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利率政策

摘要:利率是一个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国家可以通过利率的调整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微观经济目标。利率调整是在一定的经济运行环境下进行的,它的调整对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居民储蓄、市场投资等变量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将利率作为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并通过对利率的调整影响经济中的相关变量,从而引导整个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利率政策有效性政策建议

一、我国利率政策的作用机制

我国利率政策的作用机制,可以利用希克斯和汉森的is—lm模型来解释。在is—lm模型中,均衡利率是由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得到的。希克斯和汉森认为:“在封闭经济中,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上升,导致借贷成本提高,进而影响投资、消费以至于总需求。因而,当货币紧缩时,利率上升,总支出下降;当货币扩张时,利率下降,总支出上升”。is—lm模型的利率传导机制可以表述为: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借贷成本减少——投资和消费增加——总需求上升——产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借贷成本增加——投资和消费减少——总需求下降——产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根据is—lm模型,我国在利用利率政策的过程中,基本上也是通过上述的传到机

制对经济中的消费、投资、储蓄、产出等变量产生影响进而达到预定目标的。

二、我国利率政策效率低的成因剖析

(一)我国未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利率市场化实际上就是由金融机构根据市场对资金的实际需求来决定实际的利率水平。我国自1996年起就开始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中央银行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扩大了利率调整的幅度和范围,建立浮动的利率体制等,但是到目前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还未最终完成,我国目前的利率市场化体制还是比较僵硬。

(二)我国微观主体对利率调整不敏感

我国的居民对利率调整的敏感度不高,甚至可以说是低下的,结果就是利整的调整对居民的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影响失效。一般情况下,居民对利率调整的敏感度越强,利率调整的有效性越高,反之,利率调整的有效性越低。从居民个人角度来看,由于受到社会、经济、金融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利率并不是影响居民消费和储蓄的主要因素,导致居民的消费和储蓄都对利率变动缺乏敏感性。

居民消费行为受利率调整的影响非常小,即消费处于拉而不动的状态,这主要是由经济环境变化所致。我国自1978年起逐步推

进市场化改革,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居民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这导致居民在消费方面表现出谨慎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原来统一由国家和企业提供的福利待遇正在逐步消失,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居民会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居民会通过减少自己的消费额度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居民储蓄对利率缺乏弹性

居民储蓄行为受利率调整的影响非常小,具体表现在无论利率如何变化,储蓄都难以抑制,具体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受到传统因素影响。我国居民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直以来都崇尚中庸低调、节俭而反对铺张浪费、奢华。虽然当前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仍然有很多居民依旧保持着节俭的生活方式。这些人不会因为收入大幅增加就快速将收入转化为消费,他们会将增加的收入储蓄起来,以备日常和意外时消费。这和西方一些国家居民的方式完全不同,如美国居民习惯于信贷消费,通过借钱实现自己当前的消费需求而不是进行储蓄;拉美国家的储蓄率也不高,因为拉美国家的居民基本上属于“月光族”。②受到家庭结构的影响。我国家庭结构属于紧密型,社会对家庭的依赖程度很高,在完善的社会保证体系建立起来之前,家庭往往承担着赡养老人,抚养子女,改善家庭经济生活等重任,这样以家庭为单位的居民也会尽

可能的选择储蓄。从居民的储蓄来看,居前五位的分别是:准备购买汽车和住房及其他资产(占32.1%)、子女教育和养老(占32%)、出于预防动机而储蓄(10.8%)、用于生意周转(占9.2%)、为获取利息收入(占5.2%)。

三、提高利率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对利率的灵活利用

考虑到我国微观经济主体对利率调整缺乏必要的弹性从而影响利率调整经济效应的充分发挥,为此本文依据上述的原因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以加强利率调整对居民消费选择和储蓄选择的影响。

(二)加强利率政策的指导作用

由于利率调整能对经济体发出相应的信号,如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是为了刺激消费,以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提高利率是为了抑制消费,控制投资和发展过热的行业部门等。为了更好的发挥利率调整的经济效应,就应该加强居民对利率政策的解读,从而使公众能够按照中央银行的指导进行相应的经济活动,这样就比较容易实现利率调整所追求的目标。要加强利率政策的指导作用,一定要合理引导公众了解利率政策的含义,同时要注意避免公众对利率的预期,因为被公众预期到的利率会被提前消化,从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大部分居民在有收入时期为自己不能工作时做打算,也就是处于预防动机考虑,他们会将自己的余钱储存起来,无论利率会上升还是会下降,都不会影响他们对收入重新进行分配。为了加强居民对利率的敏感度,合理的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选择消费和储蓄,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会大大降低居民由于预防动机而进行储蓄,增加居民对利率调整后自己收入变化的敏感度,从而增加对利率的敏感度。

参考文献:

[1]陈思行.我国近年来利率调整的宏观经济背景及其政策含义分析[j].中国集团经济,2007,(4)

[2]尚煜.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利率调整对居民储蓄作用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坛,200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