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观后感

合集下载

《孔子》观后感10篇

《孔子》观后感10篇

《孔子》观后感10篇《孔子》观后感1前不久,真正完整的看了一遍电影《孔子》。

给我留下的感觉是:不华丽,却很真挚。

于是,就在刚才,我又重新细细观赏了一遍,而这一次,真正让我重新正视这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他对我国深厚文化根基所做出的不可磨灭与取代的贡献。

电影开篇就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大家昭示孔子毕生所追求的儒家经典思想:礼乐仁和。

孔子生于公园前551年,故事开始的时代背景是公园前501年孔子约五十岁之时,孔子时任鲁国中都宰。

在当时的鲁国,鲁定公执政,但是,政权却掌控在季氏、叔氏、孟氏“三桓”贵族的手中。

当时,大司徒季平子刚死去,用活人陪葬。

孔子弟子子路救下季氏家奴漆思弓。

面对鲁国的法理制度,面对季氏家臣轻蔑挑衅面对“三桓”的压力,用智慧舌战群臣,用“仁者爱人,以礼杀人则非礼也”及“天地间人为贵”的思想,表达了对残忍陋俗的反对,同时也建议鲁定公变古改制,推陈出新。

最终在孔子的努力下,国相大司徒放弃了让漆思弓陪葬。

其实,在电影《孔子》中,蕴含了太多知识,看电影的时候,不停的问自己“三桓”是什么,大司徒是什么,大司寇又是什么,当时的时代背景又是一个什么状况。

也因为能够写这篇观后感,查阅了大量有关孔子的知识,比如,在电影中孔子说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他对鲁定公所说的“讲礼仪,知廉耻,有品格”和“选贤能,修信用,贼不作,谋不用”等等表达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大同的思想。

在救漆思弓的故事中,我很喜欢孔子说给群臣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也很自豪,我把这句话作为我待人处事的信条。

孔子告诉子路“见义不为不勇也”充分的体现了他的仁爱。

在之后孔子收漆思弓为弟子,别有深意的让子路拿酒,看到子路以壶代杯饮酒时,说了句“贪杯”,后来在翻阅资料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这也体现了他高尚的品性和为人师表。

接下来的故事是孔子辅佐鲁公治国有方,他的执政能力使的齐国感到威胁,并用计使齐鲁两国国君在交界处会盟,实则想借此操纵鲁国。

《孔子》观后感15篇

《孔子》观后感15篇

《孔子》观后感15篇《孔子》观后感1有一个问题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谁?我想很多人都会把这一票投给孔夫子。

国人中庸文化所推崇的“仁、义、礼、信”,无不源于春秋时代这样一位智者,尤其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文化从上到下一步步深入人心,影响了我们几千年。

是历史选择了儒学,还是儒学带着历史走到今天?我不懂孔子,但我一直很好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20__年的1月22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影片《孔子》首映,第三团支部抓住了这次机会一起了解这位儒学先师的人生轨迹。

影片取材于孔子51岁出任中都宰一直到其73岁病逝这段经历,并挑选了最有戏剧性的堕三都、周游列国、陈蔡被围等重要经历进行改编。

影片主演周润发早前在宣传活动中说“看《孔子》如果不流泪,那还是人吗?”。

我看完影片,也是深有感触。

这种大题材的影片,可能是期望值太高,觉得导演应该可以拍得更好,还有就是战争场面动画效果不够精致。

但转过来想,看《孔子》,多是抱着一种缅怀传统的想法,想通过影片,增进对圣人的了解,加深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博大精深儒学文化的理解。

孔子的儒学思想传承至今,有沉淀的功劳。

孔丘其人,本只是一个血肉之身,他的言论,他的思想,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符合几千年来的社会制度,所以加上统治阶级的极力弘扬,便代代相传了。

但另一方面,也正是儒学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制度。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进可退。

下至黎民百姓,上至天子藩王,齐家治国无不渗透儒家的思想。

董仲舒为巩固大汉帝国写下铺垫,精通儒学的康熙皇帝带来了康乾盛世。

我想到的是,儒学“入世”的观点造就了一个个时代的发展和辉煌。

观看电影之前,对孔子知之甚少,虽然看完影片,也只是有个大概了解,但至少梳理了一下思路,影片的公映,也许不只是在休闲娱乐,不只在票房,能带给我们一些反思,就够了。

《孔子》观后感2今天上午,我接到了同学的邀请,她说:下午去孔子六艺城玩吧,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去。

孔子观后感5篇

孔子观后感5篇

孔子观后感5篇孔子观后感5篇。

孔子观后感(篇1)但凡读过《孔子的故事》这本书的人,肯定都会情不自禁地对孔子发出深深的感慨,深深地敬仰这位博学多才的圣人,也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出现过这么一位出色的人物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博学多才的人,是因为他可以谦虚好学。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也不知,是知也。

意思是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孔子的一生都是活到老,学到老的。

有一次,孔子有时机进入鲁国的太庙,里面陈列着许多文物古器。

孔子进入太庙后,就下功夫认真进展的考察,对每一件不明白的事,都向别人请教。

从庙里陈列的件件文物古器到举行仪式时伴奏的音乐,样样都要找人问个终究。

活动完毕后,他还拉住别人的衣袖,继续问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他这样做,曾被看不起。

有人说:谁说这个年轻人懂得礼呢?他跑进太庙,什么事都要问。

孔子听了说;不懂就要问,这就是礼啊!有些人就报着这样的心态,去虚心地向别人学习,以此来充实自己。

使自己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当这些人获得了好成绩时,仍没有满足,继续向别人请教,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增长知识的时机。

孔子的这种精神对于后人也是一种鞭策和鼓励,使我这个与他相隔两千五百年的女孩受到了深化的启迪。

我觉得我还远远做的不够,我这个人有自以为是,每当获得了好成绩的是时候,我就会沾沾自喜,当听到同学的阵阵赞赏之后,我整个人就像施了魔法似的,整个人飘飘欲仙,导致我在考试中因藐视试卷的难度而成绩下滑了,从孔老夫子的身上,我懂得了要真正学到的一点东西,那就是必须抱着虚心的态度,骄傲自满永远是学习中最大的障碍。

孔子的谦虚好学将成为我前进方向的指路明灯。

伟大的作家安徒生曾经说过:有了一些小成绩就不求上进,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

攀登上一个阶梯这固然很好,只要还有力气,那就意味着自己必须再前进一步。

安徒生、孔子等一些伟人总是告诫自己,不能骄傲自满,所以我们应该从如今开场学会谦虚好学。

孔子观后感(篇2)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历史类的书《孔子的故事》。

孔子观后感(精选15篇)

孔子观后感(精选15篇)

孔子(kǒnɡ zǐ)观后感(精选15篇)孔子(kǒnɡ zǐ)观后感(精选15篇)孔子(kǒnɡ zǐ)观后感1孔子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rénwù)。

一想到国学就会想起论语;一想到论语就会想起孔子。

孔子(kǒnɡ zǐ)是一位有德、又有才的圣人。

有德是:他会去救助穷人。

比方说在《孔子》这部电影里讲。

孔子解救一个要给季氏陪葬的小奴,那个小奴为感谢孔子,最后还当孔子的学生。

这个事情还说明,只要愿意去帮助别人,别人也会感谢你的。

而有才是:他会通过观察一个国家,来知道这个国家的未来。

比方说,在《孔子》这部电影里说。

孔子受到卫国的邀请去卫国,他通过观察卫国就知道卫国马上会有内乱,所以马上离开卫国。

这个事情还说明,只要你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许多事情。

孔子虽然很有才华,很有品德,但是一生之中没有受到任何一位君王重用。

所以他一生都在和他的学生流浪,直到晚年,才回到故土鲁国,继续教育他的学生学习,直到七十二岁死去。

孔子观后感2《孔子》这部电影已经放映好久了,可我一直没时机看。

昨天下午,学校说全体师生一起观看《孔子》电影,我一听,心里别提有多快乐了。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孔子与他的弟子的故事,很感人,很好看。

在这部电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在坚硬的、冰冷的冰上艰难地行走着。

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驾着马车,马车上装满了书。

突然,冰裂开了。

刚刚好,颜回、马与书一起,“扑通、扑通〞地掉进了刺骨的湖水中。

颜回不顾自己的性命,将沉入湖底的书一点一点地捞上来。

连爱书如命的师父孔子都对他大叫:“回来,回来!〞但是颜回毫不理会,继续捞书。

最终,颜回永远地沉睡于湖底。

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有的时候,我家里的书也会“生病〞:比方,书皮烂了呀,书皮折角了啊等等,数不胜数。

我见了,很少给它们“治病〞,置之不理。

它们一个劲儿地哀求我,我也不理。

想到这里,我的脸微微有些发热。

颜回不顾自己的性命,还要将书捞上来;而我呢,书生了病,我也不理,真是相差太远啊!于是,我暗暗下定了决心:以后一定要保护书,见到书“生病〞了,马上就给它“治病〞,我相信自己能做得到。

孔子观后感20篇

孔子观后感20篇

孔子观后感20篇读书多年,唯有那句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还残留于心,此刻看来,所谓君子,也可是是在人们酒足饭饱后参加的面具舞会,什么都为的最终平步青云繁华于世。

有所不为的最终却落得碌碌无为苦叹经年。

世风日下,圣人,敢问为与不为?遥想千年,你的不为落到流离所失,纵览现今,人群蜗居,不露锋芒则恍惚一生,生存让人们时而口吐莲花,时而暗刺匕首,隐匿人潮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利益远胜于仁义。

君不知,铜筋铁骨亦会遍体鳞伤蹒跚而行。

仁与被仁,适者生存,当我们在水泥森林里,是龙则盘,为虎则蹲的时候,圣人您又岂能明白蜗居的无奈?芙蓉花开,山林鸟避,电视丑态百出,报纸假象若干,风气在此,谁又敢说他不为几斗米折腰?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识时务者跳楼,尊严无命重,命却比纸薄,敢问金庸笔下的杨过为何跳崖?答曰:父是康。

冷漠铸造邪恶,温暖酝酿光芒。

人情冷暖世间城府岂能全盘用一个仁字去对待,若,人人似孔子般执着,则太平盛世,但既为人则如何全无私心?今日的原则迟早都会沦为多年后的眼泪和感慨,不信请看孔子城门前那一跪一叹,跪的还是那座城,叹的却是多年的颠沛流离,多少的不甘心与委屈化成眼泪顷刻而泻。

君不见,两鬓斑白,岁月无法抹掉的执着,悲欢刻在人心,迟迟无法散去。

而人们,也仅有在电影里看到他的梦想,无奈的憧憬……当然,我们是新时代的栋梁,历史的磨练中仍然熠熠生辉的孔子思想不该在我们这个高科技化的时代里被落寞。

我们作为当代的学者应当辩证的吸收孔子的思想。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的任务了。

孔子观后感(三):看完电影《孔子》,不仅仅是喜欢里面感人的故事情节,同时也深刻感受到,给观众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

电影中孔子出身于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他期望以他自我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

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期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

《孔子》观后感(精选6篇)

《孔子》观后感(精选6篇)

《孔子》观后感〔精选6篇〕《孔子》观后感想与心得篇一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思而不学,那么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那么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翻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

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假设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孔子》观后感15篇

《孔子》观后感15篇

《孔子》观后感15篇《孔子》观后感1孔子,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我们也只知道他大体的一些作品和事迹,<孔子>这部影片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这位伟人的一生。

孔子从政,希望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却被现实无情地抛弃。

孔子一心只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对可能的困难估计不足,最终只能黯然离去。

孔子到了晚年,认清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他最能影响社会的,是教育弟子,而不是从政。

他的弟子有各种各样的才干,可以将他的思想传到更多的地方。

孔子把精力放在讲学上,能够影响更多的人,意义要远大于参政。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抱怨身边的事不如自己所愿、不合理等等,还喜欢去描绘一个理想的情境。

可是,这些都于事无补。

现实摆在这里,我们也只有从思想上转变,亲自去行动,不要总依赖于别人。

把握好方向、有步骤、有计划、从实际出发,理想才会越来越近。

这部影片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也能让人深受教育,人们能在这种场景中得到知识。

孔子面对贵族与恶势力不低头,面对困难不畏缩,面对孤苦不冷漠的精神会激励我永远向上。

《孔子》观后感2趁过年放假之际,马不停蹄地重看《孔子传》。

再次看得泪花流,再次深受洗礼。

大同世界,天下为公。

但偏偏凡夫都想我尊你卑,所以都自私自利啊,深怕自己的利益受到破坏啊。

从头至尾,无非就是以小人之心,度了夫子的君子之腹啊!!不,不是君子之腹,是圣人之腹!!通篇看下来,确实能完全懂夫子的人只有颜回。

而夫子之道的高深确实也不能怪世人难懂,同是夫子的弟子,都有不能解其深意的啊。

如冉求一样,开始我感到他比其他弟子更能理解夫子的大道,然而从后来的田赋税收一事看出,他其实并未得夫子真意,反而看问题看得不够深远了。

所有一切人皆只想自身的利益,这就是夫子之大道无法推行之根本。

所以教育是重中之重,而且不是一两代人能完成的事情。

但我相信夫子的理想最终还是将由我们华夏子孙来实现。

人类已经历经够了小人的自私翻演的历史,是时候走向天下大同了。

老和尚常说的是不是真学佛,为众生就是真学佛,为自己就还是搞六道轮回。

《孔子》观后感15篇

《孔子》观后感15篇

看完⼀部影视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

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筹莫展呢?以下是店铺帮⼤家整理的《孔⼦》观后感,欢迎⼤家分享。

《孔⼦》观后感1 今天按照⽼师的安排,观看了央视拍摄的纪录⽚《孔⼦》。

在战国年代民不聊⽣⽣灵涂炭,孔⼦希望把⾃⼰修⾝、齐家之术扩⽽冲之,⽤到治国平天下上⾯。

孔⼦和他的弟⼦周游列国吃尽千⾟万苦,最苦⼀次被⼈围困七天七夜没有吃的,差⼀点饿死在荒郊野外。

还是在四百年后的汉朝,儒家思想才得以应⽤推⼴,从此成为历朝历代主流⽂化。

孔⼦的思想是帝王之术,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培养帝王⼈格潜质。

孔⼦看透⼈性⾃私⾃利的局限性,希望⼈们通过⾃⾝修炼突破⼈性局限性,内存孝悌外⾏忠信,通过利他来实现利⼰⽬的,通过利他来实现⼈与⾃然、⼈与社会、⼈与别⼈的和谐。

⾏⽂⾄此,我忽然想起⼀个天堂与地狱的故事。

在地狱⾥每个⼈都拿着⼀把长柄勺⼦,勺⼦⾥的饭⽆法够着⾃⼰的嘴,所以地狱⾥的⼈每个⼈都饿得⾯黄肌瘦。

天堂⾥⾯的⼈同样也每个⼈拿着⼀把长柄勺⼦,他们⽤⾃⼰勺⼦⾥的饭喂别⼈,这样每个⼈都可以吃上饭过得红光满⾯。

天堂和地狱的差别就是有⽆爱⼼,对别⼈仁爱就会得到别⼈仁爱的反馈。

孔⼦创⽴的儒家学说提倡仁爱,就是希望别⼈通过修炼突破⼈性局限性,⽤利他的⼿段来利⼰,如此实现和谐社会和得到⾃⼰幸福⽣活。

今天的社会发展⼀⽇千⾥,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现象却⽇嚣尘上。

我们需要经过⼏千年磨炼的传统⽂化来教我们如何为⼈处世;我们需要继承⼏千年⽂化孕育精神成果;我们需要传统⽂化来“为天地⽴⼼、为⽣民⽴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孔⼦》观后感2 孔⼦,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好学的故事流传⾄今。

孔⼦30岁时,他已经有了三千多名的学⽣了。

但是,他还是认为⾃我的学识不够渊博。

孔⼦⽈:“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教不倦也。

”如果谁有知识,谁那⾥有他所不明⽩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必有我师焉。

观看《孔子》观后感(29篇)

观看《孔子》观后感(29篇)

观看《孔子》观后感(29篇)观看《孔子》观后感1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月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

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

始终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特别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

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特别宁静地看完。

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肯定能让你记住特别多故事情节的影片”。

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洁。

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

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周润发扮演的孔子是影片的主线和灵魂。

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的眼神,礼义娓娓道来的神韵,仿佛孔子转世。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

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

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灵敏捷、意志坚决。

他死得那一幕,有特别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

但我被感动了,我信任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特别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信任当孔子始终抱着死去的颜回不愿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周迅演出了南子的神韵,她天生就是一个好演员,扮演的角色能逼真到骨子里。

南子这个角色也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重要的角色是它存在,你觉得可有可无,它一旦不存在,你会觉得缺了特别大一块。

孔子其实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截断了马上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

南子让世人看到了孔子并非神,孔子同时也是一个一般人,南子虽然简洁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但奇妙地反射出人物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实为一个看点耐人寻味,又怎么会是可有可无呢。

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

但不行否认,胡玫是胜利的,他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表现起来就不会像看历史书一样晦涩难懂和索然无味。

《孔子》观后感(15篇)(最新)

《孔子》观后感(15篇)(最新)

《孔子》观后感(15篇)孔子,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我们也只明白他大体的一些作品和事迹,《孔子》这部影片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这位伟人的一生。

孔子从政,期望实现自我的社会梦想,却被现实无情地抛弃。

孔子一心只想实现自我的梦想,对可能的困难估计不足,最终只能黯然离去。

孔子到了晚年,认清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他最能影响社会的,是教育弟子,而不是从政。

他的弟子有各种各样的才干,能够将他的思想传到更多的地方。

孔子把精力放在讲学上,能够影响更多的人,意义要远大于参政。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抱怨身边的事不如自我所愿、不合理等等,还喜欢去描绘一个梦想的情境。

可是,这些都于事无补。

现实摆在那里,我们也仅有从思想上转变,亲自去行动,不要总依靠于别人。

把握好方向、有步骤、有计划、从实际出发,梦想才会越来越近。

这部影片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也能让人深受教育,人们能在这种场景中得到知识。

孔子应对贵族与恶势力不低头,应对困难不畏缩,应对孤苦不冷漠的精神会激励我永远向上。

电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有了,为什么今天我还是要写观后感呢?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信仰。

谈到文化信仰我们想到的那首当其冲的就是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祷告于你丘山而得名。

电影中孔子的出场已经是一个大夫的身份了。

但是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双亲,所以孔子对下层百姓的疾苦特别的关注,回到电影上来。

电影中的周润发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孔子的许多东西,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电影所选取的一些故事单元也比较吸引人,孔子由中都宰而大司寇,进而代国相;夹谷会盟,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叛将陷都,镇定自若,救大厦之将倾;堕三都,三桓掣肘,功亏一篑。

比射艺夺兵符,守周礼以身作则,机智辩勇救家奴,一把古琴弹得如痴如醉;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弟子颜回、子贡、子路、冉有性格各异……,影片中有东周诸侯争霸的宏大战争场面,也有子见南子时说的“爱德如爱色”的观众笑声,让我们有幸对两千年前的这位君夫人想象一番,周游列国,或许也只有这位君夫人才算得上是知己,因此对君夫人的离去心中不禁惋叹,也客观上调节了下半场故事的节奏。

孔子观后感20篇

孔子观后感20篇

孔子观后感20篇孔子观后感(一):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的历史悠久,何其辉煌,那些辉煌被记载在一册册书中。

可从未被尘封,中华上下五千年,他们一向活在人们心中。

今日看了关于《孔子》的历史的电影,它狠狠的抨击着我的内心。

将近两小时的影片,却道出了孔子不凡的一生,每一个细节,每一段文字,从他口中说出的一句又一句经典无不刻画了一个鲜活的形象。

最打动我的有两个镜头,孔子被放逐出境,当时连老天都映衬着孔子的处境下着倾盆大雨,气氛沉重又让人不禁揪心,抛开妻女对一个男人来说是多么不易。

马车走了半路,车轮陷进了泥中,孔子师徒试图拽马使其摆脱泥淖,却不料被马踢翻在地,他笑了,笑得那么释然,又令人悲悯,这是一个失意之人最终的畅然!第二个镜头,孔子及其弟子驾着马车过一个大冰河的场景,不料,冰面开裂了。

竹简都掉进了冰河里。

颜回想都没想直接跳入湖中捞取竹简,天寒地冻,下着鹅毛大雪,所有人眼睛上,眉毛上都有一层冰霜,在这极寒的地方,别说跳入湖中了,生着火都觉得受不了。

颜回一刻不曾停过,他极力摆动双臂在冰湖里游动,将一卷又一卷竹简打捞上来。

竹简都捞回来了,可颜回再也没有上来,永远被封在了冰层中。

孔子一声又一声绝望地喊着颜回的名字……牵引着人们的心灵,我不禁鼻子一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孔子之后的生活是在风餐露宿中度过的。

就连一碗清可见底的汤,大家都一人一口的喝。

他的一生是凄惨的,能够是光辉的!跳进历史的长河,追溯孔子的一生,我愿化作一个标点,结束最终一个长卷。

不让光鲜的背后只剩空白!孔子观后感(二):没有一个时代不在讨论研究着孔子,就仿佛是一个人印证了那句话“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或许我们会一向对孔子的事迹有着两种目光,或褒或贬。

无所谓外界的评论,实实在在的是孔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这也许就是近日我观看电影《孔子》后的体会和感悟吧。

影片《孔子》一开头,就出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背靠着墙,盘坐在地上,若有所思。

此时他的心里仅有一句感慨:礼乐仁和的梦想只能托付给未来了。

《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孔子》观后感15篇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

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子》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观后感1有一次,一位农民老伯伯把几只蚌用砖头戳碎后吃,我看见从敲碎的蚌壳里流出一种淡蓝色液体,就问他:"这是什么东西?1、03年非洲大部分地区遭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

怎么还有同学不背书包吗。

我的哥们小于多才多艺:会溜冰,健谈,伶牙俐齿的他还擅长打乒乓;”这时,我才如梦初醒,关闭了电脑。

对于孔子,我们也已经对他的了解很少了,我想,我们这些后代,也正是需要去了解这些中华民族上曾经的历史。

影片中感触最深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冲撞。

孔子从政,希望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却被现实无情地抛弃。

孔子一心只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对可能的困难估计不足,最终只能黯然离去。

孔子到了晚年,认清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他最能影响社会的,是教育弟子,而不是从政。

他的弟子有各种各样的才干,可以将他的思想传播到更多的地方。

孔子把精力放在讲学上,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意义要远大于参政。

联系到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抱怨身边的事不如自己所愿,不完善,不合理等等,还喜欢去描绘一个理想的情境。

可是,这些都于事无补。

现实摆在这里,我们也只有从思想上转变,亲自去行动,不要总依赖于别人。

不要只是替别人着急,看到自己应该做的,才最重要。

这样,把握好方向,有步骤、有计划、从实际出发,理想才会越来越近。

这部影片人物刻画的生动形象,也能让人深受教育,人们能在这种场景中得到知识。

孔子面对贵族与恶势力不低头,面对困难不畏缩,面对孤苦不冷漠,我想,他的精神会激励我永远向上。

所以,我们这一代新世纪的幼苗,一定要铭记这位开创教育先河的人物——孔子。

《孔子》观后感2今日下班后,和坤儿一起到上海影城看《孔子》。

电影《孔子》拍得规规矩矩的,说不上超好,但是可以看。

孔子观后感(精彩8篇)

孔子观后感(精彩8篇)

孔子观后感(精彩8篇)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的精心为您带来了8篇《孔子观后感》,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孔子观后感篇一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一位博学多才的。

人物。

孔子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远近闻名了。

可是他总觉着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于是决心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千里,孔子风餐露宿,千里迢迢到洛阳拜见了老子。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

孔子知识渊博却仍然虚心好学,彬彬有礼,从不骄横。

我以前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是多么的不应该啊!而且,从孔子身上我还明白了,学习是无止境的,要活到老学到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像孔子那样虚心好学。

孔子的观后感篇二今天下班后,和坤儿一起到上海影城看《孔子》。

电影《孔子》拍得规规矩矩的,说不上超好,但是能够看。

里面故事都有影儿,既没被捧成孔圣人,也没贬成孔老二。

不像于丹,她说话太咋呼,搁她理解的论语里走出来的孔子,像个大明白,一想孔子就和她连着,不大可耐。

胡玫的孔子可耐,或者说周润发演的孔子真可耐,是一个有对有错,有血有肉,爱国爱家,疼老婆爱孩子的山东大汉。

孔子穿得棉袍后现代,特软和,特暖和。

俺也想扯二尺布,做那么一灰面棉袍。

到哪能买到棉花哈?比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英雄》诚恳万分,比陈凯歌的《无极》和《刺秦》智商高,比冯小刚的《夜宴》讲故事讲得明白,那帮男人呀,一堆老的人,和胡玫比啊。

人家胡玫不像他们猫一顿狗一顿的,没常性,人家她拍的历史剧一贯高水平,电影《孔子》比她的电视剧《雍正》还要好得多。

其实,咱有五千年历史,题材不缺,有故事着呢。

但是俺没捞着看过啥像模像样的正剧电影,就算你带上近代史在内,也都没啥好看的。

《甲午风云》和《武训传》是俺看过的电影里,应该还算讲明白点儿事儿的,其他真想不出来啥,谁还拍过好历史片?你们帮忙想想?兴许有,俺忘了?周润发不负众望,孔子演得好,有时候他能化腐朽为神奇,你比如,磕头,多让人反感的动作,但是周润发演得实在,潇洒。

孔子观后感十二篇

孔子观后感十二篇

孔子观后感十二篇孔子观后感十二篇。

写作品名观后感如何体现内心真实感悟呢?此时写一篇观后感,就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分析作品,没有阅读过“孔子观后感”的朋友肯定不应该错过这篇文章,希望您喜欢本文的结论!孔子观后感篇1今年假期我阅读了《孔子的智慧》一书,我觉得我们要学***的智慧:一是真诚,二是学和教。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推行教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甚至是两次面临生命危险也没有停下脚步。

孔子其实从不板起面孔说教,而是因材施教,重言教更重身教。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孔子的智慧中学到很多东西。

书中的这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说:“默默地记住所见所闻所学的知识,学***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那些呢?”我们知道,孔子之所以能成为最大的教育家,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就在于他的“学不厌,教不倦”。

后儒思、孟一派学者在所著《学记》中,提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既是从孔子“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发展而来的。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学习,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只有掌握了渊博的知识,有了高尚的品德,才能成为一名教师。

如果我们不学习,不注意培养的提高,就会停滞不前,失去当教师的资格。

事实上,课改的精神也是倡导教学相长的,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事实上是同一件事,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面。

通过阅读《孔子的智慧》,我将汲取古老的教学智慧,结合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孔子观后感篇2孔子,我相信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吧,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他的一生中,无时不闪现着他仁爱、好学的影子,他的一生固然坎坷,但仍阻止不了他对知识的渴望,除此之外,孔子还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使世界和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孔子走遍了实界各地,曾经在许多国家做官,但他总觉得官职不适合自己,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他一个接一个地放弃了。

《孔子》观后感(14篇)

《孔子》观后感(14篇)

《孔子》观后感(14篇)《孔子》观后感篇1上周五,我们五年级集体观看了电影《孔子》,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出生在当时的小诸侯国————鲁国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孔子一生心系家国,为当时社会礼崩乐坏而忧心忡忡,希望能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与智慧影响当时春秋诸国。

孔子曾任官于鲁国,当时鲁国有一种用活人陪葬的残酷制度,在孔子的多番劝说和努力下,鲁国终于决定废除了这种制度,百姓因此受益。

孔子还想以其勇敢和智慧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试图带给国家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然而因现实的残酷而受阻。

但孔子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理想。

他率领众弟子奔走列国长达14年,传播他的思想,以期实现他的主张。

孔子晚年重返故乡,为鲁国效力。

由于他的人生抱负最终未能实现,所以最后孔子在失意中去世,一腔报国热血空付东流。

但他一生终成万世师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创造了泱泱大国两千年的辉煌。

在电影中,孔子与弟子们临危不惧,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格让人印象深刻,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颜回。

有一次路过一条冰河,他们走到一半时,冰裂了,装书的车掉进河里,颜回不顾刺骨的寒冷,跳进水中把书抢救了出来,但自己却没能上岸。

我知道,其实颜回以生命来捍卫的不只是书,更是他珍视的思想和信仰。

早就听说过文人的儒雅之气,他们都惜书如命,但古代圣贤竟然不惜以命换书,仍然让我震惊和钦佩。

子路的形象也让我难以忘怀。

他在战场上被敌人击中,临死时仍然“君子死而冠不免”。

子路的气节告诉我,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有骨气,即使落难也要保持君子气节,维护信仰。

除了这些,我还领悟到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包含儒家思想中重要的处世方式,教给我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喜好。

观看了《孔子》这部电影,我从中受益匪浅,不仅对孔子有了感性认识,对孔子及弟子们传承的儒家思想有了初步印象,也懂得了一些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

从孔子和弟子身上所闪现的美德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之所以被人喻为圣贤,是因为他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信仰,同时他更是以身作则,教育出了优秀的弟子,使儒家思想广泛传播,让更多人从中得以受益,这就是圣贤给我的启示。

《孔子》观后感(集合15篇)

《孔子》观后感(集合15篇)

《孔子》观后感(集合15篇)《孔子》观后感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这句话出自于《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部分弟子的言行汇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

有人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

”在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中,可以体现出孔子的地位是“天纵之圣”的高度。

记得语文课文里有一篇题目是《孔子拜师》,文中讲述的是关于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研究孔子。

有一天,我无意中发现了CCTV-10科教频道播出《孔子》,我看了两遍,感受颇深!拿起笔想写下观后感,想写的话太多不知从何说起。

孔子生于前551年,去世至今20__年已经有2568年了,这位早已为全世界认可的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就连外国的老师及教授都对孔子十分有研究。

还有许多外国人给自己取中国名字名姓孔,还是自己是孔子的后代!看后让我大开眼界,不做井底之蛙!我要学习孔前辈的懂得孝道、感恩之心、做人、处事言行之道;同时还有学习修身养性、立大志、低调做人,快乐做人,快乐生活!大海是知识的海洋,而我是一条小鱼,在大海里自由自在地寻找前行的力量。

我要拾起国学,让自己从中找到属于我的闪光点!妈妈语:第一次挑战观《孔子》有感,不足之处,希望大家留言指正。

《孔子》观后感2被热炒了很久的《孔子》终于在1月22日正式上映。

在上映前的宣传活动中,愈发“老来俏”的主演周润发扬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这番话让本次评审团的成员们不禁诚惶诚恐。

然而观影归来,大家却只感觉到欣赏了一场冗长的“百家讲坛”,而且很显然,胡玫导演讲故事的能力,远远不及于丹老师。

CCTV-6电影频道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打开电视看电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开电影看电视”则更为恰当。

电影故事从孔子得到鲁公赏识担任大司寇开始,前半段主要讲述了孔子在鲁国意欲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国家,然而处处受掣肘,只得远离故土,与弟子踏上周游列国的路途。

2022年《孔子》观后感(15篇)

2022年《孔子》观后感(15篇)
平心而论,电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剧情,透过爱护小童、齐 鲁会盟、平静公山狃叛乱等段落,集中表现了孔子的仁爱、智谋 和军事上的才华。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从鲁国出走,众 弟子赶来追随等一组戏,起承转合之间颇为流畅,算是片中的亮 点。但后半段孔子周游列国的历程却成为了一场支离破裂的桥段 集锦,影迷们均认为这一部分毫无主线可言,零散且琐碎,直看 得叫人昏昏欲睡。迟迟不见高潮出现,也总是看不见电影将要结 束的征兆,期间有几位观众接连离场,一去不复返。我想有相当 一部分的影迷认为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苍白无聊的剧情。 《孔子》观后感 5
集中讲解并描述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路上遇到的种种逆境,欲寻明 主而不得,历经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颜回死于非命等坎坷, 最终饮水思源回到鲁国传道授业了此余生。如此困难的资料想要 用一部电影表现出来,原本就是个艰难的任务。而擅长拍历史题 材电视剧的胡玫导演,此时也明显并没有拿捏好尺寸,于是,观 众们便在电影院里花费了两个半小时“观赏”到了一场“电视 剧”。
14 年里孔子和弟子一起奔跑列国,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 绝境,曾卷入政治阴谋而身处旋涡,于晚年返回鲁国,不懈教化 弟子众人及整理文献。最终,孔子在失意中逝世,志向空付东流, 还是达不到彼岸。然而,孔子逝世之后,其言行及思想终为后世 所认同并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孔子被尊谥“大 成至圣先师”。
《孔子》这部影片讲解并描述了孔子从年轻到苍老的故事, 说明白他的大志与大智,以及他那三千弟子的大作为。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而孔子之后从宋国移居到鲁国。那是 正是宋朝,人们信奉周公的仁与礼,孔子也将仁礼视为约束自我 的两个条件。那时的孔子从一介蔗民到被鲁君识中才华提为相国, 可是他却被其他同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使他不得不被迫 离开鲁国。这孔子被逐,他的弟子也不愿老师一个人走,便跟随 孔子。被逐以后,孔子和众弟子周游列国,传经授礼。可是,这 种日子并不好过,一路上,他们遇到了许多危急。卫国请孔子的 弟子:子路去卫国当大将军,抵抗外来侵略者。子路为了爱护小 小的卫军,被敌人杀害,可是,他在倒下去的最终一刻,不忘要 盔正、扶正,孔子听说后,虽然非常哀思,可是却说他是君子。 最终,鲁国大司徒醒悟,请孔子回国。途中,马车正在过冰河时, 冰面突然裂开,使孔子的弟子颜回和载有孔子书籍的马车掉入河

《孔子》观后感13篇

《孔子》观后感13篇

《孔子》观后感13篇《孔子》观后感篇1孙子是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

他生在鲁国,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祈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他曾任鲁国中都宰、大司寇和代国相,他提出了“以礼治国”的新式政治思想,他所创的儒家思想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他所著的《春秋》、《论语》都流传后世,被千古传诵。

带着一份期待与崇拜,星期五的晚上,我们全家走进影都,观看了电影《孔子》。

孔子自幼勤奋好学,当他三十而六时,逐渐在他的故乡鲁国崭露头角,得到了鲁君的赏识,被认命为中都宰,在他的管制下,中都变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后又逐渐被鲁君加封为大司寇,曾一度做上代国相的要职。

击败了叛军,安保鲁君参加齐鲁盟会。

但是,随着他的平步青云,却迎来了三恒的忌恨与排挤,终被三恒之首季氏驱逐出鲁国,后在异国他乡,带着一帮他的弟子颠沛流离、居无定所、风餐露宿十几年,但始终坚持他的理想从不放弃,并在途中著下《春秋》一书。

在他晚年之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终于被迎回鲁国。

看了这部令人悲伤的电影,我不仅又对孔子多了几分认识与敬佩之意:一、孔子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更是一名极有谋略的军事家。

在齐鲁盟会中,齐王心怀不轨,派出二百乘兵车,以威胁鲁君投降齐国,而孔子却用三百辆牛车,造出轰天声响,吓退了齐军的兵车,他不用一兵一卒,夺回了鲁国失陷多年的郓、龟阴三地;在朝中,他提出了“堕三都”、抑三桓”的主张,并用火攻的方法平叛了来势汹汹的三恒家臣——公孙狙。

这改变了我以前对孔子“懂文不懂武”的印象,令我看见了一个文质彬彬的孔子的另一面。

二、我敬佩孔子在逆境中永不放弃理想的精神。

孔子流离他乡近二十年,不管环境多么艰难,始终不曾放弃他儒家思想的宣扬,他情节高尚,从不吃嗟来之食,一举一动中始终保持着他的学者风度和神态,在断粮七天时,他“以乐代食”,以顽强的意志力抗击饥饿的侵袭。

在周游途中,为了让儒家思想得以流传后世,他废寝忘食,奋笔激书,写下《春秋》一书,使他的儒家思想在后世得以实现,并影响了往后历朝历代的政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到后面,让我有印象就是的就是颜回落水,来回多次在冰水里抢救竹简一幕,虽然他的行为很伟大,我也有那么一点感动,但最爱的书简献身了,导演让他死得很唯美。
最后,孔子与弟子们得以回鲁国,一众人喜极而泣,及孔夫子在城门前跪拜,老泪纵横,那时候我也哭了,不过不是为故事本身而哭,而是被演员的入戏所带动。
逃跑的的路上,他被孔子的弟子冉求救回了夫子家里。在一次朝会上,孔子向君上请求赦免这个小男孩,并在朝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孔子向这种惨绝人寰的殉葬制度发起了犀利的攻势,最后他战胜了世俗偏见。
孔子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孔子任中都宰的一年,鲁国大治,引起邻国齐国的不安,试图通过相约会盟的方式挟制鲁国国君。孔子深知这是一次不可告人的政治阴谋,于是求季孙斯援兵五百乘。但当鲁国国君和孔子到达夹谷时,兵车并没跟来。当齐国准备发动军队挟制鲁国国君时,孔子设计的第二方案是让一百牛车在后方扬起了灰尘,让敌人以为有千军万马,硬生生收了兵,还归还了之前被抢的汶上三城。这一战充分展示了孔子的足智多谋。
孔子周游列国,历尽沧桑。期间同意弟子去卫国和鲁国帮忙,确实是正确的选择。回鲁国后,不再过问政事,一心讲学。也就是说,孔子到了晚年,才终于认识清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他最能影响社会的,是教育弟子,而不是从政。他的弟子有各种各样的才干,可以将他的思想传播到更多的地方。孔子把精力放在讲学上,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其意义要远大于其参政的影响。
总的来说,“就这样吧”! �
联系到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要对理想和现实有清醒的认识。我们经常会抱怨企业管理多么不完善,流程多么不合理等等,还喜欢去描绘一个理想的情境。可是,这些都于事无补。现实摆在这里,要到达理想的状态,现在要做些什么,你有什么可以贡献到改变现实的工作中来?
首先,思想上应该转变,要意识到行动是必须的,而且是自身的行动,不要依赖于别人。工作中经常听到说,要是某部门/某人能怎样做就好了。且不考虑是否你这一环需要改善,就算其它环节需要更好,但是你能等着它自动变好吗?有没有想过怎么样使别人做得更好呢?关键一点,想清楚“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不要光是替别人着急,也不要去做别人应该做的事。
今天,抢先在首影前观看了《孔子》,不能说闷,也没有十分激动,总体上还有点失望,所以要写观后感,真的让我久久不能下笔。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电影《孔子》选择了最为严肃的处理方式,并没有像一般的电影那样,用名人拍出一幕激情四射的通俗剧,它几乎没有娱乐片的特质,可以称得上是“严肃的商业片”,大段的半文对白,繁琐礼法的悉数呈现,春秋五霸的权势关系,都需要观众做好“备课”的准备。我虽然在此前已恶补了一下,但还是有不少话语听不明白;而且很多剧情很快地一下带过,对历史没有相当了解的人,是会完全看慒的。感觉导演在这方面的处理,是比较文艺化了,考验观众的智慧啊!
时间飞逊,转眼间已到2010年。但是,我们这些后代,需要了解前代的光荣历史。
《孔子》主要讲了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室王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战争,老百姓是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孔子就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电影只截取了他51岁到去世,前一半讲他的政治生涯,后一半讲他周游列国。
孔子是一个有军事指挥才能的人。鲁国一直被“三桓”所把持。当孔子代理国相时,立即提出堕三都(即拆毁三家所建城堡)的举措。政令下达后,公山狃带头起兵反叛,孔子率领众弟子保护国君登上武子台。武子台下,公山狃一声令下,无数弓箭射向武子台。孔子最后以十二条熊熊火龙将叛军彻底制服。但堕三都的行动因种种阴谋阻挠半途而废,随后鲁定公和季桓氏开始迷恋齐国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并且在郊祭时没有送给孔子祭肉,这也直接导致了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上周二晚上去看了《孔子》(周二半价),感触颇深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冲撞。孔子从政,希望实现礼治与大同的社会理想,却被现实无情地抛弃。孔子能文能武,但是对政坛的斗争显然认识不够。一心只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对可能的困难估计不足,没有考虑到各方面可能的反弹力度,甚至没有考虑到支持者(鲁定公)的需求,最终只能黯然离去。我想只要把改革的步子放慢一点,然后争取足够的力量支持,还是能取得更好的成就的。
其次,你不仅要在现实的基础上有所行动,而且必须考虑到行动的可执行性。没有可执行性的行动计划,要么根本就不会被执行,要么会造成更混乱的局面。除了当前的计划,你还应该能够大致描绘出现实到理想之间的大概路径,这样才能保证行动的方向是正确的,避免少走弯路。有步骤、有计划、基于现实,理想才会越来越近。
孔子》观后感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电影中……
孔子是一个有爱心的人。鲁国季相国的葬礼上,有一个叫漆雕弓小男孩被指定陪葬,他是季相国生前最喜欢的小奴。他因为不想死,就趁看守不注意时逃跑,被发觉后季孙斯派了还有很多士兵进行抓捕。
在孔子周游列国时,齐国再次发兵攻占鲁国。年迈的季孙斯想把孔子迎回鲁国。但最终只让孔子的弟子冉求回国。冉求在齐鲁大战中率军取得大胜。垂暮之年的季孙斯幡然悔悟,希望在临死前得到孔子的原谅。他交代儿子一定要把孔子接回鲁国。最终孔子决定启程归鲁。归鲁后的孔子不再参政,只专心讲学,一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
故事从孔夫子五十多岁,得以实现梦想,踏上仕途开始,感觉开场有点突然,接下来就是孔子运用计谋,抗衡齐国、三桓,然后平步清云,连升几级,做到代相国之职,剧情很紧凑。精彩的辩论,让人精神一振,不过不失的特效,也带来了一点视觉刺激。不过,总觉得有那么点不明所以,在半知半解中努力往下看,头上冒出的问号越来越多:作为三桓之首的季孙氏,为何让孔丘当代相国?孔丘推行堕三都的时候,季孙氏又让旁边的人推动此举,任由孔丘拆他的城墙?这此似乎都是他的计谋,但看不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了对他有什么好处,电影对此没有交待清楚。接下来与公山狃一战,也挺振奋人心的,不过其中的万剪齐发,而孔子“无懈可击”,然后又出现“诸葛连弩”,真的有点说不过去。 中段的“子见南子”也让人印象深刻,美色与权势摆于前,孔夫子还是选择了仁义道德,不得不佩服他的理智,圣人也! 不过那一幕想要表现南子的美艳,我却感觉不出有任何的吸引,同是周迅,比起画皮里的小唯真是差远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