中的情况,寄望了诗人对国事的忧愁以及对杜位的怜悯。

尾联视角转到自己身上,诗人在这玉垒山写此信时思绪纷杂,何时才能一同赏游曲江的漂亮。

“ 何时更得曲江游” ,只有国家平定以后,公众才能自由行动,寄望了诗人对杜位的祝福、对兄弟聚首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1.请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

(5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兵戈”代战争,以“雪”喻鹤发,运用虚写,想象杜位贬归程中的情况,寄望了诗人对国事的忧愁以及对杜位的怜悯。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9~20题。

(8分)戏答诸少年(唐)白居易顾我长年头似雪,饶君壮岁气如云。

朱颜今日虽欺我,白发他时不放君。

古树(唐)徐凝古树欹斜临古道,枝不生花腹生草。

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

19.《戏答诸少年》中“朱颜”一词意为,《古树》中“”一句写出古树的老态。

(2分)20.简析两首诗在说理方法上的相同之处。

(6分)【分析】(19)本题考查对诗中关键词的理解以及诗句的理解。

要结合平时积累以及语境来理解。

(20)本题考查对诗歌使用的表现手法的掌握。

先准确地答出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何是这样的手法,再分析传达的感情。

【解答】(19)对“朱颜”的理解可结合学过的李煜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里“只是朱颜改”一句中朱颜的词意,应该是指红润美好的容颜。

“枝不生花腹生草”一句写出了古树的老态,它已经不开花且腹中长满了草,证明了它已经老去。

(20)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第一首写了诗人年老,头发已经白似雪,而少年们气概如云,两者对比,写出了自己的感慨。

第二首诗后两句“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说行人从来没见过树年青时,但是古树却已经见证了几番苍老,将“行人”与“古树”的年龄对比,写出了世事变迁,人与物代谢不同。

第一首后两句“朱颜今日虽欺我,白发他时不放君”通俗易懂,任何人都逃脱不了苍老的命运,诗人对青春难再有深刻认识。

第二首诗借写古树来表达对宇宙无限而人生短暂的感慨。

所以都喻指深刻,可以说是“借题发挥”。

答案:(19)红润美好的容颜(答“年轻的容颜”亦可)枝不生花腹生草(20)①都运用对照(对比)写法。

《戏答诸少年》将诗人的年老“头似雪”与少年的“气如云”对比,写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古树》将行人与古树时序(年龄)进行对比,写出了树的古老及世事的变迁。

②都在借题发挥。

《戏答诸少年》以“戏答”为题,以看似戏谑的笔调写出了诗人对岁月如流、青春难驻的深刻认识;《古树》以吟咏饱经沧桑的古树来表达自己对宇宙无限而人生有限的感慨,颇具韵味。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含解析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此诗前六句绘写雪后黄楼之景,后两句抒发之情。

写景精微细腻,写情深远绵邈。

答案长忆(思念)友人2.《诗林广记》评曰:“‘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二句尤妙。

”这两句妙在何处?试作赏析。

答:答案①意象繁密。

“云日”“松雪”“溪山”“晚风”四组景物两两相对,一字一意,用最简练的意象传递出尽可能多的情感。

②用词精炼。

“明”形象地刻画了松雪在阳光照射下明亮耀眼的状态;“进”写出了雪后冷风吹拂而带来的阵阵寒意。

“明”“进”的使用,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有了生气。

③动静结合。

“云日明松雪”表现出薄云遮掩的日光映照松雪的静态,“溪山进晚风”写出晚风吹进溪水纵横的山间的动态。

④多种感觉的融合。

既有“云日、松雪”等所见之景,又有隐含在“溪山进晚风”里的所听之声,还有“晚风”吹拂下,带来阵阵寒意的所触之感。

⑤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借助“云日”“松雪”“溪山”“晚风”等意象,营造空明澄净的意境,抒发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寄情山水的洒脱情怀。

(写出三点即可)1.诗歌开头四句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答案雪后空明澄净2.结合全诗,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答案诗歌通过描写雪后薄云遮日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清白交映的松雪图,并借用典故传达诗人冲淡的情怀和对友人的思念。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颈联中的“句中眼”分别是和。

答案静闲2.本诗为忆友之作,而全诗并无一字提及“胡居士”,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怀友的。

答:答案①首联对仗,以“寒更”对“清镜”,见“衰颜”而生迟暮之感,为怀人做了情感上的铺垫。

②中间两联调动听觉和视觉,透过雪景传达无处不在的静寂寒冷,用环境描写为转写对胡居士的忆念蓄势。

③尾联借用典故和想象的手法回忆胡居士。

借用袁安卧雪的典故,想象胡居士雪中高卧,写出胡居士像袁安一样贤达而固穷守志,表达了诗人对胡居士的仰慕与思念。

【高考专题】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9篇 二(含答案)

【高考专题】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9篇 二(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10篇二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孤山寺遇雨白居易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

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

空濛连北岸,萧飒入东轩。

或拟湖中宿,留船在寺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白诗首联中的“拂波”一词把乌云低压水面的情景写得极富动感,为后面写雨做了铺垫。

B.白诗颈联从空间着笔,“北岸”“东轩”二词写出了风雨飘飞,一片迷茫,交代了拟宿的原因。

C.苏诗第一句写乌云翻涌如墨汁泼洒,但却遮不住山,借乌云的气势来凸显山的雄姿。

D.苏诗第三、四句写风吹云散雨过,西湖水碧如镜,表现了天气转变之快,境界大开。

(2)这两首诗所写的雨各有什么特点?“风荷一向翻”和“白雨跳珠乱入船”向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吴中书事杨乘①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①杨乘:唐朝诗人。

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

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

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传说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

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

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中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B.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C.颈联描写眼前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D.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蕴相同,表达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杜审言作品精选精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杜审言作品精选精练

杜审言作品精选精练送崔融(唐)杜审言君王行出将,书记①远从征。

祖帐②连河阙③,军麾④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⑤扫,秋风古北⑥平。

[注]①书记:崔融为节度使掌书记之官。

②祖帐:为送别设的酒宴帷帐。

③河阙:河,黄河。

阙,宫殿。

指京城。

④军麾:军旗。

⑤烟尘:这里指战事。

⑥古北:指北方边境。

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1分)A.《诗余选集》B.《乐府诗选》C.《古诗菁华》D.《律诗集粹》2.以下评价适合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A.含蓄委婉B.清新流畅C.刚劲凝练D.凄清悲凉3.清代画家方薰认为,用笔的神妙,就在于有虚有实,所谓“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

”请结合本诗的内容加以赏析。

(5分)1.(1分)D2.(2分)C3.(5分)答案示例:首联交代送别的原因,颔联实写送别的场景,描绘出一幅饯别的帐蓬连绵不断、从宫阙直伸延到河边的景致。

“连”和“动”分别体现了热烈隆重的场面和威严雄壮的军容(或出征和送行的场面声势浩大、气势强劲)(与本题无关,可删)。

颈联和尾联是虚写,是诗人想象奔赴战场后的情景:旌旗在晨光下迎着朔风招展,笳声在月色里放声长鸣,响彻边城,友人稳坐军中筹划灭敌计谋,待到北疆秋风劲吹之日传来平定的捷报。

通过虚实结合,写出了送别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必胜的信心和对友人荡平敌寇的鼓励与祝愿,达到了情景和谐、韵味深长的艺术效果。

(虚实内容的分析各2分,效果1分)附:《送崔融》赏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契丹攻陷营州,七月朝廷命梁王武三思为榆吴道安抚大使,东征以防契丹。

崔融也随军东征。

崔融当时在武三思幕府掌书记。

这首五言律诗是杜审言送别好友崔融出征时所写。

君王将派遣大将出师远征,你作为书记官也奉命随行。

饯别的酒宴规模十分盛大,雄壮的军威轰动整个洛城。

军旗在早晨的寒气中飘扬,胡笳在夜晚的边境上传鸣。

你稳坐中军筹划灭敌计谋,北方的边境秋天就能平定。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专题教案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专题教案

训练一梳理概括内容练前提醒“读不懂”是古典诗词鉴赏的一大障碍,因此,江苏卷一般会在第一题或第二题设考查考生能否读懂诗歌的题目,即围绕诗的基本内容梳理与概括的题目。

答题的关键在于先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仔细品读,再借助标题、注释等内容,就可以分解出答案。

如根据“客路”“天涯”可以分析出“羁旅漂泊”等,根据“典衣”“酒债”“寒衣”“单衣”可以概括出“生活贫穷、处境艰难”等,需要提醒的有两点:一是诗歌语言“言少意丰”,需要细品细抠;二是它与概括思想感情题不完全相同,一定要紧扣题干指令回答。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五律+兄弟情深送柳秀才往连州[注]看弟马戴离人非逆旅,有弟谪连州。

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

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

何处江关锁,风涛阻客愁。

注连州:位于广东清远。

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

此诗意在表达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首联中的“离人”与题目呼应,点出送别之意,同时点明离别不是因为自己的人生处境艰难,而是要去连州看望被贬谪的弟弟。

开篇为全诗奠定了悲伤凄婉的感情基调。

颔联、颈联中,诗人运用虚笔,想象友人此行的路途遥远和行路的艰难。

诗人选取了“楚雨”“湘云”“猿”“雁”“蒹葭”“星月”等江南典型意象,调用了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营造了凄清的氛围,将自己的愁苦之情寓于萧瑟清冷的景物之中,不言情,而情溢于篇。

尾联中的“愁”是诗歌的诗眼,总括全诗。

1.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选取典型景物(意象),选取了“楚雨”“湘云”“猿”“雁”“蒹葭”“星月”等景物(意象)。

②视听结合,“雨”“云”“蒹葭”“星月”是视觉形象,“猿”指猿啼,是听觉形象。

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愁苦之情寓于萧瑟清冷的景物之中。

④想象(虚写)别后情景。

【高考专题】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题海特训营 诗歌鉴赏 二(含答案解析)

【高考专题】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题海特训营 诗歌鉴赏 二(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题海特训营诗歌鉴赏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①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①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市。

“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语言含蓄而有韵味,结构严整工巧,堪称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

B.首联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

“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东风”代指春天。

C.颈联写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极言别去之难,直接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D.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是这首诗的双重主题。

(2)有评价说本诗颔联“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

试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李之仪①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

江山重叠倍销魂。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②台下草,不解忆王孙?[注] ①李之仪:宋徽宗崇宁初,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州期间的某年春天。

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照应题目,“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二古诗词鉴赏Ⅱ课件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二古诗词鉴赏Ⅱ课件

(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 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 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叙述”3分,每点1分;“对比”3分,每点1.5分)
试作赏析。
概括思想
2分
全诗
感情
表现 6分 鉴赏技巧
手法
“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
概括 景
送 19 留”的意思是_______,体 2分 思想 中

现出诗人_______的心情。
感情 情
《送王
2018
古体诗 怀
昌龄》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

诗 20 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 6分 鉴赏 现
技巧 手
鉴赏 这首诗属于送别诗,诗一开头,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既是记叙 写景,更是抒情言志,以景衬情。先写洛水东流,后写送君情意,“送君多暮情”是 全诗关键,领起全诗,点明伤别之情,表现中心题旨。以下十句则多角度、多层次加 以铺写,全方位渲染这种离别之情。作者视点由近到远,“野寺”“孤山”组成一幅 凄凉的画面,“数千里”无蒲稗,又给人以空阔荒凉之感。夕阳下的舟楫微波,增添 了离别的伤感。举酒于林月之上,醉卧于沙洲之边,也许只有在梦中你我才能相会。 主体部分写景,竭尽铺陈之能事,从不同角度渲染“多暮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伤 感离别之情。最后两句照应开头,再次点明“伤离别”的主题,并以想象和联想营造 更辽阔的意境,抒发无穷的思念之情。全诗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重在点染, 有声有色,镜头感强,意境深邃,委婉蕴藉,给人以绵远悠长的审美体验。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古诗鉴赏 含解析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古诗鉴赏 含解析

单诗精练一古从军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1.这首诗与李清照的《声声慢》都运用了叠词,试赏析本诗叠词的运用。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纷纷”,极写凄冷、酷寒的情状,强调从军生活的辛苦;“夜夜”“双双”,写土生土长的“胡雁”“胡儿”哀啼落泪,烘托出士兵远戍的悲哀;“年年”,写士兵战死的情况经常发生。

(3分)②全诗叠词的运用,不但强调了语意,增强了抒情效果,而且使诗歌更有韵律感,增强了音乐性。

(2分)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课内所学的《声声慢》理解叠词手法,然后结合本诗叠词的运用具体赏析。

叠词的表达效果通常是“强调语意”“渲染氛围”“增强抒情性”“增加韵律感”等。

2.本诗画线句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最后两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所抒之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加以比较。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相同点:都表达了厌战情绪。

(2分)不同点:本诗侧重于抒发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与不满。

连年战争,将士弃尸荒野,仅换得西域蒲桃归种中原,讽刺和批判了统治者穷兵黩武,视生命如草芥的行为。

(2分)范词侧重于抒发思归与报国之情。

将士们白发苍苍,思乡而夜不能寐,但仍不畏环境艰苦,承担着戍边重任,表达了诗人深沉真挚的忧国报国之情。

(2分)解析该题考查情感比较,首先要清楚《渔家傲·秋思》两句的情感内涵,再看该诗尾句表现的感情,相同点显而易见。

只是不同点较隐晦,需要推测一下。

1.“野云万里无城郭……胡儿眼泪双双落”这四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赏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诗人通过“野云”“雨雪”“大漠”“胡雁”“胡儿眼泪”等意象;②从多方面刻画了边陲凄冷酷寒的环境;③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④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2020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浙江版 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

2020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浙江版 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

2020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浙江版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考题展示1.(2019浙江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

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状态的植物,均以__________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2.(2010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考向分析2011年的诗歌鉴赏题选的是清朝纳兰性德的词《蝶恋花·出塞》,设两问,第一问: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赋3分。

这一问考查对诗歌特点的把握与评析能力,要求能从理解词句本身的意思入手,关注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全方位地评价其特点。

第二问: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赋4分。

这一问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要求能够找准赏析点,掌握鉴赏术语,结合诗歌分析。

2019年与前两年略有不同,选用两首诗歌作为阅读材料。

一首为唐朝钱珝的《未展芭蕉》,一首为金朝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第一题找两首诗的共同点“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状态的植物,均以________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赋2分。

第二题“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没有要求是分析共同的表现手法还是不同的表现手法,要求考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赋5分。

2011年考到了结构特点、表达技巧等考点,2019年考到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几个考点。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及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及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名师精选全国真题,值得下载练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苏子瞻哀辞张舜民①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②。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注:①张舜民:和苏轼感情深厚。

苏轼知定州期间得墨石,作大盆盛之,数水其上,名其室为雪浪斋。

后来苏轼被贬岭南,到宋徽宗时,作者知定州,重新修茸雪浪斋,而此时得知苏轼病逝,于是写了这首哀辞。

②丈八盆:指苏轼用来盛放墨石的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被贬,墨石也被贬,“石与人俱贬”中的“俱”字,道尽当时的炎凉世态。

B.首联下句是说,苏轼虽然已经去世,但“石尚存”,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

C.“重添丈八盆”体现了作者对苏轼遗物的珍重,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思念之情。

D.尾联直抒胸臆,情真意切,苏轼病逝,作者只能在万里之外的定州为其招魂。

15、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作者写“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两句的用意。

(6分)14、B.“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分析有误。

“人亡石存”,更是悲凉,充满一种物是人非之悲;15、①作者表面上写墨石坚硬厚重的特点,实则以石喻人;②墨石坚重之质,不轻易改变本性,这正是苏轼坚贞品格的象征;③作者借此句表达了对苏轼坚贞品格的赞美及对其逝世的悼念之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登尉佗楼许浑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

②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③万古风。

[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

②颔联的意思是,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

秦亡后,尉佗自立为南越王。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

③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第一二句写刘项相争,战祸连年,尉佗偏守一隅,在岭南自立为王,场面宏大,起笔不凡。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精准训练二赏析抒情艺术(含解析)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精准训练二赏析抒情艺术(含解析)

精准训练二赏析抒情艺术练前提示诗歌就是抒情艺术,中国古典诗歌更是如此。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最重要的内容和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注]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注小:词人友人家的歌女。

词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是如何表达无尽愁情的?请结合全词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落花”句既写暮春时节芳华已尽,词人油然而生伤春惜春的怅惘之情;又借“落花”感叹青春易逝,佳期难再。

②“微雨”句借天色阴沉,状写心境的阴郁和苦闷;又以“燕双飞”来反衬“人独立”的寂寞和孤独。

③“落花”“微雨”两句,融情入景,借眼前无限凄婉之景,抒发对歌女小的怀念之意、苦恋之情以及深切的孤寂之感。

2.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凤凰山①陈孚②浮屠③百尺耸亭亭,落日鸦啼野蔓青。

故国尽销龙虎气④,荒山空带凤凰形。

金根辇路迎禅驾⑤,玉树歌台⑥语梵铃。

唯有钱塘江上月,年年随雁过寒汀。

注①凤凰山:在今杭州城南,山势如欲飞的凤凰,故名。

宋朝在山上建有行宫,山顶平广,可供练兵。

②陈孚:字刚中,号勿庵,元台州临海人。

③浮屠:佛塔。

④龙虎气:帝王之气。

⑤禅驾:僧车。

⑥玉树歌台:语出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

过去的华屋变成眼前的山丘、庙宇,给了诗人深切的心理体验,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感伤之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首联,诗人借景抒情,借“落日”“啼鸦”和“野草”等凄凉景象,抒发自己对故国沦灭的深沉的悲凉心情。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2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2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2(13)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添字采桑子·芭蕉①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②。

点滴霖霪,愁损③北人④,不惯起来听。

[注]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②霖霪:雨点绵绵不断,滴滴答答不停。

③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

④北人:北宋灭亡,词人被迫从故乡山东济南流落到江南,故自称“北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不知是谁栽种了芭蕉?此句将读者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

B.词的上片写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C.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

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难遣,郁结于心。

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

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愁情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变得更重更深。

2.有人评论:“下片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

”试结合李清照人生经历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虞美人秦观①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①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一般,不同凡响。

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过片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

C.尾末两句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姜夔作品精选精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姜夔作品精选精练

姜夔作品精选精练石湖仙·寿石湖居士姜夔松江烟浦,是千古三高游衍佳处。

须信石湖仙,似鸱夷翩然引去。

浮云安在,我自爱绿香红舞。

容与,看世间几度今古。

卢沟旧曾驻马,为黄花闲吟秀句。

见说胡儿,也学纶巾欹雨。

玉友金蕉,玉人金缕,缓移筝柱。

闻好语,明年定在槐府。

【注】①石湖居士: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成大的号。

②三高:代指古代隐逸、放达之土。

③鸱夷:春秋时期范蠡功成身退,变姓名为鸱夷子皮。

④卢沟:卢沟桥,金都(今北京)名胜。

乾道六年范成大曾出使金国。

⑤槐府:古代三公的官署或宅第。

1.上阕从哪些方面可看出范成大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5分)2.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

在仔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概括。

(2)本题考查的是诗词的思想内容,情感。

分析时不能笼统地答表达了作者或感伤或愉悦的感情,要说具体,再结合下阕内容详细分析。

【解答】(1)上阕“松江烟浦”写的是他居住的环境,石湖江草飘摇,烟波浩渺,美如画卷,可看出他的隐者身份;“似鹅夷翩然引去”化用典故,希望友人像范蠡一样能够功成身退,称赞其隐居石湖的潇洒,这是人生的志向;“浮云安在,我自爱绿香红舞”写的是兴趣爱好,浮云消失,只剩下满湖的荷花绿叶,气质优雅,像极了友人的气质;“容与,看世间几度今古”,写出了友人的豁达胸襟与生活态度,闲看世事沧桑变化。

(2)下阕“卢沟旧曾驻马”结合注解④可知,写到范成大曾出使金国,是对他曾经的功业的赞扬;“玉友金蕉,玉人全缕,缓移筝柱”写的是寿宴的宴饮之乐,觥筹交错,美人歌舞,乐曲高雅,表达的是对范成大寿宴的祝贺;“明年定在槐府”,结合注解⑤可知,这是词人对友人美好未来的祝福,希望他拥有美好远大的前程。

答案:(1)①居住环境;②人生志向;③兴趣爱好;④生活态度(胸襟气度)。

(2)①“卢沟旧曾驻马”等,表达对范成大功业的颂扬;②“玉友金蕉,玉人金缕,缓移筝柱”表达对范成大寿宴的祝贺;③“明年定在槐府”表达对范成大美好前程的祝愿。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板块2古诗文阅读 专题2 精练提分1古代诗歌阅读精准判断选择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板块2古诗文阅读 专题2 精练提分1古代诗歌阅读精准判断选择题

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导图重温·锁要点MING QUEKAO QING BU DUAN BAN明确考情·补短板1.选材:2019年、2020年全国三套卷以唐宋、名家非名作诗歌为主。

五言、七言均有涉及。

(1)题材多样化:2019年全国卷Ⅰ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是一首题画诗(山水诗),全国卷II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是一首投赠诗,全国卷Ⅲ刘禹锡的《插田歌》是一首田园诗。

2020年全国卷Ⅰ陆龟蒙的《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是一首唱和诗,全国卷II王安石的《读史》是一首哲理诗, 全国卷Ⅲ陆游的《苦笋》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2)选材暗合社会核心价值观。

《题许道宁画》侧重于艺术欣赏,以期提高考生的鉴赏能力,获得美好感受;《投长沙裴侍郎》侧重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引导考生要懂得感恩;《插田歌》表现了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相吻合。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侧重于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

王安石《读史》诗所阐述的道理,引导考生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苦笋》中体现的“对人才培养”的理念更具有现实意义。

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2.考点:重点考查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题目设置近三年为一选择一简答。

3.思想感情:命题者对表达家国情感和感慨个人身世的作品较为青睐,而格调不高、儿女情长的作品逐渐被排除在范围之外。

继续聚焦立德树人,精心选择试题材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觉传承,仍然是最高准则。

【二轮复习达标】通过一轮复习来看,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代诗歌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对考点、题型已有基本的应对之策,但是考生读不懂诗歌仍是一个棘手问题,直接影响着答题的准确性;而在各个题型的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失误,造成失分严重。

故二轮复习中,应从如下两方面突破:(1)再次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进一步帮助考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来疏通诗意。

(2)针对考生失分点,逐点例析,并提出应对策略补短板。

2020届 语文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古诗词鉴赏

2020届 语文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古诗词鉴赏

2020届语文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古诗词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9分)夏日梦伯兄寄江南①黄庭坚故园相见略雍容,睡起南窗日射红。

诗酒一年谈笑隔,江山千里梦魂通。

河天月晕鱼分子②,槲叶风微鹿养茸③。

几度白砂青影里,审听嘶马自搘筇④。

[注]①作此诗时诗人与长兄分别已一年。

②鱼分子:游鱼产卵,散布水中。

③鹿养茸:雄鹿长出初生之角。

④搘筇:拄着竹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如梦如幻,动情地回忆了往日里与长兄从容和睦、懒睡醒来红日照射南窗的温暖而短暂的时光。

B.第三句的“隔”字无论是本身含义,还是在诗句中的位置,均十分微妙,是时空之“隔”,也是虚实之“隔”。

C.颔联手法灵活、情感曲折,一“隔”一“通”的巧妙呼应,使情思在虚实不同的时空中自由穿梭。

D.颈联与尾联巧妙衔接,自然无痕,景语情语融为一体。

“几度”“审听”的渲染,使尾联尤富情韵。

2.尾联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答: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9分)题李愬①画像(节选)惠洪淮阴北面师广武②,其气岂止吞项羽?君得李祐不敢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③。

君看鞬櫜见丞相④,此意与天相始终。

[注]①李愬,唐德宗时西平郡王李晟之子,曾生擒叛将吴元济。

②广武,指广武君李左车,赵国谋士。

③大梁公,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

④丞相,唐朝宰相裴度,为平叛之役的最高统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中,“师”是“请教”的意思,诗句是说韩信破赵,不杀赵国谋士广武君,向其请教攻燕伐齐之计,遂平燕、齐,项羽势孤。

B.三、四两句讲的是李愬设计擒获叛将吴元济的手下李祐,李祐不肯投降,李愬便将他诛杀了。

C.第五句赞美李愬有其父当年的风范,这里把李愬与西平郡王并提,表明了李愬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D.诗歌刻画李愬的形象特征时,通过议论统摄史实,这使得诗歌在议论的同时又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 ①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象? ②诗中某一意象有什么特点? 象征了什么品格。
请看诗歌 竹石
(清)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答题公式
公式: 什么意象+意象特点+意象表达的 诗人的情感。
模式:诗歌描绘了
的意象。
诗人通过
意象,表达了自己
的情感或品格。
请你来判断 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请你来判断 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7.分析句意型
提问方式 ①这句诗好在哪里? ②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请看诗歌
A.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 一个角度,作一简短赏析。
公式: 诗句是何种手法+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表达 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模式:某句诗用了
的手法(1分),写了
的内容(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1
分),具有
的优点(1分)。抒发了
诗人
的感情(1分)。
思路: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朱门酒肉臭,路有 冻死骨

直抒 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 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 性的思想。
1.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 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呼 儿 将 出 换 美 酒 , 与
尔同销万古愁。

借 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 1.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 抒情 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 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
语言含蓄、精练,可收到言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 春心托杜鹃
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 留。
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 此 去 经 年 , 应 是 良 辰 好
联想 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 景 虚 设 。 便 纵 有 千 种 风
手 想象 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 情,更与何人说?
2.分析意境型
提问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看诗歌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答题公式
公式: 什么意象+意象组合成什么画面+表 达诗人的什么情感
模式:诗歌描写了
意象;组成一

的画面②营造
的氛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观祈雨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突出 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公式: 诗句/诗歌有何语言特色+语言特色在诗歌

的证据+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模式:某句诗有 首联 颈联 抒发了诗人
围,③表达了诗人
的思
想感情,或给人
的启示和思考。
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 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 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 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你来判断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衬),象征

3 .修辞方法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夸张 借代 设问 反问 用典 顶
真等
概念
说明
例句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 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
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
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
用典
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 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 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请你来判断 ①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 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 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 好,好似人间仙境(归纳时要善于摘 录诗中词语组合)(步骤一)。 抒发 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 好情怀。(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
中流露出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 ③——分析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抒情类
托物言志
诗 词
2.表现手法
间接抒情 借古抒情
叙事抒情

描写类
动静,虚实,侧面烘 托,细节描写,白描,

对比,衬托(正、 反
请你来判断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分析主旨(情感)型题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这首诗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 ③这首诗寄托怎样的的情怀?
请看诗歌 采桑子
(宋)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 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模式:某句诗用了
的手法,写了
的内容(归纳时摘录诗中词语组合),抒发
了诗人 的感情。
思路: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主要采用了反衬手法。(步骤①——准确 指出用了何手法)
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②—— 阐释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
表达技巧类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 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 请看诗歌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 答题公式
公式: 诗句/诗歌是何种手法+手法在诗歌中的 证据+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你来判断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 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作一简短赏 析
答:运用了对偶的手法(1分),“绿树” 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 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1分),写出 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 表现了诗人对农 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2分)。
8.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答题公式 公式: 释义+手法(修辞或表现)+表达 诗人的情感 模式: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的形 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 作者 的感情。
炼字常用的表现手法: 拟人、渲染、烘托、 对比、对偶、以动衬静,化静为动,情景 交融等。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作者自己)


景(写景诗或其它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其它诗中的物象)
4.分析抒情形象型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请看诗歌 早梅
(唐)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提问 ①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 分析.
分析形象型 1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人)”的形象 2提问变体:①诗歌中的“×××(物)”具有什么特点
3正确解答: (1)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形象(身份+性格); (2)描绘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句); (3)表达的思想感情或社会意义。
请你来判断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 要分析.
请看诗歌 移家别湖上亭 (唐 )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5.字词领全诗型(诗眼)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 什么作用? 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请你来判断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答;本诗展现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 刚强、高洁脱俗的诗人形象。早梅耐 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 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 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 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 冰清玉洁之质。
语言类
6.炼字型
提问方式 ①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反映离乱的痛苦 表达山河沦丧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2.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的语言特色(1分),
;颔联

;尾联

的感情(1分)。
思路: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在诗歌中
的证据。 ③指出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全诗意思含蓄,讽刺深刻。 (第一步)/前两句景中带情,展 现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而“箫管迎 龙”,后两句则与此相反,朱门 (达官贵人)担心春雨到来使管弦 受潮而影响寻欢作乐。(第二步) /前后反差对比,抒发了诗人的同 情与愤慨之情。(第三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