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的目标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全面掌握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类型及成因,了解各类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初步学会分析自然灾害的应对策略。
通过作业的完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这一课题展开,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基础知识巩固:要求学生复习并掌握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及主要类型,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理解其形成的原因及基本特征。
2.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自然灾害案例(如某次地震或洪涝灾害),要求学生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3. 互动探讨: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如何科学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并制定出一套针对本地实际情况的灾害应急预案。
4. 实践操作:学生需绘制一份本地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图,并标注其可能的影响范围和应对措施。
5. 写作表达:撰写一篇关于自然灾害的短文,内容应包括对某一自然灾害的理解、其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个人对于防灾减灾的看法和建议。
三、作业要求1. 基础知识巩固部分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确保理解准确。
2. 案例分析部分需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3. 互动探讨环节中,小组内成员需充分交流意见,形成统一意见后提交方案。
4. 实践操作部分需学生利用地图等工具进行实地考察和绘制,确保分布图的准确性。
5. 写作表达部分要求内容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语言表达流畅。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度、深度及广度进行评价。
2. 小组间的互动探讨和方案制定将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3. 实践操作部分将结合地图绘制的准确性和创意性进行评价。
4. 写作表达部分将评价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对于自然灾害理解的程度。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份作业进行细致的批改,并给出相应的反馈和建议。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荒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习目标定位]1.结合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结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理解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正面影响(1)表现: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①良性循环,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2)举例:修建水库可以稳定②水循环,减轻③旱涝灾害的发生;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2.负面影响(1)表现: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④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2)举例:破坏⑤森林和草场植被,使洪水和沙尘暴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震或塌方。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什么?答案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诸要素都会产生影响。
如城市化会改变下垫面热力性质,影响局部气候,产生热岛效应,加重空气污染;再如城市化会破坏河网系统,导致河流水量减少,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地面积水,使残留河道水质变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的变化。
(1)修建水库前后,河流径流量有何变化?(2)修建水库可以减少哪些自然灾害的发生?(3)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上为何多建有规模大小不等的水库?答案(1)修建水库后,枯水期径流量相对增加,洪水期径流量相对减少,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
(2)减少了汛期发生洪水灾害、枯水期发生旱灾的频率和强度。
(3)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大,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
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生态环境建设可以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性。
如下图所示:(2)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会降低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如下图所示:迁移应用1如果下图表示某条河流不同年代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在这期间该河流域可能( )①修建了水利工程②开辟了运输线③加固了防洪大堤④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C解析图中a、b两条曲线具有明显的差异,a曲线起伏和缓,说明径流量季节变化小;b曲线起伏大,说明水量季节变化大,汛期时易出现洪灾,枯水期时易发生旱灾。
高中地理 1.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2013年7月15日,距离厄瓜多尔首都基多约135千米的通古拉瓦火山持续喷发,炙热的岩浆和火山灰从火山口喷涌而出,大量的火山灰降落在附近村镇,迫使当地政府把周边地区警报级别从中等强度提高到高度威胁。
据此完成第1~2 题。
1.通古拉瓦火山喷发( )。
A.不属于自然灾害B.属于孕灾环境C.属于致灾因子D.不属于自然异变2.通古拉瓦火山位于( )。
A.非洲B.南美洲C.南极洲D.大洋洲答案:1.C 2.B解析:第1题,火山喷发能够对人类社会经济、自然资源造成损害,属自然异常变化,在自然灾害系统中应属于致灾因子。
第2题,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西北部。
2011年9月,四川、陕西、河南、山西等省持续出现阴雨天气。
持续性强降雨造成四川、陕西、河南三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
受灾人口1 229.4万人,因灾死亡57人,失踪29人,直接经济损失164.4亿元。
据此完成第3~4题。
3.关于四川、陕西、河南、山西等省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直接经济损失,没有间接经济损失B.间接经济损失通常大于直接经济损失C.商贸金融的损失属于直接经济损失D.台风灾害的经济损失远小于地震灾害4.在该次洪涝灾害中不易受损害的人群是( )。
A.妇女、老人B.青少年、儿童C.残障人D.青壮年男性答案:3.B 4.D解析:第3题,任何灾害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都具有涉及面广、隐蔽性强的特点,造成的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四川、陕西、河南、山西等省洪涝灾害也毫不例外。
商贸金融、物资生产流通属于经济领域的间接经济损失。
台风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地震灾害相比,若没有准确的数量统计就没有可比性。
第4题,妇女、老人、青少年、儿童、残障人属于易受损害的人群。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千米。
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并引发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
高中地理第一章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5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一、自然灾害系统1.自然灾害系统的组成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灾情四个方面共同组成自然灾害系统。
其中,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孕灾环境: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
致灾因子:对人类及其经济社会、自然资源造成损害的自然异常变化。
受灾体:灾害的承受体,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自然资源。
灾情:因灾导致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情况。
2.自然灾害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自然灾害与自然异变的比较1材料由于受热带低压系统和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2010年10月上旬,海南省大部分地区遭遇了50年一遇的暴雨。
连续多日的强降雨使海南海口、文昌、万宁、琼海、三亚等16个市县受灾,市中心城区被淹,交通大面积瘫痪,不少居民家中被淹,人们出行及日常生活出现严重的困难。
(1)自然灾害对人类影响巨大,其形成的必备条件有哪些?(2)此次海南省的自然灾害属于____________灾害,该自然灾害的特点是____________,该自然灾害主要是因________引起的,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会引发该种自然灾害。
(3)简要分析海口市中心城区被淹的主要原因。
(4)此次灾害中海南省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受灾严重,这主要是受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自然灾害的灾情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1)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灾害的受灾体。
(2)洪涝危害面广、损失重暴雨融雪凌汛海啸风暴潮(3)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海口市地处沿海,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四周为海洋,地下水位高,下渗量少。
(4)地形自然灾害的灾情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解析(1)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自然异变作为诱因和承受灾害的客体。
高中地理 第1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课时作业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课时作业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 km。
地震造成196人死亡,11 470人受伤,152万人口受灾,造成5.6万间房屋倒塌,严重损房14.7万余间。
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的孕灾环境主要是( )A.岩石圈 B.大气圈C.水圈 D.生物圈2.下列属于地震灾害主要受灾体的是( )A.桥梁、厂矿 B.沉损船只C.滑坡 D.泥石流1~2.【解析】第1题,地震是岩层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错位,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急剧释放。
第2题,桥梁、厂矿受地震破坏易变形、垮塌、沉降、毁坏等。
【答案】 1.A 2.A自然资源利用不好,会造成灾害。
同样,自然灾害也可能给人类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资源。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自然灾害的形成,是由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的是( )A.夏秋季节华北地区地势低洼处易发生洪涝灾害B.我国西南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多发C.新疆地区冬春季节易发生冻灾D.内蒙古地区过度放牧致使沙漠化严重4.下列自然资源的形成与自然灾害相伴的是( )A.地震多发地区往往地热资源丰富B.寒潮形成的低温可杀死一些越冬害虫C.条件适宜的荒漠地区边缘植树种草D.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3~4.【解析】第3题,过度放牧是对草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为造成沙漠化严重。
华北地区的洪涝、西南地区的地震、新疆的冻灾都不是资源利用不合理而引起的。
第4题,题干强调“自然资源的形成”与自然资源的相关性,而不仅仅是自然灾害有利的一面,B项错误。
地震多发地区地壳活跃,地热资源丰富,A正确。
植树种草是人类活动形成的,C错误。
D项没有涉及自然灾害。
【答案】 3.D 4.A2013年3月13~14日,广西6市14县(区)先后出现大到暴雨并伴有雷暴、6级以上大风及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截至3月16日17时,灾害合计造成受灾人口4.75万,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 42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 610公顷,其中成灾4 560公顷,绝收1 810公顷;倒塌农房14户35间,严重损坏农房597户1 493间,一般损坏农房1 730户3 949间;直接经济损失1.73亿元。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九十五篇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九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病、虫、鼠害等生物灾害发生的共同的原因是( )A、气候变异造成的不良环境B、生态系统内部动植物数量失去平衡C、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D、外来毒原体的入侵【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赞比亚的卡里巴水库坝高128米,1958年开始蓄水。
施工前,该水库库区周围地区仅发生过小震。
到1963年水库蓄满水后,库区周围地区的地震仅记录到的就有2000多次。
绝大多数地震震中都位于库区下部。
1969年库区发生了一次里氏5.8级的较大地震。
据此回答:关于修建水库后,地震次数增多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工程诱发了地震的发生B、岩石上部重量增加引发地震C、水对地下深处岩石的滑动起了润滑作用D、修建水库增加了地表环境的稳定性【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2009年第八号台风“莫拉克”给我国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省市带来严重的损失,因灾死亡8人,直接经济损失97.2亿元。
台湾更加严重,截止到8月12日,“莫拉克”台风共造成全台湾71人死亡、61人失踪、45人受伤。
据此回答:读下图,台风“莫拉克”的移动路径不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示意“某年世界部分地震发生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区主要分布在雨热同期的地区B、地震发生区主要分布在风力作用明显的地区C、地震发生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D、地震发生区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地震灾害一般会与其他自然灾害之间存在关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某地发生的滑坡、泥石流一定与地震有关B、在寒潮多发季节,地震也会多发C、人类修建水库等大型工程可能会诱发地震D、地震和火山活动联系紧密,地震活动可能会诱发火山喷发【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2009年第八号台风“莫拉克”给我国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省市带来严重的损失,因灾死亡8人,直接经济损失97.2亿元。
《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其成因,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及应对策略,并通过实践分析增强学生对于灾害预防与灾后救援的认知。
通过本次作业,期望学生能够掌握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本相关章节,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及发生的原因。
特别要关注各类自然灾害的成因机制和影响范围。
2. 案例分析:选取近五年内发生的典型自然灾害案例(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学生需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案例中体现的灾害特点及应对措施。
3. 实践活动:设计一份家庭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包括应急联络方式、应急物资准备、疏散路线等。
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并在班内进行交流分享,相互学习、借鉴。
4. 思维导图制作:绘制一份关于自然灾害的思维导图,包括灾害类型、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等,帮助学生系统化地掌握相关知识。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本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需选择具体的事例,详细阐述其发生原因和影响,小组成员间需有充分的交流和讨论,确保分析深入且全面。
3. 实践活动部分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真实制定家庭应急预案,并能够在班内展示自己的成果。
4. 思维导图制作要求内容全面、条理清晰,能够直观地反映出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格式及完成度进行评价。
2. 对于理论学习部分,教师将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3. 对于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部分,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分析深度、创意及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4. 思维导图的评价将注重其内容完整性、逻辑性和美观度。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2. 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教师将给予指导性建议,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并提高作业质量。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习题:1.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含解析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承受灾害的客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据此完成第1~3题。
1.下列属于致灾因子的是()①洪水②山崩③地球表层④自然环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下列事件导致灾情、构成自然灾害的有()A.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造成193人死亡,25人失踪B.2014年7月15日,广州301公交车到敦和二站停车时,突然爆炸起火,致2死21伤C.2014年4月21日,云南富源县一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14人死亡D.马里亚纳群岛海域2013年5月14日发生了7.0级地震,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导致自然灾害的灾情由大到小排列的是()A.孕灾环境: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致灾因子:火山、地震、泥石流、滑坡C.受灾客体:残障老年女性、一般老年女性、青壮年男性D.自然环境:南极大陆、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马里亚纳海沟解析:第1题,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称为致灾因子,如洪水、山崩、台风等,地球表层和自然环境不属于致灾因子。
第2题,B、C两项的致灾因子是人为因素,属于人为灾害,D项发生在无人区域,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能形成灾情。
第3题,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受灾客体中残障老年女性的应急反应差,而青壮年男性的应急反应强。
答案:1.A 2.A 3.C据交通运输部烟台海事局介绍,受冬季降温天气影响,渤海海冰规模有所发展,2015年1月30日,面积已超过7 000平方千米。
下图为1月30日11时35分的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的辽东湾海冰状况。
据此完成第4~5题。
4.下列区域不易形成海冰的是()A.淡水注入的河口B.风浪较大的岬角C.风平浪静的海湾D.深度不大的浅海5.海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为()①海冰对过往船只构成威胁②给沿岸码头设施和海上作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③有利于全球温度的降低,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起到一定作用④海冰影响海水与大气的热交换进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4题,岬角风浪较大,不易形成海冰。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习题1新人教版选修5(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习题1 新人教版选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习题 1 新人教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习题1新人教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基础巩固](2016·南昌高二期末)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属于我国丘陵山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水土流失造成的侵蚀作用严重,使得红土地区放眼望去一片红色,故称为“红色荒漠"。
据此完成1~2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B.开山取石C.过度放牧D.环境污染2.上述情况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是( )A.使环境更不稳定,更易引发自然灾害B.产生新的环境,更不易引发自然灾害C.使环境更稳定,更不易引发自然灾害D.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解析:第1题,南方的“红色荒漠”是由于人类过度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山体红色基岩裸露,形成“红色荒漠".第2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地表环境更不稳定,更易引发自然灾害。
答案:1。
A 2.A3.日本地震频发,但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对较小的原因是( )①政府高度重视②国民防震意识强③建筑物防震加固措施效果好④应急预案、防灾体系完善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ﻩD.①②④解析:选A.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国民防震意识强,建筑物防震加固措施效果好,再加上应急预案、防灾体系完善,因此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对较小.读图,回答4~6题。
高中地理 1.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1.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5一、选择题新西兰南岛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当地时间2011年6月13日下午发生强烈余震,震级为里氏6级。
该座城市曾在2011年2月发生强烈地震。
据材料完成1~2题。
1.地震的孕灾环境主要是( )A.岩石圈 B.大气圈C.水圈 D.生物圈2.下列属于地震灾害主要受灾体的是( )A.桥梁、厂矿 B.沉损船只C.粮食作物 D.滑坡和泥石流3.关于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经济损失,没有间接经济损失B.间接经济损失通常大于直接经济损失C.商贸金融的损失属于直接经济损失D.台风灾害的经济损失远少于地震灾害4.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
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5.自然灾害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灾情相对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灾情来说,具有( )A.滞后性、隐蔽性、广泛性和深远性B.超前性、显著性、广泛性和深远性C.滞后性、隐蔽性、狭窄性和暂时性D.滞后性、显著性、广泛性和暂时性新华网基多2010年1月12日电:厄瓜多尔通古拉瓦火山近日活动频繁,当地时间11日再次发生大规模喷发,强烈的爆炸声引起火山附近居民的恐慌。
水蒸汽和火山灰形成的混合物在火山口上空形成高达3 000米的烟柱,大量火山灰顺着风势飘向远处,厄中部通古拉瓦省和钦博拉索省的农作物遭到毁坏。
据此完成6~7题。
6.材料中居民的恐慌和农作物遭到毁坏的直接致灾因子是( )A.火山爆发 B.洪涝灾害C.房屋倒塌 D.泥石流7.材料中承受灾害的客体是( )A.人员 B.财产C.资源 D.环境8.2010年4月,冰岛南部艾雅法拉火山爆发,此次火山爆发,除了对气候产生影响外,还有可能造成哪些资源的破坏( )①矿产资源②淡水资源③森林资源④地热资源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二、综合题9.下图是“世界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柱状统计图”,据图回答问题。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习题精选第四十四篇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习题精选第四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我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B、林业火灾C、农业灾害D、洪涝、干旱【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自然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 甲地受该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A、地形为盆地B、受盛行西风影响小C、距离海洋较远D、纬度较低【解析】:第3题【单选题】我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和火山爆发B、洪涝和干旱C、台风和寒潮D、滑坡和泥石流【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11年6月10日开始,青岛市在黄岛、城阳、即墨、莱西等部分区域实施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这是青岛市首次飞机防治美国白蛾,作业涉及林木达100万亩。
据此回答:危害我国森林的主要害虫包括( )①蝗虫②马尾松毛虫③落叶松毛虫④油松毛虫⑤云南松毛虫⑥赤松毛虫⑦蚜虫A、①⑦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答案】: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组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关联性的是( )A、旱灾—寒潮—生物灾害B、暴雨—山洪暴发—泥石流C、旱灾—森林火灾—鼠灾D、滑坡—地震—全球气候变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图为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与蒸发量随地形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题。
该区域发展种植业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 )A、干旱B、洪涝C、水土流失D、低温冻害【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有关自然灾害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大多具有突发性特点,但它们的发生、发展又往往表现为缓慢孕育、突然爆发、逐渐消退的渐变过程B、地震这种地质灾害表现为突变的特征,而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地质灾害则表现出渐变的特征C、自然灾害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如我国的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在西部山区,而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南方低山丘陵区D、对于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人们已认识了它们发生、发展的规律,但还无法影响其进程,在它们带来的灾难面前,人类无能为力【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现象能演化为自然灾害的是( )A、南极洲发生强度很大的雪崩B、煤矿矿井发生塌顶事件C、川藏公路上出现山崩D、火车出轨造成多人死亡【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导致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洪涝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台风登陆次数多B、厄尔尼诺现象无规律C、地势低平、雨季排水不畅D、副高位置偏东【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滑坡和泥石流的能量来源于( )A、太阳重力能B、地球的内能C、重力能D、潮汐能【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______是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有温带气旋引起的______和由台风引起的______两大类。
《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学习《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这一课程,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成因,了解不同自然灾害的特性和影响,并能够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通过作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展开,具体包括:1. 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学生需查阅相关资料,总结自然灾害的定义及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并分析其成因。
2. 自然灾害的特性和影响:学生需针对一种具体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分析其发生时的特性表现及其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 案例分析:选取近年内发生的某一重大自然灾害案例(如某次地震或洪水),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探讨应对策略。
4. 地图制作:结合所学知识,绘制一份反映当地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影响的地理简图,标注灾害多发区域及影响特点。
三、作业要求针对以上作业内容,具体要求如下:1. 查阅资料:学生需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网络资源等途径,获取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要求内容准确、信息完整。
2. 分析讨论:对于案例分析和地图制作,学生需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考虑和分析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写作表达: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应注重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地图制作要求:地图应准确反映当地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影响,标注灾害多发区域及影响特点,要求地图绘制清晰、标注准确。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1. 准确性:学生所写内容是否准确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和影响。
2. 完整性:学生是否全面地分析了所选案例的成因、过程和影响。
3. 条理性:学生的文字表达是否清晰、有条理。
4. 创新性:学生是否有独特的见解和分析。
五、作业反馈完成作业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对学生的优秀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成因,了解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作业内容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掌握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及主要类型(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2. 布置小组讨论任务,每组探讨一种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影响,并形成文字报告。
自然灾害的地理分布与影响1. 收集近五年内国内外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案例(如汶川地震、超级台风等),分析其地理分布特点。
2. 要求学生分析这些灾害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撰写分析报告。
自然灾害的防御与应对措施1. 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提出针对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2. 设计一份家庭或学校灾害应急预案,包括预警、疏散、救援等环节。
三、作业要求1. 小组讨论报告需条理清晰,内容完整,每个成员需参与并贡献自己的观点。
2. 自然灾害案例分析报告需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深入,观点明确。
3. 防御与应对措施的提出需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急预案需考虑实际情况。
4. 所有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格式、逻辑性和创新性进行评价。
2. 对小组讨论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的评价将考虑团队的合作情况和每个人的贡献程度。
3. 对于防御与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的提出,将评价其实用性和操作性。
4.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优秀作业将在班级内展示。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份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
2. 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共性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
3. 对于优秀作业和创意想法进行表扬和分享,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 收集学生对于作业设计的反馈意见,以便于后续改进。
最新精选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人教版课后练习二十六
最新精选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人教版课后练习二十六第1题【单选题】对我国农作物危害较大的农作物病虫害是( )①小麦锈病病害②水稻稻瘟病害③棉铃虫病害④松毛虫虫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地貌灾害的是( )①洪水②台风③火山④泥石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2011年6月10日开始,青岛市在黄岛、城阳、即墨、莱西等部分区域实施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这是青岛市首次飞机防治美国白蛾,作业涉及林木达100万亩。
据此回答: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是( )A、原始森林面积大B、森林树种组成多C、单一人工林太多D、森林抗虫害能力差【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10年春季,西南5省面临世纪大旱,5 000多万人受灾。
这场少见的世纪大旱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万公顷,其中40万公顷良田颗粒无收,2 000万人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
造成这次干旱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正常的干季B、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C、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D、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分布图。
据此回答问题。
为了减轻上题中所述灾害的损失,以下措施中收效较快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B、建设水利工程C、营造海防林D、建设河流污水治理工程由图中竖线条符号部分分析得知该自然灾害是( )A、寒潮B、干旱C、泥石流D、台风【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自然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 这种自然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A、台风、洪涝B、寒潮、沙尘暴C、沙尘暴、台风D、干旱、洪涝【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图中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泥石流B、地震C、干旱D、洪涝【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右图所示的工程建设。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习题精选九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习题精选九第1题【单选题】2011年1月5日上午11点25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凌汛从壶口上游奔腾而来,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退去。
关于黄河凌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B、多发生在初春时节C、由于低纬度河段开冻早,高纬度河段开冻晚,往往导致水位猛涨,形成凌汛D、凌汛期发生于黄河枯水期,不会造成决口灾害【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右图所示的工程建设。
图中边坡上网格状装置的主要功能是( )A、加速径流B、保持水土C、促进蒸发D、美化环境【答案】:第3题【单选题】下列地区及其易发或多发自然灾害组合正确的是( )A、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东南沿海地区B、洪涝多发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C、旱灾多发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南地区D、地震多发区——华北、西北、西南、华中【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读下图“自然灾害程度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汶川地震给汶川带来的损坏程度高于成都是因为汶川人口密度更大B、发生在洋中脊的地震对沿海地区影响不大是因为沿海地区防抗灾能力强C、印度洋海啸伤亡人数巨大是因为受灾地区人口密度大且缺乏海啸预警系统D、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小【答案】:第5题【单选题】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而严重,主要是因为A、气候类型多样B、地形复杂多样C、地域辽阔、幅员广大D、独特而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各种灾害在形成、发展、致灾上,彼此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性的是( )A、滑坡—地震—疫病流行B、台风—暴雨洪涝—火山喷发C、地震—海啸—洪灾D、旱灾—森林火灾—虫灾【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滑坡和泥石流的能量来源于( )A、太阳重力能B、地球的内能C、重力能D、潮汐能【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一半冰川,一半火焰”冰岛这个地方就是冰与火的美丽邂逅,十分迷人!它有着独特的地质,温泉的数量更是全球之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1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异变一定产生自然灾害B.危及人类生存、造成损失的现象和事件就是自然灾害C.单纯自然原因引起的灾害D.自然和社会双重性解析:自然异变可大可小,如果对人类社会及其生存条件没有影响就只能是自然现象,只有造成某些损害才能称为自然灾害。
同理,只危及人类生存、造成损失,而非以自然异变为诱因的现象和事件也不能叫自然灾害。
很多自然灾害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现象或过程,往往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存在着密切关系。
答案:D最强台风“鲇鱼”于2010年10月23日12时55分在福建省厦门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38米/秒),福建省共有72.9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7.99亿元。
读“‘鲇鱼’的台风中心移动路径图”,完成第2~4题。
2台风“鲇鱼”经过厦门前后的风向为( )A.一直吹偏北风B.一直吹偏南风C.由偏东风逐渐变为偏西风D.由偏西风逐渐变为偏东风3关于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经济损失,没有间接经济损失B.间接经济损失通常大于直接经济损失C.商贸金融的损失属于直接经济损失D.台风灾害的经济损失远小于地震灾害4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财产损失而言具有的特点是( )A.滞后性和隐蔽性B.长远性和超前性C.广泛性和间接性D.滞后性和地域性解析:第2题,台风为热带气旋,在北半球其水平气流的流向为逆时针,由于台风登陆厦门时的方向为自南向北,因此厦门最先位于气旋的北侧,吹偏东风,然后位于气旋的南侧,吹偏西风。
第3题,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有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通常要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
不同强度的自然灾害在不同的地区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地震和台风造成的影响不能进行比较。
第4题,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财产的损失而言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的特点,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能被认识到,但它们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具有广泛性和长远性。
答案:2.C 3.B 4.A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
据此完成第5~6题。
5材料中的自然灾害属于( )A.气象灾害B.水文灾害C.生物灾害D.地质灾害6在晋咸和三年的雨雹灾害中,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人员伤亡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损失D.环境受到污染解析:第5题,材料中所说的自然灾害为雨雹,其孕灾环境为大气圈,因此属于气象灾害。
第6题,雨雹主要对农作物、森林及建筑物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其主要影响为财产损失。
答案:5.A 6.B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
据此完成第7~10题。
7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8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
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不同自然灾害各有一定的受灾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旱的主要受灾对象为农作物及农田B.地震的主要受灾对象为农作物及农田C.风暴潮的主要受灾对象是工程建筑D.洪水的主要受灾对象是工程建筑10通信系统、供电系统、交通系统等生命线工程,易受什么灾害的影响,多受哪几种受灾方式的损害?( )A.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风暴潮变形、开裂、沉陷、淤埋、泄漏B.洪涝、干旱、冻害、风暴潮、病虫害浸泡、缺水、冷冻、雹砸、虫食C.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病虫害浸泡、淤埋、腐蚀D.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干旱变形、沉陷、毁坏解析:第7题,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是最严重的后果。
第8题,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几项,主要指农作物受到的损失,其灾害应是洪涝和干旱。
第9题,干旱和洪涝的主要受灾体是农作物和农田;风暴潮的主要受灾体是农作物、船只以及海水养殖业等;地震的主要受灾体是房屋等工程建筑以及人类的生命和财产。
第10题,通信系统、供电系统受地质灾害和水文灾害的影响较大,受灾方式为变形、开裂、沉陷、淤埋、泄漏等。
答案:7.A 8.A 9.A 10.A11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直接造成的财产损失的是( )A.人体死亡、伤残的生理伤害B.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人的心理伤害C.导致商贸金融、物资流通的损失D.对作物、牲畜、道路、机场等造成的财产损失解析: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中人员伤亡包括生理伤害和心理、精神伤害,人体死亡、伤残的生理伤害属于人员伤亡的范畴。
财产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主要指财物在灾害中的直接损毁,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而导致的损失。
因此A、B两项属于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C项属于自然灾害造成的间接损失。
答案:D自2012年12月下旬以来,渤海湾的海冰面积迅速扩大。
2013年1月10日,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发布消息,渤海海冰已经达到近25年来1月上旬的最大值,约为近25年同期平均值的2.5倍。
据此完成第12~13题。
12下列区域不易形成海冰的是( )A.淡水注入的河口B.风浪较大的岬角C.风平浪静的海湾D.深度不大的浅海13海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为( )①海冰对过往船只构成威胁②给沿岸码头设施和海上作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③有利于全球温度的降低,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可起到一定作用④海冰影响海水与大气的热交换进程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第12题,此时为冬季,岬角风浪较大,不易形成海冰。
第13题,海冰不仅能阻碍船只出行,而且对沿岸码头设施和海上作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③④是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12.B 13.A2013年3月13~14日,广西6市14县(区)先后出现大到暴雨并伴有雷暴、6级以上大风及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截至3月16日17时,灾害合计造成受灾人口4.75万,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 42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 610公顷,其中成灾4 560公顷,绝收1 810公顷;倒塌农房14户35间,严重损坏农房597户1 493间,一般损坏农房1 730户3 949间;直接经济损失1.73亿元。
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有关某一地区农作物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灾面积就是成灾面积B.成灾面积不一定属于受灾面积C.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没有关系D.受灾面积一定包括成灾面积15广西洪水灾情报告所采用的指标正确的是( )A.受灾人口、受灾面积、饮水困难B.绝收面积、海水养殖损失、沉损船只数量C.成灾面积、经济损失、盐碱化面积D.死亡失踪人数、受灾农田、淡水水库受灾面积解析:第14题,农作物受灾面积是指农业生产中栽种的各种植物因灾害造成的减产或绝收面积数量。
其中造成农作物减产三成以上的面积数为成灾面积。
因此受灾面积一定包括成灾面积。
第15题,洪水灾害对饮水困难、沉损船只影响不大,更不会带来盐碱化。
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农田受灾和淡水水库受灾。
答案:14.D 15.D16关于自然灾害系统各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致灾因子强度越大,灾情越严重B.同一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这主要是孕灾环境不同C.致灾因子是对人类社会造成损害的自然异常变化D.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为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解析:灾情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的共同作用,致灾因子强度再大,没有受灾体,也谈不上灾情。
同一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决定灾情的主要是致灾因子和受灾体特征,也即致灾因子强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是影响灾情的三要素,而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为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对此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
答案:C17下图所示地区是地震灾害多发区。
该地区又是古罗马文明的发祥地,分布有众多的历史古城。
地震使该地区的一些历史古城破坏严重,大量罗马式、哥特式等建筑风格的名胜古迹被摧毁,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同时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该区域频繁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并列举该区域容易发生的其他地质灾害。
(2)试分析本次地震造成重大损失的原因。
解析:本题以地中海沿岸地震为背景,考查本区地震发生的原因、本区其他自然灾害以及造成损失重大的原因等知识。
第(1)题,本区处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易发地震。
地震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板块交界处还常见火山灾害。
第(2)题,结合材料从自然地理背景和人文地理背景两个方面解释。
答案:(1)该区域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震带),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地震。
火山爆发(滑坡或泥石流)。
(2)震级高;震源浅;古建筑抗震能力差;经济发达,人口密集。
(至少答对三点)182009年冬季到2010年春季,我国低温冻害频发,农业生产损失严重。
下图是“2009年12月中国月平均气温距平等值线与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明2009年12月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2)图中A、B、C三地区均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冬季受低温冷害的影响是否一样?为什么?解析:第(1)题,仔细观察图例及图示内容,可以发现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为大雾和雪灾。
它们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表现在对农作物、通信及交通等方面。
第(2)题,由于三地纬度不同,冬季种植的农作物存在差异,冬季受低温冷害的影响也不一样。
答案:(1)灾害:大雾、雪灾等。
影响:强烈降温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雪灾掩埋建筑物,导致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大雾等影响人们出行,使交通运输受阻并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
(2)不一样。
A受影响最小,A为三江平原,纬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农作物多为耐寒品种。
B受影响较严重,B为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为冬小麦,强降温会威胁小麦安全越冬。
C受影响最大,C为珠江三角洲,纬度较低,温度较高,很多农作物(蔬菜、水果)正处在生长期,降温幅度较大,对农作物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