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基础体系
(完整)公共管理基础有关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简表
公共管理基础有关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简表1。
1。
4 管理思想的演进
表3 孔茨的“管理学丛林”(P12-13)
1。
2.1 行政的含义
表4 西方学者关于行政概念的界定(P14)
1。
2。
4 行政理论的发展
表5 行政理论的发展历程(P18-19)
1.3.1 公共管理理论概述
1.3.2 对公共管理理论的不同理解
表7 对公共管理的三种不同理解(P23-24)
表8 关于组织的定义(P29)
3.1。
1 决策的含义
表9 关于决策概念的不同解释或定义(P44-45)
表10 关于领导定义的不同观点(P65)
10.1.1 政府工具的含义
表11 关于政府工具的定义(P166)
说明:
1.关于政府工具分类,有关学者的著作和观点(P166-167)未画表列举;
2.关于全球公共部门改革浪潮的有关事件(P188-193)未画表列举。
公共管理十个基本理论
公共管理十个基本理论•一般管理的职能战略:确定组织目标和重点;设计操作计划以实现既定目标内部构成要素:人员组织与调配,人事指挥与人事管理制度,控制绩效管理的外部要素:处理组织与外部单位的关系,处理与独立组织的关系,处理与新闻媒体和公众的关系•公共管理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是以政府为的公共组织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及运用政治的法律,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而对公共利益实现相关的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其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公共体现在: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公共参与性,合作共治性。
•公共管理的主要理论体系:L公共管理主体理论: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理论2.公共资源管理理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预算与公共财政管理,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管理3.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理论: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与管理,信息技术与公共管理创新,工商管理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运用4.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理论: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门改革,公共治理新模式5.公共管理价值与规范理论:公共政策,公共管理伦理,公共责任,公共管理法律和公共管理监督等•公共管理VS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强调结果和目标,重视管理的夕卜部环境,注重公众意愿和要求、与社会互动、竞争与责任,强调来自体制夕卜的监督,主体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公共行政:重视执行的过程,关注组织内部运行,强调规则和程序,依靠规则和程序、政府自身权威,关注政府运行和层级关系,依靠自身监督和自我约束,主体是政府。
管理VS行政联系:都是人类社会活动形式,管理为行政提供有意义的营养成分,行政为管理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区别:管理比行政外延更宽,历史更长,二者的组织主体不同,管理涉及的是实现结果和对达成的结果承担个人责任,行政本质上涉及执行指令和服务,关注过程,程序和符合规定•公共管理的发展:L行政学,威尔逊,古德诺,泰勒,马克斯韦伯,怀特等①公共行政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方法并以正式政府组织机构(官僚体制)为研究主要领域②政治一行政二分法成为行政学的理论基础③行政学致力于行政管理的一般普遍性探索④行政学强调以效率原则为最高标准2.新公共行政学,罗伯特,西蒙,沃多尔以公平为核心,行政管理对好的管理与社会公平作出承诺,抛弃了传统的二分法3.公共管理学,70-80S ,政府改革与政府再造•传统公共行政模式L基本思想:行政部门处于政治领导的正式控制之下并建立在官僚制的严格等级模式的基础之上,由常任,中立,和无个性特征的官员任职,只受公共利益的激励,不偏不倚地为任何政党服务,仅仅执行被政治官员确定的政策2.理论来源(七条原理)官僚化的组织原则;认为存在一种最佳工作方式并极力推崇科学管理原则,严格列出工作细节化程序;通过官僚制提供服务;信奉政治与行政二分,行政仅是执行命令的工具,政策或战略问题是政治领导人的职责范围;假定公务员个体的动力来源于对公共利益的忠诚和追求,那么公共服务的供给便是无私的;需要中立的,匿名的,终身制的且有能力为任何政治领导人提供同样服务的职业官僚队伍;执行由他人提供的指令而无需为结果承担个人责任。
公共管理学 知识体系
公共管理学知识体系公共管理学是研究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其他公共机构在社会中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的学科。
它涉及了组织、领导、决策、政策制定和执行等多个方面,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
公共管理学的知识体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公共组织理论:公共管理学研究如何理解、设计和优化公共组织的结构、职能和运作方式。
这方面的知识包括公共组织的类型、组织行为、组织结构、权力和权威等方面的理论。
2. 公共政策制定与分析:公共管理学关注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
它研究政策制定的过程、决策者的角色、利益相关方的参与以及政策分析工具和方法。
3. 经济学与财政学:公共管理学的经济学和财政学分支研究公共机构的财务管理、预算编制、资源分配以及税收政策对公共事务的影响。
4. 行政法与伦理学:这方面的知识体系关注公共管理活动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它涉及公共机构的法律职责、行政程序、法规管理、职业道德、廉政和公共服务道德等。
5. 统计学与研究方法:公共管理学强调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以获取、分析和解释公共管理实践中的数据。
统计学、调查研究、定性研究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于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6. 领导与管理:公共管理学研究公共机构的领导力理论与实践,包括领导风格、决策过程、组织文化、变革管理以及团队建设等。
7. 公共服务交付与绩效评估:这方面的知识体系关注公共服务的交付方式和绩效评估方法。
它研究服务质量、效率、公平性、满意度以及绩效评价工具和指标。
以上是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它们相互交织,构成了这一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准则。
公共管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培养具备公共政策分析、组织管理、领导决策等能力的专业人才,为有效实施公共服务和推动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pdf
理
有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和对包括旅游管理在内的各种文化产业管理的认 文化产业管
识。后续课程:《旅游资源与开发》、《文化产业管理》。
理
培养学生形成对旅游规划的总体认识,并掌握一定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与 保护的技能。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 培养学生掌握前厅、客房、餐厅、会议等部门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 能、服务流程与技巧,为其进入酒店、会展等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先修 课程;《市场营销学》。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 48(24)
实验
高等数学Ⅴ
56
线性代数
3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56
高等数学Ⅵ
40
政治学原理
40
学科(专业)
基础课程
政治经济学
40
经济学原理
64
统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 40/8
实验
会计学
48(6)
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 48/8
实验
第 1 学期 第 1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3 学期 第 2 学期
开课学期
设课目的(阐述该课程在培养学生品德、知识、能力、体育或美育的作 用。在课程体系中与前后课程的关系)
所属 课程群
第 1-4 学期 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力。
大学英语
第 1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4 学期 第 1 学期 第 6 学期 第 2 学期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培养学生深入把握理解经我国经济现象、研究经济问题和执行经济政策 的意识,具备政府经济、政治决策最大化的能力。先修课程:《高等数 学Ⅴ》、《政治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
培养学生运用行政法律规范参与行政复议和诉讼、处理行政纠纷能力。
新公共管理建立的学科基础
新公共管理建立的学科基础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兴起的一种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法。
它对传统公共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倡导引入市场机制和私营企业经营方式,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益和效率。
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催生了相应的学科基础的建立和发展,为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一、新公共管理的理论框架新公共管理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市场导向、竞争激励、结果导向和公民参与等要素。
市场导向强调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竞争激励则提倡通过奖惩机制激发公务员的积极性与创新能力。
结果导向把重点放在结果和绩效评估上,通过绩效考核来激励公共部门的工作表现。
公民参与则强调公众的参与和反馈,以保证政府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二、新公共管理的学科建立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催生了相应的学科基础的建立,包括公共管理学、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学等。
这些学科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在学科基础方面,新公共管理借鉴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体系。
三、新公共管理的学科研究内容新公共管理的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公共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领导力、组织变革、绩效评估、公共政策制定等。
其中,领导力是新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强调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对于公共部门的改革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组织变革是关注公共组织的转型和改进,以适应新公共管理的要求。
绩效评估则是对公共部门工作绩效进行客观评估和追踪,以提高绩效和效率。
公共政策制定涉及政策决策和实施的全过程,包括决策者的选择、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环节。
四、新公共管理的学科应用价值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能够推动公共部门的改革和创新,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公信力。
公共管理基础有关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简表
代表人物 弗雷德里克森
拉斯韦尔
学派 新公共行政 政策分析或政
策科学
著作或观点 强调一种民主取向的
公共行政
《政策科学》
命运 昙花一现 迅速成长,与传统公共 行政理论抗衡
3.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
(1)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和商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学者
著作
观点
在 70 年代末的美国大学中,
古德诺 泰 勒 怀 特
魏劳毕
梅 奥
成长时期 (行为科学时期)
巴纳德 西 蒙 麦格雷戈
马斯洛
发展时期 (现代科学管理理论 时期,新公共行政管
理时期)
用经济学方法研 究传统的政治学 和行政管理学课 题 把系统工程学、运 筹学引入公共行 政研究
坎南
科斯 帕森思
高斯
代表作 公共行政研究 政治与行政 科学管理原理 公共行政研究导论 公共行政原理
从管理的角度将行政定义为通过运用组织、领 导、计划、协调、控制等手段,有效地处理公务和 政务的活动
怀特从管理角度给行政 下定义
戈德特纳
从公共政策角度将行政理解为制定和执行政策 戈德特纳公共政策也不
的活动
差
1.2.4 行政理论的发展
表 5 行政理论的发展历程(P18-19)
发展阶段
代表人物
威尔逊
形成时期 (科学管理时期)
重视人的因素在工业管理中的作 用
欧文重视人
(政治学家)马基雅弗利
政治的本质以及政治运动技能问 题
马基雅弗利玩政治
表 2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和行为科学阶段的代表学派及其理论(P8-9)
发展阶段
管理流派(理论)
代表人物
代表作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点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点公共管理是人类社会治理史中新近出现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公共管理基础知识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公共管理基础知识点一、简述题:1、行政的含义与特点。
答:含义:是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特点:执行性、政治性、权威性。
2、行政与政治或立法司法的关系。
答:(1)政治与行政。
政治与行政同是历史的范畴,蕴涵了“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的观点。
A、在西方,最早论述政治与行政的区别,从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角度来解释行政的是美国行政学家威尔逊和古德诺。
B、政治与行政同是社会历史现象,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为其服务的上层建筑。
两者既密切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C、政治的实质是阶级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国家政权;而行政正是以国家政权为后盾、以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为根本任务的。
D、政治主导行政,行政从属于政治,两者难以截然分开。
(2)行政与立法、司法。
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结构形式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在尊重国家权力的统一性、不可分割的前提下,立法、司法、行政是国家权力的三大系统,行政是有别于立法和司法的一种国家权力。
3、西方行政理论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特征。
答:西方行政学的产生是以威尔逊发表《公共行政研究》为标志的。
(1)第一阶段:形成时期(又称科学管理时期)特征:运用工商企业科学管理理论研究行政管理,探究了行政权力的配置、组织机构的健全、工作方法标准化、管理程序的制度化等问题。
但这种注重“人与机”关系的理论的根本缺陷是忽视人的因素,把人视为机器的附属物。
如:1887年——威尔逊——《公共行政研究》1900年——古德诺——《政治与行政》1912年——泰罗——《科学管理原理》1926年——怀特—《公共行政研究导论》、魏劳毕—《公共行政原理》。
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学第一讲公共管理学概论问题:1.公共管理与私营部门管理之间的区别;2.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3.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4.公共管理学的内涵;5.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一、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一)公共管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公共物品”和“公共事物”;“公共物品”是属于大众所有的物品;“公共物品”的特性:1)非竞争性;是指人个消费物品或事物在由一个人消费的时候,并不影响和减少其他人的消费;2)非排他性;是指阻止一个人的消费享用该产品,代价是非常大的;“公共物品”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二)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管理的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对管理的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众利益的职能活动;公共管理有五个内涵;1)公共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或其他组织;2)公共管理对象是公共事物;公共事物的特征有:a.公共事物与公共利益有直接关系;b.公共事物管理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3)公共管理是永恒存在的;具体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4)公共管理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并且工作绩效不能简单以利润或效率作为标准;5)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二、公共管理的具体类型;“三分法”;a.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以便于管理;b.政府管理;处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c.非政府组织管理;是指除政府门部外其他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物,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公共管理学; 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霎时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三、公共管理学的特点;1.公共管理学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延续了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内容,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内容;2.公共管理学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情况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运用于公部门;3.公理管理重视与外界环境关系,强调以最高领导者的战略设计和政策设计为核心;4.公共管理并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是意味着一种新的治理方式;5.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价值调和与责任;“效率,效能,公平,经济;”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的是政府的改革与再造;建立服务型政府,比如电子,生态,高效及法制等;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四、公共管理当前的时代特点;1.鲜明的实践导向性;2.理论上的包容性;3.学科上的年青性;五、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获取利益为目的,而以推进社会公益为宗旨的独立部门,介于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之间的一切社会组织;六、公共管理的对象; 直接对象是社会各类公共事物;七、公共管理的资源和手段;公共管理最重要的资源是合法性;公共管理依附的手段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八、公共管理的环境; 公共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差异性和变动性;九、公共管理的研究内容;1.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问题;2.公共管理的非营利组织问题;3.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问题;4.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问题;5.公共管理的新策略问题;十、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途径:P途径public公共政策方面的途径; 特征:1)着眼于高层管理者以及他们所进行的政策研究;2)重视非量化和实务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发展相关知识;3)强调与政策分析相结合,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规范性的理论研究;B途径business企业管理途径;特征:1)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2)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做严格的区分;3)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对公共管理过程进行管理;4)在研究方法上偏爱诸如实验之类的量化方法;方法:规范方法,时政方法,案例方法,系统方法,比较方法,数理方法;第二讲公共管理的主体组织和个人一、组织;就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编制形式编制起来的一个社会集团,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组织要素的有机结合体,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的建立起来的人类群体;公共组织: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一般拥有公共权利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物,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公共组织最典型的代表是政府;二、公共组织的要素;三、公共组织的性质;(一)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区别比较;1.活动目的不同;公共组织是以公共利益为目标,非公共组织以私人利益为目标;2.服务对象不同;公共组织以提供生产商品,劳动,提供服务的过程,非公共组织是为私人提供服务的过程;3.从管理对象上看;非公共组织管理的是组织内部范围,公共组织管理的是全社会范围,被管理者必须服从;4.活动依据不同,非公共组织是组织成员自愿结合,遵循商品价值规律下自愿达成的活动依扰;公共组织依据的是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具有强制性;(二)公共组织的性质;社会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主动性;四、公共组织的结构;(一)纵向划分;其中1层为决策层,是一个开放型系统;2层为协调指挥层,是一个半封闭系统;3层为技术操作层,是个是封闭系统;公共组织纵向划分优缺点;优点:1)分层负责,使各级政府在各自的范围内能够做到事权集中,统一指挥;2)行动迅速;能及时根据本地情况作出决策,就地组织实施,有利于监督和控制;3)能发挥各个层面公共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主动开展工作;4)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全面管理工作,有利于全面培养人才;缺点:1)各级行政首长管辖事物过多,难于事事精通;2)容易形成地方主义,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宏观调控;3)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二)横向划分;1.按业务性质划分;分为教育部门,财务部门,外交部门,公安部门等等;缺点是不利于各部门协调;2.按管理程序划分;分为咨询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决策机构,评价机构;3.按管理对象划分;4.按地区划分;五、公共组织的主动结构形式;1)直线制;中央垂直;2)职能制;特点,容易产生多头领导;3)直线职能制;以直线为基础;是最常用最起作用的公共组织形式;4)矩阵制;六、个人;1)公共组织中的领导者;当领导作为一个动词时,是一个活动过程;作为一个名词时,是指领导者,一般以两种形式出现:个人或组织;2)公共组织的一般管理者;3)公共组织中的被领导者;领导的涵义特点:1)领导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统御的行为过程,即指领导活动;领导是一种多层次、多领域的立体现象,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不同的分类;按领导的权威基础分类,有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按领导活动的层级分类,有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基层领导;按领导活动领域分类,可以把领导分为政治领导、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等;另外,作为名词的领导是指领导者;领导者拥有影响被领导者的能力或力量2)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这个系统由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三个要素构成;领导者是在一定的组织体系中,处于组织、决策、指挥、协调和控制地位的个人和集体,在领导活动中,他们处于主导的地位;被领导者就是按照领导者的决策和意图,为实现领导目标,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个人和集团,他们构成领导活动的主体,是实现预定目标的基本力量;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就是权威和服从的关系;环境是独立于领导者之外的客观存在,是对领导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外部因素的总和;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它们相互结合,才能构成有效的领导活动; 3)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领导的三个要素表现为两对基本矛盾:一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矛盾;二是领导活动的主体与领导活动的客体的矛盾;领导者的“投入”要通过被领导者的行为效果“产出”,领导活动主体作用于客观环境的过程,表现为客观环境由“自在之物”不断地转化为“为我之物”的具体过程;4)领导是高层次的管理;高层次的管理是宏观管理,主要处理带有方针性、原则性的重大问题,独立性较强,因此,把高层次的管理称为领导;5)权威性;领导权威表现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上,它既反映领导者的权力和威望,也反映被领导者对这种权力和威望的认可和服从七、领导者的素质;1)具备思想品德素质,包括秉公执法,廉洁奉公;2)领导者能力素质;知识的具体运用;3)文化知识素质;4)心理素质;5)身体素质;八、领导方式;1.集权型领导方式;2.民主型领导方式;3.放任型领导方式;4.无为而治的领导方式;“灯下黑”原意灯具下面的阴暗区域;古时人们的灯具多用碗、碟、盏等器皿,注入动、植物油,点燃灯芯,用于照明;照明时由于被灯具自身遮挡,在灯下产生阴暗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离光源很近;古代的蜡烛和后来的煤油灯,由于下面有蜡烛座儿和油灯座,灯光是照不到那里的;所以就叫灯下黑;引申1、人们对发生在身边很近的事物和事件反而不能察觉;2、负责打击非法行为的机关内部,本身易于存在非法行为,如缉毒机构的人员参与贩毒;公安人员参与黑社会;3、现在也多用来指越是危险的地方反而越安全;“有效领导的权变理论”E有效性=FL领导者,F被领导者,S环境有效领导的权变理论:主要是关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及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该理论认为,一种具体的领导方式不可能到处适用,有效的领导行为应该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九、一般管理者;被任命的,有自己的合法权力,权力来自于领导的任命,领导有可能是被任命,也有可能是由群众自发的;一般管理者的主要类型和职责:决策,执行,,监督,参谋人员等不同角色;十、被管理者的层次;1.被管理者的公共组织成员;2.作为被管理者的社会公众;社会公众从哪几方面影响公共管理的过程;1.社会公众的利益是公共组织和公共管理产生与存在的前提与基础;2.社会公众的意见决定着公共管理的合法性程度;3.社会公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影响着公众组织的结构设计;4.社会公众的素质影响着公共管理方式的选择;第三讲公共组织的类型与作用一.政府从国际法角度,政府是主权国家要件之一,指的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合法代表者,是主权国家的代理者;国家包括:1.人民2.土地资源3.政府4.主权政府从政治学角度,政府是统治集团借以实现阶级意志的政治统治机关;从行政学意义上,政府是专门指根据官僚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国家行政机关;从社会学角度,政府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他与其他的社会组织相比,具有政治性;从公共管理角度,政府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达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物的机关;公共管理学概念的政府有广和狭义之分,广义是行驶国家权力的所有机关;狭义的政府是指行政机关;二.政府的类型; 我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总统制;以总统为首脑的政治制度,在总统制国家中,总统拥有实权;代表国家美国;2.内阁制;形式上由国家元首负责,实际上是由政府总理负责的政治体制;代表国家英国;3.委员会制;也称为合议制;不是由一个首脑行驶国家权力,而是由一个委员会行使国家权力,典型国家瑞士;三.非营利组织;沃尔夫wolf研究的非营利组织有以下五个特点:1.以服务大众为宗旨;2.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结构;3.有一个不致令任何人利己营私的管理制度;4.本身具有合法的免税地位;5.具有可提供捐赠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管理学认为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公众的,非官为性的公共组织;四.非营利组织的类型;1.宗教性组织;教会,协会等等2.慈善性组织;红十字会,孤儿院,老人院等等;3.文化性组织;歌剧院,动物园等等;4.学术性组织;私立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在线等等;5.政治性组织;政党等等;6.保护性组织;工会等等;7.社会性组织;奉献类组织,车友会,俱乐部等等;8.社会运动组织;妇联,消协等等;五.公共组织的作用;1.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主体;2.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支点;3.公共组织汇集和放大了管理人员的力量;第四讲公共管理职能概述一.职能; 指通过某种特定的组织,基于某种规定所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基于自身特定结构形式所发生功能作用的统称;二.公共管理的职能;公共管理的职能: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具体涵义解释5种;1.公共管理的职能实施者是整个公共管理系统;2.公共管理职能具有权威性,国家是依据宪法法律规定行驶权力,政府是行政使职能;3.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全部的社会公共事物;4.公共管理职能是公共组织特定功能作用的一种反应;各个组织负责内部的职能;5.公共管理职能是一个独立的完善的体系;三.公共管理职能存在的原因;1.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分工=>阶级=>国家=>政治职能2.市场经济的出现要求公共管理行驶一定职能;3.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与特定社会自治能力有关;四.公共管理的程序性功能;(一)是一个决策的过程;确立目标=>发现问题=>制定方案=>设立目标(二)是组织实施的过程;=>实施完成目标(三)是其的领导功能; =>将各个任务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功能;(四)是控制功能;五.任务性功能;1.经济职能;宏观调控; 主要是指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总量管理,包括微观经济管理;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制定重大国民经济政策,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适当调整区社会产业与区域结构,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和良好的经济投资环境;加强水力,电力,交通,邮电等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国内外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政治职能;民主建设内容: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一定要相应的加强法制建设;3)增强民主协商,增强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增强监督;4)加强各种自治性组织建设;3.文化职能; 上在公共管理职能中涉及到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出版等;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在支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4.社会职能;包括:1)治安问题;2)社会保障;a.社会保障体系;b.社会救济体系;3)促进公平公正的区域分配;4)环境保护职能;六.公共管理的过程;1.公共政策;公共政治的过程;包括设计,执行,评估,修正和终止;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是公共组织在管理社会事物中的一个重要准则,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的灵魂;公共政策的概念; 是公共行为主体在执行范围内为了某一特定的目的,经过政治活动所选择的行动方案,并通过公共管理过程实现这一特定目标的过程;公共行为主体; 是指公共权威当局为某一特定的目的,解决和处理社会公共问题,达成公共利益和目标;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1公共政策始终贯彻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 2公共管理是公共政策得以实施的重要手段;七.公共管理中的领导;1.权力与领导; 权力是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影响能力,领导是影响整个过程;八.领导的内容;1.引导;2.沟通;3.指导;4.奖惩;权力职位权力非职位权力合法权强制权奖赏权专家权参考权个人魅力权感情权背景权惩罚权5.培育;九.领导的方式;划分的标准分为以领导对于权力的运用划分和以领导的作风与态度划分;1.以领导对于权力的运用划分;1)独裁式领导;2)放任式领导;3)民主式领导;2.以领导的作风与态度划分;1)以人员为中心的领导;2)以工作为中心的领导;十.公共管理加的激励与控制;。
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 掀起了一股全球性、持续性的公共行政 改革浪潮: • 这场改革是对“公私”二元分离关系 的超越,即对公民身份、政府角色与 功能、政府与公民的社会关系、政府 与市场的关系的再认识,探索公共事 务多元治理、多种制度安排的解决之 道。
三、公共管理主体及其责任
(一)公共管理主体及其分类
• 1、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政府 • 政府是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这是因为 (1)政府的目的和功能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 共服务,这是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基础 (2)政府作为共同体利益的代表者,对公共事 务的治理承担最终责任。 (3)政府与其他公共管理主体在多元主体中的 地位并不是一样的,政府承担着公共事务 “元治理”的角色。
利益追求的合法性:
• 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和理性的选择,如果不 能得到制度和法律意义上的承认和保护, 也将难以实现。因此,只有在市场经济时 代,人们利益追求的合理性才能得到普通 承认;只有在保护公民权利的时代,人们 对利益追求的合法件才能得到确立;只有 社会具备对政府权力进行限制和有效制约 的宪政制度安排,人们追求利益的合理性 与合法性才能得到最终的保障。
政府中心论者站在政府与社会不一致的人 性观和集体理性假设的基础上认为:
• 政府是“善”和“公益” 的化身, 要对无知、盲动和自私的个体损害公 共利益的行为加以限制;政府的责任 是最大限度的为社会谋求“善”和 “公益”;政府应尽量扩大介入私人 社会的范围和程度,垄断更多的公共 事务。
现实中,政府对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干预以及 政治对市场支配地位的确立是从19世纪末到 20世纪初开始出现的: • 马克思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对这一进程的发 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他们促成了政府干预 的合法化。 • 社会主义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普 遍建立了彻底的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经济体 制,政府不仅自上而下、一统到底包揽了 一切公共事务,而且还以单位制为核心来 配置一切权力、资源和社会福利。 • 资本主义国家根据凯恩斯理论,在二战后 普遍建立了政府干预体系,建立了完善的 福利经济体系,个体生活从“摇篮到坟 墓”,无不受政府活动的影响。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对公共行政的新发展: (1)政府行政进一步民主化:直接、大众、参与的民主 不仅政治系统要求民主,行政系统也要求民主; 政府不仅要对政治和法律负责,还要对社会公民直接负责, 体现的是一种间接民主制和直接民主制的结合。公共参与成为当今 政府的第一原则。 有三个原因: 代议制民主的局限; 行政国家的扩张; 行政的合法性来自社会参与基础上的认同,而不仅仅是法律。
(4)在政府与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提 高服务质量公对公的竞争: 公对私的 竞争: 私对私的竞争: 思考:不在于 公或私,而在于竞争和选择;当前公共服 务的垄 断与质次价高。
5)组织管理的变革:外部取向的灵活化、绩效化、顾客导向 政府内部进一步分权:在地方自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权;探索微观组织结 构的扁平化、瘦小化、模块化、机动化、项目化、团队化; 由注重法规、分工、过程、投入等内部取向,转向注重绩效和结果控制的 外部取向,用绩效取代效率(3E): 成本——投入——产出——效果 经济——效率——效益 经济要求两点:投入适度和成本观念. 效率要求创新:体制、机制、行为与技术以及以结果为导向的组织设计。 效益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建立外部为主的评价机制。
公共管理学1204课程体系建设情况
公共管理学1204课程体系建设情况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公共管理学1204课程体系建设情况一、引言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具有公共事务管理和决策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复习过程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复习过程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其他公共机构组织与管理的学科,是培养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学科之一、如何进行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的复习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的复习过程。
一、理论知识复习1.熟悉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学习者需要从整体上了解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包括公共管理的定义、特征、目标、原则等方面的知识。
2.学习公共组织与管理的相关理论。
公共组织与管理是公共管理学的核心内容,学习者需要了解公共组织的类型、特征、结构和管理方法等,熟悉公共组织与管理的相关理论框架,如制度理论、行为理论、决策理论等。
3.学习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的核心活动之一,学习者需要掌握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过程、方法和技巧,了解公共政策实施的关键要素和影响因素,同时还要熟悉公共政策评估与监督的相关知识。
二、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1.进行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习者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公共管理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理解其中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2.参与实践操作。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管理知识。
可以通过实习、参加社团活动或者参与公共管理类的研究课题等方式,亲身经历和实践公共管理的过程,提升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综合素质提升1.培养专业素养。
学习者需要学习并熟悉公共管理学的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其发展状况和前沿动态,关注行业动态和政策变化,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公共管理学需要学习者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期刊、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了解国内外研究前沿,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公共管理工作往往需要借助团队协作完成,学习者需要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分工合作、沟通协商和有效领导等技巧,提高自己在团队中的实力和影响力。
《公共管理学》主要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主要知识点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融合了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旨在提高公共部门的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包括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
政府组织是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承担着制定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等重要职责。
非政府组织则在公共事务中发挥着补充和协同的作用。
公共事务是公共管理的对象,涵盖了社会公共领域中的各种问题和事务,如教育、医疗、环保、社会保障等。
公共权力是公共管理的基础,它来源于公众的授权,用于维护公共利益和实现公共目标。
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指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的利益,具有普遍性、共享性和非排他性。
二、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分离,追求行政的效率和科学性。
新公共行政理论关注社会公平和公民参与,强调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公共治理理论强调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形成合作共治的格局。
三、公共组织公共组织的类型包括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
政府组织具有层级结构、职责明确、权力集中等特点。
非营利组织则具有志愿性、非营利性、自治性等特征。
公共组织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职能、环境、规模等因素,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等。
公共组织的运行机制包括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等。
四、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
公共政策的过程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
政策制定需要经过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方案抉择等环节。
政策执行受到政策本身、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效果的检验和评价,为政策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
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政治性、公共性、稳定性等特点。
公共基础理论知识
公共基础理论知识1. 概述公共基础理论是指一个综合的理论体系,用于分析和解释公共事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它涉及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公共经济等多个领域,是理解和应对公共事务的基础。
2.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对公众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总称。
公共政策可以涉及经济、教育、环境等各个领域,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影响因素、决策机制和实施效果等多个方面因素。
2.1 影响因素公共政策的制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
政治因素包括政府的意识形态、各方利益关系等;社会因素包括公众需求、民意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增长、资源分配等。
2.2 决策机制公共政策的决策机制包括政府决策者、政策制定机构和参与者等。
政府决策者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和政策目标,制定出具体政策。
在具体制定过程中,政府会组织专门的机构来进行政策评估和决策建议。
同时,参与者(如利益相关方、公众)也会参与到政策制定中,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
2.3 实施效果公共政策实施后,需要进行效果评估,以判断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等方式进行。
评估结果可以为后续政策调整和改进提供决策依据。
3. 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和政府机构对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的活动。
公共管理包括制度建设、资源配置、绩效评估等多个方面,其目标是提供高效、公正、透明的公共服务。
3.1 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公共管理的基础,包括法规制定、制度改革等。
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可以规范政府行为、明确权责、增强公信力。
3.2 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是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财政资源、人力资源等。
公共管理需要合理分配资源,满足公众需求,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3.3 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政府机构绩效进行评估可以发现问题、改进管理。
绩效评估可以通过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方法进行,包括对政策效果、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公共资源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科。
它聚焦于政府、公共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等公共部门,通过分析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和公共决策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管理和改进建议,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本文将从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公共行政理论、组织理论、决策理论、公共政策理论等。
公共行政理论研究政府及其机构的运作和活动,探究公共部门的组织结构、权力关系、行政决策等问题。
组织理论关注公共组织的运作、管理和改进,研究如何提高组织绩效、增强员工动力和创新能力。
决策理论研究公共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分析决策者的行为、意愿、偏好等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公共政策理论研究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探索政策形成和执行的规律。
二、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公共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当时政府机构面临诸多管理问题,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
20世纪初,公共行政学作为新兴学科开始崭露头角。
20世纪50年代,组织理论和决策理论开始应用于公共管理领域。
20世纪70年代以后,公共管理学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现代公共管理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问题导向和效果评估。
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
文献综述在公共管理学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它通过梳理和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学术前沿。
案例分析是公共管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揭示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
实地调研致力于深入了解实践中的问题和现象,通过实地访谈、观察和数据收集,获得直观和真实的研究材料。
问卷调查是公共管理学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设计和发放问卷,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四、公共管理学的实践应用公共管理学的实践应用广泛涉及公共部门的各个领域,包括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政策制定和危机管理等。
公众管理管理制度包括哪些
公众管理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公共管理制度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目标和任务公共管理是服务社会的工作,因此目标和任务应该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利益为核心。
制定目标和任务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同时也要兼顾公共管理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目标和任务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能够指导全体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工作。
二、管理体系公共管理制度的管理体系应该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权责关系等内容。
要建立符合公共管理特点的权责关系,健全的管理体系可以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决策和有效执行。
管理体系应该是灵活的、可适应变化的,以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
三、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公共管理制度的基础,它是指一系列的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等文件,对公共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
规章制度应该是严谨的、可操作的,确保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和效率。
规章制度的建立要充分考虑公民的权利和利益,遵循科学的、民主的原则。
四、管理流程管理流程是公共管理制度的运行路径,它是指公共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从规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等环节。
管理流程要能够合理、高效地完成工作,在流程中要注意公正、透明,确保决策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五、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公共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它是指对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和激励。
绩效评估要充分考虑工作的成果和效率,通过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方法,评估出公共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并激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六、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公共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它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公共管理工作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支持,从而推动整个管理机构的现代化。
以上是公共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目标和任务、管理体系、规章制度、管理流程、绩效评估和信息化建设。
这些内容彼此之间相互辅助,共同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公共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在建立和完善公共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吸收各方智慧,共同努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社会的进步和和谐作出更大贡献。
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课件
非营利组织具有五个特征:
沃尔弗认为,非营利组织具有五个特征: • 一是有服务大众的宗旨; • 二是有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结构; • 三是有一个不致令任何个人利己营私的管理制
度; • 四是本身具有合法免税地位; • 五是具有可提供捐赠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
凡符合这五个特征的组织一般被认为是第三 部门组织。
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产品理论与公共事业管理 二、市场失灵理论与公共事业管理 三、公共管理部门与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
公共产品理论与公共事业管理
• 一、公共产品的定义
1.“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
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
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
2.准公共产品的供给:
准公共产品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供给方式的多样性
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源自市场失灵理论与公共事业管理
• 市场失灵与公共产品供给的缺失
1.市场缺陷:
(1)垄断 (2)外部性 (3)信息不对称 (4)收入分配不公 (5)无法自动实现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
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
西方发达国家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 1. 政府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呈现出强化趋势 2. 分散化和多元化的治理体系 3. 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治理程序
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
三、事业单位与公共事业管理
• (一)、事业单位是什么? • (二)、事业单位具有哪些特征? • (三)、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 • (四)、事业单位过去的改革过程 • (五)、探索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战略
• 五是广大农村的农民专业协会、农村合作社组 织。
公共管理体制的构成要素
公共管理体制的基本含义和构成要素 政府体制的类型、政府的组织结构及其类型 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体制
第一节 公共管理体制的涵义
公共管理体制及其特征 公共管理体制的构成要素 公共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
一、公共管理体制及其特征
政府体制的类型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地方政府组织间关系
一、政府体制的类型
内阁制 总统制 部长会议制 国务院制
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实质和内容
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实质,是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的主要内容是权力关系、财政关系、行政关系
事业单位的政治化 事业单位的行政化 事业经费财政化 资源配置的非社会化 事业主体的国办化 事业目标计划化 事业管理非法制化 事业职能的扩大化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政事分开原则 社会化原则 分类改革原则
二、社会团体管理体制
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的作用
机构设置
运行规则
三、公共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
公共管理权力体制是划分公共管理体制类型的基本依据 “三权分立制”、“议行合一制”和“权力独裁制”
三权分立制 议行合一 权力独裁制
“一元制”、“二元制”和“多元制”
一元制 二元制 多元制
第二节 政府体制与政府间关系
“体制”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目标建立起来的领导体系和结构,包 括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力划分、领导和管理的原则、规章制度等 。
公共管理体制是指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围绕 公共管理权力的设置、划分和运行为中心形成的制度模式。 主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体系与知识点总体系: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总论管第二章公共组织主理第三章行政领导体学第四章公共决策行为或公第五章沟通与协调手段共管第六章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主体理行第七章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础基政第八章公共财政管理保障础学第九章公共组织的文化与伦理第十章政府工具第十一章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趋势管理的含义: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
(六层含义)管理的职能:计划(首要)、组织(载体)、领导(核心)和控制(过程)。
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他提出“五职能说”。
第一、管理与管理管理学: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管理是具有科学性一理论的演进和艺术性的活动。
有科学知识体系和客观规律—科学性;创造性的灵章活运用规律—艺术性;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理论的演进: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阶段——现代管理理论公阶段。
(见图表)共管行政的含义: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依法管理国家事理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导行政的特点:执行性、政治性和权威性。
论相关概念辨析:政治与行政。
威尔逊和古德诺的观点。
行政与立法、司法,这是国家权力的三大系统,行政是有别于立法和司法的一种国家权力。
二、行政与行政行政学: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理论的发展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之研究》标志着行政学的诞生。
行政理论的发展:首先诞生于美国的原因:1、“行政国家的出现”;2、“文官制度”改革运动的发展;3、多种学科的形成和发展;4、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发展:形成时期——成长时期——发展时期。
(图表)三次重大理论转变:传统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概述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P-途径,来自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B-途径来自商学院的“商业途径”。
两者异同。
三、公共管理对公共管理理论的不同理解:1、把公共管理等同于公共行政;2、把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当做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3、将公共管理看作一种新的学科框架。
公共管理的学科特征(与传统相比):研究对象与范围更大;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特点;研究焦点转为“外部取向”;涉及大量新主题;实证、规范研究(案例分析是公共管理的核心研究方法);更具现实性。
公共管理研究途径和方法:更多以经济学为基础。
公共选择理论假定:政治执行者(不管是决策者还是投票者)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最有利的方案。
管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学派及其基本观点。
“P-途径”与“B-途径”的异同:相同点:1、从组织外部定向,强调政治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2、重视规模研究和提高管理效率;3、重视经验偏爱案例分析。
不同点:1、政策途径重新强调政策分析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性;2、商业途径重视理论。
1991年9月20~21日,在MPA项目发源地的雪城大学麦克斯韦尔学院举行了美国第一次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是公共管理新理论诞生的象征性标志。
组织含义: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1873年,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将“组织”一词引入了社会科学领域。
构成要素:12个要素。
(了解)一、公共组织概述按财务-会计标准分类(6种):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和基金会。
类型按公共权力分类:强制性(政府机关)、半强制性(消协、行业协会)和非强制性组织(院校、医疗、文化和科技团体等)。
第按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分类:古典模型、官僚模型、第三部门模型。
二章两个概念:管理层次(纵向等级数)、管理幅度(人员与单位、部门数)。
二、公共组织结构四种结构形式:直线(垂直)、职能(水平)、直线-职能、矩阵结构。
公我国政府的组织结构:纵向结构(层次结构)、横向结构(分部结构)。
共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决策权—首长制与委员制;功能和性质—层级制与组职能制;行政权力—集权制与分权制;指挥和控制—完整制与分离制。
织概念:公共组织之外所有能够直接或间接对组织存在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的总和。
里格斯(美)行政生态学划分:农业社会(融合)型、过渡社生态环境会(棱柱)型和工业社会(衍射)型三种。
三、公共组织环境行政生态学家划分:微观环境(组织系统本身)、中介环境(联系环节因素)和宏观环境(外部环境)三种。
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政治环境(规范和引导),经济环境(决定性),文化环境(行为表现),技术环境(方式方法),舆论环境。
作为管理职能的领导:引导和影响人们为实现组织和群体目标而作出努力与贡献的过程。
既是过程,又是艺术。
领导的含义四个基本构成要素:权力;对人的认识与理解;与组织和群体的联系;领导的风格。
职务序列:领导职务-五级10个等次;非领导-8个等次。
一、领导与领导者领导来源:内部;外部;法定(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公共组织领导者制和聘任制四种方式)。
第职务权力(职权):影响方式—合法要求、奖三领导权力励报酬、强迫、决策和信息控制五种。
章非职务权力(个人权力):专家权、个人魅力、良好人际关系、高尚品质、创新精神。
行技术技能(T技能)—专业业务能力—低层领导政领导者基本技能人事技能(H技能)--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中层领导领观念技能(C技能)--抽象和决策能力—高层领导导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我国的行政领导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二、我国行政领导制度处理行政领导者与行政活动参与者关系的制度日常的行政领导制度上下级行政领导者之间联系的制度一、决策的基本问题第四章公共决策二、行政决策体制三、行政决策程序四、公共决策中实质:信息的传递和处理过程。
沟通的含义功用:是公共组织整个系统的“神经”。
(理解)目的:统一思想。
要素(5):发送者、接受者、传送的信息、传送渠道和传送的情景。
一、沟通信息与沟通四个环节—信息收集、加工、传递和贮存。
影响信息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信息失真的问题。
第刚性机制——有形体的、具体明确的制度规定。
五沟通机制章柔性机制——具有可塑造、可变性。
含语言约束机制和心理约束机制两类。
两大类型—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沟通类型与模式三大模式—聚联式、单联式和互联式。
沟是一种经常性的组织行为;通协调含义是一种艺术性的组织行为;与是一种公关性的公共组织行为。
协从协调的对象上,分:对事的协调和对人的协调。
调从协调的范围看,分:内部协调、外部协调。
协调类型从协调的内容上看,分:认识性协调、利益性协调。
二、协调从协调的性质上分:促进性协调、纠偏性协调。
从协调的方式上分:合作式协调、应变式协调。
从协调的途径上分:会议协调、非会议协调。
协调方式(6种)—主体合流法;中间数法;冷处理与热处理法;当面表态法;谈心法;跟踪处理法。
协调中的若干关系:事后与事前;一般与个别;平衡与创新;妥协与原则。
人事: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事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事行政的内涵特征(3):主要对象—政府公务员;管理主体相关概念—政府及人事管理机构;后盾—国家权力。
人事行政的作用(3):阶级意志实现;保证运行;有效管理。
第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区别:在内容上,业务管理=视六员工为组织资源;方式上,关心当下=重视人力资源开发;范章一、公共组织人力兴起围上,狭窄=丰富内容;体制上,僵化=灵活。
公资源管理概述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特征:关于人的假定上—把人看做资源;管共理原则上—以人为中心;管理方法上—主动开发型、有预见;组管理内容上—重视人与事、与环境的协调配合;管理部门地位织上—管理者为决策层的核心成员;公务员管理上—开发利用。
的过程:规划—职位和职责的分配—获取—绩效评估和报酬管理—开发—流人动和流出管理—雇员关系。
力责权分离,导致人事脱节,矛盾激化。
资传统政府人事强化了“人治”,忽视了“法治”。
源管理的局限性阻碍竞争机制发挥作用。
我国管理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阻碍人才成长。
模式的转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我国有助于人事管理体制的创新。
政府管理中的现实意义(3)加快人事管理方式的变革。
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基本性质(9):生物性;时代性与时间性;能动性;时效性;公共组织人力知识性;连续性;高增值性;消耗性;可再生性。
第资源的性质特殊性质(4):较强的法律意识;较高的政治品质、政策理六论水平、职业道德觉悟;从事公共服务的热情;公平、章二、公共组织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
公的人力资源开发特点(5):战略性;系统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共主要内容:预测与规划(4);教育与培训;选拔与使用;配置与管理。
组新观念(4):确立第一资源观念;确立人力资本观念;确立人才织商品化观念;明确人力资源开发的特殊性。
的我国公共人任务(5):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人力资源开发系;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建设造就人才队伍。
力措施(8):提高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开发力度;科学配置结构;资增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制度保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源建立与完善人才市场;拓展开发途径。
19世纪,以政务官与事务官相分离和考试择优录用为两大基石的现代文官制度,首先在英国形成(1853年)。
西方文官制度特点(9):文官制度法律化;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强调的形成与特点“政治独立”;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实行功绩晋升制;严格培训制度(知识化、专业化);科学管理体系;强调官纪官风,重视廉洁;合理优厚的公务员福利保障制度。
制度建立:理论准备(85)-试点实验(89)-全面实施(93)《公务员法》发展:1993年8月1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三、公务员制度例》—2005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我国公务员制度公务员制度优越性:新陈代谢机制;竞争激励机制;勤政廉的形成与发展政保障机制;健全的法规体系。
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不同(4):动因不同;基本原则不同;管理方式不同;服务宗旨和利益关系不同。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共18章107条。
(P102~104)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健全法制,建立机制,改进管理,加强监督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公共管理研究的途径:管理、政治和法律三种。
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法律途径的核心价值(3):正当法律程序;个人应享有的的法律逻辑实质权利和法律的平等保护;维护社会公平。
第公共管理法律途径的内容(5):P107.宪法:是宪法的具体运用,遵循的是公共利益法则。
一、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与无法律即无行政。
早期是最大限度地限制行政权的目的。
七与法律宪法、行政法行政法:行政国家与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