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基础知识框架

合集下载

(完整版)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完整版)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完整版)公共管理基础知识B途径下的公共管理,即以企业管理为研究途径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

其主要特点如下:1.背景:B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政府开始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这也促进了企业管理思想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

2.含义:即将企业管理的理念、方法应用于公共管理领域,强调效率、效益和市场化的管理方式。

3.性质:1)B途径研究的公共管理将公共管理者视为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强调管理者的能力和技能,注重管理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2)以研究取向而言,B途径注重理论性、量化的,以科学方法为基础的规范取向。

3)研究方法上,多采用实证研究法和模型分析法。

4.公共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认为,B途径下的公共管理有三个基本共识:1)视公共管理为企业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2)在教学研究上注重理论性、量化的研究方法;3)以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为教学研究对象,注重管理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四.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1)政府职能转变,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向政策制定和社会调节转变,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高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

(2)公共管理的市场化,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强调效率和效益,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

(3)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共赢。

(4)公共管理的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共管理将更加依赖信息化手段,提高公共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

(5)公共管理的全球化,国际合作和交流将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趋势,促进公共管理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最后,科学技术革命也是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之一。

政府需要应对新技术带来的变化,发展新的管理方式和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第一章1.何谓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具有哪些基本特质?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社会性、管理性。

2.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答: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包括七个要点:①即时的专业管理。

②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

③强调产出控制。

④转向部门分权。

⑤转向竞争机制。

⑥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

⑦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新公共管理的特征:①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

②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③改变组织结构。

④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

⑤改变现行的政策。

⑥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⑦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以及学习的公共组织。

⑧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

3.公共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管理技能?答:①技术性技能。

②人际关系技能。

③概念化技能。

④诊断技能。

⑤沟通技能。

4.有效公共管理者应具有哪些基本的特质?答:①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

②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

③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

④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

⑤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

⑥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

⑦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擅长于分析与思考。

第二章1.什么是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具有哪些基本的特点?答:所谓公共组织,从广义上而言,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都可以成为公共组织。

从狭义上来看,乃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①公共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

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

③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

④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

⑤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

⑥公共组织的政治因素的考虑。

⑦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各级部门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策划、组织、协调、执行和监督的过程。

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管理对于保障社会秩序、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公共管理的概念、特点以及相关理论进行探讨。

一、公共管理概念及特点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按照法定职责,通过组织、管理资源,推动社会公共事务的发展和解决。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公共性:公共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公众利益的最大化,解决公共问题并提供公共服务。

公共管理所涉及的资源和权力是属于整个社会的,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所有。

2. 非营利性:与商业管理不同,公共管理的过程和目标没有盈利性质。

政府以保障和满足社会公众利益为主要目标,而非追求经济利润。

3. 组织性:公共管理必须通过适当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化的管理手段来实现。

政府及其各级部门是公共管理的主体,他们负责规划、制定政策,组织协调资源,推进公共事务的发展。

4. 科学性:公共管理应该基于科学研究与实证分析,运用科学的管理原理和方法进行管理,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实现效率、公正、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二、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公共管理涉及到各种理论和模式,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理论基础:1. 政府管理理论:政府是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政府管理理论包括行政管理理论、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理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等。

这些理论主要关注政府行为与管理的规范性、效率性和可行性。

2. 公共组织理论:公共管理中的组织问题是一个关键议题。

公共组织理论主要关注公共组织的结构、功能、领导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旨在提高公共组织的效能和服务质量。

3. 公共决策理论:公共管理需要制定和执行各类决策。

公共决策理论主要研究公共决策的政策形成、决策过程、决策方法与工具等,旨在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参与度。

4. 公共管理伦理学:公共管理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公共管理基础知识是指在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能。

在现代社会,公共管理是保障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和解决公共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以下是公共管理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

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通过制定、执行和监督政策、规划和项目,以实现公共利益的一系列活动。

公共管理包括公共政策、公共行政和公共服务等领域。

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公共资源的效率、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二、公共管理的理论公共管理有各种理论,包括公共选择理论、行政效能理论、公共参与理论等。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市场机制来选择最优的政策。

行政效能理论关注政府机构的运作效率和效果。

公共参与理论强调公众参与决策和实施过程,提高政策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三、公共管理的方法公共管理的方法包括政策分析、项目管理、绩效评估等。

政策分析是对政策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和评估。

项目管理是指对公共项目进行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

绩效评估是对政府组织和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以提高管理效能。

四、公共管理的技能公共管理需要一些特定的技能,包括政策制定、组织管理、沟通协调等。

政策制定是指通过调查研究、意见征集、决策制定等步骤来确定政府政策。

组织管理是指对政府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和激励。

沟通协调是指与政府部门、媒体、公众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五、公共管理的挑战公共管理面临一些挑战,如政府职能重叠、腐败问题、公众参与不足等。

政府职能重叠会导致资源浪费和决策混乱。

腐败问题会损害公共信任和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公众参与不足会导致政策缺乏公正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公共管理基础知识包括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能。

公共管理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运行机制,通过公共管理,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能够更好地保障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和解决公共问题。

然而,公共管理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管理效能,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点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点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点公共管理根底学问点一、简述题:1、行政的含义与特点。

答:含义:是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特点:执行性、政治性、权威性。

2、行政与政治或立法司法的关系。

答:(1)政治与行政。

政治与行政同是历史的范畴,蕴涵了“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的观点。

A、在西方,最早论述政治与行政的区分,从政治与行政分别的角度来说明行政的是美国行政学家威尔逊和古德诺。

B、政治与行政同是社会历史现象,都是建立在必须经济根底之上、为其效劳的上层建筑。

两者既亲密联系又有必须的区分。

C、政治的实质是阶级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国家政权;而行政正是以国家政权为后盾、以维护和稳固国家政权为根本任务的。

D、政治主导行政,行政附属于政治,两者难以截然分开。

(2)行政与立法、司法。

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构造形式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在敬重国家权力的统一性、不行分割的前提下,立法、司法、行政是国家权力的三大系统,行政是有别于立法和司法的一种国家权力。

3、西方行政理论产生开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特征。

答:西方行政学的产生是以威尔逊发表《公共行政探究》为标记的。

(1)第一阶段:形成时期(又称科学管理时期)特征:运用工商企业科学管理理论探究行政管理,探究了行政权力的配置、组织机构的健全、工作方法标准化、管理程序的制度化等问题。

但这种注意“人与机”关系的理论的根本缺陷是无视人的因素,把人视为机器的附属物。

如:1887年mdash;mdash;威尔逊mdash;mdash;《公共行政探究》1900年mdash;mdash;古德诺mdash;mdash;《政治与行政》1912年mdash;mdash;泰罗mdash;mdash;《科学管理原理》1926年mdash;mdash;怀特mdash;《公共行政探究导论》、魏劳毕mdash;《公共行政原理》。

(完整版)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完整版)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一.公共管理的含义: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二.公共管理的性质:(育明教育注:历年真题考察过)(1)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2)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3)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强调多元价值;(5)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6)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7)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8)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把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三.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育明教育注:历年真题考察过)依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的观点,尽管研究公共管理的途径及理念有差异,但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种研究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以及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

(一)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1.背景: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70年代,由于对传统公共行政学发展不满,产生了许多公共政策学院或课程。

2.含义:即以公共政策为研究途径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

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

3.性质:1)P途径研究的公共管理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职位,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他们特别强调具有政策制订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因此相当重视公共管理的政治面向。

2)以研究取向而言,P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非量化的,以实务为基础的规范取向;3)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

4.公共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认为,公共政策取向的公共管理有三个基本共识:1) 视公共管理为政策分析互补之物;2)在教学研究上十分重视个案研究,以从事实务工作者的经验为素材;3)以高层管理者为教学研究对象,致力于促进此类人员与学界之间的沟通对话。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2、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思路 (1)政府职能范围的调整:由“大政府”向“小政府”的转变。有限的政府职 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2)政府职能重心的调整:由“管制”向“服务”的转变。依据市场本位、社会 本位、公民本位、权利本位的原则,把管制纳入服务的视角,建立服务型政府的 职能体系。 (服务型政府也不是不要管制,同时也不是什么都服务)。 (3)政府职能关系的调整:理顺内外关系。 ——在外部关系上,除了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确保企业的 市场主体地位、事业单位的自组织地位外,主要是理顺党政关系及各国家权力之 间机关的关系、政府与其他公共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在内部关系上,主要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和下级政府间及各职能部门 之间的关系。
公共管理对公共行政的新发展: (1)政府行政进一步民主化:直接、大众、参与的民主 不仅政治系统要求民主,行政系统也要求民主; 政府不仅要对政治和法律负责,还要对社会公民直接负责, 体现的是一种间接民主制和直接民主制的结合。公共参与成为当今 政府的第一原则。 有三个原因: 代议制民主的局限; 行政国家的扩张; 行政的合法性来自社会参与基础上的认同,而不仅仅是法律。
(4)在政府与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提 高服务质量公对公的竞争: 公对私的 竞争: 私对私的竞争: 思考:不在于 公或私,而在于竞争和选择;当前公共服 务的垄 断与质次价高。
5)组织管理的变革:外部取向的灵活化、绩效化、顾客导向 政府内部进一步分权:在地方自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权;探索微观组织结 构的扁平化、瘦小化、模块化、机动化、项目化、团队化; 由注重法规、分工、过程、投入等内部取向,转向注重绩效和结果控制的 外部取向,用绩效取代效率(3E): 成本——投入——产出——效果 经济——效率——效益 经济要求两点:投入适度和成本观念. 效率要求创新:体制、机制、行为与技术以及以结果为导向的组织设计。 效益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建立外部为主的评价机制。

MPA公共管理基础知识要点

MPA公共管理基础知识要点

MPA公共管理基础知识要点一、公共管理理论1.公共管理的概念和特点:公共管理是指在公共机构和公共领域中进行组织和管理活动的过程,其特点包括公共性、政治性、目标性、规范性等。

2.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从传统行政管理到新公共管理再到治理理论的发展,包括主流理论、新公共管理、治理理论等。

3.公共管理的主要模型:包括行政管理模型、公共领导力模型、决策模型、政策执行模型等。

二、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1.公共政策的概念和特点:公共政策是政府令行政机构按照法定程序和权力范围制定、实施或推行的政府方案,公共政策具有长期性、综合性、影响性等特点。

2.公共决策的过程:包括问题识别、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五个基本阶段。

3.政策评估方法:包括影响评估、经济评估、效果评估、可行性评估等方法。

三、人力资源管理1.人力资源的概念和作用:人力资源是指组织内部的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管理思想、原理、方法和手段,对人力资本进行计划、组织、调配、开发、绩效管理等的一种活动。

2.人力资源规划和招聘流程:包括岗位需求分析、招聘计划制定、人才招聘和选择等环节。

3.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评估和绩效激励等。

四、财务管理1.财务管理的概念和作用:财务管理是指对财务资源进行规划、组织、调配和控制的管理活动,其作用包括资源的合理配置、风险的管理、决策的支持等。

2.财务报表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和指标。

3.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和控制等环节,以及资金的筹集、调配和使用等。

五、组织行为学1.组织的概念和特点:组织是指为达成特定目标而协调各种资源活动的集合体,具有目的性、结构化、稳定性等特点。

2.领导与管理:包括领导风格、领导行为、领导能力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3.组织变革与创新:包括组织变革的原因、过程和方法,以及创新的推动和管理。

综上所述,MPA公共管理基础知识包括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等多个领域,并且涉及到各个领域的概念、特点、理论和方法。

公共管理学知识框架

公共管理学知识框架

公共管理学知识框架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研究公共部门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以及实现公共利益。

下面我们来构建一个公共管理学的知识框架,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的核心内容。

一、公共管理学的基础概念首先,要理解公共管理学,必须明确一些基本概念。

公共部门是指负责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和机构,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

公共事务则涵盖了社会公共领域中的各种问题和活动,如教育、医疗、环保、治安等。

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它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的利益,具有普遍性和共享性。

二、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1、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这一理论强调政府的权威性和层级结构,注重规则和程序的遵循,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

其代表人物有威尔逊和韦伯。

2、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理念,强调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和管理,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公共治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合作,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等,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公共问题。

三、公共管理的主体1、政府政府是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承担着制定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秩序等重要职责。

2、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管理中发挥着补充和协同的作用,它们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为特定群体提供服务。

3、企业在某些情况下,企业也可以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例如通过公私合作的模式。

四、公共管理的职能1、决策职能决策是公共管理的首要职能,包括确定目标、制定方案、选择最优方案等环节。

2、组织职能通过合理设置机构、配置人员、明确职责,确保公共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3、领导职能激励和引导组织成员,协调各方关系,推动工作的开展。

4、控制职能对公共管理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五、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和方案。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在公共管理领域,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组织管理、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和行政法律等方面,介绍公共管理的基础知识。

一、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组织的建立、运行和发展。

在公共管理中,组织可以是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或其他公共服务机构。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组织,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原理和技巧。

首先,组织结构是组织管理的基础。

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可以确保责任的分配和工作的协调。

在组织结构中,通常有上下级关系和部门划分。

上级可以制定政策和指导方针,下级负责具体实施。

部门之间的划分可以根据功能、地域或其他因素来确定。

其次,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管理的关键。

在公共管理中,招聘、培训和激励员工是重要任务。

招聘合适的人才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培训可以提升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激励措施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动力。

第三,决策制定是组织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公共管理中,决策通常是团队或高层管理者做出的。

为了做出明智的决策,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评估各种选择,并综合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观点。

二、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政府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公共资源的分配。

公共政策的制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政策制定者需要明确问题的性质和范围。

他们需要了解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确定是否需要政府干预。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政府可以推出限制排放的政策,以减少污染。

其次,政策制定者需要收集相关信息。

他们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和咨询来了解问题的细节和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观点。

例如,在教育领域,政府可以与教育专家、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第三,政策制定者需要评估各种政策选择的可行性和后果。

他们可以使用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和其他工具来帮助决策。

例如,在医疗保健方面,政府可以评估不同的医疗政策,以确定哪种政策可以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同时保持可持续性。

最后,政策制定者需要实施和监督政策的执行。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大纲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大纲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框架一、什么是公共管理?——导论(第一章)公共组织(第二章)(一)谁来管行政领导(第四章)人——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章)二、公共管理(二)管什么具体内容财——公共财政管理(第八章)公共决策(第三章)(三)怎么管沟通与协调(第五章)政府工具(第十章)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础(第七章)三、公共管理环境建设公共组织的文化与伦理(第九章)四、公共管理研究展望——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第十一章)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定义:管理者环境条件下目标资源社会活动管理的含义含义:6点管理者环境目标资源职能社会实践特性:双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2生产2社会)法约尔:五职能说(划组挥协控)管理的职能我国:四职能说(划组领导控)一、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演进定义管理学研究内容科学性与艺术性(特点)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管理理论的演进行为科学阶段(三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概念的基本内容:主体活动目的对象行政的含义定义特点:行政权政治与行政相关概念辨析行政与立法、司法二、行政与行政理论的发展定义主体行政学从几个方面把握客体原则研究内容任务、目的形成时期(科学管理时期)行政理论的发展成长时期(行为科学、人际关系时期)(三阶段)发展时期(现代科学管理理论、新公共行政管理)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批评公共管理理论概述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等同于“公共行政”对公共管理理论的不同理解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不同于传统的公共行政和政策分析三、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公共选择公共管理的学科特征途径——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和方法方法——系统比较实验案例定义组织的含义特性——5点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人员、目标、职能、机构、职位、职权、权责、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一、公共组织概述(人目能构位权责规章制度团体设计硬件信息技术)按财务—会计标准分类:古典模型按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分类官僚模型公共组织的类型第三部门行政模型(三种划分)强制型——政府按公共权力标准分类半强制性——仲裁、消协、行业协会非强制性——服务性公共组织的结构内容: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直线结构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矩阵结构(旁系组织)中央行政组织层次—中央人民政府宏观上两级制二、公共组织的结构纵向结构地方行政组织层次三级制(层次结构) 微观上:行政组织内部四级制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业务部门按职能划分横向结构辅助部门(分部结构) 按地区、服务对象、行业与产品类型划分首长制与委员制(按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层次制与职能制(按行政组织构成单位的功能和性质)集权制与分权制(按行政权力的使用特点)完整制与分离制(按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各部门所受的指挥和控制)公共组织环境的含义始于20世纪40年代(约翰·高斯)农业社会型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重大进展(里格斯)首次区分行政生态模型过渡社会型三个方面:微观、中介、宏观工业社会型三、公共组织环境子系统环境:政经文科人教法资社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舆论环境定义决策的含义特征内容程度性—非程序性(根据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一、决策的基本问题单目标—多目标(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寡)决策类型确定型—风险型—非确定型(根据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个人—群体(根据决策权限的制度安排)原始—追踪(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决策的前提价值前提(主观、首要前提)事实前提(客观)定义决策主体的特定性行政决策的含义特点决策内容的广泛性决策的权威性信息子系统参谋子系统行政决策系统决断子系统二、行政决策体制监控子系统宗教领袖型(神权制国家)独裁制君主亲政型军人独裁型议会—总统制(美国)行政决策体制议会制议会—内阁制(英国、日本、瑞典)议会—委员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集中制决策体制的一种行政决策问题的定义问题界定行政决策问题界定的主要环节行政决策问题界定的主要方法行政决策目标的定义行政决策目标的特征目标确立行政决策目标确立的基本原则行政决策目标确立的主要环节三、行政决策程序行政决策目标确立的主要方法方案设计的含义方案设计方案设计的主要步骤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后果预测的含义后果预测后果预测的基本步骤后果预测的主要方法方案抉择的含义方案抉择方案抉择的主要环节方案抉择的主要方法定义群体决策及其利弊有利方面(三点)特征不利方面(九点)参与决策的特征四、公共决策中的群体决策一票否决定义(全体一致)特征群体决策的抉择规则定义孔多塞标准多数规则博尔达计数变异形式赞成投票制淘汰投票制正负表决法等级决定规则第四章行政领导定义职能视角:领导是管理的核心职能不同视角的理解成员视角:组织成员的追随与服从结构视角:4个构成要素领导的含义过程视角:科学与艺术的一体化领导定义领导职能在管理中的地位人的因素与人联系是主要区别离不开其它管理职能定义内部:从公共组织系统内部升任和补充来源外部:从全社会选拔优秀人才一、领导与领导者公共组织领导者定义职能权力影响方式领导权威的完备性权力构成定义个人权力影响方式定义技术技能(T)内容领导者的基本技能定义人事技能(H)内容定义观念技能(C)内容民主制根本上:根本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集中制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含义制度上:行政领导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要求二、我国行政领导制度地位领导与群众关系问题方法措施上:日常行政领导制度领导与领导之间的上下级与内部关系问题内容(3方面)领导班子内部关系协调问题方法第五章沟通与协调定义信息传递与处理沟通的含义系统“神经”含义目的——统一思想五个要素:发者收者信息渠道环境收集加工信息处理的环节传递贮存噪声情境转变信息与沟通影响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情感因素的缺失反馈信息失真的消除定义刚性机制理顺各部门的关系如何完善?变部门间沟通为部门内沟通沟通机制经常项目的沟通制度化一、沟通定义柔性机制语言约束机制内容心理约束机制定义正式沟通形式特点(优点)缺点类型定义形式非正式沟通特点积极作用缺点沟通类型与模式特征聚联式优点缺点特征结构模式单联式优点缺点特征互联式优点缺点定义协调的含义经常性的组织行为特点艺术性公关性对事协调协调对象对人协调内部协调协调范围外部协调认识性协调协调内容协调的类型利益性协调促进式协调协调性质纠偏式协调二、协调合作式协调协调方式应变式协调会议协调协调途径非会议协调主体合流法中间数法冷处理与热处理法协调方式当面表态法谈心法跟踪处理法事后与事前一般与个别协调中的关系平衡与创新妥协与原则协商与命令第六章公共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一、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事定义人事行政人事与人力资源管理内涵特征(一)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而言人事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对公共组织而言人事行政的作用传统的企业人事管理模式—19th末20th初人力资源管理——20th70年代末80年代初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模式的演进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区别20世纪80年代末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模式公共组织~体现了企业~的基本精神在公共组织的引入无论是私人部门还是公共部门,~都日益取代传统的人事管理而成为一种管理新潮(二)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关于人的假定:管理原则上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管理方法上管理内容上管理部门的地位上公务员的管理上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公共组织的公共工作职位和职责的分配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获取(三)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绩效评估和报酬管理管理的过程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开发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流动和流出管理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雇员关系(规划职位获取报酬开发流动雇员)概念模糊传统的政府人事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权限集中(弊端)方式单一制度不全(四)我国公共组织人事管理模式的转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我国政府管理中有助于人事管理体制的创新的应用与推广可加快我国人事管理方式的变革能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生物性人力资源生成过程的时代性与时间性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人力资源使用过程的时效性基本性质人力资源内在的知识性人力资源开发具有连续性(一)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性质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人力资源闲置过程的消耗性人力资源的可再生性较强的法律观念特殊性质较高的政治品质、政策理论水平、职业道德觉悟从事公共服务的热情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准则、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定义战略性(二)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系统性特点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预测与规划(三)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教育与培训选拔与使用配置与管理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确立人力资本的观念开发的新观念确立人才商品化的观念明确人力资源开发的特殊性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健全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建立健全公共组织~管理的宏观调控体系开发的任务建立健全公共组织~管理的法律体系(四)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公共组织~开发提高对公共组织~开发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科学配置、合理调整公共组织~结构加快我国公共组织人力增强教育与培训的力度资源开发的措施提供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保障加强公共组织~开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与完善人才市场拓展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三、公务员制度文官文官与文官制度的定义文官制度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英国—加拿大—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一)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与特点文官制度的法律化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强调“政治中立”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公开、平等为原则,以考试为核心的任用制度(共同特征)实行功绩晋升制严格的培训制度较为科学的管理体系强调官纪官风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合理优厚的公务员福利保障制度理论准备阶段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试点实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公务员法》的颁布——2005年通过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公务员法》的比较优势:6点+此外(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新陈代谢机制公务员制度的优越性竞争激励机制廉政保障机制健全的法规体系动因不同我国公务员制度与基本原则不同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管理方式不同服务宗旨和利益关系不同总法规(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与之相配套的各种单项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四)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健全法制,建立机制,改进管理,加强监管完善运行机制改进管理加强监督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第七章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础一、公共管理与法律公共权力与法律公共管理与法律的关系公共利益与法律(基础)公共管理与法治管理途径什么是公共管理研究的途径政治途径(一)公共管理的法律逻辑法律途径宪法与行政法公共管理法律途径的兴起司法公共管理研究的法律途径私法正当法律程序公共管理法律个人应享有的实质权利和途径的核心价值法律的平等保护维护社会公平公共管理法律途径的内容(5点)公共管理与宪法“无法律即无行政”公共管理与行政法行政国家与行政法(二)公共管理与宪法、行政法治与行政法行政法、组织法公共管理与组织法国外行政组织立法(公共管理与法律的关系)国内行政组织立法(具体)公法与私法接近—融合的趋势公共管理与私法私法作用空间的扩大(4点)合约制和公共管理改革二、行政立法、执法和司法含义行政立法的含义和特征特征:主体、权限、对象、不可诉一般授权立法—特别授权立法(立法权力的来源)行政立法的种类中央行政立法—地方行政立法(行使行政立法权的主体)执行性—补充性—自主性—试验性(行政立法内容、目的)(一)行政立法依法立法原则行政立法的原则程序和民主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加强管理与增进权益相协调原则行政立法监督的地位行政立法的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立法监督的方式行政主体自身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执法的含义和特征含义:广义、狭义特征:系统性、职权性、应时性、外部性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二)行政执法行政执法的原则平等原则责任原则公开原则行政执法方式及其变革定义行政执法责任制界定行政执法职责内容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追究行政执法责任含义行政司法的含义和特征特征:主体、已经发生、对象、程序、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制度行政司法的主要内容行政听证制度(三)行政司法行政裁决制度合法性原则公平、公正原则行政司法的原则效率原则程序适度原则司法终局原则三、我国行政管理的法制化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法治政府的必要性法治政府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法治政府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障合法行政合理行政法治政府的含义程序正当(一)行政管理法制化的目标高效全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依法行政体制依法行政主体法治政府的目标行政法律制度建设法律实施和行政决策权力监督和纠纷化解法律至上意识行政法治意识的培养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行政管理组织的法制化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法制化行政组织外部管理的法制化(二)行政管理法制化的主要内容职权立法行政管理职权的法制化执行管理行政监督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行政管理程序的法制化行政机关在裁决行政纠纷时不能偏听偏信不利影响,通知相对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建设法治政府:确立依法治国的总体方略建设责任政府:制定《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三)我国行政管理法制化的发展进程建设有限政府:制定《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建设廉洁政府:制定《行政监察法》和《公务员法》建设高效政府:改革行政方式,引入私法机制建设服务政府:确立信赖保护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第八章公共财政管理一、公共财政管理概述定义以弥补市场失灵为行为准则(一)公共财政的内涵与特征为市场经济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特征非市场营利性法治性定义: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而对财政收支所进行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和公共财政管理的概念公共财政管理的主体是公共部门全过程定义的内容技术性活动(特征)技术是多元的目的(二)公共财政管理的内容效率公共财政管理的总体目标公平相互关系P127稳定核心地位公共财政管理的地位最重要的舞台之一活力二、公共预算管理定义计划性透明性特点全面性(一)公共预算的含义法律权威性政治程序性中央公共预算与地方公共预算(不同的政府级别)分类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不同的编制形式)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算(不同的预算作用时间)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不同的收支管理范围)分项排列预算模式(以预算支出的若干特定目标为核心)规划—计划—预算模式步骤(二)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模式要点目标管理预算模式零基预算模式绩效预算模式阶段要点公历制定义年度预算编制跨历制类型(时间)中长期预算编制预算编制原则依据程序(三)公共预算的过程概念税收的概念和特征强制性特征无偿性固定性课税对象与税率税负转嫁与税收归宿(一)税收管理收管理的要素所得课税税收种类商品(劳务)课税财产课税公平征税必须坚持同等税收待遇原则(含义)必须坚持支付能力原则必须坚持受益原则税收管理的核心税收效率管理成本与遵从成本最小化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减少所得税的纳税档次特征拓宽所得税的税基全球性税制改革的主要特征实行新的税种组合共性强化税务管理,简化征管手续治理税务腐败概念政府收费的概念和特点直接有偿性特点排他性非规范性(二)政府收费管理使用者费政府收费的形式规费确定课税还是收费如何有效收费政府收费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合理确定收费水平防止乱收费内涵公债的内涵和特点特点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发行地域)公债的种类中央公债和地方公债(举债主体)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偿还期限)(三)公债管理自由流通公债和非自由流通公债(是否允许上市)增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能力公债的作用弥补赤字,维持政府收支平衡,包括长期平衡与短期平衡为一定时期内的特定公共投资项目筹集资金公债设计公债管理过程公债发行公债流通偿还定义经济建设支出(一)购买性支出管理内容教科文卫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政府采购的概念采购资金的公共性采购目标的非市场营利性政府采购的特点采购行为的规范性采购主体的特定性采购活动的政策性(二)政府采购管理采购范围广竞争原则政府采购的原则公开原则透明原则运用商业标准原则政府采购的模式分散采购模式集中采购模式定义动态性社会保障支出管理特点刚性适度性社会保险内容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定义(三)转移性支出管理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存在的原因实施社会政策的需要财政补贴管理顺利改革的需要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我国财政补贴的方式财政贴息税式支出其他补贴外援支出其他转移性支出管理债务支出其他支出五、转型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1950-1979年:计划型财政管理阶段(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沿革 1980-1998年:计划型财政管理向公共财政管理过渡阶段 1999年以来:明确走向公共财政管理阶段公共财政管理尚未得到全社会足够的重视预算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矛盾(二)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公共收入管理不尽合理公共支出管理亟需规范公共财政管理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完善公共预算管理加强公共收入管理(三)转型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改革现行公共支出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共财政管理的审计监督健全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注重信息技术在公共财政管理中的运用第九章公共组织的文化与伦理一、组织文化概述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的共同认知系统组织文化的特征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都认可的习惯性行为方式组织文化是隐含在价值观背后的基本假设系统(一)组织文化的特征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的心理契约行政文化的定义行政文化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受其影响、制约又反作用于他们行政文化的特征: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变动性、连续性三个层次:器物层、制度层、精神层(二)组织文化的类型与结构四个层次: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三个不同层次:外显(物)、共同拥护的价值观、隐含的基本假设主体行政文化行政文化的关系构成客体行政文化行政心态(三)行政文化的构成行政文化的发生性构成行政意志行政规范行政评价行政文化的其他构成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组织文化的激励功能一般功能约束规范功能辐射功能(四)组织文化的功能对行政组织形式的影响行政文化对内向性行政的作用对行政观念的影响行政文化的对行政风气的影响特殊功能廉洁行政的保障行政文化对外向性行政的作用高效行政的保障民主行政的前提二、公共管理伦理定义公共管理主体成为行政公共管理主体是社会化角色伦理主体的客观依据公共管理主体具有接受伦理约束的特殊必要具有为自己作出的行为承担后果的责任能力主体不同(一)公共管理伦理的含义公共管理伦理与影响不同个人伦理的区别约束方式、依靠力量不同评价标准不同情感表达层次库珀划分的人们进行道德规则层次高度动态的系统伦理思考的方式(层次)伦理分析层次后伦理层次体制伦理定义地位指维护某种公共秩序所需的伦理规范含义指对于政府预制倡导的这些公共领域的伦理规范(二)公共管理伦理的类型政策伦理内容由惩罚手段禁止不道德行为有机由奖赏手段鼓励高尚的行为统一责任与义务体职业伦理实现责任伦理的基础指导行为的行政良心实现职业功能的能力客观责任:具体形式包括职责和应尽的义务客观责任与主观责任主观责任广义公共责任(三)公共责任广义公共责任与狭义公共责任狭义公共责任公共责任是一种义务公共责任的特征公共责任是一种任务公共责任是一种监督、控制和制裁行为外部控制——他律(四)公共责任的自律与他律内部控制——自律三、公共管理伦理建设交换公正公共管理伦理的选择原则分配公正程序公正和规则公正权利与义务的平等(一)公共管理伦理的选择取向权力冲突公共管理伦理的责任冲突与选择角色冲突利益冲突公共管理价值取向的新发展:新公共管理加大行政伦理建设的力度加强行政伦理教育加强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二)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强化公务员的道德自律意识教育内容应体现时代精神强调行政伦理立法发展公民社会对行政活动的干预和监督。

《公共管理学》主要知识点汇总

《公共管理学》主要知识点汇总

《公共管理学》主要知识点汇总一、公共管理的概念和理论1.公共管理的定义和特点: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通过特定的管理手段,对公共事务进行决策和实施的过程。

其特点包括政府性、公共性、社会性、管理性和目标性。

2.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包括经济学理论、组织理论、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理论等。

其中,经济学理论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和行政效率理论;组织理论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组织行为等;社会学理论包括社会角色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政治学理论包括政策制定、决策理论和政体理论等。

二、公共管理的基本要素和环境1.公共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政府、公共组织、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等。

政府是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公共组织是政府的执行机构,公共政策是政府的目标和行动准则,公共服务是政府为公民提供的各种服务。

2.公共管理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等。

政治环境决定了公共管理的政治力量和决策制度,经济环境影响公共管理的资源配置和财政支出,社会环境反映社会需求和组织行为,国际环境影响公共管理的政策制定和国际合作。

三、公共管理的基本功能和过程1.公共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政策制定、决策实施、资源配置、组织管理、监督评估和公共参与等。

政策制定是公共管理的决策过程,决策实施是政策的具体操作,资源配置是按照政策目标进行资源分配,组织管理是通过组织机构和管理手段实现目标,监督评估是对政策实施和组织绩效进行评估,公共参与是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过程。

2.公共管理的过程:包括政策形成阶段、政策实施阶段和政策评估阶段。

政策形成阶段是政策制定的过程,包括问题识别、议程设置、政策制定和政策采纳;政策实施阶段是政策的具体操作,包括组织实施、资源配置和监督管理;政策评估阶段是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四、公共管理的相关领域和实践1.公共行政管理:研究政府机构的组织管理和政府行为的决策实施。

2.地方政府管理:研究地方政府组织体系和地方行政管理的特点和问题。

公共管理基础理论

公共管理基础理论

9081
8000
6000
5464
4000 3397
4745 4394
2000
1421
1528
685
811
51
0
三农支出 教育支出 医疗卫生 社保就业 文化体育 安居工程
A
2006年 2010年 2007
20
三、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基础理论
1、公共政策的含义与本质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 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 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 案。
A
16
2、公共收入与支出 公共收入是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
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凭借公共权力, 向企业、家庭等非公共部门筹集的一 切货币收入。主要形式包括税收、公 共收费、公债、国有资产收益和其他。 公共支出指政府部门在一个财政年度 内为实现其公共职能而消耗的资金总 额及对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的过 程。一般按经济性质将公共支出分为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A
7
二、公共经济
公共经济学,又称政府经济学或者公共财 政学,是主要分析政府的支出和收入活动, 以及这些活动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影响 的学科。
公共经济学不仅研究政府财政收支本身的 问题,而且把研究的重心转向政府财政收 支活动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即财政收 支活动对全部资源配置活动的效率和社会 福利变化的影响。
A
2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 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 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 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 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 祉与公共利益。
A
3
2、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各类非 政府组织。 我国的公共管理主体分为 : 政府组织 各级各类行政机关

公共管理基础理论

公共管理基础理论

3、我国旳公共财政之路 1998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建
设公共财政旳要求; 党旳十五届五中全会《提议》明确将建立
公共财政初步框架作为“十五”时期财政 改革旳主要目旳; 党旳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 了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旳改革目旳。由此看 来,发展市场经济需要相应旳公共财政制 度配合已经成为共识。 总体来讲,财政运营模式由计划经济时期 旳生产建设财政,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条件下旳公共财政。
(一)公共经济基础理论
1、市场经济中旳政府 (1)市场失灵 1)市场失灵旳原因:公共产品
垄断 外部影响 非对称信息
2)、市场失灵旳体现 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外部负效应问题 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旳形成 失业问题 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公共资源旳过分使用
(2)、政府旳经济职能与政府失灵 1)、政府旳经济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公共管理者,是指在当代民主国家,是经 法定程序进入政府,担任政府公职,行使 公权力,并从事公务管理旳公职人员。
1、公共管理者旳角色。 (1)执行与捍卫宪法旳角色。 (2)人民受托者旳角色。 (3)贤明少数旳角色。 (4)平衡轮旳角色。 (5)扮演分析者和教育者旳角色。
2、公共管理者旳技能 (1)技术性技能 (2)人际关系技能 (3)概念化技能 (4)诊疗技能 (5)沟通技能
2)、三个部门旳协作与配合
领域 活动主体
第一部门
政治 政府组织
第二部门 经济 营利组织
提供主要物品
主要资源起 源
主要组织目 旳
垄断性公共 物品 强制性税收
公共利益
私人物品 销售收入 私人利益
第三部门
社会
非获利组 织
非垄断性公 共物品 捐赠、拨款、 收费 集体利益

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第一讲公共治理学概论问题:1.公共治理与私营部分担理之间的差别。

2.公共治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冲破。

3.公共治理学产生的时代前提。

4.公共治理学的内涵。

5.公共治理学在中国成长中的地位。

一、公共治理学的内涵。

(一)公共治理学的核心问题是若何处理“公共物品”和“公共事物”。

“公共物品”是属于大年夜众所有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点:1)非竞争性。

是指人个花费物品或事物在由一小我花费的时刻,并不阻碍和削减其他人的花费。

2)非排他性。

是指阻拦一小我的花费享用该产品,价值是专门大年夜的。

“公共物品”是指涉及社会"大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好处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成果。

(二)治理。

是指在必定的情形之中,治理的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用必定的本能机能和手段对治理的客体加以调剂操纵的过程。

公共治理。

是指当局为代表的公共部分依法经由过程对社会公共事物的治理,以保证和促进社会"大众,"好处的本能机能活动。

公共治理有五个内涵。

1)公共的主体是当局和其他公共部分而不是私家或其他组织。

2)公共治理对象是公共事物。

公共事物的特点有:a.公共事物与公共好处有直截了当关系;b.公共事物治理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大众,"。

3)公共治理是永恒存在的。

具体的内容跟着时代的变迁而调剂。

4)公共治理来自于平易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截了当的社会义务,是以必须依法进行,同时工作绩效不克不及简单以利润或效力作为标准。

5)公共治理具有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大众,"对公共治理部分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二、公共治理的具体类型。

“三分法”。

a.公共政策。

是当局制订的,以便于治理。

b.当局治理。

处理公共事物,供给公共产品和办事。

包含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

c.非当局组织治理。

是指除当局门部外其他公共部分处理公共事物,供给产品和办事的活动。

公共治理学。

是一门应用包含治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治理部分和公共治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当局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供给公共物品和公共办事以刹那和公等分派社会公共好处的常识体系。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1.中国传统政府职能的基本特点及其 缺陷
大政府的职能定位 政府功能的控制取向 政府职能分化过细 政府机构膨胀严重 公共管理的成本高、效率低
2.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思路
政府职能范围的调整:由“大政府”向 “小政府”的转变
政府职能重心的调整:由“管制”向“服 务”的转变
政府职能关系的调整:理顺内外关系
体现了当今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政府改革 的实践
(二)公共管理的理论来源
1.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 (以官僚制为典型特征)
主要特征: 固定的和法定的管理领域 建立在层级节制原则基础之上的权威结构 建立在书面规则基础之上的日常管理 非人格化的理性标准 官员的技术能力 高度的技术效率
面临的问题: 公众参与决策水平的低下 公众接触决策者的路径很少 专家参加决策程度很高 非人道化的监控措施 控制成本不断增加 人的异化 组织目标置换 体制僵化 创新机会减少
政府权力依然庞大:对社会、市场控制过 多
政府内部层级过多 政府内部的“分割行政” 公共性不足
(三)当前政府体制改革的方向
政府权力纵向合理划分:府际关系优化 政府权力横向合理配置:部门关系优化 时机成熟时调整行政区划:减少政府层级 政府权力合理配置的焦点:行政审批和财
政体制改革
四、政府行为及其规范
6.新公共管理理论
主张引入市场机制以改进政府公共产 品供给机制与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提高 政府公共服务的绩效,运用非政府组织和 民营部门从事混合公共产品的提供
7.治理理论
政府要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就要与企业、社会、个 人紧密合作,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在公共服务 中的作用。其实质是: 是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治理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于民 的过程 治理的基础与其说是在政府,还不如说是在公民或民间社 会 治理只有在民主政治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 治理的产出与传统政府产出并无不同之处,如果有什么差 异的话,那也只在于过程 治理失败可以理解为是由于有关各方对原定目标是否自然 有效发生争议而又未能重新界定目标所致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1、市场准入方面的监管。为使竞争纳入有序化轨 道,各国普遍采用特许经营的办法实施市场准入 制度。因此,放松管制又是与完善政府监管相伴 而生的。这种市场准入制度一般都规定了经营公 共服务企业具备的资质和条件。
2、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方面的监管。一是选择合适 的定价方式,二是构建科学的价格管制模型。如 英国实行的区域间比较竞争价格管制和价格上限 管制以及我国的价格听证会。价格听证会所形成 的意见需要得到充分的采纳,不要把它当作一个 形式或摆设,使其在公共服务价格管制中发挥实 质性的作用。
4、补助和凭单。是政府对公共物品项目所给于的一 种补贴。两者的不同之点是,补助是政府给予生 产者或服务提供者的补贴,凭单是政府对特定消 费者群体实施的补贴。
5、政府淡出。指政府逐渐推出某些公共物品领域,由民间 机构取而代之。“随着市场发展越来越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国家逐渐走向消亡。”(参见宋世明《美国行政改革研究》 133页)
(二)公共物品的提供 公共物品是用于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
产品或服务。实物性的如公路、桥梁、市 政设施、水利与环卫设施等;劳务性的如 国防、治安、环境卫生、抗旱防洪等。随 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共物品总体 上呈扩大趋势。
公共物品的性质
1、个人或企业不愿办或办不了的,只能由政 府负责,如环境治理等。
物品的效用是否 否 消费上是否 是 受益上是否 是 该物品属
具有不可分割性?
具有竞争性?
具有排他性?
于私人物品

物品的效用上是否 否 消费上是否 否 该物品属于公共资源,即有
具有非竞争性?
具有排他性?
竞争性/无排他性的物品

从技术上看,物品 否 排他需要的 不高 该物品属于拥挤性
是否具有非排他性?

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学第一讲公共管理学概论问题:1.公共管理与私营部门管理之间的区别。

2.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

3.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

4.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5.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

一、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一)公共管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公共物品”和“公共事物”。

“公共物品”是属于大众所有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性:1)非竞争性。

是指人个消费物品或事物在由一个人消费的时候,并不影响和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2)非排他性。

是指阻止一个人的消费享用该产品,代价是非常大的。

“公共物品”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

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管理的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对管理的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

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众利益的职能活动。

公共管理有五个内涵。

1)公共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或其他组织。

2)公共管理对象是公共事物。

公共事物的特征有:a.公共事物与公共利益有直接关系;b.公共事物管理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公共管理是永恒存在的。

具体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并且工作绩效不能简单以利润或效率作为标准。

5)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二、公共管理的具体类型。

“三分法”。

a.公共政策。

是政府制定的,以便于管理。

b.政府管理。

处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

c.非政府组织管理。

是指除政府门部外其他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物,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学。

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霎时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MPA公共管理基础知识要点

MPA公共管理基础知识要点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管理:是人们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为了有效动员和运用各种资源,从而达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项活动的总和。

2、管理学:是研究人类的管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是探索管理者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为了有效地动员和运用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3、行政: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依法管理国家事物,社会公共事物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

4、行政学:是一门研究国家行政机关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学科,是系统地研究行政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5、公共管理: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可以将它界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它的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二、简述题1、管理的基本含义答:(1)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

(2)管理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3)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4)管理需要有效地动员和配置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管理理论的演进过程(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行为科学阶段(3)现代管理理论阶段3、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主要内容答:注重管理的科学性,精确性,法理性和纪律性,把管理的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受支配者和经济理性人,是机器的附属物,而较少注意人的全面特性及其对管理的影响,这一阶段的管理理论是以科学管理学派和组织管理学派为主干形成的。

4、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八项主要内容答:(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

(2)为工作挑选一流的人员。

(3)实行标准化管理(4)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5)劳资双方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共同合作(6)实行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7)使管理职能细化,在此基础上实行“职能工资制”(8)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框架一、什么是公共管理?——导论(第一章)公共组织(第二章)(一)谁来管行政领导(第四章)人——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章)二、公共管理(二)管什么具体内容财——公共财政管理(第八章)公共决策(第三章)(三)怎么管沟通与协调(第五章)政府工具(第十章)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础(第七章)三、公共管理环境建设公共组织的文化与伦理(第九章)四、公共管理研究展望——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第十一章)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定义:管理者环境条件下目标资源社会活动管理的含义含义:6点管理者环境目标资源职能社会实践特性:双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2生产2社会)法约尔:五职能说(划组挥协控)管理的职能我国:四职能说(划组领导控)一、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演进定义管理学研究内容科学性与艺术性(特点)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管理理论的演进行为科学阶段(三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概念的基本内容:主体活动目的对象行政的含义定义特点:行政权政治与行政相关概念辨析行政与立法、司法二、行政与行政理论的发展定义主体行政学从几个方面把握客体原则研究内容任务、目的形成时期(科学管理时期)行政理论的发展成长时期(行为科学、人际关系时期)(三阶段)发展时期(现代科学管理理论、新公共行政管理)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批评公共管理理论概述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等同于“公共行政”对公共管理理论的不同理解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不同于传统的公共行政和政策分析三、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公共选择公共管理的学科特征途径——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和方法方法——系统比较实验案例定义组织的含义特性——5点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人员、目标、职能、机构、职位、职权、权责、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一、公共组织概述(人目能构位权责规章制度团体设计硬件信息技术)按财务—会计标准分类:古典模型按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分类官僚模型公共组织的类型第三部门行政模型(三种划分)强制型——政府按公共权力标准分类半强制性——仲裁、消协、行业协会非强制性——服务性公共组织的结构内容: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直线结构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矩阵结构(旁系组织)中央行政组织层次—中央人民政府宏观上两级制二、公共组织的结构纵向结构地方行政组织层次三级制(层次结构) 微观上:行政组织内部四级制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业务部门按职能划分横向结构辅助部门(分部结构) 按地区、服务对象、行业与产品类型划分首长制与委员制(按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层次制与职能制(按行政组织构成单位的功能和性质)集权制与分权制(按行政权力的使用特点)完整制与分离制(按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各部门所受的指挥和控制)公共组织环境的含义始于20世纪40年代(约翰·高斯)农业社会型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重大进展(里格斯)首次区分行政生态模型过渡社会型三个方面:微观、中介、宏观工业社会型三、公共组织环境子系统环境:政经文科人教法资社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舆论环境定义决策的含义特征内容程度性—非程序性(根据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一、决策的基本问题单目标—多目标(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寡)决策类型确定型—风险型—非确定型(根据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个人—群体(根据决策权限的制度安排)原始—追踪(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决策的前提价值前提(主观、首要前提)事实前提(客观)定义决策主体的特定性行政决策的含义特点决策内容的广泛性决策的权威性信息子系统参谋子系统行政决策系统决断子系统二、行政决策体制监控子系统宗教领袖型(神权制国家)独裁制君主亲政型军人独裁型议会—总统制(美国)行政决策体制议会制议会—内阁制(英国、日本、瑞典)议会—委员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集中制决策体制的一种行政决策问题的定义问题界定行政决策问题界定的主要环节行政决策问题界定的主要方法行政决策目标的定义行政决策目标的特征目标确立行政决策目标确立的基本原则行政决策目标确立的主要环节三、行政决策程序行政决策目标确立的主要方法方案设计的含义方案设计方案设计的主要步骤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后果预测的含义后果预测后果预测的基本步骤后果预测的主要方法方案抉择的含义方案抉择方案抉择的主要环节方案抉择的主要方法定义群体决策及其利弊有利方面(三点)特征不利方面(九点)参与决策的特征四、公共决策中的群体决策一票否决定义(全体一致)特征群体决策的抉择规则定义孔多塞标准多数规则博尔达计数变异形式赞成投票制淘汰投票制正负表决法等级决定规则第四章行政领导定义职能视角:领导是管理的核心职能不同视角的理解成员视角:组织成员的追随与服从结构视角:4个构成要素领导的含义过程视角:科学与艺术的一体化领导定义领导职能在管理中的地位人的因素与人联系是主要区别离不开其它管理职能定义内部:从公共组织系统内部升任和补充来源外部:从全社会选拔优秀人才一、领导与领导者公共组织领导者定义职能权力影响方式领导权威的完备性权力构成定义个人权力影响方式定义技术技能(T)内容领导者的基本技能定义人事技能(H)内容定义观念技能(C)内容民主制根本上:根本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集中制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含义制度上:行政领导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要求二、我国行政领导制度地位领导与群众关系问题方法措施上:日常行政领导制度领导与领导之间的上下级与内部关系问题内容(3方面)领导班子内部关系协调问题方法第五章沟通与协调定义信息传递与处理沟通的含义系统“神经”含义目的——统一思想五个要素:发者收者信息渠道环境收集加工信息处理的环节传递贮存噪声情境转变信息与沟通影响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情感因素的缺失反馈信息失真的消除定义刚性机制理顺各部门的关系如何完善?变部门间沟通为部门内沟通沟通机制经常项目的沟通制度化一、沟通定义柔性机制语言约束机制内容心理约束机制定义正式沟通形式特点(优点)缺点类型定义形式非正式沟通特点积极作用缺点沟通类型与模式特征聚联式优点缺点特征结构模式单联式优点缺点特征互联式优点缺点定义协调的含义经常性的组织行为特点艺术性公关性对事协调协调对象对人协调内部协调协调范围外部协调认识性协调协调内容协调的类型利益性协调促进式协调协调性质纠偏式协调二、协调合作式协调协调方式应变式协调会议协调协调途径非会议协调主体合流法中间数法冷处理与热处理法协调方式当面表态法谈心法跟踪处理法事后与事前一般与个别协调中的关系平衡与创新妥协与原则协商与命令第六章公共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一、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事定义人事行政人事与人力资源管理内涵特征(一)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而言人事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对公共组织而言人事行政的作用传统的企业人事管理模式—19th末20th初人力资源管理——20th70年代末80年代初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模式的演进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区别20世纪80年代末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模式公共组织~体现了企业~的基本精神在公共组织的引入无论是私人部门还是公共部门,~都日益取代传统的人事管理而成为一种管理新潮(二)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关于人的假定:管理原则上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管理方法上管理内容上管理部门的地位上公务员的管理上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公共组织的公共工作职位和职责的分配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获取(三)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绩效评估和报酬管理管理的过程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开发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流动和流出管理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雇员关系(规划职位获取报酬开发流动雇员)概念模糊传统的政府人事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权限集中(弊端)方式单一制度不全(四)我国公共组织人事管理模式的转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我国政府管理中有助于人事管理体制的创新的应用与推广可加快我国人事管理方式的变革能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生物性人力资源生成过程的时代性与时间性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人力资源使用过程的时效性基本性质人力资源内在的知识性人力资源开发具有连续性(一)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性质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人力资源闲置过程的消耗性人力资源的可再生性较强的法律观念特殊性质较高的政治品质、政策理论水平、职业道德觉悟从事公共服务的热情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准则、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定义战略性(二)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系统性特点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预测与规划(三)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教育与培训选拔与使用配置与管理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确立人力资本的观念开发的新观念确立人才商品化的观念明确人力资源开发的特殊性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健全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建立健全公共组织~管理的宏观调控体系开发的任务建立健全公共组织~管理的法律体系(四)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公共组织~开发提高对公共组织~开发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科学配置、合理调整公共组织~结构加快我国公共组织人力增强教育与培训的力度资源开发的措施提供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保障加强公共组织~开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与完善人才市场拓展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三、公务员制度文官文官与文官制度的定义文官制度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英国—加拿大—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一)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与特点文官制度的法律化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强调“政治中立”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公开、平等为原则,以考试为核心的任用制度(共同特征)实行功绩晋升制严格的培训制度较为科学的管理体系强调官纪官风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合理优厚的公务员福利保障制度理论准备阶段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试点实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公务员法》的颁布——2005年通过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公务员法》的比较优势:6点+此外(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新陈代谢机制公务员制度的优越性竞争激励机制廉政保障机制健全的法规体系动因不同我国公务员制度与基本原则不同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管理方式不同服务宗旨和利益关系不同总法规(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与之相配套的各种单项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四)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健全法制,建立机制,改进管理,加强监管完善运行机制改进管理加强监督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第七章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础一、公共管理与法律公共权力与法律公共管理与法律的关系公共利益与法律(基础)公共管理与法治管理途径什么是公共管理研究的途径政治途径(一)公共管理的法律逻辑法律途径宪法与行政法公共管理法律途径的兴起司法公共管理研究的法律途径私法正当法律程序公共管理法律个人应享有的实质权利和途径的核心价值法律的平等保护维护社会公平公共管理法律途径的内容(5点)公共管理与宪法“无法律即无行政”公共管理与行政法行政国家与行政法(二)公共管理与宪法、行政法治与行政法行政法、组织法公共管理与组织法国外行政组织立法(公共管理与法律的关系)国内行政组织立法(具体)公法与私法接近—融合的趋势公共管理与私法私法作用空间的扩大(4点)合约制和公共管理改革二、行政立法、执法和司法含义行政立法的含义和特征特征:主体、权限、对象、不可诉一般授权立法—特别授权立法(立法权力的来源)行政立法的种类中央行政立法—地方行政立法(行使行政立法权的主体)执行性—补充性—自主性—试验性(行政立法内容、目的)(一)行政立法依法立法原则行政立法的原则程序和民主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加强管理与增进权益相协调原则行政立法监督的地位行政立法的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立法监督的方式行政主体自身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执法的含义和特征含义:广义、狭义特征:系统性、职权性、应时性、外部性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二)行政执法行政执法的原则平等原则责任原则公开原则行政执法方式及其变革定义行政执法责任制界定行政执法职责内容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追究行政执法责任含义行政司法的含义和特征特征:主体、已经发生、对象、程序、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制度行政司法的主要内容行政听证制度(三)行政司法行政裁决制度合法性原则公平、公正原则行政司法的原则效率原则程序适度原则司法终局原则三、我国行政管理的法制化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法治政府的必要性法治政府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法治政府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障合法行政合理行政法治政府的含义程序正当(一)行政管理法制化的目标高效全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依法行政体制依法行政主体法治政府的目标行政法律制度建设法律实施和行政决策权力监督和纠纷化解法律至上意识行政法治意识的培养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行政管理组织的法制化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法制化行政组织外部管理的法制化(二)行政管理法制化的主要内容职权立法行政管理职权的法制化执行管理行政监督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行政管理程序的法制化行政机关在裁决行政纠纷时不能偏听偏信不利影响,通知相对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建设法治政府:确立依法治国的总体方略建设责任政府:制定《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三)我国行政管理法制化的发展进程建设有限政府:制定《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建设廉洁政府:制定《行政监察法》和《公务员法》建设高效政府:改革行政方式,引入私法机制建设服务政府:确立信赖保护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第八章公共财政管理一、公共财政管理概述定义以弥补市场失灵为行为准则(一)公共财政的内涵与特征为市场经济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特征非市场营利性法治性定义: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而对财政收支所进行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和公共财政管理的概念公共财政管理的主体是公共部门全过程定义的内容技术性活动(特征)技术是多元的目的(二)公共财政管理的内容效率公共财政管理的总体目标公平相互关系P127稳定核心地位公共财政管理的地位最重要的舞台之一活力二、公共预算管理定义计划性透明性特点全面性(一)公共预算的含义法律权威性政治程序性中央公共预算与地方公共预算(不同的政府级别)分类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不同的编制形式)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算(不同的预算作用时间)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不同的收支管理范围)分项排列预算模式(以预算支出的若干特定目标为核心)规划—计划—预算模式步骤(二)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模式要点目标管理预算模式零基预算模式绩效预算模式阶段要点公历制定义年度预算编制跨历制类型(时间)中长期预算编制预算编制原则依据程序(三)公共预算的过程概念税收的概念和特征强制性特征无偿性固定性课税对象与税率税负转嫁与税收归宿(一)税收管理收管理的要素所得课税税收种类商品(劳务)课税财产课税公平征税必须坚持同等税收待遇原则(含义)必须坚持支付能力原则必须坚持受益原则税收管理的核心税收效率管理成本与遵从成本最小化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减少所得税的纳税档次特征拓宽所得税的税基全球性税制改革的主要特征实行新的税种组合共性强化税务管理,简化征管手续治理税务腐败概念政府收费的概念和特点直接有偿性特点排他性非规范性(二)政府收费管理使用者费政府收费的形式规费确定课税还是收费如何有效收费政府收费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合理确定收费水平防止乱收费内涵公债的内涵和特点特点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发行地域)公债的种类中央公债和地方公债(举债主体)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偿还期限)(三)公债管理自由流通公债和非自由流通公债(是否允许上市)增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能力公债的作用弥补赤字,维持政府收支平衡,包括长期平衡与短期平衡为一定时期内的特定公共投资项目筹集资金公债设计公债管理过程公债发行公债流通偿还定义经济建设支出(一)购买性支出管理内容教科文卫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政府采购的概念采购资金的公共性采购目标的非市场营利性政府采购的特点采购行为的规范性采购主体的特定性采购活动的政策性(二)政府采购管理采购范围广竞争原则政府采购的原则公开原则透明原则运用商业标准原则政府采购的模式分散采购模式集中采购模式定义动态性社会保障支出管理特点刚性适度性社会保险内容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定义(三)转移性支出管理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存在的原因实施社会政策的需要财政补贴管理顺利改革的需要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我国财政补贴的方式财政贴息税式支出其他补贴外援支出其他转移性支出管理债务支出其他支出五、转型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1950-1979年:计划型财政管理阶段(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沿革 1980-1998年:计划型财政管理向公共财政管理过渡阶段 1999年以来:明确走向公共财政管理阶段公共财政管理尚未得到全社会足够的重视预算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矛盾(二)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公共收入管理不尽合理公共支出管理亟需规范公共财政管理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完善公共预算管理加强公共收入管理(三)转型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改革现行公共支出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共财政管理的审计监督健全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注重信息技术在公共财政管理中的运用第九章公共组织的文化与伦理一、组织文化概述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的共同认知系统组织文化的特征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都认可的习惯性行为方式组织文化是隐含在价值观背后的基本假设系统(一)组织文化的特征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的心理契约行政文化的定义行政文化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受其影响、制约又反作用于他们行政文化的特征: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变动性、连续性三个层次:器物层、制度层、精神层(二)组织文化的类型与结构四个层次: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三个不同层次:外显(物)、共同拥护的价值观、隐含的基本假设主体行政文化行政文化的关系构成客体行政文化行政心态(三)行政文化的构成行政文化的发生性构成行政意志行政规范行政评价行政文化的其他构成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组织文化的激励功能一般功能约束规范功能辐射功能(四)组织文化的功能对行政组织形式的影响行政文化对内向性行政的作用对行政观念的影响行政文化的对行政风气的影响特殊功能廉洁行政的保障行政文化对外向性行政的作用高效行政的保障民主行政的前提二、公共管理伦理定义公共管理主体成为行政公共管理主体是社会化角色伦理主体的客观依据公共管理主体具有接受伦理约束的特殊必要具有为自己作出的行为承担后果的责任能力主体不同(一)公共管理伦理的含义公共管理伦理与影响不同个人伦理的区别约束方式、依靠力量不同评价标准不同情感表达层次库珀划分的人们进行道德规则层次高度动态的系统伦理思考的方式(层次)伦理分析层次后伦理层次体制伦理定义地位指维护某种公共秩序所需的伦理规范含义指对于政府预制倡导的这些公共领域的伦理规范(二)公共管理伦理的类型政策伦理内容由惩罚手段禁止不道德行为有机由奖赏手段鼓励高尚的行为统一责任与义务体职业伦理实现责任伦理的基础指导行为的行政良心实现职业功能的能力客观责任:具体形式包括职责和应尽的义务客观责任与主观责任主观责任广义公共责任(三)公共责任广义公共责任与狭义公共责任狭义公共责任公共责任是一种义务公共责任的特征公共责任是一种任务公共责任是一种监督、控制和制裁行为外部控制——他律(四)公共责任的自律与他律内部控制——自律三、公共管理伦理建设交换公正公共管理伦理的选择原则分配公正程序公正和规则公正权利与义务的平等(一)公共管理伦理的选择取向权力冲突公共管理伦理的责任冲突与选择角色冲突利益冲突公共管理价值取向的新发展:新公共管理加大行政伦理建设的力度加强行政伦理教育加强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二)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强化公务员的道德自律意识教育内容应体现时代精神强调行政伦理立法发展公民社会对行政活动的干预和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