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定稿).docx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例二
我国出口日本的袜子大概人民币0.8-1.2元一双,原装进口一台丰田普瑞维亚商务车最低也要40多万元。(相当于40万双袜子的钱)▲事例三
诺基亚公司是全球第一大手机生产厂商,但其所在国芬兰并没有一间工厂,它的手机全交给别人生产。深圳富士康公司就是其中一家替诺基亚公司生产手机的公司。富士康公司生产一部诺基亚手机获得的利润不超过3%,而且经常受到诺基亚公司的压价,有时利润只有1%,而诺基亚公司却获得30%-40%的利润。例如:市场上卖20XX元的一部手机,成本在1000元左右,富士康公司最多赚30元,而诺基亚公司却赚300-400元。诺基亚、三星等洋品牌手机公司每年投入利润的10%来做技术的研发,而国产品牌手机公司的投入的钱不到2%,甚至1%都不到,因此洋品牌总能走在技术的最前面。凭借技术、外观设计等优势和专利,进一步打压国产手机品牌。手机、汽车明明是“中国制造”的,却要打上洋品牌,别人大块吃肉,我们只能喝汤,别人狂赚大钱,我们辛苦打工,这是为什么呢?
2.课堂讨论中积极投入,小组合作分工明确,任务清晰,完成积极。
3.课堂中认真完成研学单中的任务。
八、板书设计
Made in CHINA→Crated in CHINA
范围广产量大品质高价格低
九.教学反思
1.通过“研学单”的贯穿,让整节课都围绕着“研究”展开,让孩子真切地将课前的准备和课中的展示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无品牌意识
(2)无自主创新
(3)无核心技术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分析得真有道路,如果中国制造仍旧止步于此,我们将永远只是个替洋人打工的打工仔!我们不能满足于现在的低端制造,更不能为所谓的“世界工厂”而自得。我们必须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努力提升制造业的整体实力,获取更大利益,这才是真正的强国富民之路。否则,我们或许永远都是替别人打工的。不想永远替别人打工,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中国制造必须要变,该变成什么呢?(中国创造)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从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他们生来就是衣食无忧,对于中国人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开始创造新生活的那段岁月是一片空白,没有一点感性的认识。因此,本教案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课前充分进行前期调查,感知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世界制造行业上取得的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再通过研学引发思考,明确中国制造业的弊端,进而感知“中国创造”的意义,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课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四年级
课时:1课时
提供者:戴奕
单位:常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一、教学内容分析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这些东西哪里来》的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位于教材62-63页。
本课题所在的单元主题是《美好生活哪里来》,设计了《我们的衣食来源》、《这些东西哪里来》、《生活离不开他们》三个分题,让学生明确美好生活的源头,感知自己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每一位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学会感恩。
1.学生寻找教学道具中的“made in china”的字样,确认这是中国制造的货品。
2.学生收看视频
3.每组根据课前进行的资料收集,在课堂中结合研学单,完成“中国制造了不起”的研学任务。
4.预设学生搜集到的材料:
(1)表格:中国制造业出口数据。
(2)比较同类型、不同国家制造的商品价格、质量。
(3)文本材料
1.学生将课前寻找到的带有“洋”字的物品进行展示。
2.学生进行讨论,回答问题。
通过交流带“洋”字的物品,让学生了解到旧中国的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大多数东西都不能自己造,只能依赖外国进口。
二、“中国制造”了不起
1.教师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我国经济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这些“洋”字已经下岗啦!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老师很自豪地告诉大家,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中国制造”!(出示标有“made in china”商品)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在制造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到“中国制造”的优势和弊端,感受到“中国创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能力与方法:培养搜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通过探究、调查,培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知识:了解“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在世界上的成就,知道著名品牌的创业故事。
教师出示道具:
火柴、汉堡包、雨伞、袜子。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东西都有另外一个特殊的名字。洋火、洋快餐、洋伞、洋袜。
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带“洋”字的物品?
为什么这些被中国老百姓普遍使用的物品名字都带“洋”字?这些现在看来很普通的工业品为什么那个时候却不能制造呢?
教师小结:说明了旧中国的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大多数东西都不能自己造,只能依赖外国进口的,所以带上了“洋”字。
2.大家找一找,那里可以显示出这是由中国制造的呢?(出示板书:made in china)
3.出示课本中的案例,提问:在国外的许多商场里“中国制造”的标签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深入到外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中国制造”,他们又会怎样呢?
4.播放视频:《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天》
5.小结:外国人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中国制造”的身影,没有“中国制造”,这些外国人可以活下去,但是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代价会越来越大。“中国制造”的商品已经深入世界各地,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6.中国生产的哪些类型的产品受到外国人的欢迎?根据你们在课前的调查,你们知道“中国制造”为什么受到许多国家和人民的欢迎呢?訣锥。
7.根据学生的“研学单”,每组进行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结论相机小结:(板书呈现)
范围广、产量大、品质高、价格低
8.教师总结:从依赖进口到发展对外贸易,标志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制造”真是了不起!
4.教师过渡:咱们的父辈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实现了“中国制造”,实现了30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而今天乃至将来,中国经济要想再次腾飞源自文库我们必须肩负起实现“中国创造”的责任。
5.布置活动:画一画,在研学单上将你心目中未来的创造画出来。
话一话,说说作品的设计理念。
6.教师总结:梁启超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中国创造”的希望在咱们同学身上。希望,并且也相信咱们的同学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自主创新,将来一定能实现更多的中国创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学生更能亲触到“中国制造”的辉煌,感受到中国制造行业的伟大成绩。这是用“自主研学”的方式来实现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中国制造”引思考
1.教师过渡:在为“中国制造”喝彩的同时,老师也产生了深深的思考。我们一起来看几个故事。
▲事例一
外经贸部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对欧洲出口约1亿双鞋,平均1名欧洲人要摊10双鞋,而这1亿双鞋挣来的外汇才够换回一架空中客车飞机。(一架A320空中客车飞机是5千5百万美元,A380就要2亿4千万美元)。
1.学生看视频故事,并且结合视频中的情节,说出自己的感受。
2.在研学单上画出自己的设计作品。
3.结合自己的设计作品,说说自己的设计理念。
这一环节中,利用研学单,让孩子最后展开自己的想象,发挥自己的创意,并且能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设计理念,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七、教学评价设计
1.认真做好课前研究,针对研学单中的任务进行自主探索。
本课题属于本单元第二个分题,在第一分题的学习的基础上,从身边熟悉的衣食住行切入,感受到身边每一件物品都是通过许多人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本分题共设计三个色块课题:《物品身世“探秘”》、《他们带来的舒适与方便》、《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本课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本课最后一个学习内容。本课题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在“中国制造”的现状中认识到中国制造业的强大,引发思考,明确优势和弊端。并且感受“中国创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体验式的教学策略
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物品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只有通过让学生在课前大量搜集资料,亲触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才能更清晰地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强大,更明白“中国创造”的意义。品德体验课强调关注学生的生命经历和经验、生命感受和体验。只有引导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儿童喜爱并乐于参与的活动中进行自我体验,才能使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行为。品德课运用体验式的教学策略,是实现品德回归生活的基本途径。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在制造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到“中国制造”的优势和弊端,感受到“中国创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培养搜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通过探究、调查,培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国外洋货”真稀奇
从“能力与方法”这一角度出发,四年级孩子已经具备搜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了,但是如何根据研学单进行自主研究还是新手,所以本课教案就以此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探究式教学策略
探究性学习主要指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中,以完成一张“研学单”为主要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互动中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品德与生活》总目标指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了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因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亲历过程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2.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强大,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要想傲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必然要自我强大,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课堂中出现的许多例子,就是给了孩子强大的思想冲击。
1.学生听教师讲述的事例。
2.学生自主交流。
3.学生进行汇报
当学生沉浸在“中国制造”的成就中时,通过这一环节,引发学生深深的思考,让学生认清“中国制造”背后的真实情况。
4、“中国创造”更精彩
1.教师过渡:有一些有创意的中国人已经行动起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2.播放故事视频:《珠港澳大桥》
3.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我国出口日本的袜子大概人民币0.8-1.2元一双,原装进口一台丰田普瑞维亚商务车最低也要40多万元。(相当于40万双袜子的钱)▲事例三
诺基亚公司是全球第一大手机生产厂商,但其所在国芬兰并没有一间工厂,它的手机全交给别人生产。深圳富士康公司就是其中一家替诺基亚公司生产手机的公司。富士康公司生产一部诺基亚手机获得的利润不超过3%,而且经常受到诺基亚公司的压价,有时利润只有1%,而诺基亚公司却获得30%-40%的利润。例如:市场上卖20XX元的一部手机,成本在1000元左右,富士康公司最多赚30元,而诺基亚公司却赚300-400元。诺基亚、三星等洋品牌手机公司每年投入利润的10%来做技术的研发,而国产品牌手机公司的投入的钱不到2%,甚至1%都不到,因此洋品牌总能走在技术的最前面。凭借技术、外观设计等优势和专利,进一步打压国产手机品牌。手机、汽车明明是“中国制造”的,却要打上洋品牌,别人大块吃肉,我们只能喝汤,别人狂赚大钱,我们辛苦打工,这是为什么呢?
2.课堂讨论中积极投入,小组合作分工明确,任务清晰,完成积极。
3.课堂中认真完成研学单中的任务。
八、板书设计
Made in CHINA→Crated in CHINA
范围广产量大品质高价格低
九.教学反思
1.通过“研学单”的贯穿,让整节课都围绕着“研究”展开,让孩子真切地将课前的准备和课中的展示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无品牌意识
(2)无自主创新
(3)无核心技术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分析得真有道路,如果中国制造仍旧止步于此,我们将永远只是个替洋人打工的打工仔!我们不能满足于现在的低端制造,更不能为所谓的“世界工厂”而自得。我们必须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努力提升制造业的整体实力,获取更大利益,这才是真正的强国富民之路。否则,我们或许永远都是替别人打工的。不想永远替别人打工,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中国制造必须要变,该变成什么呢?(中国创造)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从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他们生来就是衣食无忧,对于中国人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开始创造新生活的那段岁月是一片空白,没有一点感性的认识。因此,本教案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课前充分进行前期调查,感知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世界制造行业上取得的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再通过研学引发思考,明确中国制造业的弊端,进而感知“中国创造”的意义,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课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四年级
课时:1课时
提供者:戴奕
单位:常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一、教学内容分析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这些东西哪里来》的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位于教材62-63页。
本课题所在的单元主题是《美好生活哪里来》,设计了《我们的衣食来源》、《这些东西哪里来》、《生活离不开他们》三个分题,让学生明确美好生活的源头,感知自己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每一位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学会感恩。
1.学生寻找教学道具中的“made in china”的字样,确认这是中国制造的货品。
2.学生收看视频
3.每组根据课前进行的资料收集,在课堂中结合研学单,完成“中国制造了不起”的研学任务。
4.预设学生搜集到的材料:
(1)表格:中国制造业出口数据。
(2)比较同类型、不同国家制造的商品价格、质量。
(3)文本材料
1.学生将课前寻找到的带有“洋”字的物品进行展示。
2.学生进行讨论,回答问题。
通过交流带“洋”字的物品,让学生了解到旧中国的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大多数东西都不能自己造,只能依赖外国进口。
二、“中国制造”了不起
1.教师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我国经济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这些“洋”字已经下岗啦!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老师很自豪地告诉大家,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中国制造”!(出示标有“made in china”商品)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在制造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到“中国制造”的优势和弊端,感受到“中国创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能力与方法:培养搜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通过探究、调查,培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知识:了解“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在世界上的成就,知道著名品牌的创业故事。
教师出示道具:
火柴、汉堡包、雨伞、袜子。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东西都有另外一个特殊的名字。洋火、洋快餐、洋伞、洋袜。
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带“洋”字的物品?
为什么这些被中国老百姓普遍使用的物品名字都带“洋”字?这些现在看来很普通的工业品为什么那个时候却不能制造呢?
教师小结:说明了旧中国的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大多数东西都不能自己造,只能依赖外国进口的,所以带上了“洋”字。
2.大家找一找,那里可以显示出这是由中国制造的呢?(出示板书:made in china)
3.出示课本中的案例,提问:在国外的许多商场里“中国制造”的标签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深入到外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中国制造”,他们又会怎样呢?
4.播放视频:《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天》
5.小结:外国人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中国制造”的身影,没有“中国制造”,这些外国人可以活下去,但是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代价会越来越大。“中国制造”的商品已经深入世界各地,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6.中国生产的哪些类型的产品受到外国人的欢迎?根据你们在课前的调查,你们知道“中国制造”为什么受到许多国家和人民的欢迎呢?訣锥。
7.根据学生的“研学单”,每组进行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结论相机小结:(板书呈现)
范围广、产量大、品质高、价格低
8.教师总结:从依赖进口到发展对外贸易,标志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制造”真是了不起!
4.教师过渡:咱们的父辈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实现了“中国制造”,实现了30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而今天乃至将来,中国经济要想再次腾飞源自文库我们必须肩负起实现“中国创造”的责任。
5.布置活动:画一画,在研学单上将你心目中未来的创造画出来。
话一话,说说作品的设计理念。
6.教师总结:梁启超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中国创造”的希望在咱们同学身上。希望,并且也相信咱们的同学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自主创新,将来一定能实现更多的中国创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学生更能亲触到“中国制造”的辉煌,感受到中国制造行业的伟大成绩。这是用“自主研学”的方式来实现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中国制造”引思考
1.教师过渡:在为“中国制造”喝彩的同时,老师也产生了深深的思考。我们一起来看几个故事。
▲事例一
外经贸部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对欧洲出口约1亿双鞋,平均1名欧洲人要摊10双鞋,而这1亿双鞋挣来的外汇才够换回一架空中客车飞机。(一架A320空中客车飞机是5千5百万美元,A380就要2亿4千万美元)。
1.学生看视频故事,并且结合视频中的情节,说出自己的感受。
2.在研学单上画出自己的设计作品。
3.结合自己的设计作品,说说自己的设计理念。
这一环节中,利用研学单,让孩子最后展开自己的想象,发挥自己的创意,并且能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设计理念,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七、教学评价设计
1.认真做好课前研究,针对研学单中的任务进行自主探索。
本课题属于本单元第二个分题,在第一分题的学习的基础上,从身边熟悉的衣食住行切入,感受到身边每一件物品都是通过许多人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本分题共设计三个色块课题:《物品身世“探秘”》、《他们带来的舒适与方便》、《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本课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本课最后一个学习内容。本课题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在“中国制造”的现状中认识到中国制造业的强大,引发思考,明确优势和弊端。并且感受“中国创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体验式的教学策略
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物品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只有通过让学生在课前大量搜集资料,亲触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才能更清晰地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强大,更明白“中国创造”的意义。品德体验课强调关注学生的生命经历和经验、生命感受和体验。只有引导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儿童喜爱并乐于参与的活动中进行自我体验,才能使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行为。品德课运用体验式的教学策略,是实现品德回归生活的基本途径。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在制造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到“中国制造”的优势和弊端,感受到“中国创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培养搜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通过探究、调查,培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国外洋货”真稀奇
从“能力与方法”这一角度出发,四年级孩子已经具备搜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了,但是如何根据研学单进行自主研究还是新手,所以本课教案就以此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探究式教学策略
探究性学习主要指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中,以完成一张“研学单”为主要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互动中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品德与生活》总目标指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了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因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亲历过程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2.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强大,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要想傲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必然要自我强大,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课堂中出现的许多例子,就是给了孩子强大的思想冲击。
1.学生听教师讲述的事例。
2.学生自主交流。
3.学生进行汇报
当学生沉浸在“中国制造”的成就中时,通过这一环节,引发学生深深的思考,让学生认清“中国制造”背后的真实情况。
4、“中国创造”更精彩
1.教师过渡:有一些有创意的中国人已经行动起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2.播放故事视频:《珠港澳大桥》
3.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